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济南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济南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APB=∠B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求证:△PDH的周长是定值;

(3)当BE+CF的长取最小值时,求AP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APB=∠PBC即可得出答案;

(2)首先证明△ABP≌△QBP,进而得出△BCH≌△BQH,即可得出

PD+DH+PH=AP+PD+DH+HC=AD+CD=8;

(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证明△EFM≌△BPA,设AP=x,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用x表示出BE和CF,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试题解析:(1)解:如图1,

∵PE=BE,

∴∠EBP=∠EPB.

又∵∠EPH=∠EBC=90°,

∴∠EPH-∠EPB=∠EBC-∠EBP.

即∠PBC=∠BPH.

又∵AD∥BC,

∴∠APB=∠PBC.

∴∠APB=∠BPH.

(2)证明:如图2,过B 作BQ ⊥PH ,垂足为Q .

由(1)知∠APB=∠BPH ,

又∵∠A=∠BQP=90°,BP=BP ,

在△ABP 和△QBP 中,

{90APB BPH

A BQP BP BP

∠=∠∠=∠=?=,

∴△ABP ≌△QBP (AAS ),

∴AP=QP ,AB=BQ ,

又∵AB=BC ,

∴BC=BQ .

又∠C=∠BQH=90°,BH=BH ,

在△BCH 和△BQH 中,

{90BC BQ

C BQH BH BH

=∠=∠=?=,

∴△BCH ≌△BQH (SAS ),

∴CH=QH .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

∴△PDH 的周长是定值.

(3)解:如图3,过F 作FM ⊥AB ,垂足为M ,则FM=BC=AB .

又∵EF 为折痕,

∴EF ⊥BP .

∴∠EFM+∠MEF=∠ABP+∠BEF=90°,

∴∠EFM=∠ABP .

又∵∠A=∠EMF=90°,

在△EFM 和△BPA 中,

{EFM ABP

EMF A FM AB

∠=∠∠=∠=,

∴△EFM ≌△BPA (AAS ).

∴EM=AP .

设AP=x

在Rt △APE 中,(4-BE )2+x 2=BE 2.

解得BE=2+2

8

x , ∴CF=BE-EM=2+28

x -x , ∴BE+CF=24

x -x+4=14(x-2)2+3. 当x=2时,BE+CF 取最小值,

∴AP=2.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2.问题发现:

(1)如图①,点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请过点P 画一条直线l ,使其同时平分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和周长.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正半轴上,点B 坐标为(8,6).已知点(6,7)P 为矩形外一点,请过点P 画一条同时平分矩形OABC 面积和周长的直线l ,说明理由并求出直线l ,说明理由并求出直线l 被矩形ABCD 截得线段的长度.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D 的边OA 、OD 分别在x 轴、y 轴正半轴上,DC x ∥轴,AB y ∥轴,且8OA OD ==,2AB CD ==

,点

(10P --为五边形内一点.请问:是否存在过点P 的直线l ,分别与边OA 与BC 交于点E 、F ,且同时平分五边形OABCD 的面积和周长?若存在,请求出点E 和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作图见解析;(2)25y x =-,35;(3)(0,0)E ,(5,5)F .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AC 、BD 交于点O ,作直线PO ,直线PO 将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和周长分别相等的两部分.

(2)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过O '、P 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 的面积和周长分为分别相等的两部分.

(3)存在,直线y x =平分五边形OABCD 面积、周长.

试题解析:(1)作图如下:

(2)∵(6,7)P ,(4,3)O ', ∴设:6PO y kx =+',

67{43k b k b +=+=,2{5

k b ==-, ∴25y x =-,

交x 轴于5,02N ?? ???

, 交BC 于11,62M ??

???

, 2211563522MN ??=+-= ???

(3)存在,直线y x =平分五边形OABCD 面积、周长. ∵(1052,1052)P --在直线y x =上,

∴连OP 交OA 、BC 于点E 、F ,

设:BC y kx b =+,(8,2)(2,8)B C ,

82{28k b k +=+=,1{10

k b =-=, ∴直线:10BC y x =-+,

联立10{y x y x =-+=,得55x y =??=?

, ∴(0,0)E ,(5,5)F .

3.操作: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点P 在射线BC 上,将△ABP 沿AP 向右翻折,得到△AEP ,DE 所在直线与AP 所在直线交于点F .

探究:(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①若∠BAP=30°,求∠AFE 的度数;②若点E 恰为线段DF 的中点时,请通过运算说明点P 会在线段BC 的什么位置?并求出此时∠AFD 的度数.

