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他人的名人故事

关爱他人的名人故事
关爱他人的名人故事

关爱他人的名人故事

2021年8月10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到宁夏永宁县

望远镇政权村,主持“共享一份爱,同圆一个梦”大型公益活动,来自宁夏的35名贫困

大学生是《圆梦行动》节目的特别嘉宾。崔永元18年前去过宁夏,对今天的宁夏已经很

陌生了,这次有机会去那里,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离开北京时,他想不能空着手去,所

以随身带上了1万元爱心款。

在主持节目中,崔永元和每一位一上台讲话的贫困学子拥抱。第一家企业捐款后,崔

永元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背着爱人攒的1万元钱,我也要捐给青基会,圆贫困大学生

的梦。”他转过身以其惯有的幽默方式说道:“你们可别告诉我爱人啊。”他的话逗乐了

全场的人。

虽然是一句幽默的调侃,但恰恰反映了崔永元低调而不愿张扬的处世态度。据敬一丹

等主持人透露,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学生,

而在2021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行善。有这

样一串数字: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红军,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每次捐款,崔永元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宣传。在面对记者的探询时,他也总是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崔永

元这样理解慈善的意义: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在他看来,对做慈善的人,

不要一个劲儿地夸他们,相信他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比如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境、不

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时所收获的珍贵礼物。正是抱着这种真诚而平和的心态,在

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时,崔永元总是极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水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中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

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

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

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

崔水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那位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崔水元先后资助他学费生活

费共3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水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作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接着便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位学

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次到黑龙江,那位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

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

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水元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

交给崔永元。“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崔永元没再与他联系过。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

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

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