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李健星

班级: 1班

学号: 9154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O一二年四月

目录

1、设计基础数据: (1)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

(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

(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

(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

(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

(6)抽油机校核 (21)

(7) 泵效计算 (21)

(8) 举升效率计算 (24)

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

冲程:3m

冲次:6rpm

沉没压力:3MPa

电机额定功率:37kw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他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bras方法。Petrobras方法计算综合IPR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曲线和水IPR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当预测产量或流压加权求平均值。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wftest P 、txe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 。 ① 因为wftest P ≥b P ,1j =

wfest

txwst P P q -1=

)

124.26(30

-=2.083t/(d.MPa)

某一产量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2.083 x (26.4-10)=34.161t/d m o zx q =b q +

8.1b jP =34.161+8

.110083.2?=45.733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①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j q P t -

1=083

.210

4.26-=21.599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6.798MPa q 3t =30 t/d ,P 3wf =11.998 MPa

②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4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

+0.125(1-f w )P b

=0.4)083

.240

4.26(-

?+0.125×(1-0.4)×10×[-1+])161

.34733.45161

.3440(8081---

=6.910MPa

当q omzx ?q t 时,1()(89)

()omzx t omzx w wf w q q q f p f p J J

--=-

-

令q 6t =46t/d

P wf =0.4)083.2733.454.26(-

?-

083

.2)

94.08()733.4546(-??- =2.521MPa

综上,井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列表如下:

得到油井的流入动态曲线如下图:

图1 油井IPR 曲线

(2) 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在地层的压力26.4Mpa 和温度90℃时。

① 原油的API 度

y API =

5.1315.1410-y =5.13184

.05

.141-= 36.95 o y —地面条件下的原油相对密度:0.84。

② 溶解油气比的计算

因为15?y API =36.95,使用Lastater 的相关式

236501ng

o

S o ng

y R m y γ=?

?

- (12)

式中,o m —地面脱气原油的有效分子量;

ng y —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o m 的计算

y API <38时 0943

.0933.61API

o y m -=

=264.93

ng y 的计算:

首先计算泡点压力系数:5

8.055810(273.15)

g g p x t γ??=

?+=1.69

由448.37.0<

g ng x y ln

=? =0.4398

所以: R S =23650*ng

ng y y m y -1*00

=58.8733m m

③ 原油的体积系数的计算

5.615 2.2540F R t =+=55

6.92 B 0=0.972+0.000147*F 175.1=1.22 m 3/ m 3 ④ 原油密度计算

P 0=0

30)10*206.1(1000B y R y S S -+=732.75kg/m 3

式中,P

-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原油密度,kg/m3;

y

-地面条件下的原油相对密度;

y

s

-地面条件下的气相对密度;

R

S

-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溶解油气比,m3/ m3;

B

-在压力P及温度T下的原油体积系数,m3/ m3⑤油水混合液体的密度

P

z =

w

w

w

f

p

f

p*

)

1(*

+

-=839.65 kg/m3

⑥液体粘度

1)原油粘度

“死油”(脱气油)粘度

μ

od =

1000

1

10-

x

=0.2184

101

1000

-=6.5355*104-Pa.s

式中x=y*(32+1.8t)163.1-=0.2184(地面)y=100

“活油”(饱和油)粘度

A=10.715*(5.615R

s

+100)515.0-=0.4715

B=5.44*(5.615R

s

+150)338.0-=0.6748

μ

o =

1000

*

1000

(*B

od

A)

μ=3.5386*104-Pa.s

μ

od 、μ

O

为原油死油与活油的粘度,单位为Pa.s

2)水的粘度

μ

w =

252

1.0031.47910(32 1.8) 1.98210(32 1.8)

1000

t t

e--

-?++??+

= 1.12

1000

e-

=3.262*104-Pa.s

式中,μw 为水的粘度,单位为Pa.s 3)液体的粘度

μ=μo .(1-f w )+μw *f w =3.428*104

-Pa.s

⑦ 油、天然气的表面张力

σog =

7

1.01510

[42.40.047(1.832)0.267()]1000

P

API t y e --?-+-?

=3.916 N/m

式中,σog 为油、气的表面张力,N/m ; ⑧ 水、天然气的表面张力 σ)(t ={

[σ206

8.1248t

-)33.23(-σ78.137]+σ)78.137(} 其中,σ)33.23(=

1000

767

10

*62575.3P

e --=0.1277 N/m

σ78.137=1000

10*7018.85.527p

--=3.717*102- N/m

所以σ)(t ={

[σ206

8.1248t

-)33.23(-σ78.137]+σ)78.137(} =7.496*102- N/m

(3) 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沿井筒的温度分布: []

)(1L H B ATA ATA o

r o ATA e L B H

B t t t t -?--+???-+

= (24)

)

1(2W P

ATA F G K B +??=

π

1000

4246.51573.11

G P e

K -

?+=

24

1000

?=

L Q G 式中,L Q ——油井产液量,t/d ; w F ——重量含水率,小数;

o t ——恒温层温度,℃;

r t ——油层温度,℃;

H ——油层中部深度,m ;

L ——井筒中任意点深度,m 。 得出:G=

501000

24

?=2083.33; 2083.331000

1

1.1573 5.4246P K e

-=+?=0.54563;

20.545632083.33(10.4)

ATA

B π?=?+=1.17542?103

- 所以温度的表达式:3

1.1754210(1000)

1662.95621.175421L t e --??-??=+?+-?