归纳:(2)若点P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时(不与B ,C 重合),∠AFD 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

猜想:(3)如图2,若点P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时,∠AFD 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试在图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①45°;②BC的中点,45°;(2)不会发生变化,证明参见解析;(3)不会发生变化,作图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点P在线段BC上时,①由折叠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正方形性质求出∠DAE度数,在三角形AFD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②由E为DF中点,得到P为BC中点,如图1,连接BE交AF于点O,作EG∥AD,得EG∥BC,得到AF 垂直平分BE,进而得到三角形BOP与三角形EO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BP=EG=1,得到P为BC中点,进而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2)若点P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时(不与B,C重合),∠AFD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作AG⊥DF于点G,如图1(a)所示,利用折叠的性质及三线合一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1+∠2的度数,即为∠FAG 度数,即可求出∠F度数;(3)作出相应图形,如图2所示,若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时,∠AFD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理由为:作AG⊥DE于G,得∠DAG=∠EAG,设

∠DAG=∠EAG=α,根据∠FAE为∠BAE一半求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试题解析:(1)①当点P在线段BC上时,∵∠EAP=∠BAP=30°,∴∠DAE=90°﹣

30°×2=30°,在△ADE中,AD=AE,∠DAE=30°,∴∠ADE=∠AED=(180°﹣30°)÷2=75°,在△AFD中,∠FAD=30°+30°=60°,∠ADF=75°,∴∠AFE=180°﹣60°﹣75°=45°;②点E为DF 的中点时,P也为BC的中点,理由如下:

如图1,连接BE交AF于点O,作EG∥AD,得EG∥BC,∵EG∥AD,

DE=EF,∴EG=AD=1,∵AB=AE,∴点A在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得点P在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上,∴AF垂直平分线段BE,∴OB=OE,∵GE∥BP,∴∠OBP=∠OEG,

∠OPB=∠OGE,∴△BOP≌△EOG,∴BP=EG=1,即P为BC的中点,∴∠DAF=90°﹣

∠BAF,∠ADF=45°+∠BAF,∴∠AFD=180°﹣∠DAF﹣∠ADF=45°;(2)∠AFD的度数不会发生变化,作AG⊥DF于点G,如图1(a)所示,

在△ADE中,AD=AE,AG⊥DE,∵AG平分∠DAE,即∠2=∠DAG,且

∠1=∠BAP,∴∠1+∠2=×90°=45°,即∠FAG=45°,则∠AFD=90°﹣45°=45°;(3)如图2所示,∠AFE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AFE=45°,

作AG⊥DE于G,得∠DAG=∠EAG,设∠DAG=∠EAG=α,

∴∠BAE=90°+2α,∴∠FAE=∠BAE=45°+α,∴∠FAG=∠FAE﹣∠EAG=45°,在Rt△AFG中,∠AFE=90°﹣45°=45°.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折叠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4.如图,矩形ABCD中,AB=6,BC=4,过对角线BD中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边于点E,F.

(1)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求EF的长.

413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的性质,判定△BOE≌△DOF(ASA),得出四边形BEDF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

(2)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E,由勾股定理求出BD,得出OB,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O,即可得出EF的长.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O是BD的中点,

∴∠A=90°,AD=BC=4,AB∥DC,OB=OD,

∴∠OBE=∠ODF ,

在△BOE 和△DOF 中,

OBE ODF OB OD

BOE DOF ∠=∠??=??∠=∠?

∴△BOE ≌△DOF (ASA ),

∴EO=FO ,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BD ⊥EF ,

设BE=x ,则 DE=x ,AE=6-x ,

在Rt △ADE 中,DE 2=AD 2+AE 2,

∴x 2=42+(6-x )2,

解得:x= 133, ∵

BD=

22AD AB + =213, ∴OB=12BD=13, ∵BD ⊥EF ,

∴EO=22BE OB -=

213, ∴EF=2EO=4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

5.如图,在△ABC 中,∠ACB=90°,∠CAB=30°,以线段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连接CE 并延长交线段AD 于点F .

(1)求证:四边形BCFD 为平行四边形;(2)若AB=6,求平行四边形ADBC 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S 平行四边形ADBC =

32

. 【解析】

【分析】

(1)在Rt △ABC 中,E 为AB 的中点,则CE=12AB ,BE=12AB ,得到∠BCE=∠EBC=60°.由△AEF ≌△BEC ,得∠AFE=∠BCE=60°.又∠D=60°,得∠AFE =∠D=60度.所以FC ∥BD ,又因为∠BAD=∠ABC=60°,所以AD ∥BC ,即FD//BC ,则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2)在Rt △ABC 中,求出BC ,AC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证明:在△ABC 中,∠ACB=90°,∠CAB=30°,∴∠ABC=60°,在等边△ABD 中,∠BAD=60°,∴∠BAD=∠ABC=60°,∵E 为AB 的中点,∴AE=BE ,又∵∠AEF=∠BEC ,∴△AEF ≌△BEC ,在△ABC 中,∠ACB=90°,E 为AB 的中点,∴CE=12AB ,BE=12AB ,∴CE=AE ,∴∠EAC=∠ECA=30°,∴∠BCE=∠EBC=60°,又∵△AEF ≌△BEC ,

∴∠AFE=∠BCE=60°,又∵∠D=60°,∴∠AFE=∠D=60°,∴FC ∥BD ,又

∵∠BAD=∠ABC=60°,∴AD ∥BC ,即FD ∥BC ,∴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2)解:在Rt △ABC 中,∵∠BAC=30°,AB=6,∴BC=AF=3,AC=3

