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一级理论知识要点

计算机一级理论知识要点
计算机一级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1.1概述

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

1、大型计算机时代

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以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以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以小规模集成规模电路作为基本元件。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件。

新一代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时代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开始

第一代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8。

第二代1982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全16位微处理器Intel80286。

第三代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全32位微处理器Intel80386。

第四代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新型的32位微处理器Intel80486。

第五代1993年Intel公司推出Pentium(奔腾)芯片。

第六代1997年5月Intel公司推出Pentium Ⅱ芯片。

第七代1999年Intel公司推出新一代Pentium Ⅲ芯片。

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可靠性高

5、工作全自动

6、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1.1.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

2、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P——计算机辅助出版系统

5、现代教育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计算机辅助教育CAE

3)计算机模拟

4)多媒体教室

5)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

6、家庭生活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依其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

1)数字计算机

2)模拟计算机

3)混合计算机

2、依其使用范围分类

1)通用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3、依其本身性能分类

1)超级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

3)小型计算机

4)微型计算机

5)工作站

1.2 数制与编码

1.2.1 数制的基本概念

1、十进制计数制

0、1、2、3、4、5、6、7、8、9

2、R进制计数制

1)基数

十进制(Decimal):0、1、2、3、4、5、6、7、8、9

二进制(Binary):0、1

八进制(Octal):0、1、2、3、4、5、6、7

十六进制(Hexadecimal):0、1、2、3、4、5、6、7、8、9、A、B、C、D

E、F、

2)位值(权):表示每一位数码所表示的实际值大小。

3)数值的按权展开

(1)123.45D=1*102+2*101+3*100+4*10-1+5*10-2

(2)101.11B=1*22+0*21+1*20+1*2-1+1*2-2

(3)457.12O=4*82+5*81+7*80+1*8-1+2*8-2

(4)A4C.2H=10*162+4*161+12*160+2*16-1

1.2.2 二、十和十六进制数

1.2.3 各种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三位原则

2、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四位原则

1.3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

1.3.1 字符的编码

ASCII码——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标准信息交换码

1.3.2 汉字的编码

1、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

2、汉字输入码

3、汉字内码

4、汉字字形码

5、汉字地址码

汉字的国标码=汉字的区位码+2020H

汉字的机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

1.4 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1.4.1 计算机指令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出该指令完成操作的类型,地址码指出参与操作的数据和操作结果存放的位置。

1.4.2 程序设计语言

1、机器语言——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

2、汇编语言——符号化的二进制代码语言

3、高级语言——算法语言

高级语言程序必须经过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

编译——产生目标程序

解释——边解释边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

1.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1.5.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一个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特殊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寄生性

2)破坏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按其感染的方式来分类:

1)引导区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5)Internet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1)专机专用2)利用写保护3)固定启动方式等方法。

1.5.3 计算机使用安全常识

1)电源要求——220V、50Hz

2)环境洁净要求

3)室内温度、湿度要求

4)防止干扰

5)开、关机顺序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知识要点: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的物理实体,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所有外部设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2.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型机的三条思想:(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五大部件;(2)采用二进制;

(3)存储程序控制——最核心的思想。

2.2.2 计算机基本结构部件

(1)运算器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将它们集成在一起,称为中央处

理器,简称为CPU。运算器简称为ALU,是用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

件。

(2)控制器

控制器的功能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协调的进行工作。

(3)存储器

根据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的关系,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

用来存放当前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存放需要永久保存或

当前计算机运行暂时所不需要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储器

简称为内存,目前的内存储器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主要特点是:容量小、速

度快。内存的大小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可

以分为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两种。

随机存储器

简称为RAM,用于暂存程序和数据。RAM又可以分为静态RAM(SRAM)和

动态RAM(DRAM)两种。RAM的特点是:

●对RAM既可以进行读操作,也可以进行操作

●RAM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会消失,也就是说它具有易失性

只读存储器:简称为ROM,存储的信息是由厂家一次性装入的,包括磁盘引导

程序、自检程序、输入/输出驱动程序等常驻程序。ROM的特点:

●对ROM只能进行读的操作,不能进行写的操作

●ROM中的信息在一开始被写入后就不能更改,在断电后也不会消失,所

以说它具有非易失性

ROM可以分为: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

和电擦除可编程ROM(E2PROM)。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包括磁盘(硬磁盘、软磁盘)、光盘、磁带等。它的特点是:

容量大、运算速度相对较慢。

磁盘写保护:3.5英寸软盘滑块到下方;5.25英寸软盘方孔封上。

写保护的功能:只能对磁盘进行读的操作而不能进行写的操作。

(4)输入设备:就是将外界的各种信息,包括程序、数据、命令等送入计算机内部的设备。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键盘: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输入设备,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各种命令、数据

和程序都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到计算机内部。

鼠标:是一种很常用的输入设备。

扫描仪:是一种可以将文字和图形等信息送入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如文字、图形、数值等)进行显示、打印或存储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用来把输入输出信息显示在屏幕上,通常每行

80个字符,每屏最多25行。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重要的输出设备

数据投影设备:类似于投影机。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3.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起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也计算机的接口。根据不同的用途,系统软件可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程序和数据库系统。

(1)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主要目的:一、是用

户与计算机的接口;二、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的发挥计算机的效率。

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

(2)作业管理

(3)存储器管理

(4)设备管理

(5)文件管理——按名存取

(2)操作系统的分类

1)

2)

3)

2.3.2 应用软件

1、通用软件

1)、文字处理软件

2)、电子表格

3)、专家系统

2、专用软件

2.4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自动计算或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执行预先存储在计算机里的一段程序的过程。

2、算机程序是指令的有序序列,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是依次逐条执行指令的过程。

3、指令的执行是由计算机硬件实现的。每一条指令的实现都经过取指令、分析指令和

执行指令三个步骤。

2.5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算速度

4、存储容量

5、存取周期

此外,还有计算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平均无故障时间和性能价格比等。

2.6 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的含义

媒体就是信息的表示和传输的载体。

多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

2)集成性

3)交互性

4)实时性

2、多媒体计算机

MPC1.0 、MPC2.0 、MPC3.0

3、多媒体的应用

1)教育与培训

2)商业和服务行业

3)家庭娱乐、休闲

4)影视制作

5)电子出版业

6)INTERNET 上的应用

第六章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简单应用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

1、快速通信;

2、共享资源;

3、提高可靠性;

4、分担负荷;

5、实现分布式处理

信道是传输信息的必经之路,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数字信号用脉冲表示一位二进制数;模拟信号用连续的电波来表示。

调制是在发送端,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是在接受端,将模拟信号转换还原成脉冲信号的过程。

带宽是指在模拟信道中,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用传送信息信号的高频率与低频率之差表示,以Hz为单位;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在数字信道中,用以表示信道的传输能力,即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bps),用bps为单位;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距离)进行分类是最普遍的分类方法,三类分别是:局域网(LAN)、广域网(W AN)、城域网(MAN);按拓扑结构来分类主要有:星行、环形和总线形(局域网普遍采用的形式)。

组网和连网的硬件设备:

1、局域网的组网设备

1)传输介质:通常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缆。

2)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必需连接设备。

3)集线器(Hub)

2、网络互连设备

1)路由器:是网络与网络的连接设备。

2)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连接因特网的必备设备,主要功能是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互换。

第二节因特网初步

我国是1994年4月正式接入因特网,到1996年初,中国的Internet已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四大具有国际出口的网络体系。前两个网络主要面向科研和教育机构,后两个网络向社会提供Internet服务,以经营为目的,是属于商业性的。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3、远程登录(Telnet);4、万维网(WWW);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是因特网的最核心协议。

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是有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用32个比特(4个字节)表示,用三个圆点隔开的四个0 ~255的十进制数构成。IP地址的第一段来进行分类:0到127为A类;128到191为B 类;192到223为C类;D类和E类留作特殊用途。如192.255.245.45为C类IP地址

域名是用一组具有助记功能的英文简写名代替的IP地址,其中不可以出现空格,其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

CN 中国,JP 日本,KR 韩国,UK 英国,HK 香港

第三节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1、网上漫游IE的简单使用

网页(Web页)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的,并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支持下进行。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格式:协议://IP地址或域名/路径/文件名。

