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2
2个凸透镜成像规律

2个凸透镜成像规律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正确使用和设计光学系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两个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例和图示进行解释。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成像规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
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面。
凸透镜有一个光轴,光线垂直于光轴时不会发生偏折。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和像距相等时的位置,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解释。
成像规律一: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距和像距是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通常用字母u表示;像距是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通常用字母v表示。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和像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侧时(物距为正),像距可能为正、负或无穷大。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时,像距为正,成像为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但在透镜的近焦点和光轴之间时,像距为负,成像为虚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近焦点上时,像距趋近于无穷大,成像为无穷远处的虚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时(物距为负),像距为正,成像为实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像距趋近于无穷大,成像为无穷远处的虚像。
成像规律二:物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焦距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用字母f表示。
焦距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像距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时的数值。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当物距u和像距v都为正时,焦距f为正。
2.当物距u为负,像距v为正时,焦距f为负。
3.当物距u为正,像距v为负时,焦距f为负。
4.当物距u和像距v都为负时,焦距f为正。
实例分析: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实例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常见的凸透镜应用。
当我们将放大镜放在物体前方时,通过调整距离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课时)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会有什么 现象发生呢?小明说:在屏上可能只能得到物体下半部分的像,小 华说能得到不清晰的完整的像,小林认为可以得到物体完整的像, 但亮度减弱了,谁说得对呢?三人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科学 探究环节?谁的结论正确?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生活中透镜的原理。 4、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交流
5、在学习时要与他人合作。
(1) 换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验证一下, 所得的规律与实验的结果是否相符? (2) 你用放大镜放大书上字的时候,是否离 书越远像越大?
2F
F
o
F
2F
2F
F
o
F
2F
2F
F
o
F
2F
凸透镜成像时: 像成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 倒立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器材: 凸透镜、观察的物体(点着的蜡 烛)、光屏、刻度尺、光具座
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小提示:将蜡烛的火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可以方便我们在光屏中央上找到像 (这是很重要的考点哦)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的几个名词:
二倍焦距处 F
2F f u>2f u=2f 2f>u>fu<f 光心 o F 2F
2f
我们把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字母u表示, 我们把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用字母v表示.
凸透镜成像: 既可以成放大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既可能是正立的还可能是倒立的
2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o
F
2F
(8)成虚像时(即u<f)
5.3凸透镜成像规律2

学以致用:
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 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 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透镜中心15cm 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 可以得到( D )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学以致用:
(1区) (2区) (3区)
光 屏 位 置 1 光 屏 位 置 2F 光 屏 位 置 4
F
F f 2f
F
光 屏 位 置 3
随堂训练
例 1: (05年天津)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 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 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 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 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 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D )
A
10cmB20源自mC30cmD
40cm
13
例4: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 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 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A.20cm B.15cm C.10cm D.5cm 倒立 、_______ 放大 、的_______ 实 分析:成的是______ 像
凸 透镜,一架 例6: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 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 80 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 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的_____ 实 像(选填:实或虚)。 用照相机拍照时,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C ) A. 小于焦距 B.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 大于2倍焦距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凸透镜成像与公式

凸透镜成像与公式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以及光学仪器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其相关公式,不仅对于理解光学现象有帮助,也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并探讨凸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线的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射向凸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汇聚于焦点F处,形成实际的像。
凸透镜的成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物距p<焦距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时,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会汇聚于焦点的另一侧,形成实际的倒立的实像。
2.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方(焦距f<物距p<2倍焦距2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将不再汇聚于焦点F,而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不能在屏幕上观察到的虚像。
3.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物距p>2倍焦距2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时,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将汇聚于焦点F的同一侧,形成实际的正立的实像。
二、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的成像公式能够定量地描述物体、像的特征及其位置关系。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和类似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凸透镜成像公式:1. 物距公式:物距p表示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像距q表示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焦距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公式表达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1/p + 1/q = 1/f2. 放大率公式:放大率A表示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A = -q/p放大率若为正值,则表示实像,放大率若为负值,则表示虚像。
同时,放大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后的放大倍数越大。
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相关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眼镜度数计算:由于眼睛视力问题,许多人需要佩戴凸透镜眼镜来矫正视力。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和眼球的位置,可以应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适合患者的眼镜度数,从而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邱昌军自我归纳与总结1、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间。
4、二倍焦距分大小:5、实像与虚像:6、像与物变化关系: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②8、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上方移动。
像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11、误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
放大镜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凸透镜成像自主练习作业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C .大于20cmD .在10cm 和20cm 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变大,像距变小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小,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40cmB .30cmC .20cmD .10cm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二)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拓展 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视察到烛焰的 像。产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典例分析
【典例1】(202X 黄石市)实验: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视察,该实验的环境光线应该较___暗(选 填“暗”“亮”)为好; (2)调节好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清楚的像,___照__相_(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与此 时成像原理相同; (3)把蜡烛稍稍竖直上移,光屏上烛焰像会竖直___下___(选填“上”“下”) 移;
典例分析
【典例2】(202X 河北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楚的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该规律应用在照 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 屏上成清楚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 屏上成清楚的像
答案:A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当物体从离凸透镜8 f 处向2 f 处移动的过程中, 其所成的像始终是 、 像,但像距将逐渐变 、像的大小将逐渐
变 。 答案:倒立、实、大、大
课堂检测
4.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焦 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 于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像(2)

