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1 概述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原有的研究不断完善,同时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入,特别是近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给其带来了质的提高。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

任何一个研究体系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对于边坡稳定性研究,在其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从二维扩展到三维,更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如可靠度理论和对边坡工程中不确定性的认识,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由确定性分析向不确定性分析发展。同时,由于边坡工程的复杂性,边坡稳定评价不能依赖于单一方法,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也由单一方法向综合评价分析发展。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类:即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 确定性方法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它包括极限平衡分析法、极限分析法、数值分析法。不确定性方法主要有随机概率分析法等。

1.2.1 极限平衡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的传统方法,通过安全系数定量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安全系数的直观性,被工程界广泛应用。该法基于刚塑性理论,只注重土体破坏瞬间的变形机制,而不关心土体变形过程,只要求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Mohr-Coulomb准则。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根据经验和理论预设一个可能形状的滑动面,通过分析在临近破坏情况下,土体外力与内部强度所提供抗力之间的平衡,计算土体在自身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过程。极限平衡法没有考虑土体本身的应力—应变关系,不能反映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但由于其概念简单明了,且在计算方法上形成了大量的计算经验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因此,该法目前仍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可根据边坡破坏滑动面的形态来选择相应的极限平衡法。目前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有瑞典条分法、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Sarma法Morgenstern-Price 法和不平衡推力法等。

1.2.2 极限分析法

极限分析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Durcker和Prager等人将静力场和运动场结合起来并提出极值原理以后建立起来的,为土坡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极限分析法应用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处于极限状态的极小值原理和极大值原理来求解理想塑性体的极限荷载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在土坡稳定分析时,假定土体为刚塑性体,且不必了解变形的全过程,当土体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它不产生变形,但达到屈服应力,即使应力不变,土体将产生无限制的变形,造成土坡失稳而发生破坏。其最大优点是考虑了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以极限状态时自重和外荷载所做的功等于滑裂面上阻力所消耗的功为条件,结合塑性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求得边坡极限荷载与安全系数。门玉明[68]应用塑性力学中的极限分析法原理,推导了滑动面为折线形状土坡稳定性极限分析公式,采用了屈服准则的概念,考虑了与应力—应变关系相适应的流动法则,求出了滑动面为折线时的土坡稳定性分析公式(上限解)。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这一公式可有效地用于斜坡的稳定性评价。陈祖煜等[69]系统分析了土力学理论中的极限分析上、下限解,认为边坡稳定极限分析的垂直条分法和斜条分法分别建立于塑性力学下限和上限原理之上,常用的斯宾塞法、Morgenstern-Price法等总在提供一个偏安全的解,同时认为上、下限解的安全系数偏差在3%左右。如果极限分析的上限解理论能在数学上得到证明,将对工程上一直采用的竖直条分法提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改进,这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更实际的价值。李小强等[70]依据平衡体系势能变化最小的原理,从整个边坡的势能变化求得一个满足势能的最小位移,并直接求出滑面上的法向力分布,用此分布可求出合理的安全系数。陈佳等[71]在危岩体崩塌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法分析中,从变形协调条件出发,通过建立优化的斜分条机动许可速度场,依据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相平衡的原理以此得到危岩体崩塌的稳定系数。

1.2.3 数值分析法

数值分析方法也是目前岩土力学计算中使用较普遍的分析方法。它分析边坡稳定的本质是单元离散,即通过计算网格将岩体分成若干个小单元体。对于二维问题可采用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等;三维情况主要运用四节点四面体单元、六节点五面体单元、八节点六面体单元等。离散后,将任一可能滑动面分成若干微段,根据每一微段的方位,通过应力张量变换,运用追踪法或位移法或强度比值法或平面应力投影法来求得相应微段的正应力和切向剪应力,再建立力矩平衡。

该法以土坡在失稳之前伴随的较大变形为依据,将稳定和变形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考虑到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然后求出每一计算单元的应力及应变,根据

不同的强度指标确定破坏区的位置及其扩展情况,并设法将局部破坏和整体破坏联系起来。求得合适的临界滑裂面位置,最后根据极限平衡法推求整体的稳定性系数。离散化的思想始终贯穿在这种方法之中,因此,该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数值计算方法,一般需要通过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来实现。应该明确,虽然数值方法在模拟土坡变形破坏机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且不需要假定滑动面,但由于土体的不均质性和复杂性,该方法的应用目前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包括有限元法(FEM)、边界元法(BEM)、离散元法(DEM)、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块体理论(BT)和数值流形法(NMM)等

1.2.4 随机概率分析法

随机概率分析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出现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 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新理论和方法如可靠性理论、模糊数学、灰色预测系统、分形几何、人工智能等的出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边坡工程中涉及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 如岩体性质、荷载等物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取样、试验的统计不确定性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和人为过失造成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尽管通过提高岩石测试和计算技术的精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但局部试验的精确性、确定性并不能消除岩石性状宏观判断上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而且不可能无限度提高单项试验的精度、规模和完善确定性计算方法。基于对岩体的复杂性和工程的复杂性的认识, 对边坡工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研究已成为当今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研究的趋势。边坡稳定性随机概率分析法主要包括可靠性法和模糊分析方法。

可靠性分析引入边坡,通过计算边坡的可靠性指标和破坏概率,充分地反映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边坡的影响情况,能够更全面地体现边坡的稳定情况,避免了安全系数使用过程中的绝对化。

模糊分析方法认为边坡性质及稳定性的界限是不清楚的,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因此可采用模糊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刘明等[72]用模糊划分矩阵与Bayse 方法相结合,给出由小样本试验数据确定岩土参数的概率分布。模糊理论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考虑被评事物或其属性的相关因素,进而进行等级或级别评价。该方法难点在于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边界值的确定。

1.3 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法

1.3.1 瑞典条分法

瑞典条分法是由W.Fellenious等人于1927年提出的,也称为费伦纽斯法。它主要是针对平面问题,假定滑动面为圆弧面。根据实际观察,对于比较均质的土质边坡,其滑裂面近似为圆弧面,因此瑞典条分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但

该法不考虑各土条之间的作用力,将安全系数定义为每一土条在滑面上抗滑力矩之和与滑动力矩之和的比值,一般求出的安全系数偏低10~20%。其基本原理如下:

i

b τi

o

i

N i

i

T i

i

i

E i

X i

E i+1

X i+1i

τT N R

i

a i

a b i

f

e

D

C

B

A W W

a) 滑动面上的力和力臂 b)土条上的力

图4.1 瑞典条分法计算简图

如图4.1所示边坡,取单位长度土坡按平面问题计算,设可能的滑动面是一圆弧AD ,其圆心为O ,半径为R 。将滑动土体ABCD 分成许多竖向土条,土条宽度一般可取b =0.1R ,作用在土条i 上的作用力有(见图 4.1):①土条的自重W i ,其大小、作用点位置及方向均已知。②滑动面ef 上的法向反力N i 及切向反力T i ,假定N i 、T i 作用在滑动面ef 的中点,他们的大小均未知。③土条两侧的法向力E i 、E i +1及竖向剪切力X i 、X i +1,其中E i 和X i 可由前一个土条的平衡条件求得,而E i +1和X i +1的大小未知,E i 的作用点也未知。

可以看出,土条i 的作用力中有5个未知数,但只能建立3个平衡条件方程,故为静不定问题。为了求得N i 、T i 的值,必须对土条两侧作用力的大小和位置做出适当假定。瑞典条分法是不考虑土条两侧的作用力,也即假设E i 和X i 的合力等于E i +1和X i +1的合力,同时它们的作用线重合,因此土条两侧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这时,土条i 仅有作用力W i 、N i 及T i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cos i i i N W α= (4.1)

sin i i i

T W α= (4.2)

