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电子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电子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电子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言:在我们物理课本当中,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二、共同探究

(一)、介绍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我国古代人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介绍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

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介绍沈括发现的磁偏角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

(3)介绍张衡的地动议。

构思巧妙,堪称世界之最。

(4)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以邓稼先、钱学深为首的科学家协手努力下,我国先后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把卫星送上太空。今天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

(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 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 纯,记忆 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 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 源电缆送 图2整机装配顺序 (箱、柜级)(插箱板级 )(插件级 ) (元件级 ) 第四级组装第三级组装第 二级组装第一级组装

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 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科目信息技术教师******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文本输入、编辑等操作有了较好地掌握和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上机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玩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学分三个单元,共12课。第一单元为制作班级课程表,第二单元为记录成长的足迹,第三单元为班队活动收获多,主要的任务和要求是: 1、能熟练地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班级课程表; 2、让学生认识博客,继而学会申请博客和写博文,并能传照片和加好友。 3、学会PowerPoint相关操作,并学会制作多媒体作品。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能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劳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助,通过小老师来指导程度薄弱的学生,以期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均衡发展; 3、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第01课)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第01课)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 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 第01课-2

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 [参考资料]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01课-3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ppt教案

课题:进入PowerPoint世界(1)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 2、认识PowerPoint窗口; 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PowerPoint窗口、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具:PowerPoint 课件、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看一下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欢迎进入PowerPoint世界!” 2、问:谁知道这是用什么编制的?(引出PowerPoint的重要性)那么,你认为可能会在什么方面使用powerpoint呢?(在高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公司重要的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其中最重要的容是使用powerpoint;教师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 3、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Powerpoint的世界,看看究竟有什么本事。 二、认识powerpoint: 1、启动Powerpoint,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powerpoint”就可以启动它,启动后,我们再选择“空演示文稿”,点击“确定”就可以了。然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我们选空白幻灯片,进入Powerpoint编辑界面。 2、认识Powerpoint界面。 A、提问:想一想这窗口和已学过的什么窗口相类似?(word) B、介绍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窗口控制按钮、编辑区等界面容。 C、介绍Powerpoint的五种不同的视图 PowerPoint有五种视图模式,可在菜单“视图”中切换。(1)幻灯片视图:可处理个别的幻灯片。(2)大纲视图:直接处理幻灯片的标题及文本段落容。(3)幻灯片浏览视图:重组幻灯片的顺序及选定播放效果。(4)备注页视图:可建立演示者的参考信息。(5)幻灯片放映模式:以全屏幕的电子简报方式播放出每一幻灯片。 三、练一练: 1、制作第一幻灯片 学生对照书本的步骤,自己试制作一幻灯片 四、作品欣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间进行点评 五、小结、质疑: 今天,我们认识了powerpoint。主要了解了在我们认识了它的可以使用它制作一个演示稿,这种演示稿经常被称为幻灯片。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 课后小结: Word 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了插入剪贴画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文件图片,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还用到前面学过的文本框的插入与编辑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文件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还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课在《学做电脑编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制作艺术刊头》。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电子板报”: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五、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与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对于WORD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 6、作业处理; 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

