网络实名制利弊分析

网络实名制利弊分析
网络实名制利弊分析

浅谈网络实名制在我国是否可行

-----网络文化概论课程关于网络实名制的作业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诸如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人们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也日益升温,并希望借此解决网络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实名制的利弊两方面来分析网络实名制在我国应不应该实施,其实施的可行性又有多大。

关键词:网络实名制,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网络身份证,VIEID 网络实名制的提出

网络实名制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而产生的,最初也是针对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以及不和谐的网络环境等问题所提出的。网络实名制,是指上网者在使用网络服务之前,须先在后台注册登记真实身份信息,而前台则可以使用昵称的制度。

国内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在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的“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的建议。他认为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应该提倡用真名而非笔名发表文章,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在随后的几年中,网络实名制已然成为政府以及人们热议的社会话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尝试。可是,对于网络实名制是否应该实施这一问题,无论是政府、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其中既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近几年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究竟在我国应不应该实行网络实名制,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

网络实名制利弊分析

关于网络实名制这一制度,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从争辩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就这一制度本身而言,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谈一下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利。我们知道最初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以及不和谐的网络环境等问题所提出的,客观的讲,我们不能否认网络实名制在改善网络环境方面确实存在着

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比如说: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网络造谣、网络诽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网络上的色情资源,塑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有助于解决以及改善网络健康问题,促进网民们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此外,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利于促进交易的诚信度,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打击盗版侵权现象,减少网络犯罪。众所周知,中国有近四亿网民,而中国网警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一旦网络实行实名制,那么网络犯罪人员的身份信息就能很快的被网络警察追查到,加速案件的侦破,因此网络实名制使一部分的网络犯罪人员不敢冒这个险。

我们承认网络实名制在打击网络犯罪改善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不能代表我们否认它依旧存在着弊端和问题。

首先,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较低,实施难度大。“准确核实网民信息,很难做到。”杭州当地一家网站的负责人表示,是让网民来我们网站当面验证,还是在注册时要求网民真实填写相关信息?目前还没有细化的规定。我国有那么多的网民,谁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一一确认网民的真实信息。也许有人会说,可以与公安系统合作,将公民的身份证号及相关的身份信息数据库与网络注册挂钩,这样不就简

单易行了吗?对于此,我要说的是,那些没有办理身份证的人怎么办?难道他们就不需要网络吗?

第二,网络实施实名制后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网络攻击,造成更多人的信息泄露,引发更多更严重的网络犯罪。举一个例子,韩国是一个互联网渗透率高达七成以上的国家,可见它的网络社会之发达。它也是全球第一个推行实名制且推行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2002年,它的15个政府部门就开始实施实名制,2005年实名制推向民间开始进入立法阶段。2007年,信息通信部正式出台与网络实名制有关的法案。可以说网络实名制在韩国实行的不错,但是在2011年7月,韩国两个大型网站被黑客侵入,3500万用户(也就是95%的韩国网民)资料外泄。这起事件直接动摇了韩国实名制的基础。最终韩国政府终于退让:限制网站收集和登记用户身份证行为,实名制实质上宣告结束。

第三,网络实名制可能会引发人权问题,在干涉公民言论自由方面缺乏合法性。美国是一个充满民主和自由的国家,美国网民可以任意的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甚至可以辱骂总统。前提是你没有做。因此,受自由思想的影响,可能会有一部分会认为作为一个公民,我有权选择是否使用实名使用网络。从而会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

第四,实行网络实名制会堵塞公民诉求的渠道,阻碍民情民意的反映。同时也不利于公民通过网络对政府进行监督。在我国民主制度尚不健全,政府与公民沟通渠道还不畅通,官员腐败难以遏制情况下,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官员行为,甚至通过网络敦促政府解决一些经久不决的具体的或个人的问题。如果推行网络实名制,或许会减少些网上发牢骚、造谣传谣的言论,但同时将对网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积极性产生伤害;就算是诚信守法的网民,出于自我保护,也会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利用、或者被打击报复而减少注册或减少发言。

第五,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将不利于社会公民排泄情绪释放压力,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认为,要保护网络安全,首先要保护网络说话者的权益。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则会堵塞这个‘排气阀’,从而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网络实名制是否可行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网络实名制而言,它既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和问题,因此我

们必须全面的看待它。我个人认为,对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讲,现在实行网络实名制将是弊大于利。网络环境是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多数的网民还是守法的。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问题而损害多数人的利益,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而且,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实行网络实名制只能是一种提倡,需要全体人民的配合和支持,不能用立法强制执行。此外,针对网络环境及网络犯罪问题,我们现在也可以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等途径来将解决。所以说我认为,在当前,网络实名制在我国并不可行。

参考文献:

[1] 《网络实名制利弊之辩:利远大于其弊》新华网 2010年05月11日

[2]《韩国网络实名制缘何破产?》魏武挥经济观察报2012年06月18日

[3]《网络言论实行实名制应慎重》刘学义王一丽传媒观察 2010年4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