滑动面ef 上土的抗剪强度为:

11tan (tan )(tan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c N c W c l l τσ???=+=

+=

+

(4.3)

式中:i α—土条i 滑动面的法线(亦即圆弧半径)与竖直线的夹角;

i l —土条i 滑动面ef 的弧长;

i c 、i ?—滑动面上土的粘聚力及内摩擦角。

土条i 上的作用力对圆心O 产生的滑动力矩M s 及稳定力矩M r 分别为:

sin s i i i M T R W R α==

(4.4)

整个土坡相应于滑动面AD 的稳定性系数为:

1

1

(cos tan )

sin n

i

i i i i i r s n

s

i

i

i W

c l M F M

W

α?α==+=

=

∑∑ (4.5)

1.3.2 Bishop 法

瑞典条分法作为条分法中的最简单形式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实践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偏低。实际上,若不考虑土条间的作用力,则无法满足土条的稳定。随着边坡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学者致力于条分法的改进。毕肖普(A.W.Bishop, 1955)提出了安全系数的普遍定义,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F s 定义为各分条滑动面抗剪强度之和τf 与实际产生的剪应力之和τ之比,即

s f

F ττ

=

(4.6)

这不仅使安全系数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而且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为以后非圆弧滑动分析及土条分界面上条间力的各种假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Bishop 法假定各土条底部滑动面上的抗滑安全系数均相同,即等于整个滑动面的平均安全系数,取单位长度边坡按平面问题计算,如图4.2所示。设可能的滑动圆弧为AC ,圆心为O ,半径为R 。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土条,取其中的任何一条(第i 条)分析其受力情况,土条圆弧弧长为l i 。土条上的作用力如瑞典条分法,其中孔隙水压力u i l i 。

i

a R

C

B

A

O

a i

x i

b i i E X i

i +1X E i +1

W i

T fi

N i 'i u l i

l u N i

T f i

i i i +1

E X i +1

X E i

i

i

W i

a i

b

a)滑动面上的力和力臂 b)土条上的力

图4.2 Bishop 法计算简图

对i 土条竖向取力的平衡得:

cos )(sin =+'--?+i i i i i fi i i l u N T X W αα (4.7)

式中:fi T —土条i 底面的抗剪力; i N '—土条i 底面的有效法向反力; i X ?—作用土条两侧的切向力差。

当土体尚未破坏时,土条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只发挥了一部分,若以有效应力表示,由Mohr-Coulomb 准则,得土条滑动面上的抗剪力为

s

i i s

i i s

i

fi fi F N F l c F l T ?τ''

+'=

=

tan (4.8)

式中:i c '—土条i 有效粘聚力;

i ?'—土条i 有效内摩擦角。

代入式(3.7),可解得i N '为

)sin (1i s

i i i i i i i F l c l u X W m N i

αα'-

-?+=

(4.9)

式中)tan tan 1(cos s

i

i i F m α?αα'+

=

然后就整个滑动土体对圆心O 求力矩平衡,此时相邻土条之间侧壁作用力的力矩将相互抵消,而各土条的N i 及u i l i 的作用线均通过圆心,故有

0=-∑∑R T

x W fi

i

i

(4.10)

由以上各式可得

[]

∑∑

'?+-+'=

i

i

i i i i i i s W

X l u W b c m F i

α?αsin tan )(1 (4.11)

此为Bishop 条分法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普遍公式,Bishop 证明,若忽略土条两侧的剪切力,所产生的误差仅为1%,由此可得到安全系数的新形式

[]

∑∑

'-+'=

i

i i i i i i s W l u W b c m F i

α?αsin tan )(1 (4.12)

与瑞典条分法一样,对于给定滑动面对滑动体进行分条,确定土条参数。由于式中αm 也含有F s 值,故需要迭代求解。首先假定一个安全系数F s =1,求出αm 后代入计算公式得出安全系数F s ,若计算的F s 与假定的F s 不等,则重新计算,知道前后两次F s 值满足所要求的精度为止。通常迭代3~4即可求得合理的安全系数。

1.3.3 Janbu 法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遇到非圆弧滑动面的突破稳定分析,如土坡下面有软弱

夹层,或土坡位于倾斜岩层面上,滑动面形状受到夹层或硬层影响而呈现非圆弧形状。此时若采用前述圆弧滑动面法分析就不适应。下面介绍N. 扬布(Janbu ,1954,1972)提出的非圆弧普通条分法(GPS),也称为简布法。

如图4.3所示土坡,滑动面任意,划分土条后,其假定:①滑动面上的切向力T i 等于滑动面上土所发挥的抗剪强度τfi , 即T i =τfi l i =(N i tan φi +c i l i )/F s ; ②土条两侧法向力E 的作用点位置为已知,且一般假定作用于土条地面以上1/3高度处。分析表明,条间力作用点的位置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不大。

坡面

滑动面

推力线

b b W X E X E a T N h i

i

i

i+1

i+1i

ti

fi i

ti

a i

E i

i

n-1

E n E =0E 2

E 1

0E =0

a)滑体示意图 b)土条上的力

图4.3 Janbu 法条分法的计算简图

取任一土条如上图所示,h ti 为条间力作用点的位置,αti 为推力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需求的未知量有:土条底部法向反力N i (n 个);法向条间力之差△E i (n 个);切向条间力X i (n -1个) 及安全系数F s 。可通过对每一土条力和力矩平衡建立3n 个方程求解。

对每一土条取竖向力的平衡,则

i fi i i i i T X W N ααsin cos -?+=

或者

i fi i i i i T X W N ααtan sec )(-?+=

(4.13)

再取水平向力的平衡,有

i fi i i i T N E ααcos sin -=?=i fi i i i T X W ααsec tan )(-?+

(4.14)

由图4.3可以看出土条条块侧面的法向力E ,显然有11E E ?=,2

12E E E ?+?=依次类推,有:

∑=?=

n

i i

i E E 1

(4.15)

对土条中点取力矩平衡,并略去高价微量,则

i

ti ti i i i i E h b E b X ?+-=αtan

或者

i i ti i t i i b E h E X /tan ?+-=α

(4.16)

再由整个土坡0=∑i E 可得

0sec tan )(=-?+∑∑i fi i i i

T X W

αα (4.17)

根据安全系数的定义和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s

i

i i i i s

i

fi fi F N b c F l T ?ατtan sec +=

=

(4.18)

联合求解式(4.13)及式(4.18),得

i

m X W b c F T i i i i i s fi α?1)

tan )((1?++= (4.19)

式中:)tan tan 1(cos s

i

i i F m i

α?αα+

=

将式(4.19)代入式(4.17),得

i

i i i i i i s X W X W b c m F i

α?αsin )()

tan )((1∑

?+?++=

(4.20)

显见,Janbu 法中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求解仍需采用迭代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先设0=?i X (相当于简化的毕肖普总应力法),并假设F s =1,算出i

m α代入

式(4.20)求得F s ,若计算F s 值与假定值相差较大,则由新的F s 值再求i

m α和

F s ,反复逼近至满足精度要求,求出F s 的第一次近似值。

(2) 将0=?i X 和F s 的第一次近似值代入由式(4.19)求出相应的fi T ;再由式(4.14),求相应的i E ?。

(3) 用式(4.15) ∑=?=

n

i i

i E E 1

分别求条块间的法向力。

(4) 将i E 和i E ?代入式(4.16)求得i X 及i X ?。

(5) 用新求的i X ?重复步骤1,求出F s 的第二次近似值,并以此值重复上述计算每一土条的fi T 、i E ?、i X ?,直到前后计算的F s 值达到某一要求的计算精度ε。

