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验班地理限时训练必修二前三章(整理含答案)

高三实验班地理限时训练必修二前三章(整理含答案)
高三实验班地理限时训练必修二前三章(整理含答案)

XX中学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考试范围:必修二前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2020届湖南长郡中学测试)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增长状况大

致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

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萎缩B.人口老龄化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3.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

A.电子装配业 B.汽车制造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

5.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

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

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更不平衡趋势7.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 D.产业结构

(2020届江西临川一中测试)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a和图b分别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在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10题。

8.2001~2016年,造成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率提高B.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

C.受周期性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D.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9.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该地区劳动力( )

A.需求规模减小B.受教育水平下降C.短缺情况加剧D.抚养比显著下降10.2001~2016年,中部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之差缩小的原因最主要是( )

A.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B.中部落户政策放松

B.C.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D.东北人口迁入中部

(2020届天津耀华中学测试)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该城市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城市功能区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12.图b 中曲线最能反映图a 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9年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14.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15.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 .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2020届河南郑州一中测试)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6之间。下表为全国40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据此,完成16~18题。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一类城市 12.95 11.66 12.70 14.44 13.63 12.69 13.26

二类城市 10.55 9.25 9.45 9.88 9.56 8.93 9.08 三类城市 10.66

10.23

11.03

11.91

10.95

10.23

10.79

16.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可能是( )

A .居民收入水平低

B .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

C .城市交通便利

D .外来农民工较多 17.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最合理的是( ) A .一类城市 B .二类城市C .三类城市 D .都合理

18.为促进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改善基础设施 B .加快城市化进程 C .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 D .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 (2020届湖南长郡中学测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拟建住宅区和道路都合理的是( )

A .N 、①

B .M 、②

C .Q 、③

D .P 、④ 20.现代城市居民出行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悄然兴起,蓬勃发展。工作日的6:00和17:00下列地点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分别是( ) A .a c B .b c C .c d D .b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测试)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图1为大连市2000~2011年城市化率变化图,图2为大连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2009年大连市提出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据此,回答21~23题。

21.2000~2011年,大连城市化的特点是( )

A .一直加速发展 B.前期速度快,水平高 C .处于较低水平 D .后期水平高,速度趋缓

22.大连城市化速度加快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阶段是( )

A .2000~2003年

B .2003~2004年

C .2008~2009年

D .2010年以后 23.图示时期大连城市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主要受( )

A .城市职能变化影响

B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影响

C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 .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 .10~15千米

B .15~20千米

C .20~25千米

D .25~30千米

25.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020届河南郑州一中测试)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对冲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

色、宜居的现代化场所。下图示意某地区“合

村并居”景观。据此,完成26~27题。

26.“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用地规模 D.人口流动

27.“合村并居”的实施,可以( )

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B.降低人口密

度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D.促进乡村竞争

(2020届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农业种植面积达20万亩,农业资源丰富。奇台县旱作农业系统是天山北麓“靠天收”农业生产的典型,以旱作种植业为主,涉及林业、畜牧业和副业等农业类型。近年来,奇台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大麦、小麦之乡。下图为奇台县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8~30题。

28.奇台县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 )

A.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B.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地处背风坡,流沙侵蚀少

29.当地农事最繁忙的时段是( )

A.2~4月 B.5~9月

C.9~12月 D.12~次年2月

30.奇台县为改善农业“靠天收”的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开垦荒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C.兴修水库,改善灌溉条件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2019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31~33题。3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

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D.农产品质量下降

(2020届重庆巴蜀中学测试)创意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据此,完成34~35题。

34.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35.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 )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D.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

二、非选择题(共3题,7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1)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2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3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38.(2016·海南地理,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

说明理由。(6分)

限时训练02参考答案

1、B 1964年老少比接近10%,且年龄中位数约为20岁,说明少年儿童人口数所占的比重很高,人口增长较快。

2、B 1964年至2010年间,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在不断上升,说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则2010年以后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应是人口老龄化。

