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总结

模电课程总结
模电课程总结

模电课程总结报告

一学期模电课也终将结束了,而我对模电这门课也是从无知到课程中期的担忧抗拒,到现在的所谓有所收获。对比上学期的数电,我觉得模电的难度要大一些,学习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课程学习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虽说老师讲的内容和书上的叙述大同小异,但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得

来的信息比自己看更有效,上课的互动也能加深学习印象,更重要的是模电离不开电路,单纯看课本而没有老师的讲解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弄不懂就糊弄过去了。课上也会有一些补充内容和习题,比如这次期中的最后一题老师也在课堂上提到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

2.要有个线索,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注意前后的联系,不要脱节。比如:半导体材料的性

质,半导体构成的元件,半导体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处理电路。前后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信号的放大,运算,处理,转换,产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从前往后切实的掌握基本概念,理解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3.重点把握典型的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掌握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特点。比如典型

的差分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各种功率放大电路等,唯有如此,才能对它们的改进电路和类似电路做进一步的分析。

4.结合实验课和multisim仿真,这也是模电数电的一个重大区别,数电电路复杂,但是一

旦接对结果一定正确,而模电虽然电路简单,但是即使设计和电路都正确,结果还是出不来。这时就要具体分析电路,哪里可能存在误差或者自激振荡或者参数不合适,在这个过程我们对电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multisim更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可是讲的各种特性还有电路都可以自己来仿真一遍,一方面对这些元件有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参数的设置有具体的把握。

课程学习成效

1.会看:电路的识别及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路特征判断其属于哪种电路,然后根据电路

特点判断其性能特点。

2.会选:在已知需求情况下选择电路形式,在已知功能情况下选择元器件类型,在已知性

能指标情况下选择电路参数。常结合会看来选,比如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应根据动态静态,带负载能力输入电阻大小等来选择,选择负反馈电阻也要根据是稳压还是稳流,带负载能力,输入电阻等来选择。

3.会算:电路的定量分析,例如对于放大电路会求解静态工作点,Au,输入输出电阻,上

下限截止频率,会画出交直流等效电路;对于运算电路会求解运算关系等

4.会调:电路参数的调节和设置,主要在放着呢和实验中会根据实验现象来调节合适的参

数,比如放大电路发生失真时判断是顶部还是底部失真,是由于哪些因素引起,相应调节对应参数

5.会设计: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相应功能的电路,这是一个综合的富有创新性的能力。比如

设计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电路,设计一个电压表等。

课程学习感受

我觉得模电是一门知识点杂多,但是主线清晰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但是迎难而上收获才会更多!

MOOC学习感受

平时的学习主要是课堂为主,但是课上没听懂或者错过时mooc就是最好的补课老师。老师讲解的也很细致,视频可以反复看,相当于我们有个呆在身边的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帮助还是挺大的。但是也有其弊端,比如容易拖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使用好mooc 需要坚持,另外要做好笔记,有不懂的可以记录下来找老师或者同学讨论。

课程建议

叶老师非常认真细致,很温柔亲和,为我们的课下实验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很少有课能够做到这样,所以感谢老师一学期的教导。至于建议我觉得上课的互动感觉有点少,大概上了90分钟后就有点跑神,这是很多在很多课程上都有的现象,老师可以在课间给我们讲一些模电的学习方法,有趣的实验,学长学姐的经验什么,课上也可以穿插一些小的测试,只是一些小小的建议~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心得 体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精选范文:《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共2篇)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

数电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数电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数电课程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王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程序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是让我得到多方面的提高:1、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对一些常见逻辑器件的了解。另外,我们还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电路这门课程在科学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2,查阅参考书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在设计电路时,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东西,有的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弄明白,有的通过网络查到,但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我们更多的还是独立思考。3,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电路设计中的分频器的设计,开始并不理解分频器的原理,但是和其他的专业同学讨论后,理解了分频器的基本原理后,很快的设计了电路原理图。

模电设计心得

《直流稳压电源》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 自动化________________ 班级: 1 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嘉明 __________ 学号: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李欣________________ 00九年1 月11 日

