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3.2.3音频-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3.2.3音频-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3.2.3音频-

《音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是广东出版社出版的高二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学习的内容是:此书的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第3.2.3节《音频》。此课课标要求:能够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掌握数字音频的类型;掌握数字音频存储空间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声音这种媒体类型充满着喜爱,但他们不知道我们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演奏的音乐传递到计算机里是需要一个数字化的过程的。本课将系统地讲解连续的模拟声音是怎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音频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模拟声音的数字化过程;掌握数字音频格式;掌握波型音乐的存储空间计算公式;知道电子音乐MIDI接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情境引入法把学生带入学习主题;通过演示法及对比法使学生了解音频之间音质差别与存储空间的差异;通过讲授法使学生系统了解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的过程;数字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对比《好日子》音频的几种格式,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和对国家自豪感;通过音频存储空间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数据存储理念;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充满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数字音频格式及存储空间计算公式。

2、难点:模拟音频转换数字音频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演示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等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2分钟)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好听吗?大家喜欢听歌吗?那大家知道关于声音的知识吗?(请学生答)大家说得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怎样从电脑里放出来的?这两种形式的声音是否一样呢?(生答)

2、讲授新课:

2.1课程目标讲解(1分钟)

?了解音频数字化过程

?掌握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

?掌握常见的音频格式

2.2课程内容讲解(1分钟)

?模拟音频的数字化

?音频存储空间计算

?常见音频格式

?乐器数字接口MIDI

?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2.3模拟音频(自然界中的声音)(2分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并在空气中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声波通过话筒转变为时间上连续的电压波,电压波与引起的电压波的声波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利用电压波来模拟声音信号,这种电压波被称为——模拟音频信号(如磁带、录像带上的声音信号)。播放时音响设备将电压波传至扬声器,扬声器的振动产生声音,从而将模拟音频电信号还原为声音。

描述声音的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高低变化的是振幅,疏密变

化的是频率。

2.4数字音频(4分钟)

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时变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用gold wave软件播放歌曲《大海》,让学生们观察波型的幅度(振幅大的音量高)和疏密(波型密即频率大的音调高)。向学生逐步渗透如何把波形进行数字化,或者说如何存储波形。

音频可以用波形来表达,波形可以读取其上的点来描述换言之,存储了波型上的点,也就存储了波型,即将音频进行了数字化。

2.5音频数字化过程(10分钟)

采样——量化——编码

2.5.1采样

信号采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按采样信号频率进行抽样,转换成在时间上离散、幅度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同一段声音进行采样时,间隔的时间越短,采样的次数越多,采样越密集,这样获得的音频就越接近原始声音的真实面貌。

采样的密集程度,可用每秒钟采样的次数——采样频率[单位:赫兹HZ(1次/秒)和千赫兹kHZ(1000次/秒]来表示。

常用采样频率:11.025kHz(语音效果),22.05kHz(音乐效果),44.1kHz(高保真效果)

2.5.2量化

量化过程首先是将信号幅度划分为若干量化等级,然后将采样后的模拟信号幅度与所划分的各量化级进行比较,向下取最接近的量化等级的数值。

如果将量化等级以N表示,将量化位数(码字字长)用n表示,则有N=2^n,即量化位数越大,数字信号质量越高。

2.5.3编码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采样值用二进制的数码来表示,并转换成为“位”(bit)。编码时采用的位数越多,则数据量越大

2.6声音存储空间计算(10分钟)

模拟声音转换成数字声音后存储到计算机里,是需要占用一定空间的。一般来说,要求音频质量越高,则量化位数和采样频率越高,声道数要高,那么保存这段声音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大。

声音存储空间=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

在这个公式里同学们要注意如下几点:○1采样频率通常给得是kHZ,我们在计算机时一定要将其转换成HZ;○2声道数要注意立体声也是双声道(*2);○3时间是秒,注意转换;○4是否除以8看单位,如果是bit不用除以8;○5最后看要求进制转换,即存储空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练习1:采样频率为44.1Khz的量化位数是8位立体声的声音,1分钟需要的存储空间是多少KB?