3,∴S 平行四边形BCFD =3×33=93,S △ACF =12×3×33=932,S 平行四边形ADBC =2732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如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知形,1,2AB BC ==,点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点F 是线段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DE EF DF EF 交AD 于点G .设,BE x AF y ==,已知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

(1)求图②中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

(2)求证:DE DF ⊥;

(3)是否存在x 的值,使得DEG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x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y =﹣2x +4(0<x <2);(2)见解析;(3)存在,x =

54或52

-或32. 【解析】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

(2)证明△CDE ∽△ADF ,得∠ADF =∠CDE ,可得结论;

(3)分三种情况:

①若DE =DG ,则∠DGE =∠DEG ,

②若DE =EG ,如图①,作EH ∥CD ,交AD 于H ,

③若DG =EG ,则∠GDE =∠GED ,

分别列方程计算可得结论.

【详解】

(1)设y =kx +b ,

由图象得:当x =1时,y =2,当x =0时,y =4, 代入得:24k b b +=??=?,得24k b =-??=?

, ∴y =﹣2x +4(0<x <2);

(2)∵BE =x ,BC =2

∴CE =2﹣x , ∴

211,4222CE x CD AF x AD -===-, ∴CE CD AF AD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C =∠DAF =90°,

∴△CDE ∽△ADF ,

∴∠ADF =∠CDE ,

∴∠ADF +∠EDG =∠CDE +∠EDG =90°,

∴DE ⊥DF ;

(3)假设存在x 的值,使得△DEG 是等腰三角形,

①若DE =DG ,则∠DGE =∠DEG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B =90°,

∴∠DGE =∠GEB ,

∴∠DEG =∠BEG ,

在△DEF 和△BEF 中,

FDE B DEF BEF EF EF ∠=∠??∠=∠??=?

∴△DEF ≌△BEF (AAS ),

∴DE =BE =x ,CE =2﹣x ,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2﹣x )2=x 2,

x

=54

; ②若DE =EG ,如图①,作EH ∥CD ,交AD 于H ,

∵AD ∥BC ,EH ∥CD ,

∴四边形CDHE 是平行四边形,

∴∠C =90°,

∴四边形CDHE 是矩形,

∴EH =CD =1,DH =CE =2﹣x ,EH ⊥DG ,

∴HG =DH =2﹣x ,

∴AG =2x ﹣2,

∵EH ∥CD ,DC ∥AB ,

∴EH ∥AF ,

∴△EHG ∽△FAG ,

EH HG AF AG =, ∴124222

x x x -=--, ∴125555x x -+=

=(舍), ③若DG =EG ,则∠GDE =∠GED ,

∵AD ∥BC ,

∴∠GDE =∠DEC ,

∴∠GED =∠DEC ,

∵∠C =∠EDF =90°,

∴△CDE ∽△DFE ,

∴CE DE CD DF

=,

∵△CDE ∽△ADF , ∴12DE CD DF AD ==, ∴12

CE CD =, ∴2﹣x =12,x =32

, 综上,x =

54或5-5或32.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等知识,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问题探究

(1)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 和N 分别是边BC 、CD 上两点,且BM =CN ,连接AM 和BN ,交于点P .猜想AM 与BN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 和N 分别从点B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 、CD 方向向终点C 和D 运动.连接AM 和BN ,交于点P ,求△APB 周长的最大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AC 为边长为23的菱形ABCD 的对角线,∠ABC =60°.点M 和N 分别从点B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 、CA 向终点C 和A 运动.连接AM 和BN ,交于点P .求△APB 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AM ⊥BN ,证明见解析;(2)△APB 周长的最大值2;(3)△PAB 的周长最大值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证明△ABM ≌△BCN ,即可证得AM ⊥BN ; (2)如图②,以AB 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AEB ,∠AEB=90°,作EF ⊥PA 于E ,作EG ⊥PB 于G ,连接EP ,证明PA+PB=2EF ,求出EF 的最大值即可;

(3)如图③,延长DA 到K ,使得AK=AB ,则△ABK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PK ,取PH=PB ,

证明PA+PB=PK,求出PK的最大值即可.

试题解析:(1)结论:AM⊥BN.

理由:如图①中,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M=∠BCN=90°,

∵BM=CN,

∴△ABM≌△BCN,

∴∠BAM=∠CBN,

∵∠CBN+∠ABN=90°,

∴∠ABN+∠BAM=90°,

∴∠APB=90°,

∴AM⊥BN.

(2)如图②中,以AB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B,∠AEB=90°,作EF⊥PA于E,作EG⊥PB于G,连接EP.