3、A 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会越来越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用工荒”。

4B5B

6、A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

7、C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对;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错;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D错。

8、B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生育率较低,A、C错误;东部地区小学教学基础设施较好,对人数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影响,D错误;东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近年来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人数增多,导致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B正确。

9、C 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年均增长率为负值,且小学人数减少较多,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子女随父母迁到外地上学,导致小学人数年均增长率为负值,故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该地区劳动力短缺情况加剧。

10、A 2001~2016年,随着东部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之差缩小,故原因最主要是中部承接产业转移,A正确。

11、A 读图可知,对水及大气都有较重污染的化工区位于城市的正东方,若该城市功能区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应为西风,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12、D 地租的高低与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有关。图a中甲乙一线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度最好,地租最高。

13、D 读图可知,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六个,即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其中宁波和苏州为地级市行政中心,其余四个都是省级行政中心,因此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对;南京、杭州、苏州和合肥都不属于海港城市,A错;合肥、苏州、杭州、宁波都不沿长江分布,B错;合肥、南京、宁波、杭州等不在长江口,C错。

14、B 读图可知,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错;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错。

15、A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对;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错。

16、B 房价收入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住房价格和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虽然大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各类建筑成本较高,人口密度大,加上土地资源有限,需求量大,造成房价很高;外来务工人员对房价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交通便利与否和房价收入比没有必然联系。故选B。

17、B 据题干知,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6之间。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接近合理值。故选B。

18、C 影响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较低,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降低房价收入比。故选C。

19、B 由图可知,拟建住宅区N离铁路太近,有噪音,拟建道路①占用农田,A错误;拟建住宅区M靠近林地,自然环境好;拟建道路②连接住宅区与火车站、道路干线,M与②的规划均合理,B正确;拟建住宅区Q靠近风景名胜区,建筑施工有可能对风景名胜区产生破坏,不合理,C错误;拟建住宅区P离铁路太近,而拟建道路④线路过长,且沿途主要穿过林地,经济效益低,不合理,D 错误。

20、C 工作日的6:00和17:00为上班和下班的高峰期,住宅区附近和工业区附近人流量均较大,使用、停放公共自行车的数量较大,c和d两点分别靠近住宅区和工业区,C正确。

21、D 读图可知,2000~2008年大连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2009年城市化速度明显提升,2009年以后进入高水平缓慢发展阶段。

22、C 对比两图可知,2008~2009年大连城市化高速发展,同时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也明显提升。

23、D 图示时期大连城市化速度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前期阶段耦合协调度下降,后期阶段,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耦合协调度都在上升,这反映了城市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影响,选D。

纠错笔记:大连市城市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城市职能变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是受城市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同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会使两者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24、B 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2015年与1989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

25.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26、C “合村并居”将闲散的村居集中安置,限制了乡村的建设用地规模。“合村并居”将几个邻近的乡村整合成一个乡村,所辖人口变多,加上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乡村的服务种类增多,服务等级提升。

27、A “合村并居”通过高密度安置农户,减少对农村周边耕地的占用和土地的闲置,可以优化乡村用地结构。

28、C 材料显示该地位于新疆,气候干旱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山麓灌溉水源充足,这是其能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故C 正确。

29、B 该地旱作农业是“靠天收”的,主要是指水源决定农业生产。当地气候干旱,农业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春末至秋初时节气温高而融水量大,故5~9月是农业生产的最繁忙时段。

30、D 改善农业“靠天收”的状况,就是改善严重依赖融水水源的方式。可通过提高科技,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对水的依赖度,故D 正确。

31、读图并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块距离宅基地最近,最便于农户种植蔬菜。故选B 。

32、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发展方向为农业机械化;但由图可知,该农户的地块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故选C 。33、 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田地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种植技术水平高,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大量农民进城,农用地面积可能增加,但不会减少;农业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种类可能减少。故选A 。

34、A 根据材料可推断创意农业开发主要是面向市场,因此需要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便于和市场联系。

35、D 根据材料中创意农业的信息可知,发展创意农业需要对原来的农业生产进行再次开发,需要加大投入,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创意农业主要是立足于郊区,不会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创意农业能挖掘农业资源相关的附属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 36、

审题干????

