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潜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答: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探索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

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答: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3.起点行为分析。

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

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

6.开发教学策略。

7.设计教材选择与开发。

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

9.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

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

(3)教学方法恰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4)课堂组织得当。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师生积极性高。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

答: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拓展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

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答: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

教学应自定步调。

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答:(1)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2)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3)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答: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

(一)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情感。

(二)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艺术的力量之所在。

(三)独白性。独特的创造性是艺术的生命源泉之所在。

(四)个性化。从宏观上说,个性化特征构成了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微观角度看,个性化特征从每个艺术家独具个性的表演艺术中充分显现出其艺术的魁力。

(五)实践性。一切艺术都是人们千锤百炼的实践结晶,离开实践,艺术之花就会萎缩、凋谢。

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

答:(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2)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3)教育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最高层次为教育目的,最低层次为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基本准则是: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其原因在于:一是知识激增和学校教学的有限性;二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当然,强调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的基础性,并不是不让学生接触有关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学科前沿性的新知识。(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学校教学应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学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3)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一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于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局限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过于强调趣味性。

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

答: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而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

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作为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的教学原则,在数字活动实践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充分发挥教学原则的积极有效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原则。

(一)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

作为科学的教学原则,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一原则功能之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片面地夸大某个原则,更不能把单个的教学原则绝对化。

(二)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教学原则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是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指导的。而现代教学的目的更关注促进人的发展,唤起人探求真、弘扬善、崇尚美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人的不断的自我超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科学性,只关注教学原则对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的“约束”作用,偏重于教学原则对教学双方外在行为的要求与规范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观的认识,实际上缺乏对原则内在的人文意义与价值真谛的深刻认识和揭示。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与实施,应当使师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指导意义,它的真切关怀和它的实际帮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原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在一旁对教学双方发号施令,贯彻教学原则应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过程:它可以对教师提。供积极合理的建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引导,为教与学的双方指明方向。实际上融汇在教学活动中的原则实施过程,深刻地蕴涵着道德的。认知的、情感的、审美的、技能的等多重意义。因此,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应全面地关注并服务于师生在智力能力、人格个性、道德情感、协作创新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使师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为此,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应当服务和服从于这个目的,即教学原则的有效实施,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要求在贯彻教学原则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第三,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学习方式,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非认知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三)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是中国历史上优秀教育与教学思想的概括和结晶,它们在过去和今天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答: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1)组织教学,既是课堂管理又是指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引起学生注意的过程。说它是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要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

(2)检查复习,是指检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情况,已学过的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复习旧知识等。检查复习可起到旧课向新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课的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

(4)巩固新教材,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当堂能牢记或熟练掌握新教材。为了巩固新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自学辅导、练习或概括性讲授等方法。

(5)布置课外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新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

生预习下一课或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发展做准备。预习是教学取得主动的重要保证,不可忽视。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有以下五种形式: 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古老而又应用的最广泛的经典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来实现的。对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由于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和交流知识价息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采取复述教材式的教条性和机械性的表达方式,而应做到:第一,清晰、精练、准确;讲解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第二,教师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要有激情,有着丰富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第三,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着一种指导、向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实施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着系列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在求知欲望的促使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要改变那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课程论作业答案

