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

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recent rapid economic grow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This behavior will giv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bring a positive role in China, but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In this paper, a number of scholars on this issue were reviewed, on the status of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businesses, and impacts of response measures to do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fluence一.引言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

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新趋势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新趋势
系统 化 的投 资 , 资 的方 式 从 合 资 向控 股 、 资演 化 , 投 独 并 以控 股 、 独资 为 重要 方 式 锁 定核 心 技 术 的技 术 转移
策 略 、手段 的新 变化 , 中把 握其 规 律 , 寻 求应 对 从 并 策 略。
/ W .sa C r.. /W W js . O C n n
跨 国公 司对 华技 术 转 移 的新 趋 势 , 要 体 现在 以 主
下 两个 方 面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公 司对 华 技术 转 移 是从 小 规 跨 模 的投 资 开始 的 , 以投 资开 始 逐 步 在 中 国本 土 实施 技 术 转 移 。 对 华投 资 这 个角 度 来 分 析跨 国公 司对 华 技 从 术 转 移 的历 程 ,可 以清 晰 地 发 现 ,经 过 2 0多年 的 发
维普资讯
科 技 园 区建 设 专 题 研 讨
《 国公 司技 术转移 与科技 园区建设 》 跨 专栏
跨 国 公 司对华技 术转移 的新 趋 势
口 吴林 海 中 国人 民 大学 博 士后
I 者 按 l 经 济全 球 化是 当前 国际社 会 发展 的一 个主 题 , 编 与全 球化 相 伴 的是技 术创 新 的全 球 化。 以各 种 不 同形 式表 现 的 国际技 术 转移 迅 速发 展 已成 为技 术创 新 全球 化 的 重要 形 式 , 为 现 成
作 者 就 “ 国公 司技 术 转移 与 科技 园区建设 ” 跨 专题 及 相 关 问题 一起展 开深 入研 讨 。
跨 国公 司 全球 化 战 略最 核 心 的部 分 , 就是 跨 国公 司 的技术 创 新 、 技术 垄 断 和 技术 竞 争策 略 。 以技 术垄 断和 利润 最 大 化 为 目的 国 际技 术 转移 , 经 济全 球 化 是 背 景 下跨 国公 司实 施 其 全球 化 战 略 的重 要手 段 。 对 面 跨 国公 司在 全 球 范 围 内特 别 是 对 华 大规 模 技 术 转 移 的浪 潮 , 中国人 世 后 新 的国 内外 背 景 下 ,如 何 进 一 在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分析【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迅猛发展,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的措施,跨国公司投资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动了更快的经济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逐年增加,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点和战略,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1)跨国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20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除个别年份有所减缓外,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大型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平均单项投资规模也不断提高。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是投资额多、单个项目大。

2002年,《财富》杂志排名最大的30家美国公司中,己经有21家在华投资,一共投资176个项目,其他9家公司多数是服务业或烟草公司,因我国政策限制而没有投资。

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吸引外资更是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首居世界第一。

(2)跨国公司投资区域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

跨国公司一直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投资场所,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城市和内地呈梯级发展,这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形势是一致的。

截至2001年底,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的企业项目数占全国的比重达82%,而同期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的不到5%。

(3)跨国公司投资偏重第二、第三产业。

从产业结构上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农业由于资金投入大、投资效益率低、资本回收慢等原因,在跨国公司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大。

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累计额中,第一产业仅占2%,第三产业占36%,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投资占三个产业总数的比重在60%以上,特别是制造业方面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吸引的投资尤为显著。