∵∠EFP=∠FPG=∠G=90°,

∴四边形EFPG是矩形,

∴∠FEG=∠AEB=90°,

∴∠AEF=∠BEG,

∵EA=EB,∠EFA=∠G=90°,

∴△AEF≌△BEG,

∴EF=EG,AF=BG,

∴四边形EFPG是正方形,

∴PA+PB=PF+AF+PG﹣BG=2PF=2EF,

∵EF≤AE,

∴EF的最大值=AE=2,

∴△APB周长的最大值=4+4.

(3)如图③中,延长DA到K,使得AK=AB,则△ABK是等边三角形,连接PK,取

PH=PB.

∵AB=BC,∠ABM=∠BCN,BM=CN,

∴△ABM≌△BCN,

∴∠BAM=∠CBN,

∴∠A PN=∠BAM+∠ABP=∠CBN+∠ABN=60°,

∴∠APB=120°,

∵∠AKB=60°,

∴∠AKB+∠APB=180°,

∴A、K、B、P四点共圆,

∴∠BPH=∠KAB=60°,

∵PH=PB,

∴△PBH是等边三角形,

∴∠KBA=∠HBP,BH=BP,

∴∠KBH=∠ABP,∵BK=BA,

∴△KBH≌△ABP,

∴HK=AP,

∴PA+PB=KH+PH=PK,

∴PK的值最大时,△APB的周长最大,

∴当PK是△ABK外接圆的直径时,PK的值最大,最大值为4,

∴△PAB的周长最大值=2+4.

8.如图,AB为⊙O的直径,点E在⊙O上,过点E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BE,过点O作BE的平行线,交⊙O于点F,交切线于点C,连接AC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连接EF,当∠D=°时,四边形FOBE是菱形.

【答案】(1)见解析;(2)30.

【解析】

【分析】

(1)由等角的转换证明出OCA OCE ??≌,根据圆的位置关系证得AC 是⊙O 的切线. (2)根据四边形FOBE 是菱形,得到OF=OB=BF=EF ,得证OBE ?为等边三角形,而得出60BO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1)证明:∵CD 与⊙O 相切于点E ,

∴OE CD ⊥,

∴90CEO ∠=?,

又∵OC BE ,

∴COE OEB ∠=∠,∠OBE=∠COA

∵OE=OB ,

∴OEB OBE ∠=∠,

∴COE COA ∠=∠,

又∵OC=OC ,OA=OE ,

∴OCA OCE SAS ??≌()

, ∴90CAO CEO ∠=∠=?,

又∵AB 为⊙O 的直径,

∴AC 为⊙O 的切线;

(2)解:∵四边形FOBE 是菱形,

∴OF=OB=BF=EF ,

∴OE=OB=BE ,

∴OBE ?为等边三角形,

∴60BOE ∠=?,

而OE CD ⊥,

∴30D ∠=?.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圆中的计算问题,熟练掌握圆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9.如图1所示,(1)在正三角形ABC中,M是BC边(不含端点B、C)上任意一点,P 是BC延长线上一点,N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60°,求证:AM=MN.(2)若将(1)中“正三角形ABC”改为“正方形ABCD”,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则AM=M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3)若将(2)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n边形A1A2…A n“,其它条件不变,请你猜想:当∠A n﹣2MN=_____°时,结论A n﹣2M=MN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答案】

0 (2)180 n

n

【解析】

分析:(1)要证明AM=MN,可证AM与MN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为此,可在AB上取一点E,使AE=CM,连接ME,利用ASA即可证明△AEM≌△MCN,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M=MN.

(2)同(1),要证明AM=MN,可证AM与MN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为此,可在AB上取一点E,使AE=CM,连接ME,利用ASA即可证明△AEM≌△MCN,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M=MN.

详(1)证明:在边AB上截取AE=MC,连接ME.

在正△ABC中,∠B=∠BCA=60°,AB=BC.

∴∠NMC=180°-∠AMN-∠AMB=180°-∠B-∠AMB=∠MAE,

BE=AB-AE=BC-MC=BM,

∴∠BEM=60°,∴∠AEM=120°.

∵N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

∴∠ACN=60°,∴∠MCN=120°.

在△AEM与△MCN中,∠MAE=∠NMC,AE=MC,∠AEM=∠MCN,

∴△AEM≌△MCN(ASA),

∴AM=MN.

(2)解:结论成立;

理由:在边AB上截取AE=MC,连接ME.

∵正方形ABCD中,∠B=∠BCD=90°,AB=BC.

∴∠NMC=180°-∠AMN-∠AMB=180°-∠B-∠AMB=∠MAB=∠MAE,

BE=AB-AE=BC-MC=BM,

∴∠BEM=45°,∴∠AEM=135°.

∵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

∴∠NCP=45°,∴∠MCN=135°.

在△AEM与△MCN中,∠MAE=∠NMC,AE=MC,∠AEM=∠MCN,

∴△AEM≌△MCN(ASA),

∴AM=MN.

(3)由(1)(2)可知当∠A n-2MN等于n边形的内角时,结论A n-2M=MN仍然成立;

即∠A n-2MN=()0

2180

n

n

-

时,结论A n-2M=MN仍然成立;

故答案为[()0

2180

n

n

-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0.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过点P作PE⊥PB ,PE交射线DC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点F.

