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文)试题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2. 本试卷分二卷 ,第一卷 60 分,第二卷 40 分。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 第一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 1.5分,共 40 题, 60分) 1、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 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

,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 古人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 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 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

2、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 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 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3、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 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形成

D. 土地兼并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得到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 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 ,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 ?开始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 ?宋代开始出现曲辕犁

5、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 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 因是

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 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 265顷,含 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 37000 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8、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 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 映了

10、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 ?自然灾害严重

B ?长期战乱

C .兵役徭役繁重

D ?高利贷盘剥重

11、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A .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 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C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9、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A .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 .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D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A ?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 ?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 ?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12、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政治非常开明

B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制瓷技术精湛 D ?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13、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棉布 D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1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A.西汉

B.唐朝C?元朝 D.明清时期

15、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

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用工从征役制到雇募制

C规模较大、分工较细D?工匠生产积极性高

17、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 ?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18、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反映了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的重视

C.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20、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 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21、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抑商和禁海政策 ③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

工业④小农经济的顽强存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23、 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 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 《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 C ?为了传播基督教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 24、 下列航海家中到过亚洲的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今年距美洲被发现整整 520年,如今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 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 ,如果从历史渊源上

看,主要是因为

A ?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 .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 D .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义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 26、“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

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A .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 .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 .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 .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7、 17世纪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重要竞争手段是 A .依靠发达的工业和别国展开竞争 B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 .垄断通往东方的航路

D .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展开竞争

28、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 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实 质问题是

①可用于研究汉唐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 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

D .②④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B. 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D. 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

A .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商品输出 C .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

2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 年—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 万匹。到 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 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 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30、 1814年 11月 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 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 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 19 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C.

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初步形成

32、 制造出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的近代企业是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内军械所 C .开平煤矿

D .江南制造总局

33、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 .由私人投资兴建

34、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 南海

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创办

A.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35、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便利

B .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 .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得早

36、 24 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 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 荣华富贵好心酸。”从历史角度看,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的影响

37、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 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 说明了 A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

打击

38、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 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孙中山 A ?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B .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 .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 .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39、我国近代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金龙”香烟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

①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②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③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④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0、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D.①③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41题23分,第42题17 分,共40分)

41、(23分)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虽早已落下帷幕,但却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

(1)请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4 分)

材料二1915 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上,烟台张裕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得世博会金奖。张裕葡萄酒厂是中国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在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创办机器工业起步于何时?( 1 分)分析1915

年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材料三早在1893 年,郑观应就第一次将强国富民的世博梦,寄予给了上海。郑观应认为:“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经济发展角度分析郑观应将世博梦“寄予”上海的主要原因?( 2 分)

材料四部分中国参加世博会展品及获奖情况统计资料:

①1851 年伦敦博览会“荣记湖丝”获金银大奖;

②1876 年费城博览会“物件悉尊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力机器”。即陈物之木架、橱柜以桌椅铺垫、宫室放置陈设字画,亦无一外洋款式者,悉为他国游览官民且未经

见……;

③1906 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荣获金奖;

④1926 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等为主向世

人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中华民族特色……

(4)据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及获奖情况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严重不足?(

造成这些不足的根源是什么?(2分)从中你可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2 分)

4 分)

42、(17分)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

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指什么?(2 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8 分)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 3 个)(3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出 2

个)(2 分)

?(至少写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 分)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文)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题 1.5分,共40 题,60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