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所带来的中国技术领域的变化

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所带来的中国技术领域的变化
论 。
关键词: a t 国公 司 对 华投 资 技 术 转 让 技 术 扩 散
近 年 来 我 周工 业 领 域 的 技 术 进 步 十分 迅 速 ,一 方 面 是 改 革 开 放 政 策 所 带 来 的跨 国公 司 对 华 投 资 ,引 进 了 国外 的先 进 技 术 和 科 学 的 管 理 经验 。 另 一 方 面市 场 机 制 的引 入 加 大 了企 业 之 间 的竞 争 , 促 使 企 业 更 加 重 视 研 究 和 开 发 科 学 技 术 。在全 球 化 日益 加 深 的今 天 , 跨 国公 司 已然 成 为 全球 进 行 研 究 开 发 的 主 要 力 量 . 对 于贸易具有 垄断效果 , 因此 , 研 究 跨 国公 司对 华 投 资 所 带 来 的 中 国技 术 领 域 的 变 化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的政府进行谈判时处于优势地 位 。用 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条件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投 资 国的 政 府 和 企 业放 弃 一 些 利 益 。同 时 又 不 对 母 公 司 最 先 进 产 品 的 出 口产 生 影 响 。 许 多跨 国 公 司 在 中 国 投 资 企 业 的 同 时 也 向 中 国 出 口产 品. 在电器 、 汽 车 等 行 业 上 体 现 的 尤 为 明 显 。跨 国公 司 通 过 对 华 投 资 转 移 其 母 公 司 内较 为 落 后 的 科 学 技 术 , 延 长先 进 技 术 的垄 断 时 间 。

中 国 较 为 先 进 而 相 对 于母 公 司 较 为 落 后 的 技 术 .其 二 是 提 供 母 公 司 内
较 为 先 进 的 技术 。
事 实 上 跨 国 公 司 向 发 展 中 国 家转 移 生 产 一 般 都 是 在 产 品 达 到 成 熟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文献综述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向了中国,中国内地也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

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入日益增多、其本身具有多重动因,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国家应充分利用其有利方面,而尽量避免其消极方面。

最近几年,面临跨国公司不断的冲击,国内市场出现了和以往有较大差异的市场形态了,国内国外也涌现出了很多致力于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学者,本文就最近几年针对研究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类,做了初步的阐述。

首先是杜天才,吴林海等学者认为促使众多跨国公司不断涌向我国的动机包括如下因素:一:是为了适用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的要求,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机构是其占领中国市场,适应中国文化的必然选择。

二:增强公司竞争力,扩张中国市场,在华研发中心的作用就是使其跨国公司的产品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

三:掌握核心技术,挖掘研发人才,通过研发,将所有有用的技术进行集合,然后申请专利,实行技术垄断。

另外,跨国公司在华的研究机构中,90%以上的研发人才均为中国本地优秀的人才,网罗国内人才,是跨国公司对付国内企业的法宝。

众多跨国公司的到来,给开放中的中国带来的是积极的、消极的全面立体的影响。

本人在参考高媛、祖强、孙立平等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扩张的积极影响的看法后,总结了一下:跨国公司在华扩张积极的影响,一:有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的中国研发人员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开发,而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进行全球化的研究开发活动。

这对于中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研发体系,提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国内研发能力和水平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三、能够促进跨国公司进一步增加在华投资。

另王志乐,石金海等学者各自的著作中却更着重看中于跨国公司在华扩张后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也产生的经济威胁。

跨国公司策略性联盟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概要

跨国公司策略性联盟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概要

跨国公司策略性联盟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一、引言新发展经济学认为,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原因。

而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创新活动,创新率越高,技术进步就越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快。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仅仅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技术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加速经济发展。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更需要重视利用技术扩散来促进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对外部知识和技术的引进,既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购买专利或者技术,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高技术的商品和设备等方式获得。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也是一种间接的技术扩散方式,并被认为是技术扩散中最重要也是最廉价的渠道(Damijan,et al., 2001; UNCTAD, 2002)。

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溢出对东道国同行业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纷纷建立策略性联盟以谋求国际竞争实力,强化内部化竞争优势。