(1)当点E落在线段CD上时(如图),

①求证:PB=PE;

②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出这个不变的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

(2)当点E落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图形,并判断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EC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试说明理由.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点PP 在运动过程中,PF

的长度不变,值为2;(2)画图见解析,成立 ;(3)能,1.

【解析】 分析:(1)①过点P 作PG ⊥BC 于G ,过点P 作PH ⊥DC 于H ,如图1.要证PB=PE ,只需证到△PGB ≌△PHE 即可;②连接BD ,如图2.易证△BOP ≌△PFE ,则有BO=PF ,只需求出BO 的长即可.

(2)根据条件即可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同理可得(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可分点E 在线段DC 上和点E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通过计算就可求出符合要求的AP 的长.

详解:(1)①证明:过点P 作PG ⊥BC 于G ,过点P 作PH ⊥DC 于H ,如图1.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G ⊥BC ,PH ⊥DC ,

∴∠GPC=∠ACB=∠ACD=∠HPC=45°.

∴PG=PH ,∠GPH=∠PGB=∠PHE=90°.

∵PE ⊥PB 即∠BPE=90°,

∴∠BPG=90°﹣∠GPE=∠EPH .

在△PGB 和△PHE 中,

PGB PHE PG PH

BPG EPH ∠∠????∠∠?

===, ∴△PGB ≌△PHE (ASA ),

∴PB=PE .

②连接BD ,如图2.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OP=90°.

∵PE ⊥PB 即∠BPE=90°,

∴∠PBO=90°﹣∠BPO=∠EPF .

∵EF ⊥PC 即∠PFE=90°,

∴∠BOP=∠PFE .

在△BOP 和△PFE 中,

PBO EPF BOP PFE PB PE ∠∠??∠∠???

=== ∴△BOP ≌△PFE (AAS ),

∴BO=PF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B=OC ,∠BOC=90°,

∴BC=2OB .

∵BC=1,∴OB=

22, ∴PF=22

. ∴点PP 在运动过程中,PF 的长度不变,值为

2. (2)当点E 落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符合要求的图形如图3所示.

同理可得:PB=PE ,2 (3)①若点E 在线段DC 上,如图1.

∵∠BPE=∠BCE=90°,∴∠PBC+∠PEC=180°.

∵∠PBC<90°,∴∠PEC>90°.

若△PEC为等腰三角形,则EP=EC.

∴∠EPC=∠ECP=45°,

∴∠PEC=90°,与∠PEC>90°矛盾,

∴当点E在线段DC上时,△PEC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②若点E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如图4.

若△PEC是等腰三角形,

∵∠PCE=135°,

∴CP=CE,

∴∠CPE=∠CEP=22.5°.

∴∠APB=180°﹣90°﹣22.5°=67.5°.

∵∠PRC=90°+∠PBR=90°+∠CER,

∴∠PBR=∠CER=22.5°,

∴∠ABP=67.5°,

∴∠ABP=∠APB.

∴AP=AB=1.

∴AP的长为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而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问题探究) 将三角形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 (1)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边CD 上时,直接写出A ∠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内部时,求证:122A ∠+∠=∠; (3)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时,探索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拓展延伸) (4)如图,若把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D 落在四边形BCFE 的内部点 A '、D 的位置,请你探索此时1∠,2∠,A ∠,D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 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问题探究】(1)∠1=2∠A ;(2)证明见详解;(3)∠1=2∠A+∠2;【拓展延伸】(4)()212360A D ∠+∠=∠+∠+?. 【解析】 【分析】 (1)运用折叠原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运用折叠原理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3)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4)先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AEF、∠EFD,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详解】 解:(1)如图,∠1=2∠A . 理由如下:由折叠知识可得:∠EA′D=∠A ; ∵∠1=∠A+∠EA′D ,∴∠1=2∠A . (2)∵∠1+∠A′EA+∠2+∠A′DA=360°, 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A′+∠A′EA+∠A′DA=360°, ∴∠A′+∠A=∠1+∠2, 由折叠知识可得∠A=∠A′, ∴2∠A=∠1+∠2. (3)如图,∠1=2∠A+∠2 理由如下:∵∠1=∠EFA+∠A ,∠EFA=∠A′+∠2, ∴∠1=∠A+∠A′+∠2=2∠A+∠2, (4)如图, 根据翻折的性质,()3181201∠=-∠,()4181 2 02∠=-∠, ∵34360A D ∠+∠+∠+∠=?, ∴()()180118023601122 A D ∠+∠+ -∠+-∠=?, 整理得,()212360A D ∠+∠=∠+∠+?. 【点睛】

