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它的历史过程,重点把握五种类型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适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正常数量和比例的储蓄、投资和外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不可少的理论是( )。

A.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新经济增长理论

2、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3、在线性阶段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最关键

A.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A.15% B.5% C.10% D.20%

5、在向成熟推进阶段,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 D )。

A.20% 30% B.10% C.5%一15% D.15%

6.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 )。

A.主导部门是具有革新创造性的部门

B.主导部门一般增长得较慢但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C.辅助部门是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D.派生部门是由于总收入、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得到稳定增长的部门

7.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8、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理论有(

A.线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反对国家干预的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E.新经济增长理论

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过 ( )。

A.传统社会阶段 B.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阶段

E.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中,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移为()

A.耐用消费品部门 B.教育卫生部门 C.住宅建设部门

D文化娱乐部门 E.旅游部门

4、一个部门如果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它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A.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B.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C.部门产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 D.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E.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大5、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显示( )。

A.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反比 B.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C.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资本产出比率成正比

E.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在结构变动理论中,最具典型代表的理论有( )。

A.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B.比索洛提出的增长模型

C.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 D.钱纳里的发展模式经验分析模型

E.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7、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之所以存在适用性的问题,主要由于下列问题的影响( )。A.现代部门的资本密集倾向 B.发展中闻家的资本外逃现象

C.城市中存在的失业问题 D.发展中国家城市工人的工资会随着时间而上升E.以上均正确

8、钱纳里的发展模式分析表明,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将出现下列变化( )。A.从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转变

B.消费者需求从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向制造业产品和劳务消费转变

C.人口从农村向城甫转移 D.家庭规模和总的人口增长会发生变化

E.以上说法均正确

9、与刘易斯模型不同,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

A.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B.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C.发展中国家必须增加储蓄,同时还必须积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D.发展中国家必须转变有关经济结构

E.国内制约因素和国际因素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0、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理性预期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C.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 E.新增长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2、错误示范模型

3、依附

四、简答题

1、简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并对其加以

2、简述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及其缺陷。

3、试述发展模式变换理论的适用性和缺陷。

4、简述国际依附理论的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并对其加以评价。

2、比较新旧增长理论并对其启示加以阐述。

3、应当如何评价和借鉴五种经济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A 7.D 8.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BCDE 4.ACE 5.13CE

6.CD 7.ABCDE 8.ABCDE 9.BCDE 10.BD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1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增长可以分为逼近均衡的增长和非均衡增长两类。前者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它的数学基础是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发展到均衡点时,进一步的增长就不可能再继续。而社会在不断变动,人口在增加,新的资源在被发现,资本在积累,所以增长总是可能的,但又是有限的。因为一旦达到均衡就停止了。要突破均衡就得靠创新,就是非均衡的经济发展。均衡增长表现为投入要素的增加,也就是外延式增长,后者可以称为内涵式增长。 在均衡增长的模式中,没有创新,经济也能增长。但那是由于投入的增加,而没有效率的提高。对于非均衡的经济增长,从宏观角度来说,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经验的积累,教育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劳动力和资本流动自由度的提高有利于流动成本的降低,政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新企业的建立,社会诚信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这些方面都会促进创新过程。但对于非均衡的经济增长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则要从企业的作用,以及企业家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来分析。 熊彼特从研究循环经济入手,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做了形象的描述。在一个私人财产、分工和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化国家中,每一个经济时期中,每个人都是靠前一期生产的货物来生活的,那么无论你在什么地方离开循环经济的某一环节,在走了若干步之后,又会回到这一起点。每个家庭或者厂商的行为,都按照经验给定的数据和同样由经验确定的方式来做出的,大家都墨守陈规不轻易改变。 接着,他提出了“组合”的概念,通常人们讨论两种组合,经济组合和技术组合。而且两者通常是背道而驰的,技术上低劣的方法可能仍然适合于给定的经济条件。当我们把最终产品的组合不断的向上追溯,最终都会找到两种最根本的对象:劳动力的服务和土地的服务,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货物都设想成是劳动服务和土地服务的集合体,而且劳动和土地是同等重要的。在劳动力中,有一种特别的领导的劳动,他会为其本身定出自己的目的,并似乎成为第三种要素。监督者作为独立的劳动者之所以同一般的劳动者相区别是由于他们对生产方向、方法和数量做出决定。 那么循环经济有哪些特征呢?它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第一,消费者是市场中的领导者;第二,劳动与土地根据其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得到相应的回报;第三,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资料也根据它们各自的边际效用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第四,当生产者向某一个生产方面推进很远的时候,由于同行业新竞争者的竞争,会逐步的消耗他的利润,并最终使其越来越少,直到消失;第五,商品实现的总价值会最终落实到提供生产资料的那些人手里,也就是在劳动力和土地所有者那里分配,而没有任何剩余;第六,这种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惯性力,可以抵制一些变化的发生;第七,在循环经济中,企业仅是把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而货币仅是扮演着交换媒介的角色,它只是与商品的流动方向相反而已。 那么已有的理论中对如何打破这个循环经济均衡是如何解释的?第一,摩擦,也就是错误,灾祸,惰性等导致损失的因素;第二,时间的消逝,生产资料是未来的消费品,因而比消费品的价值为低,因此,他们的价值不能竭尽产品的价值。 总之,循环经济从经济体系走向一个均衡位置的趋势来描述经济生活的。其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总结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必修二第二章)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平面 判定直线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确定一个平面: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一个直线外的点与这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②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与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的传递性)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不大于90度! ③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两种:相交于平行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定理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面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面平行。 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定理2,:若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作用:证明线线平行·做法:经已知直线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 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线平行。 补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的传递性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关键:寻找面面的交线) 3.证明为第三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的交线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 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因为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高梯度区域要采取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中梯度上的萧条区应实行改造型发展战略。低梯度区域应实行渐进型发展战略。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第2章作业题参考答案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些?试绘图说明其特征。 i 4 I 体心立方: 单位晶胞原子数为2 配位数为8 <3 原子半径=—a (设晶格常数为a) 4 致密度0.68