直流稳压电源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基本电路主要有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通过调整电位器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220V,50Hz)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12V, 然后由整流电路变换成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电压,再用滤波器滤去其交流分量,就可得到比较平直的直流电压。但这样的直流输出电压,还会随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或负载的变动而变化。在对直流供电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使用稳压电路,以保证输出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一:实验设计方案 (1)电网供电电压交流220V(有效值)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必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交流电压。 (2)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直流电,但其幅度变化大(即脉动大)。 (3)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电路变成平滑,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流成份滤掉,保留其直流成份。 (4)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稳压,便可得到基本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RL。 电路的基本知识 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小功率的稳压电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四部分组成。 直流稳压电源结构图和稳压过程 1.电源变压器 过整流电路将交流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由于此脉动的直流电压还含有较大的纹波,必须通过滤波电路加以滤波,从而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交流220V的电压变为所需的电压值,然后通样的电压还随电网电压波动、负载何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整流、滤波电路之后,还需接稳压电路。稳压

模电知识总结

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PN结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_1

数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刚开始,拿着选定的题目不知如何入手。毕竟课程设计不同于实验课,电路图和程序都要自己设计。静下心来,仔细分析题目,再加上指导老师的说明与提示和同组成员的帮助,心中才有了谱。将整个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化分成模块,再分别进行设计,逐个攻破,最后再将其整合即可。 用vhdl进行设计,首先应该理解,vhdl语言是一种全方位硬件描述语言,包括系统行为级,寄存器传输级和逻辑门级多个设计层次。应充分利用vhdl“自顶向下”的设计优点以及层次化的设计概念,层次概念对于设计复杂的数字系统是非常有用的,它使得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单元入手,逐渐构成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通过使用eda编程既方便有快捷的实现了程序本次设计的程序已经在硬件系统上得到了验证,实验表明,此设计方法能够满足多种不同花样彩灯的变化要求,并且该方法便于扩展不同变化模式的彩灯花样。但是试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熟练的操作问题和一些复杂程序的不能完全理解都需要我在平时多学习,进一步的完善自己。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可能暂时无法想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是很好的做法,节省时间也会从别人上上学到更多。在设计时和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有差异,我们可以从交流中获得不

同的思路,其他人的设计一定有比你出色的地方,很好的借鉴,并在大家的商讨中选择最优方案最终一定会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配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与实验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但能巩固我们已所学的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我们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还能加强我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启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几创新思维。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我都认真地完成了,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两人一组,既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我们学会了团结一致,共同合作才能研究出最好的方案。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在交流中取得进步,从问题中提高自己。 第二,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eda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理解。熟悉了vhdl程序编写和原理图输入法的优缺点,为我以后更好地运用max+plusii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颇多。了解到课程实习设计是开端,连接是关键,测试是必须。既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常用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了科学地分析实际问题,通过查资料、分析资料及请教老师和同学等多种途径,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我认真严谨

模电学习心得

姓名: 王凯年级专业: 06物理备注: 量子力学/电子线路1导生 姓名:王凯年级专业:06应用物理学备注:电子线路1 模拟电子线路学习心得 首先,可以说,模电是一门稍微难学的课程;但是,在培养理工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且模电课程本身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因此,本课程通常被列为有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既不同于专业课——本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应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又不同于某些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内容更接近工程实际。在学习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时要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分析和计算时又常常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其次,大家要时刻记住,今天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要抓住基本,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最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固化和深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提高电子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例如,PN结,单项导电性,放大作用,截止、放大和饱和,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等等。 第二,注意掌握模拟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情况和分析波形失真常用的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第三,注意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步的电子电路读图能力,估算基本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个人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本人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我来说,初次接触这门课程也还是有点困难的,但困难总是暂时的,你必须通过努力去战胜困难。学习这门课,有一本好的辅导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也是你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图书馆的资源外,网络上还有很多有用的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2014年7月16日 2014 年7 月16 日

