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

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

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

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

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

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

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

加热的效果;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试管应与桌面成45°放在外焰上;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

④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药品平铺试管底部,增大固体的受热面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加热方法

【实验1-10】现象:产生蓝色沉淀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蓝色沉淀逐渐变黑2 Cu O△2 Cu + O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 红磷 。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 燃烧结束冷却 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 白烟 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 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是 是混合物 ; O 2约占 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 2约占 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 有 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课题2 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 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现象:发出 白光 ,放出 热 ,

生成 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实验2-3】⑵硫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 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点燃

2MgO

现象:发出 耀眼强 光,放出热量,

生成 白色固体 。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

有黑色固体生成。

此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2-5】实验目的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现象: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4中木条复燃,加入MnO2后冒大量气泡。

解释:MnO2使H2O2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2-6】实验目的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

冒出

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漏气

木炭的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注: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这个实验时应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实验3-2】现象 在静置的水中,品红在不断扩散 说明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活动与探究】

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2、现象: A 杯溶液颜色变红,B 杯无变化

原因: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 杯中氨分子运动到A 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课题3 水的净化

【实验3-3】实验目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分

①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 硬 水,有大量

泡沫出现的水是软水。

②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硬水。

【实验3-4】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

装置:简易装置所需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试管、烧杯等。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突然剧烈沸腾。

收集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白磷燃烧)

方案一:装置: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防止白磷燃烧放大量热使锥

形瓶炸裂。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作用 1) 防止气体逸出/保证装

置密封,2)调节瓶内气压。

现象: 1)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2)气球先变鼓,再变瘪;3)天平仍旧平衡,指针在中间。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现象:1)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2)溶液由蓝

色变为浅绿色,3)天平仍然平衡。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现象:1)冒出大量气泡,白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

2)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CO2气体从烧杯中冒出,使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实验5-2】镁条燃烧

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燃烧放大量热,使部分白色固体进入空气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讨论: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大,为什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MgO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Mg与O2的质量之和,燃烧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实验6-1】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墨水变为无色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

(2)可燃性 C + O2点燃 CO2 2C + O2点燃 2CO

【实验6-2】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火焰集中,达到高温条件,

也可以用酒精喷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操作: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

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然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分析: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木炭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具有还原

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化学方程式为C+ 2CuO 高温2Cu + 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6-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燃着(带火星

或燃着)的木条靠近(靠近或伸入)集气

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收集满。

【实验6-4】倾倒二氧化碳

操作:将二氧化碳_沿烧杯壁_倒入烧杯中。

现象: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

结论:(物)CO2密度比空气大。(化)CO2具有

不可燃性,不支持燃烧。

【实验6-5】目的:探究CO2的溶解性

操作:向一个收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

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变瘪。

分析:CO2可溶于水,使瓶内气压降低,瓶子变瘪

【实验6-6】探究目标CO2是否与水发生反应;CO2溶液中谁使石蕊变红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 =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2)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用烧碱溶液除去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

2+Ca(OH)

2

== CaCO

3

↓+H

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 =Na

2

CO

3

+H

2

O(无明显现象)

(3)与碳反应:C + CO2高温2CO

(4)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7-1】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无变化,水中白磷不燃烧。用导管向烧杯中通入少量氧气后,水中白磷燃烧 。

分析: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的条件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达到着火点的同时还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 结论: 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

【实验7-2】目的 探究蜡烛燃烧现象的不同 现象: 倒扣烧杯中的蜡烛一会熄灭,正放烧杯中的

焟烛正常燃烧,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中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 倒扣烧杯中的蜡烛因缺氧而熄灭,正放烧杯中的蜡烛满足燃烧条件正常燃烧,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氧气而熄灭。 【实验7-3】目的: 探究粉尘爆炸

现象: 呯的一声,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分析: 面粉被吹起后,有空气接触,被蜡烛点燃

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

说明:可燃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实验7-4】目的 探究甲烷的成分

操作:先 检验甲烷的纯度 ,再点燃。在火焰上 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过一会观察。盖上玻璃片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 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 振荡 ,再观察。

现象:发出 明亮的蓝色 火焰,放出 热量,烧杯内壁 有水雾 ;石灰水 变浑浊 。

结论: 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化学方程式:

点燃

【实验7-5】目的探究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现象:镁条逐渐减少,放热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实验8-1】目的探究金属与合金硬度差

现象:在纯铜表面出现划痕

结论: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探究目的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现象:1)铜表面无明显变化

