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用

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用
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用

导学案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导学案

为了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我们都知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

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即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我们要用导学案

这个原因就是导学案的设计会为师生带来很多好处。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利用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

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不清楚重难点,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的作用还体现在它:清楚的呈现课堂知识结构体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更是复习巩固最适合每个学生自身的材料宝库。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

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我们没有理由不编写和应用它!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精编版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 ()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 2课时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材助读】 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 一、基础梳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一: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探究二: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下面表格。

057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6-9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课前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填。 (1)3/4里有()1/4 (2) 3/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 (4)5/9里有()个1/9 2、观察课本9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块西瓜就是它的—— (2)哥哥吃了2块,就是2个——,妹妹吃了1块,就是1个——

(3)根据以上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 课中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例2、例3 1、2/8+1/8该怎么计算呢? 想:2/8是2个——,1/8是1个——,2个1/8加1个1/8是——个——,就是——,所以2/8+1/8=——。 2、我会算5/6-2/6。 想:5/6是5个——,2/6是2个——,5个1/6减去2个——,剩——个——,就是——,所以5/6-2/6=——。 3、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1-1/4=() 1可以看作——个1/4,就是4/4. 1-1/4=——-1/4=() 4.我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三、班级展示 班内展示合作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四、质疑探究 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 五、达标测试。(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他补充,评价) 1、计算:

孔乙己(学案答案)

《孔乙己》学案设计 主备人:李明修新授课 2011。12。11 学习目标:(1)重点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 《孔乙己》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内容及步骤: 一、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 ⒈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阔绰()舀()羼水()绽()打折()拭() 笔墨纸砚()附和()蘸()咸亨酒店( ) 不屑置辩( ) 2.《孔乙己》选自小说集《》,作者原名是,字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家、家、家。他的短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⒊解题:《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集《呐喊》。鲁迅发表这篇小说提醒知识分子起来反对封建文化。这就是《孔乙己》的战斗意义。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具有深刻、精炼、含蓄的特点。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 2.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享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新授课 序号: 10-2 总序号: 12 【学习目标】 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 会用溢水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温故知新】 1.浮力产生原因: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存在 ,浮力的方向 。 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 。 【新课学习】 知识点: 浮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53页到56页,完成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阿基米德的灵感”部分内容,思考: ①在王冠密度的测量问题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由于王冠设计的不规则性,哪个物理量的测量比较困难? ③阿基米德是怎样解决王冠体积的测量的呢? ④“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句话中的“体积”一词所指的是同一个体积吗? 2. 做一做:按照课本“想想做做”内容操作。 如图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瓶浸没之前, 越往下水向外溢的越多的同时,感觉越来越费力还是省力,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有关。 3. 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定量关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①想用弹簧测力计完成对物体浮力的测量,必须首先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测量原理是什么? ②要想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等,应该事先将溢水杯中装满水还是装多少都可以? ③如右图所示: 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G 1;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 2; C. 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后,把物体浸入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3; D .物体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 4。 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表示为F 浮= 。(用上述符号表示) 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表示为G 排= 。(用上述符号表示) 比较所得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 反馈练习: 1.一个体积为44cm 3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有溢水口的水槽中,在没有把木块放到水槽时,水槽中水面正好在溢水口,当木块浮在水槽的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从溢水口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34cm 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g 取10N/kg)( ) A .44cm 3,0.6N B .10cm 3,0.3N C .34cm 3,0.34N D .10cm 3,0.34N 2. 有一个重为5N 、体积为300cm 3的物体,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的浮力大小为多少?(g 取10N/kg)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2导学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第十一册第9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准确解答。 学习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引入。(5分钟)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 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③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④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①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②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4)根据复习题第3题的题意,除了能够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你还能够提什么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抢答上述题目。 2、(独立思考,小组派一名学生演板) 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9吨,每月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三、归纳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什么? 四、拓展应用。 1、将运算过程写在下面。 (1)为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做了25面黄旗,30面红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面,多 %。 (2)育新小学图书馆有图书4000册,新风小学图书馆有图书5000册,育新小学的图书馆比新风小学的少册,少 %。 2、我国西藏地区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3、放假乘火车去奶奶家要用16小时,现在火车提速了,14小时就能到。现在乘火车去奶奶家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百分之几?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每课导学案导学单》最新精品精编精选优秀优质完美完整实用整册打印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优 秀 导 学 案 (全册完整版)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学案系列:孔乙己 学案1 含答案

《孔乙己》学案 教师寄语:小小酒店,演出世间百态;一碗浊酒,品出人间冷暖。鲁迅先生曾说,《孔乙己》写出了“一般社会对一个苦人的薄凉”。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思想;(重点) 3、分析人物悲惨命运及其原因,体会科举制度对封建文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的黑暗与没落,体会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难点) 4、感念社会的进步,勤勉上进、求真务实,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 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查 (一)小说文体知识复习 1、根据体裁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分为、、、四大类。 2、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3、小说按篇幅大笑可分为:、、、(又称为小小说)。 4、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通常使用: 、、、、描写等方 - 1 -

