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幸福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最新3篇)

提醒幸福教案(最新3篇)《提醒幸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3、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正确地领悟幸福。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的方法**教学,采用搜求式阅读、比较阅读、话题引读鉴赏等**,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
特别注重了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的互动。
【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一)采用FLASH制作课件。
(二)运用网络布置预习作业。
1、运用文字录入基本技能,促进基础知识的落实。
运用电脑程序设计技术,教师在课前制作文章基础知识的预习系统,并放在班级公用帐号内,让学生反复操练完成,并记录成绩。
(1)录入注音,让学生填字(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①ShānShān(姗姗)②Chàng然(怅)③chóuchú(踌躇)④zhuìzhuì不安(惴惴)⑤zhūnzhūn告诫(谆谆)⑥南yuán北zhé(辕辙)⑦zhān前顾后(瞻)⑧相濡以mò(沫)⑨yìyì夺目(熠熠)⑩niáoniáo婷婷(袅袅)(2)录入解释,让学生填词(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一组:①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姗姗)②不如意的样子(怅然)③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甘霖)④希望得到(希冀)⑤犹豫不决(踌躇)⑥枕着兵器等待天亮。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枕戈待旦)第二组:①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惴惴不安)②形容恳切教导(谆谆告诫)③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南辕北辙)④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瞻前顾后)⑤用以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相濡以沫)⑥形容闪光发亮(烟烟夺目)⑦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的样子(袅袅婷婷)。
《提醒幸福》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模仿、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幸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简介: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幸福的内涵和价值,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幸福。
2.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瞬间。
2.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全班交流: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幸福。
四、作业设计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幸福的作文。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思维活跃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传递正能量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提醒幸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幸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幸福”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2)观看有关幸福的电影或纪录片,写一篇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
《提醒幸福》教学设计(三篇)-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学设计(三篇)-教学教案设计一【思路综述】本设计力求通过一系列相关“镜头”的比较,使学生快速感知课文,同时掌握一种阅读技巧。
【教学简说】镜头一朗读课文,画出对比性的语句加以比较理解。
(每人至少找出三组)①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
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的一切准备。
②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③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
聚焦要读出“幸福”,可以从幸福的时刻、幸福的事件、幸福的特点、幸福的条件等几个方面入手。
当然,还可以从具体的、感官的或抽象的、精神的这些角度去比较感悟。
只要用心地“比较”了“幸福”,并弄清“提醒”在文中的前后含义,就能捕捉住“幸福”,并进而享受“幸福”。
镜头二整体感知,想一想毕淑敏与张洁、蒙田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从他们的作品中摘录相关语句和词语若干)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韵律朦胧甘霖轰轰烈烈真谛温馨熠熠夺目(《提醒幸福》)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万物复苏坦然的心情热切的愿望可爱的荠菜(《挖荠菜》)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领略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惋惜稍纵即逝丰盈充实(《热爱生命》)聚焦张洁追求的是和平、安宁、生活富足,蒙田则倡导“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而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宽泛得多,生活中幸福无时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的发现。
行文表达方面亦多不同,如《挖荠菜》的语言平实朴素,《热爱生命》的语言简洁而老道,《提醒幸福》的语言则富丽多彩。
镜头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比照课文,说说“幸福”。
(每人各举一例)1.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关怀。
2.同学给你一个微笑,与朋友尽情地玩了一场。
3.看了好风景,吃了“肯德基”。
聚焦这些都是“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提升幸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提升幸福感。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感悟幸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幸福的理解。
(2)分享生活中幸福的瞬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2)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幸福。
4. 案例分析:(1)分享现实生活中幸福的案例。
(2)让学生从案例中感悟幸福,提升幸福感。
5. 小组讨论:(1)布置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幸福?(2)小组内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幸福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理解课文大意的准确度。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能否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是否能从中得到对幸福的正确理解。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提醒幸福》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的作品专集,于。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3.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 ,正确地领悟幸福。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搜求式阅读、比较阅读、话题引读鉴赏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
特别注重了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的互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一)采用FLASH制作课件。
(二)运用网络布置预习作业。
1.运用文字录入基本技能,促进基础知识的落实。
(1)录入注音,让学生填字(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①Shān Shān (姗姗)②Chàng然(怅)③chóuchú(踌躇)④zhuì zhuì不安(惴惴)⑤zhūnzhūn告诫 (谆谆)⑥南yuán 北zhé(辕辙)⑦zhān前顾后(瞻)⑧相濡以mò (沫)⑨yì yì 夺目(熠熠)⑩niáoniáo 婷婷 (袅袅)(2)录入解释,让学生填词(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第一组:①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姗姗)②不如意的样子 (怅然)③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甘霖)④希望得到(希冀)⑤犹豫不决 (踌躇)⑥枕着兵器等待天亮。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枕戈待旦)第二组:①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惴惴不安)②形容恳切教导 (谆谆告诫)③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 (南辕北辙)④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 (瞻前顾后)⑤用以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相濡以沫)⑥形容闪光发亮 (烟烟夺目)⑦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的样子 (袅袅婷婷)。
《提醒幸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提醒幸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幸福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个人幸福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提醒幸福》是一篇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幸福、珍惜幸福、传递幸福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提醒人们要学会感受幸福,不要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5. 实践与应用:(2)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传递幸福。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幸福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幸福,增强对幸福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与幸福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提醒幸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分析并评估作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提醒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幸福的重要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意识到幸福的存在的意义。
