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全章导学案

《分式》全章导学案
《分式》全章导学案

第十五章 分 式

15.1 分 式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了解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27-128页,掌握分式的概念,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分

式A

B

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点拨精讲: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式子,它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自学2:自学课本P128页“思考与例1”,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5分钟)

总结归纳: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当B ≠0,A =0时,分式A

B

=0.

点拨精讲:分式的分数线相当于除号,也起到括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课本P128-129页练习题1,2,3.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当x 取何值时:(1)分式12x 2x -3有意义?(2)分式12x 2x 2+3有意义?(3)分式3x

2x -1无意义?(4)

分式12x

|x|-3无意义?(5)分式|x|-22x +4的值为0?(6)分式x 2-9x -3

的值为0?

解:(1)要使分式12x 2x -3有意义,则分母2x -3≠0,即x ≠32;(2)要使分式12x 2x 2+3有意义,则分

母2x 2+3≠0,即x 取任意实数;(3)要使分式3x 2x -1无意义,则分母2x -1=0,即x =1

2;(4)要使分

12x

|x|-3无意义,则分母|x|-3=0,即x =±3;(5)要使分式|x|-22x +4的值为0,则有?

????|x|-2=02x +4≠0,即x =2;(6)要使分式x 2-9

x -3的值为0,则有?

????x 2

-9=0x -3≠0,即x =-3.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当a =-1时,分式a 2+a

a 2-a

=0.

2.当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C )

A .x 2+1x 2

B .x -1x 2-1

C .x +1x 2+1

D .x -1x +1

3.若分式x -2

x 2-1的值为0,则x 的值为(D )

A .1

B .-1

C .±1

D .2

4.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a ,x -1,3m ,b 3,c

a -

b ,a +62b ,34(x +y),x 2+2x +15,m +n m -n

. 解:整式有x -1,b 3,34(x +y),x 2+2x +15;分式有1a ,3m ,c a -b ,a +62b ,m +n m -n

.

(3分钟)1.分式的值为0的前提条件是此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分数线相当于除号,也具有括号的作用.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重点: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 难点: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理解分式的变号法则.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29-130页“思考与例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完成填空.(3分钟) 总结归纳: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 B =A·C B·C ,A B =A÷C B÷C

(C ≠0).

自学2:自学课本P130-131页“思考与例3”,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能准确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3分钟)

总结归纳: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约分.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与分母所有的公因式,使所得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者整式.

自学3:自学课本P131-132页“思考与例4”,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学会找最简公分母.(3分钟)

总结归纳: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一般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找最简公分母的方法:①若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分解因式;②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的最小公倍

数;③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④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x 2+xy x 2=x +y x

(2)y +1y -1=y 2+2xy +1y 2-1

(y ≠-1). 点拨精讲:对于(1),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0,因此可以用x 去除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

并不特别需要强调x ≠0这个条件,而(2)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 +1得到的,是在条件y +1≠0下才能进行,这个条件必须强调.

解:(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x ;

(2)∵y ≠-1,∴y +1≠0,∴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y +1. 2.课本P132页练习题1,

2.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 探究1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12x +23y 12x -23

y ; (2)0.3a +0.5b 0.2a -b . 解:(1)12x +23y 12x -23y =(12x +2

3y )×6(12x -23y )×6=3x +4y

3x -4y ;

(2)0.3a +0.5b 0.2a -b =(0.3a +0.5b )×10(0.2a -b )×10=3a +5b

2a -10b

.

探究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面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不含“-”号.(1)-5y -x 2

;(2)-a 2b ;(3)4m -3n ;(4)--x

2y

.

解:(1)-5y -x 2=5y x 2;(2)-a 2b =-a 2b ;(3)4m -3n

=-4m

3n ;(4)--x 2y =x 2y . 点拨精讲:分式的分子、分母以及分式本身三个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符号,分式的值不变.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课本P133页习题4,6,7.

2.课本P134页习题

12.

(3分钟)1.分式的约分: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先分解因式,便于找公因式,

分式化简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式.且一般分子、分母中不含“-”.

2.分式的通分关键是找准最简公分母,若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分解因式,便于找最简公分母.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 (10分钟)

15.2 分式的运算

15.2.1 分式的乘除(1)

1.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35-137页“问题1,思考,例1,例2及例3”,掌握分式乘除法法则.(7分钟)

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1)4ac 3b ·9b 22ac 3;(2)4ac 3b ÷9b 22ac

3. 解:(1)原式=4ac·9b 23b ·2ac 3=36ab 2c 6abc 3=6b c 2; (2)原式=4ac 3b ·2ac 39b 2=8a 2c 427b 3

.

点拨精讲: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应为最简分式.

总结归纳: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即:a b ·c d =a·c

b·d

.

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a b ÷

c d =a b ·d c =ad bc

.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课本P137-138练习题1,2,3.

点拨精讲: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计算:(1)x +12x ·4x 2

x 2-1;

(2)8x 2x 2+2x +1÷6x x +1

. 解:(1)x +12x ·4x 2x 2-1=x +12x ·4x 2(x +1)(x -1)=2x

x -1;

(2)8x 2x 2+2x +1÷6x x +1=8x 2(x +1)

2·x +16x =4x

3x +3. 点拨精讲: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多项式,应先分解因式,再按法则进行计算.

探究2 当x =5时,求x 2-9x 2+6x +9÷1

x +3

的值.

解:∵x 2-9x 2+6x +9÷1

x +3=(x +3)(x -3)(x +3)2

·x +31=x -3,∴当x =5时,原式=x -3=5-3

=2.

点拨精讲:先对分式的结果化简,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计算:(1)3xy 24z 2·(-8z 2y );(2)-3xy÷2y 2

3x ;(3)m -2m -3÷m 2-6m +9m 2-4;(4)a 2-6a +91+4a +4a 2÷12-4a 2a +1.

2.有这样一道题“计算:x 2-2x +1x 2-1÷x -1

x 2+x -x 的值,其中x =998”,甲同学错把x =998抄

成了x =999,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解:∵x 2-2x +1x 2-1÷x -1x 2+x -x =(x -1)2(x +1)(x -1)·x (x +1)

x -1-x =x -x =0,∴无论x 取何值,

此式的值恒等于0.

