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刻字基础技法与理论

现代刻字基础技法与理论
现代刻字基础技法与理论

2013现代刻字基础技法与理论

一、填空

1、现代刻字材料北方以椴木、松木、梨木为主,南方以红木、樟木、竹为主。

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

3、现代刻字的审美内容包括:书法美、形式美、技术美、材质美、色彩美、意境美。

4、主题刻字的主要内涵包括主题性、思想性、叙事性、艺术性。

5、色彩的三个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6、现代刻字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汉字本位、传统书法要素、民族性。

7、色彩调和的方法有属性统一调和、混入统一调和、连贯统一调和三种。

8、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变化和统一、对称和平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夸张和简化。

9、三原色混合会产生绿色、橙色、紫色。

10、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外在的直接表现,在现代刻字艺术作品中,包括现代刻字作品的外轮廓形状、比例、几何组织、空间分割、骨架构成、色彩搭配、三维透视等等。

二、名词解释

1、重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重复是指同一个对象,以不变的方式反复出现。但供重复用的单元形以及重复的骨骼都可以变化,看似简单

的重复形式,也有无限的变化空间。

2、韩国现代刻字:韩国现代刻字注重形式感的追求、注重油画般的色彩表现、注重刀法的细腻传达、强调巧妙而多元的构成意识,但脱离书法本体的成分过大。

3、现代刻字艺术:是指在中国传统刻字的基础上,吸收当代哲学、文化、审美诸现代观念,借鉴日本等外国现代刻字与书刻艺术的成功经验,深入民族化、本土化的创作实践,探索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刻字创作。

4、新加坡、马来西亚刻字:新加坡、马来西亚刻字艺术近几年对中国现代刻字艺术开始借鉴,注重一般认识下的传统书法再现并注重传统认识下的色彩表现。

5、渐变:形态产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渐变。渐变着重表现变化的过程,还有其中包含着节奏和韵律。

6、日本现代刻字:日本刻字属于古典主义范畴,日本刻字作品基本为篆书体式,字法构成上虽然强调疏密聚散,但只是适度微变。刀法上注重凸显毛笔的轨迹,色彩运用比较单纯,给人平和、娴雅、不激不励的审美感受。

7、色相环:是按线性排列的可见光谱色首尾相接后形成的环状色彩模型。表示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关系。

8、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以及黑白两色混合而成的各种不同的灰色。

9、肌理:肌理指的是形象的表面特征以及材料的表面纹理,或者人

为地再现这种材料的纹理(以绘画或摄影等方式)。无论是平滑或粗糙、疏松或紧密,材料的肌理呈现出来的是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10、暖色: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暖色,能带给人温馨、和谐、文暖的感觉。这是出于人们的心理和感情联想。它会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视觉近,饱满,张扬,激动,暴躁,血腥,象征生命,火焰,愉快,果实,明亮等,因此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11、冷色: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冷色,它使人们联想到海洋、蓝天、冰雪、月夜等,给人一种阴凉、宁静、深远,死亡,典雅、高贵,冷静,暗淡、灰暗,孤僻,面积较大,寒冷,忧郁,悲伤,宽广、开阔的感觉。

三、简答

1、现代刻字中的“现代”概念

不是西方艺术中专指与“传统”相对立的那个“现代性”概念及其涵义,而是指在继承优秀传统又区别于传统刻字,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刻字艺术。

(1)以汉字书法为创作本体与底线,植根于中国刻字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具备新的理念、审美、技法、形式、内容等审美要素。

(2)由书家自书自刻。(强调与传统刻字中书家为创作主体书写,再由刻工契刻的不同)

