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是指,通过对结构安全控制参数进行一定期间内的量值及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判断或预测结构安全状态,必要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监测参数一般包括定位、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结构动态参数等。

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显示软件等。

结构安全监测(控)过程一般分为施工期间监测与使用期间监测,施工期间的监测主要以控制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施工质量为主,使用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结构损伤累积和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结构的状态变化,根据监测数据评估结构状态与安全性,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或加固修复措施。

2.技术指标

监测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测试稳定性和精度,其稳定性指标一般以监测期间内最大漂移小于工程允许的范围,测试精度一般满足结构状态值的5%以内要求。监测、测试点布置与数量满足工程监测的需要,并满足《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等国家现行测试、测量等规范标准要求。

构件及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3.适用范围

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复杂超规范的新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与有重要影响的结构,桥梁结构,隧道等。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五棵松体育馆钢结构,国家大剧院钢结构,上海卢浦大桥,深圳会展中心钢结构,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明珠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钢结构与索膜结构,中国航海博物馆结构等。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6-03-22T09:37:38.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范兴荣[导读]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范兴荣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日益被重视,且被提上了日程,笔者仅就各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我国大约有2/3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历次地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和建筑物向密集化的方向发展,火灾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此外,建国以来我国共完成各类工业建筑项目超过30多万个,各类公用建筑建设项目超过60多万个,城镇住宅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累计竣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现有城镇房屋面积超过50亿平方 米,其中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接近50%,相当多的建筑已经进入中老年期,必须进行维修和加固.对已修建好的各类房屋建筑、桥梁进行维修、保护和加固,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我国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投资,而且能够减少土地的征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1是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必须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结构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如:设计不当、设计规范要求提高或施工缺陷而造成的结构物承载力和刚度不足,甚至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因建筑物改变用途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与设计初衷不一致的荷载分布和荷载大小,造成了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1.2是对现有基础设施大量的进行鉴定。对目前我国已有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它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使之现代化日趋迫切,符合我国国情,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节约征用土地,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减少某些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物鉴定、加固与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运用前景。 二、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方法很多,直接加固法有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等,其它加固方法还有增设支点加固法、托梁拔柱技术、增设支撑体系和剪力墙加固法等。下面是目前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的介绍: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在构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增大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量的一种加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在我国加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加固要求不同,可选用单侧加厚、双侧加厚、三面和四面外包等。在以加大混凝土截面为主的结构中,为了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需适当配置构造钢筋;在以加配钢筋为主的加固方法中,即增加钢筋截面积,为保证加固钢筋的正常工作,需按构造要求浇灌混凝土保护层。外包材料一般以普通混凝土为主,当外包层较薄、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配筋除采用钢筋外,也常用型钢和钢板。但这种方法要求的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而且构件的截面增大后对结构的外观和房屋净空也有一定影响。 2.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或两角)以加强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外包钢加固法分湿式和干式两种情况。湿式外包钢加固: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是采用乳胶水泥粘贴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以使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干式外包钢加固:原构件与外包型钢之间无任何粘结,有时虽填有水泥砂浆,但彼此只能单独受力,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加固有效。该方法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在使用上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截面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柱、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 2.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即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拉杆或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从而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后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原结构的应力水平,使一般加固结构中所特有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完全消除,具有加固、卸载和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后加拉杆或撑杆和原有结构能够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承载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预应力加固适用于大跨度结构以及采用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但此法不宜用于处在高湿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收缩徐变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2.4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增设支承点来减小结构计算跨度,改变结构内力分布并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梁、板在跨中增设支点后,减小了跨度,从而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承载能力,并能减小和限制梁、板的挠曲变形。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大跨度结构中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的加固。增设支点加固法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使用空间会受到一定影响。 2.5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它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原构件的配筋量,从而相应提高结构构件的刚度、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采用此法加固对结构胶的要求较高,结构胶必须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耐老化、弹性模量高、线膨胀系数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相对于传统加固方法,粘钢加固法更为简单、快速,对结构的外形、净空等影响较小,其施工过程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因而在建筑领域和公路桥梁领域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幕墙设计投标技术标