(第1章) 一、填空题 1.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哲学,社会学,教什么,为什么教 3.教育理念 4.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 1.BC 2.D 3.ABCD 4.A 5.A B D 三、名词解释 1.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作业(1)(附加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一) 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__课程即科目___、课程即经验、__课程即目标____、____课程即计划__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___教什么______、如何教和__为什么教_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 C )。 A学习者的经验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D)在发挥作用。 A小系统B中间系统C外系统D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 B C D)。 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A蒙台梭利课程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 A 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C目的导向D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答: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潜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答: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探索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 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答: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3.起点行为分析。 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 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 6.开发教学策略。 7.设计教材选择与开发。 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 9.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 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 (3)教学方法恰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4)课堂组织得当。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师生积极性高。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 答: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拓展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 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答: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__、__课程即计划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__哲学__、心理学和___社会学__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教什么_____________、如何教和__基本价值取向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_教育理念_________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以及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 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瑞吉欧教育方案 C 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 ) A 非真实性 B 积极情绪 C 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1.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和机能,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在教育对象考虑方面,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材料,更多的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的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在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之一,心理学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儿童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幼儿园课程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过程都与这些信息有关。但是心理学并不等于教育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理论上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行得通。因此,幼儿园课程在考虑心理基础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哲学和社会学这另外两个基础。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1分) (2)日常生活话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目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也是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分) (3)游戏括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①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答案3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三 一.填空题 1. 学科(领域)课程和_综合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教师计划为主动教育活动,儿童生成为主动的教育活动。 4.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其要点是处理好生成和预定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社会要求与儿童需要、兴趣的关系。 二、选择题 1.“光谱方案”是根据(A)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 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AB)。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 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C 、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3.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A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4.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B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5.(A)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瑞吉欧教育体系 B、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海伊斯科普课程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的综合、主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 3.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4.单元教育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中,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长处: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弱点: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2)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3)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9、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10、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简答题

《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

《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一 一、简答题 1、简要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步骤是什么? (答题要点)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人们对课程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课程评价的取向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模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技术。这就是说,评价过程无法完全被规范化。 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确定目的,即课程评价人员要确定他们要评价什么,并由此决定如何设计评价方案。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详细说明评价的目的,要识别评价是在哪些政策和限制条件下进行的,要决定评价在哪个课程范围(如整个课程计划,还是某个课程领域,等等)中进行以及如何安排评价的时间,要认定在实施评价后所达成的决策程度,等等。 2、搜集信息。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认清评价所需的信息来源,以及能用于搜集这些信息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3、组织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组织、储存和提取,使之有效地运用于评价。 4、分析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对经由处理的材料进行解释。 5、报告结果。课程评价人员要根据课程评价的初衷,决定课程评价报告的性质,包括报告的阅读对象、报告的形式(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描述性的,还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等)以及有关报告的其他事项。 二、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园长如何才能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认识。(答题要点)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课程与教师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学会理性的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在这方面,园长应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理论支持,提供大量的理论文章和有关书籍,让教师研读,并做读书笔记和交流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长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园长应转变观念从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入手,建立“让幼儿自主发展”的教育观念。新纲要的学习不仅在理论上读懂读透,而且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认识,为此应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园长积极带头参加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并利用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多思考,认真组织每一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思想有所变化、有所触动。三、设计题 有一个幼儿园想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方面的教育,请你运用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为这个幼儿园设计和确定创造性课程的目标。 (答题要点)总目标: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的能力。具体的课程目标: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创造过程的体验。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 1、离线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自愿 完成。 2、不参加在线测查的,学习中心应将学生的离线作业邮寄到东北师大网络教学管 理部批阅,具体时间见本学期院历(日期以当地交邮时间为准)。 3、离线作业必须由本人手写完成,如发现作业非本人手写,一律无效。 第一次离线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 1、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 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2、学习策略方面看,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思维,这体现了学习方式带有明显的()特征 A 、灵活性 B 、稳定性 C、个性化 D、多样性 3、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教育。 A、素质B、全球化C、义务D、应试 4、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 A、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 B、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 C、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 D、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 5、传统的教学大纲强调()。 A、学生的学B、为终身发展打基础C、建立多元评价体系D、教师的教6、()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生成性目标 B、形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7、要开发()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广域 B、相关 C、融合 D、活动 8、关于课程组织的原则,以下不是泰勒提出的准则是() A 、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跳跃性 9、()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A 、教师 B 、课程专家 C 、学生 D 、家长 10、新教育坚持()中心说。 A 、教师 B、学生 C、教材 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 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A 、独立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探究性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 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 B、黑龙江 C、浙江 D、辽宁 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 16、对()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 17、()于学科课程相对。 A 、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18、()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级课程是一个管理概念,因此,国家课程是最高级最重要的。 B、课程改革还不成熟,其管理权力的下放一定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C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可以完全不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D、三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2019秋季西南大学[0280]《课程论》作业辅导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课程论》课程代码:0280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百科全书式”的分科课程是由()倡导的。 A. C 赫尔巴特 B. A 亚里士多德 B 夸美纽斯【√】 D 卢梭 2、“令人厌烦的知识用处不大,而人们渴望得到的知识都能成为永久的财产”这是()的观点。 F. A 皮尔士 B 詹姆斯 D 罗素【√】 C 斯宾塞 3、()是学校课程观的最根本的基础。 E. A 哲学【√】 D 教育学 C 社会学 B 心理学 判断题 4、泰勒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 ;评价结果。 A.√【√】 B.× 5、我国课程改革动向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A.√【√】 B.× 6、亚里士多德最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的阶段和课程的设置。 A.√【√】 B.× 7、主张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复数”而非“单数”;课程问题主要应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什么”的问题的实践模式的课程专家是施瓦布。 A.√【√】 B.×