(3分钟)1.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可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进行.

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3.分式乘除法运算的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一定要是一个最简分式.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2.1 分式的乘除(2)

1.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性质,能运用分式的这一性质进行运算.

重点: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和分式的乘方. 难点:对乘方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38-139页“例4、思考与例5”,掌握分式乘方法则及乘除、乘方混和运算的方法,完成填空.(7分钟)

1.a n 表示的意思是n 个a 相乘的积;a 表示底数,n 表示指数.

2.计算:(23)3=23×23×23=2×2×23×3×3=2333=8

27.

3.由乘方的定义,类比分数乘方的方法可得到: (a b )2=a b ·a b =a·a b·b =a 2

b 2; ……

(a b )n =a b ·a b ·…·a b =a·a·…·a b·b·…·b

,\s\up6(n 个

))_,\s\do4(n 个))_=a n b n . 点拨精讲:其中a 表示分式的分子,b 表示分式的分母,且b ≠0.

总结归纳: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a 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乘除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乘法运算;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1.课本P139练习题1,2. 2.判断下列各式正确与否:

(1)(3-a 2)2=9a 4;(2)(-b 2a )3=b 6a 3;(3)(3b 2a )3=3b 3

2a 3;

(4)(2x x +y )2=4x 2

x 2+y

2. 3.计算:(1)(-x 2y )2·(-y 2x )3÷(-y x )4;

(2)(x +1)2(1-x )2(x 2-1)2÷(x -1)2

x 2-1.

解:(1)原式=x 4y 2·(-y 6x 3)·x 4

y

4=-x 5;

(2)原式=(x +1)2(x -1)2(x +1)2(x -1)2·(x +1)(x -1)(x -1)2=x +1

x -1.

点拨精讲:注意符号及约分.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

探究1 先化简代数式(a +1a -1+1-a a 2-2a +1)÷1

a -1,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a 值代入求值.

解:∵(

a +1a -1+1-a a 2-2a +1)÷1

a -1=[(a +1a -1+1-a (a -1)2)]·a -11=a +1a -1·a -11+1-a (a -1)2

·a -11=a

+1-1=a ,当a =3时,原式=3.

点拨精讲:这里a 的取值要让分式有意义,保证各分母及除式不能为0.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

1.x =1,y =1,求4x 2-4xy +y 2

2x +y ÷(4x 2-y 2)的值.

2.使代数式x +3x -3÷x +2

x -4有意义的x 的值是(D )

A .x ≠3且x ≠-2

B .x ≠3且x ≠4

C .x ≠3且x ≠-4

D .x ≠3且x ≠-2且x ≠4 3.计算:(1)5a -109a 3b ·6ab

a 2-4;

(2)(-12x 4

y)2

÷(-3x 2y

)3

(3)x -y x 2+xy ·x 2y 2-x 4xy -x 2

(4)2x -6x 2-4x +4·(x +3)(x -2)12-4x

÷x +32.

(3分钟)1.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的n 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

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的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2.注意熟练、准确运用乘方运算法则及分式乘除法

法则.

3.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2.2 分式的加减(1)

1.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2.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多项式去括号法则以及分式的通分,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难点: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做减法时注意符号,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39-140页“问题3、问题4、思考、例6”,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完成填空.(7分钟)

①计算:15+25,15-25,12+13,12-1

3

.

总结归纳: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a c +

b

c =a +b c ;a b +c

d =ad bd +bc bd =ad +bc bd

.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1.课本P141页练习题1,2. 2.计算:(1)2x -5

x 2;

(2)x 2+xy xy -x 2-xy xy ;

(3)a -2a +1-2a -3a +1; (4)a +1a -1-a -1a +1; (5)x 2x -2-4x x -2+4x -2; (6)2m -n n -m +m m -n +n n -m

.

点拨精讲:分式加减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6分钟) 探究1 已知A x -1+B

x +1=x -3x 2-1,求A 与B 的值.

解:∵

A x -1+B

x +1=A (x +1)(x +1)(x -1)+B (x -1)(x +1)(x -1)=A (x +1)+B (x -1)(x +1)(x -1)

=(A +B )x +(A -B )(x +1)(x -1),又∵A x -1+B

x +1=x -3x 2-1,∴???A +B =1,A -B =-3,∴?

????A =-1,B =2.

点拨精讲:先将左边相加,再与右边对比即可. 探究2 计算:11-x +11+x +21+x 2+41+x 4

. 解:原式=21-x 2+21+x 2+41+x 4=41-x 4+41+x 4=81-x 8. 点拨精讲:巧用乘法公式,逐项通分.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

1.计算:(1)(5a +3b a +b +3b -4a a +b -a +3b a +b ;

(2)12-x +4

x 2-4+x -12+x ; (3)a -b +2b 2

a +b

.

2.分式1a +1+1a (a +1)的计算结果是1

a .

3.先化简,再求值:a 2

a -1-a -1,其中a =-1.

解:(略)

(3分钟)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步骤:①正确地找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②准

确地得出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③通分后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④公分母保持积的形式,将各分子展开;⑤将得到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整式).

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①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

数;②凡出现以字母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③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2.2 分式的加减(2)

1.使学生在掌握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用法则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通过对分式混合运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式的应用能力.

3.在分式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代数化归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分式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41-142页,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方法,完成填空.(5分钟) 在计算a÷b·1

b 时,小明和小丽谁的算法正确?请说明理由.

小明:a÷b·1

b =a÷1=a ;

小丽:a÷b·1b =a·1b ·1b =a

b

2.

总结归纳:分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方,然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 1.课本P142页练习题1,2.

