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企业认证对照标准

高级企业认证对照标准
高级企业认证对照标准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一般认证—通用标准).doc

2004年编译原理试题 1.(20分)写出字母表∑ = {a, b}上语言L = {w | w的最后两个字母是aa或bb}的正规式,并画出接受该语言的最简DFA。 2.(15分)说明下面的文法不是SLR(1)文法,并重写一个等价的SLR(1)文法。 S → M a | b M c | d c | b d a M → d 3.(10分)为下面的语言写一个无二义的文法: ML语言中用分号分隔语句的语句块,例如: ( (s ; s ) ; ( s ; s ; s ) ; s ) ; ( s ; s ) 4.(20分)考虑一个类Pascal的语言,其中所有的变量都是整型(不需要显式声明),并且仅包含赋值语句、读语句、写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下面的产生式定义了该语言的语法(其中lit表示整型常量;OP的产生式没有给出,因为它和下面讨论的问题无关)。 定义Stmt的两个属性:MayDef表示它可能定值的变量集合,MayUse表示它可能引用的变量集合。 (1)写一个语法制导定义或翻译方案,它计算Stmt的MayDef和MayUse 属性。 (2)基于MayDef和MayUse属性,说明Stmt1;Stmt2和Stmt2;Stmt1在什么情况下有同样的语义。 Program →Stmt Stmt →id := Exp Stmt →read (id ) Stmt →write ( Exp ) Stmt →Stmt ; Stmt Stmt →if ( Exp ) then begin Stmt end else begin Stmt end Stmt →while ( Exp ) do begin Stmt end Exp →id Exp →lit Exp →Exp OP Exp 5.(10分)下面是一个C语言程序: main() { long i; long a[0][4]; long j;

技术创新能力

精心整理 (1)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拉里(LarryE.West- phal,1981)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出组合创新能力, ,其本质是知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位)产生新思想(新概念) ,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经济发展,而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将电子信息技术更大范围的应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开看,一部分企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每一个企业不论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面都需要对自己的发展现状有足够明确的认识,制定准确具体的管理制度,再针对这些制度将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对某些方面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传统发展模式的企业领导人不能及时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解,跟不上企业发展向信息化生产转型的步伐,仍然在传统生产背景下对企业进行领导规划,所以对在企业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的表现有不关注企业硬件设施的更新检查工作,导致电子信息技术不能真正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3、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够准确全面 信息化技术依赖于计算机,要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在企业中配备相应的計算机设备,数量足够多且能够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项目,可是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设备的重要性,硬件设施配备齐全,但是对于电子信息化认识不够准确全面,不能实现对这些机械设备的全面合理利用,无形中便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难度。所以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对这些设备及计算机信息化有一定了解,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设备,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技术人员空缺 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缺口。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些设施进行操作,那么有再多再好的设施也只能放作摆设而不能真正的应用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而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只重视计算机设配的配备工作而不重视对相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 函授站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6 绪论 1 认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影响企业发展 (7) 1.1知识经济与信息化 (7) 1.2企业信息技术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7) 2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 (7) 2.1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7) 2.2信息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8) 2.3信息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的经营手段...........................................................................8走出企业信息化困境的思路 1 揭示信息技术生产率佯谬现象 (9) 2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生产率佯谬 (10) 3解决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管理,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益低下问题 (10) 4走出信息化困境,为企业发展垫路.............................................................................11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战略管理问题 1信息化投资转化为企业绩效 (11) 1.1以信息化落地绩效管理理念 (11) 1.2以信息化降低绩效管理成本 (12) 1.3以信息化限制人为因素影响 (13) 1.4以信息化促进多方合理定位与积极参与 (13) 1.5以信息化强化绩效管理执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附件1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高级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一般认证)

附件2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一般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29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9、10、11、12、14、19、20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信息技术企业发展.doc

信息技术企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原有的通过能源与规模的扩大来换取企业发展的模式已经逐渐的被淘汰。早未来的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下,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也会不断地得到凸显。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解决好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的大事。本文在参考相干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的解决方案与关系内涵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说,信息技术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包括,企业新的产品的研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更发水平的提升。在科技不断成长的时期,谁具有了信息技术的主动权,谁就具有了市场竞争与成长的主动权。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体系中,建立新常态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机制,将会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技术的成长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 在信息技术的成长进程中,经历一个不竭摸索与实践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可以及时的反馈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改进进一步提供方向。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所

存在的信息应用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自于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的扶持。如果研发出来的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阶段而没有得到实际的推广与应用,那么信息技术的本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面对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蓝海,技术研发机构与部门,应该不断的聚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挑战,借助科技的力量将企业的发展抬至一个发展的新高度是未来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在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中,还需要解决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产业的性质与特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不尽相同。是以,在企业举行信息技术的特别是新技术的利用过程当中应当做到两个同一。一个是企业的成长需求与信息技术所供给的功效相统一。另一个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应当做到利用过程当中的实际的同一。举例来说,在我国南方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应用过剩的现象与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同时,也无益于信息技术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面对企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两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彼此市场潜力的博弈,从统筹学上来看,更是一种市场的双赢,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成长也必要相关企业的撑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向科技要生产力,要效益几乎成为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已经作为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企业

