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怎樣認識和練好形意拳

---李文彬李宏 (摘自美國"功夫"刊物95年2.3期)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中傳播較久,習者較多的著名拳種之一。它具有體用兼優,內外兼修老幼皆宜,

剛柔相濟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論深湛,尤多隱諱,但它動作簡樸無華,效果顯著故為廣大武術愛好者

所喜愛。甫於它傳播年久,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多種多樣地衍變,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循理務實采長

補短,才能在學練中得到認識以鑒別良莠,繼而持之以恆地鍛煉,就可以達到祛病強身和實戰中應用

的效果。

學練形意拳能夠事先對它的技法源流和衍變有所瞭解,有利於瞭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論和技法特

點,從而利於識別其理論和練法的優劣並其技術精華的學練掌握。

對形意拳的創始人以及前幾代傳人上有過爭議的。就形意拳譜,武術史料記載和現代人考證,此

拳為中國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姬際可(1602-1680年)所創。姬傳曹繼武,曹傳戴龍邦,戴傳李洛能,李傳河北郭雲深、劉奇蘭等及山西宋世榮、車毅齋等。這一傳習關係得到大多數武林界史學界人士的承

認。拳名歷經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薌齋先生所傳的意拳)的衍變,最後才

定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變情況看,姬際可傳的拳法和現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從少林寺秘不外傳的

心意把,十二大勢及河南馬學禮所傳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顯看出與形意拳的不同特點。例如步型上,

他們所傳都有是側身弓箭步(如圖1),而形意拳則是三體式樁步;在拳法上雖多是著重單勢動作磨礪,

利於實戰,但在動作要求、名稱的技法上經多番衍變與現在的形意拳不僅實質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

一樣。戴龍邦在中國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稱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雖用的是側身弓箭步,尚未形成

現代形意拳所用的雞腿和槐蟲步,但在技法上強調了內外合一,開始著重體會內在意識和呼吸及勁力

和動作的內外結合;強調了以丹甪為本,以意領氣,手腳相合,攻防一體。從這些技法要領來看戴龍

邦先生開始從動作,招法的傳統習練中突出了內意、內勁以及神氣的運用。這一飛躍的轉變是技法上

的昇華。無疑是對形意拳衍變的一大貢獻。而李洛能(1808-1890)學自山西戴龍邦,傳入河北,曾叫意拳,後改名叫形意拳。他用似斧、似閃(似電)、似箭、似炮、似彈之形來提煉的精華動作,形成劈、

鑽、崩、炮、橫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達到強身治病,增進功力的

目的。又把戴龍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為十二形。這就是改名為形意拳的甫來。實際上

也豐富了該拳種拳法內涵。特別是改掉側身弓箭步練法,而代之以兩腿彎曲,前三後七的三體式樁步

(如圖2)和具有夾剪勁的雞腿及進步跟後腳的槐蟲步,使形意拳打破武術都有以弓、馬、僕、虛、

歇為主要步型的慣例,形成獨具一格的“行如槐蟲”的獨特步型和步法。這是繼戴龍邦之後,李洛能先生的一大創新,他無疑是形意拳的鼻祖。正因為李洛能先生深入精微,窮其奧秘才在技法達到“拳無拳,

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詣,不愧人稱“神拳”。李洛能先生還能破除保守,廣開藝門,傳播廣泛,門下名家輩出。現已傳及海內外,實為後代造福非淺。李洛能一源的形意拳以宋世榮、車毅齋等為主

在山西廣泛傳播,現代人稱“山西派”,而以郭雲深、劉奇蘭等為首發展衍變成“河北派”,繁衍近百年,

傳人已遍及中國大江南北及國外。

形意拳從李洛能開創至今年已傳八、九代人,渾樸的拳法風格深受習練者的喜愛。就河北山西兩

大支拳技風格的練法來講不能說沒有差異,甚至一門弟子亦有剛柔、長短、活實等等。不同的練法和

風格,可謂各有千秋。正是甫於師承和個人條件的不同,各傳人所學難免有深淺對錯之別,這就需要

我們廣大的形意拳愛好者以科學的客觀態度進行比較與鑒別,,擇善而從之,否則將貽誤自己並涉及

後人。

形意拳經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名稱上的衍變,使之動作名稱,動作要求,技法

含義,拳法理論上都發生變化,就給我們識別是否是形意動作、理論帶來困難。一些衍變前的老拳譜

可不象古玩,秘箋越老越可貴。如果我們練形意拳的按《心意拳譜》或《心意六合拳譜》、《岳武穆九

要論》的理論指導我們練形意拳,就會發現對不上號,理論不給指導訓練,只有附有戴龍邦於乾隆十

五年作《六合拳序》有叫《六合拳譜》的,有寫《形意拳譜》的,也有逕寫為《岳武穆之拳譜》的手

抄拳譜適用於形意拳。其拳譜名稱的不同系後人手抄者個人理解不同擅改標題所致。其內容除尚保留

戴家《六合拳譜》部分內容外,又增加了許多技術理論。其內容雖文字,但內涵深邃。如起落、鑽翻。

雖與衍變前老譜用同一詞,但內容卻揭示出顯著不同的技法含義。尚派形意為尚雲祥(1864-1937)先

生所創。尚雲祥先生從師中華武士會的創辦人李存義先生。得李先生真傳,以及諸前輩指教,尤得郭

雲深老先生厚愛,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術之三昧。尚雲祥先生雖博通武林各門技藝,卻傾一生精力