浏览器软件IE6.0的简单使用

2、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用户名>@<主机域名>

电子邮件的格式有信头和信体

在需要将同一封信同时发送给好几个用户的情况可以采取抄送的形式或在收件人里多个收件人地址之间用分号(;)隔开输入。

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的简单使用

计算机一级知识点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 计算机的分类: ● 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 ●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型计算机、专用型计算机 ● 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分为:巨型机(体积最大、运行速度最快、功能最强、价格最贵)、小巨型机、 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PC 即个人计算机) 二、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 科学计算 2、 数据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计算机通信 5、 办公自动化 6、 计算机辅助功能—————— 7、 人工智能 三、 主存储器:(一到四代) 1、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汞延迟线; 2、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磁芯存储器; 3、 第三、四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半导体存储器。 四、 主要元器件(核心部件):(一到四代) 1、 第一代:电子管 2、 第二代:晶体管 3、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五、 计算机信息表示单位:位、字节、字;存储器容量 1、 位(bit 缩写b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它是二进制中的一个数位。一个二进制位可表示两种状态(0和1)。 2、 字节(BYTE 缩写B ):存储空间大小最基本的容量单位。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1Byte=8bit 3、 字 1个字占用两个Byte 4、 存储器 容量:是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字节数。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存储器的单位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换算关系如下: ● 1KB=1024B ● 1MB=1024KB ● 1GB=1024MB=1024*1024KB 六、 进位计数制的概念(计算器之科学型) 七、 数、字符的编码表示(ASCII 码及汉字国标码、内码、外码): ● 采用ASCII 编码最多能表示128个字符 ● 一个ASCII 编码占据8位,实际使用7位 ● a ——97(或61H ),A ——65(或41H),0——48(或30H)。以此类推 ● 外码:汉字的输入码又叫外码,同一个汉字可用不同的输入方法输入计算机,因而同一个汉字的外码是不一样的; ● 内码:汉字在计算机内部的统一编码叫做内码,同一个汉字不论用哪种方法输入计算机后,其在计算机内存储的二进制编码(即内码)都是一样的。 ● 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 ● 汉字输入方法可分为流水码、拼音码、拼形码、音形码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器中取 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道和扇区 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称为(机器 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器)的基本功 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译)变成目标 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单元,给每 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Ⅱ值为49H,则 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汉字库,所 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28.低级语言是独立于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29.由于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是0、1代码表示的二进制语言,而用户使用FoxPro语言编制 的程序不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因此,计算机是不能直接执行FoxPro源程序的。 (√) 30.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法是随时备份数据。(√)

计算机一级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1.1概述 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 1、大型计算机时代 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以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以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以小规模集成规模电路作为基本元件。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件。 新一代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时代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开始 第一代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8。 第二代1982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全16位微处理器Intel80286。 第三代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全32位微处理器Intel80386。 第四代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新型的32位微处理器Intel80486。 第五代1993年Intel公司推出Pentium(奔腾)芯片。 第六代1997年5月Intel公司推出Pentium Ⅱ芯片。 第七代1999年Intel公司推出新一代Pentium Ⅲ芯片。 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可靠性高 5、工作全自动 6、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1.1.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 2、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P——计算机辅助出版系统 5、现代教育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计算机辅助教育CAE 3)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一级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