附件1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 (高级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企业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其是否通过认证。 六、关于企业认证档案留存 操作规范或者海关认证企业文件记录检查表中明确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材料的,海关应留存书面或电子文档,存档期限为长期。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企业

. 1 附件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高级认证)

. .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 .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企业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其是否通过认证。

2017年信息技术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信息技术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2) 1、业务发展 (2) 2、IT应用技术研发 (2) 3、市场开拓和服务能力建设 (3) 4、管理创新 (3) 二、未来三年拟采取的发展措施 (4) 1、研发与创新计划 (4) 2、主营业务深化及延伸规划 (5) 3、市场拓展计划 (7) (1)中国市场 (7) (2)欧美市场 (8) (3)日本市场 (9) (4)战略客户的长期业务合作 (9) 4、服务交付体系建设目标 (10) 5、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10) 6、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10) 7、融资计划 (12) 8、收购兼并计划 (12) 三、公司发展计划拟定的假设条件及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13) 1、假设条件 (13) 2、实施计划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应对措施 (13) (1)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 (14) (2)信息技术服务综合业务能力 (14)

一、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公司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通过充分理解客户需求、行业应用实践的复用、基于自主应用开发平台和全球服务交付系统、以及有效的专业人员组织方式为全球客户提供个性化的IT 服务和解决方案。中长期发展目标为“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与发展,成为备受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断的超越和创新,成为全球优秀IT 服务供应商”。 1、业务发展 实施“立足中国发展优势,开展IT 应用研究,推动本土业务开拓,协同全球服务交付”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国业务线、欧美业务线和日本业务线同步发展、紧密协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欧美、日本、中国本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IT 应用规划咨询能力、面向未来的软件服务技术平台研发能力、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战略资本运作能力,进而实现全球化的IT 服务领先供应商的发展目标。 加快服务交付体系建设以实现业务快速拓展,将充分发挥定制软件开发和软件研发服务优势、充分复用IT 服务应用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2、IT应用技术研发 推进GAP 平台研发工作,持续提升平台对业务开拓和项目实施

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企业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已无法取代。拥有全方位及高度智能的信息技术,能使企业在面对世界贸易中极速受益,加速企业全球化。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企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利用先进技术来促进企业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竟争能力,一直是企业进步的方向。 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很广,渗透力极强,在企业中有多方面的应用。多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下列几方面: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现在已经有各种自动化的形式。例如在制造业中从单机的自动检侧与自动控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准备(CA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流程工业中从巡回检测、常规控制系统到集散控制 系统(DCS)a 2.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在现代化管理的侮个环节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社会中,物质、能量与信息是构筑现代化的三大支柱。物质生产过程是对物质、能量进行加工处理,而管理过程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传统的信息工具如电话、传真等在管理中应用由来已久。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功能更齐全、速度更快捷的工具.而电子计算机正是这样的工具.因此计算机诞生后不久.就在管理的一些业务过程中开始应用。40多年来,不断发展,经历了儿个阶段,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信息系统(EIS)等。 3.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效能。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文字信息、处理数据信息、存档、沟通和决策。前几项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工具完成得更快更好。现在常用的有文字处理系统、桌面出版系统、电子邮递系统等,而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电子日程管理、语音信箱、语音会议、视像会议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过去,人们常把无纸办公作为办公自动化的形象化说法.但是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纸张的消耗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所以不如说无笔办公倒更恰当一些。但办公自动化确实提高了办公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集成一体化系统。把不同的应用结合成一体.构成一种多功能系统.就更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例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依据产品结构所需物料和完工日期进行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系统),70年代末又加上企业长远规划和会计职能后形成的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I' D系统),冉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集成进来,并把时间也作为资源来考虑,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如果和经营管理功能进一步结合.就形成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流程工业中的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企业不但可以把过去的一些应用系统与它连通,而且又有了一些新的用途。例如,建立自己的万维网网站,向外界宜传企业与产品和服务的悄况,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还可以进行网上百销。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要讲到的电子商务.便是扩大和改变企业经曹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其信息化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工业企业的信息化重点是生产过

浅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析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等突出特点。本文查阅了行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目前的现状、未来的转变方式及发展机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提供服务的行业,行业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相应信息服务。根据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本行业为“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属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软件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数量和业务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4700家和11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8,222家和42,848亿元,超过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万亿元目标,产业规模实现了大幅扩

张。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终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良性调整,新兴领域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1-12月快报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低于2014年个百分点,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高于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1-12月统计,中东部产业增速较快。2015年,中、东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978和32,917亿元,同比增长%和%,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实现收入规模占比%,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规模巨大,增速相对平稳。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布的《软件业经济运行快报》统计分析数据,我国系统集成服务收入由2011年的3,921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7,6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其中包含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约为22,211亿元,同比增长%。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一般认证