專攻形意,以致深得郭雲深老先生三項絕技:崩拳、腹打、大杆子。並享有“鐵腳佛”美號。尚先生平

生耿直不事權貴,生平軼事甚多,晚年尤閉門簡出,但英名遠揚,聲貫武壇。尚先生對形意提煉昇華,

有許多獨特之處,在本篇文章裏將有闡述。

圖 1 圖 2 圖 3 圖 4 圖 5 圖 6

形意拳是體用務實,簡賅無華的武術拳種之一。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種技法反復操練的形式

來練功、找勁,以適應實戰的需要。當練功找勁有了一定基礎,為了進一步適應在動態中能連續不斷

地變化動作和發勁。以提高實戰素質和表演效果,才有了傳統套路的形成。器械是拳腳的引長,只要

瞭解和掌握好各種武術器械的性能與形意拳中神意及功夫結合起來,自會相輔相成,互增技巧,在演

練和實戰中反映獨特勁力和風采。形意拳各支所傳儘管有別,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各有所長。因下面將

闡述套路、勁力等技術問題,故作者將知者較少的尚派形意與眾不同的練法和理論介紹給廣大武術愛

好者。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於後人學練提高。

1、形意五行拳是以內經陰陽五行之說為理論根據,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運用的。

經雲:“劈拳之形似斧屬金,鑽拳之形似電(似閃)屬水,崩拳之形似箭屬木,炮拳之形似炮屬火,

橫拳之形似彈屬土。”五行拳是鍛煉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變化人的氣質,培養技法,加深功

力為目的的。既然是按五行之說練五行拳,就不能不講究“生克制化”,應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的順序來鍛煉,才會加功增益少走彎

路。如按多數練形意習慣順序,則是金、木、水、火、土。反映到練拳上則成了劈、崩、鑽、炮、橫,

順序一顛倒則出現問題:一是金克木,一是水克火。《內經》雲:“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本為增益

而練,非要“過亢”而用,這種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練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說不通,而且在練功找勁上

效果肯定不理想。

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動作技法和運動形式,也是別特色的。其劈拳和鑽拳就與一般練法有顯著差別。

經雲:“劈拳之形似斧屬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講“劈”就該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勁。有些人把鷹捉當成劈拳是不對的。而尚雲祥先生所教的劈拳(圖3)與鷹捉(圖4)在形式上雖僅是拳與掌的區別,而實質上卻有極大的差異。鷹捉用掌聲,是梢節發勁,劈拳用肘,是中節發勁。劈拳最可貴的是超出武術一般技法慣例,不用關節處打人,發勁。其劈勁的著力點在拳與肘之間的前小臂豐。故有“劈關肘

打”之說。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別具特殊效用和涵義,成為形意拳知者甚少的精華之一。經雲:“鑽拳

之形似電(似閃)屬水,內通於腎。”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既有實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

去了鑽拳的真正價值。尚派形意所練的鑽拳(圖5、6、7),既有甩臂摟掌似閃之形,又有抖腰、助腎之功。故不論是外形和內意都含有練功健身和實戰作用,效益比其他練法較為顯著。

2、形意拳傳統套路

當通對五行拳練功找勁有了一定基礎後,為進一步適應在動態中能連續不斷地變化動作和發勁,

以提高實戰素質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變形成了套路拳。形意拳各支所傳套路在名稱和套路結構上基

本相同。但因師承和個人悟性差異,在傳授拳法時各有偏重,就會在身法勁力,剛柔,快慢等方面反

映不一樣。形意拳每趟傳統套路都有各自獨具的特色,所以我們在練每趟傳統套路時,必頇充分理解

其動作編排內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勁”,才算有了練好這趟拳的基礎。套路拳的鍛煉會

使神與威、氣與力,以致素質耐力,技巧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得到高度的反映。所以練同一傳統套路就

具有全面的技術鑒定性,通過相互觀摩研討達到相互促進和提高作用。所以前輩們創造了一些套路被

公認,流傳下來成為傳統套路。形意拳第一趟傳統套路是連環拳,除它以外還有六合拳、八式拳、十

二洪錘和雜式錘拳。此外還有五行對練套路五行炮,十二形對練套路路安身炮。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

