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转运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Cattle

?重症患者转运ICU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转运途中风险增加,甚至死亡

?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

?提高转运安全性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重症患者转运有统一认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制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

?目的: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根据实施地域,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

?院内指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

?院际指在不同医疗单位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转运前应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若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应重新评估转运必要性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

?不宜转运

?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

视病情与条件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

?院际转运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

?最终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转运护送人员

?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

?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至少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

?根据病情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

通护士等)

?病情不稳定,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

?病情稳定,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

?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

?转运过程中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

?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

?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医院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面交接

?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病房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转运设备

?所有设备必须能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

?确保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普通转运床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

?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重症转运床

?应能携带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储氧瓶、负压吸

引设备、药品等、

?所有设备应固定在与患者同一水平面或低于患者水平

?转运床应与救护车上的担架系统匹配

?院内转运应配备基本的复苏用药

?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接收科室应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

?根据转运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应配备相应的药物?院际转运的药物配备强调紧急抢救复苏时用药以及为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用药,病情特殊者还应

携带相应的药物

?推荐意见3:重症患者的转运应使用符合要求的转运床

?推荐意见4: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推荐设备选配设备推荐设备选配设备气道管理及通气设备循环管理设备

鼻导管环甲膜切开包心电监护仪及电极动脉穿刺针

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各种型号的储

氧面罩袖带式血压计及各种型

号的袖带

中心静脉导管

便携式吸引器及各种型号吸引管多功能转运呼

吸机

除颤仪、除颤电极板或

耦合剂

压力延长管

各种型号的加压面罩P

ET CO

2

监测器各种型号的注射器/针压力传感器

简易呼吸器球囊外接可调

PEEP阀各种型号的静脉留臵针有创压力监测

喉镜(弯镜片2、3、4号,备用电池、灯泡) 呼吸机螺旋接

静脉穿刺用止血带加压输液器

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呼吸过滤器静脉输液器输液加热器装

开口器湿热交换器输血器经皮起搏器管芯胸腔闭式引流

设备

输液泵及微量泵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危重患者(成人)转运推荐设备

推荐设备选配设备推荐设备选配设备

牙垫便携式血气分

三通开关

析仪

舌钳、插管钳(Magil钳) 皮肤消毒液

环甲膜穿刺针无菌敷料

氧气瓶及匹配的减压阀、流量表、

其他

扳手

便携式呼吸机体温计止血钳/止血

听诊器血糖仪及试纸创伤手术剪

润滑剂鼻饲管及胃肠减压装臵外科敷料(海绵、

绷带)

专用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带约束带脊柱稳定装臵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电筒和电池

气胸穿刺针/胸穿包通讯联络设备

转运方式的选择

?院内转运由转运床完成

?院际转运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征、转运距离、转运缓急、

转运环境、护送人数、携带设备、准备时间、路况和天气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包括陆路转运及飞行转运

?陆路转运花费少、启动迅速、不易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转运

途中易于监测、发生生理紊乱的可能性更低、护送人员更熟悉转

运环境

?由救护车完成,如条件许可,大规模灾难期间成批重症伤员转运亦可

考虑铁路运输

?飞行转运适合长程转运,当陆路通行困难或要求更快时间内转运

时可以考虑

?直升机转运用于陆路难以到达的特殊情况

?固定翼飞机多用于长途转运

?国际间长距离转运可通过SOS等专业组织完成

转运前的准备

?参与转运人员应尽快熟悉该患者的诊治过程

?评估目前的整体状况

?积极进行转运前复苏、稳定患者病情是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行之有效

的预防措施

?换用转运呼吸机以此前相同的呼吸支持条件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并维持

稳定

?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的气道安全性

?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积极建立人工气道

?转运途中不推荐使用喉罩

?机械通气的患者出发前应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

?给予适当镇痛、镇静

?如果转运呼吸机不能达到转运前通气条件,应在转运前对患者试行替代参数

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转运呼吸机并维持恰当的通气及氧合[动脉血氧分压

(PaO2)≥6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0]

?转运前应保持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

?低血容量患者难以耐受转运,转运前必须控制活动性出血等导致低血容量的病因,

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待血流

动力学基本稳定[收缩压(SBP)≥90 mm 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后方可

转运

?转运前对原发疾病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创伤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应使用颈托等保持脊柱稳