2)铁钉表面出现少量气泡

3)锌粒表面出现大量气泡

4)镁条立即冒出大量气体

结论:氢后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生成H2,氢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Mg>Zn>Fe>Cu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温条件:酒精喷灯,酒精灯+网罩

工业炼铁的原理:

加热仪器为酒精喷灯,

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同时

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氧化铁粉末为_红色,变成的_黑_色

粉末是_铁粉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标钢铁生锈的条件

设计原理:控制变量(燃烧条件)

实验准备:铁钉要打磨干净(无锈)

蒸馏水要煮沸,冷却(去除溶解的气体)

至室温。

用品: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

要点:试管乙中的植物油的作用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水中

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水蒸气

连续观察约一周。

结论: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更容易生锈(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9-1】蔗糖溶解

现象:蔗糖很快“消失”了

分析:蔗糖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

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

【实验9-2】高锰酸钾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操作: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 2-3mL

水,分别加入1-2粒碘或高锰酸钾;另两支试

管各加入2-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粒碘或高

锰酸钾。振荡,观察。

现象: 1)碘几乎不溶于水,2)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3)碘溶于汽油,形成紫红色溶液,4)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实验9-3】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目的:探究水和乙醇能否互溶

操作:高锰酸钾的作用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现象:振荡前上层酒精无色,下层高锰酸钾溶液红色。

振荡后均一稳定的红色溶液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仍旧均一稳定

结论:水和乙醇能互溶

【实验9-4】水和油的小实验

目的:探究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设计思路:控制变量

操作:在2支试管中2-3ml 水和几滴植物油,

观察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

涤剂。振荡前要用胶塞分别塞进试管,振荡,观察。静置几分

钟,再观察。倒掉液体后,用水冲洗试管。

现象:振荡前都分层

振荡后1)水和植物油成乳状浑浊液体,

2)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则出现较多气泡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不分层

用水冲洗后,试管内壁比较干净的是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析: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课题2 溶解度

【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标: 一定量的溶剂能否无限地溶解某种溶质 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2、最多能溶解多少硝酸钾

操作: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 垫石棉网 现象:不再溶解后,加热剩余固体 固体全部溶解 。 再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固体又全部溶解 , 冷却后, 有晶体析出 。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9-6】

【实验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 2 3

操作步骤:①计算配制→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装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

①计算配制(填步骤名称,下同)根据要求计算所需要的水质量、

氯化钠质量。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取所需物质的质量。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物质的体积。

④将有关溶质和溶剂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实验10-1】实验目的:探究酸碱指

示剂的作用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和

石灰水中变蓝色,在食醋和盐酸中

变 红 色。无色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中变 红 色,在食醋和盐酸中为 无 色。

结论: 紫色石蕊在酸溶液中变红,在碱溶液中变蓝 【实验10-2】实验目的:学习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操作:闻气味的方法 用手煽闻

现象:浓盐酸是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液体,打开瓶盖后 瓶口冒白雾(盐酸小液滴)。

浓硫酸是 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后 无明显现象 。 【实验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现象: (纸张、木材、衣服、皮肤等)纸变 黑,木材变黑,棉布出现漏洞 结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实验10-5】目的: 探究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现象: 液滴飞溅,放大量热

解释: 浓硫酸遇水放大量热,使水沸腾,向外喷溅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将浓硫酸沿杯壁缓缓注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玻璃棒的作用: 通过搅拌加快热量的扩散 【活动与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操作: 在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各种液体 现象:

现象: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红色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长时间浸泡后, 铁钉表面冒出气泡 。

【实验10-6】目的:学习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现象:氢氧化钠是 白色 固体,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 表面变潮湿(习水性,易潮湿),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触摸 试管外壁 ,感觉 热(NaOH 溶于水并放热)。

【实验10-7】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

观察到放大量热,块状固体粉碎,说明CaO与水反应放大量热,

化学方程式为CaO + H

O = Ca(OH)2

2

【实验10-8】溶液导电性试验

结论:酸、碱、盐溶液均可导电

解释:酸、碱、盐在溶液中分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可以导电。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实验10-9】中和反应

操作:所用仪器烧杯、玻璃棒、滴管。稀

盐酸是缓慢滴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现象:酚酞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

溶液蒸发,蒸发后出现白色固体

说明:有氯化钠生成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

目的: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步骤:

(1)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过滤:仪器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烧杯,用品滤纸,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如滤液仍浑浊,应再次过滤。