法,其中具有介绍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通过突出人物行动、肖像、语言等各方面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 (二)了解作家作品 1、鲁迅(1883至1936),原名,字豫山、豫亭。浙江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其作品集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14部。代表作有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和塑造了“阿Q”这一伟大文学形象的《》。 2、《孔乙己》选自小说集《》。 3、你所积累的鲁迅的名言有:。 (三)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积累知识 1、找出不会读、易读错的字词并注音: 舀( ) 羼水( ) 蘸( ) 阔绰( ) 笔砚( ) 附和( ) 大抵( ) 荐头( ) 惋( )惜唠叨( ) 绰号( ) 门槛( ) 不屑( )置辩折本()折()断颓()唐 2、找出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并解释: - 2 -

9.2《阿基米德原理》word学案

物理导学案 课题:9.2 阿基米德原理课型设置:【自研·互动30分钟+展示20分钟】 一【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达标训练题 1.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A.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B.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C.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D.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2. 潜水员完全进入水中后,在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 A.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增大 B.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增大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3.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鹅卵石,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A.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越来越疼,因为人越来越重 C.脚越来越不疼,因为水的浮力越来越大了 D.脚越来越疼,因为水的浮力越来越小了 4.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80N B.30N C.50N D.110N 5..将重力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的浮力() A. 相等 B. 铜球最大 C. 铝球最大 D. 铁球最大 6.某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98N;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4N,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若该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N。 7.把重17.8N的实心铜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铜球的体积是________cm3。它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g取10N/kg,ρ酒精=0.8g/cm3) 8.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5 N,体积为 4 ×l0-3 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g取10N/kg) 9.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做成的世界上第——个可载人气球,体积为620m3.设地面附近空气密度为1.3kg/m3,则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为_____N.(g取10N/kg) 10.如图1,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如图所示。“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 图1 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气囊排开水的体积 会 ,受到的浮力会(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百分数的应用导学案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3、热情参与,全力以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最佳的自己。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请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预习。阅读数学书30页的基础知识,将预习过程中疑问标识出来,思考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限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并把自己的疑惑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1 、相关知识:自学课本30页利率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 )叫做利率。 (2)怎样计算利息? (3)强调说明: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2.预习自测(1). 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 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3). 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怎么计算? 3.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王奶奶存入银行1000元,两年后她可以取回多少元? 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②从银行取回的钱=( )○( ) 列式计算:

(5)我的发现: 本金= 利息= 时间= 探究点二:张叔叔把2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张叔叔到期后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①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②利用公式()可求得利息。 ③列式计算: 探究点三: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是多少万元? ①这里的5%表示什么? ②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③列式计算: 3.当堂检测: (1).妈妈到银行存了5000元钱,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25%,到期应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2).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3).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完成后先由小组内进行批改,然后全班级交流、反馈、订正。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 .

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全员积极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特就如何使用导学案,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作以简要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的现实意义 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巩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

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种类 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编写导学案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备课:由原先备教案备学案转变。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学案。由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组成。预习学案为第一步,预习什么,即学情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基础、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设计。课堂导学案为第二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2.教学设计,要求师生活动明确,特别是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3.准备检测材料,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巩固题等。 四、导学案的操作 (一)课前延伸,先解决预习学案即前置测评,约2分钟。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课堂上必须体现出效果,老师心知肚明。

5.《孔乙己》导学案含答案

5.《孔乙己》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体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习难点】 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唐附和()不屑置辩()咸亨酒店() 孱水蘸()阔绰()涨红 绽出哄笑间或()打折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屑置辩: _______________ ②颓唐: _________________ ③之乎者也: _______________ ④附和: 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固穷: _______________ 3?修改错别字。 ①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色。() ②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③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 ④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4?根据原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 ①只有穿长衫的,贯才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②孔乙己_出九文大钱。 ③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住。 ④孔乙己_出四文大钱。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_上了一层灰色。 5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文中刻画的典型社会环境是,典型形象是。文中的我”作者鲁迅。 6?读了本文后,孔乙己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 1?颓唐附和(he4)不屑置辩(xie4)咸亨酒店(hengl)孱水蘸(zhan4)阔绰(chuo4)涨红绽出哄笑间或(jian4 )打折