定.长骨骨折应行夹板固定

?因高热惊厥、癫痫可严重影响呼吸循环,转运前控制

其发作并预防复发

?颅内高压患者需经适当处理使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后

方能转运

?肠梗阻和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安臵鼻胃管

?转运时间较长或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转运前需要安臵

尿管

?如果有指征,在转运前应完成胸腔闭式引流,在转运

全程中引流瓶/袋必须保持在患者身体平面下方

?一旦作出转运决定,转出科室/医院需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确保运输工具就位,检查所有转运设备功能良好,与接收科室/医院的医师全面沟通患者病情,了解床位、设备准备情况,告知出发时间及预计到达时间

?接收方应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就位,一旦患者到达能及时接受监测治疗或检查

?推荐意见5: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推荐意见6: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转运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已有的监测治疗措施

?护送人员必须记录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接受

的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并记入病历

?必须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及呼吸频率?因肢体活动影响无创血压的准确性,条件许可尽可能使用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如病情需要,可留臵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

液治疗,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由于转运期间不能测量肺动脉楔压及心排血量,要求能在

监护仪上持续显示肺动脉波形,否则需将肺动脉导管退至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内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记录气道插管深度,监测呼吸频率、潮

气量、气道压力、吸呼比,氧气供应情况等,有条件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频繁躁动者,可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但应尽可能保留其自主呼吸

?转运途中应将患者妥善固定,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特别

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的移位或脱出、静脉通道的堵塞和滑脱等

?部分特殊患者可能需要监测颅内压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

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推荐意见8: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

转运交接

?到达接受科室/医院后,转运人员应与接收科室/医院负责接收的医务人员进行正式交接以落实治疗的连续性

?交接的内容

?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

?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

?交接后应书面签字确认

转运的质控与培训

?制定转运质控标准

?质控计划应

?建立审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定期进行更新及完善

?所有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都应学习上述重症患者转运相关知识,并接受临床培训,通过评估考核合格,才能独立实施重症患者转运。并接受定期评估

?推荐意见9: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

转运的特殊考虑

?随着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越来越多

?此类患者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守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法规及原则

转运人员的安全

?实施重症患者转运的各类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均存在人身安全风险

?所有参与院际转运的相关人员购买相应的保险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1目的 规范危重患者转运的流程,提高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及时性,确保患者得到了连续的有效的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及院外转运的管理 3要求 3.1危重患者的范围 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癫痫发作,严重创伤,气管内插管,使用镇静药,带有体内压力监测管或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药物的患者。 3.2病情危重患者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运,以就地检查和抢救为原则。如确有必要进行转运时,应征得到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的同意,抢救情况下征得抢救指挥者的同意、如有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a)心跳、呼吸停止 b)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c)血液动力学及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3转运前的准备 3.3.1知情告知:责任医生向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说明情况,阐明患者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并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同意。病情虽然危重,但不是紧急转运的必须签署《危重患者转运知

情同意书》。在抢救情况下危重患者的转运也须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口头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特殊情况下可请示医务部或总值班。 3.3.2下达患者转运医嘱前,责任医生应事先与接收患者的部门取得联系,提前了解接收医院或科室的基本情况,比如医院的设备、床位、医疗条件等是否有能力接受患者或者是否愿意接受转出的患者,告知患者的情况以及需做的准备,并记录告知内容。下达书面医嘱后,由科主任或专业组长安排转运医生。 3.3.3护理人员接到转运医嘱后,应立即准备好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电话与接收患者的转运使用病床进行转运,到达准运目的地后,除有诊断或治疗上的必要外,原则上患者不再换床。转运患者时按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a)给氧、备氧气袋或小氧气筒; b)开静脉通路最好选择使用留置针,至少开辟两条静脉通道 c)携带手提式多功能心脏监测仪,持续心电图、血氧、血压监测 d)急救型号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3.3.4危重患者转运至外院使用急救车,院内转运使用平车或推 车; 3.3.5转运车辆的管理:转运前应确认转运车辆及工具运行良好、转运道路畅通无阻,电梯做好接应准备 3.3.6转运前应在《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或《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中记录患者病情。