2.计算:(1)(3x x -2-x x +2)÷x

x 2-4;

(2)12x -1x +y ·(x +y 2x

-x -y). 解:(1)原式=(3x x -2-x x +2)·x 2-4x =3x x -2·x 2-4x -x x +2·x 2

-4

x

=3(x +2)-(x -2)=3x +6-x +2

=2x +8;

(2)原式=12x -1x +y ·[x +y 2x -(x +y)]=12x -1x +y ·x +y 2x +1x +y ·(x +y)=12x -1

2x +1=1.

点拨精讲:适当运用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若a +3b =0,求代数式(1-b

a +2

b )÷a 2+2ab +b 2a 2-4b 2

的值.

解:(1-b

a +2

b )÷a 2+2ab +b 2a 2-4b 2=a +b a +2b ·(a +2b )(a -2b )(a +b )2=a -2b a +b ,∵a +3b =0,∴a =-3b ,

∴原式=-3b -2b -3b +b =-5b -2b =5

2

.

点拨精讲:这里要用到转化与整体思想.

探究2 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x -2x +2+4x x 2-4)÷1

x 2-4,其中x =-5”.小强做题时把

“x =-5”错抄成“x =5”,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解:∵(x -2x +2+4x x 2-4)÷1x 2-4=(x -2x +2+4x x 2-4)·x 2-41=x -2x +2·x 2-41+4x x 2-4·x 2

-4

1

=(x -2)2+4x =

x 2+4,而∵(-x)2=x 2,即(-5)2=(5)2,∴小强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化简(a a -2-a a +2

)·4-a

2

a 的结果是-4.

2.计算:(y 2x -y x 2)÷y 2x 2=xy -1

y .

3.计算:(1)(1-1

x -2)÷3-x 2x -4;

(2)2x -6x 2-4x +4·(x +3)(x -2)12-4x

÷x +32.

4.先化简,再求值:x -3x -2÷(x +2-5

x -2

),其中x =-5.

(3分钟)1.分式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加减.

2.能运用运算律的可以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分式运算的最后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2.3 整数指数幂(1)

1.经历探索负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代数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了解幂运算的法则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3.会进行简单的整数范围内的幂运算.

重点: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

难点:认识负整数指数幂的产生过程及幂运算法则的扩展过程.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42-143页“思考”,掌握负指数幂的意义,完成填空.(5分钟) 1.根据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填空:(m ,n 是正整数) a m ·a n =a m +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a 0=1(a ≠0);

a m ÷a n =a

m -n

;(a ≠0,m ,n 是正整数,且m ﹥n)(a b )n =a n

b

n .

2.由a 2

÷a 5

=a 2a 5=a 2a 2·a 3=1a 3,a 2÷a 5=a 2-5=a -3(a ≠0),可推出a -

3=1a

3.

总结归纳: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1a n (a ≠0),这就是说,a -

n (a ≠0)是a n 的倒数.

点拨精讲:引入负整数指数幂后,指数的取值范围就推广到全体整数,a -

n (a ≠0,n 是正整数)

属于分式.

自学2:自学课本P143-144页“思考、探究与例9”,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灵活运用.(5分钟)

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a 2·a -3=a 2·1a 3=1a =a -1=a 2+(-3),即a 2·a -3=a 2+(-

3);

a -2·a -3=1a 2·1a 3=1a 5=a -5=a -2+(-3),即a -2·a -3=a -2+(-

3);

a 0·a -3=1·1a 3=1a 3=a -3=a 0+(-3),即a 0·a -3=a 0+(-

3);

a -2÷a -3=1a 2÷1a 3=1a 2·a 3=a =a -2-(-3),即a -2÷a -3=a -2-(-

3);

(a -2)3=(1a 2)3=1(a )=1a 6=a -6=a -2×3,即(a -2)3=a -2×

3;

(ab -1

)3

=(a b )3=a 3b

3=a 3b -3

.

总结归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归结为:

(1)a m ·a n =a m +

n (m ,n 是整数); (2)(a m )n =a mn (m ,n 是整数); (3)(ab)n =a n b n (m ,n 是整数)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课本P145练习题1,2.

2.计算:(1)20080×(-2)-

2; (2)3.6×10-

3;

(3)(-4)-

3×(-4)3;

(4)(23)-2×(23)-

1; (5)a 3÷a -

3×a -

6; (6)(2b -2)-

3.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计算:(1)(-10)2×(-10)0+10-

2×103;

(2)[-24×(4-2×20)÷(-2)-4÷26]×4÷10-

2. 解:(1)原式=100+10=110;

(2)原式=(-24×2×24÷26)×4×102=-23×4×102=-3200.

探究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10-4;(2)-10-3×(-2);(3)2.1×10-

2.

解:(1)原式=1104=1

10000=0.0001;

(2)原式=-1

103×(-2)=0.001×2=0.002;

(3)原式=2.1×1

10

2=2.1×0.01=0.021.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课本P147页习题7.

2.计算:(1)(-2)0+(-12)-

2-(-2)2;

(2)16÷(-2)-

1-(13

)-1+(3-1)0.

(3分钟)1.整数指数幂运算的结果,如果指数是负整数的要写成分数形式.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可以依据幂的运算性质公式直

接进行幂的运算,也可以将负指数幂化成分式形式后,进行分式运算.3.整数指数幂运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问题.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2.3整数指数幂(2)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负指数幂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运用a-n=1

a n(a≠0,n是正整数),将较小的数写成科学计数法的形式.

3.通过探索,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是研究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重点:能灵活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难点:理解和应用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45页“思考与例10”,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并能灵活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完成填空.(5分钟)

∵10-1=0.1,10-2=0.01,10-3=0.001,10-4=0.0001,∴10-n=0.00…0n个01.

总结归纳:(1)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正整数,即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a的取值范围是1≤|a|<10.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时,即将它们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0的指数是负整数,1≤|a|<10,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

1.课本P145-146练习题1,2.

2.把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1)7.2×10-5;(2)-1.5×10-4.

解:(1)原式=7.2×0.00001=0.000072;

(2)原式=-1.5×0.0001=-0.00015.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3267;(2)-0.0011;(3)-890600.