一、设计方案理念构思项目概况 蓝色金谷(北区)幕墙项目,位于烟台高新区,海越路以西,规划一号路以北;总建筑面积㎡,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结构体系,幕墙最高点为米,地上23层,地下 1层;幕墙总面积约为平方米,其中玻璃幕墙面积约为平方米,石材幕墙面积约平方米,穿孔铝板幕墙面积约平方米,铝单板面积约为平方米,其它约为平方米。 幕墙设计内容汇总表 幕墙设计基本思路:通过合理的材料运用与节点、色彩的处理,营造与之匹配的建筑文化氛围;幕墙结构选型遵循技术较先进、功能适用、运行可靠、环保节能、投资节约、易于维护的原则。 二、设计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三、各阶段工作内容详解(设计工作大纲) 第一阶段幕墙工程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1. 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2. 施工图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幕墙工程招标阶段 3. 施工工程招评标服务 第三阶段幕墙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服务 4. 工程施工 / 竣工阶段 第一阶段幕墙工程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1. 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根据本项目建筑设计师的外立面方案设计,延续深化设计 深化及完善建筑师的幕墙示意图,确定建筑风格和分格、确定幕墙工程的合理、适当且经济可行的结构体系等,保证建筑效果的实现 确定幕墙工程的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风压变形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抗撞击性能等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 完成初步设计所必需的图纸

参与外立面方案设计讨论会议,通过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材料、效果、技术、造价等 针对幕墙工程的方案及材料选用提出日后维护、保养方面的保洁方案及 节约成本的措施 深入研究本项目各部位的外立面幕墙系统,提供幕墙结构分析和建议,提 供防水保温和节能的分析、设计等 对外立面幕墙工程和机电系统、照明系统等的预留和配合提供建议和方案,如果设计需要,将提供外立面多媒体屏幕设计的建议和方案 协助招标人确定幕墙主要材料的选用提供幕墙工程涉及的各种不同材料 的详细资料,包括材料性能、指标、产地、价格、供应能力等,落实各种材料的供货来源,确保材料的采购及质量 配合与幕墙工程有关的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提出钢结构设计、施工的设 计要点、配合要点,确保与幕墙相关的结构方案达到最优 幕墙工程的结构和构造设计提供幕墙结构的开窗方式和设计,提出与之 相关的遮阳系统、擦窗系统的解决方案 为完成初步设计工作所必需的由权威检测部门出具的实验报告或实验数据、建模等计算及与其他专业公司、材料供货商之间的咨询、沟通、考察与联系。玻璃幕墙环评报告的配合工作,协助建筑设计师及专业环评报告公司提供 和玻璃幕墙有关的各种资料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 陈晨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陈晨 发表时间:2018-11-05T11:59:21.3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作者:陈晨[导读]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建设施工中越来越重视结构的加固技术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建设施工中越来越重视结构的加固技术。目前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技术种类繁多,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及特点有针对的选择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才能不断的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及稳定性。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鉴定;加固;改造;技术 1现有建筑进行鉴定的情况、鉴定步骤、鉴定方法 1.1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鉴定 (1)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或抗震能力鉴定时;(2)对现有建筑物需进行大修时;(3)对现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加层或扩建时; (4)对现有建筑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要继续使用时;(5)灾后建筑;(6)对现有建筑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或争议时。 1.2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步骤 (1)搜集现有建筑的岩土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工程相关原始资料。(2)现场实地踏勘建筑物现状,复核其与施工图等原始资料吻合情况、施工质量和平时使用状况。(3)对现有建筑地基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等进行实测或取样化验。(4)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先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5)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 1.3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3.0.4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A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30年)抗震鉴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级鉴定的各项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如果符合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要进行第二级鉴定。B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40年)抗震鉴定方法: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检查原结构抗震措施,再利用结构软件复核其整体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断。当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整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又相对较高时可通过抗震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处理。 2建筑结构中设计使用年限及设防目标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根据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我国建筑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以下三种形式:(1)从加固设计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使用年限为50年,严格按照最新规范的标准,明确建筑结构的设防目标,保证建筑结构在情况较轻的地震中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在震级属于中级的地震中,建筑结构可以进行修复,在情况特别严重的地震中,建筑结构不会发生倒塌的情况,结合上述目标,开始对建筑结构实施加固措施,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此时加固工程的强度比较大,加固工程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2)从建筑结构施工结束后的时间开始计算,使用年限为50年,严格的按照建筑结构完工当前规范的各种标准,制定建筑结构设防目标,同时根据完工当前规范的各种标准对建筑结构进行审查,必要时要加固和调整建筑结构的相关部位,结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为设防目标,做好设防工作;(3)以较为关键的纵向构件构件设计年限为开始计算的时间,往后推算50年,次要部位根据旧设计的标准,往后推算50年,同时次要部位的设防目标不需要参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3结构加固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技术,结构加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使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增加支点技术的运用 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使用增加支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增加建筑的支点,可以降低建筑构件的载荷以及承重跨度。采用这种技术主要是可以优化建筑物力的分布,同时也可以起到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承载能力的作用。建筑支点的设置,主要是选择在梁以及板的中间,在这个位置可以有效的保证承重梁的受力均匀,避免房屋出现变形等问题。这种加固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房屋加固方法,整体的施工过程比较简单,因此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存在施工空间范围的限制等问题,尤其是要使用增加支点的方式进行房屋加固,必须对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整体结构有充分的了解,要考虑到使用支点技术是否有效,避免出现使用这一技术后导致建筑空间减少的问题。 3.2加大截面积方法的运用 加大截面积方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组件的抗弯能力。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加大截面积的方法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受压位置上的弯变组件处理,保证了组件的正截面增加,因此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变弯组件的正截面如果越大,也表示其承载力越大、强度越高。在房屋组件中,加入正截面配筋率过低,就可以利用增加主筋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正截面的面积,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因此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3.3预应力加固法的运用 预应力加固法比较简单,而且其优势在于成本低且效果明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预应力加固法需要保证其技术水平。预应力加固法的原理是,利用对水平拉杆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受弯组件的承载力。当预应力和外部荷载共同起作用时,产生的拉力会从杆端的锚固偏心作用传到受弯组件之上,因此会形成偏心受压效应,可以有效地解决弯矩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受弯组件的抗弯能力。 3.4外包钢加固法的运用

