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波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

A. 背离孔子理念

B. 具有民本思想

C. 推崇德治主张

D. 倡导人性本善

【答案】B

【解析】“爱护人民为先”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所以材料说明说明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孟子不背离孔子理念,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推崇德治主张的是孔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人性本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2.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A. 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 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 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推恩令是用来解决王国问题的,而王国问题的解决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能缓解王国问题但不能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也和宰相无关联,也不会便于削弱宰相权力,也起不到瓦解地方势力勾结的作用,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物产丰富多样

B. 中外贸易的发达

C. 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 朝贡贸易的兴起

【答案】B

【解析】“载来了香料药材、贩走丝绸、瓷器”等字眼体现的是中外之间贸易的发达,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丰富多样而非物产丰富多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政府是抑商而非鼓励对外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朝贡贸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 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

A. 考试规模增加

B. 教育水平下降

C. 招生范围扩大

D. 官员人数提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的放宽即招生范围的扩大,选C是符合题意

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考试规模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教育水平是上升而非下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庶人子弟人数的提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内阁制度的建立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三司制度的推行

【答案】A

【解析】“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是由于宰相废除所以不得不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废除而非内阁制度的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现象和八股取士、三司制度无关联,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生丝、茶叶出口统计。该统计反映了这一时期

A. 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

B. 列强与中国贸易以丝茶为主

C. 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D.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生丝、茶叶出口的增多,这就体现了中国丝茶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瓦解而非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

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与中国贸易并非以丝茶为主,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市场竞争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

7. 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沙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8.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

A. 起了思想指导作用

B. 具有明显的弊端性

C. 以争取共和为核心

D. 不断得以丰富完善

【答案】A

【解析】“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等字眼足以证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指导了民主运动,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的民主政纲的积极作用而非弊端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说孙中山的民主政纲得以丰富完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

规律并掌握运用。

9. 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路线。这里的“新”是指

A. 清算了右倾错误

B.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C. 创建农村根据地

D. 以城市革命为中心

【答案】B

【解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里的“新”就是指确定开展土地革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算了右倾错误不属于新的策略路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八七会议并未说要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及以城市革命为中心,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 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的《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规定,各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气事业“分别收购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这一规定

A. 使对抗日本力量削弱

B. 退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C. 推动民营资本的发展

D.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D

【解析】“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即这一规定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规定是使抗日力量增强,促进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规定不利于民营资本的发展,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毛泽东开始认识到苏联对科学、文艺问题的简单做法的危害,并于4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的目的是

A. 消除苏联科学文艺影响

B. 纠正思想领城错误做法

C.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D. 实现我国社会制度变化

【答案】C

【解析】“双百”方针的目的是吸取苏联对科学、文艺问题的简单做法的危害而要使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繁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纠正文学艺术领域错误做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双百”方针和社会制度变化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2.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该年度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中央实行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

B. 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C. 纠正工作中“左”倾错误

D. 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答案】D

【解析】面对1959到1961年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调整的是大跃进,所以不是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而非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左”倾错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3.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由此,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表明,十一届中全会的召开

A. 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

B. 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

C. 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 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中全会是“顺应”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而召开的,即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保守势力阻挠以及多种因素作用的问题,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4. 下图为某国际组织成立时成员国示意图。该组织成立的初衷是

A. 反对世界霸权主义

B. 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C. 维护亚欧地区稳定

D. 加强成员国经济合作

【答案】B

【解析】从“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字眼可以看出该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初衷是建立安全机制,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的组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周边稳定而非亚欧地区稳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强成员国的政治合作而非经济合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5. 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苏格拉底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这表明苏格拉底

A. 拓展了哲学的研究范围

B. 提高了民众道德水准

C. 纠正了哲学家认识偏见

D. 开启了人文主义先河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等字眼足以证明苏格拉底把哲学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拓展,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也并未开启人文主义先河,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6. 该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世界古代法中最著名的法典之一。该法被制定的背景是

A. 平民掌握了国家大权

B. 贵族解释法律受限制

C. 平民利益道到了损害

D. 罗马习惯法的废除

【答案】C

【解析】该法指的是《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利益遭到损害的产物,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平民并未掌握国家大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贵族解释法律受限制是该法被制定的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习惯法的某些条文仍得以保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解答因果型历史选择题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17. 下图为残缺的新航路开辟因素想象示意国,如果为其完善,下列符合的是