面心立方: 单位晶胞原子数为4 配位数为12 原子半径=_2a(设晶格常数为 4 a)致密度0.74

密排六方: 晶体致密度为0.74,晶胞内含有原子数目为6。配位数为12,原子半径为1/2a。 2实际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对金属的性能有何影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一般晶体缺陷密度增大,强度和硬度提高。 3什么叫过冷现象、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愈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就愈低。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愈小。 4金属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控制金属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晶粒愈细小,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愈高,塑性和韧性也愈好。

控制金属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大过冷度、进行变质处理、采用振动、搅拌处理。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1) 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 (2) 浇注温度高与浇注温度低; (3) 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 (4) 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5) 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6) 浇注时加变质剂与不加变质剂。 (1) 金属型浇注的冷却速度快,晶粒细化,所以金属型浇注的晶粒小; (2) 浇注温度低的铸件晶粒较小; (3) 铸成薄壁件的晶粒较小; (4) 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晶粒较小; (5) 浇注时采用振动的晶粒较小。 (6) 浇注时加变质剂晶粒较小。。 6 ?金属铸锭通常由哪几个晶区组成 ?它们的组织和性能有何特点 ? (1) 表层细等轴晶粒区 金属铸锭中的细等轴晶粒区,显微组织比较致密,室温下 力学性能最 高; (2) 柱状晶粒区 在铸锭的柱状晶区,平行分布的柱状晶粒间的接触面较为脆弱, 并常常聚集有易熔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等,使金属铸锭在冷、热压力加工时容 易沿这些脆弱面产生开裂现象,降低力学性能。 (3) 中心粗等轴晶粒区 由于铸锭的中心粗等轴晶粒区在结晶时没有择优取向,不 存在脆弱的交界面,不同方向上的晶粒彼此交错,其力学性能比较均匀,虽然 其强度和硬度 低,但塑性和韧性良好。 7?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 因为单晶体中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 导致了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 同的现象,因此其性能呈现各向异性的。 而多晶体是由许多位向不同的晶粒组成, 虽然每个晶粒具有各向异性, 但不同位向的各晶粒 的综合作用结果,使多晶体的各方向上性能一样,故显示出各向同性。 &试计算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4 3 4 一 r 3 3 a 9?什么是位错?位错密度的大小对金属强度有何影响 ? 所谓位错是指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随着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会明显提高。 0.74 74% nv V

