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
500kV电流互感器油位偏高故障的处理及分析

500kV电流互感器油位偏高故障的处理及分析文章介绍了一起500kV电流互感器油位过高的故障案例,分析阐述了导致该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油色谱、高压介质损等试验验证了该设备发生内部局放故障。
最后从日常运行巡视、例行试验、缺陷处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电流互感器;油位偏高;分析1 故障发现情况2016年11月9日,盐城运维站运维人员对500kV潘荡变巡视时发现,500kV 陈潘线5063开关电流互感器A相油位偏高,逼近油位上限,其它两相油位处于观察窗中部偏上位置,随后立即汇报申请紧急停电检查。
陈潘线5063开关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流变)型号:IOSK550,厂家: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1年5月,投运日期:2011年8月。
上次检修日期为2013年5月,情况正常。
11月9日21時,对该组流变完成停电操作;次日上午,试验人员对该组流变进行介损试验,测试数据正常,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电容式电流互感器tg及电容量对该组流变进行取油样色谱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色谱试验数据从色谱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组流变A相与B、C相数据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分的含量明显偏大,结合该相流变油位偏高的现象,判断该台存在内部故障,需更换并进行返厂解体分析。
2 返厂检查情况2.1 试验情况返厂后,对改组流变进行了100%绝缘试验,试验结果均无异常。
其中,故障相流变介损及电容量如表3所示。
局放试验中,预加电压629kV,并持续1分钟,测量电压为550kV时,局放量8.0pC,测量电压为381kV时,局放量3.8pC。
表3 A相流变介损及电容量试验结果2.2 解体情况对故障相流变开展解体分析工作,解体过程中各部分情况如下。
(1)膨胀器检查故障相流变膨胀器高度为36.0cm,相比B、C相流变,膨胀器高度分别为29.0cm和28.5cm,流变膨胀器发生塑性变形。
(2)头部绝缘检查头部绝缘外包层P1侧存在褶皱和鼓包现象,零屏锡箔纸及半导电纸存在明显褶皱,当头部绝缘剥离20层后,头部绝缘鼓包现象消失。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474.1-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佃92-11-03批准1993-04-01 实施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导则提出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所涉及的仪表选择、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技术细则,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能源部《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相应规定。
1.2本导则适用于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等现场和在修理车间、试验室等条件下对高、低压电气设备绝缘进行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2试验内容2.1绝缘电阻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检查设备绝缘状态最简便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现场普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地反应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用兆欧表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由于受介质吸收电流的影响,兆欧表指示值随时间逐步增大,通常读取施加电压后60s的数值或稳定值,作为工程上的绝缘电阻值。
2.2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吸收比心为60s绝缘电阻值(R60S)与15s绝缘电阻值(R15S)之比值,即K __?603K1 _R15scaH)nt8060拒2ffl]Qfl图1某台发电机绝缘电阻R与时间t的关系1—干燥前15C;2—干燥结束时735C;3 —运行72h后,并冷却至27 C对于大容量和吸收过程较长的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有时R60s/R l5s吸收比值尚不足以反映吸收的全过程,可采用较长时间的绝缘电阻比值,即10min(R伽in)和R lmin(R lmin)时绝缘电阻的比值K,称作绝缘的极化指数K _ R10minK2K在工程上,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能反映发电机或油浸变压器绝缘的受潮程度。
绝缘受潮后吸收比值(或极化指数)降低(如图1),因此它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该指出,有时绝缘具有较明显的缺陷(例如绝缘在高压下击穿),吸收比值仍然很好。
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

风力发电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公司风力发电技术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公司二零一三年月1目录表一电气设备性能监督(含直流监督) (3)表二金属监督 (15)表三电测监督 (18)表四化学监督 (23)表五环保监督 (28)表六节能监督 (33)表七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监督 (35)表八电能质量监督 (42)表九旋转设备振动 (45)表十基础管理 (47)表一:绝缘监督序号检查项目标准分检查方法评分标准1 电气设备性能监督管理3001.1 电气设备性能监督网及总体管理1201.1.1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或归口副总)领导下的绝缘监督网,并能根据人员变化及时完善20 最新正式书面文件没建立不得分,监督网不全扣10分,人员发生变化没有及时修订扣10分。
1.1.2 建立本单位的绝缘监督制度,各级绝缘监督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制落实。
并能根据体制的变化及时修订20 书面文件;专责人查问每缺一级责任制扣10分;每一级责任制不落实扣5分。
1.1.3 组织制订本单位有关绝缘监督的规章制度、技术措施与实施细则20 书面文件制度不全酌情扣分。
1.1.4 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绝缘监督的指示、规定、标准及反措,有结合集团公司发布的,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十八项重点反事故措施》在内的各项反事故措施的实施细则,有结合电网公司发布的反事故措施的实施细则30 会议记录和相关文件酌情得分。
1.1.5 组织召开本单位绝缘监督会议(每年至少一次)10 会议记录没有召开会议扣10分。
1.1.6 对本单位电气设备的重大事故和缺陷组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20 文件或报告没有文件或报告不得分,缺一次扣5分。
1.2 电气设备性能监督专责工程师1801.2.1 熟悉电气一次设备及相关知识10 专责人查问回答不全面的酌情扣分。
1.2.2 制订或参加制订本单位年度绝缘监督工作计划、预试计划,内容符合相关规程,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20 书面资料没有计划不得分,内容不全面扣5分,不符合规程扣10分。
矿物绝缘油中纸热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2-糠醛的解释导则行业标准2019版

矿物绝缘油中纸热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2-糠醛的解释导则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通过分析溶解于矿物绝缘油中的特征产物含量来评估变压器绝缘纸寿命的指导方法。
将糠醛(2-FAL)、CO2的测试结果和不同种类电气设备相应注意值进行比较,可提供绝缘纸热降解程度的预测信息。
通过定期监测油中的糠醛和CO2含量,并将其与正常老化情况下糠醛CO2含量进行对比,可以在短时间内评估绝缘纸的老化程度。
本标准规定了绝缘纸热降解评估的统计方法,与绝缘纸老化相关的浓度和增加率的注意值是根据统计数据库得出,附件A提供了参考资料。
注意值仅供运行参考,而不能作为阈值。