A. 提升西欧的国家地位

B. 发现新大陆

C. 西葡两国君主的支持

D. 建立世界市场

【答案】C

【解析】西葡两国君主的支持属于新航路开辟因素之一,而提升西欧的国家地位、发现新大陆、建立世界市场等均属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但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因素,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8. 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不能称为“革命”,只不过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土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 .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3.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 . 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 .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 .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 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4.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 .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 .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 A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B . 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C . 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 . 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 6.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 A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 .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 .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 . 整顿吏治 B . 实行三长制 C . 汉化政策 D . 颁布均田令 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9.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0.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A .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 . 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C . 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 . 士兵定期更换驻地 11.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

2020最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附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20.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Na—23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有机物的是() A.蛋白质B.油脂C.棉花D.酚醛树脂 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H3B.NaCl溶液C.Na2SO4D.硬脂酸 3.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Al2O3B.Na2O2C.NO D.CO2 4.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HCl = H+ + Cl- B. KClO3 = K+ + ClO3- C. CH3COOH = H+ +CH3COO- D. HCO3- + H2O ?CO32- + H3O+ 5.下列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硝基苯的结构简式NO2 B.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H2O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D.羟基的电子式O 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B.红外光谱图的研究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同位素示踪法可以研究反应的历程 D.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硫、氮、氯、溴等元素 7.关于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其中含苯、甲苯等有机物 B.石油通过裂化可以得到气态短链烃 C.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液化天然气(LNG)和罐装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都属于烃类 8.下列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C B.C2H4Br2 C.C6H12O6D.CH4O 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是() A.CH3—CH CH2 与B.与 OH C.甲苯和邻二甲苯D.CH2CH—CH CH2和CH3CH2CH2C≡CH 10.下列除杂(括号内的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苯(己烯),加入浓溴水后分液B.硝基苯(NO2),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C.溴苯(溴),用KI溶液除去D.乙烷(乙烯),通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1.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0.1mol/L盐酸中含有HCl分子0.1N A B. 常温常压下,22.4L H2的分子数小于N A C. 1mol SO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足量的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N A D. 常温常压下,4g氦气中氦原子个数为2 N A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答题纸三个部分,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处。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俨.(yǎn)然熟谙.(ān)呱呱.(guā)坠地锵.(qiāng)鸣金石B.敕.(chì)造褒.(bāo)贬洗洗涮涮.(shuā)掎.(jǐ)角之势 C.贫窭.(lǚ)洗.(xiǎn)马有条不紊.(wěn)盥.(guān)洗栉笈D.宫绦.(tiāo)垓.(gāi)心天理昭.(zhāo)然敛声屏.(bǐng)气2.下列各组词语中,出现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账簿放诞无礼面面相觑自惭形秽 B.誊写淹淹一息摇摇欲坠得意洋洋 C.蹩脚不肖子孙蘖根祸胎老态龙肿 D、陪偿愤世嫉俗兵慌马乱凭心而论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②忽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露出的颜色。 ③他到警察厅去,到各报馆去,悬赏玛蒂尔德丢失的项链。 ④他的一曲激越、高昂的独唱,成了这台晚会的,帷幕徐徐落下,观众仍不肯离去。