??西班牙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说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甲地附近干旱少雨,说明光照充足

?日光温室不需要人工增温,说明温室可弥补热量欠缺,促进农作物生长

析图表????

??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生长期长?由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冬季气候温和,夏季高温少雨

强技能??????调动所学知识:日光温室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温室内的温度,还可以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温室内的湿度?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有利于农业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

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和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37、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38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7周限时训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文科第7周周三综测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回答1~3题。 1.D地区中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2.B河段每年1月河流流向可能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3.C、D地区都有葡萄种植,但C地区种植葡萄经济效益不如D地区,其不利条件主要是 A.地质条件复杂B.水源缺乏 C.生产技术落后 D.劳动力不足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4~6题。 4.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 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 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 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5.图中区域冻土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靠近冬季风源地 B.地下水丰富C.纬度高 D.白昼时间短6.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洋流 B.海陆、纬度 C.纬度、地形 D.洋流、地形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9.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能源与石油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2.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城8月海水透明度(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数值可能是 A. 17 B. 16 C. 14 D. 12 6.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岸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浅 D. 海底坡度更陡 7.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气候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范围示意图和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8-9题。

高三地理限时规范练100

66届高三地理限时规范练(11)请同学们注意时间限制、注意审题规范、答题规范。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0日12: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据此完成1-2题。 1. 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示环线上的() 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 2. 该城市可能是() A. 西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乌鲁木齐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 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3~5题。 3.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 5.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 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 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 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 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 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 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 此回答6~7题。 6.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7.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回答8~9题。 8.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人口迁移 B.经济全球化 C.城市化 D.逆城市化 9.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2017年2月2日,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 C.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10-12题。 10.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A.地质条件复杂 B.科学技术先进 C.社会经济发达D.气象灾害频发 11.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①城市等级②流动人口数量③城市形态④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A.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 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统编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38 中国地理分区

限时规范训练38 中国地理分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甲地水分、热量不足,光照充足,对应青藏地区。乙地水分、热量充足,光照少,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光照少对应。丙地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没有明显优势,对应华北地区。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可能是纬度较高,气温低,与东北地区对应。 答案:C 2.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青藏地区,农业主要是河谷农业,不能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乙地是四川盆地,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丙地是华北平原,是温带地区,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能建天然橡胶基地。丁地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小

麦无法过冬,所以只能种植春小麦,建设春小麦基地。 答案:D (2018·青岛调研)读“贵州省地图”,回答下面两题。 3.贵州省地理环境特征为( ) A.苍松雪岭,沃野稻香 B.黄沙漫漫,驼铃叮当 C.石林林立,群峰拔地 D.地形崎岖,喀斯特广布 解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苍松雪岭,沃野稻香”指黑龙江;“黄沙漫漫,驼铃叮当”指我国西北地区;“石林林立,群峰拔地”指云南。 答案:D 4.乌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航运条件优越 D.下游有凌汛现象 解析:结合乌江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 ℃,不存在凌汛现象;结合等高线图例可判断出乌江流域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乌江流域落差大,航运条件较差。 答案:B “雪卷”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一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0~1 ℃,否则雪卷