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寸,1。 44MB),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MP3(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 + ALT +DEL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 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C.属于应用表现层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5.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为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包括流程、规则、策略等)而编制的程序代码________。A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C.属于应用表现层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6.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其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________。B A.属于业务逻辑层 B.属于资源管理层 C.属于应用表现层 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7.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属于____?____。D A.专家决策系统 B.数据库开发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应用系统 28.信息系统中,分散的用户不但可以共享包括数据在内的各种计算机资源,而且还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合 作完成某一工作,例如共同拟订计划、共同设计产品等。这已成为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称为__?__。A A.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 B.功能智能化 C.系统集成化 D.信息多媒体化 29.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__?__。B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建模软件 D.开发工具 30.在我国各部门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___?___。B A.层次型 B.关系型 C.后关系型 D.面向对象型 3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A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 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2.下列有关数据库技术主要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C A.能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 B.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C.可以完全避免数据的冗余 D.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3.信息系统中讨论的对象,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数据库语言SQL中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在文件系 统中的记录在关系模型中所对应的术语为___?___。B A.数据 B.元组 C.实体 D.对象 34.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是___?___。D A.模式 B.线性表C.模块表D.二维表 35.下面关于一个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组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C A. 可以全同 B. 必须全同 C. 不允许主键相同 D. 可以主键相同其他属性不 同 36.选取关系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这种关系运算称之为___?___。B A.连接 B.选择 C.投影 D.搜索 37.从关系的属性序列中取出所需属性列,由这些属性列组成新关系的操作称为___?___。D A.交 B.连接 C.选择 D.投影 38.关系数据库的SQL查询操作由3个基本运算组合而成,其中不包括________ 。D A.连接B.选择C.投影D.比较 39.在关系二维表STUD中查询所有年龄小于25岁的学生名(XM)及其年龄(SA)。正确的SQL语句为____ 。B A.SELECT XM,SA FROM STUD FOR SA <25; B.SELECT XM,SA FROM STUD WHERE SA <25; C.SELECT XM,SA ON STUD FOR SA <25; D.SELECT XM,SA ON STUD WHERE SA <25; 40.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数据库访问采用的模式。D A.C/S B.C/S/S C.B/S D.A/D 41.以下关于SQL语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 A.SQL的一个基本表就是一个数据库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 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 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 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 器中取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 道和扇区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 称为(机器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 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 器)的基本功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 译)变成目标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 单元,给每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 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 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 Ⅱ值为49H,则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 汉字库,所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 计算机基础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是__C___。 A.数据B.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 C.反映物质及其运动属性及特征的原始事实 D.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 2.信息技术是在信息处理中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也可看作是___B__。 A.信息存储功能B.扩展人感觉和记忆功能 C.信息采集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 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是__C___等。 A.新材料和新能量 B.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C.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D.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应用 4.信息安全的含义包括数据安全和__B___。 A.人员安全B.计算机设备安全C.网络安全D.通信安全5.信息安全的4大隐患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_C____和计算机设备的物理性破坏。 A.自然灾害B.网络盗窃C.误操作D.软件盗版6.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对___D___造成破坏。 A. 磁盘 B. 主机 C. 光盘驱动器 D. 程序和数据7.“蠕虫”病毒往往是通过__C___进入其他计算机系统。 A.软件B.系统C.网络D.防火墙8.电子商务中的网上购物中,企业对消费者的模式简称__A____。 A.B2C B.C2C C.B2B D.C2B 9.·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是将计算机划分为运算器、存储器、__C____、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A.总线B.中央处理器C.控制器D.硬盘 10.计算机中能被CPU直接存取的信息是存放在__D___中。 A.软盘B.硬盘C.光盘D.存 11.计算机断电或重新启动后,_B____中的信息丢失。 A.CD-ROM B.RAM C.光盘D.硬盘 12.高速缓冲器Cache是介于CPU和存之间的容量较小、但速度接近于__A____的存储器。 A.CPU B.硬盘C.主板D.存 13.计算机系统的部总线,主要可分为___B__、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A.DMA总线B.控制总线C.PCI总线D.RS-232 14.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__B___三部分组成。 A.数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B.数据源、数据通信网和数据宿 C.发送设备、同轴电缆和接收设备D.计算机、连接电缆和网络设备

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试题基本操作重点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试题基本操作总结 基本操作部分: 基本操作题主要考核在Windows 2000环境下对文件(文件夹)的6项基本操作。只要考生掌握这6种操作方法,再加上心细,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都能轻松地做好。 字处理部分: 1. 基本操作 (1)操作的基础 在MS Word 2000中,大多数操作都并非是一种方法。Microsoft在开发Office软件时独具匠心、考虑周全,对于常用的操作都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点在Excel、PowerPoint中也有广泛的体现。 任何操作的基础是:选定。对哪个对象实施操作,首先必须选定哪个对象。 通过菜单命令操作:和其他MS Office相似,Word 2000拥有9个强大的菜单,包括所有的操作命令。这里面,往往是通过选择菜单名,打开下拉菜单,选择相应的菜 单命令,打开对话框设置。 通过工具栏按钮操作:系统默认显示的是【常用】和【格式】个工具栏,但考生可以通过【视图】|【工具栏】打开任意一个工具栏显示,这里建立考生显示【表格 和边框】工具栏。 通过组合键操作:组合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捷键,通过2至3个按键的组合完成一次操作。其操作结果和菜单命令、工具栏按钮都是等效的。有几个组合键比较常用,建立考生多多熟悉一下,如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撤 销(Ctrl+Z)、保存(Ctrl+S)、全选(Ctrl+A)、查找(Ctrl+F)、替换(Ctrl+H) 等。 通过快捷菜单操作:快捷菜单中都是比较常用的命令,使用快捷菜单可以快速启动命令。