解:(1)0.0003267=3.267×10-4;

(2)-0.0011=1.1×10-3;

(3)-890690=-8.9069×105.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3×10-5)×(5×10-3);

(2)(-1.8×10-10)÷(9×10-5);

(3)(2×10-3)-2×(-1.6×10-6).

解:(1)原式=15×10-

8=1.5×10-

7;

(2)原式=-0.2×10-5=-2×10-

6;

(3)原式=(14×106)×(-1.6×10-6)=-0.4=-4×10-

1.

探究2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

米,一个粒子的直径是35纳米,它等于多少米?

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1纳米=1109米,∴35纳米=35×10-9米.而35×10-9=(3.5×10)×10-9=35×101+(-

9)

=3.5×10-

8,∴这个粒子的直径为3.5×10

-8

米.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计算:(1)(3×10-

8)×(4×103);

(2)(2×10-

3)2÷(10-

3)3.

2.一枚一角硬币的直径约为0.022 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B )

A .2.2×10-3 m

B .2.2×10-

2 m

C .22×10-3 m

D .2.2×10-

1 m

3.在电子显微镜下测得一个圆球体细胞的直径是5×10-

5 cm ,2×103个这样的细胞排成的细

胞链的长是(B )

A .10-2 cm

B .10-

1 cm

C .10-3 cm

D .10-

4 cm

4.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

9米.已知某花粉的直径为35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种花粉的直径为3.5×10-

6米.

5.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 000 314=-3.14×10-

7;

(2)0.000 17=1.7×10-

4;

(3)0.000 000 001=10-

9;

(4)-0.000 009 001=9.001×10-

6.

(3分钟)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指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体整数,幂的性质

仍然成立.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在应用中,要注意a 必须满足1≤|a|<10.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3 分式方程(1)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认识到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在于将它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难点:使学生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49页“思考与归纳”,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与解法,完成填空.(10分钟) 问题1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约1500 km ,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车的速度为x km /h ,快速列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那么:(1)货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时间?(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时间?(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车少用12 h ,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

解:(1)1500x ;(2)15002x ;(3)1500x -1500

2x

=12.

问题2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

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80x +3=60x -3

. 总结归纳:像上面问题1和问题2中,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问题2中的方程可以解答如下:方程两边同乘以(x +3)(x -3),约去分母,得80(x -3)=60(x +3).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 =21.

检验:把x =21代入方程两边,左边=103,右边=10

3,∵左边=右边,∴x =21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1千米/时.

总结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课本P150练习题.

2.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①x +y =5;②x +25=2y -z 3;③1x ;④y x +5

=0;⑤1

x +2x =5;⑥a x +b

y

=1(a ,b 是常数).

3.解分式方程:24x +1=20

x

.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 +1),得24x =20(x +1),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x =5

检验:将x =5代入方程的两边,得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x =5是原方程的解. 点拨精讲: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是先去分母(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其步骤与检验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相同.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 m =n -3

2n +1

,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n.

解:两边同时乘以2n +1,得2mn +m =n -3,∴(2m -1)n =-3-m ,当2m -1≠0时,n =-3-m

2m -1

;当2m -1=0时,n 无解.

点拨精讲:相当于解关于n 的分式方程,但在系数化成1时要分类.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D )

A .x +25-3=3+x 6

B .x -17+a =3-x

C .x a -a b =b a -x b

D .(x -1)2x -1

=1 2.解分式方程x x -2=2+3x -2,去分母后的结果是(B )

A .x =2+3

B .x =2(x -2)+3

C .x(x -2)=2+3(x -2)

D .x =3(x -2)+2 3.已知x =3是方程

10x +2+k

x

=1的一个根,则k =-3. 4.解方程:(1)1x -5=10

x 2-10;

(2)12x -4+12=32-x ; (3)3x -12x -2-2x 3x -3=12; (4)7x 2+x +1x 2-x =6x 2-1

.

点拨精讲:得到的解要代入最简公分母进行检验.

(3分钟)1.判断分式方程的关键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先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然后再解整式方程并检验.

3.如果遇到含有字母的方程,在系数化成1时要分情况讨论其解.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3 分式方程(2)

1.进一步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理解增根的概念,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重点:理解增根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难点:理解增根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50页“思考”,理解增根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掌握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完成填空.(5分钟)

解方程1x -1=2

x 2-1,方程两边都乘以(x +1)(x -1),得到方程x +1=2,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得x =1.检验:当x =1时,分母x -1,x 2-1都为0,相应的分式没有意义,所以x =1是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个分式方程无解.

问题 你认为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哪一步变形可能引起增根?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总结归纳: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的分母为0,因此应做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自学2:自学课本P151页“例1、例2、归纳”,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5分钟)

总结归纳: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2)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x =a ,把整式方程的解x =a 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则x =a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等于0,则x =a 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点拨精讲:因为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后求的解可能是增根,所以一定要检验.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课本P152页练习题. 点拨精讲:注意要检验.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当m 为何值时,分式方程m

x -2+3=1-x 2-x

无解?

解:∵m

x -2+3=1-x 2-x ,∴m =-2x +5,∵此分式方程无解,∴x =2,∴m =1

点拨精讲:先按一般步骤解方程,再将增根x =2代入求m 的值. 探究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

2x +m

x -2

=3的解是正数,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得,x =6+m ,∵此方程的解是正数,∴???6+m >0,

6+m ≠2,

∴m >-6且m ≠-4.

点拨精讲:要考虑两个条件:①解是正数;②解不为2.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若分式方程1

x -3+7=x -43-x 有增根,则增根为x =3.

2.若方程3x -2=2a x +4x (x -2)无解,则a 的值是3

2或1.

3.解下列分式方程: (1)2

1-x 2=2+x 1+x ; (2)1

x -2+3=1-x 2-x ; (3)x -8x -7-17-x =8;

(4)2x +93x -9=4x -7x -3

+2. 点拨精讲:第2小题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要分整式方程无解与整式方程有解是增根两种情况来讨论,第3题要注意解分式方程要检验.