练习2:一首歌曲的采样频率为22.05kHZ,量化位数24,立体声,时长3分钟,现在有一张700MB的光盘,能装这样的歌曲多少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表达式)

2.7乐器数字接口MIDI(5分钟)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是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是数字音乐的一种国际标准。MIDI标准规定了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缆硬件以及电子乐器之间、乐器与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通信协议等规范。MIDI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子合成乐器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音乐数据。

乐器数字接口MIDI音频信号的处理还可能通过分析与合成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合成的方式是按一定的协议标准,采用音乐符号记录方法来记录和解释乐谱,并合成相应的音乐信号,这就是MIDI方式。MIDI文件记录的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数字化后的波形数据,所以它占用存储空间较小。MIDI音质取决于声卡的合成器芯片生成声音的方式。MIDI合成能力不强的声卡,所合成的声音会出现不逼真的情况,这时利用软波表来进行弥补,可以使合成声音的效果得到改善。(.midi文件)

请学生听音乐yixiu.mid,调动情绪。

2.8常见音频格式及对比(4分钟)

请听《好日子》三种格式的数字音频(WAV、MP3、MID),来对比一下三种音频的大小及音质差异。

WAV数据量大、音质好、不适合网络传播

MP3数据量较小压缩率10:1或20:1、音质较好、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音频格式

MID数据量小、数字乐器接口标准、适用于长时间播放高质量的音乐

WMA数据量小、音质好、适用于网络流式传输

2.9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3分钟)

音频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音频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仍然占很大的存储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处理音频信号的效率,使音频音频信息能更有效地存储和传输,就必须对数字声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在数据通信中已有许多成熟的压缩编码技术和算法,较常用的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等。

常见音频压缩标准:MPEG-1、MPEG-2、MPEG-3、MPEG-4

3、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音频数字化的过程,以及怎样计算一段音频的存储空间,还学习了常见的音频格式、MIDI接口标准和音频的压缩。其中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和常见的音频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4、课后探究(1分钟)

尝试借助微课《DIY你的第一首音乐》使用音乐梦想家软件创作一首MIDI音乐。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环环相扣,通过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了音频转换过程;不时穿插典型音乐案例打破概述课的沉闷;案例《好日子》的选取,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

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360docs.net/doc/0815684749.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360docs.net/doc/0815684749.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360docs.net/doc/0815684749.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360docs.net/doc/0815684749.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了插入剪贴画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文件图片,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还用到前面学过的文本框的插入与编辑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文件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还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课在《学做电脑编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制作艺术刊头》。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电子板报”: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五、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与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对于WORD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1汇总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B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C ) A.文字 B.视频 C.声音 D.图像 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7.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 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例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例2.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B )功能 A.处理信息 B.传递信息 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例3.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例4.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B )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例5.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D)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例6.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使用 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例7.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电子教案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2013-2014学年度 城坨小学 2013年12月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培训计划 二、培训教案 三、活动记录 四、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013-2014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 二、目的要求 1、熟练利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 2、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讲座稿。 3、能使用电子信箱 4、校园网和教育局网站的应用 三、培训教师和地点: 王友占计算机教室 培训时间: 从2013年9月18日开始每两周一次,时间为周五下午 五、参加对象: 全员培训 六、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PowerPoint2000幻灯片课件制作 (1)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2)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 (3)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 (4)编辑与修饰幻灯片; (5)超级链接; (6)组织与整理幻灯片; (7)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会下载保存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声音、课件资源等。特别是ppt制作加深学习及原有网页修改。 3、三种模式的运用。 七、培训方式: 1、示范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3、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