(2)新建、打开文件 字处理题的操作考试最基本的,也是每一个题目都需要操作的第一步就是新建和打开一个Word文件。 新建(打开)文件的办法很多,考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文件】|【新建】(打开)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上【新建】(打开)按钮。新建(打开)完毕后,最好立即保存,因为考试要求考生所操作的结果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与其操作完毕再保存,不如建立文件的初期立即保存,防止到时做完题忘记这一重要的要求。保存文件可以通过【文件】|【另保存】命令选择考生文件夹,按照题目要求的文件夹保存。 注意:关于【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对于新建一个文件两种操作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是打开一个文件,执行【保存】命令就是以原文件路径、原文件名保存,就会覆盖原来的文件,而【另存为】可以任意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名。这里为了保险,建议考生尽量选择【另存为】命令。 (3)插入文件 字处理题中常见的题目是系统给定一个Word,要求考生新建一个文档然后插入给定的文档进行设置。 使用【插入】|【文件】命令,打开对话框,选择需要插入的文件即可。 (4)复制、移动和粘贴 复制、移动和粘贴是最基本的文本操作方法。复制、移动和粘贴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的菜单命令、工具栏按钮、快捷菜单、快捷键4类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的方法实现操作。 移动:用鼠标左键拖动选定内容到任意位置 复制和粘贴:Alt键+用鼠标左键拖动选定内容到任意位置 用鼠标右键拖动选定内容到任意位置,松开鼠标会弹出快捷菜单,可以选择复制或移动 (3)替换和高级替换 使用【编辑】|【替换】打开对话框,分别填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这里重要介绍一下"高级替换"操作。 使用【编辑】|【替换】命令,打开对话框,分别填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将光标保持在需要高级设置的位置,单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查找的一些设置。这里替换就不是简单的替换文字,而是可以替换文字的字体、段落格式。 2. 格式设置 (1)字体格式 考核字体的格式涉及到文字的中英文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这几项可以使用工具栏按钮快速设置;另外,字体的格式还有比较复杂的设置,就是字符间距,就必须通过【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对话框,在【字符间距】选项卡中设置。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判断 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Y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Y 3.在数据库中降低数据存储冗余度,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冗余度应该做到零冗余。N 4.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及其间的联系,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Y 5.DBMS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建立,修改和查询数据库。Y 6.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Y 7.由于DBMS提供模式转换机制,可以做到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Y 8.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对关系操作的结果也是关系。Y 9.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Y 10.关系模式的主键是一个能惟一确定该二维表中元组(行)的属性组(也可以是单个属性)。Y 11.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存在多张二维表,这些二维表的“主键”不允许相同。N 12.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N 13.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关系数据模式R说明关系结构的语法,每个符合语法的元组都能成为R的元组。N 14.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二维表相互之间必定都存在关联。N 15.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非共有属性把多个关系组合起来。N 16.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库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配置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供用户使用。Y 17.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Y 填空 18.目前为关系数据库配备非过程关系语言最成功且应用最广的语言是__?__。SQL 19.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品有两种:一是有形商品的电子订货和付款;二是__?__和服务。无形商品 20.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这种方式被称为__?__。电子政务 21.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异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__?__。远程教育 单选 22.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它们不会随着程序运行结束而消失,而需要长期保留在________中。A A. 外存储器 B. 内存储器 C. cache存储器 D. 主存储器 23.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D A.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有时甚至是海量的 B.除去具有基本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C.系统中的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数据是临时的,随着运行程序结束而消失 24.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C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