?

,该公式是按照配产流量得出的,即Q=50 t/d 。 (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井筒多相流压力梯度方程

井筒多相管流的压力梯度包括:因举高液体而克服重力所需的压力势能、流体因加速而增加的动能和流体沿管路的摩阻损失,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dh

dp

ρm gsinθ+ρm v m m m f dh dv +ρm /d*22

m v

式中ρm 为多相混合物的密度;v m 为多相混合物的流速;f m 为多相

混合物流动时的摩擦阻力系数;d为管径;p为压力;h为深度;g为重力加速度; θ为井斜角的余角。

井筒多相管流计算包括两部分:

1)由井底向上计算至泵入口处,计算下泵深度Lp。采用深度增量迭代方法,首先估算迭代深度。在本设计中为了减小工作量,采用只迭代一次的方法。计算井筒多相管流时,首先计算井筒温度场、流体物性参数,然后利用Orkiszewski方法判断流型,进行压力梯度计算,最后计算出深度增量和下泵深度Lp。

按深度增量迭代的步骤:

①井底流压12Mpa,假设压力降为0.2 Mpa;估计一个对

应的深度增量h?=40m,即深度为1990m。

②由井温关系式可以计算得到该处的井温为:89.96℃。

③平均的压力和温度:T=(90+89.96)/2=89.98℃。平均压

力P=(12+11.8)/2=11.9 MPa。由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

计算的得到流体的物性参数为:溶解油气比R

S

=71.31 ;

原油体积系数B

0=1.25;原油密度P

=739.00;油水混合

液的密度P

z =843.40;死油粘度μ

od

=6.537*104-;活油

粘度μ

O =3.318*104-;水的粘度μ

w

=3.263*104-;液体的

粘度μ= 3.296*104-。以上单位均是标准单位。

④由以上的流体物性参数判断流型:

不同流动型态下的

m

ρ和fτ的计算方法不同,为此,计算中首先要判断流动形态。该方法的四种流动型态的划分界限如表1

所示。

表1 流型界限

其中B L =1.071-0.7277

2/t D 且B L >0.13(如果B L <0.13,则取B L =0.13);

S L =50+36 g v

g t

q q ;

M L =75+84 (g

v g t

q q )

0.75

由计算得到,由于该段的压力大于饱和压力的值,所以该段的流型为纯液流。 ⑤

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

dh

dP

。由压力梯度的计算公式:

m m m m f dv v dh g dh dP ρ+ρ+τ=-

m ρ=843.40;摩擦损失系数可由图二查得。

可据此计算对应于P ?的该段管长(深度差)计

h ?。

⑥ 将第⑤步计算得的计

h ?与第①步估计的h ?进行比较,两

者之差超过允许范围,则以新的h ?作为估算值,重复②~⑤的计算,使计算的与估计的h ?之差在允许范围ε内为止。该

过程之中只迭代一次。

2)由井口向下计算至泵出口处,计算泵排出口压力P Z 。采用压

力增量迭代方法,首先估算迭代压力。同样为了减小工作量,也采用只迭代一次的方法。计算井筒多相管流时,首先计算井筒温度场、流体物性参数,然后利用Orkiszewski 方法判断流型,进行压力梯度计算,最后计算出压力增量和泵排出口压力P Z 。 按压力增量迭代的步骤

①已知任一点(井底或井口)的压力0

P ,选取合适的深度间隔

h ?(可将管L 等分为n 段)。

②估计一个对应于计算间隔h ?的压力增量P ?。 ③计算该段的T 和P ,以及P 、T 下的流体性质参数。

④计算该段压力梯度o

dh dP ???

?

?

⑤计算对应于h ?的压力增量o

i

dh dP h P ??? ???=?

⑥比较压力增量的估计量P ?与计算值i

P ? ,若二者之差不在

允许范围内,则以计算值作为新的估计值,重复第②~⑤步,使两者之差在允许范围o

ε之内为止。

⑦计算该段下端对应的深度i

L 和压力i

P

h i L i ??=

∑?+=i

i o i P P P 1

⑧以i

L 处的压力i

P 为起点压力重复第②~⑦步,计算下一段的

深度1

+i L 和压力1

+i P ,直到各段累加深度等于或大于管长L 时为止。

1.5.3计算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Orkiszewski 方法 本设计井筒多相流计算采用Orkiszewski 方法。

Orkiszewski 法提出的四种流动型态是泡流、段塞流、过渡流

及环雾流。如图1所示。在处理过渡性流型时,采用内插法。在计算段塞流压力梯度时要考虑气相与液体的分布关系。针对每种流动型态提出了存容比及摩擦损失的计算方法。

图1 气液混合物流动型态(Orkiszewski)

1.压力降公式及流动型态划分界限

由前面垂直管流能量方程可知,其压力降是摩擦能量损失、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由式(2-36)可直接写出多项垂直管流的压力降公式:

m m m m f dv v dh g dh dP ρ+ρ+τ=- (26)

式中 P

—压力,Pa ;

f

τ—摩擦损失梯度,Pa/m ;

h —深度,m ; g —重力加速度,m/s

2

m ρ—混合物密度,kg/m

3

m v —混合物流速,m/s 。

动能项只是在雾流情况下才有明显的意义。出现雾流时,气

体体积流量远大于液体体积流量。根据气体定律,动能变化可表

示为:

dp P

A q W dv v p g

t m m m 2

-

=ρ (27)