中考数学备考之平行四边形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解析(1)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cm,D为边AB中点.动点P、Q在边AB上同时从点D出发,点P沿D→A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点Q沿D→B→D以2cm/s的速度运动,回到点D停止.以PQ为边在AB上方作等边三角形PQN.将△PQN绕QN的中点旋转180°得到△MNQ.设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0<t<3). (1)当点N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 (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 (3)当点Q沿D→B运动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4)设四边形PQMN的边MN、MQ与边BC的交点分别是E、F,直接写出四边形PEMF 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比为2:3时t的值. 【答案】(1)(2)2(3)S=S菱形PQMN=2S△PNQ=t2;(4) t=1或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此时DQ=3;(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此时PD=DQ; (3)当0≤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PQMN;当≤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PQFEN. (4)MN、MQ与边BC的有交点时,此时<t<,列出四边形PEMF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表达式后,即可求出t的值. 试题解析:(1)∵△PQN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 ∴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 ∴DQ=3 ∴2t=3. ∴t=; (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

六安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六安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 【答案】1.5或5或9 【解析】 【分析】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详解】 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 12AP ?CE =12 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 ?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 2.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

【答案】10 【解析】 【分析】 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 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CB=74°,∠ABC=46°,且∠BAD+∠CAD=180°,那么∠BDC的度数为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延长BA和BC,过D点作DE⊥BA于E点,过D点作DF⊥BC于F点,根据BD是∠ABC的平分线可得出△BDE≌△BDF,故DE=DF,过D点作DG⊥AC于G点,可得出 △ADE≌△ADG,△CDG≌△CDF,进而得出CD为∠ACF的平分线,得出∠DCA=53°,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BE 平分∠ABC,CE 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_____°. 【答案】21°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解:由题意得:∠E =∠ECD ?∠EBC = 12∠ACD ?12∠ABC =12∠A =21°. 故答案为21°.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4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2M MAB ∠∠∠=+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AB MAO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易得∠M 的度数。 【详解】 在ABM 中,2∠是ABM 的外角 ∴2M MAB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BOA 90∠=? ∴OBA OAB 90∠∠+=? ∵MA 平分BAO ∠

∴BAO 2MAB ∠∠= 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12BAO BOA 90BAO ∠∠∠∠∠+=+=?+ ∵12∠∠= ∴2290BAO ∠∠=?+ 又∵2M MAB ∠∠∠=+ ∴222M 2MAB 2M BAO ∠∠∠∠∠=+=+ ∴90BAO 2M BAO ∠∠∠?+=+ 2M 90∠=? M 45∠=?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 -2)×180°=4×360°,解得:n=10. 故答案为:10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4.有公共顶点A ,B 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 交正六边形于点D ,则∠ADE 的度数为( ) A .144° B .84° C .74° D .54° 【答案】B 【解析】 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 = ()521805-?=108°,∵AB =BC ,∴∠CAB =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 =∠E =()621806 -?=120°,∵∠ADE +∠E +∠ABE +∠CAB =360°,∴∠ADE =360°–120°–120°–36°=84°,故选B . 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新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高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060,10,A BC D ∠==是边AB 上的一点,2,CD CBD =?的面积为 1, 则BD 的长为( ) A .32 B .4 C .2 D .1 【答案】C 【解析】 1210sin 1sin 25 BCD BCD ???∠=∴∠= 2 2 2 2102210425 BD BD ∴=+-??? =∴=,选C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BC ?的面积25cos S C =,且 1,25a b ==,则c =( ) A .15 B .17 C .19 D .21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得,三角形的面积1 sin 25cos 2 S ab C C ==,所以tan 2C =, 所以5cos C =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17c a b ab C =+-=,所以17c =,故选B. 3.如图,边长为1正方形ABCD ,射线BP 从BA 出发,绕着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至 BC ,在旋转的过程中,记([0,])2 ABP x x π ∠=∈,BP 所经过的在正方形ABCD 内的区 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f x =,则函数()f x 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列()y f x =,再根据函数图象作判断. 【详解】 当0,4x π?? ∈???? 时,()112y f x tanx ==??; 当,42x ππ?? ∈ ??? 时,()11112y f x tanx ==-??; 根据正切函数图象可知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图象,考查基本分析识别能力,属基本题. 4.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重点题)

平行四边形二次达标题 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边长为6,其三条中位线长度总和为10,则底边长为 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0cm,△ABC的周长是22cm, 则AC的长为_________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过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若AB=4,BC=7,OE=3, 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__________ 4.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序号是__________ 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④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8和6,则其边长a范围为____________ 6、如图,在?ABCD中,AB=,AD=4,将?ABCD沿AE翻折后, 7、在A B C中,AC=6cm,BC=8cm,AB=10cm,D、E、F分别是 AB、BC、AC的中点,则D E F的面积为__________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 交AD于F,再分别以B、F为圆心,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G,若BF=12,AB=10,则AE的长为_______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BC=6cm,点 P、Q分别从A、C两点的位置同时出发,点P以1cm/s的速度由 点A向点D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由点C出发向点B运动.则 _______秒后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10、如图,△ABC的周长为28,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 则PQ的长为___________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o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 【详解】 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 ∵∠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 ∴∠CAD=∠DAB=30° ∴∠ADC=60°,②正确 ∵∠DAB=∠B=30° ∴△ADB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 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 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 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2.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 B .8 C 5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 =x , 则∠B =2x ,∠C =3x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x+2x+3x =180°, 解得x =30°,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边长为___cm 。 2. 如图,∠A=32°∠B=45°∠C=38°,则∠DFE=( ) A 、120° B 、115° C 、110° D 、105° 3. 如图所示,在△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并且CD 、BE 交于,点P ,若∠A=500,则∠BPC 等于( ) A 、90° B 、130° C 、270° D 、315° 4. 已知△ABC 的周长为45cm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4∶5∶6,求三边的长. 5. 如图,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 处在A 处的南偏东15°方向,C 处在B 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 。 南北 E D C B A 6. 等腰三角形底边为4.腰长为b,则b 一定满足( ) A .b >2 B.2<b <4 C.2<b <8 D.b <8 7. △ABC 中,∠A=12∠B =13 ∠C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含30°角的直角三角