八、培训要求与考核办法 1、严格考勤制度。参训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3、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至少一个幻灯片 4、完善自己的资源库。 PowerPoint 2003 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王友占 第一课时 powerpoint 是一种制作和播放演示文稿的应用程序。所谓的演示文稿,就是用于介绍和说明某个问题和事务的一组多媒体材料,也就是powerpoint 生成的文件形式。演示文稿中可以包含幻灯片、演讲备注和大纲等内容。Powerpoint 则是创建和演示播放这些内容的工具。这里我们可以把powerpoint 简称为ppt 。 一:初识ppt1: ppt 的安装PPT是office 办公软件的一种,除了ppt ,office 还包含了word 、excel 等。我们可以直接安装office ,这样就可以把office 所包含的所有软件都安装上,当然我们也可以只安装ppt 。 我们这里讲的是office20032 :运行ppt 方法一:通过[ 所有程序] 子菜单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 开始] ——[ 所有程序] ——[microsoftoffice] ——[powerpoint2003] 方法二:在桌面建立powerpoint2003 运行的快捷方式,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 3 :ppt 的界面简介幻灯片窗格:界面中面积最大的区域,用来显示演示文稿中出现的幻灯片。可以在上面进行输入文本、绘制标准图形、创建图画、添加颜色以及插入对象等操作。视图按钮:位于界面底部左侧的是视图按钮,通过这些按钮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查看演示文稿。 大纲幻灯片视图:包含大纲标签和幻灯片标签。在大纲标签下,可以看到幻灯片文本的大纲;在幻灯片标签下可以看到缩略图形式显示的幻灯片。 备注窗格:备注窗格可供用户输入演讲者备注。通过拖动窗格的灰色边框可以调整其尺寸大小。 任务窗格:位于ppt 窗口右侧,用来显示设计文稿时经常用到的命令。Ppt 会随不同的操作需要显示相应的任务窗格。 如果想使用某个任务窗格,而该窗格没有被显示,则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 其他任务窗格] 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任务窗格。 注:如果不需要使用任务窗格,可以选择[ 视图] ——[ 任务窗格] 命令隐藏任务窗格,以释放程序窗口的可用空间。在此选择[ 视图] ——[ 任务窗格] 命令时,任务窗格将再次出现。 二: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1 :创建新的演示文稿方法一:执行[ 文件] ——[ 新建…] 命令,打开ppt 界面右侧的[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出现[ 新建] 选项,然后根据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方法二: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建立新的演示文稿。 方法三:单击工具栏中的[ 新建] 按钮,即可打开新的ppt2003 窗口,建立新的演示文稿。在[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的[ 新建] 栏下有[ 空演示文稿] 、[ 根据设计模板]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1 粤教版必修1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但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是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形成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第二周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6、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二、精讲: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1)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 (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及解析电子教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比特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协同式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执行指令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光纤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TCP/IP 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数字化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发送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共享性,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思维器官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40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对 )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错 )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错 )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对 )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对 )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错 )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错 )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对 )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错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错 )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错 ) 13.蓝牙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错以内的设备进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电子工业出版社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共

精选资料 第1课《调整照片更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影魔术手”软件的操作界面。 2、掌握照片的打开、浏览、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另存为操作。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照片处理的常用方法和过程。 2、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掌握照片打开、旋转、缩放大小和调整对比度及亮度的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利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尝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光影魔术手”的基本功能和两种工作模式。 2、掌握照片的打开、浏览、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另存为等操作。 教学难点 本活动以操作为主,难度不是很大,但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并且形成对照片审美的合理判断,即将照片修复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合适的,具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数码相机和网络的普及,我们在旅游、聚会、社会调查时都会拍摄一些照片,冲印出来或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与人共享。但是拍摄出来的照片有时不如人意,影响了观感。那么怎么办?我们如何将不满意的照片调整得更完美? 通过这节课《调整照片更完善》的学习,我们将找到答案。下面给大家看两张照片,请同学们找找它们有哪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浏览照片 教师:Windows 有自带的“图片查看器”浏览图片,但它不能对图片进行加工和处理,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简单、易用的照片处理软件,它不仅能“旋转”图片、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还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它的名字叫“光影魔术手”。 任务一:打开“光影魔术手”,认识操作界面,并思考:它有哪几种工作模式? 教师提示:(1)自学课本2~3页。(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3)示意老师答疑。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2、调整照片方向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指定的照片,并对照片的方向进行旋转。 任务二:调整教师发送的照片方向,让它更便于观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强调:工具栏中“保存”和“另存为”按钮的区别。 3、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在“光影魔术手”中对照片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整。 任务三:调整教师发送的照片的亮度或对比度,让它更便于观看。 学生练习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2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中的中头的集成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AuthorWare的流程;认识Authorware几种图标的作用。 能够导入外部声音、动画;欣赏和体验用图标方式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常见作品片头的创作,让学生了解AuthorWare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了解AuthorWare界面、图标、窗口等的特点,掌握几种图标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Authorware作品的过程与乐趣。 3、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Authorware作品的展示,学生对用Authorware开发作品跃跃欲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该软件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所见即所得的软件而言,无论是界面还是设计思想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讲解、练习与个别指导的力度,让学生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声音图标、等待图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