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

耗 6 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 周。

7. 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

1. 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 1 周。

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 天称新生儿期;

22—胎龄满28 周至出生后7 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

24℃,湿度55%);

(3)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

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

患感染性疾病, 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自满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 5 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 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 1—5 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 3 周岁到6—7 岁为学龄前期;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

6)学龄期:自6—7 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2

4. 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 ,但 3—5 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 的能力一般要到 6—7 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 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 IgM 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 SIgA 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5.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或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6. 生理性体重下降规律: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

3%—9%,多在生后 3—4 日达最低点,至第 7—10 日

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7. 生长发育规律:(1)体重的增长:①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体重增长 600—1000g ,生后 3 个月末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个月体重的增长,即 12 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3 倍(9.5 —10.5kg )。③生后第 1 年是体重增长最3.3 ± 0.4kg ,女婴为 3.2 ± 0.4kg ;②出生后前 3 个月一般每2 倍;出生后 9 个月体重的增长约等于前3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④公式: 1 —6 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 +月龄× 0.7 ;

7

2—12 个月:体重( kg )=6+月龄× 0.25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 kg )=年龄× 2+7(或 8)。

(2)身高的增长:①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6 个月时身长约 65cm,1 岁时身长约 75cm ,2 岁时身长约 85cm ;②2—12 岁身长的估算公式为: 身高( cm )=年龄(岁)× 7+77。

(3)头围的增长:①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 ,1 岁时约 46cm ,2 岁时约 48cm ,15 岁时 54—58cm ,

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

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

2 岁以内最有价值;②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4)胸围的增长:①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②出生时

约 32cm ,1 岁时 46cm ,约等于头围, 1 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 1。

1 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5)脑部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

人为 20%。

50%,而成8. 骨骼发育 :

(1)颅骨发育:①颅骨缝 3—4 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 1.5-2.0cm ,1-1.5 岁时闭合;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出生后6-8 周闭合;②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效用减退症等;③前囟张力

增加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2)脊柱发育: 3 个月左右出现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

6 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 1 岁左

右出现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3)长骨发育: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

9. 牙齿发育:( 1)乳牙 20 个,恒牙 32 个;(2)生后 4—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 2—2.5 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 4—6;(3)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10. 母乳是否充足如何判断: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增长;母亲可

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11. 生后 2 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刻,婴儿4—6 个月以内提倡母乳喂养, 4 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10—12 个月完全断奶,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等表现;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

3

12. 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

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13. 主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持续

1—5 年后逐渐减少,所以需加强;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例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2)被动免疫:该免疫力一般约持续 3 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

(3)主被动免疫的应用:例如,被针刺伤,立即注射抗体(

3 周)、疫苗( 1—2 周的空白期),获得相

对应的抵抗力。14. 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若现在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其痊愈不足

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 1 剂次(同破伤风),第

2 周者,建议推迟1、2 剂次间隔≥ 28 天(2)脊髓灰质炎疫苗:凡有腹泻、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暂缓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第

1、2 剂次,第

2、3 剂次间隔均≥ 28 天。15. 疫苗接种时间(月龄):① 0:乙肝、卡介苗;② 1:乙肝;③ 2:脊髓灰质炎疫苗;④ 3: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⑤ 4: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⑥

5:百白破;⑦ 6:乙肝、流脑;⑧ 7:无;⑨ 麻疹疫苗。

16. (1)1 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为

(2)小儿特有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

(3)维生素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4)矿物质:

110kcal/kg ;ADEK )和水溶性(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 )两类。

常见常量元素:钙、磷、镁、钠、钾、氯、硫;

常见微量元素:碘、硒、锌、铜、铁。17. 哺乳禁忌:母亲感染 HIV ,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但乙

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

18. 全牛奶的家庭改造:( 1)稀释:生后不足 2 周者采用 2:1 奶(2 份奶加 1 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

3:1 奶(生后 2 周)或者 4:1 奶(3 周);满月后即可用全奶;( 2)加热;( 3)加糖:一般 100ml 牛奶加 5—8g 糖。

19. 引入辅食的顺序及时间(详见88 页):①第一种引入的食物:配方奶、强化铁的谷类食物、蛋黄;②

7-8 月),蛋( 9-11 月)。其次是蔬菜、水果;③最后添加的食物是肉、鱼(

20. 儿科急诊的特点:( 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 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21. (1)洗手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2)儿童血压测量:患儿年龄不同袖带宽度也不同。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 —2/3 ,不同年龄的

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

mmH )g =80+(年龄× 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 2/3 。3)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 ;(4)2 岁以下患儿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

422. (1)儿童用药:氯霉素中毒易引起“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阿司匹林易引起

Reye 综合征,儿童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意停药易出现反跳现象,

吗啡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易引起呼吸抑制,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肠道

菌群失调和消化效用紊乱等副作用,儿童腹泻、便秘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补液、通

便等方法。

(2)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任何药物均不可混于奶中哺喂。

23. (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效用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效用差;

(2)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外液中间质液

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血浆和细胞内液变化不大,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

55%—60% 。(3)细胞内液阳离子以钾离子为主,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正常血钾浓度:

度:145—155mmol/L ,渗透压: 280—320mmol/L 。

3.5 —5.5mmol/L ,血钠浓

(4)根据血钠水平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呕吐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程度最重)、高渗性脱水(人为造成,腹泻时补含钠盐过多,程度最轻)。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最常见,高渗

性脱水早期典型表现为剧烈口渴,且口渴这一症状仅在高渗性脱水时出现。静脉输液恒量补液量是否足够

多采用中心静脉压。

24. 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是血液中最重要的一对缓冲物质,两者比值为

20:1 ,它们在维持细胞外液 PH 中起决定作用。25.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脏损害,肾脏损害,代谢性碱中毒。