建筑加固改造相关规范一览表

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2、《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 3、《框架结构加固与修复》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混凝土后锚固连接构造》 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5)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主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03137-200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0399-9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OB50156-2002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浅析 杨立国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地震是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现象,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的范围比较大,地震具有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公路桥梁往往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我国汶川地震等近年来地震的情况,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加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公路桥梁提高到足够的抗震强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设计;加固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1 桥梁与抗震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汶川、玉树地震表明强烈地震将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所以公路桥梁是生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抵抗震害的能力是桥梁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震害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推动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动力,1971年美国san fernand地震(6.6级)、1989年美国北加州的lonm pfieta地震(7.1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7.2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等影响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和广泛探讨。随着建筑物与地震反应关系的研究深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提高与拓展,2008年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由《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替代原来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一大进步,根据历次大地震的调查研究,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主要形式总结归纳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受水平力作用滑落(汶川百花大桥落梁);(2)桥墩塑性铰的抗弯、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日本阪神大量墩柱破坏);(3)桥墩、桩基础钢筋的连接及锚固性能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最为常见); (4)桥梁支座等连接部位破坏(最为常见)。常规桥梁抗震设计首先应是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汶川地震相关调查表明干线公路桥梁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结构安全富裕较多,震后其破坏远小于地方道路桥梁。抗震构造措施是总结桥梁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设计原则,事实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起到有效减轻震害作用,而所耗费的工程代价往往较低。 2 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 2.1 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L 单位为m,a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例如: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岷江大桥第10跨(跨径50m、墩高70m)。虽然盖梁宽度高达3.0m(根据《桥梁

浅谈房屋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和方法

浅谈房屋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和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外地震频繁发生,抗震加固改造技术越来越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地震加固改造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加固方法。关键词:抗震加固;加固程序;加固技术;改造 Abstract:Earthquakes often occur at home and abroad, seismic strengthen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relevant researchers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eismic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and the concrete reinforcement method in details. Keywords: seismic reinforcement;reinforcement program;reinforcement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0、引言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并且很明显暴露出我国的房屋建筑在抗震方面的薄弱,使得工程人员不得不更加深入的研究抗震加固改造技术。目前,我国既有建筑总计有436.5亿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建筑抗震水平均没有达到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有些设防烈度较低甚至没有设防的既有房屋则应进行抗震鉴定,并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十分重要。 1、房屋抗震加固的一般程序 总结不同的工程实际,一般建筑结构维修加固的程序如下: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设计→抗震加固施工图审查→抗震加固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验收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维修加固改造不走弯路,避免漏项,制定合理的方案,取得较好的效益。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 摘要:日本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频繁的地震灾害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本文将介绍日本建筑抗震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同样是地震重灾国的我国,提供借鉴,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思考。 关键词:耐震,减振,免震,强震观测,振动台 0引言 据我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月3日4时20分,在智利中部发生7.1级地震。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地震一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地震重灾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1]如图1、2所示。然而,频繁的地震灾害,却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自1998年至2007年,日本共发生震级为6.0以上的地震199次,约占全球同等规模地震总数961的20.7%左右,但由其导致的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9%(中国却占约30%)。由此可见,日本抗震技术体系的先进与完善。 图1 全球地震分布图2 日本周边发生过的地震 1.日本的地理概况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由于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2.日本建筑抗震发展历史 由于日本地震多发,很早日本就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早在一百多年前,1891年浓尾大地震砖结构建筑被毁严重时,就开始探讨采取什么措施,来抵御地震破坏。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近似分析地震动影响的静力计算法。日本从美国引进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后,不久,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创始人、东京大学教授佐野利器于1914年发表了《家屋抗震结构论》。首先提出了“抗震结构”的概念,并创造性提出了用“静态”的水平力,代替“动态”的地震力的“度震法”,来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为现代结构抗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汇总