形 8. 已知,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BE 是∠ABC 内任一射线,交CE 于E .求证:∠EBC <∠ACE . 9. 三角形___ 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10.如图中,BD=DE=EF=FC ,那么_________是△ABE 的中线. A.AD B.AE C.AF D.以上都是 11.如图所示,∠1=_______. 140?80? 1 12. 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B=30°,则∠BCD=___。 13.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___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差___第三边. 14. 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的度数是( )

(word完整版)四年级《三角形试题分析及易错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考题分析与易错题分析 以盘龙区小学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四年级数学试题进行分析:三角形这一单元知识占11%,所考知识点主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高的做法,会求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如: 近三年考题分析 4、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考查目的:三角形内角和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15.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考查目的: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正确画不同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掌握高的方法。 1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这是()三角形。考查目的:综合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三角形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40分) 个钝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 7、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一个是50度,一个是80度,这个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二、选择(18分) 1.下面第()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 cm B.4 cm C.7 cm 3.下面各组角中,第()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 B.50°,50°,50° C.80°,95°,5°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D、60度 6、下面长度的小棒中(单位:cm),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5、7.5、4 B . 5、2.8、6 C. 10、4.2、5.6 三、判断(8分) 1、一个内角是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精选】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直线PQ 上运动,点B 在直线MN 上运动. (1)如图1,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 的大小. (2)如图2,已知AB 不平行CD ,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又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CED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试求∠ABO 的度数. 【答案】(1)135°;(2)67.5°;(3)60°, 45°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得出1BAE OAB 2∠=∠,1 ABE ABO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AD 、BC 交于点F ,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得出∠AOB=90°,进而得出OAB OBA 90∠+∠=? ,故PAB MBA 270∠+∠=?,再由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可知1BAD BAP 2∠= ∠,1 ABC ABM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F=45°,再根据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可知 CDE DCE 112.5∠+∠=?,进而得出结论; (3))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 1EAO BAO 2∠=∠,1 EOQ BOQ 2 ∠=∠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 (1)∠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高中数学】单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若,2παπ??∈ ??? ,2cos2sin 4παα?? =- ???,则sin 2α的值为( ) A .7 8 - B . 78 C .18 - D .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得到cos sin αα+=,再将两边平方利用二倍角正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因为2cos2sin 4παα?? =- ??? 所以( ) 22 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4 4 π π αααα-=- 所以()())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 αααααα-+= - ,cos sin 02παπαα??∈-≠ ??? Q , 所以cos sin 4 αα+= 所以()2 1cos sin 8αα+=,即22 1cos 2cos sin sin 8αααα++=,11sin 28 α+= 所以7sin 28 α=-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已知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2米、3米、4米,将三边都增加x 米后,仍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 x << B . 1 12 x << C .12x << D .01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x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将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均增加x 米形成A B C '''V , 设A B C '''V 的最大角为A '∠,则A '∠所对的边的长为()4x +米,且A '∠为钝角,则 cos 0A '∠<, 所以()()()()()2222342340x x x x x x x ?+++<+? +++>+??>? ,解得01x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灵活利用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3.小赵开车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行驶,30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小王发来微信定位,显示他自己在A 的南偏东70?方向的C 处,且A 与C 的距离为15 3千米,若此时,小赵以每小时52千米的速度开车直线到达C 处接小王,则小赵到达C 处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 ( ) 7 2.6≈ A .1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25分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得到30BAC ∠=?,20AB =,153AC =,两边和夹角,之后应用余弦定理求得5713BC =≈(千米),根据题中所给的速度,进而求得时间,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条件可得30BAC ∠=?,20AB =,153AC =,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30175BC AB AC AB AC ?=+-??=, 则5713BC =≈(千米),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 【详解】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 ∴OA=2,OB=3,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 = 2+313 ∴AC=AB13, ∴OC132, ∴点C132,0), <<, ∵3134 <<, ∴11322 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D.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 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 C. 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 D.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正确,是真 命题;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如图,在ABC ?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 20 DAE ∠=o,则BAC ∠的度数为( )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

