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反比例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反比例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5.2反比例函数(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图象是基础,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来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这是学生初次遇到非线性函数的图象,在作图及探索性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等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和性质的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 =—k

x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是非零常数;(2)自变量x是分母,(3)xy =k

3.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吗?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称直线y=kx+b.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意图】:

通过对以学知识的复习回顾,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

合作探究一: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作反比例函数 6y x

= 和 的图象 函数图象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设计意图】:

作图时指导学生列表要均匀取点,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描点要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要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二: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请大家结合反比例函数6y x = 和 的函数图象,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①当k >0时, 两支曲线各在哪个象限?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有什么变化?② 当k <0呢?

归纳:1.当k >0时, 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k <0时, 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小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堂检测:

1.如果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过点(3,-4), 那么函数的图象应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第二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2.当x <0时,函数y =x 与y =1/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在大致是( )

3.反比例函数y =k/x (k ≠0),当k >0时,函数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应在( )

A .第一、第三象限

B .第一、第二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4.反比例函数y =-4/x 的图象大致是( )

6y x -=6y x

-=

5.函数

5

y

x

=-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_____ .

6.双曲线

1

3

y

x

=经过点(-3,___).

7.函数

2

m

y

x

-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 .

8.对于函数

1

2

y

x

=,当x<0时,y随x的_____而增大,这部分图象在第 ________象限.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作业:

课本P.20第2题

板书设计:

5.2反比例函数(2) 复习回顾

合作探究一: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合作探究二: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合集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教案

9.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 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小学里学过的,两个变量满足什么条件时成反比例关系吗?你能写出下列例子中的等式吗? 1.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的关系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的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y 与高x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回答: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 k ≠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着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4)时间t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引导学生回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的概念,引出新知:反比例函数. 二、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活动二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是64002 m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与b的关系式为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t(h),则v与t的关系式为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4.实数m与n的积是—200,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 【讨论、交流】 1. 函数关系式 6400 a b =、 1463 v t =、 16 y x =、 200 m n =-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与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 (k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1)有时反比例函数也写成y=1 kx-或k=xy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九年级数学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26.1.1反比例函数(31) 课型:编者: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忆什么叫做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为,y是x的 . 2、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2“思考” 自学提纲: 探究一: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探究二: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三:尝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2 m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三个函数的共同点: 归纳: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探究四:请说一说例1的解题思路。 三、练一练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_6

《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放抓踮看渴望自由 小萝卜头放走自己喜欢的小虫盼望解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3.小萝卜头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瞥见: 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 4. 提出质疑 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要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 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最新初中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1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6.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能够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过程与方法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函数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自主探究】

京沪高铁(全程约为1318km ),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在逐渐增加,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 (2)你能用含有v 的代数式表示t 吗? (3)速度v 是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课堂探究】 做一做 1、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3.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反比例函数教案.

九年级数学自学指导课教案 反 比 例 函 数 课题:反比例函数

课型:自学+指导 自学目标: 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4、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决生活实际背景问题。 指导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重点) 2、指导学生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重点) 3、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 自学评价: *1、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_________。 A.13+=x y B.x x y 22+= C.2x y = D.x y 2= **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x =-3时,y =7,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3、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其体积V =5m 3时,它的密度ρ=1.98kg/ m 3. (1)求ρ与V 的函数解析式. (2)当V =9 m 3时,求二氧化碳的密度. 课堂指导: 1、由章前图内容引入课题。 2、学生看教材完成“思考”中的三个问题。 3、展示结果: (1)V=t 1463,(2)x y 1000=,(3)S =n 41068.1? 4、小结:(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式;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 x k y ,)0(≠=k k xy ,)0(1≠=-k kx y . 5、完成评价中的1、2题。 6、阅读教材中的例1,强调其解题思路及过程,自己试一试完成自评中的第3题。 7、小结: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应注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自评矫正: 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间的对应关系: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 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随着注水速度V 的变化而变化; (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 m 3,长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x y 4=,3=x y ,x y 2-=,16+=x y ,12-=x y ,21x y =,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y =6时,求x 的值. 课内自结: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3、谈一谈你对本节课的感想? 课外自补: 1、当k 为何值时,322)(-+-=k k x k k 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杏山镇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 备课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 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5、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6、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x -2 -1 2 1- 21 1 3 y 3 2 2 -1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三、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 1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1-=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 -=x y 6、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 备课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 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 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 析式为 5、函数2 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6、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x -2 -1 21- 21 1 3 y 32 2 -1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 完成上表。 三、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1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 1-=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x y 6、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x=1.5时y 的值。 7、已知y=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 =0;当x =4时,y =9.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8.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 四、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各是什么函数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cm 2,它的一边长xm 和这边上的高hcm 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用10元钱与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是 (3)老李家一块地收粮食1 000kg ,这块地的亩数S 与亩产量tkg/亩之间的关系是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一、引入新知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k ≠0)的 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 (3)xy =21 (4)25+= 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5、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6、 (1二、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 1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1-= 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 -=x y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

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声、不动

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理解课文。 师: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想到了什么? 师:下面请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读给你的伙伴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给文中的小萝卜头写一封信,写在小笔头上吧!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

11.1 反比例函数 盐城市初级中学周咏梅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反比例关系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逐步从对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是继续学习其他各类函数的基础.另外,其中蕴涵的类比、归纳、对应和函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在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类比、归纳、对应、函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索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练习时,设计学生编题比赛,从学生所编的题中选题作为学生练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 飞驰的列车 (展示图片)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化的量,比如:在乘坐火车时,你就能观察到许多变化的量.这是南京到上海的部分列车时刻表,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表中有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一一辆列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以速度v(km/h)行驶,行驶时间为t(h),行驶路程为s(km). (1)若速度v=160(km/h),行驶路程s(km)与行驶时间为t(h)之间的关系式为s=160t. (2)若列车已经行驶了80km,继续以v=150(km/h)的速度行驶t(h),行驶总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s=150t+80.(3)若南京到上海总路程约301km,行驶速度v与行驶t(h)的关系式为vt=301 . 我们利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这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表达式,这里有你熟悉的函数吗? (3)中v,t的积为定值,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 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能把它写成函数形式吗?v=301 t ,那么v是t的函数吗?