(完整版)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_(草案)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草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2转运护送人员 重症患者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并根据转运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转运人员至少有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通护士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病情稳定的重症患者,可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转运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医院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面交接。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病房。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3转运设备(表1-2) 所有转运设备都必须能够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转运人员须确保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普通转运床因为不能安全固定必需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因此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重症转运床。重症转运床除具有普通转运床的功能外,还应该能够携带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储氧瓶、负压吸引设备、药品等,所有设备应该固定在与患者同一

危重患者转运

危重患者转运 (一)患者转运前的准备 1、再次和对转科医嘱,填写转运登记本并整理好患者病历。 2、通报病情转运前由医生向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 外,在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3、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前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与主管护士确认转运患者姓名、年龄、 性别、诊断、神志、特殊管路及特殊用药、所需准备急救物品与设备。 4、人员准备转运途中,应由有执业医师和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5、患者准备转运患者前,护士应再次核对转运患者信息,保证各管路的通畅,妥善固定 各种管路及各种导管,药品的标识明显,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气道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6、物品准备整理患者资料,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备齐转 运途中所需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等。检查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电梯准备使用转运患者专用电梯,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二)患者转运中的工作 1、转运过程中给患者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 2、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 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的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 3、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地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有效的氧气吸入及保 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保证各种管路的通畅并妥善固定,严防滑脱。 4、在转运途中,遇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应随机应变,将患者推至就近科室并给予初步的 抢救。

(三)患者转运后的安置 1、到接收科室后,与接收科室主管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清患者的病情,皮肤,特殊管 路,特殊治疗,特殊用药,护理记录单情况,双方确认无误后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上签字。 2、交接过程中遇有疑问时,请示双方护士长。

14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1.患者病情评估:危重患者如需检查、手术、转科时,护士应迅速对患者作出病情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2.解释告知:向家属详细交待转运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注意事项,必要时由医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3.联系相关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4.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送时物品及人员的准备:(1)准备平车、氧气枕、充电微泵、可移动氧饱和度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输液架等,备足途中所需治疗用药,必要时备急救药品,并保证所备物品完好。 (2)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相关部门。 (3)责任护士正确核对病历、“手腕识别带”信息,转科或手术患者应填写交接记录单。 (4)护送人员携带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等。 5.安全搬运患者,注意动作轻柔,不要过度震动患者,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如骨折患者的患肢应制动等。搬移至平车后,应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6.护送途中注意事项: (1)危重病人转运需由医护人员陪同,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等病情变化,如遇突发状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2)平车匀速推行,两侧架护栏,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置于高处。医护人员站于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平车前后均有人员护送,保证行车安全。 (3)注意输液及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控制输液滴数。 (4)注意保暖,保证给氧的有效性。 7.护送至目的地,双方确认患者信息,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严格交接班,交班内容: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病情、用药情况及输液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双方在转科交接记录单

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

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 护理研究杂志发布了「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院内转运是指病人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从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数是危重症病人,其在急诊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 72 h,需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病人要转运至其他临床专科或者医技科室。有报道,经过转运的病人比未转运病人的疾病评分严重度、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日及死亡率都明显增高;院内转运增加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保障病人安全,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转运指南。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危重症病人从急诊安全转运至其他院内科室提供借鉴和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涉及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指南均可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新生儿转运相关指南,同一机构公布的同名指南的较早版本。 2.检索策略以「病人转运(patient transfer)」为主题词,「危重症病人(critically ill patient)」「指南(guidelines)」为关键词使用 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 US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等搜索引擎进行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检索截止时间为 2015 年 4 月 1 日。 结果 最终获取最新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 4 篇,分别为澳大利亚急救医学院和澳大利亚 / 新西兰麻醉危重病协会(Australasian College for Emergency Medicine,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aesthetists and Joint Facul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在 2003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最低标准》、美国重症医学院和重症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 2004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际和院内转运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 2010 年发布的《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草案)及英国重症医学会(Intensive Care Society)发布的《危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1 第 3 版)》中的院内转运部分进行说明和比较,详见表 1,以下简称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英国指南。 表 1 为纳入研究的 4 篇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 1. 转运前要求 (1)转运前病人评估澳大利亚、中国、英国 3 份指南都指出要在转运前评估病人状态,包括病人的病史、当前生命体征、意识、静脉通道、引流管情况。一般情况下,转运前需使病人的通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保持稳定。其中,英国指南详细提出可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 评估当前生理状态(见表 2),评分时用病人资料先对照参数,获取单项参数分值,