2015秋学期《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期考试题 2015年秋学年度期考试卷 科目:《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出题教师:覃兴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电阻器用电阻率较大得材料制成,一般在电路中起 着或电流 电压得作用。 2、电阻器得型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代表、材 料、与序号。 3、电子产品技术文件按工作性质与要求不同,形成与两类 不同得应用领域。 4、工艺文件通常分为与两大类。 5、电子设备由于调试或维修得原因,常需要把少数元件拆焊换掉,拆焊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与两种方法。 6、电烙铁得基本结构都就是由____、____与手柄部分组成。 7、电子整机调试一般分为___与____两部分。 8、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整机总装得工艺流程为:各零部件得准备、整机装配、_________ 、合拢总装、_________ 、包装入库或出 厂。 9、从检验得内容来划分一般将整机检验分为整机 得检验、整机得检验与整 机得基础检验三种类型。 10、包装类型一般分为包装与包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绝缘材料中,哪一种不就是电子设备中常用得?() A 塑料 B 橡胶 C 云母 D 人造丝 2、插件机得插板次数一般每分钟完成()次 A 300—500 B 600—1000 C 500—1000 D 100—200 3、下列哪一种设计文件不就是按照设计文件得表达方式分类得。() A 图样 B 复制图 C 表格类设计文件 D 文字类设计文件 4、在印制电路板设计得过程中,一般焊盘得环宽通常为()距离。 A 0、5mm—1、5mm B 0、4mm—1、4 mm C 0、6mm —1、6mm D 0、3mm—1、2mm 5、工艺文件中元器件工艺表得简号就是() A GZ B B GYB C GJB D GMB 6、绘制方框图时() A 必须用实线画 B 可以用实线与点线画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册全册教案安徽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册全册教案安 徽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1单元文件管理好习惯 第1课我的文件存哪里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认识“我的电脑”窗口开始,让学生知道以前所学习、使用的文件都存储在“我的电脑”中,进而认识硬盘盘符和文件夹图标,了解文件是如何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 然后打开“我的文档”文件夹,浏览各种类型文件,这些文件是前两册教材素材,所以学生应该驾轻就熟。通过查找一幅图画,先按照详细情况查看文件,再按照类型顺序重排文件,将所有画图文件排列在一起,最后通过缩略图方式查看具体文件。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文件多种查看方式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一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文件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也不清楚文件存储位置。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归类整理的习惯,但归类方式还是不太科学。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进而关注文件的有序管理也同样重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组成。 2、了解硬盘分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关系。 3、了解文件的类型、大小、修改日期等属性。 【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2、通过对文件进行分类的实际操作,,理解信息资源分类的基本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3、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2、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硬盘分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文件的类型、大小、修改日期等属性。 (3)改变窗口中文件的查看方式、排列顺序。 2、教学难点 (1)了解硬盘分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关系。 (2)能够根据需要改变文件的查看方式和排列顺序。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参加计算机绘画作品评选的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2、将“我的电脑”文件存储结构与家庭住宅进行类比,使学生轻松理解文件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6030182b 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化学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传授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2、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项目一:燃烧焓的测定 (1)安装氧弹式量热计; (2)称药品、燃烧丝的质量,装氧弹;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苯甲酸的燃烧热; (4)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萘的燃烧热。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学会雷诺图解法,掌握恒容燃烧热与恒 压燃烧热的关系。 实验项目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安装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装置; (2 )向烧瓶中加适量的水; (3)抽真空,检查气密性; (4)加热至液体微沸,测定蒸汽压。 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气液平衡的概念,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即Clausius-Clapeyron方程;了解用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饱和蒸气压法测定液体汽化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真空泵及压力计的使用。 实验项目三: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1)用分析天平称取0.2500g尿素置于干燥管中; (2)制做冰盐浴; (3)安装凝固点测定装置; (4)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掌握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

测量技术。 实验项目四: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安装蒸馏仪; 2)向蒸馏仪中加适量药品; 3)测定沸点; 4)测定折射率。 掌握阿贝(Abbe )折光仪的使用,掌握用蒸馏仪测定t—x 图的方法,理解完全互溶二 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项目五: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1)检查二组分合金相图炉; (2 )称样品于样品管中; (3)加热使样品成为液态; (4)控制冷却速度,测定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的关系。了解步冷曲线的形成原因;掌握微电脑控制金属相图实验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六: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制做盐桥; (2)配制溶液; (3)调节电位差计; (4)测量电池的电动热。 了解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掌握电动势测定难溶物溶度积(K SP)的方法;掌 握电位差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Cu-Zn 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项目七: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1 )配制溶液; (2)安装表面张力测定仪; (3)测定水的压强差; (4)测定溶液的压强差。 理解表面张力、溶液表面的吸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鼓泡法(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测定不同浓度c的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Y,并由Y —C曲线求算吸附量。实验项目八:过氧化氢 的催化分解 (1)配制过氧化氢溶液; (2)测定过氧化氢浓度; (3)安装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装置; (4)测定过氧化氢t 时刻所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 熟悉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静态法测定H2O2 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掌 握量气技术和体积校正技术。 实验项目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1)配制乙酸乙酯溶液; (2)安装恒温水槽; (3)测量氢氧钠溶液的电导率;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