雞形撕把(一般稱四把)和燕形拳因其技法動作變化多樣,故也屬套路拳。現代人為武術表演比賽或

為教學卻又苦於所會不多,需要自行編造一些套路,這樣做是無可非議的,但應實事求是向學生們講

明這是自編套路。如果自編套路確有長處可取,自會廣為傳習,不必偽稱哪位前輩所傳;也不能因某

一形意前輩曾教過一些長拳傳統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就把它們做為形意傳統套路傳習下來。倘若

蓄意混淆視聽,則屬於武德問題,願為人師者戒。

3、在十二形的名稱和特能上應去偽存真

李洛能學自山西戴龍邦,學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龍、虎、猴、馬、雞、燕、鷂、蛇、鷹、熊。為

使象形取意的內容和勁力更趨全面,又增加了“鮀”(tuo)和“鳥台”(tai )兩形,使之成為流傳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順序排列為龍、虎、猴、馬、鮀、雞、燕、鷂、蛇、(tai)、鷹、熊。現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學練原戴龍邦的十大形時,雖練法和要求略有不同,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唯在李洛能新增兩形上,即鮀形、tai(鳥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練法要求上出現分歧。現以尚派形意觀點分

述如下:鮀(依傳統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聲字,一般字典無此字。《辭

源》《辭海》中指一種吹沙小魚,與形意拳中之鮀毫無關係。老拳譜中注明即“剪子股”。人們俗稱它“香油”,“賣油郎”。是灰褐色,長不過寸,六隻長腿的昆雖,雨後的積水面上常見到它。動物世界稱它為

“水上遊客”,是一種水生蝽類,學名“黽蝽”,是昆蟲綱半翅目的昆蟲。它才上我們所要學的浮游在水

面上做左右曲線前進,既輕靈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蟲。尚派形意練鮀形的手型是拇指與食指

撐開,其他三指捲曲,這個掌型(圖8)是學昆蟲輕靈的爪兒。鮀形拳左右曲線向前進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於水面上前進時的快速輕靈的運動特色。再通過左右轉身回頭的發力訓練來達到“若遇人多,三搖兩旋”這一拳譜要求的實戰技法。因武術前輩有文化的較少,全憑心傳口授,致使近代人在著書查字典音(tuo)動物時,只有“鼉”是會水的,而且還很兇猛,便誤認為學的是它。其實“鼉”是揚子鰐,它並不是水族中身體最靈的,而是很重很笨的。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運動起來不輕靈,較貪睡,但又

很兇猛。它大水中僅頭,頸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線向前游水,不能浮於水面,更不會輕靈地左右曲線

前進。所以我們所學所練的應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蟲“鮀”,而非揚子鰐的“鼉”。之所以產生一些錯誤的說法和練法,都是因不瞭解象形取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造成的。(鳥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tai )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聲字,一般字典無此字,從們又不知其物,武斷臆測,才誤為“駘”、“鴿”、“鮐”等錯誤。有人雖寫出“鳥台”字,卻不知是何物。或謂之類似鴕鳥只善直,

何來豎尾之能?或謂之中國渤海灣裏的一種回游和“鮐”魚,有“護尾之能”。這些錯誤應該清除,道理應該弄個明白。其實“鳥台”是一種隼科尾短的小

鷹,平時人稱“兔鶻”,又叫“禿尾巴鷹”,獵戶養其雛兒,磨去爪鋒,專用來捕捉野兔。而野生的“鳥台”,多站高枝上,頭常朝下,尾朝上倒豎著,便於俯窺狡兔野鳥,見之能疾撲捉(中國華東、華麗北一帶農村能看到)。這就是“鳥台”所獨有的特異習性和技巧--豎尾之能。我們學它是用兩臂上分(圖9)後下來象其尾(圖10),向前上方借肋腹發勁,以學它的豎尾之能。這就彌補了原十大形所沒有的“肋腹打”這一特殊技法。形意拳經所謂“以上以下十四處打法,俱不脫丹甪之氣”,這十四處是頭、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處,加上臀尾則十四

處,而“俱不脫丹甪之氣”是就明“丹甪”不僅是十四處打法的發勁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拳經曰:“肋腹打去意沾陰,好似還弓一力精,丹甪久練靈根本,五行僵一顯奇能”,既然拳經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頇發揮肋腹打的作用,事實上也只有發揮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從上下、左右,身軀前後都能發勁頭打人的技法特點。郭雲深與尚雲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們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純都