精选-急诊和危重患者入院流程

急危重患者入院流程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暂时滞留的区域。急危重患者进入急诊科通过医务人员的救治和监护, 多数情况下要住院或手术治疗。因此, 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 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此环节操作不当, 不但影响重危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和死亡, 既影响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 还可以产生法律纠纷。 1 入院前的准备 1. 1 转运人员的准备全科医生、护士通过参加急救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了转运患者的操作技能,均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 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随叫随到。 1. 2 入院转运工具及救护器材的准备本科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种,准备抢救床、平车、轮椅, 并定期检查、维修, 确保完备能用: 为脊椎骨折的病人准备硬板床; 危重病人准备呼吸气囊氧气等; 如遇成批伤员, 提前通知相关科室提供平车、担架等。 1. 3 入院转运前患者的处置对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有呼吸心跳骤停, 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有休克的应立即抗休克处理, 确保生命安全; 有伤口的患者要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 颅脑损伤者进行头部包扎; 胸部伤口者封闭伤口; 腹部损伤者保护外露组织; 对四肢、骨盆及脊柱损伤者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固定; 中毒者要迅速清除毒物; 催吐、洗胃,使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烧伤患者要进行创面

清洗,保护创面,用清洁布单包扎; 外伤大出血, 要进行外科止血、加压包扎; 面部的血迹、污迹要清洗处理。

1. 4 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当病人病情稳定、诊断明确后, 护士即可根据医嘱联系相关科室住院,通知科室铺床, 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做好抢救准备, 提前为患者办好住院手续, 全程护送患者到科室, 建立真正的绿色通道安全。 1. 5 完善各种记录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最重要的证据。据实书写护理记录、门诊病历, 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及所进行的急救措施, 对症处理方法如用药情况、外科止血、包扎、固定、气管插管及各种检查结果一同送到相关科室, 作为继续治疗与法律参考的依据。 2 入院转运前的评估评估患者的全身病情状态, 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 有无休克征象; 患者的伤情, 如受伤的部位, 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 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 患者的心理反应, 有无精神紧张, 恐惧等。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根据上述情况, 护士在转运过程中加强监护, 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由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3 科学有效的转运方式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柯城区人民医院刘海 一、转运目的 CT ,MRI检查,急诊手术,放射介入治疗,急诊胃镜,运送至专科及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过程中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改变,血压重大改变,以及中断转运有窒息的危险。 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 定影响的并发症。[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ICU 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 疗为必须的话,责任护士应坚持需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应做好充分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75 %的病人运送至放射科接受检查或治疗,且多数病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给氧、呼吸机支持、微量泵使用等,因此放射科的协作十分重要。放射部门应设置空气接头以保证呼吸机工作,备有供氧装置,配有足 够的插座,配备抢救车(紧急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物等)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危重病病人有足够的了解,包括病人的大致病情,检查目的,放射治疗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应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内窥镜室或其他可能接收危重病病人的科室也应有应急设备。 I 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 部门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日常工作中病人因未准确估算好时间,致病人在CT 室外等待达20min。转运护士应估计至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的电梯,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 救设备的科室,以备危重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①运病人中有意识清醒者,解释是十分必要的。责任护士应评估 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此外,由主管需转运病人的护士和医生陪同前往可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转运操作指南(终审稿)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转运 操作指南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转运操作指南SOP (初稿)李建民赵飞刘志光 一、转运前物品准备: 1、呼吸机:转运呼吸机(LTV1000)或急救呼吸机? 转运呼吸机(LTV1000)准备: 1)检测呼吸机备用电池是否充足(如在未接外部电源时,电池Battery 监测界面显示Battery?L ow或Battery?Empty表明电池点量不足,需充电2-4小时,才能使用)2)检测氧气罐氧气是否充足(氧气压力保持在10MP以上) 3)连接呼吸回路,予以模肺检测呼吸机工作正常,转运期间配备模肺?急救呼吸机准备: 2、呼吸气囊及面罩,氧气储气袋,口咽通气道及气管? 3、吸痰管及50ml注射器 4、心电监护仪(检测蹑手蹑脚,脉搏,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5、药品准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洛贝林,尼可刹米,多巴按,力月西,备用液体 (5%GS250ml,0.9%NS500ml),注射器(2ml,5ml,10ml) 6、知情谈话及签字: 将转运患者的原因,必要性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意外 详细告知家属,并要求家属签字。 二、转运操作步骤 1、转运前处理:

1)建立静脉通道,测定血气。 2)评估当前患者BP,P,R,HR,SP02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转运前酌情吸痰(包括口腔),保持气道通畅。 2、转运操作 1)设置转运呼吸机参数与当前使用呼吸机相同,换用转运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将LTV1000设置低 压氧源),并予氧气瓶低压供氧,评估患者BP,P,R,HR,SP02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5分钟), 如无异常,可行转运。 2)转运时,需陪同至少一名本院医生,一名本院护士及患者家属(协助搬动患者),转运全程密 切监测患者BP,P,R,HR,SP02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及呼吸机是否运作正常,如运转过程中出现意 外情况,应立即处理并报告上级医生。 3)如转运目的完成后需返回病房的患者,应在完成转运目的后立即返回病房,返回病房后换用 转运前所使用呼吸机(设置相同参数),评估患者BP,P,R,HR,SP02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4)转运完毕后,必要时吸痰,予以病历记录。 5)如需搬过病人,应注意保护气管导管防止脱出。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好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为保证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 一、转运前的评估: 1、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的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 2、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 二、转运前的准备: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

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4)与其他科室的配合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联系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遇躁动不安的患者除加护栏外应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病人安全,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出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温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3)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的监测及有效治疗。①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各种药物输入顺利;②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③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妥善固定,随时观察插管位置、刻度并保证足够的氧气。 (4)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注意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

急诊患者转运流程(内容清晰)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分级转运流程根据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制定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流程。 1、基本概念 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的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 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2、分级标准: 具体转运分级标准、转运人员配备标准、转运装备配备标准见表1、2、3

评估项目 分级 Ⅰ级Ⅱ级Ⅲ级 生命体征情况在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 体征不平稳在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体 征相对稳定 无需生命支持条件 下,生命体征尚平稳 意识状态(GCS评分)昏迷,GCS评分<9 分轻度昏迷,GCS评分 9~12分 GCS评分>12 分 呼吸支持情况人工气道,呼吸支 条件高,PEEP≥ 8cmH2O,FiO2 (吸入氧浓度)≥60%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条件不 高,PEEP<8cmH2 O,FiO2(吸入氧浓度) <60% 无人工气道,可自主 咳痰 循环支持情况泵入2种及以上血管活 性药物泵入1种及以上血管活性 药物 无需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主要问题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 失常、严重呼吸困难、 反复抽搐、致命创伤、 夹层、主动脉瘤等ECG怀疑心肌梗死、非 COPD患者SaO2< 90%、外科急腹症、剧烈 头痛、严重骨折、持续高 热等 慢性病症 转运时间≥20min≥10m且<20m<10min 评估项目 分级 Ⅰ级Ⅱ级Ⅲ级 医生急诊主诊医师;掌握 急救技能:胸外按压、 气管插管、除颤、电 复律急诊经治医师;在生命 支持条件下,生命体征 相对稳定掌握基本急 救技能 急诊经治医师;掌 握基本急救技能 护士N3能级护士;取得 急诊专科护士证书; 熟练使用抢救仪器N2能级护士;熟练使 用抢救仪器 N1能级护士;熟 练使用抢救仪器 评估项目 分级 Ⅰ级Ⅱ级Ⅲ级 仪器设备包括氧气1瓶、转运监 护仪、转运呼吸机、口 咽气道、输液泵、除 颤仪、便携式吸痰器包括氧气1瓶、转运监 护仪、简易呼吸器、口咽 气道、输液泵、除颤仪 (必要时) 包括氧气1瓶、指 夹式脉搏血氧仪、 简易呼吸器(必要 时) 药品肾上腺素、多巴胺、胺 碘酮、安定、利多卡因、 阿托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安定、生理盐 水 生理盐水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流程 1.患者病情评估:危重患者如需检查、手术、转科时,护士应迅速对患者作出病情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2.解释告知:向家属详细交待转运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注意事项,必要时由医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3.联系相关科室:向转入科室简要汇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转入接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转运时间。 4.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送时物品及人员的准备: (1)准备平车、氧气枕、充电微泵、可移动氧饱和度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输液架等,备足途中所需治疗用药,必要时备急救药品,并保证所备物品完好。 (2)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相关部门。 (3)责任护士正确核对病历、“手腕识别带”信息,转科或手术患者应填写交接记录单。 (4)护送人员携带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等。 5.安全搬运患者,注意动作轻柔,不要过度震动患者,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如骨折患者的患肢应制动等。搬移至平车后,应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6.护送途中注意事项: (1)危重病人转运需由医护人员陪同,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等病情变化,如遇突发状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2)平车匀速推行,两侧架护栏,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置于高处。医护人员站于患者头侧,以便观察病情。平车前后均有人员护送,保证行车安全。 (3)注意输液及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控制输液滴数。 (4)注意保暖,保证给氧的有效性。 7.护送至目的地,双方确认患者信息,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严格交接班,交班内容:患者一般情况、主要病情、用药情况及输液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置管情况等,双方在转科交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_(草案)

