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三轮专题训练:第27题

合集下载

专题27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师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27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师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27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2022年湖南卷】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B.平衡时P的产率:Ⅰ>ⅠC.生成P的速率:Ⅰ>ⅠD.进程Ⅰ中,Z没有催化作用【答案】AD【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Ⅰ中S的总能量大于产物P的总能量,因此进程I是放热反应,A说法正确;B.进程Ⅰ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P的产率相同,B说法不正确;C.进程Ⅰ中由S•Y转化为P•Y 的活化能高于进程Ⅰ中由S•X转化为P•X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为Ⅰ<Ⅰ,C说法不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Ⅰ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转化为产物P•Z,由于P•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D。

2.(2021.1·浙江真题)在298.15 K、100 kPa条件下,N2(g) +3H2 (g)=2NH3(g) ΔH=-92.4 kJ·mol-1,N2 (g) 、H2(g)和NH3(g)的比热容分别为29.1、28.9和35.6J·K-1·mol-1。

一定压强下,1 mol 反应中,反应物[N2(g) +3H2(g)]、生成物[2NH3(g)]的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热容可知,升高温度反应物能量升高较快,反应结束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会增大,比较4个图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3.(2018·上海高考真题)H2(g)和I2(g)、H2(g)和I2(s)以及HI(g)的能量高低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1molH2(g)和1molI2(g)的能量总和高于2molHI(g)的能量B.I2(g)→I2(s)+QkJ(Q>0)C.H2(g)+I2(g)→2HI(g)+9.3kJD.H2(g)+I2(s)→2HI(g)+53.0kJ【答案】D【解析】A.由能量高低图分析可知,2molHI(g)→1molH2(g)和1molI2(g)需要吸收9.3kJ的能量,故1molH2(g)和1molI2(g)的能量总和高于2molHI(g)的能量,正确;B.由能量高低图可知,I2(g)→I2(s)放出能量,即I2(g)→I2(s)+QkJ(Q>0),正确;C.根据能量高低图分析可知,H2(g)+I2(g)→2HI(g)放出9.3kJ的能量,故H2(g)+I2(g)→2HI(g)+9.3kJ,正确;D.根据能量高低图分析可知,H2(g)+I2(s)→2HI(g)吸收53.0kJ的能量,故H2(g)+I2(s)→2HI(g)-57.3kJ,错误;答案选D。

2018高考全国卷Ⅲ化学(附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Ⅲ化学(附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Ⅲ)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1-2x )O 212.用0.100 mol ·L -1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 ·L -1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氯气与碳酸钠的反应(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第27题第3问)

氯气与碳酸钠的反应(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第27题第3问)

一氧化二氯是次氯酸的酸酐,其相关的制备,在中科大无机化学书上有的,浙江高考的模拟卷里面也有涉及。

例1.(18年11月学考27)已知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适量X,加水完全溶解,无气体产生,溶液呈碱性;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②取1.685 g X溶于水,加入含HCl 0.02000 mol的盐酸恰好中和;中和后所得溶液与硝酸酸化的过量AgNO3溶液反应,得到4.305 g白色沉淀。

请回答:(1) X中3种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 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X中一种元素对应的单质,可与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得到Cl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1.(1) K、Cl、O(2) K3ClO+H2O===2KOH+KCl(3) 2Na2CO3+2Cl2+H2O===Cl2O+2NaHCO3+2NaCl1.(15分)(2014•全国大纲卷)A,B,D,E,F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在D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在F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回答下列问题;(1)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写出一种工业制备单质F的离子方程式(2)B,D,E组成的一种盐中,E的质量分数为43%,其俗名为,其水溶液与F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为,在产物总加入少量KI,反应后加入CCl4并震荡,有机层显色.的化学式;的化学式为;的电子式为;d的晶体类型是(4)有A和B、D元素组成的两种二元化合物形成一类新能源物质.一种化合物分子通过键构成具有空腔的固体;另一种化合物(沼气的主要成分)分子进入该空腔,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解答:解:A,B,D,E,F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则A为H;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则B为C或S,B在D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则D为O,B的最高正价为+4价,则B为C;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E为Na;A在F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种强酸,则F为Cl;(1)已知A为H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一周期ⅠA族;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备氯气,其电解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故答案为:第一周期ⅠA族;2Cl﹣+2H2O2OH﹣+H2↑+Cl2↑(;(2)C、O、Na组成的一种盐中,Na的质量分数为43%,则为碳酸钠,其俗名为纯碱(或苏打);碳酸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次氯酸钠能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后加入CCl4并震荡,有机层显紫色;故答案为:纯碱(或苏打);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紫;(3)这几种元素只有Na能与H形成离子化合物,则a的化学式为NaH;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二元离子化合物,且原子数之比为1:1,则为Na2O2和Na2C2;已知COCl2结构式为Cl﹣﹣Cl,则其电子式为;只存在一种类型作用力且可导电的单质晶体为Na,Na属于金属晶体;故答案为:NaH;Na2O2和Na2C2;;金属晶体;(4)H、C、O能形成H2O和CH4,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氢;正四面体.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推断、电子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一、选择题: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 2时,加几滴CuSO 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 .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NaHCO 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 2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 2O 2-x (x =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1-2x)O 2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2018年高考三卷化学答案及解析完整版.doc