(3)学习、借鉴国外汉字现代刻字及其它书刻艺术的长处。

(4)倡导主题刻字。

(5)强调以木材为主,以阳刻为主。

2、近二十年来中国现代刻字艺术的特点

(1)注重主题创意。

(2)强调立体空间构成。

(3)注重刀法肌理之美。

(4)注重色彩的感情处理。

(5)注重装饰之美。

(6)强调书法高度。

3、简述现代刻字创作的基本步骤

(1)“动之以情”酝酿创意,打腹稿。

(2)“兴致挥毫”寓理性之内,重书法高度。

(3)度稿,删繁就简,求整体而存细节。

(4)刀刻,先整后细,先直后曲,先大刀后小刀,先大概念后小部位,刻字过程中随机生发,处处体现性情。

(5)调整,从创意出发调整。

(6)清理版面。

(7)上色,合度创意,升华创意,可以说为主题创意之生命,“不择手段”。

4、简述现代刻字中构图的几种方式及效果

(1)中心构图:突兀明确,直截了当。看似笨拙,实在大气。(2)水平方向构图:平稳安定,像地平线一样伸展。

(3)垂直方向构图:积极向上,如雨后春笋,新枝抽芽。

(4)斜线构图:动感强,斜向上如起跑动势,有速度感和威慑力。(5)边角构图:视野拓展,若入画之境,意在画外,想象空间大。(6)大面积空白构图:对比强烈,更易突出主体,形成视觉反差。(7)满构图:丰满均匀。

5、表现现代刻字空间感的方法有哪些?

(1)利用面的大小变化。

(2)利用阴影,阴影可以产生立体感、凹凸感。

(3)利用重叠,线条与面的重叠会产生立体感。

(5)利用色彩,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近,明度低的色彩感觉远。暖色感觉近,冷色感觉远。

(6)利用肌理,利用肌理的渐变造成透视的空间感。

(7)利用穿插,线条的穿插产生立体空间感。

6、简述现代刻字美学中书法的审美要素

(1)点线结构美。

(2)字形、字势、重心、轴线。

(3)字法关注下的汉字与书法线条。

(4)章法__整体平面构成的原则。

7、现代刻字创作中,怎样给作品进行局部提亮?

(1)加白变亮:任何色彩在加白色的情况下都会变亮,即明度提高,但纯度也相应降低了。

(2)保持颜色相对纯度,不宜将过多种类的颜色进行混合。

(3)明度较高的颜色相互调配或大量浅色与少量深色相互调配,这

样调出的色彩纯度有所降低,但明度变化不大,如淡绿色加淡黄得出较浅的黄绿色。

四、论述

1、试述中、日、韩三国现代刻字艺术风格的异同

日本:日本的刻字作品基本为篆书体式。在作品刻法、字法构成上,虽然也强调疏密聚散,但是只是一种适度的微变,犹如篆刻章法的经营,严整而精密。由于篆书体式的恰当运用,他们的风格比较统一,给人和平、娴雅的审美感受,显示他们对中和美的崇尚。刀法上:重刀法是日本刻字的又一特点。其作品对用刀的体验非常深入,刀法和肌理变化虽然并不丰富,但是一刀一凿都精确到位。在作品线条的个性和语言的塑造上,日本作品侧重于凸显毛笔的轨迹,刀的个性只是微度的。色彩运用上,日本作品的色彩运用比较单纯,特点明显。大致可分为两类:阳刻作品基本为贴金箔,底面色彩以棕、蓝、黑为主;阴刻作品作为版面基本显露木质本色,底色以白色为主。

韩国:韩国现代刻字中的现代主义作品,强调表现主观世界,形式上追求新奇刺激,对传统元素的吸收较少。由于受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重表现出意识前卫,观念新奇,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作品整体构成严密,以主观世界的创造性而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把形式推向极致。韩国作品用色大胆,斑斓鲜活,时代特征强烈。作品中的色彩的艳丽,绘画形象的添加,图案化手法的运用,使得书法的本体和艺术水准已经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文字在作品中只是需要而存在,有着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

中国:中国现代刻字经过了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在一些现代刻字艺术发达的地区和刻字名家的刻字作品中,已经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举例论述)

2、结合本学期所创作的现代刻字作品谈对现代刻字的创作心得。

依据考生本学期完成的刻字作品进行论述,需要包括以下要点:

1、主题构思

2、字法构成

3、刀法

4、色彩

3、以雪为主题创作一幅刻字作品,简述自己对此作品的主题、字法构成、

刀法、色彩等方面的构思

答题需要包括以下要点:

1、主题构思

2、字法构成

3、刀法

4、色彩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5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对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进行综合实施(2分),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3分)。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媒体CAI的特点:1)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6分) 4、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 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1)呈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叙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前期分析,包含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标(1分);3)组织教学资源,形成经常方案(2分);4)实施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其适用领域和具体涵义时什么?(10分) 1)ABCD法(1分),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标准(Degree)(2分),它非常适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2)内外结合法(1分),它是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阐明学习目标的方法(2分),适合于编写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7、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什么不同?(10分) 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1分) 1)1)诊断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前,评价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安排教学,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评价的作用是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3分); 2)2)形成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法有经常性测验、日常观察等,评价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3分); 3)3)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后中,评价目的是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有考试、考察等,评价的作用是评定血液成绩(3分)。 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 测)和后测)(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设计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内涵;该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与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 开发、管理、利用和评价等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 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在信息时代必须重视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要强调的是,在教育技术运用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 三:教育技术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只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强调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四:强调优化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既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阶梯图;(p5页面) 经验之塔三类图层: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经验之塔的基本观念: 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走,则越抽象。 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三:教育与教学不能止与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使得学习更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补充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 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 认知主义解释: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 知地图和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 性的知识,也包括很多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秉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一个人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皮亚杰的同化与适应:一,同化: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摘要 现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古典诗歌的艺术精华,更开启了当代诗歌的艺术之门。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步发展时期,“诗体大解放”的口号领导着最初的一批白话诗人挣脱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探索中国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大师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三美主义”诗歌理论,并在前期的一些文艺评论中强调了现代诗歌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本文从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出发,就现代诗歌的形式、内容、精神三个方面,来探索根植于“中国本位文化”的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闻一多,现代诗歌,三美主义,地方色彩,时代精神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Abstract Modern Poetry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etry, but also opened the doo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During the preliminary developing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slogan of "emancipation of verse" led the first batch of vernacular poets were free from the bondage of Ancient Poetry. However, this action led to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literature master Wen Yiduo put forward his own "Three Beauties" theory of poetry with patriotic emotion, and emphasized "Local Color" and "Time Spirit" of Modern Poetry in some early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charm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which roote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Key Words: Wen Yiduo, Modern Poetry, "Three Beauties" Theory, Local Color, Time Spirit 一、绪论 早在晚清“诗界革命”时期,黄遵宪就发出了一份诗界革命“宣言”:“我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D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2.关于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相同 B.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不同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电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 D.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3.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A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4.首先提出“经验之塔”理论的人是()。A A.戴尔B.斯金纳 C.加涅D.克劳德 5.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B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B.系统科学理论、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C.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 6.