A.黯淡羞赧招寻压轴戏B.黑暗羞愧招领压轴戏 C.黯淡羞愧招寻压台戏D.黑暗羞赧招领压台戏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蒙古一位地质工作者的嗅觉十分奇特,近30年来,他用鼻子探测出800多眼地 下泉水,而且屡试不爽 ....。 B、何梦吉与三十年前的小学同学张永贵昆明湖畔萍水相逢 ....,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C、为保护环境,政府取缔了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 ....,用纸户纷纷抢购。 D、这伙盗贼真是猖狂,竟于犯罪现场坐地分赃 ....,结果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全部擒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一条广告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群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C.“神舟”五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D.我国要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就必须探索建立组织配置与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的人才选用机制,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下次决不了,决不了!”箍桶匠叫着:“你瞧就是,可怜的太太!” B.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妩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C.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D.古典小说能够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1)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本试卷分Ⅰ卷、Ⅱ卷(答卷),共三大题22小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答案均应按规定填写在Ⅱ卷的对应位置上。 (命题人:陈卫国;审题人:吴杰夫) Ⅰ卷 一、选择题(16小题,共44分。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1~16为多选题,每小题 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在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回旋加速器 B.质谱仪 C.发电机 D.示波器 2.远距离输电时,在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一定的条件下,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 ) A.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B.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C.与输电电压成正比 D.与输电电压成反比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这样表述: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 A.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成正比 B.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C.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成正比 D.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4. 如图所示,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极朝下, 当磁铁向上运动时()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5.如下图所示,属于交流电的是()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B.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螺线管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若线框不闭合,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D.若线框不闭合,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7.如图所示,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总结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总结 紧张的考前复习,压制神经的考试,下考场后的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全县统考结束后顿时感受轻松了不少,暂且别去说考试成绩的好坏,至少这种感受让人感到发自心里的放纵。随后而来的便是对考试成绩的焦急等待和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也许以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并别能说成是优异,能够说算个中等吧。但关于我个人来说这也是一具进步,尽管有几科成绩别尽人意。下面就仔细分析分析吧。 先说说英语和历史吧。总体来说进入高中以来我的英语成绩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这次也毫别出意外的只考了87分。我很清晰的知道考低分的原因:寻常老师让默写单词时别写,让记语法时别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在做单项挑选题的时候,单词疑惑什么意思感受哪个选项都对,语法疑惑如何运用感受哪个选项基本上答案,结果惟独乱猜了,这次考试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了。历史这科自我感受依然挺简单的,因为上次考试还得了80多分呢,我想的是这次至少能够考85分的,结果特别完美的验证了一具词语:眼高手低。成绩下来只考了66分。尽管说这次全校历史成绩都有所下滑,但是得高分的依然有的。这次历史成绩给了我别小的打击,更何况老班是算是由历史老师,的确有点别给他面子了。寻常历史学的还挺卖劲的,对历史也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考试怎么说是考试,后面的非挑选题都是基本上只得了一半的分,未来可得注意了。再说说政治吧。说句实话《日子与哲学》这一册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寻常的学习也不过死记,全然别太理解其中的含义,寻常做练习题也别注意总结,结果考试的时候后面的咨询答题都是是胡写的,想到哪一点就写哪一点,没有头绪没有要点。有因必有果:有两个大题别得分,有一大题只得了一分,在整张卷子上拉了将近30分,尽管挑选题做的还能够,但分数也都是定格了,只考了59分。看看分数再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睡觉,发呆...特别是老师说练习题的时候都是是别听的,以至于对张老师说的咨询题分析、做题思路都毫无印象,考试的时候为所欲为,乱答一气。如今终于知道自己有多笨了,真懊悔。 数学和语文成绩小有进步。语文就别用说了,数学可是个难题。说句实话,数学有25分的挑选题别是我自己做的,后面的大题自己苦心专研的。自认为很简单的,结果很别爽的有两道大题别得分。挑选题在别人的热心帮助下错了两道,还别错。事实上,这段时刻可没少在数学上下功夫,终于功夫别负有心人得了92分。语文得了115分,我最开心的是语文没有低于110分过,但成绩还有待更进一步。最后说说地理吧。事实上高一上学期学自然地理的时候,我的地理成绩依然一踏糊涂,但在这种极其惊险的事情下,我依然毅然挑选了文科。为了补瘸腿科,我对地理学习也分外的努力。高一下学期是人文地理,比较简单,渐渐的我的地理成绩也有所上升。事实上能有如此的成绩和地理老师和老师是分别开的。刚开始学习地理的时候我别敢向老师咨询题,也从来没有咨询过。高一下学期和老师开始带我们班地理之后这种事情才有所改变,渐渐的也就没有什么胆怯的了。时刻长了对地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将来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妨碍。这次地理成绩还算理想,考了83分。我想这与我平时的训练是分别开的,特别是考试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对往常做过的练习题的复习,但是挑选题错的太多,错了5道,都是好基本上寻常老师说过的,真别应该。总体上来说,这次考试题别算太难。但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依然吃了很多亏。未来一定要注意。 别管如何样,这次考试差不多结束了,成绩的好坏也差不多成了定局。但它只能代表过去,别能对自己的以后做判决。这次考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与别脚,有了这次的考试经验,将来我一定注意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弥补自己的别脚,争取再创一具更好的成绩!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不管再如何蜿蜒但终究在你手中。要知道,没有等出来的漂亮,惟独拼出来的辉煌!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最新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理科)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10分,其中含附加题1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纸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1.人从高处跳下,与地面接触时双腿弯曲,这样是为了( ) A .减少人落地时的动量 B .减少此过程中人的动量的变化量 C .减少人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D .减小地面对人的冲力 2.一发电机向远处的用户送电,已知输送电功率为P ,输送电压为U ,输电线电流为I ,输电线电阻为R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 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 R U P 2 =得,输送电压越大,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越大。 B .由R U P 2 =得,为了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可采用低压输电。 C .由R I P 2=Δ得,输电线电流越大,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越大。 D .由欧姆定律得,输电线上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满足等式IR U =。 3.将一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倍率合适的欧姆档,欧姆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与一金属热电阻、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两端相连,下面有关欧姆表读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给金属热电阻加热,则欧姆表的读数变小