26. 氯化钾溶液的安全剂量:临床常用的是10%氯化钾溶液 10ml 一支,静脉滴注时需稀释成安全浓度0.2

—0.3%,不可直接静推,即 500ml 水中加 10%氯化钾 10—15ml 。

27. (1)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电解质浓度)、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三部分;

(2)补钾原则: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浓、不宜过早、见尿补钾、禁止静脉推注。

28. (1)28≤胎龄< 37 周(早产儿), 37≤胎龄< 42 周(足月儿),胎龄≥ 42 周(过期产儿)。

(2)出生体重 2500—4000g (5—8 斤,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 (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1000g (超极低),体重> 4000g (巨大儿)。

29. 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

(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衰、需要氧疗、应用辅助通气及拔管后

24h 内的患儿;(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如重症休克、反复惊厥、重度窒息者;

(3)胎龄< 30 周、生后 48h 内,或胎龄< 28 周,出生体重< 1500g 的所有新生儿;

(4)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24h 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气管瘘、膈疝等;(5)严重器官效用衰竭及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

30. 新生儿 Apgar 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 5 项;每项 0—2 分,总共 10 分,8—10 分为正常, 4—7 分为轻度窒息, 0—3 分为重度窒息。生后 1 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 分钟及 10 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后效果和预后。

31.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

3—4 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0.59 微摩尔 /L (12.9mg/dl )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32. 新生儿硬肿症

(1)硬肿的特点: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

(2)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5

(3)硬肿范围:头颈部 20%,双上肢 18%,前胸及腹部 14%,背及腰骶部 14%,臀部 8%,双下肢 26%。

(4)硬肿症的严重程度

硬肿范围

全身及器官效用改变轻度

中度

重度<20%25% —50%>50%无明显改变反应差、效用明显低下休克、 DIC 、肺出血、急性肾衰

(5)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的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中度或重度硬肿症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

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1—

1.5 ℃,箱温不超过 34℃,在 12—24h 内恢复正常体温。

33.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

34. (1)营养不良患儿能量的给予: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给予能量250—330KJ/kg (60—80kcal/kg ),中、重度营养不良开始每日给予能量165—230KJ/kg (45—55kcal/kg )。

(2)蛋白质的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每日 1.5 —2.0g/kg 开始,逐步增加到 3.0 —4.5g/kg 。35. (1)有活性的维生素 D :1,25- 二羟维生素 D 。

(2)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①初期(早期):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

②活动期(激期): 6 个月以内“乒乓球头”, 7—8 个月“方颅”(“方盒样”头形);

1 岁左右胸部出

现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及漏斗胸;

1 岁左右四肢出现 X 、O 形腿。36. (1)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2)泌尿生殖系统:大肠杆菌;

(3)急性肾小球肾炎: β- 溶血性链球菌;

(4)肺炎感染病原体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肺炎感染病原体最常见的

是,选择题选合胞病毒);

(5)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其次是腺病毒;

(6)地西泮:为惊厥和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出现选择题,例如小儿惊

厥首选药物选择地西泮);

(7)秋冬季腹泻:轮状病毒;

夏季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食饵性腹泻:喂养不定时、食物的质和量不适宜、过早给予淀粉类或脂肪食物等,属于非感染性腹泻。37. 婴幼儿肺炎用药时间: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 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 3 天。葡萄球菌

2—3 周。性肺炎易复发及产生并发症,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

2 周,总疗程 6 周。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38. 支气管哮喘

1)诱因:接触或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感染、强烈的情绪变化、运动和过度通气、药物(如阿司匹林)、其他(空气寒冷、干燥,强烈气味的化学制剂、职业粉尘和气体等);

(2)临床表现: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听诊全肺可闻及哮鸣音。

6

(3)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给氧、补液、纠正酸中毒。

39.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多为眼睑及颜面部水肿,呈非凹陷性。血尿既可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色(中性或弱碱性尿)。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尿少水

肿时期,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

60—120mg/kg ;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 0.5g/kg 。

40. 肾病综合征

(1)单纯性肾病:开始于眼睑、面部,水肿呈可凹性。一般无血尿及高血压。

(2)肾炎性肾病:除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外,尚有明显血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和不同程度氮质血症。

(3)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肾病综合征较有效的首选药物。

(4)饮食:一般适量提供优质蛋白

41. 泌尿道感染

2g/ (kg · d )。(1)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以下尿路感染多见,主要是大肠杆菌),血源性感染

(经血源途径侵袭尿路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

(2)上尿路感染多有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有时也伴有尿路刺激症状;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全身症状轻微。

(3)健康教育:一般急性感染于疗效结束后每月随访 1 次,除尿常规外,还应做中段尿培养,连续

3 个月,如无复发可以认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共 2 年或更长时间。42. (1)食物铁提供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维生素 C 、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

43.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血行感染;

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

44. 麻疹、水痘、腮腺炎

(1)传染期:①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 5 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诊后10 天;②水痘从出疹前 1—2 天至病损结痂为止;

③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腮腺肿大前

6 天至发病后 5 天或更长时间均可排出病毒。3—5 天,顺序:耳后→发际→颈部→颈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2)时间顺序:①麻疹:一般持续②水痘: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斑疹、丘疹、疱

疹和结痂常分批出现,在疾病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

持续 2—3 天;

③腮腺炎:先一侧腮腺肿大,持续3—5 天。(3)并发症:①麻疹: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②水痘(水痘的并发症考的可能性不大):败血症、水痘后脑炎、面神经瘫痪、

心肌炎、肝炎;Reye 综合征、水痘肺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