擅長腹打(人們稱為丹甪氣打)而名貫大江南北,武林內外。故拳經“以上以下十四處打法”應改成“以上以下十五處打法才對。

4、拳械一體,相得益彰

形意傳統最大特點就是拳械地一體,也就是“器械是臂的引長”。所以說形意有什麼拳,就有什麼

器械,只是不同器械有它不同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在運用中發揮不同的性能而已。正因為它以拳為本,同一器械有之與一般練法不同的內涵,加之形意前輩視後學業者非得上乘拳法後

才教之,故形意器械知者人稀,會者更少,致使當代不少形意名家在傳授器械時,只能教些長拳傳統器械,如“三才劊”,“七星劊”,“武當劊”等。當然適人所需,各人所追求的不同。但所練是否是形意

傳統器械,傳人與學者都應有清楚的認識和監別能力。

形意器械為把形意身手特有的勁運用到器械上,掌握和使用好它的技法,而許多單趟練習的器械基本

功,那就是五行(劈、崩、鑽、炮、橫)的刀、劊、棍、槍單趟套路。通過反復單練每一勁力,達到

身械合一,會顯示出獨特的技法來,除五行各單趟器械外,還有五行、連環、六合、八式、十二洪錘

等器械套路,除此之外,還有稀有器械麟角刀、鳳翅鏜、雙沉香拐、雙錘、鐵筷子(峨嵋刺)和文杖

等。這些器械無一不體現形意內外合一,拳械一體的獨特風格和技術特點。

圖 7 圖 8 圖 9 圖 10 圖 11

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無論拳譜轉抄還是演練技藝,都有出現許多差異。為使

廣大愛好者,初學者對它有一清楚認識並儘快找出規律,提出我們的看法,或有益於同好們。

1、針對形意拳特點的抻筋拔骨訓練

形意拳講內外合一,上下相隨,一動無不動。為完成這些拳法要求,就是“龍折身”。形意拳經曰:“龍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式”,是講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在運動中,身體能隨需要纏繞彎曲而不傷其身,

身力還得發。為象形取意,練形意拳的人,應在一些武術柔韌訓練外,再增加一些特別的抻筋拔骨練

習。如(圖11、12)要求:四指直併攏,虎口抻開大於90度,整個立掌與小臂夾角要小於90度。(圖13)要求:塌肩墜肘;抻拔出肩窩,肘窩,拳心外擰旋到小指向上。(圖14、15)要求:正壓踝關節,要求腳掌與小腿之間夾角越小越好;側壓踝關節要求僕腿伸直,與腳夾角小於90度。其他一些抻筋拔骨動作,可根據自身條件,動作要求,單獨抽出一動作或一勁力進行靜態或動態的訓練。

2、樁功是個寶

樁功即三體式。形意先賢有句名言:“萬法皆出於三體式。”說明三體式是形意至關重要的入道之

門,故稱為“形意母式”。尚派形意認為三體式和鷹捉,一個是母式,一個是母拳,是開啟形意奧秘的

鑰匙。

練形意一開始就練三體式樁,就會聽許多關於它本身的技擊和體療的故事。如某形意前輩三體式

一站,從們就推不動,拉不動,甚至抱不起,摔不倒,如樹生根一樣。這就是三體式樁站出來的。郭

雲深曾當人戲詴其技,三體式一站,令壯漢五人,各持臘杆齊力頂其腹不能動。郭老先生丹甪一省氣,

反把五有摔出丈外。北京武術傳習所有一馬某擅雙跺子腳,腳到牆塌,威力駭人,向尚雲祥先生逞能,

先生三體式一站,讓他來踹,一踹未動,二次躍步傾力再踹,尚先生丹甪一省氣,反把馬某摔出老遠,

倒地不能起。可見樁功在自衛克敵發勁上的作用。形意前輩能有“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本領的氣概,豈不知他的威力之根在腳,發於腿,主宰在腰,而樁功正是他威力的基礎。

前面講了三體式樁功在技擊上的作用,而它的祛病強身作用也是經實踐證明的。它對一些慢性病、

老年病、婦女病有較好的體療作用,並且比練拳的療效還好些。若細化三體式樁功的抻筋拔骨要求,

會在靜態鍛煉中起到動態起不到的作用,使身體各部位受到較大負荷,筋骨、、肌肉都得到鍛煉。加

上氣沉丹甪的橫隔呼吸,不僅加強了血液和淋巴系統新陳代謝,還對內臟起到按摩作用。特別是“驚起四梢”和“發動內五行”的精神作用,意動氣行,對中樞神經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對心臟呼吸和消化系

統產生保健作用,所以日益被子當代人所按受,作為健身體療的方法之一。

3、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

形意拳經曰:“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人交勇無虛備,去意好似卷地風”。要求練形意者在練上步時,必頇練出前趟後蹬之勁。這不僅顯示形意拳進步快且遠的特點,而且如鐵犁翻地,