2018年高考三卷化学答案及解析完整版.doc

2018年高考三卷化学答案及解析7.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知识;侧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

电器着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油性漆中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如苯等,C项正确;电热水器内胆主要成分是铝合金或铁合金,使用镁棒可以保护内胆,防止其腐蚀,,D项正确;8.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微粒的计算;侧重考查整合化学知识的能力。

物质的量相同时,镁和铝的质子数不同。

24g镁中有12mol质子,27g铝中有13mol质子,A项错误;氧气和臭氧均只由氧原子构成,B项正确;1mol重水中子数为10NA,1mol水中子数为8NA,C项错误;1mol乙烷中含有共价键7NA,1mol乙烯中含有共价键6NA,D项错误9.C解析:本题考查苯乙烯的性质,侧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溴化铁作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和溴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项正确;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代苯乙烷,C项错误;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苯乙烯,D项正确;10.B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基本知识;侧重考查化学实验的分析探究能力。

Zn置换出Cu 后可以和铜、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标准液为盐酸,与NaHCO3完全反应后,溶液为被CO2饱和的NaCl溶液,应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B项错误;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项正确;圆底烧瓶中液体的量不能过多,D项正确11.D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侧重考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放电时,Li失去电子变为Li+做负极,而多孔碳电极为正极,A项错误;放电时,电子由Li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B项错误;充电时,Li电极作为阴极,多孔碳电极为阳极,Li+在阴极得到电子,C项错误;电池充电的反应是原电池反应原理的逆反应,D项正确12.C解析: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侧重考查图表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完整版)【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完整版)【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暑假教师业务提升试题(3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 .细胞外《+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第27题 马显翠 化学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第27题  马显翠  化学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第27题说题稿高三化学备课组马显翠一、题目来源和考点分析1.题目来源: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第27题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回答下列问题:(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

“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试题背景及考点分析:考题考查以下几个知识点:1)化学用语:物质名称、化学方程式书写;2)物质分离提纯;3)电解池原理、绿色化学思想等。

二、命题立意和能力考查水平分析高考化学命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等关键能力。

通常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本题以碘酸钾的制备过程为导向,情景真实,在考查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电解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充分展现了化学学科与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聚焦化学学科素养。

三、说试题解析1.试题结构:化学工艺流程题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已知、流程图和问题2.解题的一般思路:1)粗读试题,明确流程目的把握题干,但不必将每种物质都推出2)精读试题,根据题设精心研读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3)审清题意,明确考点,规范作答。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卷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3.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5.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1—2x )O 2 6.用0.100 mol·L -1 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 +)·c(Cl -)=K sp (AgCl)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 -1 Cl -,反应终点c 移到a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 -1 Br -,反应终点c 向b 方向移动7.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和Z 同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题无机化学综合应用【知识汇总】1.粗读题干,挖掘图图示中一般会呈现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但题目中往往会有提示或者问题中不涉及,所以一定要关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字,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只需问什么推什么。

如制备类无机化工题,可粗读试题,知道题目制取什么、大致流程和有什么提示等。

2.携带问题,精读信息这里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干,二是流程图,三是设置的问题。

读主干抓住关键字、词;读流程图,常见问题的设置方向如下:(1)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6)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7)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3.跳跃思维,规范答题答题时应注意前后问题往往没有“相关性”,即前一问未答出,不会影响后面答题。

(1)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原料是否价廉易得,是否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多少,设备能否满足生产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的影响如何)。

(2)要求用化学理论回答的问题一般采用“四段论法”:本题“改变了什么条件”(或“是什么条件”)―→根据什么理论―→所以有什么变化―→结论。

[答案及评分标准] (1)Mg 2B 2O 5·H 2O +2H 2SO 4△,2H 3BO 3+2MgSO 4(2分) 提高反应温度、减小铁硼矿粉粒径(2分) (2)Fe 3O 4(1分) SiO 2和CaSO 4(2分)(3)将Fe 2+氧化成Fe 3+(1分) 使Fe 3+与Al 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1分) (4)(七水)硫酸镁(1分)(5)Na + (2分)(6)2H 3BO 3=====△B 2O 3+3H 2O 、B 2O 3+3Mg△,2B+3MgO(2分)[阅卷人的忠告] (1)元素符号错、不规范、看不清的不得分,方程式不写“△”扣分。