简布条分法可以满足所有的静力平衡条件,但推力线的假定必须符合条间力的合理要求(即满足土条间不产生拉力和剪切破坏)。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广,但也必须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其计算结果又可能不收敛。边坡真正的安全系数还要计算很多滑动面.进行比较,找出最危险的滑动面.其安全系数才是真正的安

全系数。工作量相当浩繁。一般要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计算。

1.3.4 郎畏勒法

对于任意形状的滑动面,如图4.4所示,在这个滑动面上各点的曲率半径不同。郎畏勒法根据毕肖普(Bishop)法的原理推导出了适用于任意形状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O

i

i +1

i +1

E X i

X i

E ψi

i

P b i

u i

z i

i

a fi T i

N ψi

i

i

i

i

i

i

y u z P i

▽H

H

▽x u

a d

a f i

b T N fi i

a i

W

a)滑动面上的力和力臂 b)条块上的作用力

图4.4 郎畏勒法计算简图

郎畏勒法假定一个任意指定的极点O ,滑动面上各作用力绕点O 的抵抗力矩应当等于滑动体自重W i 和各土条上外荷载P i 引起的滑动力矩,即

u

i fi i i i i i i a d a T f N y P x W 2

2

1)(+

+

=

+∑

(4.21)

式中:x i ,y i ,a u 分别为土条W i 、P i 及静水压力对的极点O 力臂。W i 水位线以下的条块取浮重,水位以上取土的天然重量。

又由Mohr-Coulomb 准则可得

s

i i i i s

i i s

i

fi fi F l u N F l c F l T ?τ'-+'=

=

tan )

( (4.22)

将式(4.22)代入式(4.21)得

[]∑∑∑-

-

+'-+'=

u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s a d f N

y P x W

a l u N l c F 2

2

1)(tan )(? (4.23)

取土条竖向力的平衡,有

i i w i i i i z b X X W P γψ+-+++)(cos 1

[]i i i i i s

i i i i i i i w N l c F

l u N z l α?ααγsin

tan 1cos )(cos ''+'+

+'+= (4.24)

式中:γw 为水的重度,i N '=i i i l u N -为土条滑弧底面有效法向力

从式(4.24)可得到条块滑弧底面有效法向力i N '

i

a i

i s

i i i i i i i i m b F c b u X X W P N αψtan )(cos 1'---++=

'+ (4.25)

式中:s

i

i i F m i

α?ααtan tan cos '+

=

将式(4.25)代入式(4.23)可得

[]

∑?

?????'-'+?++-

+'-?+++'=

i

i

a i

s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a i i i i i i i i i

i s m f F b c l u X W P y P x W m a l u X W P l c F α?ψ?ψtan )tan (cos )(tan )cos ( (4.26)

式中:1+-=?i i i X X X ,如果是圆弧滑动面的话,就变成了Bishop 法。

考虑滑动土体的整体平衡有

??

???

-=-=-∑∑++20

211d E E

X X w

i i

i i

γ (4.27)

由平行于土条底面的斜面力的平衡,有

i i i w i i i i i i i i i fi

z b X W P E E P αγψαψτ

sin )cos (cos )cos (1+?+++-+=+

(4.28)

从而

i

i i w i i i

i i i

i fi

i i z b X W P E E αγααψατ

tan )(cos )sin(sec 1-?+-++=-+ (4.29)

联立式(4.22)、式(4.23)和式(4.26)可得

[]

[]

s

i i i i i i i i i s

fi

F m m b u X W P b c F i

=

'-?+++'=

α?ψτ

1tan )cos (1 (4.30)

式中:[][]

i

m b u X W P b c m i i i i i i i i i α?ψ1tan )cos ('-?+++'=

将式(4.30)和式(4.29)代入式(4.27),可得

[]0tan )(cos )

sin(sec =??

??

???+++-∑

i i i i

i i i i s X W P F m αααψα (4.31)

如同毕肖普方法一样。实践表明,如令X i -X i +1=0,计算误差不大,而计算方法大为简化。从而由(4.26)可得

=

-=

1

23Q Q Q F s

[]

[]∑

∑∑?

????

?''-'++-

+'-++'i

i

a i

s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a i i i i i i i i

i m f F b c l u W P x W y

P m a l u W P b c α?ψ?ψtan )tan (cos tan )cos ( (4.32)

1.3.5 Spencer 法

斯宾塞(Spencer ,1967)法是E.Spencer 提出的一种极限平衡分析法。假定任意滑动面,且E i 与 X i 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常数关系,即各条间的合力方向相互平行,从而减少了n -1个未知量。

θ

tan 1

1==++i i i

i E X E X (4.33)

如图4.5所示,根据垂直土条底部方向力的平衡,有

1()sin()cos 0

i i i i i i N P P W αθα++---= (4.34) 再根据土条底部方向力的平衡,有

1()cos()cos 0fi i i i i i T P P W αθα++---=

(4.35)

F sm

sf

F θ

i

θ

i

i fi i

i

i

i

N T a E X b P i E i +1

X i +1

i +1

P l i

O

R s1

F 1

θθ

F s

O

W

a)条块上的作用力 b)求解简图

图4.5 Spencer 法分条上的作用力

当土体尚未破坏时,土条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只发挥了一部分,若以有效应力表示,由Mohr-Coulomb 准则,可得土条滑动面上的抗剪力为

s

i i i i s

i i fi F l u N F l c T ?'-+'=

tan )

( (4.36)

上列各式整理后有

'

1'

sec sin tan cos()[1tan()]

i i

i i i

s

i i i i i s

c l m W F P P F αα?αθαθ++--=

-+

- (4.37)

其中,'

t a n (c o s s e c )

i i i i i i

s

m W u b F ?αα

=

- 其次,对整个滑动土体来说,为了保持整个滑动土体的平衡,必有力的平衡方程,即

1

1()cos 0()sin 0i i i

i P P

P P

θθ++?-=?

?

-=??

∑∑ (4.38)

因为θ是一个常数,sin θ和cos θ不可能为0,因此式(3.38)实际上是同一个平衡条件,即

1

()0i

i P P

+-=∑ (4.39)

同样,对整个滑动土体,还必须满足力矩平衡条件,即

1

()cos()0i

i i i P P

R αθ+--?=∑ (4.40)

式中:R i 为各土条底部中点离转动中心的距离。如果取滑动面为圆柱面,R i 即为圆弧半径,而且对所有土条都是常数,因此上式可写成

1

()cos()0i

i i P P

αθ+--=∑ (4.41)

将式(4.37)分别代入式(4.39)和(4.41),可得

'

'

1

sec sin 0tan cos()[1tan()]

i i

i i i

n

s

i i

i i s

c b m W F F αα?αθαθ=+-=-+

-∑

(4.42)

'

'

1

sec sin 0

tan [1tan()]

i i

i i i n

s

i i i s

c b m W F F αα?αθ=+-=+

-∑

(4.43)

当土坡的几何形状及滑动面已定,同时土质指标又已知时,只有θ和F s 两个未知数。用式(4.42)与(4.43)可以求出两个未知数F s 和θ,斯宾塞法具体步骤如下:

(1) 任选滑动面,划分土条,量得各土条的高h i 及条底倾角αi 。

(2) 选若干θ,由式(4.42)和式(4.43) 分别求出F sf (满足力平衡方程的F s )和F sm

(满足力矩平衡方程的F s )。

(3) 作出F sf -θ及F sm -θ曲线,如图4.5所示,两条曲线的交点为两式均满

足的F s 和θ。

(4) 再以此F s 和θ代入式(4.37),可从上往下逐条求出条间力的合力、方向力、

剪切力,然后根据分界面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求出抗剪安全系数F v 和条间力作用点的位置(可对条底中点求矩而得),作为检验。 (5) 重新假定滑动面,重复上述步骤,从中求得F s, min 。