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1 设计要求 1) 具有“时”、“分”、“秒”及“模式”的十进制数字显示功能; 2) 具有手动校时、校分功能,并能快速调节、一键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 3) 具有整点报时功能,从00分00秒起,亮灯十秒钟; 4) 具有秒表功能(精确至百分之一秒),具有开关键,可暂停、可一键清零; 5) 具有闹钟功能,手动设置时间,并可快速调节,具有开关键,可一键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闹钟时间到亮灯十秒钟进行提醒; 6) 具有倒计时功能(精确至百分之一秒),可手动设置倒计时时间,若无输入,系统默认60秒倒计时,且具有开关键,计时时间到亮灯十秒钟进行提醒,可一键复位(复位时间默认60秒)。 2 设计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 2.1 模式选择模块:按键一进行模式选择,并利用数码管显示出当前模式。模式一:时钟显示功能;模式二:时钟调节功能;模式三:闹钟功能;模式四:秒表功能;模式五:倒计时功能。 2.2 数字钟的基本功能部分:包括时、分、秒的显示,手动调时,以及整点报时部分。基本模块是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利用DE2硬件中提供的50MHZ晶振,经过分频得到周期为1s的时钟脉冲。将该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算,并把累加结果以“时”“分”“秒”的形式通过译码器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具有复位按键1,在时钟模式下按下复位键后对时钟进行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 进入手动调时功能时,通过按键调节时间,每按下依次按键2,时钟时针加一,按下按键2一秒内未松手,时钟时针每秒钟加十;按键1对分针进行控制,原理与时针相同并通过译码器由七位数码管显示。 从00分00秒开始,数字钟进入整点报时功能(本设计中以一个LED灯代替蜂鸣器,进行报时),亮灯10秒钟进行提示。 2.3多功能数字钟的秒表功能部分:计时范围从00分00.00秒至59分59.99秒。可由复位键0异步清零,并由开关1控制计时开始与停止。 将DE2硬件中的50MHZ晶振经过分频获得周期为0.01秒的时钟脉冲,将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算,并把累计结果通过译码器由七位数码管显示 2.4多功能数字钟的闹钟功能部分:进入闹钟功能模式后,通过按键2(设定小时)和按键1(设定分钟)设定闹钟时间,当按下按键一秒内未松手时,可进行快速设定时间。当时钟进入闹钟设定的时间(判断时钟的时信号时针,分针分别与闹钟设定的时信号时针、分针是否相等),则以LED灯连续亮10秒钟进行提示,并由开关0控制闹钟的开和关。 2.5 多功能数字钟的倒计时功能部分:可通过按键3(设定分针)和按键2(设定秒针)设定倒计时开始,当按下按键一秒内未松手时,可进行快速设定时间。当没有手动时间设定时,系统默认为60秒倒计时。倒计时的时钟与数字钟的时钟相同,每迎到一个1s时钟上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 导读:本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缜密的思维和坚持不解的毅力,更磨练了一个队伍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顺利的完成。另外程序设计中我们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独自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提高,这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整一个过程,也使我们对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思想,因为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这些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绝对不可能独立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习《C程序设计》后对知识的全面测试,刚拿到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觉得很复杂,经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上网查资料,逐个问题逐个击破,问题不再那么复杂。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低级错误,很多知识点都不熟悉。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学习C语言,以课本为基础,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参考资料,上机操作,我相信我一定能把C语言学好。 【篇二】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模电课程设计心得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已经自己能制作一个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这其中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学习模电这段时间也是我们一学期最忙的日子,不仅面临着期末考试,而且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科目的实验,更为紧急的是,之前刚做完protelxx的课程设计,本周必须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任务对我们来说,显得很重。昨天刚考完复变,为了尽快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我一天也没歇息。相关知识缺乏给学习它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尽快掌握它的用法,我照着原理图学习视频一步一步做,终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刚开始我借来了一份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但离实际应用差距较大,有些器件很难找到,后来到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内容,顺便到学校图书馆借相关书籍,经过不断比较与讨论,最终敲定了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并且询问了兄弟班关于元器件的参数情况。为下步实物连接打好基础。 在做电路仿真时,我画好了电路原理图,修改好参数后,

创建网络列表时系统总是报错,无论我怎样修改都不行,后来请教同学,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是创建网络表时出现问题,后来是没有差错但出来的仿真波形不是预计中的,这确实很难修改。输出时仿真波形总是一条直线,我弄了一晚上也找不出原因,整个人也显得焦躁不已。 接下来,开始了我们的实物焊接阶段。之前的电工实习让我简单的接触到了焊接实物,以为会比较轻松,但实际焊接起来才发现此次与电工实习中的焊接实物有很大的不同,要自己对焊板上元件进行布置和焊接电路元件连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采用了电路板,为了使步线美观、简洁,还真是费了我们不少精力,经过不断的修改与讨论,最终结果还比较另人满意。 经过这段课程设计的日子,我发现从刚开始的matlab到现在的pspice,不管是学习哪种软件,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没有接触,开始学得很费力,但到后来就好了。在每次的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别人,因为每个人掌握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做到处处都懂,发挥群众的力量,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很多时候,我遇到的困难或许别人之前就已遇到,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在那冥思苦想来得快。