三角形易错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2或3或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按照AB为底边和腰,分类求解.当AB为底边时,BC为腰;当AB腰时,BC为腰或底边. 解答:解:(1)当AB=3cm为底边时,BC为腰, )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8﹣AB)=; (2)当AB=3cm为腰时, ①若BC为腰,则BC=AB=3cm, ②若BC为底,则BC=8﹣2AB=2cm. 故本题答案为:2或3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5<x≤.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第 18) A 1 A 2 A 3 A 4 图7 A D B C E F 易错题测试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44cm 2,相邻两边上的高分别为8cm 和9cm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 2. 分别将下列条件中的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①AB ∥CD ②AD ∥BC ③AB=CD ④AD =BC ⑤∠A=∠C ⑥∠B=∠D 3.如图,在 ABCD 中,E ,F 分别为AD ,CD 的中点,分 别连结EF ,EB ,FB ,AC ,AF ,CE ,则图中与△AB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E )共有的个数(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如图7,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7所示摆放, 点A 1、A 2、…、A n 分别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则n 个这样 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41cm 2 B .4n cm 2 C .41 n cm 2 D .n 4 1( cm 2 5.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C 点和A 点重合,则折痕EF=_____. 6.如图,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 D .矩形 7.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 ,这个梯形的面积_________。 8.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EF 是中位线,EF 分别交AC 、BD 于M 、N ,若AB=8,CD=6,则MN =_______. 9.三角形的周长为a ,分别过它的三个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这三条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10.如图,杨伯家小院子的四棵小E F G H 、、、刚好在其梯形院子ABCD 各边的中点上,若在四边形EFGH 种上小草,则这块草地的形状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11、如图,在△ABD 中,∠ADB =90°,C 是BD 上一点,若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DEF 的面积为3.5,则△ABC 的面积为 . A D H G C F B E 第10题 E F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第11题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 -2)×180°=4×360°,解得:n=10. 故答案为:10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已知ABC 中,90A ∠=,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O ,则BOC ∠= ______ . 【答案】135 【解析】 解:∵∠A =90°,∴∠ABC +∠ACB =90°,∵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 O ,∴∠OBC +∠OCB =45°,∴∠BOC =180°﹣45°=135°.故答案为:13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 ,一边长是6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或_____cm . 【答案】22cm, 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 和6cm ,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 时,周长=6+6+10=22cm ; (2)当腰长为10cm 时,周长=10+10+6=26cm , 所以其周长是22cm 或26cm .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精品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继续、满足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三角形易错题(经典自己整理)

1、如图12,在Rt 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的点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的度数为( ) A40° B30° C20° D10° 2、如图,D 是线段AB 、BC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BC =150°,则∠ADC 的大小是( ) A 60° B70° C75° D80° 3、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AC =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 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于点E 、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1、AE =CF ; 2、?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EF =AP; 4 、 S 四边形AEPF =2 1abc s ?当∠EP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 (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1 2 3 4 B 1 2 3 C 1 2 4 D2 3 4 4、已知A (m-1,3)与点B (2,n+1)关于X 的对称轴,则点P (m,n )的坐标为( ) 在ABC ?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度,则∠B等于( ) 5、如图,在ABC ?中,ADBC ⊥于D。请你再添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添加的条件是( ) 在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是(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分别平行x,y轴的两直线a b相交点A(3,4),连接OA,若在直线a上存点P,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满足的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 ) 7、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的蛋糕,请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以便分给小丽和小娜享用,并说明理由。 8、如图,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B=2∠C。试判断线段AB、AC、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9、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角\ A5个 B4个 B 3个 D2个 C A ' B D A B A C D B P A E F C A A A D C B E E C D A B C B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精选

易错题测试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44cm 2,相邻两边上的高分别为8cm 和9cm ,则这个平行四边 形的周长为_______ 2. 分别将下列条件中的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①AB ∥CD ②AD ∥BC ③AB=CD ④AD =BC ⑤∠A=∠C ⑥∠B=∠D 3.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AD ,CD 的中点,分 别连结EF ,EB ,FB ,AC ,AF ,CE ,则图中与△AB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BE )共有的个数(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如图7,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7所示摆放, 点A 1、A 2、…、A n 分别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则n 个这样 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41cm 2 B .4n cm 2 C .41 n cm 2 D .n 4 1( cm 2 5.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C 点和6.如图,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 D .矩形 7. 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 ,这个梯形 的面积_________。 8.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EF 是中位线,EF 分别交AC 、BD 于M 、N ,若AB=8,CD=6, 则MN =_______. 9.三角形的周长为a ,分别过它的三个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这三条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 周长为________ 10.如图,杨伯家小院子的四棵小E F G H 、、、刚好在其梯形院子ABCD 各边的中点上, 若在四边形EFGH 种上小草,则这块草地的形状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11、如图,在△ABD 中,∠ADB =90°,C 是BD 上一点,若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DEF 的面积为3.5,则△ABC 的面积为 . F 第10题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第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