1.3.6 其他方法

1.3.6.1 Morgenstern-Price 法

Morgenstern-Price 法对任意曲线形状的滑裂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既满足力平衡又满足力矩平衡条件的微分方程,是国际公认的最严密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虽获得了数学形式上的严格,但计算起来很不方便,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陈昌富[67]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改变其基本假定,建立了便于计算的非微分形式的Morgenstern-Price 法。如图4.6所示,作用在土条上的作用力有:①土条的自重W i 。②条块底面的法向反力N i 、抗剪力T fi 及孔隙水压力u i l i 。③土条两侧的法向力E i 、E i+1及竖向剪切力X i 、X i+1。④土条重心作用着水平地震惯性力KG i ,K 称为地震加速度。

i

h z i +1

i

l i

K W i

集中荷载

滑动面

推力线

i

a b i

i

P i

ψN i

T fi a i

i

z P i

i

ψE i X i

X E i +1

i +1

W

a)滑动面上的力和力臂 b)条块上的作用力

图4.6 Morgenstern-Price 法计算简图

取土条底面切向力的平衡,有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fi E E KW P X X W P T αψαψcos )sin (sin )cos (11++-+++-++= (4.44) 根据安全系数的定义和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s

i i i i s

i i fi F l u N F l c T ?'-+'=

tan )

( (4.45)

取土条底面法向力的平衡,有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E E KW P X X W P N αψαψsin )sin (cos )cos (11++-+++-++=

(4.46)

在Morgenstern-Price 法中,假定各条块之间的条间力E 和X 存在以下函数关系:

E

x f X )(λ= (4.47)

式中:λ为任意常数;f (x )为条间力函数,它与边坡坡面形状和滑动面形态有关,当f (x )为常数,即为Spencer 法;如取f (x )=0,即为Bishop 法。其中x 为线性归一

化后滑动体水平方向的坐标。

联立式(4.44)~式(4.47),最终可得条间力E 的递推公式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B f A D P C K A B G E B f A B f A E 111)(+++++-++

++=

λλλ i =1,2, …,n (4.48)

式中:i s

i i i F A α?αsin tan cos '+

=,i s

i i i F B α?αcos tan sin '-

=

)

cos(tan )sin(i i s

i i i i F C αψ?αψ-'+-=,i

s i

i i i i i F b c l u D α?cos tan '-'=

若定义条间力矩为条间力对条间界面与滑动面的交点的力矩,从而可得条间力矩为

??

?==+++1

11i i i i i i z E M z E M (4.49)

因而得条间力矩递推公式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h P h KW E f b E f b M M ψ

λαλαsin 2

1)(tan 2

)(tan 2

111-+

-+

-+

=+++(4.50)

由式(4.48)和式(4.50)可得一非线性方程组,未知量为λ和F s ,解此方程组便可解得安全系数F s 。求解上述方程组应满足边界条件

??

?======++b

b b n b n a a a a z E M M E E z E M M E E 1111,, (4.51)

式中:E a ,E b ,M a ,M b 分别为端部条间力和力矩。

这样,式(4.48)和式(4.50)组成的方程组可简化为如下形式

??

?=-==-=++0

),(0

),(1211b n s b n s M M F g E E F g λλ (4.52)

其中,E n +1和M n +1分别称为不平衡推力和不平衡力矩,分别由式(4.48)和(4.50)递推求得。

方程组(4.52)只含有λ和F s ,可利用Newton-Raphson 法求解。 1.3.6.2 Sarma 法

Sarma 法 (萨尔玛法)取用了一个在每土条的重心作用的水平地震惯性力系数K 来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Sarma 法假想在每一土条重心作用着一个水平地震惯性力KW i ,由于它的作用,使滑裂面恰好达到极限状态,也就是使滑裂面上的稳定安全系数F s =1,此时水平地震加速度K 称为临界地震加速度,以K c 表示。K c 作为判断土坡稳定程度的一个标准。当实际的K >K c 时,即为F s <1,反之,F s <1。同时,Sarma 法还在假定沿两相邻土条的垂直分界面,所有平行于土条底

面的斜面均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这个前提下,推导出切向条间力X 的分布,从而使超静定问题变成静定的。 1.3.6.3 不平衡推力法

不平衡推力法,又称为剩余推力法或传递系数法,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一种实用滑坡稳定分析方法。该法适用于计算折线形滑面及当遇到有软弱夹层问题时,如在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部分一般顺山势填筑,山坡面即为交接面,山坡剖面通常为折线形。

如图4.7所示,边坡的坡面和滑动面均为任意形状,假定条间力的合力作用方向与上一土条的底面相平行,其作用点位于土条相邻分界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平行于土条底面和垂直于土条底面两个方向的合力等于零以及最前缘一块的剩余推力为零进行求解,滑动面的破坏服从Mohr-Coulomb 准则。但分析只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但是不满足力矩平衡条件。

先由垂直于条底方向上力的平衡条件有

0)sin(cos 11=-----i i i i i i P W N ααα

(4.53) 再由垂直于条底方向上力的平衡条件有

0)cos(cos 11=---+--i i i i i i i P W P N ααα

(4.54)

又因

'

'

tan ()

i i i fi i i i s

s

c l T N u l F F ?=

+- (4.55)

由式(4.53)、式(4.54)、式(4.55)、消去N i 、fi T ,得到满足力极限平衡得方程为

i

i s i i i i i s i i i i i P F l u W F l c W P ψ

?αα1tan )cos (sin -+??

?

???'-+'-= (4.56)

式中:i ψ—传递系数,)sin(tan )cos(11i i s

i i i i F αα?ααψ-'-

-=--;

i P —净剩滑力,i

条以i P 作用于(i +1)条,推动第(i +1)条下滑,i P 在土条界面

上作为滑体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其方向一般指向界面为正,背向界面为负。

对于上面的计算公式通常有两种解法,即强度储备法和超载法,又称不平衡推力法和简化不平衡推力法,在此只介绍工程上常用的简化法,也就是在目前的

i

l i

P P i-1

i -1

a a i -1

i a a i

b T N i

fi

i

i

W 图4.7 不平衡推力法分条上的作用力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等推荐使用的方法。

[]i i i i i i i i i i i s i P l u W l c W F P ψ?αα1tan )cos (sin -+'-+'-=

(4.57)

计算中,当P i 为负值时,下一条计算时取P i-1=0(因为条间不承受拉力)。计算时,可假设一个F s ,由上向下逐条计算P n ,如P n ≠ 0,可再假设F s ,重新计算P n ,直至P n =0,得到与其相应的F s 。不平衡推力法没有考虑力矩平衡,且P i 的方向是硬性规定的,当滑动面坡度较大时,不宜应用。

1.4 极限平衡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从起初应用的“简化方法”到后来发展起来的“通用方法”,历经数十年,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理论已比较完善。各种分析方法根据条间力作用点和作用方向的不同假定,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表达式,其各自的特点如表4.1。

表4.1 极限平衡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条件的比较

分析方法

满足平衡条件

条间力的假定

滑面形状

力的平衡

力矩平衡 瑞典法 部分满足 部分满足 不考虑土条间作用力 圆弧 Bishop 法 部分满足 满足 条间力合力方向水平 圆弧 郎畏勒法 部分满足 部分满足 条间力合力方向水平 任意 Janbu 法