能將對方拔根趟起來。可惜知此技法的有很少,以致人們對上述拳經要義多有曲解,失去真意,唯有

尚派形意注重這一上步趟勁的練習,使這一形意絕技傳流下來。

4、虎未撲食頭早抱,出洞入洞緊隨身。

在當今武術刊物上,仍有人對形意拳四象之一“虎抱頭”引出不少議論。“虎抱頭”與“虎豹頭”在中國文字中讀音相同。因一些人不懂“虎抱頭”的形與意的含義,臆測誤解而產生。尚雲祥先生講形意動作,一開始就強調“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這是形意拳出入手的根本原則。因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會使身臂構成一體,臂借身而力大,身借臂而力得發。再加上鑽、翻、擰、裹、墜等,使之身體上下,內外構成一體。而“出洞入洞緊隨身”不僅將上述涵義引深,而且是出入手刹那間的動作要求。在形意拳裏“洞”指的是人的嘴,“出洞入洞”是說出入手時肘貼肋,掌(拳)都是從嘴前走。在手未離身前,手是在頭下抱著(圖16)。這正和虎要撲食躍出時,前爪抱在頭下形意相同,故名“虎抱頭”。所以把它列為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之一。

圖 12 圖 13 圖 14 圖 15 圖 16

5、練功找勁,不重招法。

尚派形意只講練功找勁,基本不講招法。尚雲祥先生曾講:“不論什麼高拋、絕招,都有不是靈丹

妙藥,都有會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發生不同的變化,甚至有時反被他人所乘。”不但不講招法,倒常常講些不好理解,又難於運用的技法:“或把或拳望

著就是”,“甯要不是莫要停留”,“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我們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在實踐中追求這些技法,才能得到形意拳的真正精華。

6、論形意拳三乘功夫

形意拳有剛(明)、柔(暗)和化勁三步功夫的三種勁的劃分。在鍛煉和運用中疾用驟發的為鍘勁。

緩動遂發的為柔勁。不意而發的為化勁。這三種勁同是在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氣的基礎

上求得的,現在有不少練形意的人不懂剛勁作用,甚至不會剛勁練法,只會人云亦云地比劃套路,人

們一問起,他就會說我是在練形意第二層功夫柔勁呢。其實他不知這樣下去既誤己又誤人。要知道形

意突出特點是“硬打硬進”,沒有平素訓練的爆發剛勁作本錢行嗎?所以尚雲祥先生年過七旬時還說:

“我若再有三十年陽壽,我就再打它三十年剛勁!”這是尚老先生經過實踐驗證的經驗之談。有了剛勁

基礎,就能不借上步的衝力,不借他人之力,沾哪哪有,想發就放。再從緩動遂發,沾身縱力中去找

柔(暗)勁,以及柔極自化,周身通靈,則形成條件反射的不意而發化戲亦可逐漸得之。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主要拳種之一,作者欲通過本文將該拳有出入之處,要追求的地方介紹給廣大武林

朋友和形意拳愛好者,以提高監別金沙的能力。可惜篇幅有限,不能概括形意拳全貌,在我們出版的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一書和《尚派形意拳械》VCD中有詳細介紹,願海內外有志者探精抉微研之,

則形意拳振興有日,作者寫本文願足矣!終是一家之言,懇請識家正之。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形意拳是内家拳,是体用兼修的优秀拳术。所以练习它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练习它可以自卫防身,学习它可以培养毅力,学习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练习,体质强弱皆可练习,有否武术基础皆可练习,有无腰腿功夫皆可练习。但练习形意拳要有一定步骤,要循序而渐进。 1、练习形意拳要从三体式人手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三体者,头、身、足也。不是真得练头、身、足。头、身、足是指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谓三体式。其实是身体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一不包括。 站三体式时要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遵照形意拳的"九歌"来练习,不能有丝 毫的偏离,这样才能把身体的头、身、肩、臂、手、指、胯、腿、膝、足、耻、臀、口等等的姿势练准确,经过长期练习成为定型。每当练习形意拳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合规范。练习三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腿部力量。练习三体式也是练习内三合,意、气、力的过程。通过意念的统帅,引导形体姿势的正确,“形正而气顺”,引导呼吸,气沉丹田。丹田内气充盈,鼓荡,产生内劲,逐渐达到内三合,从而为练习形意拳打下坚实的基础。练习形意拳时,时时离不开三体式,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 练习三体式时不可使用拙力,不可努气,不可腆胸提腹,要谨防这三害,练习三体式时上身要放松,舌抵上腭,提杠溜臂,在意念引导下,气沉丹田。练习三体式是养精养气养神,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整个经络的过程,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益寿而延年。 2、三体式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练五行拳