式中 p A —管子流通截面积,m

2

t W —流体总质量流量,kg/s ;

g q —气体体积流量,m

3

/s 。

将式(27)代入式(26),并取k

h dh ?-=,k

p dP ?=,m m

ρρ=,P P =经过整

理后可得:

=?k P k p g

t f

m h P

A q W g ?-+]1[

2

τρ (28)

式中 k P ?—计算管段压力降,Pa ; k h ?—计算管段的深度差,m ;

P —计算管段的平均压力,Pa 。

不同流动型态下的m

ρ和f

τ的计算方法不同,下面按流型分别介绍。

(1)泡流

平均密度

g

g

L

L

m

H H ρ+ρ=ρ()g

g

L

g

H H ρ+ρ-=1

1=+g

L

H H

式中

g H —气相存容比(含气率),计算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

段容积之比值;

L H —液相存容比(持液率),计算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

积之比值;

m g ρρρ、、L—在T

P 、下气、液和混合物的密度,kg/m 3。

气相存容比由滑脱速度s

V 来计算。滑脱速度定义为: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

1(1g p g t g p g g sL g sg s H A q q H A q H v

H v v ---=--=

可解出g

H :H g =

p

s g p s t p s t A v q A v q A v q 4)1(1[21

2-+-+

式中 s v —滑脱速度,由实验确定,m/s ;

sg v 、sL v —气相和液相的表观流速,m/s 。

泡流摩擦损失梯度按液相进行计算: 2

2LH L t v D f

ρ=τ

)

1(g p L

LH H A q v -=

式中 f

—摩擦阻力系数;

LH v —液相真实流速,m/s 。

摩擦阻力系数f 可根据管壁相对粗造度D /ε和液相雷诺数Re

N 查图2。

液相雷诺数: L

L

sL Dv N μρ=

Re

式中

L μ—在T

P 、下的液体粘度,油、水混合物在未乳化的情况

下可取其体积加权平均值,Pa.s 。

图 2

(2)段塞流混合物平均密度

L p

s t p

s L t m A v q A v W δρ++ρ+=

ρ (34)

式中 δ

—液体分布系数;

s v —滑脱速度,m/s 。

滑脱速度可用Griffith 和Wallis 提出的公式计算:

gD

C C v s 21=

(35)

(3)过渡流

过渡流的混合物平均密度及摩擦梯度是先按段塞流和雾流

分别进行计算,然后用内插方法来确定相应的数值。

Mi S M s g SL S M g M m L L L

v L L v L ρ--+ρ--=ρ (36) Mi S

M g g SL S M g M t L L L

v L L v L τ--+τ--=

τ (37)

式中的SL

ρ、SL

τ及Mi

ρ、Mi

τ为分别按段塞流和雾流计算的混合物

密度及摩擦梯度。

(4)雾流

雾流混合物密度计算公式与泡流相同:

g

g

L

g

g

g

L

L

m

H H H H ρ+ρ-=ρ+ρ=ρ)1(

由于雾流的气液无相对运动速度,即滑脱速度接近于雾,基本上没有滑脱。所以

g

L g g q q q H +=

(38)

摩擦梯度则按连续的气相进行计算,即

D

v f

sg

g f 22ρ=τ (39)

式中

sg v —气体表观流速,p g sg A q v /=

,m/s 。

雾流摩擦系数可根据气体雷诺数()g

N Re 和液膜相对粗糙度由图2查

得。

按不同流动型态计算压力梯度的步骤与前面介绍的用摩擦损失系数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混合物密度及摩擦之前需要根据流动型态界限确定其流动型态。图3为Orkiszewski 方法的计算流程框图。

图3 Orkiszewski方法计算流程框图

(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抽油杆柱设计的主要应用《采油工程设计与原理》。因为杆柱的最大、最小载荷与杆长不是线性关系,设计相对复杂。例如在考虑抽油杆弹性时的悬点载荷、在考虑杆柱摩擦时的悬点载荷公式与杆长不是线性关系。原因之二是因为杆、管环空中的压力分布取决于杆径,而杆柱的设计又用到杆、管环空中的压力分布。