人教版高中 数学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 数学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必修2数学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3 1锥体; () 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31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 44R V R S ππ==球球,.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公务员压力疏导与情绪管理考试答案

公务员压力疏导与情绪管理(100分) 1.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看问题的全面性的哲学思想的是()。(3.0分)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C.柳暗花明又一村 D.沉舟侧畔千帆过 我的答案:A答对 2.性格决定命运,根据这种理论智商高情商低的人的命运最可能是()。( 3.0分) A.事业大成 B.怀才不遇 C.贵人相助 D.一事无成 我的答案:B答对 3.现代医学发现,情绪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容易得癌症的性格是()。(3.0分)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我的答案:C答对 4.随着医学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医学模式是()。(3.0分) A.神学模式 B.生物模式 C.生物-化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我的答案:D答对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基础的需要是()。(3.0分)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我的答案:B答对 6.美国心理学家的猴子实验中,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猴子先死亡的原因是()。(3.0分) A.电击致死 B.情绪导致的疾病致死 C.疲劳致死 D.环境导致的疾病致死 我的答案:B答对

7.目前,企业高管自杀案件频发,主要原因是()。(3.0分) A.社会缺少自由 B.个人情感问题 C.职业压力过大 D.薪水与目标差距过大 我的答案:C答对 8.下列选项中,对幸福的理解错误的是()。(3.0分) A.幸福和成功成正比 B.幸福和欲望成反比 C.想要幸福要学会知足常乐 D.想要幸福就要和他人比收入 我的答案:D答对 9.李源潮副主席告诉领导干部要做一个“三宽”型的干部,“三宽”是指()。(3.0分) A.思路要宽、眼界要宽、胸襟要宽 B.眼界要宽、思路要宽、交友要宽 C.思路要宽、眼界要宽、财路要宽 D.胸襟要宽、坚挺则宽、眼界要宽 我的答案:A答对 10.丑妻家中宝,这句话体现的人的心理是()。(3.0分)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二章)

习题集部分参考答案 2金属的晶体结构 思考题 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则是杂乱分布的,至多有些局部的短程规律排列。因为排列方式的不同,性能上也有所差异。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是各向同性。 2.何为各向异性? 答:各向异性是指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数值。 3.为什么单晶体呈各向异性,而多晶体通常呈各向同性? 答:单晶体是原子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的一个晶粒,由于在不同晶向上原子密度不同,原子间的结合力不同,因而导致在单晶体中的各个方向上性能差异。 对于多晶体中的任意一个晶粒来看,基本满足单晶体的特征,呈现各向异性,但是在多晶体系统中,单一晶粒的各向异性已经被周围其他位向的晶粒所“干扰”或“抵消”,整个多晶系统呈现其各向同性。 4.什么叫晶体缺陷?晶体中可能有哪些晶体缺陷?他们的存在有何实际意义? 答:晶体缺陷是指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不完整性。常见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它们都会造成材料的晶格畸变。 点缺陷是指呈点状分布的缺陷,包含有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等,它对材料中的原子扩散、固态相变,以及材料的物理性能(电阻、体积、密度)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过饱和的点缺陷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线缺陷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对材料的变形、扩散以及相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特别它很好地解释了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使我们了解到滑移是借助于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当位错密度不高的情况下,位错支持了滑移,材料的塑性很好,但是当位错密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时,位错间的相互作用会造成位错的彼此“纠缠”,使滑移运动受阻,这时表现出材料的塑性变形的抗力提高,材料的强度提高。 金属晶体中面缺陷主要有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和相界等。比如:晶界处原子的平均能量比晶内高,在高温时,晶粒容易长大。晶界和亚晶界均可提高金属的强度。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目越多,晶界面积越大,晶格畸变越严重,材料的强度越高,同时材料的塑性也较好(同样的变形量可以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去进行,说明材料可以承受更大的变形量)。

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第二章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1、(1 (2)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内,记作;点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1 符号表示为 A ∈L B ∈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只要找到直线的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 (2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的三个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说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那么它们必定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公理(4a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表明空间中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所有直线都互相平行) (53、(1)证明共面问题: 方法1是先证明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在证明其余元素也在这个平面内。 方法2是先证明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第三个点在必然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的方法:先证明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经过这个点。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L A · α C · B · A · α ?a ∥c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 ⑴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