B .如果给热敏电阻加热,则欧姆表读数变大 C .如果将光敏电阻用一黑布包住,则欧姆表读数变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枪发射出一颗子弹,关于枪、子弹、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枪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近似守恒。因为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使系统动量变化很小 D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系统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这两个外力作用,并且两个外力的合力为零 5.某一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电动势为)(50sin 2100=V t πe ,不计发电机线圈内阻,由此可知( ) A .此交流电每秒钟方向改变25次 B .在s t 03.0=时,穿过交流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C .在s t 02.0=时,交流发电机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D .若此交流电给一个100Ω的电阻供电,则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00W 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10:1=:21n n ,电阻Ω2=R ,现给原线圈接入如右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为0.2HZ B .电压表的读数为10V C .电流表A 1 的示数为50A D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A 25 7.满载砂子的小车总质量为kg 3 10×2,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速度为s m 1。在行驶途中有质量为kg 400的砂子从车上漏掉,则砂子漏掉后小车的速度应为( ) A .s m 1 B .s m 25.1 C .s m 5 D .s m 8.0 8.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交流电压分别加在同一个定值电阻上,经过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比是( )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新泰一中北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 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2分, 11-20题每题3分,共50分) 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 A .CH 4O B .C 7H 8O C .C 2H 4Cl 2 D .C 5H 10 2.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 .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 (体积比浓度) C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能力,因此可以用其保鲜鱼肉等食品 D .苯酚有毒但可以制成药皂,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 3.下列文字表述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应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 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 -+Ag + = 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 3 + 2H + === Ca 2+ + H 2O + CO 2↑ C.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r 2 FeBr 3 Br + HBr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CH 2 4. 有机化合物A 只由C 、H 两种元素组成且能使溴水褪色,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A 、B 、C 、D 、E 有下图所示的关系。则下列推断不. 正确的是( ) A .鉴别A 和甲烷可选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B 、D 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C .物质C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O D .B +D→ E 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 △CH 3COOC 2H 5 5.下列各有机物的分类或命名正确的是( )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高二下学期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音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A ={1,2,3},B ={x |x 2<9},则A ∩B 等于( ) A .{-2,-1,0,1,2,3} B .{-2,-1,0,1,2} C .{1,2,3} D .{1,2} 2.若z 1=(m 2+m +1)+(m 2+m -4)i(m ∈R ),z 2=3-2i ,则“m =1”是“z 1=z 2”的( )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在极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与点 同一点的是( ). A . B . C . D . 4.已知复数z 的共轭复数=1+2i (i 为虚数单位),则z 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位于(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5.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 30° B . 60° C . 120° D . 150° 6.从某高中随机选取5名高三男生,其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直线方程=0.56x +,据此模型预报身高为172cm 的高三男生的体重为( ) A . 70.09kg B . 70.12kg C . 70.55kg D . 71.05kg 7.命题“?x ∈R ,|x |+x 2 ≥0”的否定是( ) A .?x ∈R ,|x |+x 2<0 B .?x ∈R ,|x |+x 2≤0 C .?x 0∈R ,|x 0|+ <0 D .?x 0∈R ,|x 0|+ ≥0 8.在极坐标系中,以A (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A .ρ=4sin θ B .ρ=2 C .ρ=4cos θ D .ρ=2sin θ+2cos θ 9.函数f (x )=+lg 的定义域为( ) A .(2,3) B .(2,4] C .(2,3)∪(3,4] D .(-1,3)∪(3,6] 10.若函数f (x )=则f =( ) A .9 B . C .-9 D .- 1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2y=2变成42' ' =-y x 的伸缩变换是( ) A .?????==y y x x 41'' B. ?????==y y x x ''4 C. ?? ? ??==y y x x 414' ' D. ?????==y y x x 4'' 12.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经过点P (-1,0),其倾斜角为α,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非负 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01cos 6-2=+θρρ,若直线l 与曲线C 有公共点,则α的取值围为( ) A .????????????πππ,,4340 B. ??????ππ,43 C. ?? ? ???40π, D. [)π,0 卷II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观察下列各式:a +b =1,a 2+b 2=3,a 3+b 3=4,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 . 14.已知集合A ={x |a -1≤x ≤1+a },B ={x |x 2-5x +4≥0},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________. 15.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则当x <0时,f (x )=________. 16.已知函数f (x )= (a >0,且a ≠1)在R 上单调递减,且关于x 的方程 |f (x )|=2-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a 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p :函数y =x 2+mx +1在(-1,+∞)单调递增, q :函数y =4x 2+4(m -2)x +1大于零恒成立.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围.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地最近十年粮食需求量逐年 P(K 2≥k 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济宁二中2011级第七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和主观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对应地方,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不得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3、答题前请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有关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总共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正确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诸侯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3.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军机处 5.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疆治理渐趋严密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7.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为标志()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8.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直线y =-3x +1的倾斜角为 . 2.过点A(1,-4),且与直线235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3.两平行直线3450x y ++=与34250x y +-=间的距离是 . 4.若方程x 2+y 2+2kx+4y+3k+8=0表示一个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与双曲线 116 92 2=-y x 有共同的渐近线,且一顶点为(0,8)的双曲线的方程 是 . 6.已知圆C 的方程(x-2)2+y 2=4,过原点与圆C 相交的弦的中点轨迹是__________. 7.设12,F F 为椭圆 22 12516 x y +=的两个焦点,直线过1F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F B ?的周长是 . 8.已知双曲线b 2 x 2 -a 2y 2 =a 2 b 2 的两渐近线的夹角为2α,则c:a = . 9.椭圆122 2=+y x 和双曲线1222=-y x 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n 的值是