·标准与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草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

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2转运护送人员 重症患者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并根据转运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转运人员至少有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通护士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病情稳定的重症患者,可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转运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医院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面交接。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

危重病人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一、概述: 概述:
?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院前、院内、院外的转运,而这种转运需要持续药
物和生命体征的维持,所以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件大事。
?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 转运人员的组成, 转运的急救器械、
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 二、危重患者的转运 转运指征: (一)转运指征: 1.众多的转运患者中那些属危重患者? (1)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在病房或转运途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病 情恶化。 (2)有循环、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此类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 甚至立即死亡。 2.为何需要转运? (1)院际转运 院前转运:交通事故、院外紧急发病等 向上级医院转运:更多更好的资源 向专科医院转运:特殊的治疗 (2)院内转运 特殊检查:CT、MRI、血管造影等 介入治疗或手术: 专科治疗: 3.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者 转运风险评估: (二)转运风险评估: 1.危重病人的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是医生的需要还是面对家属,我们都要在转运 前和转运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病人的生理学参数。 2.转运风险: 转运风险较大的科室是急诊科,急诊的病人伤情未知成分多,需要迫切的检查和治疗。 转运风险较小的科室是 ICU, ICU 的病人得到高级监护,病情为医生基本掌握,容易 把握和选择转运时机。 转运风险较大的病人主要涉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3.温馨提示:危重病人转运需要签同意书,你们准备好了吗? 转运的危险因素: (三)转运的危险因素: 1.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心率改变(41%) Spo2 改变(31%) 导管脱落(19%) 输液通路堵塞或滑脱(5%) 人工气道移位或滑脱(2%) 窒息(2%) 2.危险因素:
?转运计划不周:路线选择、辅助部门或科室的准备。 ?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低年资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甚至无医务人员。 ?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尤其是紧急转运或院际转运(路途远、时间长) 。 ?交接不完善:交接病情(包括路途中特殊的病情变化和处理) 、治疗方案、心理状况等。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评估与准备 1、评估:(1)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平稳后 方能转运(需手术、介入、特殊检查治疗等除外)(2)专科病情:评估专科病情及伤情,受伤部位、创伤的性质、创伤程度等(3)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4)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同意。(5)确认已与接收科室做好沟通。 2、准备:包括病人、物品、急救药品及护送人员的准备 (1)转运前由责任护士计划最佳转运路线,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路 是否通畅,固定良好,填写交接记录及护理记录单。(2)转运前10分钟再次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确认准备工作已完善,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电话通知电梯待命及转运通道保持畅通。 (3)转运前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标识清楚,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 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 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4)转运前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 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 备品。 (5)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 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 3、转运方式:(1)工具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转运前检查转运工具的性能是否完好。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 搬动次数,避免因搬动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2)转运过程中搬运 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工具(如过床易)和方法,保护隐私,关心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 4、转运前病情及处理:(1)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如使用降颅内压的药物、镇静药,控制烦躁,吸净痰液,妥善约束患者等(2)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纠正后方可转运(3)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4) 昏迷患者应吸净痰液,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口咽通气管或建立人工气道(5)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加压包扎止血,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或输血,稳定患者生命体征(6)使用转运呼吸机的患者应保证转运呼吸机各种 参数尽可能与转运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