本次课程设计仅将杆、管环空中的压力分布给定(按油水两相、不考虑摩擦时的压力分布),杆柱的最大、最小载荷公式采用与杆长

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法探讨

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法探讨 摘要:采油工程措施规划与石油开发规划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采油工程的措施规划重点在于优化工作量,优化候选的油井。本文主要探讨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法,研究出实用性强的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案。 关键词:采油工程措施规划方法 引言 与普通的规划措施方案相比较,采油工程的措施规划方案更具有深层次的措施规划。普通的石油开发措施规划方案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或者是功能模块,建立起与开发相关因素的关系模型,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模型预测油田可以取得实际效果[1]。采油企业在预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与之相关的模型进行优化。在对工作量进行优化的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将优化候选的方案刷选出来利用在实际的采油工程中。以此来作为采油工程措施工艺设计的根据。对采油工程措施进行优化目的就是提高采油工程的工作效率,为石油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提高采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措施规划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将整体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在增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增油量、增注量、措施费用以及降水量的影响。为更加确定数学模型的数值,以此来建立采油工程措施模型的方案,实现采油工程措施规划的最优解。 1.目标函数 在采油措施规划方案探究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预测方法,将在采油过程中的相关因素都预测到。方案中能够预测到的信息主要包括了降水量、相关措施增油量、净现值等[2]。而对油井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了增油量、净现值、降水量、增注量等等。在规定一些定值的情况下,将采油工作量的优化措施刷选出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知目标函数可概括为: 在这个函数式中,x()表示io油井在实施jo种油井时刷选所得的结果。x ()=1则表示x()=0表示非措施,这种表达的方程式通常为:同时。 在y(iw,jw)表示iw口油井时实施的措施结果刷选为,y(iw,jw)为措施结果。y(iw,jw)=1表示措施结果,y(iw,jw)=0则为非措施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的表达式为 并且。在这些表达式中,α()表示io油井在实施jo种油井措施的净现值,β(iw,jw)表示iw口油井时实施的净现值。目标函数中的m表示油井的总数,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孔令伟 学号:2013015092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2014年10月30日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2) 二、设计计算步骤 (3)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3) 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4) 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2) 2.4抽油机校核 (16) 2.5泵效计算 (16) 2.6举升效率计算 (19) 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22) 四、课程设计总结 (23)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87×10=287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2870/100×1.2 =34.44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6.35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泵径:56mm 冲程:3m 冲次:6rpm 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 沉没压力:3MPa

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wftest P 、txe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 wftest P ≥b P ,1j =txwst wfest q P P -=30/(34.44-12)= 1.3/( d.Mpa) (2) 某一产量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1.4 x (34.44-10)=34.22t/d m o zx q =b q +8.1b jP =34.44+1.4*10/1.8=42.22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j q P t - 1=15.754 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3.877 Mpa q 3t =30 t/d ,P 3wf =12.0 Mpa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5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0.125(1-f w )P b =8.166Mpa

采油工程习题(2)

第二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 复习思考题 2.1 试述自喷井生产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及其流动特性。 2.2 试分析自喷井生产系统的流体压力损失组成。 2.3 何谓节点系统分析方法?试述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油井生产系统设计与动态预测中的主要作用。 2.4 何谓节点、求解节点和功能节点?求解节点如何选择? 2.5 试述协调曲线的构成,并以井底求解点为例说明其计算过程。 2.6 何谓临界流动?如何使油嘴后的压力波动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简述其理由。 2.7 试述气举采油的工作原理,并分析气举的启动过程。 2.8 何谓启动压力、工作压力?试分析降低启动压力的措施及其工作原理。 2.9 试述定产量和井口压力下确定注气点深度和注气量的计算步骤。 2.10 试述定注气量和井口压力下确定注气点深度和油井产量的计算步骤。 习题 2.1 某无水自喷井,油管直径mm 62,油层采油指数为)/(53MPa d m ?,气油比为33/20m m 。设计要求井口压力必须稳定在MPa 1,试用图解法求: ⑴当油藏压力为MPa 14时,该井能以多大产量自喷生产? ⑵当油藏压力为MPa 12时,该井能以多大产量自喷生产? 提示:用多相管流相关式计算出在井口压力为MPa 1,气油比33/30m m 时,产量与流压的关系见表2-1 表2-1 某井井底流出动态关系数据表 产量,d t / 5 10 20 40 60 井底流压,MPa 12.5 11.5 10.0 9.5 9.0

2.2 试作出油层—油管—油嘴流动协调曲线,并说明作图步骤。 2.3 试用自喷井协调曲线说明油管直径大小对自喷井生产的影响。 2.4 某井油藏压力为r P ,饱和压力为b P (r b P P <)。自喷生产,油井回压为h P ,试写出确定生产油管直径及选用油嘴直径的计算步骤并绘出相应曲线示意图(原油物性已知)。 2.5 某自喷油井,用油管畅喷(无油嘴),油流直接进入地面油池中,测得产油量为o Q 。已知油藏中为稳定流(水驱),油藏压力为r ,油管直径t D ,井深 H ,油管下到油层中部(H L =) ,其它高压物性资料均已知。 ⑴如何确定油井畅流时的井底流压wf P ,生产压差P ?和井筒中压力损失w P ?; ⑵如果此井为用油嘴控制生产,油嘴直径为d ,试说明预测稳定生产时产油量的方法和步骤(要求绘出示意图)。 2.6 已知某井注气点深度m L i 1000=,天然气相对密度7.0=g γ,井口注气压力MPa P i 0.5=,井筒平均气体温度C T g °=50,天然气压缩因子9.0=Z ,试计算静气柱压力。 2.7 已知:井深m 2500,要求产量d m /503,油管内径mm 62,井口油压MPa 1,井底静压MPa 20,采油指数)/(53MPa d m ?,溶解气油比33/30m m ,注入气相对密度7.0,地面工作压力MPa 6,地面油的相对密度85.0,井底温度C 100°,地面温度C 30°。(多相流动压力梯度方程只考虑克服流体重力的压力损失) ⑴计算:①注气点; ②平衡点。 ⑵绘制:①IPR 曲线; ②油管中压力分布曲线; ③环空中压力分布曲线

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采油工程方案与设计 (1) 第三章完井与试油、试采管理 (5) 第四章生产过程管理 (7) 第五章质量控制 (15) 第六章技术创新与应用............................................................16 第七章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17) 第八章附则 (18) —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第二条