满足

满足

假定条间力作用于土条底

以上1/3处

任意

Spencer 法 满足 满足 假定各条间的合力方向相

互平行

任意

Morgenstern-price 法 满足 满足 法向和切向条间力存在一

个函数关系

任意

Saram 法 满足 满足 对土条侧向力大小分布做

出假定

任意

不平衡推力法 满足 不满足 条间的合力方向与前一土

条滑动面倾角一致

任意

大量的工程应用,表明即使对同一具体工程边坡来说,按不同方法和同一方法中函数的不同情况下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发现:

(1) 一般土的内摩擦角φ较大时传统瑞典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多偏于保守,平缓边坡高孔压时用有效应力法很不准确,Bishop 法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精确的,其局限性表现在仅适用于圆弧滑裂面以及有时会遇到数值分析问题。如果使用毕

肖普简化法计算获得的安全系数反而比瑞典法小,那么可以认为毕肖普法中存在数值分析问题;

(2) 满足全部平衡条件的方法(如Janbu法和Spencer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精确的(除非数值分析问题)。各法计算的成果相互误差不超过12%,相对于一般可认为是正确的答案的误差不会超过6%,所有这些方法也都有数值分析问题;

(3) 当遇到软弱夹层问题或折线形滑面时,相关规范都推荐使用不平衡推力法。它借助于滑坡构造特征分析稳定性及剩余推力计算,可以获得任意形状滑动面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滑坡推力,且计算简洁;

(4) 对于复合破坏滑面的滑坡可以选择Morgenstern-Price法,该法满足力和力矩平衡,适用于任意形状滑动面,计算结果已经很精确,可以做为其他方法参照对比的依据。

1.5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发展历程,然后详细的介绍了极限平衡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各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上述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的条分法都属于确定性方法,以安全系数F s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具有简单明了的优点,但是作为确定性分析方法忽略参数的不确定性影响,因而得到安全系数F s不能反映实际工程的安全程度。

通过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介绍,为基于极限平衡模式下边坡稳定的逆可靠度分析奠定了基础。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资料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摘要:边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边坡将沿其裂隙等一些不稳定结构面产生滑移,当土体内部某一面上的滑动力超过土体抗滑动的能力,将导致边坡的失稳。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已经形成一个应用研究课题,本文对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其适用条件。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条件 正文: 一、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又称工程地质比拟法,属于定性分析,其内容有历史分析法、因素类比法、类型比较法和边坡评比法等。该方法主要通过工程地质勘察,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如对有关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和分类,对已有的边坡破坏现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等;并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然后结合所要研究的边坡进行对比,得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迅速地对边坡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预测;缺点是类比条件因地而异,经验性强,没有数量界限。 适用条件: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勘测工作初期缺乏资料时,都常使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区并作出相应的定性评价,因此,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掌握好这种方法。

二、极限分析法 应用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处于极限状态的极小值原理和极大 值原理来求解理想塑性体的极限荷载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在土坡稳定分析时,假定土体为刚塑性体,且不必了解变形的全过程,当土体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它不产生变形,但达到屈服应力,即使应力不变,土体将产生无限制的变形,造成土坡失稳而发生破坏。其最大优点是考虑了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以极限状态时自重和外荷载所做的功等于滑裂面上阻力所消耗的功为条件,结合塑性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求得边坡极限荷载与安全系数。 三、极限平衡法 该法将滑体作为刚体分析其沿滑动面的平衡状态,计算简单。但由于边坡体的复杂性,计算时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不可避免地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吻合。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瑞典条分法。基本假定:A边坡稳定为平面应变问题;B滑动面为圆弧;C计算圆弧面安全系数时,将条块重量向滑面法向分解来求法向力。该方法不考虑条间力的作用,仅能满足滑动体的力矩平衡条件,产生的误差使安全系数偏低。 优缺点:在不能给出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图像的情况下,仍能对结构的稳定性给出较精确的结论,分析失稳边坡反算的强度参数与室内试验吻合度较好,使分析程序更加可信;但需要先知道滑动面的大致位置和形状,对于均质土坡可以通过搜索迭代确定其危险滑动面,但是对于岩质边坡,由于其结构和构造比较复杂,难以准确确定其滑动

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1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边坡

第四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4-1: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一、边坡稳定原理 1、假设条件 1)、在用力学边坡稳定性分析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都按平面问题来处理; 2)、砂性土和砾石采用直线破裂面法 3)、粘性土采用圆弧破裂面法 2、假设条件 1)、不考虑滑动土体本身内应力的分布; 2)、认为平衡状态只在滑动面上达到,滑动土体整体下滑; 3)、极限滑动面位置通过试算确定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1、土的计算参数 1)、路堑或天然边坡 2)、路堤边坡 2、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的取值 边坡取值示意图 3、汽车荷载当量换算 当量土柱高h 0 BL NQ h γ=0 三、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力学分析法和工程地质法 1、力学分析法 1)、数解法 2)|图解法或表解法 2、工程地质法 1)、直线法 a 、 使用范围 b 、直线法计算图 c 、 直线法计算公式 ω ?ωs i n c o s G cL tg G T F K +== I )、砂性土路堑边坡

θαα?αc s c )(2)2(000m i n +++=f c t g f K ii )、成层砂性土边坡 ∑∑+==n i I n i ni T F K 11 d 、K min 〉1.25 2)、圆弧法 a 、 圆弧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圆弧法计算公式 ∑∑∑==+-+==n i m i i i i i n i i i s r G G cL G f M M K 111sin sin cos ααα b 、确定K=f (O )的关系曲线 c 、 确定圆心辅助线 I )、4.5H 法一 Ii )、4.5H 法二 Iii )、360法一 Iiii )、360法二 d 、稳定系数K 在[1.25~1.50]之间 3)、表解法 a 、 确定圆心辅助线 b 、确定滑动面 c 、 划分土条 d 、计算每个土条的受力情况 e 、 求整个滑动土体的稳定系数 B H c fA K γ+= §4-2:陡坡路堤稳定性 一、陡坡路堤 1、陡坡路堤可能滑动面示意图 2、下滑的原因 二、陡坡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直线法 直线滑动面示意图 直线滑动面计算公式 α ?αsin )(cos )(P Q cL tg P Q K +++=

边坡稳定分析与计算例题

边坡工程计算例题1. Consider the infinite slope shown in figure. (1) Determine the factor of safety against sliding along the soil-rock interface given H = 2.4m. H, will give a factor of safety, F, of 2 against sliding along (2) What height, s the soil-rock interface?. ??25?1k k1H Soil Rock Solution ⑴Equation is ?naCt?F?, s2???natna?r?H?cost?? Given ,,,r,HC We have 24?F1.s(2) Equation is C, ?H?nat2??n??cotsa?r?(F) s?nta??,,F,C,r Given s We have m11?1.H32??. 2. A cut is to be made in a soil that has,, and mkN/16.5?m?29kN/c?15?The side of the cut slope will make an angle of 45°with the horizontal. What FS, of 3?depth of the cut slope will have a factor of safety,S2?.If, and then Solution We are given 3FS?mkN/c?29??15C FSFS andshould both be equal to 3. We have?C c?FS c c d Or cc292mkN/??c??9.67d FSFS3SC Similarly, ?tan?FS??tan d??tan15tantan???tan?d3FSFS?s Or tan15???1?tan5.1?????d3?? ?into equation givesand Substituting the preceding values of c dd??????cos4csin45cos5.19.67sin?4dd m?H?7.1????? ???????5.1??1cos1?16.5cos45?????d 某滑坡的滑面为折线,其断面和力学参数如图和表所示,拟设计抗滑结构物,3.。,

【精品】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习指导: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重点: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