2013-1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说 1、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 一 和光屏时,放在中间的一定是 凸透镜 。 说
2、实验中应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 高度,使透镜、光屏和 烛焰 的中心大 致在 同一高度 。 3、实验中若把点燃的蜡烛和透镜固定 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 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C
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 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 的情况是 ( ) 解析: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 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 f<30cm<2f,解得:15cm<f<30cm,当物 距为65cm时,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像、物同侧 像、物异侧 v =2 f
u =2 f
相等
倒立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的变化:实像与物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的变化:虚像与物同侧正, 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虚像:焦点附近像最大。
规律应用:
小明给小亮照了一张全身像,小亮还想要一 张半身像。那么小明应( C ) A. B. C. D. 离小亮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离小亮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离小亮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离小亮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蜡烛在焦点上或一倍焦距内 ; 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练习: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 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 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4. 记录实验数据: 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像 倒立、等大的像 倒立、放大的像
正立、放大的像
实验次数 1 2 1 1 2 1 2
物距(厘米) 32
25 20 18 15 8.5 6.5
像距(厘米) 13.5
16.5 20 20.4 21.3
5. 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实验结论:
课堂小结
一、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术语 1.焦距:从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2.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3.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2.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3.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4.u<f
倒立放大虚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堂练习
1.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
与焦距关系 倒立或正立
u>2f
倒立
u=2f
倒立
f<u<2f
倒立
u=f
u<f
正立
像的性质 放大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实像或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像距(v) 与焦距关系
f<v<2f v=2f v>2f
虚像
①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②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④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3.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使三者在同一高度,可 以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二

类型之三 放大镜 [2017·广东梅州月考]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
露珠起到 放大 镜作用的结果。看到的叶脉是 正立 、 放大 的虚像。 【解析】 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
(二)(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2)平面镜成的虚像是正立的、等大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 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 (5)凹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3.(对应例 3)[2016·江苏淮安期中]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 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B )
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 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C.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 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
4.(对应例 4)[2016·吉林期末]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 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C )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1)[2017·湖北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 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 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C )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成像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成像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透过凸透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5.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A.u<10cm B.10cm<u<20cm C.u>10cm D.u>20cm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
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7.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三、实验题9.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
2个凸透镜成像规律