2021届新高考地理选择题限时训练2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地理选择题限时训练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见下图),是“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说法分别对应"津城”和"滨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因河而兴的漕运文化和依托海运的海洋文化B.中西合璧的特色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的现代工业文化 C.商埠文化和租界文化D.码头文化和港口文化 2.下列关于天津市”津城”和"滨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正确的是() A."滨城”将重点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打造成现代化城区 B."津城”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双城功能互补 C.双城格局不利于天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连片发展 D.双城格局有利于天津市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图左反映了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城市生态效率均值的演变趋势,图右反映了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无效率的来源及其贡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生态效率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城市生态效率较低 B.中游地区城市生态效率近年来大幅提升 C.下游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D.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 4.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无效率来源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各种要素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B.GDP的贡献率始终最大,说明经济发展一直是影响生态的主导因素 C.污染指数逐渐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 D.土地对生态无效率的贡献一直较小 全球第二大服饰零售商H&M位于瑞典的总部,拥有上百位设计师专注于不同的系列、主题、颜色、材料等主流服装趋势设计,而生产工厂多半布局在亚洲,生产的服装销往世界各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届高三新冠疫期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定心卷(二)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新冠疫期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定心卷(二) 文综地理试题 分数:100分时间:45分钟范围:选择题:人文地理综合题:自然地理注:2020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尤其对广大高考生来说。伴随新年而至的疫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迫使人们拉开了共克时艰的大幕,给原本紧张的备考气氛又笼罩了一层阴影。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不少考生忧心,如何减少疫情对自己学习成绩的影响呢? 无需担心!为了助力同学们备战高考,老师们群策群力,针对高考地理试卷上的重难题型,为大家精选了最新的高考模拟试题,试题内容反映高考“立德树人”等思想指向,为广大学子在疫情期间的备考注入一剂强心针,让考生即使在家也能轻松备考。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 B.市场 C.劳动力成本 D.国家政策 2.2007年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是() A.原材料枯竭 B.产业结构调整 C.市场需求减少 D.技术不断创新 3.导致中国纺织工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C.国家政策优惠 D.交通运输便捷 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

高三实验班地理限时训练必修二前三章(整理含答案)

XX中学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考试范围:必修二前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2020届湖南长郡中学测试)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增长状况大 致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 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萎缩B.人口老龄化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3.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 A.电子装配业 B.汽车制造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 多 5.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 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 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更不平衡趋势7.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 D.产业结构 (2020届江西临川一中测试)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a和图b分别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在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10题。 8.2001~2016年,造成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率提高B.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 C.受周期性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D.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9.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该地区劳动力( ) A.需求规模减小B.受教育水平下降C.短缺情况加剧D.抚养比显著下降10.2001~2016年,中部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之差缩小的原因最主要是( ) A.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B.中部落户政策放松 B.C.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D.东北人口迁入中部 (2020届天津耀华中学测试)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该城市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城市功能区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含解析)

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时间: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读图,完成1~2题。 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A、B两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耕作业主要依靠灌溉水源。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地表水分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而成次生盐碱地,故①正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很少,雨水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对。 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答案:C 解析:C地位于东部沿海,盐碱地主要是海水浸渍的结果,地势越低洼越明显,故C正确。人类不合理灌溉不是自然原因,A错。降水对土壤盐分具有淋溶作用,降水量大且集中,则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错。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会减弱盐碱化,故D

错。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持水土,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下图是黄土高原中的某小流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3-4题。 3.下列措施与该流域中字母所示地对应正确的是( ) A.A、E两处营造护田林网 B.B处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 C.C处封坡育林育草 D.D处建林果基地、水平梯田 解析:A、E两处为塬,营造护田林网可以保塬,防止水土流失,A项正确;B处为缓坡,不能打坝建库,要营造防护林或修建梯田护坡,B项错误;C处为沟,不是封坡育林育草,C项错误;D处陡坡,不能修建水平梯田,D项错误。 答案:A 4.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降低下游河床 ②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 ③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④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 ⑤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 ⑥减少地下水漏斗区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