应油田不 同开发阶段需要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第三条 与试 油、试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和健康、安 全、环境管理。 第四条 子 国内合 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第二章采油工程方案与设计第五条采油工程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投入开发 期评价、 专题研究和先 第六条编制采油工程方案要以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为 案比选论

高效益 开发。 第七条 1. 井数 及井别、产能设计、储层岩石性质、流体性质、流压等。 2. —2 —3. 采 水泥返 高及质量、井口装置等技术要求。 4. 预测不同含水、不同采液指数、不同压力条件下自喷以及各种人工举升方式 产条件

5. 注入工艺和 储层 算确定不 同 经济 6. 增产 增注工艺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参数。 7. 术应 8. “健康、安全、环境”要求。 9. 采油工程投资概算。 第八条 举升、井筒隔热、井筒降粘、高温资料录取等设计内容。第九条

一级 司授予。 动用地质储量在1000×104t以上或年产能20×104t 区 动用地质储量在1000×104t以下或年产能小于20×104t的常规新油 质的单位 上资质的 单位研究设计。 第十条动用地质储量1000×104t以上或产能20×104t以上的油田 采油工程方案由各油田公司审批。 第十一条 施。— 3 —执行过程中若需对完井方式、采油方式等进行重大调应向审批部门及时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8875348.html,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 作者:刘文习贾林刘金修邓新红王桂霞赵晓胜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8期 【摘要】在进行油田的实际开发中,采油工程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主要是对于我国在采油工程中一些新兴相关技术的应用以及其采油工程相关技术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于我国的实际采油工程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采油工程发展研究高新技术 我国一直都面临着石油短缺的问题,在我国进一步经过化学驱油和注水开发之后,我国石油的实际平均采收率相对来说还是较为低下。但是采油工程的相关技术依旧是我国油田开发相关工作中的关键性的工作。在面对我国目前是有开发严峻的形式,更需要对于是有的实际采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探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开发油田的实际竞争力。 1 新兴技术在采油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采油工程相关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其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探寻以及进一步分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阶段、进一步突破采油技术的相关阶段以及其采油工程相关系统不断形成以及发展的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推动了采油工程有了更大的完善与改进,其主要体现于:采油过程中对其工程进行长期性的规划,处理好基础性研究与短期应用技术的关系,攻克了多项采油工程的相关技术难题,为以后开采油田相关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作为代表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并且也同样给我国的采油工程相关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1.1 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及微生物勘探技术是采油工程中主要进行应用的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于化学驱、混相驱、热力采油之后的三采技术,同时又被称作是细菌采油,他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来进行采油工程的开创性的使用和开发,在一些含水量和面临干涸的老油田中能够表现出非常顽强的活力。微生物勘探相关技术其自身的重复性非常好,操作也非常便捷,速度快、成本低,已经渐渐被很多的有公司所应用。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里面,石油行业是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很强依赖,最早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行业。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发展的时候,采油工程在进行石油勘探相关资料的解释与处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成为计算机实际主机时代的一项最为主要的公户。现在信息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魏征 编号:19 班级:石工11-14班 指导老师:张黎明 日期:2014年12月25号

目录 3.1完井工程设计 (2)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2)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2) 3.1.3计算油井产量 (3) 3.1.4生产管柱尺寸选择 (3) 3.1.5射孔负压设计 (3) 3.1.6射孔投资成本计算 (4) 3.2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5) 3.2.1基础数据 (5) 3.2.2绘制IPR曲线 (5) 3.2.3根据配产量确定井底流压 (7) 3.2.4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7) 3.2.5确定动液面的深度 (21) 3.2.6抽油杆柱设计 (24) 3.2.7校核抽油机 (25) 3.2.8计算泵效,产量以及举升效率 (26) 3.3防砂工艺设计 (30) 3.3.1防砂工艺选择 (31) 3.3.2地层砂粒度分析方法 (31) 3.3.3 砾石尺寸选择方法 (32) 3.3.4支持砾石层的机械筛管规格及缝宽设计。 (32) 3.3.5管外地层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6管内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7携砂液用量及施工时间估算 (33) 3.3.8防砂工艺方案施工参数设计表 (34) 3.4总结 (34)

3.1完井工程设计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其它相关参数:渗透率0.027 2m μ ,有效孔隙度0.13,泥岩声波时差为3.30 /s m μ,原油粘度8.7Mpa/s,原油相对密度为0.8,体积系数为1.15。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1)计算射孔表皮系数 p S 和产能比 R p 根据《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书中图3-1-10和图3-1-11得 36.8 t = 18.38min 2 V Q ==注注=2.1,t S =22,R p =0.34。 (2)计算1 S , 1 R p , dp S , d S a) PR1=-0.1+0.0008213PA+0.0093DEN+0.01994PD+0.00428PHA-0.00142 7+0.20232z /r K K -0.1147CZH+0.5592ZC-0.0000214PHA2 =0.59248 b) PR1= 1(/)/[(/)] E W E W Ln R R Ln R R S +,得1S =5.03018 c) 因为S1=Sdp+Sp,所以Sdp=S1-Sp=5.03018-2.1=2.93018 d) 因为St=Sdp+Sp+Sd,所以Sd=St-Sdp-Sp=22-2.93018-2.1=16.96982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013.3.5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有杆泵抽油生产系统设计 1.1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泵、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h p 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MPa p h 0.1 。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wf p 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n p ,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z p ,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h p 。 (1)设计内容 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抽油机不变,为己知。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 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泵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 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 混合物:油、气、水比重,饱和压力 生产数据:含水率,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 曲线。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数及IPR 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 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