计算机一级word操作知识点

操作部分提纲 第一部分文字录入 1、注意打出来的内容和题目参照内容要对齐。 2、注意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 \ 是顿号、_是破折号——^是省略号……@是分隔号·其他特殊符号可以通过输入法状态栏上的软键盘输入,如ωπ●★ 3、注意数字、英文字母和一些标点的状态:全角/半角,中文标点/英文标点 234234wordword;,。;,.;,.正常状态下的设置是半角字符、中文标点,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改第二部分文件管理 1、所有操作在考生文件夹中完成。 2、新建文件、文件夹(注意看清楚是什么类型) 3、重命名: (1)注意重命名之前有无扩展名显示,有的话必须加,没有的话不能加。 (2)如果要更改文件的扩展名(如将abc.bmp改名为123.doc),必须先将其扩展名显示出来(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然后才能够更改。 (3)扩展名必须是小数点,不能是中文的句号。 (4)当需要输入中文名时,可以用shift+ctrl组合键进行切换。 4、搜索文件:在需要搜索的文件夹中单击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 (1)文件名的表示:?表示一个字符,*表示一串字符。 (2)搜索位置:看清楚当前位置。 (3)日期:创建日期、修改日期、访问日期。 (4)大小:如果题目要求搜索刚好4KB的文件,只需要看文件详细资料上的整数的显示。 (5)高级选项:是否搜索子文件夹(默认为是)。 5、复制、移动:看清楚要求。 6、更改属性:隐藏、只读、存档。如果要把隐藏属性取消,必须要先将该文件 显示出来(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 7、建立快捷方式: (1)选定对象,单击右键-建立快捷方式。 (2)将该快捷方式移动(剪切)到题目要求的位置。 (3)改名:不需要扩展名。 8、注意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txt代表文档文件,doc代表word文档,bmp代表 位图文件 9、建议在操作前先设置好显示扩展名和隐藏文件。 第三部分word操作 一、文档的编辑

计算机一级总知识点

去年分值分布 1、理论与操作:25分+75分(总分100分) 2、各部分所占分值如下: ●理论部分均为选择题,占25分,要求大家把实验指导书后的 所有单选题多选题都努力的去记一遍。 ●windows基本操作部分占5分 ●word部分占20分 ●excel部分占20分合计75分 ●powerpoint部分占10分 ●因特网操作部分占10分 ●Frontpage网页制作部分占10分 操作部分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Windows部分 1、创建文件(夹) 2、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夹) 3、文件(夹)改名 4、查找文件(夹) 5、查找应用程序,创建应用程序快捷方式 6、Ip地址察看 7、抓屏操作 8、文件属性 操作技巧:

1、创建文件(夹): ◆创建文件(夹)时,父目录定位在最近的一个文件夹; ◆空白处点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2、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 ◆Ctrl+X和Ctrl+V移动 ◆Ctrl+C和Ctrl+V复制 ◆Delete键删除 3、文件改名: ◆注意是修改文件主名还是修改文件的扩展名 ◆文件改名时,要注意是否显示扩展名,如果没有显示,改名时 也只修改文件主名,绝对不要带扩展名。如:将order.txt文件改名为od.txt,如果要求更改扩展名,就一定要先将扩展名显示出来(如何显示?)。 4、查找文件: ◆查找文件时,首先定位搜索位置,然后正确使用通配符?和*。定位搜索位置时,如果可熟练使用文件路径,则可直接书写,如:c:\czkt\userc\winkt 否则,应在资源管理器中先将查找位置定好,再使用“工具/查找”命令。 ◆查找到的文件或文件夹,可在查找窗口中直接完成移动、复制 和删除操作。 ◆当文件夹下的内容不多时,要直接作操作,不必要使用查找命 令,但要注意该文件夹内是否有子文件夹。 ◆利用“查找”工具查找文件时,可以不显示出扩展名。当某文

(整理)全国计算机一级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详细解释1 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 A)主机、键盘、显示器 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解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的硬件是一个物质基础,而计算机软件是使硬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两者缺一不可。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的总称是____。 A)CPU B)ALU C)MPU D)主机 解答: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包括MPU和ALU;MPU是微处理器的简称;ALU是算术逻辑单元的简称;CPU和内存储器的总称为主机,它是微型机核心部分。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长城386微机”中的“386”指的是____。 A)CPU的型号B)CPU的速度 C)内存的容量D)运算器的速度 解答:CPU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微机的档次,在奔腾出现之前,微机名称中直接使用微机中的CPU型号,386机表示了它们使用的CPU芯片为80386。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 A)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B)逻辑运算 C)算术逻辑运算 D)算术运算 解答: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一切活动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为A。 5.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 A)二进制位B)字节 C)字D)双字 解答:存储容量大小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指标之一。通常不是以二进制位、字或双字来表示,因为这些表示不规范,一般约定以字节作为反映存储容量大小的基本单位。 本题正确答案为B。 6.在微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____。 A)ASCII码B)BCD码 C)汉字编码D)补码 解答:字符编码是指对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编码,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字符码,简称为ASCII码。BCD码是二—十进制编码。汉字编码是对汉字不同表示方法的各种汉字编码的总称。补码是带符号数的机器数的编码。 本题正确答案为A。 7.DRAM存储器的中文含义是____。 A)静态随机存储器