模电课程总结

模电课程总结报告 一学期模电课也终将结束了,而我对模电这门课也是从无知到课程中期的担忧抗拒,到现在的所谓有所收获。对比上学期的数电,我觉得模电的难度要大一些,学习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课程学习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虽说老师讲的内容和书上的叙述大同小异,但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得 来的信息比自己看更有效,上课的互动也能加深学习印象,更重要的是模电离不开电路,单纯看课本而没有老师的讲解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弄不懂就糊弄过去了。课上也会有一些补充内容和习题,比如这次期中的最后一题老师也在课堂上提到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 2.要有个线索,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注意前后的联系,不要脱节。比如:半导体材料的性 质,半导体构成的元件,半导体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处理电路。前后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信号的放大,运算,处理,转换,产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从前往后切实的掌握基本概念,理解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3.重点把握典型的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掌握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特点。比如典型 的差分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各种功率放大电路等,唯有如此,才能对它们的改进电路和类似电路做进一步的分析。 4.结合实验课和multisim仿真,这也是模电数电的一个重大区别,数电电路复杂,但是一 旦接对结果一定正确,而模电虽然电路简单,但是即使设计和电路都正确,结果还是出不来。这时就要具体分析电路,哪里可能存在误差或者自激振荡或者参数不合适,在这个过程我们对电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multisim更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可是讲的各种特性还有电路都可以自己来仿真一遍,一方面对这些元件有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参数的设置有具体的把握。 课程学习成效 1.会看:电路的识别及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路特征判断其属于哪种电路,然后根据电路 特点判断其性能特点。 2.会选:在已知需求情况下选择电路形式,在已知功能情况下选择元器件类型,在已知性 能指标情况下选择电路参数。常结合会看来选,比如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应根据动态静态,带负载能力输入电阻大小等来选择,选择负反馈电阻也要根据是稳压还是稳流,带负载能力,输入电阻等来选择。 3.会算:电路的定量分析,例如对于放大电路会求解静态工作点,Au,输入输出电阻,上 下限截止频率,会画出交直流等效电路;对于运算电路会求解运算关系等 4.会调:电路参数的调节和设置,主要在放着呢和实验中会根据实验现象来调节合适的参 数,比如放大电路发生失真时判断是顶部还是底部失真,是由于哪些因素引起,相应调节对应参数 5.会设计: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相应功能的电路,这是一个综合的富有创新性的能力。比如 设计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电路,设计一个电压表等。 课程学习感受 我觉得模电是一门知识点杂多,但是主线清晰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但是迎难而上收获才会更多!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题目:交通灯控制器 班级:08通信工程1班 学号:0810618125 姓名:廖小梅 指导老师:张红燕 日期:2010年12月

目录 1、设计背景 2、设计任务书 3、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4、各单元设计电路设计方案与原理说明 5、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6、设计、安装、调试中的体会 7、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8、附录 9、参考文献 10、成绩评定表格

一、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尤其在城市街道的十字叉路口,极其容易发生交通问题,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安全,一般在每条街上都有一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交通灯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交通灯通过的状态转换,指挥车辆行人通行,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自动化。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南北方向(即 A车道)和东西方向(即B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 交替运行,每次通行时间都为30秒; 2、在绿灯转红灯时,先由绿灯转为黄灯,黄灯亮6秒后,再 由黄灯转为红灯,此时另一方向才由红灯转为绿灯,车辆 才开始通行。 三、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1、分析系统的逻辑功能,画出其框图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图1交通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在图中, T30: 表示甲车道或乙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30秒,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定时时间到,T30 =1,否则,T30 =0。 T6: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6秒。定时时间到,T6=1,否则,T6=0。 S 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交通系统的车道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转换如下所述: 状态1:A车道绿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B车道禁止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隔T30时, 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2:A车道黄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B车 道禁止通行。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 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3:A车道红灯亮,B车道黄灯亮。表示A A车道禁止通行,B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间隔T30 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模电课程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自1041班 姓名: 学号:号 指导教师:刘强 2011年11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功率放大电路 (3) 2.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2.1.2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2.1.3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音频功率放大系统 (5) 2.2.1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2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2.2.3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方案 第三章元器件的介绍 3.1LM386 (7) 3.2电容 (9) 3.3BJT9013 (10) 3.4扬声器 (10) 第四章PCB板的布局 4.1PCB布局 (12) 第五章硬件焊接技术及产品调试 5.1硬件的焊接 (14) 5.2产品的调试 (15) 第六章总结与心得 第七章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原理图