采油工程作业答案

题1.1 解: 由上表数据做IPR 曲线如下图1-1(a): 图1-1(a) 由IPR 曲线可以看出,该IPR 曲线符合线性规律, 令该直线函数为b KQ P += 则由给定的测试数据得: 98.154 52.1237.1491.1611.20=+++=p 1.454 4.621.53 5.404.24=+++=q 2 2222 )98.1552.12()98.1537.14()98.1591.16()98.1511.20()(-+-+-+-=-=∑p P S wfi qq 4855.32=qq S 427 .162)1.454.62()98.1552.12()1.451.53()98.1537.14()1.455.40()98.1591.16()1.454.24()98.1511.20()()(0-=-?-+-?-+ -?-+-?-=--=∑q Q p P S i wfi pq 2.0427 .1624855 .32-=-= = pq qq S S K

25=-=q K p b 所以252.0+-=Q P )./(81.5860 10005)./(52.0113MPa d m MPa d t K J =?==--=- = 25|0===Q r P P (MPa) 油井位于矩形泻油面积中心,矩形长宽比为2:1,井径0.1米,由此可得: 14171 .045000 668.0668.02 1=?== w r A X 由) 4 3(ln 2000s X B ha k J +-=μπ可得 a s X B J h k πμ2)43(ln 000+- = 0μ=4mPa.s ,0B =1.2,a=86.4,s=2,代入上式可得: m m h k .437.020μ= 注:本题也可以在坐标纸上根据测试数据通过描点绘制IPR 曲线(直线),根据直线斜率的负倒数等于J 求得采油指数,如图1-1(b )。 图1-1(b)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李健星 班级: 1班 学号: 9154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O一二年四月

目录 1、设计基础数据: (1)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 (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 (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 (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 (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 (6)抽油机校核 (21) (7) 泵效计算 (21) (8) 举升效率计算 (24) 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 冲程:3m 冲次:6rpm 沉没压力:3MPa 电机额定功率:37kw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他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bras方法。Petrobras方法计算综合IPR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曲线和水IPR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当预测产量或流压加权求平均值。

完整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唐建锋 学号:03958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2012年12月10日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2) 二、设计计算步骤 (3)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3) 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4) 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2) 2.4抽油机校核 (16) 2.5泵效计算 (16) 2.6举升效率计算 (19) 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20) 四、课程设计总结 (21)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82×10=282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2820/100×1.2 =33.84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而泵径改为56mm,38mm) 冲程:3m 冲次:6rpm 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 沉没压力:3MPa

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wftest P 、 txest q 和饱和压力 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wftest P ≥b P ,1j = txwst wfest q P P -=30/(33.84-12)= 1.4/( d.Mpa) (2) 某一产量 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1.4 x (33.84-10)=33.38t/d m o zx q =b q +8 .1b jP =33.38+1.4*10/1.8=41.16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 j q P t - 1=15.754 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3.877 Mpa q 3t =30 t/d ,P 3wf =12.0 Mpa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5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0.125(1-f w )P b 8180()]t b omzx b q q q q ---=8.166Mpa

采油工程习题(1)

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复习思考题 1.1 何谓油井流入动态?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1.2 何谓采油(液)指数?试比较单相液体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液)指数计算方法。 1.3 试分析Vogel 方法、Standing 方法、Harrison 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4 试推导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曲线[]max max ,t o q q 段近似为直线时的斜率。 1.5 试述多层合采井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转渗动态线的意义。 1.6 试比较气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液流特征。 1.7 何谓流动型态?试分析油井生产中各种流型在井筒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1.8 何谓滑脱现象和滑脱损失?试述滑脱损失对油井井筒能量损失的影响。 1.9 试推导井筒气液多相混合物流动的管流通用的压力梯度方程。 1.10 综述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井筒多相流动计算方法。 习题 1.1 某井位于面积245000m A =的矩形泄油面积中心,矩形的长宽比为2:1,井径m r w 1.0=,原油体积系数 2.1=o B ,原油粘度s mPa o ?=4μ,地面原油密度3 /860m kg o =ρ,油井表皮系数2=s 。试根据表1-1中的测试资料绘制IPR 曲线,并计算采油指数J 和油层参数h k o ,推算油藏平均压力r P 。 表1-1 某井测试数据表 井底流压MPa P wf ,, 20.11 16.91 14.37 12.52 油井产量d t Q o /, 24.4 40.5 53.1 62.4