(3)蒸发:仪器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玻璃棒作用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炎或液体飞溅;或者防止固体出现影响液体对流,待有大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实验11-1】目的: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操作:加入盐酸后,需立即用胶塞堵住试管口。

现象:大量气泡冒出,白色固体消失,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实验11-2】验证碳酸钠与熟石灰的反应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解释:Na2CO3 + Ca(OH)2 = 2NaOH + CaCO3↓

【活动与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

现象:硫酸铵和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的化肥是氮肥和钾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实验12-1】目的:验证塑料的热塑性

现象:加热后塑料溶化成无色液体,冷却固化后再加热,再次溶化。

说明:塑料有热塑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汇总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汇 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汇总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汇总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目录 一、基本实验 1、水加热沸腾; 2、研碎胆矾; 3、胆矾溶解于水并和NaOH反应;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6、固体颗粒的取用(锌粒); 7、固体粉末的取用(Na2CO3粉末); 8、液体的取用; 9、Na2CO3和盐酸反应; 10、酒精灯的使用; 11、加热NaOH和CuSO4的混合溶液; 12、洗涤玻璃仪器; 1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15、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16、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17、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9、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 20、电解水实验; 2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22、软硬水的区分 23、蒸馏水的制取 24、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6、活性炭的吸附性; 27、木炭还原氧化铜; 28、收集CO2并验满; 29、灯火实验; 30、CO2溶于水的验证; 31、CO2和水的反应; 32、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33、灭火的原理; 34、粉尘爆炸; 35、点燃甲烷; 36、用Mg和盐酸反应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实验室制取O2,O2的性质实验; 4、对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 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问题与讨论: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 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 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 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 4HCO 3 )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 3 )、 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 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 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 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实验用品: 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 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2.猜想与假设 (1)蜡烛燃烧生成水;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考试题目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A) 一、填空(31分,每空1分) 1 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都是有的精确玻璃量器,均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2 滴定管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以液面呈处与为准,眼睛视线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减重称量法常用称量瓶,使用前将称量瓶,称量时不可用手直接拿称量瓶,而要用套住瓶身中部进行操作,这样可避免手汗和体温的影响。 4 标定NaOH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5 标定HCl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6 使用分光光度计,拿比色皿时,用手捏住比色皿的,切勿触及,以免透光面被沾污或磨损。 7 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氨羧配位剂是简称 8 以Zn等基准物质对EDTA进行标定时,如果以EBT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XO指示剂只适用于(EDTA为滴定剂)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如果以PAN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 8. 1+1 的H2SO4溶液浓度为 mol/L; 1+1 的HCl溶液浓度为 mol/L。1+1 的NH3溶液浓度为 _mol/L。冰醋酸的浓度为 mol/L。 9.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 10. A (纵坐标)~λ(横坐标)作图为曲线,

A (纵坐标)~ C (横坐标)作图为。 二、简答(69分) 1 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如果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影响?如果试样倒入烧杯(或其他承接容器)后再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6分)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络合滴定中的“置换滴定法”。(15分) 3 标定Na2S2O3时淀粉指示剂为什么应在近终点时加入?(6分) 4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6分) 5.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6分) 6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5分) 7如何测定含有Ca2+、Mg2+的混合溶液中的Ca2+、Mg2+分量?(25分)(写出原理、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试剂) (lgK’MgY =8.70 , lgK’CaY =10.69)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B)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标定NaOH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邻苯二甲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标定结果;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则标定结果。 2.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蜂蜜中微量铁实验中,盐酸羟胺作; 醋酸钠的作用是;制作吸收光谱的目的是。将含铁试样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3.欲配制 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ml;欲配制(1+1)H2SO4应将。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2H2O + O2↑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定收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水的电解实验: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2H2O===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 :1质量比1 :8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氢气的制取: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2+O2====2H2O 现