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全面的有机整体,包括三大系统: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操作系统。 A.√【√】 B.× 9、“百科全书式”的分科课程是由夸美纽斯倡导的。 A.√【√】 B.× 10、孔子确定的学生要学习的“六艺”为:琴、棋、书、画、御、乐、数。 A.√ B.×【√】 11、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主张课程的编制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过程。教师既是行动者,更是研究者,其课程观被称为过程模式。 A.√【√】 B.× 12、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某种反应,而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或重组。 A.√【√】 B.× 13、“课程”最早出现在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A.√【√】 B.× 14、我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A.√【√】 B.× 15、我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乐》。 A.√【√】 B.× 16、针对分科课程不能反映人的经验的统一性的弊端,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课程。这种课程被称为综合课程。 A.√【√】 B.× 17、泰勒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A.√【√】 B.×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__________、课程即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_________、如何教和________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以及。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A学习者的经验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第二次作业 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_________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扬州大学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一、填空题 1.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与,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2.游戏和教学可以以、插入式和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较多地采用的形式。 4.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和。 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 二、选择题 1.“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德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2.具有()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A 真实性 B 源自内在动机 C 自由选择 D 过程导向 3.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A 光谱方案 B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D海伊斯科普课程4.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A纵向顺序B直线性顺序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 5.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 A为什么教B如何教C教什么D教得怎么样 6.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7.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 A.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8.“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9.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 ) A.区内操作材料上 B.教师的指导上 C.师幼互动中 D.区域空间布置上 10.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三.判断题 1.首先提出悬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凯米。( ) 2.幼儿园教育的非义务性,使幼儿园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3.人类的知识不是幼儿园课程编制理论决策的依据。( ) 4.以综合形式组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强。( ) 5.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评价课程主要是为了改进、完善、开发、发展课程。( ) 6.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设计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式。( ) 7.瑞吉欧在教学方面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师生合作研究某一问题。( ) 8.按季节和节日两条线索选择主题是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经常采用的方法。( ) 四、名词解释 1.五指活动课程 2.鹰架教学

西南大学教学论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

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在红心,而不是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虽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好处确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开放教育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其中,由中央电大统设的必修科为10门左右,限选科不超过3门,这些课程是我必读的,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此外省级电大开设的必修课我也必须修读。以上这些课程的学分加起来通常答不到最低的毕业学分,我因该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选修若干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的选修课。 因为我的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对所要选读的课程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我给我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要修3到4门课程,这样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毕业,开放教育的课程每学期都要滚动开设,并提供教学和考试服务,所以有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我要考虑延长修度的时间。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 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周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1、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 2、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行事 3、即时复习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体温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3、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