坡已高达300—500m,而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天然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两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第10卷 第10期 中 国 水 运 Vol.10 No.10 2010年 10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Octo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6-11 作者简介:马玉岩(1987-),男,黑龙江绥化人,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 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边坡工程研究以及结构设计。 两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马玉岩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以某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做为实例,将强度折减理论与FLAC3D 软件相结合,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 软件来模拟分析其稳定性。并与极限平衡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探索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与结果的可靠性,为确定适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提出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P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0)10-0197-03 一、引言 目前,国内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大多坐落在西南、西北高山峡谷地区。我国的水电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高边坡稳定问题。在现代岩土工程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的支持下,确定适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是摆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任务[1]。 目前工程实践中岩质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解析法(最常用的是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概率法。极限平衡法是最常用的解析法,它是在边坡滑动面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滑裂面上抗滑力和滑动力比值直接计算安全系数,此外,关键块理论也属于这样的确定性分析方法。数值方法则是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例如有限元、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离散元、块体元和DDA 等)从而确定边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再用超载法、强度折减法等使边坡处于极限状态,从而间接得到安全系数。这种方法同时可以考虑位移协调条件和岩体本构关系等。概率法是将概率统计理论被引用到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中来,它通过现场调查,以获得影响边坡稳性影响因素的多个样本,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它们各自的概率分布及其特征参数,再利用某种可靠性分析方法,来求解边坡岩体的破坏概率即可靠度[2]。 文中选用某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做为实例,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对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 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模型宽约为700m,高约为700m。 基岩以中粒结构的灰白色、微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并有辉绿岩脉(β)、花岗细晶岩脉、闪长岩脉等各类脉岩穿插发育于花岗岩中,尤以辉绿岩脉分布较多。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岩体中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的几个岩脉。 根据岩体风化特点,岸坡岩体由表向内可划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新鲜岩体。岩体风化的水平、垂直分带性明显。 边坡内无地下水分布。 边坡剖面如图1 所示。 图1 边坡剖面 三、强度折减法 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坡体强度参数凝聚力c 和内摩擦角f 值同时除以一个安全系数K,得到一组新的c k 、f k 值,然后作为新的资料参数输入,再进行试算,当计算不收敛时,对应的K 被称为坡体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此时坡体达到极限状态,发生剪切破坏,同时可得到坡体的破坏滑动面。 FLAC3D (Three Dimensional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是美国Itasca Consulting Goup lnc 开发的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程序。该程序能较好地模拟地质材料在达到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时发生的破坏的力学行为,特别适用于分析渐进破坏和失稳。 文中利用FLAC3D,采用“二分法”[3]实现强度折减法,求解安全系数。 所建计算模型节点为29,646个,单元为24,005个。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四周法向约束,底部固定约束,顶部自由,仅受重力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剪胀角的增大,安全系数也逐渐增大[4]。不过,Vermeer 和de Borst(1984年)研究证明,一般土体、岩石和混凝土的剪胀角要比它们的摩擦角小得多,且通常在0°~20°内变化[5]。因此,剪胀角对强度折减法计算

边坡稳定性分析资料讲解

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习指导: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重点: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

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坡已高达300—500m,而水电 工程中遇到的天然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因此,广大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初期的工程地质类比法、历史成因分析法等定性研究发展到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进而发展到系统分析法、可靠度方法灰色系统方法等不确定性方法,同时辅以物理模拟方法,并且诞生了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岩(土)体结构控制论等,这些无疑为边坡工程及滑坡预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工程中常要遇到岩坡稳定的问题,例如在大坝施工过程中,坝肩开挖破坏了自然坡脚,使得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常常发生岩坡的不稳定现象。又如在引水隧洞的进出口部位的边坡、溢洪道开挖的边坡、渠道的边坡以及公路、铁路、采矿工程等等都会遇到岩坡稳定的问题。如果岩坡由于力过大和强度过低,则它可以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部分岩体向下或向外坍滑,这一种现象叫做滑坡。滑坡造成危害很大,为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稳定分析工作。 岩坡不同于一般土质边坡,其特点是岩体结构复杂、断层、节理、裂隙互相切割,块体极不规则,因此岩坡稳定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同岩体的结构、块体密度和强度、边坡坡度、高度、岩坡表面和顶部所受荷载,边坡的渗水性能,地下水位的高低等有关。 岩体内的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的存在,常常是岩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岩坡在丧失稳定性时的滑动面可能有三种。一种是沿着岩体软弱岩层滑动;另一种是沿着岩体中的结构面滑动;此外,当这两种软弱面不存在时,也可能在岩体中滑动,但主要的是前面两种情况较多。在进行岩坡分析时,应当特别注意结构面和软弱层的影

用理正岩土计算边坡稳定性

运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作定量计算 (整理人:朱冬林,2012-2-21) 1、我目前手上理正岩土的版本为5.11版,有新版本的请踊跃报名,大家共同进步! 2、为什么要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现在山区公路项目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斜坡(指一般自然坡)或边坡(指开挖后的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是不可避免,比如桥位区沿斜坡布线,桥轴线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自然坡度20~40°,覆盖层比较厚,到底是稳定还是不稳定?会不会有隐患和危险?必将困扰每个勘察技术人员,说它稳定吧,又怕将来出问题,说不稳定,目前又没有出现开裂变形滑动迹象,那在报告中如何评价桥址的安全性?再比如,路线从大型堆积体上经过,究竟稳定性如何评价?仅靠钻探或地质调查无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合理评价。这时候,就要辅以定量分析计算来提供证据了。 还有,我们在报告中提路堑边坡的岩土经验参数,常常遭设计诟病,按报告