五行拳指劈、崩、钻、砲、横五种拳法。内应心、肝、肺、脾、胃五脏,外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故称五行拳,它是练习十二形和其它套路的基础。练习这些套路时都离不开五行拳,如3个崩拳连着一个砲拳叫"鹳子人林",一崩 拳可叫"黑虎人洞",也可叫"金鸡食米",又可叫"燕子啄泥",不胜枚举。故五行 拳是形意拳的根,练好了五行拳,就等于练好了形意拳。所以练习形意拳的人,每天必须练习五行拳。会练形意拳的人都在五行拳上下功夫。 学练五行拳时要从学练动作入手,每个动作都要符合“八势”、“八要”、“九歌”的规定。刘奇兰先生曰:“观其外,而知其内,其外正则气顺,其形反则气逆”。所以练习外三合是第一步,只有动作准确姿势到位,手脚齐至才能够“气则顺”而“气沉丹田”,这就是第二步功夫,即是练习内三合了。这时候,一方面继续纠正动作,一方面练习“气沉丹田”,一方面要“找劲”。例如,练习劈拳时,动作对否,呼吸平稳自然了,就要练习劈劲。这劈劲不是一学就会也不是一天可练成了,要通过劈拳动作的练习把它找到。练钻拳也如是,崩、砲、横也如是。继续练习纠正动作就是外三合,练习气沉丹田,找劲就是内三合。劲找到了就说明你巳“气沉丹田”了,已达到“六合”了。这种“六合”劲就是形意拳最讲求的“整劲”。 练习五行拳也要谨防“拙力、努气、腆胸提腹”三害。如犯三害,不仅“整劲”练不出来,身体也要出病,如憋气胸闷等等,不可不谨防。 学练五行拳时不可好高鹜远,明劲还没练好就去追求柔劲、化劲,结果一事无成。通过五行拳的练习能够达到“六合”,打出“整劲”已难能可贵了。 五行拳有基础后可以练习“五行连环拳”。在“五行连环拳”的基础上可以学练“五行连环刀”,“五行连环剑”,“五行连环枪”,“五行连环棍”等等器械。 3、五行拳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十二形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就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与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但就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就是软八字功。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就是鲜能窥其门径了。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

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技法说明:三体式就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就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也就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在临阵实战中,若对方以双撞捶击打我胸部时,我立即以双盖掌向下盖扑对方双拳以化解来势,速以右钻拳冲打对方下颏,敌要后退则随之上钻,对其喉或头部钻打。若敌用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共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家师裴先生听师公傅剑秋说,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後,得传自尚云祥先生。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

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二十四手歌诀总章: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十二形中求变化,岳公秘传世间宝。(注:岳公,指岳飞,传言岳飞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托言为岳飞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二十四手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二十四手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0359432.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0a10359432.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 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 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 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 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 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 1、龙形:(15 式) 2、虎形:( 8 式) 3、猴形:(15式) 4、马形:( 8 式) 5、鼍形:( 8 式) 6、鸡形:(18式) 7、燕形:(17式) 8、鹞形:(15式) 9、蛇形:( 8 式) 10、骀形:( 8 式) 11、鹰形:( 8 式) 12、熊形:( 8 式) 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 【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

形意拳拳谱 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 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 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 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 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其形似闪,有如闪电, 一指敏捷快速之意。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 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 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 向前。(自上而下打) (由下往上打) (水平向前直打) (转而向前平打) (左右螺旋前打) 1、起势(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 3、退步左崩拳 4、顺步右崩拳 5、白鹤亮翅 6、进步左炮拳 7、撤步劈拳 8、跃步鼍形 9、进步横拳 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11、拗步崩拳 12、顺步崩拳 13、狸猫倒上树(回身 14、进步右崩拳 15、退步左崩拳 16、顺步右崩拳 17、白鹤亮翅 18、进步左炮拳 19、撤步劈拳 20、跃步鼍形 21、进步横拳 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23、拗步崩拳 24、顺步崩拳 25、狸猫倒上树(回身) 26、进步右崩拳 27、退步左崩拳 28、收势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 劈拳 pi 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 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 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图2,7)。 要点: 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三.劈拳右落式: 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

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 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 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要点:与前左式垫步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五.劈拳左落式:动作与要点均与图2,8说明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继续前进练习,则仍垫左脚,进右步,劈右掌,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 六.劈拳回身; 转身时需劈出左掌,然后左掌下落变拳,右掌也随之变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腹部两旁,左脚随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向右后转180度,右脚脚尖为轴向后扭直,脚跟略提起成右虚步式;眼看前方向(图2,12)。 要点: 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扣左脚、落左手与转体要完整一致;眼神随转体平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腰要塌住,头要上顶。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 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有了一定的