计算机一级选择题知识点

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主要采用电子管和继电器,它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2、在计算机内部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或指令都是以二进制码形式进行的。 3、磁盘上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一个磁道大约有零点几毫米的宽度,数据就存储在这些磁道上。 4、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不可直接运行。要在计算机上使用高级语言,必须先将该语言的编译或解释程序调入计算机内存,才能使用该高级语言。 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具有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5、将用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程序称编译程序。连接程序是一个将几个目标模块和库过程连接起来形成单一程序的应用。诊断程序是检测机器系统资源、定位故障范围的有用工具。 6、微型计算机的主机由CPU和内存储器构成。内存储器包括RAM和ROM。 7、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三个数据单位:位、字节和字。位的概念是:最小的存储单位,英文名称是bit,常用小写b或bit表示。用8位二进制数作为表示字符和数字的基本单元,英文名称是byte,称为字节。通常用大"B"表示。1B(字节)=8b(位) 1KB(千字节)=1024B(字节) 1MB(兆字节)=1024KB(千字节) 8、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应具有:处理器(CPU)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输入/出管理和作业管理五大功能。 9、电子管是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1946-1958)。晶体管是第二代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1959-1964)。小规模集成电路是第三代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1965-1971)。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第四代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1971-今)。 10、我国国家标准局于1981年5月颁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共对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进行了编码。根据使用频率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为常用汉字3755个,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以笔型顺序排列。二级为次常用汉字3008个,按部首和笔型排列。 11、CPU可以直接处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外部存储器中的数据在调入计算机 内存后才可以进行处理。 如果要运行一个指定的程序,那么必须将这个程序装入到RAM中。 12、编译程序的最终目标是:将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13、汉字的区位码由一汉字的区号和位号组成。其区号和位号的范围各为: 区号:1-94 位号:1-94 14、计算机之所以能按人们的意志自动进行工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存储程序控制。 15、用MIPS为单位来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它指的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传输 速率用bps或kbps来表示;字长是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 16、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数值计算。 17、微型计算机的技术指标主要是指:CPU的主频和运算速度、字长、内存容量 和存取速度。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 第一节和第二节知识点 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名叫ENICA。 2.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第二代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第四代计算机时期出现了微机及个人计算机。第一台个人电脑(PC)由IBM公司制造。 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 E、计算机网络F、人工智能。 5. 科学计算包括:地震测报、导弹、天气预报、高层建筑等 6. 数据处理包括:OA(办公自动化)、DSS(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 7.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专家系统、智能检索、机器翻译。 8. 计算机发展趋势是四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 9. 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0.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CPU(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也叫主存)合称主机。没有安装软件的计算机叫裸机。 11.运算器主要进行逻辑和算术运算。 12.存储器分内存和外存,内存也叫主存,外存也叫辅存。内存分ROM和RAM 两种。ROM是只读存储器,RAM是随机存储器。 13.输入设备主要有:鼠标、键盘、扫描仪、光笔、摄像头麦克风卡阅读器、数码相机。 1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响。 15.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第一台按照冯的思想制造的计算机叫EDSAC。 16.指令执行的过程四步骤:取出、分析、执行、为下一条指令做准备。 17.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一般是8的倍数,主流机是32位)、速度(MIPS、主频)、存储系统容量、可靠性(MTBF)、可维护性(MTTR)、性能价格比。 18.计算机系统由两个部分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office应用重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考点整理精华版 (必背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计算机名为ENIAC。 1983 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诞生。 计算机发展: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7年)、晶体管计算机(1958年~1964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年~197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以后)。 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规模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巨型机应用领域:战略武器,空间技术,天气预报等领域。 大型机应用领域:大中企事业单位的中央主机。 小型机应用领域:是中小企业用户。 微型机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个人用户,是目前最普及的机型。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强。 2.计算机的计算精度高。 3.计算机的记忆能力强。 4.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强。 专业术语缩写: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是WWW网页的地址,好比一个街道在城市地图上地址。url使用数字和字母按一定顺序排列以确定一个地址。URL的第一个部分http://表示的是要访问的文件的类型。在网上,这几乎总是使用http有时也使用ftp,意为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来传输软件和大文件。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全国计算机一级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计算机发展与信息社会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莫克利和埃克特在美国于1946年研制成功的ENIAC,ENIAC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2.在ENIAC的研制过程中,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总结并归纳了以下三点: (1)采用二进制 注: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0和1 (2)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的核心,工作全自动) 注: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3)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件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3.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核心) (5)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用途 (1)科学计算 注:科学计算主要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2)数据处理 (3)实时控制 (4)计算机辅助 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技术CAT,计算机机仿真模拟。 3.计算机的类型 (1)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 数字计算机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按使用范围分类 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其性能分类 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 1.1.4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注:是指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可靠性更高。 (2)微型化(缺陷:发热量太高) 注:指发展体积更小、功能理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范围更广的计算机系统。 (3)网络化 (4)智能化 1.1.5信息技术的发展 1.数据与信息 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据处理之后产生的结果为信息,信息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1)数字化 (2)多媒体化 (3)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 (4)智能化 1.2.6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 1.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2.一个字节由八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字节是信息组织和存储的基本单位。 1汉字=2个字节(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PB=1024TB 1.2.7字符 1.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 2.“a”字符的编码为11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97;则“b”的编码值是98。 3.“A”字符的编码为10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5;则“B”的编码值是66。 4.“0”字符的编码为011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48;则“1”的编码值是49。 5.我国于1980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 6.把最常用的6763个汉字分成两级:一级汉字有3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列;二级汉字有点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 7.由区号和位号构成了区位码。 8.为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称为汉字输入码,也叫外码。 9.汉字内码是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的汉字代码。 10.汉字地址码是按汉字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 1.3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坚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2.运算器主要由一个加法器、若十上寄存器和一些控制线路组成。 3.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就像人的大脑指挥躯体一样。 4.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指令寄存器、译码器、时序节拍发生器、操作控制部件和指令计数器。 指令的基本格式 5.中央处理器(CPU)只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外存中的数据只有先调入内存后,才能被中央处理器访问和