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明显。

据统计,1990-1996年间跨国公司仅在信息产业中就建立了3.6万个各种类型的战略联盟,而在汽车行业,则已建立了1000多个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作为跨国公司新型的战略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策略性联盟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对于联盟内部的企业来说,策略性联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其技术扩散的水平和层次。

跨国公司为维持自身的技术竞争优势,常常将其核心技术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以抑制其向外部其他企业的扩散。

而在组建策略性联盟之后,跨国公司为了新技术的联合开发会将其专有技术免费提供给联盟合作者,这就使其他公司有机会接触到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促进了公司间的技术扩散;另一方面,对于联盟外部的企业来说,策略性联盟作为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的一种方式,阻碍了新技术向联盟外部,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扩散。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随着 外资 逐 渐 进入 国 内 , 现 了全 方 位 的技 术 实 转 移 和 扩散 ,0世 纪 9 代 初 期 外 资 以在华 设 立 2 0年 研究 机 构 为 主 , 随着 中 国在跨 国公 司价 值 增值 链 和 经 营 网络 中角色 和 地位 的提 升 , 中国企 业 的竞 争 实 力 也 获 得 大 幅度 提 高 , 资企 业 和 国 内企 业要 想 获 外 得 双 赢 的局 面 , 多 的是通 过技 术合 作 组 成 战 略联 更 盟 的形式 。技 术联 盟 的形 式一 方 面有利 于 双方 实现 技 术 资 源 的共 享 , 一 方方 面也有 利 于 实 现双 方 的 另 优 势 互 补 。 目前 在技 术 合 作领 域 , 朗讯 与康 佳 合 作 开 发 手 机技 术 ,莲花 公 司 与 T L共 同拓 展 Itre C nent 业 务 等 , 通讯 和机 械制 造 领 域越 来 越 多 的大 型 跨 在 国公 司 与我 国 内资企 业 合 作 , 以期 达 到 研发 的规 模 经 济效 应 。 二 、 国 公 司技术 转 移对 我国 的影 响 跨 ( ) 高我 国技 术 的研 发 能 力 , 一 提 促进 我 国产 业
的人 才保 障机 制 。
示 , 子信 息业 跨 国公 司在 华 设立 研 发 机 构 的 比例 电 最 高 , 到 4 . , 他行 业 依 次 为 交 通 工具 、 般 达 1% 其 3 一 消 费 品 和 化 工 ,研 发 机 构 的 比例 分 别 为 2 . 、 31 % 1 .%和 38 03 .%。以汽车 行业 为例 , 目前上 海 大众 、 南 京 依 维 柯 在 原 有 基 础 上 进 行 了增 资 , 马 、 宝 现代 设 立 了新 的合 资项 目 , 田、 丰 日产 分 别 与一 汽 、 汽签 二 署 了全 面 的合 资合 作 协议 , 田计 划 在广 州 合 资建 本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式合资企业和 国际分包合 同。 般把跨 国公 司技 术 转 移 的形 式 分 为 两类 : 内在 “ 的” “ 和 外在的” 。内在 的是 指 跨 国公 司 内部一 体化 过 程