(2)SiO2和CaSO4少写,或错写其他杂质均不得分。

(3)名称写成化学式不得分。

(4)电子式漏掉离子符号或不写“[]”均不得分。

【基础练习】1.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主要成分CeCO3F)提取CeCl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CeCO3F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酸浸过程中用稀硫酸和H2O2替换HCl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写出稀硫酸、H2O2与Ce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Ce(BF4)3中加入K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溶液中的c(Ce3+)等于1×10-5mol·L-1可认为Ce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已知K sp[Ce(OH)3]=×10-20)(5)加热CeCl3·6H2O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可得到无水CeCl3,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准确称取 0 g CeCl3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过硫酸铵溶液将Ce3+氧化为Ce4+,然后用0 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mL标准溶液。

(已知:Fe2++Ce4+===Ce3++Fe3+)①该样品中CeCl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若使用久置(NH4)2Fe(SO4)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得该CeCl3样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3(2)H2O2+2CeO2+6H+===2Ce3++4H2O+O2↑(3)避免三价铈以Ce(BF4)3沉淀的形式损失或除去BF-4或提高CeCl3的产率(4)9 【提示:c(OH-)=3Ksp[CeOH3]c Ce3+】(5)NH4Cl固体受热分解产生HCl,抑制CeCl3水解(6)①%②偏大解析(1)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C为+4价、O为-2价、F为-1价。

(5)从Ce(OH)3的溶度积可知CeCl3易水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HCl 可抑制CeCl3的水解。

(6)①由反应信息可得关系式:CeCl3~(NH4)2Fe(SO4)2,再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和关系式即可计算n(CeCl3)。

②久置的(NH4)2Fe(SO4)2中Fe2+已部分被氧化,必然消耗(NH4)2Fe(SO4)2的量增多,因而测定结果偏大。

2.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1)直链聚磷酸是由n个磷酸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形成的,常用于制取阻燃剂聚磷酸铵。

①写出磷酸主要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越大,直链聚磷酸铵的水溶性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在碱性条件下,次磷酸盐可用于化学镀银,完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PO-2+Ag++________===PO3-4+Ag+________(3)由工业白磷(含少量砷、铁、镁等)制备高纯白磷(熔点44 ℃,沸点280 ℃),主要生产流程如下:①除砷过程在75 ℃时进行,其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白磷熔化,提高反应活性 b.降低白磷的毒性c.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硝酸分解 d.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②生产过程在高纯氮气保护下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硝酸氧化除砷时被还原为NO,写出砷转化为砷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氧化相同质量的砷,当转化为亚砷酸的量越多时,消耗硝酸的量越________(填“多”或“少”)。

④某条件下,用一定量的硝酸处理一定量的工业白磷,砷的脱除率及磷的产率随硝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砷的脱除率从a点到b点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①H3PO4H++H2PO-4②小 (2)1 4 6OH- 1 4 4H2O (3)①acd②防止白磷被空气中氧气氧化③3As+5HNO3+2H2O===3H3AsO4+5NO↑少④硝酸浓度变大,氧化性增强,有较多的硝酸用于氧化白磷,脱砷率降低3.过二硫酸(结构如图)是一种白色晶体,其酸及盐均为强氧化剂。

(1)(NH4)2S2O8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Ag+及加热的条件下,S2O2-8可将溶液中的Mn2+氧化为Mn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氯碘酸(ClSO3H)与过氧化氢作用可得固态的过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备过二硫酸溶液的流程之一如下: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材料能否用铜丝代替铂丝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 4)2S 2O 8===2NH +4+S 2O 2-8(2)2Mn 2++5S 2O 2-8+8H 2O=====Ag +△2MnO -4+10SO 2-4+16H +溶液颜色变为紫色(3)2ClSO 3H +H 2O 2===H 2S 2O 8↓+2HCl↑(4)2SO 2-4-2e -===S 2O 2-8 不能 铜是活性电极,铜作阳极时本身会失去电子解析 (2)由过二硫酸结构可知,分子中S 元素处于最高价+6价,其中的-1价O 具有强氧化性,则离子方程式:5S 2O 2-8+2Mn 2++8H 2O=====Ag +△2MnO -4+10SO 2-4+16H +,由于生成MnO -4,溶液会变为紫色。

(4)电解产物中的H 2一定在阴极生成,则阳极产物为S 2O 2-8,电极反应式为2SO 2-4-2e -===S 2O 2-8,阳极用铜时,铜失电子,不能生成S 2O 2-8。

4.Na2S、H2O2在从含镍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杂质)中提取含镍化合物时有重要作用。

提取过程如下:①电镀废渣先用过量酸进行酸化处理,得到溶液;②向溶液中滴入适量的Na2S溶液,除去Cu2+、Zn2+,过滤;③保持滤液在40 ℃左右,用6%的H2O2溶液氧化Fe2+,再在95 ℃时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过滤除去铁和铬;④在滤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搅拌,得NiCO3沉淀;⑤……(1)步骤②中除可观察到黑色沉淀外,还可嗅到臭鸡蛋气味,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气体的产生:__________ 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