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审美

浅谈音乐审美
浅谈音乐审美

浅谈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对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要素的研究,并按照美的规律

来设置和实施授课,对音乐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对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

有关音乐审美问题与同道作一商榷。

1有关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音

乐鉴赏内容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结晶。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地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

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2音乐教学方法的四个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情感性原则。情感,是音乐审美

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

互交流的学习气氛;二是体验性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

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

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体验。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

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造活动等,同时在相关的

活动中融进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顺带地学习;三是形象性原则。形

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

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性的形

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形象性原则,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以美引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愉悦性原则。

愉悦性是审美教育产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有利于

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

音乐教学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

的兴趣,变“要他唱”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3音乐教师审美规范的三个方面

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具有审美性。一是教学仪态。音乐教师应十分

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注意清洁大方外,还应尽可能讲究些,比如发式美一点,服装的

款式、色彩新一点,甚至着些淡妆等等。当然,要恰到好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

既要潇洒、活泼,又应稳重、端庄,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示

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二是教学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

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三是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

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慧、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真诚等。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

4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条件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

产生,诸如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地一声中断旋律,弹奏音律欠准的

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口风琴等。教学手段(多媒体、

录像、幻灯等)的运用也应遵循有利于创设审美氛围与艺术情境的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