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电子教案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2013-2014学年度 城坨小学 2013年12月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 培训计划 二、培训教案 三、活动记录 四、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013-2014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 二、目的要求 1、熟练利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 2、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讲座稿。 3、能使用电子信箱 4、校园网和教育局网站的应用 三、培训教师和地点: 王友占计算机教室 培训时间: 从2013年9月18日开始每两周一次,时间为周五下午 五、参加对象: 全员培训 六、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PowerPoint2000幻灯片课件制作 (1)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2)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 (3)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 (4)编辑与修饰幻灯片; (5)超级链接; (6)组织与整理幻灯片; (7)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会下载保存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声音、课件资源等。特别是ppt制作加深学习及原有网页修改。 3、三种模式的运用。 七、培训方式: 1、示范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3、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

八、培训要求与考核办法 1、严格考勤制度。参训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3、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至少一个幻灯片 4、完善自己的资源库。 PowerPoint 2003 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王友占 第一课时 powerpoint 是一种制作和播放演示文稿的应用程序。所谓的演示文稿,就是用于介绍和说明某个问题和事务的一组多媒体材料,也就是powerpoint 生成的文件形式。演示文稿中可以包含幻灯片、演讲备注和大纲等内容。Powerpoint 则是创建和演示播放这些内容的工具。这里我们可以把powerpoint 简称为ppt 。 一:初识ppt1: ppt 的安装PPT是office 办公软件的一种,除了ppt ,office 还包含了word 、excel 等。我们可以直接安装office ,这样就可以把office 所包含的所有软件都安装上,当然我们也可以只安装ppt 。 我们这里讲的是office20032 :运行ppt 方法一:通过[ 所有程序] 子菜单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 开始] ——[ 所有程序] ——[microsoftoffice] ——[powerpoint2003] 方法二:在桌面建立powerpoint2003 运行的快捷方式,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 3 :ppt 的界面简介幻灯片窗格:界面中面积最大的区域,用来显示演示文稿中出现的幻灯片。可以在上面进行输入文本、绘制标准图形、创建图画、添加颜色以及插入对象等操作。视图按钮:位于界面底部左侧的是视图按钮,通过这些按钮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查看演示文稿。 大纲幻灯片视图:包含大纲标签和幻灯片标签。在大纲标签下,可以看到幻灯片文本的大纲;在幻灯片标签下可以看到缩略图形式显示的幻灯片。 备注窗格:备注窗格可供用户输入演讲者备注。通过拖动窗格的灰色边框可以调整其尺寸大小。 任务窗格:位于ppt 窗口右侧,用来显示设计文稿时经常用到的命令。Ppt 会随不同的操作需要显示相应的任务窗格。 如果想使用某个任务窗格,而该窗格没有被显示,则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 其他任务窗格] 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任务窗格。 注:如果不需要使用任务窗格,可以选择[ 视图] ——[ 任务窗格] 命令隐藏任务窗格,以释放程序窗口的可用空间。在此选择[ 视图] ——[ 任务窗格] 命令时,任务窗格将再次出现。 二: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1 :创建新的演示文稿方法一:执行[ 文件] ——[ 新建…] 命令,打开ppt 界面右侧的[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出现[ 新建] 选项,然后根据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方法二: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建立新的演示文稿。 方法三:单击工具栏中的[ 新建] 按钮,即可打开新的ppt2003 窗口,建立新的演示文稿。在[ 新建演示文稿] 任务窗格的[ 新建] 栏下有[ 空演示文稿] 、[ 根据设计模板]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化学专业) 课程编码:B10071308X 总学时:64 学分:2 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化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2. 本课程主要设置验证性,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 实验2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 5. 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