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 C、CO) 5、木碳还原氧化铜:(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的石灰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小结: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6、二氧化碳制取:①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②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③ 气体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④ 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④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注意事项:1不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包在大理石外,阻碍反应进行。2 不用浓盐酸代替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会使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3 不用碳酸钙和碳酸钠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 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 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 次。要求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在0.2%以内。五.思考题 1. 滴定管、移液管至使用前为什么要用待装液润洗2~3 次?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要用待装液荡洗?为什么? 答:避免滴定液被管内壁的蒸馏水稀释待装溶液,多次润洗实验数据更精确。不需要干燥,不用待装液荡洗,加入物品后还需用蒸馏水溶解,荡洗对待装液的物质的量并无影响。 2. 溶解基准物质na2co3使用蒸馏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不需要,需要溶解蒸馏水的体积在20~30ml,在这之间均可,且计算时采用n=m/m,与c 无关。 3、酚酞指示剂有五色变为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右边为无色的原因? 答:ph值为8.0~9.6;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ph值小于8.0,所以又变为无色了。 4、标定hcl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o3和na2b4o7·10h2o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基准物质na2co3的缺点是易吸潮,使用前应干燥,保存于干燥容器中。 基准物质na2b4o7·10h2o的优点是容易制的纯品,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不易吸水。缺点是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小于39%时,易失去结晶水。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6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 1. 掌握na2s2o3 的配制和贮存方法。 2. 学会用k2cr2o7标定na2s2o3浓度的原理和标定条件的控制。 3.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含初中高中全套实验及实验相关信息)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学化学实验室 第三章中学化学实验仪器与设备 第四章中学化学常用试剂 第五章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第六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础理论的实验第七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 三、对各种形式实验的基本要求 一、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生与发展和实验息息相关,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很复杂的,用文字叙述往往不易透彻地讲清和理解这些复杂变化的实质。而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中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例如要学生建立关于氧化-还原的初步概念,可以先从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来形成氧化概念,通过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来形成还原概念,再从这个实验里生成物铜和水的分析来形成氧化-还原概念。同样,通过称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反应物质量总和跟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实验来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导出电离理论,都是从生动的直观提高到抽象的思维,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2.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 中学化学实验里有许多是关于物质的制备和性质以及各类物质相互转化的内容。例如氧气、氢气的制法;氢气在氯气里燃烧;接触法制硫酸;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转化;醇、醛、羧酸等类的转化等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例如,在做金属钠跟水反应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而全面地观察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分析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然后加以综合,得出钠是一种密度小、熔点低、呈银白色、具有美丽光泽、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燃烧时能发出黄色火焰的金属的结论。还有一些实验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例如,要求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取硫酸镁;用化学方法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用实验证明氯酸钾里含有钾、氧和氯三种元素;不另用其它试剂鉴别硫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班级:日期:指导教师: 第组姓名: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 ()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2-17所示) (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加热试管。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想一想: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 (1)如图2-18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有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加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问题与交流】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陈峻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花溪 550025) 摘要:熟悉电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同时可以学习电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方法;学习利用HCl与NaOH相互滴定,便分别以甲基橙与酚酞为指示剂得 滴定终点;通过KHC 8H 4 O 4 标定NaOH溶液,以学习有机酸摩尔质量得测定方法、熟 悉常量法滴定操作并了解基准物质KHC 8H 4 O 4 得性质及应用;通过对食用醋总浓度 得测定,以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溶液pH得变化以及指示剂得选择。 关键词:定量分析;电子天平;滴定分析;摩尔质量;滴定;酸度,配制与标定 前言 实验就是联系理论与实际得桥梁,学好了各种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与良好得实验习惯,促其形成严格得量得观念。天平就是大多数实验都必须用到得器材,学好天平得使用就是前提,滴定就是分析得基础方法,学好配制与滴定就是根本。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使用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法。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石英砂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小钥匙 三、实验步骤 1、国定质量称量(称取0、5000g 石英砂试样3份) 打开电子天平,待其显示数字后将洁净、干燥得小烧杯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然后按自动清零键,等待天平显示0、0000 g。若显示其她数字,可再次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 打开天平门,用小钥匙将试样慢慢加到小烧杯中央,直到天平显示0、5000 g。然后关好 天平门,瞧读数就是否仍然为0、5000g。若所称量小于该值,可继续加试样;若显示得量超过 该值,则需重新称量。每次称量数据应及时记录。 2、递减称量(称取 0、30~0、32 g石英砂试样 3 份) 按电子天平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然后打开天平门,将1个洁净、干燥得小烧杯 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读取并记录其质量。 另取一只洁净、干燥得称量瓶,向其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得石英砂,盖好盖。然后将 其置于天平秤盘上,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石英 砂轻敲至小烧杯中,再称量,瞧天平读数就是否在-0、30~-0、32 g 范围内。若敲出量不够, 则继续敲出,直至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石英砂量,瞧其差别就是否合乎要求(一般应小于 0、4 mg)。若敲出量超过0、32 g,则需重新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二份与第三份试样。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1 固定质量称量 编号 1 2 3 m/g 0、504 0、500 0、503 表2 递减法称量 编号 1 2 3 m(空烧杯)/g 36、678 36、990 37、296 称量瓶倒出试样m1 -0、313 -0、303 -0、313 M(烧杯+试样)/g 36、990 37、296 37、607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5、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反应变质)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或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用手轻轻搧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用最少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习题解答(第二版)