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7.教育技术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是()。B A.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B.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最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精)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交流。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师,已经离不开校园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殊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使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大教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现、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造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借助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2、教育技术(94年):对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5、矢量图形由经过精确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这些直线和曲线称为向量,因此矢量图又叫向量图。移动直线、调整大小或更改其颜色时不会降低图形的品质。 6、位图图象在技术上称为栅格图象,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的图像。位图的每个像素点都含有位置和颜色信息。在对位图图像进行编辑操作的时候,可操作的对象是每个象素。 7、图层:图层是photoshopCS4的核心功能之一,在photoshopCS4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层既是所有操作的平台,也是创作各种合成效果的重要途径。 8、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共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 9 ,教育传播: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传播现象. 二、简答题 1、教育传播模式 1 7w模式(布雷多克,1958) Who 谁教师或者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 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 To whom 面向谁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1)设计领域(四个子系统: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2)开发领域(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综合技术)(3)利用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传播、实施和制度化、政策与法规)(4)管理领域(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5)评价领域(问题分析、参照标准的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5、信息素养的内涵: 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②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的能力;③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④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第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 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 (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①、正确的理解;②、强烈的意识及较强的敏感度;③、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④积极投入工作 (2)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①、具备传统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②、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即能掌握现代教育软、硬件的使用 ③、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3)从运用层面上理解: ①、能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评价信息,并思考 ②、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信息 ③、具有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 (2)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第三章教师媒体素养 1、媒体的含义 ①承载信息的载体; ②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2、媒体的分类:硬件和软件 3、教学媒体的含义 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4、一般的媒体要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 ①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被称为教学媒体 ②媒体只有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 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 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 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 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 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8. 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 1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改正稿)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沈秋伟 我国的现代诗大致是这样一种产物,即中国历史文化内容的承传与西洋话语方式的结合。就诗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言,则大致还是凭借西方诗歌的分析和批评工具来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经常见到的见诸报端的某些涉及诗歌评价的文章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诗歌的读后感和读诗笔记。 前几天,根据职工文学社和作协的安排,我临时抱佛脚,看了几本新诗论,一知半解,趁今天的机会,也来谈一谈现代诗歌的几个问题,目的是想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一下现代诗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部分: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最大量意识状态问题。 平常评价一首诗是好是坏,有没有味道,常常只有感觉到,而这种感觉又难于言表。这常令我们习惯于现代分析的人十分苦恼,为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对隐藏在诗歌文句背后的意识状态难于描摹。我们常说这首诗太直白,就是说这首诗文字后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有时我们还说,这首诗文字挺美,但没有含蓄,也就是说这首诗徒有其表,背后所承载的意识状态量不足。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是西方诗歌批评的要旨。其基本原理就是一首诗所涵含的意识状态的多少是衡量这首诗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台湾诗人洛夫有一说法:“我们判断一首诗的纯粹性,应以其所含诗素密度大小而定。”这个“诗素”与“意识状态量”异曲同工。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作用全在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和加深以及最大可能量意识活动的获得。需要说明的是,表现在现代诗人作品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同时显现,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象征思维与敏锐感觉的相互渗透随处可见。卞之琳一首短诗,大意是“我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实际上是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结合的典型。诗虽短到极致,其意识状态却十分丰富。 2.关于象征主义 现代诗中象征手法滥觞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到本世纪初,英美诗坛上意象流派充斥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当然,我国古代诗歌中早已充满了象征主义的气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英美意象派诗歌发源于二十世纪初。庞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把“诗艺的最终成就”写成: (1)按照我所见的事物来描绘 (2)美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讲解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任务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01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名词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A. B. C. D. 2. 