附件2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一般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29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9、10、11、12、14、19、20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有人说,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工业革命使人类在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两种资源上取得巨大成功,其结果是创造了工业时代。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企业信息化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而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是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下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的应用,而且是一场激进的组织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形态和习惯,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对于信息资源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社会的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重大挑战。其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给组织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了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了组织竞争力。再次,组织结构应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积极迎接挑战和及时把握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剧,许多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人们的行为模式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化、组织扁平化、作业信息化而发生变化。虽然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但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变革对传统的内部控制观点、控制方法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文本试图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的新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策略,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给财务管理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竞争战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竞争战略 方家平 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的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提出了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以及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波特的竞争战略管理思想为指导企业竞争行为提供了基本方法,指明了获得优势的具体途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进入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进入了商业信息管理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全新竞争战略在西方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并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竞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间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 2、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竞争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由有形向无形转化,竞争模式变得日趋隐蔽和变化多端。另一方面,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整个世界越来越小,形成了所谓的"地球村","时空放大"效应使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销售商、制造商、目标市场等范围扩大了,这意味着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即竞争范围(竞争景框)的扩大。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跨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 3、信息技术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今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了商业、经济领域,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使企业面临日趋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营销方式、内部协调、顾客服务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当这些变革因素真正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作用时,企业原有的战略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结果必然应起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 二、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根据波特的观点,企业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较之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二是较之竞争对手更强的实现差异化的能力,以及因为差异化付出了额外成本后能通过溢价把成本收回来的能力。波特通过将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形式与企业寻求这种优势的活动景框(竞争范围)相结合,提出了可应用于任何性质及规模的企业,其涵盖面甚广的一般竞争战略。(见下图)

高级企业认证对照标准(内部对照图)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1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2-04T09:57:49.8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1月上旬供稿作者:王宇 [导读] 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导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生产及管理方式的变革 王宇(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导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生产及管理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文中从几个方面研究了如何加强企业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把中小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走向信息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技术 0 引言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时代,又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当今全球已进入了以信息文明为主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化经济,信息资源正日益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渗透和使用,也使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使世界越来越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将使企业发展空间无限扩展。现今有许多中小企业运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的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中的挑战。 1 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网上营销”、“网上银行”的纷纷产生,必将引起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的变化,企业不再受地域、空间、时间等限制,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引起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成功运用,使中小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向信息时代发展。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使产品从生产到顾客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顾客更多地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获取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建立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销售费用降低了,成本下降。未来企业的管理将更多转向对企业网站的管理,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直接面对顾客的需求,这无论对企业管理体制还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将是革命性的变化。 1.2 信息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经营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硬件,软件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通讯资费的日渐低廉,目前因特网已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拓展经营方式的优先选择。在商业活动日渐增加的今天,企业需要进行多渠道和多方面的贸易,要求快速的通信,要求获取最新的营销信息,要寻求更多新的市场和新的潜在的顾客群体,保持信息畅通非常必要,而所有这些需求,通过互联网都可以方便容易地得以满足。 1.3 信息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目前,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工作室,它的内部都组建了自己的信息化的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实现信息化的办公。通过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实现,企业处理财务核算、生产统计和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工资管理和文字处理等方面工作更加便捷;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生产监控,通过系统网络的共享信息,应将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费用等各项数据都可详细的列出来,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进行分类和明细。通过专业化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工作可以做到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准确化,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2 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措施 2.1 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程度非常重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用效果的改善,风险也伴随着加大,其风险体现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营管理质量、效率的变化,同时也将带来工作流程、业务运行方式、组织机构、权力布局、人际关系甚至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企业的形式、结构、业务、人员等能否适应这些变化是极难把握和控制的。再加之今后,随着专业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更为广阔,且自身的不断改进发展,企业也要加快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对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决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将被历史无情淘汰。 2.2 中小企业应灵活运用专业化信息技术 面对国内目前的发展形式,中小型企业纷纷引入信息技术管理自己的企业,并可以在生产、运营中较稳定的使用这些技术。然而在国内大环境中,企业现代化还不能完全得到普及,即使在合作及运用细节上不能完全顺畅地将非常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全部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在运用信息专业化时应注意现代发展的平衡性。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运作环境,才能充分应用于市场当中,激发企业优胜劣汰,带动企业整体的发展。 在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对其升级和完善,将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将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质量都得到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也会降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应从自身提高和完善。 2.3 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 我们在应用专业化信息技术时,信息化得应用型人才要与现代化企业的环境相匹配,只有这样,中小企业专业化、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被运用非常熟练,更好的为企业自身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准确的灵活多变,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运作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尽可能让企业避免的负面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专业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员工专业信息化素质,为企业更好的进行服务。 3 总结 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更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小企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为了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专业化信息技术在企业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中小企业内部有序化管理,是实现企业高速运行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和立足于市场的有效保障。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抓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好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源,使企业信息技术工作成为“全方位”服务的有机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