反比例函数学案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3.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学习重点:经历建立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结合实际问题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1).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 ①若速度是60(km/h),那么行驶的路程s(km)随时间t(h)变化而变化; ②若汽车已经行驶了50km,按照(1)中的速度,那么行驶的路程s(km)随时间t (h)变化而变化; ③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2).一个面积为6400 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 (3).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年平均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4) .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 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 的变化而变化; (5).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以上函数形式特点类比一次函数的定义给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 1.y 是否是x . (1)y = (2) y = (4) y =2x )y = 3x +1 2.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面积是50cm 2的矩形,一边长y(cm)随另一边长x(cm)的变化而变化。 (2).体积是100cm 3的圆锥,高h(cm)随底面面积S(cm 2)的变化而变化。 3.当m = 时,关于x 的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1时 y=?3,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5.已知y=y 1+y 2,y 1与x+1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0;当x=4时, y=9.求y 与x 的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四单元13 小萝卜头的故事

13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囚歌》。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向往自由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等,与自身相结合来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追求自由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复述课文。 2.教学重点:领会“小萝卜头”在监狱向往自由的心态。 教学难点: 述说从小萝卜头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写9个字,认识9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孺子可教”的意思。 2.检查预习情况。 3.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说出文章具体讲了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 2.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和平的生活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萝卜头的故事》。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同学们可能想知道很多事] 同学们想知道的事这么多,看来大家都是些爱学习的好同学,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读一段小资料。 小萝卜头——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牺牲时,还不足9岁。1942年9月不到1岁的他和母亲一起被捕入狱。在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中,穿的是妈妈改做的"囚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地牢,铺的是烂草,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在国民党的牢笼中,艰难顽强地生存着。 他长到七八岁,可个子还只有四五岁孩子那样高,是个头大个小的面黄肌瘦的畸形孩子。但他非常聪明,从父母和他亲身遭遇中,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残酷和共产党的英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爱谁恨谁。每逢大人们在牢房里商量工作,他就主动到门口为他们放哨。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过程: 一、探索一 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是不是函数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平 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征为;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 我们把具有这样特征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你现在可以 归纳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的 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 二练习巩固 1、下列哪些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A. y = ?7 x B. y=4x C. y x =3 D. xy=123 E.y =k x F.y=9x -1 2.(1)已知y = m?1x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范围 (2) 已知y =2x m?2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范围 3、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 的值。 4. 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三达标检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1.1反比例函数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熟记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x k (k ≠0,k为常数);. 一、复习强化: 1、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___,y 是____,此时也称y 是x 的____. 2、地壳厚度约为8km 到40km,地表以下温度可按y=35x+t 计算,其中x(km)是深度,t(℃)是地球表面温度,y (℃)是地表下x cm 处的温度,在这个关系式中____ 和 ____是变量, _______是 _____的函数,若地球表面温度t=25(℃),当x=20km 时,y=_____. 3、一次函数的概念: 上面函数的形式是用自变量x 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 、b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___.当b=0时,y=kx+b 即y=kx .这时叫做 ____,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预习新知: (独立完成)谁先到达终点? 他们在3000m赛马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5m/s,14.5m/s,14.2m/s, 14m/s 那么他们谁先到达终点?这是什么道理? 分析: 当路程s=3000m 时,所花的时间t 与速度v 的关系是t= . 利用这个公式,可计算出甲、乙、丙、丁所花的时间分别为 、 、 和 在上面的问题情境中,当路程s=3000m 时,所花的时间t (s )与速度v (m/s )的关系为t=v 3000.

上述式子表明:当路程一定时,平均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所花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 由于当路程一定时,平均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作 . 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y=x k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亦可表示为xy=k 、 y=kx)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取值范围是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要根据 ______来进一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三、应用尝试 例1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只填序号). (1)y= -3x ; (2)y= -x 2; (3)y= 1-21x 2 ; (4)xy=31 ; (5)y= 28x ; (6)y=x-1; (7)y=1-kx (k ≠0,k 为常数) 例2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5时,y=10 (1) 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当x= 3时,求y 的值。 四、穿插巩固 1、教材P 3 练习题 1. 2.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2),求其解析式。 3、若函数y=(m -2)72-+m m x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m 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五、课堂检测 1、小明用10元钱去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 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把xy=-1化为y=k x 的形式,其中k=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 的值. 5、(A 、B )下列数 表中给出了变量y 与变量x 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是反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 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 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小萝卜头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精选小萝卜头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引入 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影《红岩》,搜集有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做到正确、流利。 2、从语境中抽象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图激情,朗读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由朗读第1~5段。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 出示重点句: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读第8段的第一句,相机出示小飞虫。 提问:孩子们认识它吗?你觉得小飞虫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吗? 小组里说说你平时捉到小飞虫是怎样对待它的? 过渡语:为什么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呢?他又会怎样对待小飞虫呢?请同学们自读第6~12段。 3、教师让学生联系图画,朗读第6~12段。 提问: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萝卜头看到小飞虫后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请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动作辅助,教师引导感悟小萝卜头的心情。 (1)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2)“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4)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5)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可比赛读,可齐读。 4、比较你和小萝卜头对待小飞虫的态度,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升华,启发教育 1、小飞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了”“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处。(板书:向往自由) 2、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想想小萝卜头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再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