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

实用形意五行连环拳

形意五行连环拳 新法命名通用拳谱名称 1、分手起式 2、丁步虎坐 3、并步右钻拳 4、左虚步左劈拳 进退三崩拳 5、跟步右崩拳 6、退二步左崩拳 7、跟步右崩拳 骀形变炮拳 8、坐身右压肘 9、白鹤晾翅 10、丁步虎坐 11、上右步左炮拳 接打鸵形式 12、坐身右包裹 13、退右步左钻拳 14、并步右钻拳 15、上左步左劈拳 寸步龙采再崩拳 16、跟右步右横拳 17、右蹬腿 18、右盖步左劈掌 19、上左步右崩拳 20、转身狸猫上树 21、落右步左劈拳旧拳谱名称对照 1、分手起式(雄鹰探爪) 2、丁步虎坐(金刚捣坠) 3、并步钻拳(猛虎出洞) 4、虚步劈拳(青龙出水) 进退三崩拳 5、跟步崩拳(猛虎出洞) 6、退步崩拳(青龙出水) 7、跟步崩拳(猛虎出洞) 骀形变炮拳 8、坐身压肘(猛虎归山) 9、白鹤晾翅(白鹤亮翅) 10、丁步虎坐(金刚捣坠) 11、上步炮拳(鹞子展翅) 接打鸵形式 12、坐身包裹(黑熊伸臂) 13、退步钻拳(一熊争食) 14、并步钻拳(二熊争食) 15、上步劈拳(雄鹰探爪) 寸步龙采再崩拳 16、跟步横拳(乌龙翻江) 17、右蹬腿(金鸡过涧) 18、盖步探掌(青龙潜水) 19、上步崩拳(猛虎出洞) 20、转身提膝(金鸡上架) 21、落步劈拳(青龙潜水) 进退三崩拳 22、上左步右崩拳

23、退二步左崩拳 24、跟右步右崩拳 骀形变炮拳 25、坐身右压肘 26、白鹤晾翅 27、丁步虎坐 28、上右步左炮拳 接打鸵形式 29、云手四度 30、丁步提按 31、左弓步虎撑 32、坐身右探指 寸步龙采再崩拳 33、蹬右腿 34、盖步左劈掌 35、上左步右崩拳 36、转身狸猫上树 37、盖步左劈掌 38、丁步右崩拳 39、退步左劈拳 40、分手亮掌 41、合手收式 歌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鸵形式,寸步龙采再崩拳。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 “十六练法”是形意拳历代先师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诣与精华。凡学形意拳的,要想学出一点上乘的功夫,务须逐字逐句地领会此“十六练法”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 没有捷径可走。此“十六练法”是: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现将这“十六练法”分述如下: 一、“寸”,指步法而言。它居形意拳“十六练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平时的演练或实际散手较技(太谷民间叫撕扒)时,无论是进步攻击、还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脚带后脚,后脚催前脚,要求进步要低,退步要高。为防止被对方乘隙,一般来讲,步幅的大小不过“尺”,故名为“寸”。拳谚云:“学者要知真消息,奥妙就在一寸间。”这种“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即使攻击不成功,也极少被对方闪击;其次是发劲短促,一旦接触目标,就可充分发挥力达四梢的威力。 二、“践”,是指践步而言。这种步法是后脚提起向前成虚步,同时束身向下,另一脚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劲”以“鹞子入林”之势尽力向前抢占有利地位,以达到攻击目的。此步法一般在距对手两米左右时,突然发起攻击而用此步较适宜。 三、“躜”,是形意拳里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谓“躜”是说身、步二者相合相随,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间贴近对方,叫做“躜”。在形意拳谱中有“远践近躜、躜进合膝、沾身纵力”的理论。“躜”的关键是身步二者必须相合相随。 四、“就”,是指对方攻击我的一瞬间,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犹如行进的槐虫,贴近对方,因势利导,弓I进落空,借势击之,以逸待劳,即拳谱所云:“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五、“夹”,意指两股和两肘犹如夹剪,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较技,都要两股紧夹,肛要上提,沉肩坠肘,两肘不离肋,势要严,劲要整,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拳内功

形意拳内功 形意拳既为内家拳,练形意拳就要会发内劲儿。欲发内劲儿则必先练内功。练内 功的主要方式是练气。练气时必须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拳经云:“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行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 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 无艰。电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脉络为人体内真气运行的轨道,练气而不懂脉络,犹如兴修水利而不明白江河分 布,水势之大小,盲目行之,没有不出毛病的。人身脉络主要的有十二正经,奇经八 脉,其中最根本的则是前任后督两脉。任脉在前,起于承浆穴沿喉头,胸骨柄、剑突 、直下至阴前高骨。督脉在后,起于尻尾(尾巴骨),土至命门(与肚脐,前后相对), 再上至夹脊(背后两片扇子骨的正中)过大椎、泥丸(即百会穴)下印堂至人中而止。小 腹正中为气海,武术家也叫它丹田,它既是人体的中心,又是人体经络场的重要场源