第一章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商贸金融,社会管理及至人们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电子技术。机械,材料,信息,微电子,生物,能源,测控,仪器仪表,航天,海洋等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与电子技术密切相关。 功率放大器实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展至今,有许多种类和应用,在工业方面,有数控机床的电机驱动,有应用于新型磁轴承开关,也有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种的应用。在通讯方面,有几百毫瓦的蜂窝电话发射机、有基站几十瓦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上千瓦的电视信号发射机。但所有的功率放大器,其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几乎是相同的。而它的设计包含了电子电路技术、模拟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以及实现智能化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等。 经过对电路和模电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基本电路元件的功能,设计和工作原理,使自己具有基本的电路设计技能,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放大器。本次音频放大器设计制作的核心原件使芯片LM386。LM386放大器是一种很流行的固定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它能提供大多3W的交流信号功率输出,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模电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半导体的基本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掌握饱和、放大、截止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1、导体导电和本征半导体导电的区别:导体导电只有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导电半导体 导电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均参与导电自由电子和空穴成对出现,数目相等,所带 电荷极性不同,故运动方向相反。 2、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很差,但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3、杂质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五价元素(2) P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三价元素 4、PN 结——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的交界面

5、PN结的单向导电性——外加电压 輕qo 0£) 00 GO e?;①乜QQ 05 ① <5 ffi ? <9 0?① Q O ? GT? G) 耗尽层' F 阿—H NS 禺〕16 P+蜡如正向电压时导逓 在交界面处两种载流子的浓度差很大;空间电荷区又称为耗尽层 反向电压超过一 定值时,就会反 向击穿,称之为 反向击穿电压

正向偏置反向偏置 6、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 (1) P区引出的电极一一阳极;N区引出的电极一一阴极 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将左移,反向特性曲线 下移。二极管的特性对温度很敏感。 其中,Is为反向电流,Uon为开启电压,硅的开启电压一一0.5V,导通电压为0.6~0.8V,反向饱和电 流<0.1叭,锗的开启电压一一0.1V,导通电压为0.1~0.3V,反向饱和电流几十[A。 (2 )主要参数 1)最大整流电流I :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2)最高反向工作电流U :允许 外加的最大反向电流,通常为击穿电压U的一半 3)反向电流I: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其值越小,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越好,对 温度越敏感 4)最高工作频率f :二极管工作的上限频率,超过此值二极管不能很好的体现单向导电性 7、稳压二极管 在反向击穿时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或在一定的功率耗损范围内) ,端电压几乎不变,表现出稳压特 性,广泛应用于稳压电源和限幅电路中。 (1) 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W(b| 用L2.1U意压诊的伏安埒性和裁效电路 M试疋特性Cb}时号恳竽故审.歸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数字频率计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频率计 目录 一、设计指标 二、系统概述 1.设计思想 2.可行性论证 3.工作过程 三、单元电路设计及分析 1.器件选择 2.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四、电路的组构及调试 1.遇到的问题 2.现象记录及原因分析 3.解决及结果 4.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设备、记录的数据 五、总结 1.体会 2.电路总图 六、参考文献 一、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要求设计一个测量TTL方波信号频率的数字系统。测试值采用4个LED七段数码管显示,并以发光二极管只是测量对象(频率)的单位:Hz、kHz。