工程材料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画出纯金属的冷却曲线,解释其上各参数T0、 T1和?T 的含义。 答: T 0:理论结晶温度,即液体和晶体处于动平衡状态的温度。 T 1:实际结晶温度,晶体结晶的实际温度,结晶只有在T 0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T 1才能进行。 ?T :过冷度,即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 T 0 –T 1。 2、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方式是什么? 答:形核有两种方式,即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由液体中排列规则的原子团形成晶核称均匀形核。以液体中存在的固态杂质为核心形核称非均匀形核。 晶核的长大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均匀长大和树枝状长大。均匀长大:在正温度梯度下,晶体生长主要以平面状态向前推进。树枝状长大:在负温度梯度下,结晶主要以树枝状向前推进。 T

3、写出二元合金的匀晶、共晶、包晶、共析等典型转变的定义,并分析其相图。(我这里是以Pb、Sn 合金进行描述的) 答:从液相中结晶出单一固相的转变称为匀晶转变或匀晶反应。匀晶相图由两条线构成,上面是液相线,下面是固相线。相图被分为三个相区,液相线以上为液相区(L),固相线以下为固相区(固溶体α),两线之间为两相区(两相共存L+α)。

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转变称作共晶转变或共晶反应. 相图分析 ① 相:相图中有L 、α、β 三种相, α 是溶质Sn 在 Pb 中的固溶体, β 是溶质Pb 在Sn 中的固溶体。② 相区:相图中有三个单相区: L 、α 、β ;三个两相区:L+α 、L+β 、α + β ;一个三相区:即水平线CED 。③ 液固相线: 液相线AEB, 固相线 L + α 温度液相线 固相线 B α α+L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美] 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ter 经济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2) 熊彼特(1883~1950),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熊彼特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他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他创立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创新论出发,证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订版)、《经济思想和方法》(1914)、《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1927)、《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由生前所写传记评论汇集而成)、《经济分析史》(1954)等。 《经济发展理论》是熊彼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广泛,

但是,书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他提出的“创新理论”。本书的英译本1934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这里按章节顺次作一简介。 第一章中,熊彼特对“循环流转”进行了静态分析。通过对熊彼特所谓的“循环流转”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的收支相等、没有利润,生产管理者只得到相应的“管理工资”,因而利润、资本和利息都不存在,生产过程只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作者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论述,这些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构成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一种新组合。熊彼特把这种新组合归结为五种情况:一是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 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熊彼特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熊彼特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3、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认为,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有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秘密

作者简介 约瑟夫 阿洛伊斯 熊彼得,JosephAlois schumpeter(1883年~1950年),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及现代企业思想之父。曾任奥地利的财政部长、一家银行的董事长。移居美国后.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其“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学思想史有着巨大的贡献。是第一个以非美国人身份被选为“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其代表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产业循环: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现代企业思想之父,西方经济学界第一本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专著。 熊彼得通过《经济发展理论》,早在1912年阐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前进的秘诀,历经90多年还

能闪闪发光,足见其理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颠扑不破的。在当今社会新经济,新知识响彻云霄之际,反观其本质内涵,仍然脱离不了“创新”这个老概念。 本书简介 熊彼特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作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本书作者开创性地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透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本书因此而成为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 阅读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会使我们对经济发展、创新、信贷、利息和利润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有深刻的认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信贷创造的本质需求在于创新,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润是企业家创新价值的报酬。 目录 第一章 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 第三章 信贷与资本信贷的性质及其作用 第四章 企业家的利润 第五章 资本的利息 第六章 经济周期的初步评述 插图摘要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1 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者把从众多事实中单独抽出的一个事实称为经济的事实,这其实是人在内心模拟现实的,技术条件下人为地抽象出经济事实,这种抽象还有很多,经济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现实是一个事实,决不可能是完全的或者纯粹的只是经济的,它总是存在着其他的常常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尽管如此,就像我们有权利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经济一样,在科学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涉及经济。 社会活动是(至少直接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经济活动则是经济行为的结果。经济行为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以取得货物为目的的行为。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研究行为的经济动机,或研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力量等等。可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只是目的在于通过交换或生产来取得货物的经济行为,因此我们将经济行为的概念限制在这种类型的取得上,而把比较广泛的领域留给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将要谈论的经济行为这个比较狭窄的领域以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因此,由经济行为概念所限定的经济事实领域就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有经济方面的行为,每个人要么是一个“经济主体”,要么就是依附于某个经济主体。当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职业上各有分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其区分两大类人:一类是以经济行为或营业为主要活动的人,另一类是在经济方面的行为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居次要地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所有其他社会成员也必须有经济方面的行为,但是后者的经济生活是由一个特别集团的人来代表的,这个集团的活动可以说是构成经济生活的主体部分,此时,不管经济生活同人们的其他重要表现所具有的一切关系如何,它都不再包含抽象的意思。 像谈一般的经济规律一样,下面先说说经济发展的问题。而阐明经济发展的规律正是本书的主要