(3分钟)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

2.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是去分母时两边乘以的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

3.因为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所以一定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

4.分式方程无解可能有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无解与整式方程有解是增根两种情况.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15.3 分式方程(3)

1.进一步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通过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让学生学会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 难点: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设元列分式方程.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52-153页“例3,例4”,掌握用分式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5分钟)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某校招生录取时,为了防止数据输入出错,264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分别由两位程序操作员各向计算机输入一遍.已知甲的输入速度是乙的2倍,结果甲比乙少用2小时输完.问这两个操作员每分钟各能输入多少名学生的成绩?

解:设乙每分钟能输入x 名学生的成绩,则甲每分能输入2x 名学生的成绩,根据题意得2640

2x =

2640

x

-2×60,解得x =11. 经检验,x =11是原方程的解.并且x =11,2x =2×11=22,符合题意. 答:甲每分钟能输入22名学生的成绩,乙每分钟能输入11名学生的成绩.

点拨精讲:既要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总结归纳: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点拨精讲:从例4可以看出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有实际意义的已知数.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 1.课本P154页练习题1,2.

2.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骑自行车到B 地,已知AB 两地的距离为30 km ,甲每小时比乙多走3 km ,并且比乙先到40分钟.设乙每小时走x km ,则可列方程为(B )

A .30x -30x -3=23

B .30x -30x +3=23

C .30x +3-30x =23

D .30x -3-30x =23

3.我军某部由驻地到距离30千米的地方去执行任务,因情况发生了变化,急行军速度必须是原计划的1.5倍,才能按要求提前2小时到达,求急行军原来的速度.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A ,B 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 开往B ,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小汽车与大汽车的速度之比为5∶2,求两车的速度.

解:设大车的速度为2x 千米/时,小车的速度为5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1352x -1355x =5-1

2.

两边同时乘以10x ,得675-270=45x.

解之得x =9,检验:当x =9时,10x ≠0,所以x =9是原方程的解,当x =9时,2x =18,5x =45.

答:大车的速度为18千米/时,小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

探究2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中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解:设轮船的静水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有

20x +2.5=10

x -2.5

,两边同时乘以(x +2.5)(x -2.5),得20(x -2.5)=10(x +2.5),解之,得x =7.5,检验:当x =7.5时,(x +2.5)(x -2.5)≠0,所以x =7.5是原方程的解.

答:轮船的静水速度为7.5千米/小时.

点拨精讲: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速.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1.甲做360个零件与乙做4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两人每天共做140个零件,若设甲每天做x 个零件,列方程得(A )

A .360x =480140-x

B .360140-x =480x

C .360x +480x =140

D .360x -140=480x

2.在课外活动跳绳时,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下.已知小群每分钟比小林多跳20下,设小林每分钟跳x 下,则根据题意可列关于x 的方程为90x =120

x +20

.

3.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为300 m 的污水排放管道.铺设120 m 后,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后来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0%,结果共用30天完成这一任务.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如果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m 管道,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20

x

+错误!=30. 4.近几年高速公路建设有较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欲修建的某高速公路要招标.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若甲、乙两队合作,24天可以完成,费用为120万元;若甲单独做20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做,还需40天才能完成,这样所需费用110万元,问:

(1)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万元?

(3分钟)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

(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_分式的导学案

振兴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 课题:16、1、1 从分数到分式 课型:新课 课时: 主备人:李英 审核人: 编号;SX-8-1-1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3、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 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一、预习新知: 1、 什么是整式? 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21;2x+y ; 2y x - ;a 1 ;x y x 2- ;3a ;5 . 3、 阅读“引言”, “引言”中出现的式子是整式吗? 4、 自主探究:完成p 2的“思考”,通过探究发现, a s 、s V 、v +20100、v -2060与分数一样,都是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 ,并且B 中都含有 。 5、 归纳:分式的意义: 。上面所看到的 a 1 、x y x 2-、a s 、s V 、v +20100、v -2060都是 。 我们小学里学过的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是 。那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是 。 二、课堂展示: 例1、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5x-7 ;(2)、3x 2-1 ;(3)123+-a b ;(4)、7 ) (p n m +;(5)、—5 ;(6)、1222-+-x y xy x 。 (7)、 72;(8)、c b +54 。 例2、p 3的“例1” 例3、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x x ; (2)、1 5622++-x x x (3)、242+-a a ; 例4、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1 1 +-x x ;(2)、392+-x x ;(3)、112+-a a (4)11--x x 三、随堂练习: p 4的“练习”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1)y x y x -+(2)1 32+x (3)x x 13-(4)π22y xy x ++(5)14.3--πb a (6)0.整式是 , 分式是 。(只填序号) 2、当x= 时,分式2 +x x 没有意义。3、当x= 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0 。 4、当x= 时,分式22x x +的值为正,当x= 时,分式1 1 32+-a a 的值非负。 5、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若同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 的速度的( )倍. A. b b a + B.b a b + C.a b a b -+ D.a b a b +- 6、“循环赛”是指参赛选手间都要互相比赛一次的比赛方式.如果一次乒乓球比赛有x 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方式采用“循环赛”,那么这次乒乓球比赛共有 场 7、使分式6 3 ||2 ---x x x 没有意义的x 的取值是( )A.―3、B.―2、C. 3或―2、D. ±3 五、小结与反思:

新人教版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汇总

12.1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3)“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如下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 △ A 1B 1C 1..点A 与 A 点是对应顶点; 点B 与 点 是对应顶点;点C 与 点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 C 1 1A B A 1 二 观察与思考: 1.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 ≌△DEF ,△ABC ≌ ,△ABC ≌ .(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 . 说出乙、丙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自学检测 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的导学案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八年数学 备课人:韩见光 刘恒哲 审核 2012、3、1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3、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 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一、课前热身: 1、 什么是整式? 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21;2x+y ;2y x - ;a 1 ;x y x 2- ;3a ;5 . 3、 自主探究:完成p 2的“思考”,通过探究发现,a s 、s V 、v +20100、v -2060与分数一样,都是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 ,并且B 中都含有 。 4、 归纳:分式的意义: 。上面所看到的a 1 、x y x 2-、a s 、s V 、v +20100、v -2060都是 。 我们小学里学过的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是 。那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 二、课堂展示: 例1、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5x-7 ;(2)、3x 2-1 ;(3)123+-a b ;(4)、7 )(p n m +;(5)、—5 ;(6)、1 22 2-+-x y xy x 。 (7)、72;(8)、c b +54。 例2、p 3的“例1” 例3、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 -x x ; (2)、15622++-x x x (3)、242+-a a ; 例4、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1 1+-x x ;(2)、392+-x x ;(3)、112+-a a (4)11--x x 三、随堂练习: p 4的“练习”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1)y x y x -+(2)1 32+x (3)x x 13-(4)π22y xy x ++(5)14.3--πb a (6)0.整式是 ,分式是 。(只填序号) 2、当x= 时,分式2 +x x 没有意义。3、当x= 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0 。 4、当x= 时,分式22x x +的值为正,当x= 时,分式1 132+-a a 的值非负。 5、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若同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倍. A.b b a + B.b a b + C.a b a b -+ D.a b a b +- 6、“循环赛”是指参赛选手间都要互相比赛一次的比赛方式.如果一次乒乓球比赛有x 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方式采用“循环赛”,那么这次乒乓球比赛共有 场 7、使分式6 3||2---x x x 没有意义的x 的取值是( )A.―3、B.―2、C. 3或―2、D. ±3 五、小结与反思:

全等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E D C B A N M O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备课人:陈军营 审核人:余国霞 张金锋 备课时间:9.17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线段相等及平行、角相等的相关问题。 一、课前知识回顾: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用字母表示):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 2、如图,AM=AN , BM=BN 说明△AMB ≌△ANB 的理由。 解:在△AMB 和△ANB 中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边已知BN AM ∴ △AMB ≌ ( ) 3、如图,∠B=∠DEF, BC= EF, 补充条件,使得ΔABC ≌ ΔDEF 。 (1) 若要以“S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2) 若要以“ASA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3) 若要以“A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4) 若补充条件AC=DF ,则 ΔABC 与 ΔDEF 一定全等吗? 二、自主练习与合作探究: 1、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O 点,AO=CO ,BO=DO ,试证明:AD=BC 。 2、24.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 4.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证明 三、当堂检测: 1、如图,D 点在AB 上,E 点在AC 上,且∠B =∠C ,AB = AC,那么△ABE ≌△ACD 吗?为什么? 2、如图,∠ACB =∠FDE ,AC =DF ,BD =EC ,请判断AB 与EF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思维: 1、如图所示,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1)AN = BM; (2) CD = CE (3)连接DE ,猜想:①△CDE 的形状 ②DE 与AB 的位置关系。

相似三角形全章学案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总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与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 二、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相似、形成图形相似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图形相似的现象,探究相似图形一些重要性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描述形状相同的物体,体会相似图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重要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自主探究 问题一: 1、相似图形的定义? 2、请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相似图形的实例。 问题二: 1、两个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思考 (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人站在平面镜前看到的镜像及哈哈镜里看到的镜像,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三:全等形与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尝试应用 1、下图中的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 2、观察图27-1-6中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图形(1)、(2)、(3)相似的。

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ABC 。现要求再画一△A’B’C’,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非全等)。 六、补偿提高 1、(教材P37练习第2题变式题)观察下列各个图形,找出其中相似的图形。 2、如图所示,左侧上海名牌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与右侧A 、B 、C 、D 四个图形中相似的是( ) 3、下列是相似图形的有( ) A. 两个三角形 B. 两个正方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4、如图,作出与方格纸中的图形相似的图形,使点A 与A ′对应,且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 七、小结与作业 八、教学后记: 九、学生出勤: C B A

2019《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导学案.doc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 1、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知道多边形顶点、 边数、对角线的关系 2、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一、情境感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多边形的认识 ( 一 ) 预习:仔细阅读课本15-16 页,弄清以下概念 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 (二)检测 1、下列图形是多边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序号 ) 2、n 边形有 ___个顶点, ___条边, ____个内角。若一个多边形有 12 个内角,则这个多边形为______边形,若一个多边形有十个顶点,则这个多边形为____边形。 3、若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4,则它的周长是_____ 4、判断对错。如果说法错误,试举出反例 各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 三 ) 多边形的对角线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边数 4 5 6 7 n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 上述对角线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 四) 跟踪练习 1、从八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_____条对角线,分割成 _____个三角形。 2、过某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 分成 5 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3、从某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7 条对角线,这 些对角线将该多边形分割成_____个三角形。 探究二:圆的认识 ( 一 ) 自读 17 页前三自然段,理解相关概念:圆、半径、圆 弧、扇形、圆心角 ( 二) 典例引路 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 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 三) 变式练习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及专题练习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一、填空题 1._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 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4.如果ΔABC ≌ΔDEF ,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C 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 图1-1 图1-2 图1-3 5.如图1-1所示,ΔABC ≌ΔDCB .(1)若∠D =74°∠DBC =38°,则∠A =_____,∠ABC =_____ (2)如果AC =DB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 (3)如果ΔAOB ≌ΔDOC ,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6.如图1-2,已知△ABE ≌△DCE ,AE =2 cm ,BE =1.5 cm ,∠A =25°,∠B =48°;那么DE =_____cm ,EC =_____cm ,∠C =_____°;∠D =_____°. 7.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 8.已知:如图1-3,ΔABD ≌CDB ,若AB ∥CD ,则AB 的对应边是 ( ) A .DB B .BC C .CD D .A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 B .3 C .2 D .1 10.如图1-4,△ABC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顶点,如果AB =5,BD =6,AD =4,那么 BC 等于 ( ) A .6 B .5 C .4 D .无法确定 图1-4 图1-5 图1-6 11.如图1-5,△ABC ≌△AEF ,若∠ABC 和∠AEF 是对应角,则∠EAC 等于 ( ) A .∠ACB B .∠CAF C .∠BAF D .∠BAC 12.如图1-6,△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 B .35° C .30° D .25° 三、解答题 13.已知:如图所示,以B 为中心,将Rt △EB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 ,若∠E =35°, 求∠ADB 的度数.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14.如图1-8,△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翻折180°形成的若∠1∶∠2∶∠3= 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 图1-8 15.已知:如图1-9,△ABC ≌△DEF ,∠A =85°,∠B =60°,AB =8,EH =2. (1)求∠F 的度数与DH 的长;(2)求证:AB ∥DE . 图1-9 拓展、探究、思考 16.如图1-10,AB ⊥BC ,ΔABE ≌ΔECD .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10