中通过 直接投 资建 立控 股公 司或 者独 资 公司 , 移这类 转 技术 的跨国公司不仅适 用其技 术资产 , 且控制所 有权 , 而 具有 较强的技术资产 优势和 内部协作 优势 。外 在的是 指
亿美元 , 比增 长 2 . %, 同 7 3 占全 国技 术 引进 总 金 额 近六 成 。国有企业技术 引进 总额 3 . 3 9亿美 元 , 占全 国技 术引 进总金额 的 2 .%。虽然 同比减少 了 5 I , 69 .% 但仍 是我 国 主要 的技术引进主体 。
( 跨 国公 司技 术转移的积极作用 一)
步产生的影 响。1 纪人 E统 计学 家 Pa a nl 9世 l enR yMoe提
出了逻辑 曲线 , 明技术 的发明遵循一条 “” 说 s 型曲线 , 图 如 所示 分为三个阶段 : 技术转 移之 初 , 在 由于受 让方技 术资 源的匮乏 , 即便存在转 移 的机 会 , 技术转 移通 常也无 法得 以进 行 ; 到第三个 阶段 , 由于双方 的技术 差距 逐渐缩 小到 零, 技术转移 的作用 也在 此减弱。 目前 我国 已经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积 累 , 术 水 平 已经 技
排、 许可证 贸易 、 特许 经 营、 管理 合 同、 交钥 匙工 程 、 约 契
1 . 了先进的技术和商品 , 了我 国企业技术进 带来 加快 步的步伐 。跨 国公 司涉及 各个 不 同 的领域 , 们 为 这些 他
领域带来 了新 的产 品 和技术 工艺 , 我 国这 些行 业 的技 使 术和工艺在较短时 间内缩小 了与 国外先进水平 的差距 。 2跨 国公 司产 生 了多方面 的技 术溢 出效 应 。技 术外 . 溢是指技术领先者对 同行 业企业 以及其 它企 业 的技 术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

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

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最多,如,摩托罗拉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南京和成都等地设立了15个研发中心;微软公司和诺基亚公司也在我国设立了5个研发中心,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2004 年王刚就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始终在高新技术部门占领先地位。

二、技术控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目前理论界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积极方面,其消极影响往往被我们忽略。

没看到不等于不存在,技术控制带来的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国内科技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并对国内的科研机构造成影响;
2. 进一步加强的技术垄断与技术转移限制;
3. 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现象严重;
4. 依靠技术和技术标准优势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5. 随着人员和技术的流动,保密技术可能泄露或被窃取;
6.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逐利动机可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健康影响。

2004 年王晓红在《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一文中指出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大多数的新技术,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决定力量。

2004 年解敏在《加入WTO 后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一文中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得一些跨国公司与国内其它企业的员工在报酬上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和大专院校的高材生进入跨国公司。

樊增强在《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中指出了3个方面的消极影响:1.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难度加大。

2.固化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

3.对中国本地技术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2009年徐广军、钞瑾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一文中指出技术控制占用了我国大量科技人才, 造成严重人才流失,且跨国公司采取各种手段,如掌握核心技术、通过投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等手段加强对我国的技术控制控股。

三、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根本在于技术的竞争,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我国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许多技术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

面对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与垄断趋向,要摆脱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对跨国公司的依赖,将不利影响减至最低,应发挥两个主体——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作用,具体如下:
政府应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以促进国内的技术创新。

2009年徐广军钞瑾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中提出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完善基础设施, 为技术引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 对引进的一些重大技术项目直接进行干预,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防止高端科技人才的流失,加强市场竞争, 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2006年黄华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一文中指出政府要指定出合理的科技进步战略,增强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发展的水平。

另外,国内企业要加强合作,进行集体技术学习和创新,提升技术能力,将技术引进与提升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相结合。

樊增强在《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提出国内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战略技术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利用国外技术,打破技术壁垒,可与外商投资企业开展技术配套,加速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

2004 年石建勋在《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理论、对策、方案》中提到, 当前通过外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获得技术许可和转让, 培育自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显得迫切。

利用外资的形式, 要从吸收股权投资转向股权与非股权安排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新华.《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2004.
□2:王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及对策研究》.2004
□3:寻舸.《跨国公司技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2005
□4:樊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5:徐广军.钞瑾.《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2007
○6:黄华.《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2006
□7:石建勋.《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理论、对策、方案》.2004
□8:廖春.《论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趋势》. 2004
□9:戴志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2007
10:王晓红.《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 2004

Technical control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an be said is the world's important economic main on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has encountered many economic problems, one of which is control of MNC technology. Technology ar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s. Technical bottlenecks greatly hampere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will be the way MNC technology control, influence and the proper measures in China are reviewed.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control ,literature revi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