高一数学必修二总结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上)

讲座提纲 1.情绪心理概述 2.公务员情绪觉察方法 3.公务员情绪管理自助方法 4.公务员压力管理策略 冰山理论 一、什么是情绪 日常语言中的情绪往往指的是消极情绪。 心理学将情绪界定为:一种躯体和心理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情绪不单是心理现象,也是躯体和心理共同变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状态的改变。 情绪满足和人的需要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二、情绪心理的组成要素 1.生理唤起 心率(悲伤↑快乐↓) 皮肤温(气愤↑恐惧↓) 杏仁核(恐惧↑快乐-)

脑电(pet) 处于情绪当中时,生理唤起是从内到外的一种整体的唤起状态,一旦生理唤起就很难控制,因为生理的唤起具有一种惰性,一旦被唤起,最后要消失就需要反应期完成。 2.行为改变 高兴→冒险 悲伤→谨慎 内疚→施助 愤怒→攻击 3.心理改变 认知功能 注意、记忆、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会受影响。 工作效率 具有增力和减力两方面,要维持一个稳定的、高的工作效率状态。 生活压力 伴随着各种生理反应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导致身心疾病。 情绪是人的一种综合的改变,可以把人变成一种与平常非常不同的人格特征。 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的控制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心理健康程度的表征。

Performance 汶川地震后,领导认真倾听老 百姓的要求,而不是当下与他 们争论,要让老百姓发泄情绪, 感觉到有人在关注他们、支持 他们。 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属于决策的维度,情绪自控能力有时候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致命的。 Decision 在决策当中,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和科学,尽量避免个人的情绪影响,在做决策的过程当中要对情绪有很清晰的觉察。 对于自己的情绪的表达要适度、恰当。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数学版本人教新课标A版 课程标题必修2 第二章第1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编稿老师 一校二校审核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作用及公理1-3; 2. 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理解并掌握公理4;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3. 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的概念及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3中的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异面直线的概念;公理4及等角定理;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考点分析: 考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理解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平面的基本特性,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考试中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考查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 1. 平面的含义、画法及表示 2. 点和面的位置关系 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点B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3. 公理1—3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表示为: A l B l l A B ααα∈??∈? ???∈??∈? l α B A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表示为:A 、B 、 C 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1: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语言表示为:P ∈α∩β?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5.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c a b c b a //////?? ??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6.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已知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 作直线a'∥a 、b'∥b ,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夹角).

学习领导干部压力与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领导干部压力与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xx领导干部“创新思维”专题研修班第四组 今天有幸聆听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晓燕教授讲授的《领导干部压力与情绪管理》一课,受益匪浅。 张晓燕教授从领导干部压力的来源、原因、症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应对策略、情绪管理与心理调节等几方面内容,并通过大量翔实的事例和现场互动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语言幽默风趣。授课中提到的调节方法富有操作性,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科学调节心态、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队伍的领导干部,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认为既风光又有很多优厚待遇,而在现实中,作为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压力大,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我们从早忙到晚,从春忙到秋,我们不断地忙着追求事业、友情、快乐……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承受着各种压力,包括来自岗位职责的压力,角色期待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舆论监督的压力等等。而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承担着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重任,学会调节压力和舒缓情绪既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实现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张晓燕教授的讲授让我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耳目一新的感触,让我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也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使我会分析自己和下属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