本标准适用于矿物绝缘油和纤维素纸的变压器和电抗器,不适用于其它绝缘液体(如酯类、硅油等)或非纤维素绝缘纸(例如热改性纸、合成纸等),也不适用于绝缘纸实际聚合度(DP)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故障和运维历史已知且运行期间持续监测的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05 新的和老化的纤维素电气绝缘材料的粘均聚合度的测量(IEC 60450:2004,IDT)IEC 60076-7 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IEC 60567 充油电气设备气体取样以及游离气体和溶解气体分析导则IEC 60814 绝缘液体油浸纸和油浸纸板用卡尔•费休自动电量滴定法测定水份IEC 60970 绝缘液体粒子计数和尺寸分类的方法IEC 61198 矿物绝缘油 2-糠醛和相关化合物的测定方法IEC 60666 绝缘油中规定的添加剂的检验和测定方法IEC 60599 使用中浸渍矿物油的电气设备溶解和游离气体分析结果解释的导则IEEE Std C57.91 矿物油浸变压器及步进式调压器指南3 概述3.1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绝缘纸热寿命评估的统计方法。
绝缘材料标准

绝缘材料标准精选(最新)G1303.1《GB/T 1303.1-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G1303.2《GB/T 1303.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试验方法》G1303.3《GB/T 1303.3-2008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工业硬质层压板型号》G1303.4《GB/T 1303.4-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6《GB/T 1303.6-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酚醛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7《GB/T 1303.7-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聚酯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8《GB/T 1303.8-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有机硅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9《GB/T 1303.9-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聚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10《GB/T 1303.10-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G1303.11《GB/T 1303.11-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G1310.1《GB/T 1310.1-2006 电气用浸渍织物第 1 部分: 定义和一般要求》G1310.2《GB/T 1310.2-2009 电气用浸渍织物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1408.1《GB/T 1408.1-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 1 部分:工频下试验》G1408.2《GB/T 1408.2-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 2 部分:对应用直流电压试验的附加要求》G1408.3《GB/T 1408.3-2007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1.2/50 μs脉冲试验补充要求》G1409《GB/T 1409-2006 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冈数的推荐方法》G1410《GB/T 1410-2006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1411《GB/T1411-2002干固体绝缘材料: 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G1913.1《GB/T1913.1-2005未漂浸渍绝缘纸》G1981.1《GB/T 1981.1-2007 电气绝缘用漆第 1 部分: 定义和一般要求》G1981.2《GB/T 1981.2-2009 电气绝缘用漆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1981.3《GB/T 1981.3-2009 电气绝缘用漆第 3 部分:热固化浸渍漆通用规范》G1981.4《GB/T 1981.4-2009 电气绝缘用漆第 4 部分:聚酯亚胺浸渍漆》G1981.5《GB/T 1981.5-2009 电气绝缘用漆第 5 部分:快固化节能型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G2536《GB 2536-2011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G4109《GB/T 4109-2008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G4207《GB/T 4207-2012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4588.12《GB/T4588.12-2000预制内层层压板规范》G5019.1《GB/T 5019.1-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定义和一般要求》G5019.2《GB/T 5019.2-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试验方法》G5019.3《GB/T 5019.3-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换向器隔板和材料》G5019.4《GB/T 5019.4-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云母纸》G5019.5《GB/T 5019.5-2014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 5 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G5019.6《GB/T 5019.6-2007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G5019.7《GB/T 5019.7-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G5019.8《GB/T 5019.8-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G5019.9《GB/T 5019.9-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G5019.10《GB/T 5019.10-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G5019.11《GB/T 5019.11-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塑型云母板》G5132.1《GB/T 5132.1-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圆形层压管和棒第 1 部分:一般要求》G5132.2《GB/T 5132.2-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圆形层压管和棒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5132.5《GB/T 5132.5-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圆形层压管和棒第 5 部分:圆形层压模制棒》G5591.1《GB/T5591.1-2002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定义和一般要求》G5591.2《GB/T5591.2-2002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试验方法》G5591.3《GB/T 5591.3-2008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 单项材料规范》G5654《GB/T 5654-2007液体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G6553《GB/T 6553-2014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评定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G655《4 