计算机一级期末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及复习要点资料全

计算机一级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50=50’ 复习要点:以教程(基本容与自测题)与学习指导(知识点与自测题)为主,其他为辅:例如历年等级考试真题。部分省计算机考试客观题.doc已经放在ftp上供大家下载。 二、Windows操作:5’ 复习要点:主要以文件夹操作为主 三、Word操作:15’ 新增容: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对表格的格式设置及对表格数据进行操作。其他为上课及实验指导所讲的容。 四、Excel操作:10’ 上课及实验指导所讲的容。 五、Frontpage操作:10’ 上课及实验指导所讲的容。 六、Powerpoint操作:5’ 上课及实验指导所讲的容。 七、Access操作:5’ 复习要点: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十六与实验十七,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表结构的创建、表记录的输入与修改、利用设计查询器创建简单查询与汇总查询的方法;简单了解SQL语言。 注意:请同学们积极到学校机房进行考试环境的试用与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字输入与编辑相关操作。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方法。 3、掌握替换操作。 4、掌握页眉页脚的设置。 5、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脚注和尾注的方法,以及各种对象的相关设置。 6、掌握字体、段落、首字下沉、分栏、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等格式的设置。 7、掌握文档中表格的插入以及相关操作。 二、考试知识点 1、文档页面设置。 (1)页边距的设置 (2)纸型的设置 (3)文档网格的设置 (4)页面设置对页眉页脚的影响以及相关设置 2、替换。 (1)替换容的格式设置 (2)取消错误的格式 3、页眉页脚。 (1)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页眉页脚时须先进性页面设置的板式选项 (2)页眉页脚容的输入与设置与正常文档相同 4、图片。 (1)图片的插入 (2图片格式设置:线条,大小,环绕方式 5、艺术字。 (1)艺术字的基本设置 (2)艺术字环绕方式以及形状 6、格式 (1)字体(字号、字体、颜色、效果等) (2)段落(行间距、段前段后距、首行缩进等) (3)首字下沉 (4)分栏(注意最后一段分栏) (5)项目符号与编号 (6)边框和底纹 7、表格的操作 (1)插入表格,以及对表格边框和表格容的设置 (2)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排序、公式计算等 8、文档的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