百分数的应用(二)导学案

百分数的应用(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能解决有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热情参与,全力以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最佳的自己。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请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预习。阅读数学书25页的基础知识,将预习过程中疑问标识出来,思考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限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并把自己的疑惑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课前预习:1、相关知识: 填一填: A.80比50多( ),多( )%。 B.50比80少( ),少( )%。 C.2/5时是1/2时的( )%,1/2时是2/5时的( )%。 D. 1/2时比2/5时多( )%,2/5时比1/2时少( )%。 2.预习自测 一个足球现在售价200元,比原来降低了50元,这个足球的捡钱降低了百分之几? 3.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计划造林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 比较上面两小题他们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点二:一件上衣售价800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40%.一条裤子售价多少元? (1)思考:裤子比上衣便宜40%,也就是便宜的钱数占谁的40%? (2)(有能力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探究点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画出表示题意的线段图。 (2)要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3.当堂检测:1.填一填 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111.5℅,2003年比2002年增长( )℅。 ②2003年我国完成的造林面积比2002年增加17.3℅,2003年完成的造林面积是2002年的( )℅ ③2003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是2002年的97.1℅,2003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比2002年下降了( )℅ 2. 说说下面每种商品是打几折出售的。 (1)一架钢琴按原价的70℅出售。 (2)一台电视机按原价的95℅出售。 3. 考考你:一台电视机,原价2800元,如果商店决定即日起按八五折出售,现价应是多少元? 40元出售,这辆自行车是打几折出售的? 2、辩析改正。(错的在原题上该正) (1)一件商品打七折出售,就是降价70℅。( ) (2)一种电脑,打九折后,售价是每台4500元,这种电脑的原价是每台4050元。( ) (3)李阿姨商店进一件服装,成本100元,开业时标价涨价20℅出售,几月无人问津,于是阿姨贴上了打八折出售的标签,很快就被人买走。小明说:李阿姨在这笔交易中不赚也不亏。( )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参考 0602 0845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 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了解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

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二.名句品味积累: 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⑵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⑸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有关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P42-44,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能进行质 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背着书完成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回顾】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自主学习】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预习检测】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溶液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 2.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4 B.溶质:溶液=1:5 C.溶剂:溶液=4:5 D.溶质:溶剂=1:5 3.填写下面的表格:Array 4.在20℃时,将40g硝酸钾 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 硝酸钾固体 白:(1)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 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合作探究】探究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1.填写书P42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2.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 3.从100g20%的某溶液中取出l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什么意义? 探究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填写书P43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5、《孔乙己》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阔绰(chuò)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一)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紫藤萝瀑布》精编实用导学案(附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我能行】 1.字词积累运用(l)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 )忍俊不禁.()伫.立( ) 挑.逗( )仙露.琼浆.()( ) 盘虬.卧龙()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稀落: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仿句:生活是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4.[学生活动]讨论: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我快乐】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b.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c.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6.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看了这流动的花瀑,欢笑的花穗,生长的花朵,作者被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6)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脚步的原因。 (7)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8)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

《串联和并联》导学案精编版

三、串联和并联 学习目标: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工作特点。 2、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路连接情况。 3、学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串、并联电路,连接并联电路。 自主学习: } 1.尝试探究:给你两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个组电池组,要把他们连接起来有多少种方法(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发光;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温馨提示: (1)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熄灭 (2)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仍然发光

尝试用铅笔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 (1) (2) 2.认真阅读15-16页内容,回答: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 串联:像图(1)那样,两个小灯泡,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 关联:像图(2)那样,两个小灯泡,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 3.探究一:串联电路 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如图所示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直到检查无误后,才可以开关。(2)在本电路中,将开关闭合,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怎样的若

将开关断开,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又是怎样的 (3)若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小灯泡还能断续发光吗 (4)改变一下开关的位置,它的控制作用也会随着改变吗 (5)在左面的电路图中用箭头标出电流流动的路径,这样的路径有几条 @ 4.探究二:并联电路 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如图所示电路 (1)从两灯的连接方式看,灯L1和L2是连接,这种连接称为。(2)若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小灯泡还能断续发光吗即各个用电器(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在左面的电路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干路和支路分别标示出来。干路就是两个小灯泡共用的那部分;支路就是两个小灯泡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4)左面电路图中的开关是干路开关还是支路开关它是控制哪些用电器的若将它换接到L1支路或L2支路,它又是控制哪些用电器的即开关的作用与开关的位置是否有关 (5)在上面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 归纳总结: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电路图 电流路径 } 电流有条路径 电流有条路径 开关的作用 开关可以控 制, 干路开关可以控 制,支路开关只能

1、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科《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节次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请独立自主学习P2-P4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习自测】 一、回忆自己预习的课本第2-4页的内容。 二、我来显身手! 1.把9+9+9+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把0.2+0.2+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3.列式计算。9×3 4×6 12×10 5个12是多少? 12个1.5是多少? 3个5 1是多少?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试着把61+61+61+61+6 1改写成乘法算式 再试着写几个分数乘法算式 我的发现(疑惑):通过对新课知识的预习及预习自测的完成,我收获了 但是 不明白。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 要用一张彩纸的51,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1、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并试着说说分数乘法的意义 2、如何来计算呢?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究活动二:练兵场大挑战: 1、3×72表示的意义 5×132表示的意义 2、我来展示 【当堂检测】1、涂一涂,算一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5个4 3的和是多少? 83×3=( + + ) 61+61+61+61=6 1×( )表示 43+43+43+43+43+43+=4 3×( )表示 252+252+=25 2×( )表示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课后作业】——拓展运用 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 101 桶,5时滴水多少桶? 4、一个长方形长2米,宽 3 2米,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王叔叔骑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52米,14分钟行驶多少千米?42分钟呢?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一、预习与交流 1.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荤.菜() 羼.水() 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分辩: 格局: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大抵: 附和:格局: 阔绰:污人清白: 绽出:君子固穷: 间或:颓唐: 营生: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