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改造工程技术标

茂昌名邸门楼建造及 外立面改造工程 技术标投标文件 投标人:中天银都(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 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日期: 2015 年11 月 3 日

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依据茂昌名邸门楼建造及外立面改造工程施工图 2、编制原则 严格遵守、地方的技术规、施工规程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相结合。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简介: 工程名称:茂昌名邸门楼建造及外立面改造工程 工程地点:市北康片区、103省道以西、铁路南苑南邻 建设单位:诚和成置业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外立面改造工程,茂昌名邸小区门楼建造及外立面改造等图纸的深化设计与施工,以及涉及的材料采购、保管、运输、施工及技术措施、成品保护并通过相关验收、保修及后期服务等工作。 第三章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模式

我们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专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项目部将成为一支充满活力、具有多专业、全面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见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各部门主要职责: 供应部—负责全部工程所需的材料以及设备的供应和调配。 技术质检部—负责全部工程的技术和质量管理。 经营部—负责工程和合同管理及预决算管理。 财务部—负责全部工程的财务管理及资金调配。 2、项目管理模式: 我公司将按照多年来积累的成功项目管理经验来运行和管理本 项目,形成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以项目合同管理和成本、进度、质量控制为主要容,以科学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 的项目管理机制。 为规本项目管理工作,项目部严格执行集团颁发的《质量手册》、《管理制度》,同时现场场区管理严格遵守旅顺口区施工现场标 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 2、实施目标 工期目标: 为使本工程早日竣工并投放使用,为业主提供服务,集体在人 员组织、施工工艺、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精心布置,施工进度 计划见附页。 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现场管理目标:

抗震加固方案

1、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设计的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工程设计图。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建筑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9、北京市《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1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北京市施工现场管理有关文件和标准。 1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6、甲方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及图纸答疑文件。 17、施工现场状况及对周围环境的调查。 1、工程名称: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工程。 2、工程地点:

3、建筑地区特点: (1)采用原首层面层标高作为该工程±0.000标高。 (2)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8度,Ⅲ类场地。 4、工程概况: (1)现状:本次投标工程为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维修改造工程。 物理楼为1950年设计施工,该建筑为对称“L”型,建筑面积为4800m2,南北向长29.44 m,东西向长87.09 m,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现浇楼板、屋面板,共4层,局部为5层。首层层高为3.8 m,二、三层层高为3.6 m,四层层高为3.8 m,5层层高为3.85 m,总高为18.65 m。 数学楼为1954年设计施工,该建筑为对称“L”型,建筑面积为6202m2,南北向长25.79 m,东西向长86.48 m,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共4层。坡屋面,一至三层层高为4.0 m,顶层屋架下弦标高为16.16 m,总高为21.51 m。 (2)抗震加固及维修改造措施: 物理楼:在原结构外檐口以下至基础采用整体喷射80 mm厚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并在内走道两侧的墙体、原有两道变形缝(7、8轴及14、15轴)两侧的墙体及18轴西侧墙体喷射80 mm 厚钢筋混凝土,同时在4和17轴的纵墙上靠近顶板位置(距顶板小于100 mm)用Ф20钢筋设置横向钢锚杆一道。 数学楼:在原结构外檐口以下至基础采用整体喷射80 mm厚