频率的测量范围有四档量程。 1)测量结果显示四位有效数字,测量精度为万分之一。 2)频率测量范围:100.1Hz——999.9kHz,分为: 第一档: 100.0Hz——999.9Hz 第二档: 1.000kHz——9.999kHz 第三档: 10.00kHz——99.99kHz 第四档: 100.0kHz——999.9kHz 3)量程切换可以采用两个按键SWB、SWA手动切换。 扩展要求: 一、当被测频率大于999.9kHz,超出最大值时,设置亮一个警灯,并同时发出报警声音。 二、自动切换量程 提示: 1.计数器计到9999时,产生溢出信号CO,启动量程加档。 2.显示不足4位有效数字时量程减档。 三、各量程输出信号的频率最高位有效数字为1、2、3、4、5、6、7、8、9。 二、系统概述 1.设计思想 周期性信号频率可通过记录信号在1s内的周期数来确定其频率。

累计标准时间Ts中被测信号的脉冲个数Nx,被测信号频率:fx≈Nx/Ts 测量时间Ts选择:由于测量时间Ts需要根据被测信号的频率切换,所以通常对振荡时钟进行分频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时间。 采样定时、显示锁存、计数器清零的控制时序波形图 2.可行性论证 用计数器实现记录周期数的功能;用时基信号产生计数时间作为采样时间;用四位动态扫描通过数码管显示结果;因为如果计数器直接把数据输入到数码管显示,那么数码管的数据就会不断变化,累计增加的情况,所以采用锁存器,在每个时间信号内,通过一个高电平使能有效,将计数器的数值锁存到寄存器或者锁存器;为了不要让每次锁存的数据会比上次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 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 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 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 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 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 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 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 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 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material),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 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 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material),虽找到了 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 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

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 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接下来搜集了模拟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通过我们几个人的努力,对于我们新建的电子科技协会,我们 想了很多很多想法,也去工院本部的电子协会取经回来,但总感觉知识有限,关于我们的终极目标去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我们怎么才能学得更快,发展得更好,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如何让我们电子协会发展得更快,如何更好地去了解一些电子产品和电器件,如何去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做好准备,我们向老师建议要用选修课,来弥补我们电子刚刚成立没有基础等等问题。王书记老师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向教务处建出了我们的请求,并在指导老师的万般努力与帮助下,我们才开了这个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都感觉很高兴很兴奋。听了老师讲得是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我们是听得都入神了,感觉到我们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学很多很多,慢慢地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不在局限于课本上的一点点知识了,我们可以看很多很多想看的知识,了解很多很多想了解的电阻电器元件。 老师从电阻元器件说出,第一节课,说了一些设计方案,比如 电冰箱的保护电路,令大家刮目相看,一个小小有电路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我们都很好奇,从此我们就更有兴趣来了解。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终于能体会到不同零件的奇妙组合中展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知

识的重要性在我心中再次提升,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的垄断,让我既看到了机遇又看到了挑战,学习是现在我们唯一的行动方针。 电子产品总是让人感觉得非常的神奇,比如收音机,一个小小的盒子竟能发出各种声音,使我们在孤独时给予陪伴,在痛苦时给予安慰,在无聊时给予一丝轻松和愉快。比如手机,使得和遥远的亲人说话,谈判业务等等。电子无处不在,所以我的好奇心使我产生了兴趣,如今我终于可以亲手试一试,焊接我自己的电路板。 在课后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使我眼界打开,感受颇深。简单的焊接使我了解到人生学习的真谛,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还没结束,电子的世界将为我打开,只有继续以电子学习的感受而获得的指导思想走下去,在事业的途中打开另一扇门。 之后我们做出来感觉到很有趣很轻松,通过我们去查找资料,我懂得了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电子的专业知识。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之余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因为在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后要细心检查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最后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地使我的实践能力提高,为以后学习、做实验打下基础!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是构成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两个基本要素。职业素质的提高与职业技能的掌握都具有养成教育的特征,应该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电子工艺学习是根据电子信息类高级人才所需的能力结构而规划的,是技术基础能力的训练,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基础