中提的参数,自然坡都垮得一塌糊涂了,更不要说开挖了。我们在正式报告中提出“问题参数”会大大降低了勘察在设计心目中的光辉(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对自然斜坡的横断面进行过初步计算,提出的参数就不会太离谱,必将给设计留下“很专业”的印象。 3、是否好用? 很好用。在保宜项目我一天计算几十个断面,既有效又快。 4、断面图能不能直接从CAD图读入? 可以。只需事先转化为dxf即可(用dxfout命令保存)。对图形的条件是所有的线段都是直线段组成(对于多段线需要炸开,对于样条曲线可以用多段线描一下再炸开即可),另外图形边界要封闭(事先可以用填充命令试一下,看各个区域是否封闭)。注意,图中只能有直线段,不能有其它图元(记得按上面操作完后,全选(Ctrl+A),看“属性”(Ctrl+1),全部为直线,则OK)。 5、下面结合实例讲解计算过程,保证学一遍就上手。 以土质边坡计算为例(最常用) 进入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1 概述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原有的研究不断完善,同时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入,特别是近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给其带来了质的提高。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 任何一个研究体系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对于边坡稳定性研究,在其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从二维扩展到三维,更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如可靠度理论和对边坡工程中不确定性的认识,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由确定性分析向不确定性分析发展。同时,由于边坡工程的复杂性,边坡稳定评价不能依赖于单一方法,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也由单一方法向综合评价分析发展。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类:即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 确定性方法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它包括极限平衡分析法、极限分析法、数值分析法。不确定性方法主要有随机概率分析法等。 1.2.1 极限平衡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的传统方法,通过安全系数定量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安全系数的直观性,被工程界广泛应用。该法基于刚塑性理论,只注重土体破坏瞬间的变形机制,而不关心土体变形过程,只要求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Mohr-Coulomb准则。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根据经验和理论预设一个可能形状的滑动面,通过分析在临近破坏情况下,土体外力与内部强度所提供抗力之间的平衡,计算土体在自身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过程。极限平衡法没有考虑土体本身的应力—应变关系,不能反映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但由于其概念简单明了,且在计算方法上形成了大量的计算经验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因此,该法目前仍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可根据边坡破坏滑动面的形态来选择相应的极限平衡法。目前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有瑞典条分法、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Sarma法Morgenstern-Price 法和不平衡推力法等。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目前,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一般将其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与数值分析法等,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中主要有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工程类比法、图解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中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边界元法等;另外,随着各种新型理论的引入及对边坡认识的深入,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也更多的运用到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当中,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有可靠性评价法、模糊理论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突变理论评价法及分形理论评价法等等。 由于不同的边坡工程所处具体情况的不同,使得目前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众多方法的出现虽然可以使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边坡的稳定性状况,但是这正也说明由于边坡岩体及其工程条件、环境的复杂性,不可能用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把边坡的特性分析清楚,同时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总的来说,目前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方法很多,但是各自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定性分析法:不论是类比法、自然历史分析法还是图解法,都是经验性的分析方法,没有实际的根据,所以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结论准确性差。极限平衡法:将滑体视为刚体来分析,边界条件过多的进行了简化,并加了许多假设条件,不能解决超静定问题。有限单元等数值分析法:虽然有限元计算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分析当中所采用的各种参数的可靠性对边坡稳定性的最终判断有非常大的直接性影响;还有网格划分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大,只要能把上述问题解决好,该方法依然是目前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中最有力的数值模拟工具。模糊理论法:该法当中不同指标的隶属函数、隶属度以及指标的权重值均难以准确确定,带有一定人为性、经验性的成分,且评价结果只能是定性的判断。神经网络法:网络不易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小,计算和训练十分费时。由此可见,尽管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多,但由于边坡工程的复杂性,更合理的稳定性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开发。 力学计算法和工程地质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验算方法常用的两种方法。 1.力学计算法 (1)数解法 假定几个不同的滑动面,按力学平衡原理对每个滑动面进行计算,从中找出最危险滑动面,按此最危险滑动面的稳定程度来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此方法计算较精确,但计算繁琐。(2)图解或表解法 在图解和计算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图表,供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采用。以简化计算工作。 2.工程地质法 根据稳定的自然山坡或已有的人工边坡进行土类及其状态的分析研究,通过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拟定出与边坡条件相类似的稳定值的参考数据,作为确定边坡值的依据。 一般土质边坡的设计常用力学计算法进行验算,用工程地质法进行校核;岩石或碎石土类边坡则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法进行设计。 第一节力学计算法 一、力学计算法的基本假定 滑动土楔体是均质各向同性、滑动面通过坡脚、不考虑滑动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及各土条(指条分法)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高边坡稳定分析

K63+142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计算方法 按照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条款3.7.4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评价宜综合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进行。这几种方法是基本都属于极限平衡法的非严格条分法,是在已知滑移面的基础上对变坡进行平衡分析,并且只能满足力或者力矩平衡,所得结果能满足工程试验应用,但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本计算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进行计算分析。Morgenstern-price法是50年前提出的严格条分法,该法假设条块的竖直切向力与水平推力之比为含有参数与条间力函数的乘积,然后建立满足水平和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力方程与力矩平衡方程,通过迭代求解安全系数与待定系数。我国陈祖煜教授对Morgenstern-price 法的计算格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由于这个方法收敛性非常良好,并且满足严格平衡条件,因而在国际岩土工程界受到欢迎,但同时该法的求解过程相当复杂,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得依靠软件,Morgenstern-price法在我国没得到普及应用。Morgenstern-price法首先对任意曲线形状的滑裂面进行分析,导出满足力的平衡及力矩平衡的微分方程,然后假定满足条间力的倾角的正切值为某一函

数,根据整个滑动土体的边界条件求出问题的解答。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考虑边坡可能的破坏形式,按下面方法确定:采用加拿大商用计算软件GEO-slope进行计算分析,滑动面为任意滑移面,非一般的圆弧形滑面或者折线滑面。 2、计算参数取值 为了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和加固工程设计,必须在勘察中对边坡岩土取样并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取样应该包括边坡的所有地层,特别是对边坡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软弱地层。一般情况下对尚未变形的边坡应取原装非扰动样。根据目前试验结果,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一般不考虑空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一般以天然含水率下的土为试验对象。实验室试验以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与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为依据。安排试验如表2.1所示,数值计算参数见附表试验记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第31卷第2期Vol.31,No.2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2年3月Mar.2012 文章编号:1673- 159X (2012)02-0101-05收稿日期:2010-1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4);宜宾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玉平(1984-),女,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体稳定性分析与加固。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王玉平1,曾志强2,潘树林 1 (1.宜宾学院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2.宜宾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对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图解法、极限平衡理论、数值分析方 法、 复合法等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新方法、 新理论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软件的应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成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理论;数值分析;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U43;P642.22 文献标志码:A Summarization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WANG Yu-ping 1,ZENG Zhi-qiang 2,PAN Shu-lin 1 (1.College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Yibin University ,Yibin 644000China ;2.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Yibin University ,Yibin 644000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reat advance has achieve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The deterministic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graphic method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ound method ,are developed.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w method of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are pointed out.With the adv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software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Key words :slope stability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of evaluation 边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按组成物质可以分为 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在边坡角变化、地下水、地震力、水位变化等外因作用下,边坡将沿其裂隙等一些不稳定结构面产生滑移,当土体内部某一面上的滑动力超过土体抗滑动的能力,将导致边坡的失稳。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已经形成一个应用研究课题,稳定性问题涉及矿 山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主要以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方法为主,而这些方法在设计参数的选取上都是按定值进行考虑的。然而,由于边坡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稳定性常表现出复杂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随着数学方法的 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软件的应用等迅速发展,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不断发 展与完善。 1 传统分析方法的发展 1.1 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又称工程地质比拟法,属于定性分析,其内容有历史分析法、因素类比法、类型比较法和边坡评比法等。该方法主要通过工程地质勘 察,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如对有关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 类, 对已有的边坡破坏现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并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然后结合所要研究的边坡进行对比,得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迅速地对边坡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预测;缺点是类比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问题涉及矿山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岩土边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一般被多组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带切割,使边坡存在削弱面,在边坡角变化、地下水、地震力、水库蓄水等外因作用下,使边坡沿削弱面产生相对滑移而产生失稳。 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一般步骤为:实际边坡→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结论[4]。其核心内容是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的研究,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一直是边坡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边坡稳定研究的基础。 1 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状况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最早是对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直到60年代初,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才开始进行。早期对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借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根据三个静力平衡条件计算边坡极限平衡状态下的总稳定性。二是从边坡所处的地质条件及滑坡现象上对滑坡发生的环境及机制进行分析,但基本上都是单因素的。 50年代,我国许多工程地质工作者,在研究中采用前苏联的“地质历史分析”法,也是偏重于描述和定性分析。60年代初的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及我国一些水电工程及露天矿山遇到的大型滑坡和岩体失稳事件,使工程地质学家们认识到边坡是一个时效变形体,边坡的演变是一个时效过程或累进性破坏过程,每一类边坡都有其特定的时效变形形式或时效变形过程,这些过程所包含的力学机制只有用近代岩石力学理论才能解释,从而使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入了模式机制研究或内部作用过程研究的新阶段。 进入80年代以来,边坡稳定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随着计算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性研究。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也开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定量或半定量地再现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和内部机制作用过程,从岩石力学和数学计算的角度认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认识边坡稳定性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如系统方法、模糊数学、灰色理论、数量化理论及现代概率统计等新兴学科都被广泛的引入边坡稳定性的科学研究中,从而大大扩充了边坡工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_贾东远