学习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这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3.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4. 被公认为是本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是() A.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B.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A. B. C. D. 5.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 A.罗杰斯的观点 B.维特罗克的观点 C.加涅的观点 D.斯金纳的观点 A. B. C. D. 6. 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 这是()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创作入门) 代市中学郑国玉 一(代前言)、 做过诗歌编辑的人都知道:现在写诗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想征集到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是很难。特别是网络上的诗歌编辑,更难从来稿中筛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诗歌写作者都是肤浮的、浮于语言表面的、不知诗歌为何物的诗歌爱好者、热心者。他们以为自己写的分行文字就是诗歌了,其实不是诗歌,他们根本不具备诗歌写作能力,甚至连什么是现代诗歌、什么是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搞不清楚。这本来也没什么,因为人总有局限,并不可笑,但他们却又往往不自知,还常常自以为是。这原来是我心中的一些感受。后来,有一次跟钟硕、白沙等诗友在贵阳禅悦酥陀喝茶谈诗,钟硕说:你既然创办了针对诗歌初学者的“平民诗社”,主张诗歌的平民化,又写长篇诗歌普及文本《平民诗话》,我建议你也写一篇“现代诗歌基础知识”之类的作品,介绍一下诗歌的基础知识和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我听了突有所悟,连呼赞同:既然知道了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在哪里,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叹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流派各异,诗人众多,理论文本也很丰富,可惜从来没看到一篇比较完整的、对诗歌初学者很有帮助的诗歌普及文本。这本身就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所以由谁来做,都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打个比方:现代诗歌界,中学和大学的教育都很到位,也有优秀的导师和教授(诗评家),也有优秀的教材(现代诗歌理论文本),但却没有一家小学和幼儿园,没有小学教师和幼儿园阿姨,也没有适合小学、幼儿园学生阅读的教材(诗歌普及文本及基础知识介绍),因此初学写诗的人老是找不到门路,不知要如何才能迈入诗歌的殿堂,不要说是自己创作,有时,竟然连怎么欣赏也不懂。而人民大众也因看不到这种深入浅出的诗歌普及文本及优秀诗歌文本,对诗歌了解不多,不能理解现代诗歌的种种表现手法及其内涵,至使诗人与诗歌初学者、读者、人民大众严重脱节,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现象,所以写这样的文本也就更显得意义重大了。不过,为什么一直没人写呢?难道都没人认识到这点吗?或者别人力所不能及吗?都不是,不写的理由主要有: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诗人们大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写诗歌的,哪有什么通用的“技巧”呢?还不都得靠自己去悟?再说现代诗歌五花八门,门派各异,各有各的写法,无所不用其极,有说用比喻好的,有说不要用比喻好的;有主张完全口语化的,有坚持反对口语的;有认为诗歌要写重大事件的,有认为诗歌应写日常生活的;等等,无论你怎么写,都有认为不好的,都会招徕叫骂,何必自找苦吃呢?然蠢事也要有人做。当然,本篇所言,也就是本人在习诗写诗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一点感悟,和一些收集于别人的有益思考相结合,不过是诗歌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对诗歌初学者和诗歌鉴赏者有些许益处,至于那些功成名就的大诗人,我觉得就没必要看了,好比大学生来看小学课本,原来也无趣得紧。而诗歌批评家们,我却是欢迎的,其一是没有批评便不能进步,其二是因为我的脸皮也较厚;其三,我写此章,与其说是争名夺利,还不如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诗家们的注意,从而为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多做贡献。虽然不一定说现代诗歌就能够像古诗一样深入人心,甚至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还是有的,推广现代诗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试题汇集(附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试题汇集(附答案) 信息技术实现了八大重要转变,从而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转变的主要方面体现在: A、协作沟通、开放共享和资源调度 B、学生沟通、学生协作和学生资源 C、教师沟通、教师协作和教学资源 D、师生沟通、师生协作和师生资源 网络环境文化背景下,诞生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如: A、以贡献评判人,知识分享 B、合作、民主意识 C、开放、个性张扬 D、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教育正在被产业化,以教育为主的产业在国际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教育分别经历了(1)教育模式革命:学校的产生(2)传播方式革命:文字的使用(3)媒体技术革命:印刷术、电化教学(4)信息技术革命:多媒体、网络化等四次革命,当前正在进行第四次革命,其特点是: A、以人为本、智力解放 B、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C、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学习 D、科学、数学和工程学作为教育基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为基础的。 A、经济实力 B、科学技术 C、人才 D、教育 联合国1996年9月发布《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的教育四大支柱,并认为教育必须围绕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合。四大支柱中关键和基础。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合作 D、学会生存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职业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多媒化与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是维系现代教育特征的。 A、物质基础和条件 B、技术保障 C、先决条件 D、思想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人格、学问、、教育技术四要素之一。 A、教学思想 B、教育观念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现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呈现者,其个人角色应转变为:导师、合作者(同行、师生)、课程的设计开发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A、学习诊断和向导 B、学习辅导 C、课件开发者 D、心理辅导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01.信息进步(对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02.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03.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4.教育技术基本涵:⑴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⑵有五个研究领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运用(媒体技术、革新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与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哦、总结性评价)。 ⑶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⑷明确了教育技术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 05.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有无声电影→30-40年代初级阶段有录音电影→50-60年代发展阶段有电视和程序教学机→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有录像、卫星和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有多媒体、人工智能和因特网→21世纪初虚拟化阶段有虚拟现实和虚拟社区。 06.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07.视听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从上次下依次为:⑴抽象的经验;(⑩言语符号、⑨目视符号)⑵观察的经验(⑧录音,广播,静态图画、⑦电影和电视、⑥参观展览、⑤见习旅行、④观摩示);⑶做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①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程度。 第二.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学生只记忆一些普通法则和概念,没有具体经验支撑是不行的。 第三.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概