2个凸透镜成像规律
摘要: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简介
2.第一个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3.第二个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4.应用场景举例
5.总结
正文: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描述了当光线穿过凸透镜时,物体的成像位置和成像特点。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两个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一个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大于两倍的焦距f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一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中,通过调整物距和焦距,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清晰成像。
第二个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在焦距f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一规律可以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中,通过调整物距和焦距,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成像。
以上两个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成像的基础,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拍摄照片或进行投影演示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物距和焦距,来实现清晰、准确的成像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倍焦距 -回复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倍焦距 -回复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倍焦距,是指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其成像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
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聚焦位置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而言,焦点在透镜的同一侧,焦点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呈现以下特点:
1. 成像位置:成像会发生在无限远处,也就是无穷远点。
这是因为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处时,通过透镜的平行光线会在焦点处相交,然而凸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同一侧,无穷远点就是相对于透镜来说的焦点。
2. 成像性质:成像是实际的、倒立的,且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凸透镜会将物体成像到透镜的同一侧,所以成像是实际的;而通过透镜的光线在成像时会发生折射,从而导致成像是倒立的;由于物体位于二倍焦距处,所以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会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其成像会在无限远点处出现,成像是实际的、倒立的,且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殊情况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扩展资料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顺口溜及解释:
1、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
2、解释: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物距影响成像大小
在实验中,物距5cm时成放大像,20cm时成等大像,表明物距减小,像的大小增大,数 据支持凸透镜成像原理。
焦距决定成像性质
焦距10cm的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大于焦距成实像,实验数据清晰表明焦距对 成像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像距随物距变化
当物距从15cm增至30cm,像距从25cm减至15cm,说明像距与物距呈反向变化,符合 凸透镜成像规律。
谢谢观看
Thank You
2024.11
2.物距等于2f,像距等
物体恰在2倍焦距处时,成像也在2倍焦距处,等大倒立。例如f=15cm,物距30cm, 像距也为30cm。
3.物距小于2f大于f,像距大
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间时,成像在2倍焦距外,且像距大于物距。如f=8cm,物距 16cm,像距约为32cm。
成像性质变化规律
1.物距大于2f成倒立小像
2.显微镜组合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通过多个凸透镜组合,短焦距物镜成实像,长焦距目镜再放大,实现微 米级观测,分辨率可达0.2μm。
投影仪与幻灯机应用
投影仪放大图像原理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 焦距调节使物体到透镜距 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 焦距,放大屏幕图像,常 见分辨率为1080P。
幻灯机成像距离控制
2.物距影响像的大小
当f=15cm,u从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m减至5cm,像距v增大,像的尺寸由小变大,表明物距u直接影响成像尺寸。
3.成像公式解像距难题
已知u=25cm,f=12.5cm,应用1/u+1/v=1/f得v=25cm,准确求解复杂成像问题中的像距v。
03
成像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与器材准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

3、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 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离镜头越远,虚像越 大,同时虚像离镜头越远。 例:使用放大镜时,要让像再放大一些,应 该让物体离镜头远一点。
4、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不成像。
2F
F
F
2F
5、当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上时,成等大、 倒立的实像。此时像物之间的距离是最小 的。 例: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移动时, 像物之间的距离: 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 实像立两侧,物近像大像距大。 虚像同侧立,物远像大像距大。
2F
F
F
2F
2F
F
F
2F
例:使用照相机给同学拍照时,拍完 了脸部的特写,又想拍一个全身的相片, 人应该离镜头 (近、远)一 些,同时镜头要 (向外伸、向 里缩)。此时物距的变化比像距的变化 (大、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缩 小、倒立的实像。像在1倍、2倍焦距之间。 应用:照相机。 例:使用照相机时,要想让拍出的人物像大一些, 应该让人物靠近镜头,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2、当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以外 时,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 以外。应用:投影仪、幻灯。 使用投影仪时,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 让投影片靠近镜头,同时让屏幕远离镜头。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镜头越近,实像越大, 同时实像离镜头越远。
2凸透镜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原理是指通过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来实现物体的
成像。
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有中央厚度较大的部分(凸起部分)和
边缘薄度较小的部分(边缘部分)。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光线发生偏折,形成成像。
1.光线的折射:当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照射到凸透镜上时,会发生折射
现象。
凸透镜的凸起部分比较厚,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减慢速度,发生向光轴偏折的现象;而当光线从凸透镜出射进入空气时,会加速速度,发生离开光轴的偏折。
2.光线的汇聚与发散:将一个凸透镜放在另一个凸透镜的前面时,第
一个凸透镜会将光线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第二个
凸透镜则会根据入射光线的角度和凸透镜的曲率将光线发散或汇聚,形成
物体的成像。
3.成像的位置:当物体的距离透镜较远时,凸透镜的焦点与成像之间
的距离较长,形成虚像。
当物体的距离透镜较近时,凸透镜的焦点与成像
之间的距离较短,形成实像。
此外,凸透镜的焦距也会影响成像的大小。
焦距越长,成像越小;焦距越短,成像越大。
4.成像的性质:在光学系统中,成像有三种性质:实像、倒立和缩小。
实像是指成像的光线交叉的位置在像的一侧,可以被观察到;倒立是指成
像的物体颠倒了方向;缩小是指成像的物体比实际物体小。
总之,2凸透镜成像原理通过光线的折射、汇聚和发散来实现物体的
成像。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光学仪器,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2) 课件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