GB/T6554-2003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 电气绝缘涂敷粉末试验方法》G7113.1《GB/T 7113.1-2014 绝缘软管第 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G7113.2《GB/T 7113.2-2014 绝缘软管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7113.3《GB/T 7113.3-2011 绝缘软管第 3 部分: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G7113.4《GB/T 7113.4-2011 绝缘软管第 4 部分: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G7113.5《GB/T 7113.5-2011 绝缘软管第 5 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G7113.6《GB/T 7113.6-2011 绝缘软管第 6部分:聚氨脂(PUR)玻璃纤维软管》 G7196《GB/T 7196-2012用液体萃取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离子杂质的试验方法》G7969《GB7969-2003电力电缆纸》G8411.1《GB/T 8411.1-2008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 1 部分:定义和分类》G8411.2《GB/T 8411.2-2008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G8411.3《GB/T 8411.3-2009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 3 部分:材料性能》G9331《GB/T 9331-2008船舶电气装置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G1006《4GB/T 10064-2006测定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G1006《5GB/T 10065-2007绝缘液体在电应力和电离作用下的析气性测定方法》G1029《7GB/T10297-1998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G1058《0GB/T 10580-2015固体绝缘材料在试验前和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条件》G1058《1GB/T 10581-2006绝缘材料在高温下电阻和电阻率的试验方法》G1058《2GB/T 10582-2008电气绝缘材料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G11020《GB/T 11020-2005 固体非金属材料暴露在火焰源时的燃烧性试验方法清单》G1102《1GB/T 11021-2014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法》G11026.1《GB/T 11026.1-2003 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 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G11026.2《GB/T 11026.2-2012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2 部分: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G11026.3《GB/T 11026.3-2006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3 部分: 计算耐热特征参数的规程》41.20G11026.4《GB/T 11026.4-2012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4 部分:老化烘箱单室烘箱》G11026.5《GB/T 11026.5-2010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5 部分: 老化烘箱温度达300℃的精密烘箱》G11026.6《GB/T 11026.6-2010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6 部分: 老化烘箱多室烘箱》G11026.7《GB/T 11026.7-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7 部分:确定绝缘材料的相对耐热指数(RTE)》G11026.8《GB/T 11026.8-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8 部分:用固定时限法确定绝缘材料的耐热指数(TI 和RTE)》G13542.1《GB/T 13542.1-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 定义和一般要求》G13542.2《GB/T 13542.2-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 试验方法》3G13542.3《GB/T13542.3-2006 电气绝缘用薄膜: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G13542.4《GB/T 13542.4-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 聚酯薄膜》)G13542.6《GB/T 13542.6-2006 电气绝缘用薄膜:电气绝缘用聚酰亚胺薄膜》G15022.1《GB/T 15022.1-2009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1 部分:定义及一般要求》G15022.2《GB/T 15022.2-2007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G15022.3《GB/T 15022.3-2011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3 部分:无填料环氧树脂复合物》G15022.4《GB/T 15022.4-2009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4 部分: 不饱和聚酯为基的浸渍树脂》G15022.5《GB/T 15022.5-2011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5 部分:石英填料环氧树脂复合物》G15022.6《GB/T 15022.6-2014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 6 部分:核电站1E级配电变压器绝缘用环氧浇注树脂》G1658《1GB/T16581-1996绝缘液体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1743《0GB/T17430-1998绝缘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G1762《3GB/T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9264.1《GB/T 19264.1-2011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第 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G19264.2《GB/T 19264.2-2013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19264.3《GB/T 19264.3-2013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第 3 部分:压纸板》G20111.1《GB/T 20111.1-2015 电气绝缘系统热评定规程第 1 部分:通用要求低压》G20111.2《GB/T 20111.2-2008 电气绝缘系统热评定规程: 通用模型的特殊要求散绕绕组应用》G20111.3《GB/T 20111.3-2008 电气绝缘系统热评定规程: 包封线圈模型的特殊要求散绕绕组电气绝缘系统(EIS) 》G2011《2GB/T 20112-2006电气绝缘结构的评定与鉴别》G2011《3GB/T 20113-2006电气绝缘结构(EIS) 热分级》G20631.1《GB/T 20631.1-2006 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 1 部分: 一般要求》G20631.2《GB/T 20631.2-2006 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G20632.1《GB/T 20632.1-2006 电气用刚纸第 1 部分: 定义和一般要求》G20627.1《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定义、分类和 