,气聚于气海之后,就会沿经络运行。额上正中谓之天心。气自龟尾上升经百会沿任 脉而下聚于丹田,丹田气足则化而为神,自天心出,二目即芒可射人。崂山道士匡常 修有云,“神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即指此也。肩头正中为肩井穴,肘头分中为 曲池穴,此二者为周身发劲之所。散打中之所以有“点肩井”和“打曲池”等手法, 即以制止对方之发力也。 既明脉络之后,还须讲究姿势,此即气功中所谓“调身’是也。正确的姿势才能 有助于内气按正确的轨道运行。.对于姿势,拳经中有明确规定:“头正而起,背圆 而正,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竖而稳,膝曲而伸,档深而藏,胁开而张。”形意拳 内功虽有坐功,站功,行功之分,但仍以站功,行功为主。上边一段话主要是针对站 功讲的。可是无论练哪种功,在姿势上都应正头起项,壮面凝神,肩松胸出背圆,前 身微微有收敛之形,此乃练内功之真正诀窍。 形意拳内功的呼吸法,即“调息”,是用的逆腹式呼吸,也叫“后天法”。气路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兹根据劈、钻、崩、炮、横诸拳各自的特点分述之如下:(五行拳在形意拳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了吧) 一、劈拳劈拳有形意母拳之称。母者,生儿育女也,所以形意有诸拳皆由劈拳转化之说。我认为劈拳化万拳(万,多的意思)为母拳之说不妥,因为任何一拳皆可化万拳,非劈拳之特有。形意拳最常见的开架是三体式,劈拳落定后就是一个三体式,所以大概才称劈拳为母拳的吧。劈拳的特点是,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不可为直线,亦不可弧度太大),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穿透力即可由此练出)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微微下也)才正确。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若用拳练的就变成冲拳了)。 二、钻拳钻拳似水,无孔不入,是指其透意,出手隐蓄,攻其不意。钻拳之轨迹应走直线,斜向前上方45度左右。有走弓背向上的抛物线者,看似合情合理,然有碍发力,且易误导出推击之意而不能正确运用此式。钻拳发的劲是瞬间爆发力,不是推射出去的,而是撑挤出去的,所以叫钻。钻拳每发劲亦由翻腕(劲旋形翻)而出(五行拳均需翻腕)<欲求螺旋劲,必练翻腕发力> 三、崩拳崩拳的步法与其它四拳不同,皆因崩拳的发力有赖于身势的催动,拧腰发劲。崩拳运动之轨迹为一短距离的直线。(寸劲由此而得)拳出宜短不宜长,发力宜速不宜缓,宜脆不宜粘,前臂宜平不宜有上下。练习时注意要协调运用身体前进之势与腰的拧逼使崩劲的爆发逐步通顺。(崩拳的威力也不必我多言了吧) 四、炮拳炮拳可谓形意看家之拳,(一般都以为是崩拳,因为崩拳名气大)上下双拳可进可退,左右双手可上可下(在上的叫阳拳,在下的叫阴拳),攻防俱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

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技法说明: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也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在临阵实战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有了形体的规范,下一步就是“摸劲”。 这又有点像打太极了,不是外形的发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话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这样,为了这一拳一脚的目的,发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带水。形意拳的拳劲是要求把全身三盘九节之劲路,把五脏六腑之内气,综合一体形成一个整劲发出去。这个劲不是一蹴而就能得

到的(是要经过一定时目的系统训练)。五行拳以极其简练的招式,千万次有意识的操练,其目的就是要摸准这个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其实运劲就是运气。所谓拳劲,应当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人体培养生成的一种内劲。它是有别于人体自身本力的一种活劲。本门所传形意拳的练法是讲究以身运气,以气催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而产生充盈的内气。需要时靠丹田鼓荡迸发出内力。内气越足,发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游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钻一劈,就是用这两个式子,本门的传人一代一代练出了拳家梦寐以求的丹田内功。有了这个内功(内气),既强壮了体魄,也增加了技击和抗击打能力,很是宝贵。 从某种程度上讲本门所传形意拳之拳劲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摸”出来的。初步练拳就是练这个“摸”劲。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拳时用手、脚、身体去感悟这个拳劲。当然具体练法很多,比如说一拳打出去,老师说你的肩要放开。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师说气要踩在前脚底下,这样讲对初习者可能不明头理,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了一定程度,慢慢才会有所悟。初习劈拳的练法记住一句话,“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劲。 练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鸡腿一说,其实形意的鸡腿,绝不是仅指其单腿负重而言。本门所传的鸡腿秘传之法是“拿着”腿行步,只有“拿着”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进后退收发自如。这种步法对日后练习散打实作非常有用。关于这“拿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