1.2 某井位于面积2 1440000m A =的正方形泄油面积中心,井径m r w 1.0=,原油体积系数4.1=o B ,原油粘度s mPa o ?=2μ,地面原油密度2/850m kg o =ρ,油井表皮系数3?=s ,油层为胶结砂岩。试根据表1-2中的测试资料用非达西渗流二项式求油层渗透率及有效厚度。(油藏平均地层压力MPa P r 40=) 表1-2 某井测试数据表 井底流压MPa P wf , 34.22 28.36 22.42 16.39 油井产量d m Q o /,3 60 120 180 240 1.3已知某井的油藏平均压力MPa P r 15=,当井底流压MPa P wf 12=时对应产量d m q o /6.253=。试利用Vogel 方程计算该井的流入动态关系并绘制IPR 曲线。 1.4某溶解气驱油藏一口油井测试平均油藏压力MPa P r 0.21=,产量 d t Q o /60=,9.0=FE ,MPa P wf 15=。试根据Standing 方法计算和绘制此井 的IPR 曲线。 1.5 某溶解气驱油藏压力MPa P r 30=,流动效率8.0=FE ,在流压 MPa P wf 20=时,油井产量为d t /20,试绘制该井IPR 曲线,并求出流压为MPa 15时的油井产量。 1.6某井平均油藏压力MPa P r 0.20=,MPa P b 15=,测试得产量 d t Q o /30=时对应的井底流压MPa P wf 13=,1=FE ,试计算和绘制此井的IPR 曲线。 1.7已知平均油藏压力MPa P r 0.20=,流动效率8.0=FE ,在某一产量下实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模拟试题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模拟试题 一、名词说明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速敏:流体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在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条件下,由于流体的流淌引起的 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4、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5、采油指数:油井IPR 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6、Vogel 方程:2 max 00 8.02.01??????--=r wf r wf P P P P q q 7、气举采油法: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利用其膨胀能和降低井筒流体密度的机理将井内原 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法。 8、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邻近地层产生和 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9、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10、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11、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2、人工胶结砂层防砂法:指从地面向油层挤入液体胶结剂及增孔剂,然后使胶结剂固化, 在油气层层面邻近形成具有一定胶结强度及渗透性的胶结砂层,达到防砂目的方法。 13、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 或地面脱气情形下粘度大于100mPa.s 的原油。 14、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运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贴现 的现值之和。 15、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奖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 的比值。表示生产1t 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16.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17.流淌效率:指该井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8.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19.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20.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21.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 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平均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 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22. 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体积之比。 23. 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刻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 下降到不经济时,现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24. 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25.投资回收期:以项目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流淌奖金)所需要的时刻。 26.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27.应力敏锐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28.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项井供油的能力。 29.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邻近地层产

浅析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浅析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油气开发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采油技术,要 保证足够满足现实的需求,如今国内的采油技术,在诸多的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 加强,然而国内采油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很多的领域也 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于采油工程的发展来说,要不断加强对采油技术的研究以及 探索,技术创新关系到行业的未来发展,要积极加强对采油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提升采油工程的整体水平,这样国家的采油工程才会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创新 1 导言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创造出巨大经济 效益。石油生产环境一般都是比较恶劣的,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整个开采过程 中会涉及多个环节。为了更好地促进石油事业发展,要加强新技术研究,才能满 足实际需求。技术研发要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运用,提升石油开 采水平。 2 发展采油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在其中的重要性便越来越凸显出来,在才有 工程当中,其所运用的采用技术在其中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石油开 采技术,不仅能够使石油开采工程的整个开采速率提升,还能够使一些棘手的问 题得到解决。在进行石油开采的过程当中,油藏较厚的问题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 问题,这样的情况便需要应用专业的才有技术来对其进行解决。同时,在石油开 采的过程当中,危险性较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石油的开采过程当中, 针对于危险系数和较高的环境,便需要使用专业的石油开采技术来解决,通过现 金的石油开采技术,代替古老的工人作业模式,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一定 的保障,从而是采油过程当中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3 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历程 3.1 萌芽时期 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我国的石油开采行业才刚刚起步,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从业者依然艰苦奋斗,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3.2 迅速发展时期 自从建国之后,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对于石油行业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分层开采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成了油田开采技术的核心。 3.3 系统化发展时期 进入到新世纪,我国石油开采技术融合了多项新型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从未来发展形势来看,石油开采技术会朝着节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从石 油开采技术发展历程来看,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取得良好 效果。 4 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在我国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我国的油田开采工程当中,其才有的技术开始慢 慢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趋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了各种新 型侧采油工程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之下,我国每年油田的采油量和才有速率 等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贯彻落实了科学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部分井筒压力分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专业石油工程姓名赵二猛学号100302240115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确定平均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参数; ③确定出摩擦阻力系数;④确定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2. 设计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概述;②基础数据;③能量方程理论;④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 摩擦损失系数法;⑤设计框图及结果;⑥结束语;⑦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主要参考资料: 王鸿勋,张琪等,《采油工艺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万仁溥等,《采油技术手册第四分册-机械采油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完成期限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20日 指导教师张文 专业负责人王立军 2013年6月25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2章基础数据 (2) 第3章能量方程理论 (3) 3.1 能量方程的推导 (3) 3.2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步骤 (6) 第4章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 (8) 4.1 基本压力方程 (8) 4.2 平均密度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 (8) 4.3 摩擦损失系数的确定 (11) 4.4 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12) 4.5 井温分布的的计算方法 (16) 4.6 实例计算 (17) 第5章设计框图及结果 (21) 5.1 设计框图 (21) 5.2 设计结果 (22) 结束语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2.吸水指数3.油井流入动态 4.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5.面容比 6.化学防砂 7. 破裂压力梯度8.财务内部收益率9.油田动态监测 10. 单位采油(气)成本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和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和等。 4.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和等六大类。 5.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和三种类型。 6.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和等四类方法。 7.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和等。8.按防砂机理及工艺条件,防砂方法可分为、、和等。9.电潜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和之间的关系。 10.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等类型。 11.水力压裂常用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 三、简答题 1.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3.试分析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