一般要求》G20627.2《GB/T 20627.2-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 试验方法》G20628.1《GB/T 20628.1-2006 电气用纤维素纸第 1 部分: 定义和一般要求》G20628.2《GB/T 20628.2-2006 电气用纤维素纸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20629.1《GB/T 20629.1-2006 电气用非纤维素纸第 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G20629.2《GB/T 20629.2-2013 电气用非纤维素纸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20630.1《GB/T 20630.1-2006 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 1 部分:定义、名称和一般要求》G20630.2《GB/T 20630.2-2006 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G20631.2《GB/T 20631.2-2006 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20633.1《GB/T 20633.1-2006 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敷形涂料)第 1部分: 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G20633.2《GB/T 20633.2-2011 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 敷形涂料)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20633.3《GB/T 20633.3-2011 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 敷形涂料) 第 3 部分:一般用(1 级) 、高可靠性用(2 级) 和航空航天用(3 级) 涂料》G20634.1《GB/T 20634.1-2006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定义、命名和一般要求》G20634.2《GB/T 20634.2-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试验方法》G20634.3《GB/T 20634.3-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单项材料规范由桦木薄片制成的板材》G20634.4《GB/T 20634.4-2008 电气用非浸渍致密层压木: 单项材料规范由桦木薄片制成的环材》G20875.1《GB/T 20875.1-2007 电气绝缘材料水解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第 1 部分:塑料薄膜》G20875.2《GB/T 20875.2-2010 电气绝缘材料水解稳定性试验方法第 2 部分:热固性模塑材料》G2121《2GB/Z 21212-2007薄膜开关用聚酯薄膜》G2121《3GB/Z 21213-2007无卤阻燃高强度玻璃布层压板》G2121《4GB/Z 21214-2007行输出变压器用聚酯薄膜》G2121《5GB/Z 21215-2007改性二苯醚玻璃布层压板》G2121《6GB/T 21216-2007绝缘液体测量电导和电容确定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G21217.1《GB/T 21217.1-2007 电气用波纹纸板和薄纸板第 1 部分: 定义、命名及一般要求》G2121《8GB/T 21218-2007电气用未使用过的硅绝缘液体》G2122《1GB/T 21221-2007绝缘液体以合成芳烃为基的未使用过的绝缘液体》G2122《2GB/T 21222-2007绝缘液体雷电冲击击穿电压测定方法》G2122《3GB/T 21223-2007老化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导则建立在正态分布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基础上的方法》G2122《4GB/T 21224-2007评定绝缘材料水树枝化的试验方法》G2247《0GB/T 22470-2008电气用环保型模塑料通用要求》G22471.2《GB/T 22471.2-2008 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第2 部分:试验方法》G2247《2GB/T 22472-2008仪表和设备部件用塑料的燃烧性测定》G22566.1《GB/T 22566.1-2008 电气绝缘系统重复脉冲产生的电应力: 电老化评定的通用方法》G2256《7GB/T 22567-2008电气绝缘材料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G22578.1《GB/T 22578.1-2008 电气绝缘系统(EIS) 液体和固体组件的热评定第1 部分:通用要求》G22579《GB/T 22579-2008 拟定用于电工设备中聚合性复合物最大允许温度清单的导则》G22689《GB/T 22689-2008 测定固体绝缘材料相对耐表面放电击穿能力的推荐试验方法》G2310《0GB/T 23100-2008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玻璃纤维缠绕管》G2364《1GB/T 23641-2009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G2364《2GB/T 23642-2009电气绝缘材料和系统瞬时上升和重复冲击电压条件下的局部放电(PD)电气测量》G23756.1《GB/Z 23756.1-2009 电气绝缘系统耐电性评定: 在正态分布基础上的评定程序和一般原理》G23756.2《GB/T 23756.2-2010 电气绝缘系统耐电寿命评定第 2 部分: 在极值分布基础上的评定程序》G2412《4GB/T 24124-2009 C850 系列酚醛棉布层压板》G2596《1GB/T 25961-2010电气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试验法》G2616《6GB/T 26166-2010±800kV 直流系统用穿墙套管》G26168.1《GB/T 26168.1-2010 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 辐射相互作用和剂量测定》G26168.2《GB/T 26168.2-2010 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 辐照和试验程序》G26168.3《GB/T 26168.3-2010 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 辐射环境下应用的分级体系》G26168.4《GB/T 26168.4-2010 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 运行中老化的评定程序》G2616《9GB/T 26169-2010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电蚀损的评定方法旋转轮沉浸试验》G2617《0GB/T 26170-2010电气绝缘系统热、电综合应力快速评定》G2666《8GB/Z 26668-2011电子电气产品材料声明》G2774《9GB/T 27749-2011绝缘漆耐热性试验规程电气强度法》G2775《0GB/T 27750-2011绝缘液体的分类》G2881《8GB/Z 28818-2012高电压下户外用聚合物材料的选用导则》G28820.1《GB/Z 28820.1-2012 聚合物长期辐射老化第 1 部分:监测扩散限制氧化的技术》G28820.2《GB/Z 28820.2-2012 聚合物长期辐射老化第 2 部分:预测低剂量率下老化的程序》G28820.3《GB/Z 28820.3-2012 聚合物长期辐射老化第 3 部分:低压电缆材料在役监测程序》G29305《GB/T 29305-2012 新的和老化后的纤维素电气绝缘材料粘均聚合度的测量》G29306.1《GB/T 29306.1-2012 绝缘材料在300 MHz以上频率下介电性能测定方法第1 部分:总则》G29306.2《GB/T 29306.2-2012 绝缘材料在300 MHz以上频率下介电性能测定方法第2 部分:谐振法》G2931《0GB/T 29310-2012电气绝缘击穿数据统计分析导则》G2931《1GB/T 29311-2012电气绝缘材料交流电压耐久性评定通则》G2931《3GB/T 29313-2012电气绝缘材料热传导性能试验方法》G29627.1《GB/T 29627.1-2013 电气用聚芳酰胺纤维纸板第 1 部分:定义、名称及一般要求》G29627.2《GB/T 29627.2-2013 电气用聚芳酰胺纤维纸板第 2 部分:试验方法》G3054《6GB/T 30546-2014典型电气绝缘材料(EIM)对聚合物回收的适用性》G3113《4GB/T 31134-2014电气用纤维增强环氧粉状模塑料(EP-PM)C 》G3113《5GB/T 31135-2014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粉状模塑料(UP-PM)C 