(完整版)模电学习心得集

个人建议:认真分析几个典型电路,主要掌握晶体管的等效模型,以及在电路中怎么等效。其他的都很容易解决了。只要会等效了,模电就是完全是电路的内容。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开始不要太关注乱七八糟的内容,抓住主要的,次要的回过头来很容易解决。 我现在大三,自动化的。个人建议就是,不要要求每字每句都会,大概的了解那些理论,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慢慢地发现,理解原来的知识的! 二极管的特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虚断虚短,稳压电路, 电路中电阻电容等器件的作用.... 笔试通常都考这些~~ 首先该明白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其实这门课可以说是电路理论的延伸。其中要运用到电路理论的分析方法,所不同的是,新增加了不少复杂的电气元器件。 说到元器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二、三极管。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一开始都会介绍pn结的特性,个人觉得可以不要太在乎里面的结构,但其特性方程是一定要记得的。然后,二极管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单一的pn结,在电路中的表现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模型解决(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小信号模型,前两者是用于直流分析的,而最后一个是用于交流分析的)。而对于三极管,就相对来说复杂些,在此本人不想说书上有的东西,只想强调一下学习中该注意的问题: 1、对于三极管,它总共有三种工作状态,当它被放在电路中时,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判断它在所给参数下的工作状态。(在模电的习题中,除非那道题是专门地考你三极管的状态,否则都是工作在放大区,因为只有这样,管子才能发挥我们想它有的效用。但在数电中,我们却是靠管子的不同状态的切换来做控制开关用的) 2、既然管子基本在放大区,那么它的直流特性就有:be结的电压为0.7V(硅管,锗管是0.2V),发射极电流约等于集电集电流并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通过这几个已知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管子的静态工作点算出来——所谓静态工作点就是:ce间电压,三个极分别的电流。 3、为什么我们得先算出静态工作点呢?这就要弄清直流和交流之间的关系了:在模电里,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放大电路,而其中的放大量都是交流信号,并且是比较微弱的交流信号。大家知道,三极管要工作是要一定的偏置条件的,而交流信号又小又有负值,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放大交流信号,在此我们用的方法就是:给管子一个直流偏置,让它在放大区工作,然后在直流上叠加一个交流信号(也就是让电压波动,不过不是像单一的正弦波一样围绕0波动,而是围绕你加的那个直流电压波动),然后由于三极管的性质,就能产生放大的交流信号了。 4、关于分析电路: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分析电路应该分为两部分: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不同的分析下,电路图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元件在不同的量下,它的特性不同。(例如电容在直流下就相当于开路,而在交流下可以近似为短路)。而三极管,在交流下就有一个等效模型,也就是把be间等效为一个电阻,ce间等效为一个受控电流源,其电流值为be间电流的贝塔倍。这样分析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下去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 1.设计任务 (3) 2.设计要求 (3) 三、原理电路 (3) 1.以锁存器为中心的编码显示电路 (4) 2.脉冲产生电路 (5) 3.倒计时显示电路 (5) 4.音响电路 (6) 5.整体电路 (7) 四、电路调试过程及结果 (7) 五、总结 (8) 六、心得体会 (8) 七、参考文献 (9)

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 一、设计题目 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可供4名选手参加比赛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用数字显示抢答倒计时间,由“9” 倒计到“0”时,无人抢答,蜂鸣器连续响1秒。选手抢答时,数码显示选手组号,同时蜂鸣器响1秒,倒计时停止。 2)设计要求 (1)4名选手编号为:1,2,3,4。各有一个抢答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对应, 也分别为1,2,3,4。 (2)给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按钮,用来控制系统清零(抢答显示数码管灭灯)和抢答的 开始。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该选手 编号立即锁存,并在抢答显示器上显示该编号,同时扬声器给出音响提示,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4)抢答器具有定时(9秒)抢答的功能。当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后,定时器开始倒计时, 定时显示器显示倒计时间,若无人抢答,倒计时结束时,扬声器响,音响持续1秒。参赛选手在设定时间(9秒)内抢答有效,抢答成功,扬声器响,音响持续1秒,同时定时器停止倒计时,抢答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定时显示器上显示剩余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5)如果抢答定时已到,却没有选手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扬声器报警(音响持 续1秒),并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选手超时后抢答,时间显示器显示0。 (6)可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或者555定时器产生频率为1H z的脉冲信号,作为定时计数器的 CP信号。 三、原理电路 电路主要由脉冲产生电路、锁存电路、编码及译码显示电路、倒计时电路和音响产生电路组成。当有选手抢答时,首先锁存,阻止其他选手抢答,然后编码,再经4线7段译码器将数字显示在显示器上同时产生音响。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时,倒计时电路启动由9计到0,如有选手抢答,倒计时停止。电路系统结构如图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