10.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是(4,-1),斜边在直线3x -y +2=0上,两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11. 已知椭圆方程为22 1499x y +=中,F 1, F 2分别为它的两个焦点,则下列说法: ①焦点在x 轴上,其坐标为(±7, 0);② 若椭圆上有一点P 到F 1的距离为10,则P 到F 2的距离为4;③焦点在y 轴上,其坐标为(0, ± 2);④ a =49, b =9, c =40, 正确的有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2.直线320x y ++=与直线4210x y +-=夹角是 ( ) A. 34π B. 4 π C. 2arctg D. arctg 12. 3k >是方裎 22 131 x y k k +=--表示双曲线的条件是 ( ) A.充分但不必要 B. 必要但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4.直线1y x =-上的点到圆224240x y x y ++-+=的最近距离是 ( ) A.1 B. 1+ D. 1 15. 椭圆13 42 2=+y x 上有n 个不同的点: P 1, P 2, …, P n , 椭圆的右焦点为F . 数列{|P n F |}是公差大于100 1 的等差数列, 则n 的最大值是 ( ) A 、198 B 、199 C 、200 D 、201 10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 本试卷共 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o book a room. B. To get a job. C. To read the advertisement. 2.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 5:30. B. 6:10. C. 6:30. 3. Who answered the phone? A. Tom. B.Alice. C. Susan. 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 A. She has been caught copying a report. B. She is not free at the moment. C. She won’t leave till the last moment. 5. Where did the woman stay while she was in Changbaishan? A. She stayed in her friend’s house. B. She stayed in a hotel with her friends. C. She camped near the mountain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 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is the man most likely to be now? A. In a new apartment. B.In a hotel. C. In a department store. woman? 7. What’s the A. She is a servant. B.She is a waitress. C. She is a receptionis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es the law forbid people to do? A. To walk dogs in the streets. B. To take dogs to parks C. To treat dogs cruelly. 9.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woman said? A. Dogs should be kept at home. B. People would remove the dog waste. C. Building a dog park is necessar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is the man at the shop? A. To get cellphone changed. B. To order a cellphone for his wife. C. To have a cellphone repaired . 11. What color does the man want? A. Pink. B. Orange. C. Blue. 12.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wards? A. Make a phone call. B. Come again the next day. C. Wait until further noti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