结构加固改造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分析

结构加固改造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31T11:04:26.7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刘冰 [导读] 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房屋建筑结构直接影响安全使用,需要通过改造加固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实现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目的。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在建筑行业中重视加固改造项目也不断增加。这些项目不仅涉及户型转变、楼层添加等使用功能的变化,有一部分是由于建筑存在质量问题而需要返工或维护需要进行相关的加固改造。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加强对建筑房屋的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工改造;分析 一、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的必要性 先排除其他因素,针对房屋建筑使用性能而言,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通常情况下,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固性慢慢降低,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当年工程施工时受到技术及材料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建筑物使用性能上存在一些不足,有些问题即使在现如今的技术条件下也没有办法解决,长期使用下来,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建筑物出现老化,损害原有的建筑结构对建筑使用寿命产生影响[1]。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改造,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的建筑物质量隐患。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及时间不断增加,比如地震灾害,造成房屋建筑大量倒塌,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但日本在房屋建筑结构方面做的就很好,国内虽然地震频发,但房屋很少倒塌。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房屋建筑结构直接影响安全使用,需要通过改造加固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实现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目的。 二、建筑加固改造存在的问题 1.建筑加固的施工操作对改造存在的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改造加固的施工由于当今的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安全意识等因素造成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经常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长期解决的问题。然而建筑工程无论是在加固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还是在加固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的管理,都属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范畴。突飞猛进的行业发展现实并没有能够同步改善技术、人员、意识的状况。 2.建设法律迟后对建筑加固改造的制约 建筑法律的健全完善是国家层面的任务,他对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建筑法律方面的行政法规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探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主要适用于建设中的工程,而不适用于已经完结的工程。换句话说,对于既有工程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制,使得在建筑工程加固改造阶段的许多行为很难规范,改造加固的设计、施工均容易产生“经验型”的随意,进而反映在建筑物加固改造的质量安全性,严重时还会出现坍塌、毁坏现象。因此,我们应该规范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法规设置禁止行为,从法律层面避免建筑物加固改造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3.承载力设计对建筑加固改造的影响 上述提到的建筑结构承载力设计中的刚体位移和建筑结构承载力设计中的结构稳定性,都是承载力极限状态。除此以外还有材料破坏、结构形成机构等都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中规定的承载力极限的状态。但是在强制性标准中主要对材料破坏做了相关规定,其余在强制性标准中规定的都比较少。因为对原结构体系的理解、使用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均会对整体结构的安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牵涉结构的改造对安全稳定性的要求应该更为严格,这样对于改造的项目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4.加固改造施工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建筑物发生坍塌等事故,建筑工程施工方负有很大的责任。我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处罚一般都很严格,但是仍然出现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安全事故非常多。相对于建设中的建筑施工,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因其特殊性决定其难度更大,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监督力量比较薄弱,管理意识不够到位,而从事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施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较差、管理意识有限,加上行业的监督管理单薄甚至缺位,因此出现的安全事故就更加多了。 三、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技术分析 1.关于粘钢的加固技术分析 对于这项技术来说,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通过采取这种方式需要在建筑的外部位置粘贴一层钢板,这样可以达到加固房屋的目的,应用这种技术并不需要对建筑内部的结构进行改变,也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更加不会对住户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通过应用这项技术所使用的施工材料相对简单,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低,此外在施工中工期比较短,在施工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应用,因此在房屋结构加固工程中,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大家都知道,因为钢结构自身的强度比较大,所受到环境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对房屋加固之后长时间使用依然是可以保持在理想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业主的实际需要。 2.关于化学植筋的技术分析 这项技术通常情况下是将钢筋等材料有效的固定到建筑的结构中,使其可以达到房屋加固的目的。此外应用这项技术要先对建筑内部薄弱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混凝土的结构中做好钻孔的处理,把预先准备好的钢筋加固到混凝土中,采用化学试剂有效的粘合到一起,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需要对钢筋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积极的调整,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契合度进行全面的提高,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粘合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查,保证钢筋不会出现偏移,为后续的维护和养护奠定基础。此外化学植筋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应用到内部结构老化严重的位置,如果房屋建筑承载力大幅度下降,对于房屋稳定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关于改变受力体系的加固技术分析 这项技术主要是在房屋内部中增加一些程度的受力结构,保证房屋自身的承载力增加,促进房屋稳定性提高。因此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房屋的受力结构进行了解,把受力结构和原来的结构做出合理的区分,在对受力结构布置的同时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案,保证可以形成

加固结构合同

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施工合同

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发包人(甲方): 承包人(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合同范围内拆除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承包范围及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2、主要施工范围:(地上1至3层、地下1层) 以甲方年月日下发的施工图纸所包含的加固、新建、拆除的已确定的工程内容。零星变更及其它加固、拆改、新建等工作,以现场确认单形式确认,并单独批价。 二、合同工期 工期为。 工程质量标准:满足发包方设计、使用、技术要求,达到国家备案验收标准,工程质量合格。 三、规范及质量标准: 1、执行规范: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满足甲方要求。 四、合同价款、承包方式及支付方式 1、本工程采用以下承包方式:固定单价。本合同暂定总价款人民币¥:元,大写。暂估总价包含因施工无场地及材料周转、保证工期采取的特殊措施性费用固定包死共计万元,若因承包人原因无法按期完工,发包人有权扣除该特殊措施费万元。合同期内不得因政府调整预算定额或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自身管理费上升或承包人图纸理解错误等各种因素而调