》G31838.1《GB/T31838.1-2015 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和电阻特性第 1 部分:总则》GJ1581《GJB1581-1993玻璃布/ 酚醛层合制品规范》GJ2895《GJB2895-1997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层合件通用规范》GJ5008《K GJB5008-2001 K高能电池用高紧度电绝缘纸带规范》GJ5246《GJB5246-2003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无纬绑扎带规范》GJ5327《GJB5327-2004聚酰亚胺薄膜(玻璃布)粉云母带规范》GJ7270《Z GJB7270-2011军用热收缩电绝缘套管通用规范》 GJ7271《ZGJB7271-2011聚烯烃加厚双壁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 GJ7272《ZGJB7272-2011柔软硅橡胶热收缩电绝缘套管通用规范》 GJ7273《ZGJB7273-2011柔软氟橡胶热收缩电绝缘套管通用规范》 GJ7274《ZGJB7274-2011耐油橡胶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 GJ7275《Z GJB7275-2011聚四氟乙烯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76《Z GJB7276-2011聚全氟乙丙烯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77《Z GJB7277-2011聚烯烃热收缩标识套管规范》GJ7278《Z GJB7278-2011氟聚合物热收缩高温标识套管规范》GJ7279《Z GJB7279-2011柔软聚烯烃热收缩电绝缘套管通用规范》GJ7280《Z GJB7280-2011半硬聚烯烃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81《Z GJB7281-2011低烟无卤阻然聚烯烃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82《Z GJB7282-2011氯化聚烯烃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83《Z GJB7283-2011聚烯烃双壁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84《Z GJB7284-2011柔软氟聚合物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GJ7285《Z GJB7285-2011半硬聚偏氟乙烯热收缩电绝缘套管规范》H7071《HB 7071-1994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边缘分层拉伸试验方法》DL285《DL/T 285-2012 矿物绝缘油腐蚀性硫检测法裹绝缘纸铜扁线法》DL421《DL/T 421-2009 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DL423《DL/T 423-2009 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方法真空压差法》DL474《DL/T 474.1~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DL702《DL/T702-1999矿物绝缘油中糠醛含量测定方法》DL703《DL/T703-1999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DL1001《DL/T 1001-2006 复合绝缘高压穿墙套管技术条件》J900《JB/T 900-2015 电气用衬垫云母板》J901《JB/T 901-2015 电气用云母箔》J1544《JB/T 1544-2015 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 热重点斜法》J3078《JB/T 3078-2015 电气绝缘用漆有机硅浸渍漆》J3958.1《JB/T 3958.1-2015 电气用热固性模塑料第 1 部分:一般要求》J5658《JB/T 5658-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橡胶或丙烯酸胶黏剂的聚酯薄膜胶黏带》J5659《JB/T 5659-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聚酰亚胺薄膜胶黏带》J5822《JB/T 5822-2015 电气用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J6236《JB/T 6236-2015 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无纬绑扎带》J6488.6《JB/T6488.6-2002 云母带聚酰亚胺薄膜粉云母带》J7093《JB/T 7093-2015 绝缘软管硅树脂玻璃纤维自熄管》J7100《JB/T 7100-2015 电气用柔软云母板》J8149.1《JB/T8149.1-2000 酚醛纸层压板》J8149.2《JB/T8149.2-2000 酚醛棉布层压板》J8630《JB/T8630~8631-1997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的热性能》J9556《JB/T 9556-2015 电气绝缘用漆常温固化覆盖漆通用规范》J10322.1《JB/T10322.1-2002 电工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格: 定义和一般要求》J10322.2《JB/T10322.2-2002 电工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格: 试验方法》J10322.3《JB/T10322.3-2002 电工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格: 单项材料规范环氧玻璃纤维网》J10441.1《JB/T10441.1-2004 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 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J10441.2《JB/T10441.2-2004 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 2 部分:试验方法》J10441.3《JB/T10441.3-2004 电工用皱纹绝缘纸第 3 部分:技术要求》J10442.1《JB/T10442.1-2004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纸: 定义和一般要求》J10442.2《JB/T10442.2-2004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纸: 试验方法》J10442.3《JB/T10442.3-2004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纸: 单项材料菱格环氧胶绝缘纸》J10443.1《JB/T10443.1-2004 层合纸板规范: 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J10443.2《JB/T10443.2-2004 层合纸板规范: 试验方法》J10443.3《JB/T10443.3-2004 层合纸板规范:LB3.1.1 ,LB3.1.2,LB3.3.1 及LB3.3.2 型》J10713《JB/T 10713-2007 铝箔屏蔽绝缘纸》J10714《JB/T 10714-2007 电工用菱格涂胶绝缘薄膜》J10943《JB/T 10943-2010 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增强挤拉型材干式变压器用撑条》J10944《JB/T 10944-2010 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增强挤拉型材复合绝缘子芯棒》J10945《JB/T 10945-2010 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材料》J10946《JB/T 10946-2010 电气用不饱和聚酯模塑板》J10947《JB/T 10947-2010 电气用亚胺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树脂》J10948《JB/T 10948-2010 电气用改性二苯醚浸渍树脂》J10949《JB/T 10949-2010 干式变压器用H级预浸料》J11051《JB/T 11051-2010 电力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技术条件》J11052《JB/T 11052-2010 电容器用压嵌式绝缘套管技术条件》J12165《JB/T 12165-2015 电气绝缘用无卤低烟阻燃玻璃纤维布带》J12166《JB/T 12166-2015 电力电容器纤维素纸》J12167《JB/T 12167-2015 电气绝缘用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毡层压板》J12168《JB/T 