文章编号:1001-831X(2004)02-0250-06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贾东远1,2,阴 可1,李艳华3 (1.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2.秦皇岛市建筑设计院,河北秦皇岛 066001; 3.河北农经学院工业工程系,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通过综述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研究的一些新近展,并具体从极限平衡法、数值计算方法、流变分析、动力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涉及到的岩体参数取值、计算模型、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建议。 关键词:岩石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我国基本建设中,特别是三峡工程及西部大开发,出现了许多岩石边坡工程,如三峡船闸高边坡、链子崖危岩体以及由于移民迁建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形成的边坡等等。在解决这些复杂的岩石边坡问题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岩石边坡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近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现分别对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作简要介绍并分析各自特点和适用条件,为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岩体参数及计算模型 极限平衡、数值计算等计算方法在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如何选择计算所需的工程岩体力学参数成为关键的问题。对于重大工程,可通过现场大型岩体原位试验取得岩体力学参数,但由于时间和资金限制,原位试验不可能大量进行,因而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选取岩性特别均匀的试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多数情况下,是用经验公式来确定岩体抗剪强度参数。但是,经验公式是以一定数量的室内和现场实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回归分析求出的,而未能把较多的地质描述引入其中。各个经验公式计算同一岩体的参数时,普遍存在因经验程度不同而确定出的抗剪强度相差较大。由于这些原因,许多文献提出了用其它方法来确定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1-4]。其中张全恒(1992)[1]讨论了确定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验公式和实验相结合的试件法;何满潮(2001)[2]根据工程岩体的连续性理论,提出了根据室内完整岩块试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试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的方法;周维垣(1992)[3]提出确定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计算机模拟试验法,该方法基于节理裂隙岩体的野外勘察资料,建立岩体损伤断裂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试验过程,获得所需数据;杨强等(2002)[4]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可靠度理论,求出某保证率下的岩体抗剪强度值。 岩体作为复杂的地质体,其力学特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形成过程、地质环境和工程环境等。为了能将所有控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局限于定量因素,许多文献利用人工 第24卷 第2期2004年6月 地 下 空 间 UNDERGROUND SPACE Vol.24 No.2 Jun.2004 收稿日期:2003-12-11(修改稿) 作者简介:贾东远(1975-),男,河北唐山人,硕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检测方面的工作。

岩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检测

西南石油大学 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 姓名许正瑜学号0909010223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岩土工程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任课教师张伯虎 考试课程《岩土工程最新动态》考试时间2013.03 考试方法论文提交考试成绩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高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检测 许正瑜,0909010223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成都,610500) 摘要:在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中,通过传统对一般性边坡稳定性研究所取得的各项分析理论和工程经验,再结合新理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创新性性思维对高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技术、模型实验方法)和高边坡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变形、动力响应、检测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通过这些理论,成功完成了近几十年来许多具有世界性影响性的高边坡典型性大工程,也推动着我国在高边坡这领域不断前行以迎接更多挑战。 关键词:一般性边坡;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高边坡检测 1 引言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同样也是建设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工程形势之一,如露天开挖出水利水电工程斜坡、铁路公路修建时形成的路基边坡和路边边坡、房屋建筑周围边坡和基础施工中形成的基坑边坡。然而,绝大多数的边坡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却是不稳定的,比如在岩土的性质、岩层的构造与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貌因数、风化作用、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下,边坡往往会以滑坡、滑塌、崩塌、沉陷、剥落、泥石流等破坏形式(如表1)【1】对人们的生命生活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毁灭行的灾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边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边坡工程研究理论建立在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基础上便应允而生且不断取得理论成果,同时在科技和机械的发展前提下,边坡工程施工技术也向多元化、经济化、实用化方向发展。此工程主旨在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各种边坡进行人为干预,从而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如图1,图2) 表1岩质边坡破坏形式

浅论边坡稳定性和常用的处理方法

坡工程结课论文—— 浅谈边坡稳定性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摘要:目前,边坡失稳的防治仍然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从岩土体变形破坏的机理出发准确分析边坡破坏类型,再者简要分析了影响边坡失稳的因素,并介绍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 关键词:边坡岩土体变形机理稳定性分析边坡处理措施 前言: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在众多的地质灾害中,边坡失稳灾害以其分布广危害大,而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分析其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取相应有效的边坡加固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岩土体变形破坏机理 深入理解破坏机理才能准确有效的理解工程中常用的边坡处理方法。岩土体变形破坏机理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斜坡。岩质边坡破坏类型可分为: 1.1滑移—压致拉裂,即在平缓层体坡中河谷下切或边坡开挖引起的坡体沿平缓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产生的蠕变滑移。 1.2滑移—拉裂,在中缓外层状坡或顺坡向结构面较发育的块状斜坡中,斜坡岩体沿下扶软弱面向坡前滑移动。 1.3滑移—弯曲,由于前缘滑移面未临空,使下滑受阻,以致坡脚附近顺层梁承受压应力,使之弯曲变形。此外还会有,弯曲-拉裂和拉裂—剪出的情况。而岩土体变形特点可以归为张裂变形、滑移变形、蠕动变形等。从岩土体最终破坏方式上讲,不外乎崩和滑。高度饱和土坡有事会出现石流破坏。 2、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边坡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应力集中和应力重分布等。为适应这种应力状态的变化,边坡出现了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变形与破坏,这是推动边坡演变的内在原因;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的工程活动等也使边坡的内部结构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些条件是推动边坡演变的外部因素。 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因素主要是指边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

《土力学》第十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讲课稿

《土力学》第十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10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1.填空题 1.黏性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为。 2.无黏性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 3.瑞典条分法稳定安全系数是指 和之比。 4.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 、 和等5个参数有密切关系。 5.简化毕肖普公式只考虑了土条间的作用力而忽略了作用力。 2.选择题 1.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B )。 A.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无关 B.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有关 C.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有关 D.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无关 2.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 B )。 A.与密实度无关 B.与坡高无关 C.与土的内摩擦角无关 D.与坡角无关 3.某无黏性土坡坡角β=24°,内摩擦角φ=36°,则稳定安全系数为( C ) A.K=1.46 B. K=1.50 C.K=1.63 D. K=1.70 4. 在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分析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下列哪 种方法测定?( C ) A.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B.直剪试验慢剪 C.现场十字板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5. 瑞典条分法在分析时忽略了( A )。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6.简化毕肖普公式忽略了( C )。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3判断改错题

1. ,只有黏性土坡的稳定性才与坡高无关。 2. ,只有最小安全系数所对应的滑动面才是最危险的滑动面。 3. ,只适用于均质土坡。 4. √ 5. ,毕肖普条分法也适用于总应力法 1.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 2.用条分法分析黏性土的稳定性时,需假定几个可能的滑动面,这些滑动面均是最危险的滑动面。 3.稳定数法适用于非均质土坡。 4.毕肖普条分法的计算精度高于瑞典条分法。 5.毕肖普条分法只适用于有效应力法。 4.简答题 1.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毕肖普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试算过程? 4.试比较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规范圆弧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 5.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 6.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 7.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 8.简述杨布(Janbu)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步骤。 5.计算题 1.一简单土坡,。(1)如坡角,安全系数K= 1.5,试用稳定数法确定最大稳定坡高;(2)如坡高,安全系数仍为1.5,试确定最大稳定坡角;(3)如坡高,坡角,试确定稳定安全系数K。 2. 某砂土场地经试验测得砂土的自然休止角,若取稳定安全系数K=1.2,问开挖基坑时土坡坡角应为多少?若取,则K又为多少? 3. 某地基土的天然重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当采取坡度1∶1开挖坑基时,其最大开挖深度可为多少? 4. 已知某挖方土坡,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18.9,若取安全系数,试问: (1)将坡角做成时边坡的最大高度; (2)若挖方的开挖高度为6m ,坡角最大能做成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