4.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注水井试注中排液的目的。 6.试分析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 7. 简述油水井动态监测的定义及其作用。 8. 简述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意义。 9. 简述注水工艺方案设计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10. 简述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的概念框架和设计特点。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4.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5. 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6.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8.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9.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基质胶结、接触胶结、充填胶结、溶解胶结。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乳化液射孔液等。 4.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等六大类。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13T11:13:57.8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赵琪 [导读] 摘要:采用工程管理系统以采油工程中的信息为基础,从系统的设计思想出发,运用计算机软件的模块功能,实现采油工程中的网络化和系统化管理。 第九采油厂敖古拉采油作业区他拉哈综合采油队黑龙江大庆 摘要:采用工程管理系统以采油工程中的信息为基础,从系统的设计思想出发,运用计算机软件的模块功能,实现采油工程中的网络化和系统化管理。文章主要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在采用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和研究其功能、设计、运行和相关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采油工程;管理系统;运行;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腾飞与发展,网络科技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和传播手段。为提高石油开采量,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石油产业,从而形成一系列专业的管理系统,提高了石油开采效率,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石油开采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而管理系统也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下逐渐更新,顺应时代发展,为采油工程的稳固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保障。 1采油工程管理系统概述 采油工程是针对不同油藏实施的工程技术,以提高油藏的开采量。而采油工程管理系统是指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采油工程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核实、输出、查询,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石油开采技术的工作效率。在采油工程中形成专业的管理系统,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无误,提高了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实现了石油工程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化的管理,让相关技术人员操作过程时,快捷、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石油工程技术安全有序的进行。 2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指标 2.1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月报、半年报、和年报报表的录入、修改、初审、审核、批准、查询、打印、组合查询、图形生成、查询报表定制、操作报表定制、生成总公司数据、报表输出到表格文件;而其中的用户管理则由用户创建、用户删除、用户权限分配管理构成。 2.2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指标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采用了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无须安装客户端软件,操作简单,升级方便,安全性高。除此之外系统具有数据的自动收集、计算,编辑、报表打印及以上报数据、月度数据的生成输出、查询等功能,基本满足了采油工程数据信息管理要求实用性强。该系统实现了数据自动管理,不仅效率高而且准确无误。具有图形功能,操作方便简单易用。 系统的应用指标符合油田采油工程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对工程的数据算法要求也符合,数据的处理准确度能够达到100%,而且能够实现采油工程数据网络传输和共享技术。采油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数据的处理功能完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了油田采油工程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满足油田采油工程信息管理要求,应用十分广泛。系统能够给用户提供高效灵活而且又方便的管理模式,从而能够提高油田生产运行的效率。能够对报表数据进行方便灵活的管理。 3采油工程管理系统设计 3.1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石油企业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结构一般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报表系统,另一方面是重要管理与开发部门的报表系统。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报表系统是指在整个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资金注入等记录。例如:机器设备的完善、注水的准确数据,油藏的具体位置等等。而重要管理与开发部门的报表系统则不然,他是相关部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分为开采石油过程中的管理部分、操作部分、运输部分以及系统数据的管理部分四个方面。重点是对石油开采过程进行管理以及结构设计,该报表系统涉及范围广,也是开采过程中的重点。 3.2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 石油开采工程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大致包括: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数据备份、录入、编辑、核实、输出,系统的保护与扫描等内容。设计管理程序应该根据处理数据的种种步骤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连接链,从而对数据进行备份、应用以及处理。同时,在管理系统程序的设计还要格外重视对系统的维护功能,并及时设计出相应的辅助的程序,以防不测。另外,备份则是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同时相关设计应该新建一个关于公司总数据的链接;不可忽视的是,在采油工程管理系统中的程序还包括对系统的维护和设计出辅助程序。 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运用采油工程管理系统一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充分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保存、备份及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处理及数据后期的维护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程序作为保障,以此要做好各个环节中的程序设计,以此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后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3.3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功能设计的重点是确保相关数据的提取、录用,还有对数据的核对以及检查。在设计数据处理功能的时候,不仅仅要应该考虑到数据在输出、提取、录用的准确性,还应该考虑到对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全部数据的保存以及维护功能,全方面保证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自动性、整体性以及全面性。数据的功能设计要实现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保证数据的提取、录入以及在计算中对数据库的检查,此外,在设计功能的补充方面,还应该重视对数据的录入,整合,输出以及准确地让体现数字的报表生成、整理、归纳等。同时,对于任何自动化设备要求最严格的还是对数据安全性的维护以及学习辅助等功能的完善。专业人员应该确定采油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化和自动化。 4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与报表的上报流程一致,主要表现为报表的录入和修改,提交后等待初步的审核,如果报表初审通过则继续进行报表审核,相反,如果报表初审不通过则需要对报表进行重新录入和修改,然后再继续进行审核;如果报表初审以后的报表审核通过的话则进行报表批准,如果未通过的话,同样对报表进行重新录入和修改,再继续进行审核;如果报表批准通过的话就可以进行报表查询和应用了,相反,如果在报表批准过程中未通过的话,就需要对报表进行重新录入和修改,然后再进行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