【高中地理】2018年创新思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试卷(24份) 通用13

[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 (2017·全国3月大联考)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1~3题。 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是( )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洛杉矶温和多雨 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 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 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 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B.湄公河鱼类进入 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D.面积季节变化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里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第2题,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第3题,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阔,且纬度低,水温常年适合鱼类生存;河流带来有机质等原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存;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有利于湄公河及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种类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答案:1.C 2.D 3.D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试题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试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下左图为某地区的河流、湖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 ]1.图示区域为 A.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外流河B.天山——伊犁河——内流河 C.阿尔泰山——塔里木河——外流河D.天山——塔里木河——内流河[ ]2.图中a、b、c三区域的年降水量大致相当的是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都一样[ ]3.在图示区域 A.木材资源贫乏B.羊毛资源丰富 C.适宜种植冬小麦D.养殖三河牛、三河马2005年8月6日3:40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121°48′E)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读上右图回答4--5题。 [ ]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其“益”表现在①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②解除或缓解旱情③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利发电④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登陆期间,宁波(29°48′N,121°30′E)处于11级风圈的边缘,其11级风圈半径(箭头)约为 A.228公里 B.178公里 C.308公里 D.128公里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福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下左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6---8题。 [ ]6.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 [ ]7.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B.草地C.红砂岩D.松林 [ ]8.图3显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B.预测植被类型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上右右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9--10 题。

(新课标版)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南京模拟)读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解析:①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小于90°,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以南;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在四地中较小,说明其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高(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说明其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说明其位于南半球,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综合判断四地由南到北分别是①④③②。 答案:B 2.四地中( ) A.①地位于热带 B.②地有极昼现象 C.③地一年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④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不位于热带;②地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0,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④地纬度最低,所以其自转线速度最大。 答案:D 大年初一,某摄影爱好者在福建泉州(24°52′N,118°37′E)某高楼屋顶拍摄了郑成功

像“马上日出”图片(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1的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大年初一日出东南方向,从图中看拍摄者位于塑像的正前方,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4.该爱好者打算次日前往太原(37°52′N,112°32′E),继续拍摄类似该题材的照片,已知太原当日昼长比泉州短44分钟,则其次日拍摄照片的时间较泉州约( ) A.早22分B.晚22分 C.早46分 D.晚46分 解析:当日昼长比泉州晚44分钟,则日出晚22分钟,加之两地经度相差约6°,因而D项正确。 答案:D (2018·河北石家庄诊断)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解析: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少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选择题 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 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答案:1.D 2.C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4.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3~4.解析:第3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4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 答案:3.B 4.C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5~6题。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0211184821)

限时规范训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时间:4()分钟分值: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 ?江苏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宿迁、徐州六市调研)下图为“当今气候变暖原 理及效应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对图中箭头①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 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减少 C.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箭头①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究其原因是 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近地面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增高。 答案:C 2. 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 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 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反映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答案:D 3. 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 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 ) A.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 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 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 D. 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解析:保护图中①斜坡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也可以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同时 应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要素是大气要素,即降水和蒸发,均与①处土壤 侵蚀无关,因此 C 措施不合理,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 4. 下列叙述属于乙图中 A 环节的是( ) A 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B. 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C. 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D. 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解析: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 乙图中的A 环节,反映的是在亚热带季风 气候条件,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有机质被分解的快,最后形成的土壤, 是一种黏性的低产土 壤,C 对,A 环节反映的是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气候特征, A 错。植被破坏与气候无 关,B 错,A 环节不能表现出河水数量多少、流量大小, D 错。 答案:C 5. 甲、乙两图都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规律 B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 ?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联考 )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 (甲图) 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 (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众多 有夏汛 甲图 A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叶面童大 四季常绿 低山-------- 红壤 丘陵2贫瘠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 河流地貌的发育题目

一本通63-65页 第1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训练 图a为某游客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b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图a图b 1.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m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 ) A.左岸 B.右岸 C.上游 D.下游 2.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有( ) ①组成河床的岩石上软下硬②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③位于断层构造带 ④位于向斜构造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能力提升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2018·郑州模拟)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沉积物颗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沉积物颗粒大小较乙处稳定 B.丙处较丁处沉积物颗粒分选性强 C.丁处较丙处沉积物颗粒大 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4.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②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 ③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④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5、6题。