现代诗歌理论

现代诗歌理论 现代诗歌理论 就诗歌而言。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的诗歌传统的国家。我国诗歌传统讲求意境,讲求炼字炼句,形式讲求和谐押韵,对仗工整。在内容方面,讲求的是抒情言志。也就是说,讲求情趣、意趣。但是却重抒情而轻说理。人们把唐诗作为诗歌高峰,就是因为唐诗达到了我国抒情文学的高峰,而宋诗则因为过多的说理而被人诟玻但是对于现代主义诗歌来说,由于其理论主张上强调逻辑思维的作用,所以,现代主义诗歌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主要重视诗歌的抽象思维。其理论创始人瓦雷里在那篇著名的《诗与抽象思维》的文章中说道:“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辨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的多”。他说“如果一个逻辑学家永远只能是一个逻辑学家那他也就也就不会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逻辑学家;如果一个诗人永远只是一个诗人,没有丝毫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愿望,那么就不会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任何诗的痕迹”。可见,瓦雷里非常重视逻辑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当然,重视逻辑思维,并不是要在诗歌中表现抽象的东西,或者诗歌创作运用逻辑思维。这并不是瓦雷里的本意。他之所以强调逻辑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想通过逻辑思维来加深诗歌的思想深度,提升诗歌的品位,从而使自己的诗歌超出一个正常的思想水平。所以象征主义诗歌重视诗歌的象征,重视意向的经营。他们把诗歌创作看作是给自己的思想一个形象。诗人通过逻辑思维,形成对生活的认识,然后,再把这种认识通过意象转化为诗歌形象。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作为诗歌的灵魂存在于诗歌中。诗歌创作就是给自己的思想赋予形象。这与我们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十分相似。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时下诗歌创作,并没有走出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特备是对意向的经营上,诗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收获也颇丰。但是这样的创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是诗人太重视玄思冥想,他重视感觉,而离生活越来越远。到啊了最后,就是思想碎片的拼凑。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意象离奇古怪,使得诗歌晦涩难懂,成为天书。 我想,这主要是诗人对现代主义诗歌的理论主张上的片面认识导致的。他们认为既然诗歌创作重视逻辑思维,重视心灵的自由表达,就应该撤回到诗人自己的内心,挖掘内心的感觉。由于这样的认识,诗歌的路越走越窄,走到今天似乎走到死胡同。诗歌虽然不直接反映现实,但是诗歌绝不能离开现实。诗歌不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是诗歌离不开社会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家阿心灵的活水。正如杨匡汉先生所言“在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中,至少有两类人误看了诗歌,一类是借诗歌以营私,或顾影自怜卖弄风雅,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使智慧女神成为掌上玩物;另一类是,视诗歌大于一切,似乎他或可以眇此神通或于逊此化力,忘却诗歌真正的活水源头”。他进一步指出“诗尽管使神圣的艺术殿堂,但是作为诗爱者,毕竟得时常走出殿堂,去看看他所隶属的整个奥林帕斯山,去瞭望那山头的历史风云和远峰遥灯,去研讨如何以映现时代情绪的强度,展示社会心理的深度和刻拨心灵魂魄的力度,去体察是否引起这一片土地上成千上万的人们全身心、全人格的震动”。可见,诗歌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那种所谓的逻辑思维,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体悟、感受、认识到的,绝不是诗人挖空心思冥思苦想的结果。从来源上说,逻辑思维的对象是社会生活。诗人绝不是只对着自己的内心来思维,他的抽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他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诗人的生活经历,不是直接反映在诗歌中,而是通过曲折的方式来反映。诗歌是审美的,也是智慧的,是一种审美智慧。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 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第8章习题答案

1. 为幻灯片添加编号,应使用( C)选项卡。 A. 编辑 B. 视图 C. 插入 D. 格式 2. 在PowerPoint 2010中,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是(C)。 A. 改变背景主题可不变化 B. 改变主题背景不一定变化 C. 设置背景时必须考虑主题的设置 D. 确定主题也就确定了背景 3. PowerPoint 2010中,有关设计模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它是控制演示文稿统一外观的最有力、最快捷的一种方法 B. 它是通用于各种演示文稿的模型,可直接应用于用户的演示文稿 C. 用户不可以修改 D. 模板有两种: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 4. 关于PowerPoint 2010的母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可以自定义幻灯片母版的版式 B. 可以对母版进行主题编辑 C. 可以对母版进行背景设置 D. 在母版中插入图片对象后,在幻灯片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辑 5. PowerPoint 2010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将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后,用户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必要的操作 B. 利用"图片"工具中的选项可裁剪图片、添加边框和调整图片亮度及对比度 C. 可删除图片的背景 D. 对图片进行修改后不能再恢复原状 6. PowerPoint 2010中,在(A )视图中,可以精确设置幻灯片的格式。 A. 备注页视图 B. 浏览视图 C. 幻灯片视图 D. 黑白视图 7.在PowerPoint 2010中,( B )选项可以用来改变某一幻灯片的布局。 A. 背景 B. 幻灯片版式 C. 幻灯片配色方案 D. 字体 8. PowerPoint 2010中,下列有关在应用程序间复制数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只能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实现信息共享 B. 可以将幻灯片复制到WORD 2010中 C. 可以将幻灯片移动到EXCEL 2010工作簿中 D. 可以将幻灯片拖动到WORD 2010中 9. 在PowerPoint 2010的 ( C)视图下,可以用拖动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 A. 幻灯片 B. 备注页 C. 幻灯片浏览 D. 幻灯片放映 10. PowerPoint 2010中,有关幻灯片背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用户可以为幻灯片设置不同的颜色、阴影、图案或者纹理的背景 B. 也可以使用图片作为幻灯片背景 C. 可以为单张幻灯片进行背景设置 D. 不可以同时对多张幻灯片设置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