初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形 全章导学案

第四章 三角形 4.1 认识三角形(1)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学习重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学习设计: (一) 预习准备 (1)预习书62-65页 (2)思考①三角形的角之间的关系①三角形的分类 (3)预习作业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为三类: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二) 学习过程 例1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例2 在①ABC 中,(1)0 82,42,C A B ∠=∠=∠则= (2)5,A B C C ∠+∠=∠∠那么= (3)在①ABC 中,C ∠的外角是120°,B ∠的度数是A ∠度数的一半,求①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变式训练:在①ABC 中(1)00 78,25,B A C ∠=∠=∠则= (2)若C ∠=55°,010B A ∠-∠=,那么A ∠= ,B ∠= 例3 已知①ABC 中,::1:2:3A B C ∠∠∠=,试判断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变式训练:已知①ABC 中,0 90,2,A B B C ∠-∠=∠=∠试判断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例4 如图,在①ABC 中,090ACB ∠=,CD ①AB 于点D , 1,2?A B ∠∠∠∠与有何关系与呢 例5 如图,已知0 60,30,20,A B C BOC ∠=∠=∠=∠求的度数。 2 1D C B A O C B A

《分式》全章导学案

第十五章 分 式 15.1 分 式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了解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27-128页,掌握分式的概念,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分 式A B 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点拨精讲: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式子,它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自学2:自学课本P128页“思考与例1”,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5分钟) 总结归纳: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当B ≠0,A =0时,分式A B =0. 点拨精讲:分式的分数线相当于除号,也起到括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课本P128-129页练习题1,2,3.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当x 取何值时:(1)分式12x 2x -3有意义?(2)分式12x 2x 2+3有意义?(3)分式3x 2x -1无意义?(4) 分式12x |x|-3无意义?(5)分式|x|-22x +4的值为0?(6)分式x 2-9x -3 的值为0? 解:(1)要使分式12x 2x -3有意义,则分母2x -3≠0,即x ≠32;(2)要使分式12x 2x 2+3有意义,则分 母2x 2+3≠0,即x 取任意实数;(3)要使分式3x 2x -1无意义,则分母2x -1=0,即x =1 2;(4)要使分 式 12x |x|-3无意义,则分母|x|-3=0,即x =±3;(5)要使分式|x|-22x +4的值为0,则有? ????|x|-2=02x +4≠0,即x =2;(6)要使分式x 2-9 x -3的值为0,则有? ????x 2 -9=0x -3≠0,即x =-3.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 章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与巩固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 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三角 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 知识点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 ,互相重合的角叫做.

(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四)角角边:两个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1)HL定理是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另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对应相等,与一般三角

八年级数学下册15_1_2多边形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计算公式. 2、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应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43-P46,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 不难发现,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为两个三角形,如图(1).由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所以可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 把四边形分割成为三角形,你还有其他办法吗?把它画在图图(2)、(3)上,并由此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探索: 设计一个实验(如剪纸、拼图),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思考: 四边形的内角可能都是锐角吗?可能都是直角吗?最多有几个钝角? 交流: 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取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 所以,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 交流: 思考: 典例: 例、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它的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三分之二,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跟踪训练: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 交流: 多边形的内角和Q可以看做是这个多边形边数n的函数吗?为什么? 实践: 从操作中可以发现,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形状却不断改变,这说明四边形具有_______性. 四边形具有_______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下图的电动伸缩门就是应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性. 探索: 以AB=20mm,BC=30mm,CD=18mm,DA=21mm为边,画出四边形ABCD.和同学们比较一下,大家画出的四边形的形状一样吗?如果使∠ABC=60°,再画这个四边形,大家画的形状一样吗?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每小组口头或利用投影仪展示一道题, 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 交流内容展示小组(随机)点评小组(随机)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第______组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第______组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计算公式. 2、灵活应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四、课堂达标检测 1、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为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A.6 B.8 C.10 D.12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不可能为( ) A.180° B.680° C.1080° D.1980° 3、下列多边形中,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是()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分式小结与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分式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了解本章知识要点、巩固本章知识点的应用,并综合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分式的概念、运算及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习难点 :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习过程 : 一、知识点复习: 1. 分式的概念 (1)如果 A 、B 表示两个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 (2)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2.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即A B 中, B ≠ 0 时,分式有意义。 3. 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对于A B ,即00A B =??≠? 时,A B = 0 . 4. 分式(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数),分式(数)的值不变。 A A M B B M ?=?, A A M B B M ÷=÷( M 为 ≠ 0 的整式) 5. 分式通分 (1)通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2)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 (4)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6. 分式通分的步骤 (1)确定最简公分母 ①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③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④当分母中有多项式时,要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2)将各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 7. 分式的约分 (1)约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约分后不改变分式的值。 (3)约分的结果:使分子、分母中没有公因式,即化为最简分式。 8. 分子的变号规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意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 a a b b b -==--;a a a a b b b b ---=-==-- 9. 分式的乘除法则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积的分子,用分母的积作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课题:12.1.1全等三角形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学习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1页-32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约3-5分钟)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阅读课本P31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平移 翻折 旋转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说一说)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 (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 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 ;