整固定单价。本合同的工程量均为暂估,结算时工程量按实调整。本预算不含工程水电费,工程水电费按实计取。 2、工程款支付方式: ①、本工程签订合同后,按照乙方上报施工进度计划,乙方前完成全部具备施工条件的部位的加固粘钢工作,甲方支付合同价款的;同时乙方提供相应金额的正式发票。 ②、图纸范围内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全部完工并提供相应金额的正式发票后,经甲方同意后支付至合同金额的85%; ③、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结算手续后支付至结算总价款的95%(提供全额发票); ④、乙方必须提供真实、有效、合法的正式发票,否则甲方有权拒绝付款,若因乙方提供发票给甲方造成任何经济损失的,由乙方负责。 ⑤、在质量保修期(12个月)满后一次性支付剩余价款(无息支付)。 3、竣工结算: ⑴工程验收合格后一周内,乙方向甲方上报工程结算书,甲方在收到结算书后45天内审核完毕或提出修改意见; ⑵工程结算价款:工程结算价款=合同价+经济洽商(变更)费用+奖励费用-罚款费用+零星用工费用; ⑶关于审计:乙方应如实报送竣工结算,发包方有权请上级部门或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咨询单位对结算进行审计,承包方必须配合。若乙方不配合结算审计,甲方有权顺延结算审核时间,在结算未经甲方审定前,甲方有权停止支付人和工程价款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4、履约保证金 (1)经双方协商一致,乙方自愿向甲方提交人民币 \万元为履约保证金,该费用用来抵扣乙方除安全事故外的一切罚款金。 (2)履约保证金的返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20日内扣除罚款金额,返还剩余金额。履约保证金不计利息。如果罚款金额超过履约保证金金额,超出部分在结算时统一扣除。 4、安全施工保证金 (1)在乙方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乙方自愿向甲方提交人民币 \万元作为安全施工保证金,安全施工保证金扣除办法详见附件3《安全文明施工协议书》相关条款的约定; (2)安全施工保证金的返还: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20日内扣除罚款金额,返还剩余金额。安全施工保证金不计利息。如果罚款金额超过履约保证金金额,超出部分在结算时统一扣除。

抗震加固方案

1、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设计的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工程设计图。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建筑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9、北京市《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1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北京市施工现场管理有关文件和标准。 1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6、甲方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及图纸答疑文件。 17、施工现场状况及对周围环境的调查。 1、工程名称: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工程。 2、工程地点: 3、建筑地区特点:

(1)采用原首层面层标高作为该工程士0.000标高。 (2)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8度,皿类场地。 4、工程概况: (1)现状:本次投标工程为XX物理楼、数学楼抗震加固、维修改造工程。 物理楼为1950年设计施工,该建筑为对称“ L”型,建筑面积为4800吊,南北向长29.44 m,东西向长87.09 m,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现浇楼板、屋面板,共4 层,局部为5 层。首层层高为3.8 m,二、三层层高为3.6 m,四层层高为3.8 m , 5层层高为3.85 m,总高为18.65 m。 数学楼为1954年设计施工,该建筑为对称“ L”型,建筑面积为6202m,南北向长25.79 m,东西向长86.48 m,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共4层。坡屋面,一至三层层高为4.0 m,顶层屋架下弦标高为16.16 m,总高为21.51 m。 (2)抗震加固及维修改造措施: 物理楼:在原结构外檐口以下至基础采用整体喷射80 mm厚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并在内走道两侧的墙体、原有两道变形缝( 7、8轴及14、15轴)两侧的墙体及18轴西侧墙体喷射80 mm厚钢筋混凝土,同时在4和17轴的纵墙上靠近顶板位置 (距顶板小于100 mm) 用①20钢筋设置横向钢锚杆一道。 数学楼:在原结构外檐口以下至基础采用整体喷射80 mm厚钢筋 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并在内走道两侧的墙体、5 轴和15 轴东侧墙体及19轴西侧墙体喷射80 mm厚钢筋混凝土加固板墙,同时在7、8 和17轴的纵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