五、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F
F
F
F
3、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F
F
①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 时
2F F
f
2f
F
2F
f 2f
①物距u>2f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 f<v<2f
4.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随着物距的减小,像、像 距是怎样变化的?
物距减小,像变大,像 距变大,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物距增大,像变小,像 距变小,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进一步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两个分界点 : ①焦点:实像(大于焦点)和虚像(小于焦点)的界限; ②2倍焦点处:放大(大于2倍焦点)和缩小(小于2倍焦点)
u>2f
u=2f
f< u<2f u<f
U= f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正立、放大、虚像
不成像
像距v f<v<2f v=2f
v>2f
—— ——
视频欣赏《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拓展
1. 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练习12.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 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 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C )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华师大八年级科学下册2-3凸透镜成像2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2)》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3)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互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内容,完成基本知识梳理)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提问:凸透镜成像是否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和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光具座,“F”字光源(在光源前罩上贴刻有“F”形透光孔的黑纸,或用LED发光管组成“F”阵,作为发光物),凸透镜,光屏。
实验内容和要求:1.通过前面的观察活动,请猜想一下,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正与倒,放大与缩小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选择一个凸透镜,测量并记录它的焦距f= cm。
3.如图所示,将“F”发光物、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架上,再调节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使。
4.将物体放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找到一个成的位置,测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改变物距再做一次测量,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在上述步骤后,将物体移近透镜至物距为处,调节光屏的位置,找到像与物体等大的位置。
此时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物距与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6.继续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近几厘米,找到一个成倒立放大像的位置,测量出物距。
改变物距再做一次测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7.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物体,找到正立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 cm,此时你看到的像的大小是(“放大”、“缩小”或“等大”)。
这个像能成在光屏上吗?疑问:凸透镜成像是否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呢?8.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再做一次实验。
像的性质实验次数物距u/cm三 实像和虚像 1.在实验中,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我们可以在位于凸透镜另一侧的屏上接收到物体的像,这个 的像叫做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5种情况

凸透镜成像的5种情况第1种: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像在1、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头、人眼。
第2种:物体在2倍焦距处,像也在2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测焦距。
第3种: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第4种:物体在1倍焦距处,不成像。
第5种: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物像同侧,像比物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凸透镜成像的5种情况第1种: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像在1、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头、人眼。
第2种:物体在2倍焦距处,像也在2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测焦距。
第3种: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第4种:物体在1倍焦距处,不成像。
第5种: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物像同侧,像比物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凸透镜成像的5种情况第1种: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像在1、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头、人眼。
第2种:物体在2倍焦距处,像也在2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测焦距。
第3种: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第4种:物体在1倍焦距处,不成像。
第5种: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物像同侧,像比物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初中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村中学导学稿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
留村中学导学稿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
年级八科目物理课题生活中的透镜课时 1 执笔张海斌审核物理组日期12.10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重难点)1、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尝试用作图法掌握透镜成像。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下列虚线框中填上正确的透镜。
2、完成下列光路图。
二、学习新知,自主梳理。
1、照相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的像。
通过胶卷上对光敏感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物体的像记录在胶卷上,再贯穿显影、定影成为底片,经过洗印就可以先到照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
、的像。
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
,使射向天花板的光反射在墙面或屏幕上。
3、放大镜也是,物体通过它能成、的像。
年级八科目物理课题凸透镜成像(一)课时 1
执笔张海斌审核物理组日期12.13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规律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
它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
照相机所成的像都比物小,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比物大;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二、猜想。
结合下列问题做出猜想。
照相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比像到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比像到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跟物体和像的相对透镜的位置有关。
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都在透镜的两侧,而在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看来像的正倒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三、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1、实验器材
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蜡烛、光具座
2、器材安装
蜡烛、光屏要放置在透镜的两侧,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为了让物体以凸透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
3、明确三个概念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用“v“表示。
4、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最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
(2)、把蜡烛向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上述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此时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要从光屏的另一侧向凸透镜看去,可观察到像。
记录像的正倒与虚实。
5、实验记录
凸透镜的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 像的性质像距v/cm 实虚大小正倒
u>2f
u>2f
f<u<2f
f<u<2f
u>f
u>f 心得体会
三、难点突破。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过光学仪器后,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到,也可以用光屏来承接,还能使胶片感光。
例如:小孔成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都是实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但能用眼睛观察到。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例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放大镜所成的像。
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可成像。
透镜对光起折射作用,可成像。
四、课堂检测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水进入瓶中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下列哪柴进量爬上去不能被放大镜放大。
()
A、线段长度
B、圆圈面积
C、角度大小
D、课本上字的大小
3、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
的像。
4、课下尝试用图法掌握透镜成像。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