(推荐)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能源与石油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2.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城8月海水透明度(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数值可能是 A. 17 B. 16 C. 14 D. 12 6.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岸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浅 D. 海底坡度更陡 7.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气候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范围示意图和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8-9题。 8.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响9.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我国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钻取地下岩芯,钻取的岩芯样本如图所示,图中各类岩石均为沉积岩。读图,回答10-11题。(双选项) 10.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块山 D. 断层 11.图示乙地 A. 表层岩石较甲地更坚实 B. 地震、岩浆活动较频繁 C. 较甲、丙两地更易找到地下水 D. 适宜开挖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读图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图,回答12-13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试题:限时提能练之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环境保护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1.(2016·全国Ⅱ卷,44)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5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6分)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9分)

2.(2015·全国Ⅰ卷,44)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2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10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10分) 3.(2017·广东深圳二模)一滴石油在海面扩展开来后可以形成0.25平方米的油膜。人类每年有意或无意地向海洋排放数以万吨计的石油,在海洋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区。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从而对海洋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试分析大范围海洋油膜对海洋环境的影响。(15分) 解析:抓住油膜的特点,从隔绝(水与大气的氧气交换、热量交换)、阻挡(水分蒸发、阳光摄入)、黏稠(粘住羽毛、幼鱼等)等角度分析海洋油膜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 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南京模拟)读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解析:①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小于90°,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在四地中较小,说明其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高(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说明其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说明其位于南半球,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综合判断四地由南到北分别是①④③②。 答案:B 2.四地中( ) A.①地位于热带 B.②地有极昼现象 C.③地一年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④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不位于热带;②地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0,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④地纬度最低,所以其自转线速度最大。 答案:D 大年初一,某摄影爱好者在福建泉州(24°52′N,118°37′E)某高楼屋顶拍摄

了郑成功像“马上日出”图片(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1的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大年初一日出东南方向,从图中看拍摄者位于塑像的正前方,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4.该爱好者打算次日前往太原(37°52′N,112°32′E),继续拍摄类似该题材的照片,已知太原当日昼长比泉州短44分钟,则其次日拍摄照片的时间较泉州约( ) A.早22分B.晚22分 C.早46分D.晚46分 解析:当日昼长比泉州晚44分钟,则日出晚22分钟,加之两地经度相差约6°,因而D项正确。 答案:D (2018·河北石家庄诊断)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解析: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少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结合选项,B项正确。 答案:B 6.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平分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1卷(选择题44分) 一、单项选择题(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滴、滴、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8点整”。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报时声,你可知道,标准的“北京时间”发自陕西省的一个普通县——蒲城(109033/E,34057/N)。这里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就在这里,它是中国惟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读“蒲城的位置示意图”(图1—1),做l~3题。 图1—1 1.当蒲城发出的时间为2005年12月21日20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旧金山(122.50W)的区时为2时 B.圣保罗(约470W)的昼长小于12小时 C. 中国最西端的地方时为21日15时 D.全球都属于12月21日 2.关于蒲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大于0℃ B.所在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C.年均降水量800mm以下,且多暴雨 D.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800 3.陕西省省级行政中心的区位特点是( ) A.位于包兰铁路线上 B.位于汾河沿岸 C.位于渭河沿岸 D.位于京广铁路线上 图1—2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4~7题。

图1—2 4.“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铁路干线包括( ) ①陇海线②京包线③兰新线④青藏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甲地的纬度低 B.甲地的海拔低 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D.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 6.甲地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从乙地到甲地,沿线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极地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据此回答8~ll题 8.地球上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 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河流 ③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都十分不均匀 ④人口的急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0.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 A.降水稀少 B.远离海洋 C.淡水资源匮乏 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