12168-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PVC薄膜胶黏带》J12169《JB/T 12169-2015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薄纸板》J12171《JB/T 12171-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聚四氟乙烯薄膜胶黏带》J12172《JB/T 12172-2015 电气用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J12173《JB/T 12173-2015 电气用聚酯纤维机织带》J12175《JB/T 12175-2015 电气用真空浸胶环氧玻璃布板》JC41《JC/T 41-2009 电绝缘石棉纸》SH080《2 SH/T 0802-2007 绝缘油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测定法》SH080《3 SH/T 0803-2007 绝缘油中多氯联苯污染物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SH080《4 SH/T 0804-2007 电器绝缘油腐蚀性硫试验银片试验法》HG385《5 HG/T 3855-2006绝缘漆漆膜制备法》HG3856合( ) 《HG/T 3856~3857-2006绝缘漆漆膜吸水率、耐油性测定法》Q2462.1《QB/T2462.1-1999额定电压0~10KV聚乙烯绝缘料》YD101《9 YD/T 1019-2001 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SJ20747《SJ20747-1999热固性绝缘塑料层压板总规范》SJ20749《SJ20749-1999阻燃性覆铜箔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详细规范》SJ20779《SJ20779-2000热固性绝缘塑料层压板试验方法》SJ20780《SJ20780-2000阻燃型铝基覆铜层压板规范》SJ20781《SJ20781-2000热固性绝缘塑料层压管、棒总规范》LY1278《LY/T 1278-2011 电工层压木板》JB/T 875-1999 醇酸晾干覆盖漆JB/T 900-1999 衬垫云母板JB/T 904-1999 油性硅钢片漆JB/T 1544-1999 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快速热老化试验方法—热重点斜法JB/T 3078-1999 有机硅浸渍漆JB/T 3172-1999 酚醛层压纸管JB/T 3282-1999 测定固体绝缘材料相对耐表面放电击穿能力的试验方法JB/T 3730-1999 电气绝缘用柔软复合材料耐热性能评定试验方法卷管检查电压法JB/T 3958.1-1999 电气绝缘用热固性模塑料一般要求JB/T 3958.2-1999 电气绝缘用热固性模塑料试验方法JB/T 6488.5-1999 云母带耐火安全电缆用粉云母带JB/T 8147-1999 油性漆绸JB/T 8148.1-1999 醇酸玻璃漆布JB/T 8148.2-1999 聚酯玻璃漆布JB/T 8148.3-1999 有机硅玻璃漆布JB/T 8150-1999 环氧层压玻璃布管JB/T 8151.1-1999 绝缘软管规范各种型号软管的规范要求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JB/T 8151.2-1999 绝缘软管规范各种型号软管的规范要求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JB/T 8151.3-1999 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JB/T 8988-1999 测定绝缘液体氧指数的试验方法JB/T 8989.1-1999 电工用压纸板和薄纸板规范第 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JB/T 8989.2-1999 电工用压纸板和薄纸板规范第 2 部分:试验方法JB/T 9553-1999 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模塑料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通用规则JB/T 9554-1999 电气用聚酯纤维非织布JB/T 9555-1999 电气绝缘用醇酸瓷漆JB/T 9556-1999 有溶剂绝缘漆规范第 3 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 1 篇:对常温固化覆盖漆的要求JB/T 9557-1999 环氧酯浸渍漆JB/T 9558-1999 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JB/T 10109-1999 电气绝缘用无溶剂可聚合树脂复合物规范单项材料规范不饱和聚酯浸渍树脂JB/T 56035-1999 云母带环氧玻璃粉云母带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36-1999 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37-1999 聚酯薄膜聚酯纤维非织布柔软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1-1999 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2-1999 有机硅浸渍漆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9-1999 油性漆绸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11-1999 醇酸玻璃漆布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12-1999 聚脂玻璃漆布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14-1999 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15-1999 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23-1999 有机硅层压玻璃软管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25-1999 环氧层压玻璃布管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26-1999 层压棒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36-1999 柔软云母板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37-1999 换向器云母板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39-1999 电热设备用粉云母板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2-1999 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3-1999 聚酰亚胺薄膜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7-1999 聚酯薄膜聚芳酰胺纤维纸柔软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8-1999 聚酰亚胺薄膜聚芳酰胺纤维纸柔软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分 等JB/T 56073.49-1999 电气用聚酯纤维非织布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50-1999 二芳基乙烷绝缘液体产品质量分等JB/T 2197-1996 电气绝缘材料产品分类命名及型号编制方法JB2726-96 聚酰亚胺薄膜JB/T 7770-1995 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JB/T 7771-1995 环氧少溶剂浸渍漆JB/T 7772-1995 油性合成纤维漆绸JB/T 7773-1995 二芳基乙烷绝缘液体JB/T 8504-1996 氨基醇酸快固化浸渍漆JB/T 56073.1-1995 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2-1995 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产品质量分等JB/T 56073.43-1995 聚酰亚胺薄膜产品质量分等。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

5.2 油中糠醛(2-呋喃甲醛) 糠醛是只有纸绝缘老化才生成的产物(唯一性),它是纤
维素大分子降解后形成的一种主要的氧杂环化合物(典型 性),且可溶解于油中(可测性)。
因此,测试油中糠醛含量可以反映变压器纸绝缘的老 化情况。测试方法:(1)见附录B(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种降解反应机理: •热解降解—使纤维素分子链发生解环或断裂。当发生分 子链尾端解环时,产生CO、CO2、糠醛(2-呋喃甲醛)及其 他呋喃化合物等液体。