武汉大学分析实验习题解答(第二版) 实验3---1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1.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j 小数点后4位.因称量误差≦0.1% 2.称量时,应每次将砝码和物体放在天平盘的中央,为什么? 因为是等臂天平.放在天平盘的中央,才能保证等臂,使称量准确. 3.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 g,为什么? 因为称量一次,允许产生±0.2 mg的偏差, 用递减称量法称量一份试样时,需要连续两次称取容器+试样的质量,故允许产生±0.4 mg的偏差 实验3---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感量为0.1g的台秤.因为是粗配溶液 2.HCI和NaOH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不能.因浓HCI易挥发,浓度不确定. 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 3.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和移液管为何需用滴定剂和待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滴定剂润洗? (1)防止待移取的溶液浓度被稀释(2)不能.相当于多加了滴定剂,在滴定之前, 这部分滴定剂已和待测物质发生了反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HCI和NaOH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I和水,为什么用HCI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I时,使用酚酞或其它合适的指示剂? 因为用HCI→NaOH 指示剂:甲基橙黄→橙 突跃范围PH=4..3-9.7 PH=4.4 4.0 摇动锥形瓶中的NaOH时, CO2影响大(PH≥5时),用甲基橙可有效消除CO2的影响.用酚酞指示剂,会多消耗NaOH,产生较大误差. 用NaOH →HCI, CO2影响小(滴定管液面与空气接触少), 指示剂:酚酞由无色→红色,易观察;而甲基橙,由红色→黄色,难观察. 实验4---1.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与其他基准物质比较,邻苯二甲酸氢钾有什么优点?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易保存,摩尔质量大,与NaOH 反应的计量比为1:1 2.称取NaOH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称取NaOH用台秤.因为是粗配NaOH,且称样量较大. 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用分析天平.因为需要准确称量, 且称样量小. 3.已标定的NaOH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二氧化碳,用它来测定HCI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改用甲基橙,又如何? 测定C HCI,用酚酞指示剂,偏高(多消耗NaOH)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重要实验汇总

九年级化学课本中重要的10个实验 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实验装置和方法,如图所示。 2、实验原理(见资料P7) 3、实验现象(见资料P7) 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的关键 实验中不能用S或C代替(但如果把烧杯中的水换成NaOH溶液也可看到类似现象)、不能用Fe(反应时间长,现象不明显)等代替红磷。红磷要过量(保证把瓶中的O2完全消耗完);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要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容积的1/5。 5、以下几点要弄清楚成因? 以下两点是导致体积分数少于1/5的原因: 1, 红磷量不足 2,装置气密性不良 3,未待装置冷却就读数 以下两点是导致体积分数大于1/5的原因: 1,燃烧匙伸入过慢 2,止水夹没夹紧 6、剩余气体是N2,可以推测其具有难溶于水、加热不能与红磷反应的性质 7、【拓展延伸】如图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 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 点燃。(注意此瓶没有止水夹 .........) 问题:(1)如果实验成功,瓶内的水的体积总共__70_ml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的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 那些作用?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A对,因为磷燃烧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水可以降低温度,加快气压的回复。 B对,如果导气管在液面上面,在点然磷的瞬间,温度骤然升高,气压增大,会导致一部分空气排出集气瓶外,导致误差。 C错,点燃磷的瞬间,温度依然升高,气压骤然升高,它起不到缓冲的作用。 二、分子的运动(氨水的挥发性)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江苏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分析化学实验问答题答案

1.何谓“双指示剂法”,混合碱的测定原理是什么? 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时,在同一份溶液中测定,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中混合碱的成分各是什么?1)V1=0,V2≠0; 2)V1≠0,V2=0; 3)V1>V2; 4)V1<V2; 5=V1=V2 3.用HCl滴定混合碱液时,将试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滴定,将会给测定结果带来什么影响?若到达第一化学计算点前,滴定速度过快或摇动不均匀,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 (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 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5.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 2CO 3的质量范围?称 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A T T A M C V m ???=1000 1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 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 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 ,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 6.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 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7.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