第(4)题图 E B A E 第(1 )题图E C B F C 第(2)题图D A C B (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应最长边,最短边对应最短边; 最大角对应最大角,最小角对应最小角. 简单记为:(1)大边对应大角,大角对应 ; (2) 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 ,对顶角也是 ; 4、“全等”用“ ”表示,读作“ ” 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 读作: 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课本P32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 (1) 如图(1)△ABC ≌△DEF ,B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BC= 。 ∠A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A = 。。 (2) 如图(2)△ABC ≌△DEF ,△ABC 的边A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AC= 。 (3) 如图(3)△ABC ≌△ ,∠ABC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4) 如图(4)△ABC ≌△ ,△ABC 的∠BAC 的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5) △ABC ≌与△DEF ,AB=DE,AC=DF,BC=EF,写出所有对应角相等的式子。 小结1:规律总结: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两个三角形全等,与它们所在的位置 关系。(填有或无)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解 例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 C A B O D C A B E 图1 图2

相似三角形全章导学案(正式)

27.1.图形的相似(一) 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新知链接 1.(1)请同学们先观察第27章章头图,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2)自学教材。 (3)相似图形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同学们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2.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如d c b a =(即ad =b c ),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三、合作探究 例1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 例2一张桌面的长a=1.25m ,宽b=0.75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1)如果a=125cm,b=75c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2)如果a=1250m m,b=750m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例3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 m? 分析: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解: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km . 四、课堂练习 1.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哪些是相似图形: 相似图形: _____和______; _____和______; _____和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 m,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导学案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科目:数学课型:复习提升课五年级【目标导学】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步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综合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使知识系统化。 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知识。 ⑴你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 ⑵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用学具,说一说推导过程。 (2)总结方法:以上三种图形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 3、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S= a S= s= s= 观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 4、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问题探究】 22cm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0cm 右图是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议一议: 30cm (1)当上底为0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当上底为30cm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条高是多少米呢? ? a b 8cm 4.5cm 4cm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多少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反馈提升】 1、靠墙边围成一个直角梯形花坛,为花坛的篱笆长54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右图)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达标测评】 一、判断我能行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5)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到原来的二倍,高扩大到原来的三倍,面积就扩大到到原来的五倍。( ) 二、填空我做主 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是( )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在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 )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 )米? 作业:学习巩固84页 【反思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系统复习了 的相关知识,我认为在 学的较好, 还有不足,自我评价 (好、一般、较差 )。 10cm 5cm 6cm 12cm 18m

第十五章分式导学案

第十五章分式导学案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1、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 2、能说出一个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会求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取值 会求分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取值 1.自主探究:什么是整式? 2.完成 P127--128 页思考后回答问题: 一般的,整式A除以整式 ____________ B,可以写成的形 式。如果 B 中含有 __ A 式子A就叫 _ ,其中 A叫___ , B叫 ___ 。 B 3.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分式的值为O的条件是什么? 4.我的疑惑: 1.下列哪些代数式是整式,哪些代数式是分式? ① b ② 2a+b ③ - 2 ④ 2x ⑤ a ⑥ 2 ⑦ x- z 2a 3x 3 3 x 5 y 整式有:;分式有: 2.(对照例 1 )解答: 已知:分式x 2 3x 4 1)当x 取何值时,分式没有意义? 3.当 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2 )当 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4. 当 x 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 0?

2x 2x 5x ,,2. 2 x 4 x 1 x21 、质疑导学: 1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2x 1 时 , 分式 2x 1 无意义 .4. 当 ___ 3x 4 4x 3 __时 , 分式 x 的值为 1.6. 当 时 , 分式 x 有意义 . 8x 6 ___时 , 分式 1 的值为正 . x5 归纳小结: 1. 判别分式的方法: 9x+4, 7 , 9 y x 20 整式有: 2. 当 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m4 5 8y 3 1 x9 x1 x ( 3) 2x 1 x3 ( 2) 2 1) 1 ( 4) 1 ) 2) 3) 需要的条件为( 1) 2) 1 、式子① 2 ② x y x5 1 2a A. ①②③⑥ B . ①③⑤ 2、分式有意义的条 件 3. 分式的值为零所 1 ⑤ +4 1a C. ①③ D. ① ② y 中,是分式的有 ( 2 、分式 x a 中,当 3x 1 A .分式的值为零 a 时,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 B . 1 C. 若 a 时 , 分式的值为零 3 分式无意义 1 D. 若 a 时 , 分式的值为零 3 五、学后反思 : 时分式 2 x 的 值 为负 1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 )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共16课时)

课题: 11.1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 累计1课时 编写人: 备课组长: 审查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检测) 二、课前预习 1、 阅读教材2——3页 2、填空 (1) 叫做全等形 (2) 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4)“全等”用 表示, 读作 。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3.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οο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 D D B D B E B C

例1.已知如图(1),AB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 (图1) (图2) ( 图3) 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ο105=∠=∠AED ACB ,οο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三、疑难点拨 1、如图,已知△ABE ≌△ACD , ∠ADE=∠AED,∠B=∠C,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五、当堂训练 教材4页的1、2题 六、小结提升 1、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 2,、教师补充。 展示 点评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七、课堂作业 1、 教材4页1、 2、3 课后反思: 课外练习p4 4 课辅p1 变式练习

三角形全章导学案(精典)

精典专题十一 三角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及其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一、兴趣导入 分享一句话: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饶雪漫《沙漏》 二.旧知回顾 1.小学时学过哪些特殊的三角形? 2.在平面内有两点,那么这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是最短的。 三.教材研读 1.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在位置上具有以下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 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 第三边 。 3.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三角形的各个元素如何表示? 5.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自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B .△AB C 中,顶点A 所对的边为直线BC C.三条边分别为a,b,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 D.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图1,(1)图中共有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BC 为一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 ;以∠EAD 为一内角的三角形是______, ______;(2)AB 既是△____中∠___ 的对边 ,又是△____ 中∠____ 的对边,还是△____ 中∠ ____ 的对边。 3.下列长度的两组线段中,哪一组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1).3,6,9; (2).3,7,8. 探究点一 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重点) 问题: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 图(2)中,点A 、B 、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线段AB 、BC 、CA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A 、∠B 、∠C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简称三角形的 。我们把这个三角形记作 ,读作 ,三角形的三边有时用它所对角的相应小写字母表示:如边BC 对着∠A ,记作 ;边CA 记作 ;边AB 记作 。 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