解环反应也可能在正常的运行温度下发生,这是因为C-O键热稳 定性比C-H键要弱。但温度上升至150℃以上,热解降解反应会加快。
•水解降解—纤维素分子中1-4配糖键与水分子作用产生水解反应, 使纤维素大分子断裂分离成两部分。每次分裂消耗1个水分子。所 以纤维素材料中所含水分越多,水解速度越快。
(2)DL/T702-1999(分光光度法) 5.3 油中气体
油中气体对变压器故障诊断可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但 对绝缘老化状态的判断只提供参考信息。这是因为: (1)油和纸老化均能产生CO、CO2(非唯一性) (2)纸绝缘的正常老化和故障情况下的劣化分解,油中 CO、CO2在含量上一般没有严格的界限,规律也不明显。
(4)样品的聚合度有时可能比实际情况偏低,如某些引线 的外包绝缘纸,即使过度老化,但也不一定能代表变压器 内部的绝缘情况。(可能设计电流密度过大或焊接不良引 起内层绝缘比外层老化严重,或因变压器油过度劣化,酸 性腐蚀引起外层绝缘严重劣化。)
(5)设备检修中被焊接高温烤焦的绝缘纸的聚合度偏低。
(6)应在多个部位取样(加以标明)进行测试,力求尽可 能真实反映整体绝缘的聚合度。
聚合度测试步骤

1 试剂铜乙二胺溶液(分析纯,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去离子水。
2 仪器2.1 试样溶解瓶容积为50mL的细口玻璃瓶。
2.2带有水套的北欧标准粘度计。
2.3 超级恒温水浴:型号:HH-601(A)(金坛市国旺实验仪器厂),控制温度在(25±0.1)℃,并装有自动循环泵,。
2.4 紫铜片:约5mm×5mm,由电解铜制造。
2.5 天平:感量0.0001g。
2.6 秒表:准确至秒。
3 试验步骤3.1试样的称取表1根据纸浆的不同粘度,按表1所示称取一定试样,称取一定量试样(称准至0.5mg)于试样溶解瓶中(同时另称取浆样测定水分)。
加如2-3块紫铜片,用移液管吸取25mL蒸馏水注入溶解瓶中,塞紧瓶塞。
剧烈摇荡至试样分散后,再吸取25mL的铜乙二胺溶液于瓶中,并排除全部残留空气。
再次塞好瓶塞,不断摇荡至试样完全溶解,将溶解瓶浸入恒温水浴中至温度达(25±0.1)℃,仔细倒出溶液于测定粘度计中,开动自动循环保温的恒温器,恒温5min。
测定(25±0.1)℃的流出时间,是秒表计时,平行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计算相对粘度。
3.2水分的测定精确称取1~2g试样,于一洁净的已烘干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置于(105±2)℃烘箱中烘4h,将称量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0.5h后称重。
而后将称量瓶在移入烘箱,继续烘1h,冷却称重。
如此反复,直至质量恒定为止。
计算公式如下:X = (M-M1)/M×100%式中M——试样在烘干前的质量,gM1——试样在烘干后的质量,g4 结果计算4.1相对粘度(ηr)ηr= h n ·t n式中h n——校准时测得的测定用粘度计常数,s-1。
t n——试样溶液流出的时间,s。
4.2特性粘度[η]。
由ηr值即可在表2中查出[η]ρ值,并由样品质量和溶液体积(50.00mL)计算出浆浓ρ,[η]ρ被ρ除得到特性粘度[η],mL/g。
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

Q/GDW 28 青海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Q/GDW 28-008-2013-10609Q/GDW 28-008-2013-10609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方法概述 (1)4 仪器设备和试剂 (1)5 试验步骤 (2)6 计算 (2)7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4)8 报告 (4)编制说明 (5)I前言为了规范和有效的开展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测试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编写。
本导则由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导则由青海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青海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本导则起草人:路自强 李玉海 周尚虎 郑勇Q/GDW 28-008-2013-10609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1 范围1.1 本导则规定了绝缘纸聚合度的检测方法。
1.2 本导则适用于青海省电力公司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DL/T 449 油浸纤维质绝缘材料含水量测定法(萃取法)DL/T 984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3 方法概述本方法是用于测定新的或者老化的绝缘纸(板)的粘均聚合度,简称聚合度,缩写用DPv表示。
在根据马丁(Martin)的经验公式(k=0.14)计算出的比粘度ηs<l时,特性粘度与浓度的乘积(η)×C为0.01~0.78。
在这样低的浓度条件下,可以忽略切变速度的影响。
在同一粘度计中测定溶有绝缘纸的铜乙二胺溶液的粘度和铜乙二胺稀溶剂的粘度,计算出比粘度,并由此求出溶液的特性粘度,从而计算出聚合度DPv。
4 仪器设备和试剂4.1 仪器4.1.1 溶解试样用仪器a)溶解瓶:50mL具塞三角烧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GDW 28 青海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Q/GDW 28-008-2013-10609Q/GDW 28-008-2013-10609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方法概述 (1)4 仪器设备和试剂 (1)5 试验步骤 (2)6 计算 (2)7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4)8 报告 (4)编制说明 (5)I前言为了规范和有效的开展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测试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编写。
本导则由青海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导则由青海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青海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本导则起草人:路自强 李玉海 周尚虎 郑勇Q/GDW 28-008-2013-10609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1 范围1.1 本导则规定了绝缘纸聚合度的检测方法。
1.2 本导则适用于青海省电力公司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DL/T 449 油浸纤维质绝缘材料含水量测定法(萃取法)DL/T 984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3 方法概述本方法是用于测定新的或者老化的绝缘纸(板)的粘均聚合度,简称聚合度,缩写用DPv表示。
在根据马丁(Martin)的经验公式(k=0.14)计算出的比粘度ηs<l时,特性粘度与浓度的乘积(η)×C为0.01~0.78。
在这样低的浓度条件下,可以忽略切变速度的影响。
在同一粘度计中测定溶有绝缘纸的铜乙二胺溶液的粘度和铜乙二胺稀溶剂的粘度,计算出比粘度,并由此求出溶液的特性粘度,从而计算出聚合度DPv。
4 仪器设备和试剂4.1 仪器4.1.1 溶解试样用仪器a)溶解瓶:50mL具塞三角烧瓶。
b)振荡装置:调速多用振荡器。
往复振荡频率275次/±10次/min,振幅35mm±5mm。
c)玻璃球:直径约6mm。
d)索氏抽提器:容积150~250mL。
4.1.2 测量用仪器a)毛细管粘度计:其常数C(单位mm2/s2)应满足0.010≤C≤0.013。
b)恒温水浴:控温在(20±0.1) ℃。
c)秒表:精度0.1s。
4.1.3 称量仪器1a)分析天平:感量0.lmg。
4.2 试剂铜乙二胺 (CED):分子式为[Cu(NH2 -CH2 -CH2 -NH2)2](OH)2溶液浓度:每升溶液中含有1.0mol铜和2.0mol乙二胺,即乙二胺浓度与铜浓度的摩尔比是C ED/C Cu=2。
5 试验步骤5.1 绝缘纸试样的制备a)采用索氏抽提器,用正庚烷抽提绝缘纸试样2h。
b)绝缘纸试样在5℃~30℃实验室环境下让溶剂挥发。
c)将绝缘纸试样浸泡在蒸馏水中2h。
d)用尖镊子和刀片把润湿绝缘纸刮成薄膜,并撕裂成细微纤维状。
e)绝缘纸试样在温度5℃~30℃,湿度≤80%实验室环境中平衡干燥。
5.2 溶液浓度的选择取一定量的风干绝缘纸试样称重(精确至0.1mg),原则是:a)当DPv在100~300之间时,称0.125g。
b)当DPv在300~700之间时,称0.050g。
c)当DPv在700~1500之间时,称0.025g。
5.3 试验溶液的制备a)在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加入已称量的绝缘纸试样和适量玻璃球。
b)加入20mL蒸馏水,让水完全浸透试样。
c)用振荡器搅动溶解瓶20min。
d)加入1mol/L的铜乙二胺溶液20mL。
e)用氮气吹扫置换液面上部空气,盖上瓶塞。
f)用振荡器搅动溶解瓶,使绝缘纸试样溶解,溶解时间约2h。
5.4 流出时间的测定流出时间的测定应符合GB/T 265的要求。
a)将粘度计恒温水浴温度调整到20℃±0.1℃,将稀溶剂瓶和试样溶解瓶浸入恒温水浴中,静置时间符合GB/T 265的要求。
b)将稀溶剂抽吸到毛细管粘度计的上刻度线上,测量上下刻度线之间的流出时间,连续测量三次,三次测量之间的误差应符合GB/T 265的要求。
c)用试验溶液冲洗粘度计。
按b)所述方法,测定试验溶液的流出时间。
5.5 纸样的含水量测量含水量测量按DL/T 449《油浸纤维质绝缘材料含水量测定法(萃取法)》进行。
6 计算6.1 溶液中干燥纸的浓度溶液中干燥纸的浓度按下式计算:Q/GDW 28-008-2013-10609式中:C — 溶液中干燥纸的浓度,g/100ml;H — 含水量,%;M — 测定含水量用的试样的质量,g;6.2 比粘度ηs式中:t0 — 溶剂平均流出时间,s;t s — 溶液平均流出时间,s;6.3 特性粘度(η)特性粘度是根据Marting公式由比粘度ηs和干纸浓度C (g/100ml)计算得出。
表 1列出作为ηs函数的(η)×C乘积值。
该表中,取k=0.14,此值是在所述的操作条件下试验确定的。
表1 按照Marting公式(k=0.14)计算的作为ηs函数的(η)×C乘积值(η)×Cηs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0.0 0.010 0.020 0.030 0.039 0.049 0.059 0.068 0.078 0.0870.1 0.097 0.106 0.116 0.125 0.134 0.143 0.152 0.161 0.170 0.1790.2 0.188 0.137 0.206 0.215 0.223 0.232 0.241 0.249 0.258 0.2660.3 0.275 0.283 0.291 0.300 0.308 0.316 0.324 0.332 0.340 0.3490.4 0.357 0.365 0.372 0.380 0.388 0.396 0.404 0.412 0.419 0.4270.5 0.435 0.442 0.450 0.457 0.465 0.472 0.480 0.487 0.495 0.5020.6 0.509 0.516 0.524 0.531 0.538 0.545 0.552 0.559 0.566 0.5740.7 0.581 0.588 0.594 0.601 0.608 0.615 0.622 0.629 0.636 0.6420.8 0.649 0.656 0.662 0.669 0.676 0.682 0.689 0.695 0.702 0.7080.9 0.715 0.721 0.728 0.734 0.740 0.747 0.753 0.759 0.766 0.7721 0.7786.4 聚合度DPv聚合度按下列公式计算3K DP V )(η=(3)式中:K — 常数,7.5×10-3; (η) — 特性粘度。
7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检验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测试结果有效。
若有一个不满足,必须重新进行试验: a) 两个DPv 相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2.5%。
b) 粘度测量后,用3号耐酸过滤漏斗过滤溶液。
用稀盐酸洗涤过滤器和沉淀物,然后用蒸馏水洗,经定性观察不应有影响测定结果的残留物。
8 报告取连续两次满足精密度要求的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Q/GDW 28-008-2013-10609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编 制 说 明5目 次1 任务来源 (7)2 目的和意义 (7)3 标准编制原则 (7)4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7)5 主要工作过程 (7)6 标准结构及内容 (8)7 标准性质建议 (8)Q/GDW 28-008-2013-10609 1.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2012年青海省电力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第12项的计划安排进行的。
该导则由青海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负责起草。
2.目的和意义电力变压器是电网的主要设备,变压器使用的材料大致有4类:铜线圈,硅钢片(铁心),不锈钢材料,绝缘油、绝缘纸、纸板等绝缘材料。
前3种在长期运行中不老化,而后一类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能受老化影响很大。
因此考核变压器寿命实际上就是考核绝缘纸(板)老化的程度。
在电力系统中,许多变压器已运行多年,其绝缘纸(板)在热和电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失去弹性、机械强度下降等而老化。
因此,诊断纸质绝缘老化的程度,根据其速率估计剩余寿命,可为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规范和有效的开展青海省电力公司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测试及管理工作,参考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3.标准编制原则本导则的编制基础为青海省电力公司2010年度科研项目《高海拔地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老化分析》的相关科研成果。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如下:a)广泛调研、收资、吸收国内外在变压器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方面的技术、经验,保持本标准的先进性。
b)不与现行国家、行业、国网公司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发生冲突。
最大限度应用现行国标、行标的现有成果。
c)与青海省电力公司系统生产、运行、试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所形成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d)所形成的标准应可提高青海省电力公司系统的技术监督水平,有利于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4.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4.1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青海省电力公司有关文件等无矛盾,与相关标准的要求一致。
4.2本标准属于青海省电力公司技术标准范畴,是技术监督文件的补充和完善。
5.主要工作过程5.1. 2012年3月,确立标准编制工作总体目标,构建组织机构,确定人员分工,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5.2. 2012 年4月,全面开展调研、收资和技术交流。
75.3. 2012年5月,进行初稿编写。
在深入分析调研资料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拟定了青海省电力公司《绝缘纸聚合度测试技术导则》的基本要求,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初稿;在电科院召开了编写小组审查会,完成了标准编写小组的内部审核。
5.4. 2012 年6月,对标准文本的章、节、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5.5. 2012 年7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文本的章、节、条、款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完善,形成了标准文本的送审稿。
5.6 2012年10月23日,青海省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审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6.标准结构及内容本标准依据GB/T1.1和DL/T 800的编写要求进行了编制。
标准主要结构及内容如下:a)目次;b)前言;c)标准正文共设8章: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方法概述、仪器设备和试剂、试验步骤、计算、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检验、报告7.标准性质建议本标准通过审查后,建议作为青海省电力公司强制性企业标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