激发学生积极寻找和珍惜幸福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提醒幸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2.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提醒的重要性的深度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幸福的重要性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提醒幸福》的文本。
与幸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与幸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幸福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含义和重要性。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组让学生阅读课文《提醒幸福》。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3 课文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思考。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提醒的重要性。
4.4 思考与反思: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自己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
评估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5.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或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幸福概念的理解。
分析学生的思考和感悟的深度和广度。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幸福主题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认为的幸福时刻或经历。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彼此的经历中学习和感悟幸福的真谛。
6.2 幸福行动计划:学生制定自己的幸福行动计划,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幸福并珍惜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醒幸福一、教学要求1.梳理本文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并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的幸福观,学会“提醒幸福”,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课文分析(一)解题这是一篇既蕴含哲理又饱含感情的说理性散文。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古往今来也许每个人都想过这个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提醒幸福》,作者从“提醒”着眼,就是要人们注意幸福,抓住幸福,体验幸福,不要让幸福擦身而过。
(二)内容与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借日常生活诸多现象说明我们已习惯了提醒灾祸,终日充满恐惧的期待而忽略了提醒幸福。
人类有很多习惯和思维的定式,人们往往在习惯与思维定式的支配下去思考与行动,“提醒”就是如此。
“提醒”就是一种预见未来的“智慧”的表现,常常是长辈、智者对后辈和平常人的生活指导,“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而“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提醒也因此带上了淡淡的贬义”,“提醒”把“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悬在人们的头上。
这样悲观的“提醒”真的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吗?人类对灾祸是多么在意,多么小心啊,这种给人以恐惧的“提醒”往往使人终日惴惴不安,在“惴惴不安”中痛苦地生活,疲惫地生活。
而长辈、哲人却“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为什么不提醒人们对未来有光明乐观的期待?为什么“提醒”不能有幸福的“后缀词”?人类对灾难战战兢兢,而对幸福却马马虎虎。
这是因为我们太多注重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的缘故。
作者发出呼吁:“请从此注意幸福!”第二部分(第10~19自然段),提醒幸福是什么。
这一部分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
在为幸福作诠释的同时,作者提出“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第三部分(第20~25自然段),写出幸福的征兆(特点)。
幸福有哪些的征兆(特点)呢?①“幸福是朦胧的”,“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来“体验”;②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③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使人们得到心灵的抚慰;④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⑤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但分量很重,因为,幸福中有“生命的黄金”;⑥幸福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第四部分(第26~35自然段),写如何对待幸福,享受幸福。
由于对幸福征兆的了解,我们就更能“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享受幸福。
写如何对待幸福,如何有意注意幸福,作者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于是“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接着,作者又从不同角度列举了四个例子,提醒我们去感受去收获的愉悦、真挚的感情、家庭的温情、乐观的心情。
从平凡中感受到幸福,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意注意”了,是否“提醒幸福”了,是否经常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如果能“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幸福在于心灵的感应。
本文属于纵向思路。
作者提出的论点是要注意幸福,学会享受幸福,全文四个部分一层一层地来阐明论点。
(三)主题思想幸福是一个很平常的字眼。
人们渴望幸福,向往幸福,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即生活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
作者借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设喻发问,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享受幸福。
(四)写作特点本文的艺术特色:1.思路清晰,语言清丽。
2.善用修辞,增添了文章的语言魅力。
3.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三、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2.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幸福,思考幸福。
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列提纲。
(二)教学难点1.揣摩课文中语言含义(1)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提醒也因此带上了淡淡的贬义。
句中运用暗喻修辞手法。
“专利”原指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用法律保护他独自享有的利益。
“灾祸”与“提醒”二者之间的搭配关系,使“提醒”这个词含有贬义,因为提醒的东西总是与灾祸有关。
(2)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句中运用借喻修辞手法。
把逝去的幸福比喻成“标本”,“标本”虽然可见,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回味而不能享受。
把现有的幸福比拟成“披着露水散发着清香”的鲜花,是鲜活的充满生气的,给人以灵魂的快意。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喜爱回味已逝去的幸福,却忽略现有的幸福。
(3)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句中运用借喻修辞手法。
把幸福比喻成梯形的切面,梯形的切面斜度越大,长度就越大;切面斜度越小,长度就越小。
这句话意思是如果你珍惜幸福,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如果你忽略了幸福,你就会失去它而追悔无限。
(4)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着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句中运用明喻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那么就会感受到自己有无限的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
2.理解排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排比句:“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这个排比句从生活的诸多现象,强调了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
句式相同,语气一致,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排比段:“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就看你是否珍惜。
”分段写出幸福的征兆(特点)。
这样各段中心句明确,语气一致,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四、思考与实践解题1.略2.本文的观点是要注意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见“课文结构”。
3.苦难给人的感觉强烈,人们往往会被它的来势汹汹吓倒,可是与幸福比较,它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幸福是“生命的黄金”,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它人生价值之高是苦难远远不能相比的。
4.见课文说明。
5.(1) “灵魂的快意”指精神上的欢愉,“器官的舒适”指身体感官的快乐。
两者有时是一起出现的,有时可能正相反。
许多人往往错把两者混为一谈,尤其常常把“器官的舒适”当成了“灵魂的快意”。
(2) 句中运用借喻修辞手法。
把逝去的幸福比喻成“标本”,“标本”虽然可见,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回味而不能享受。
把现有的幸福比喻成“披着露水散发着清香”的鲜花,是鲜活的充满生气的,给人以灵魂的快意。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喜爱回味已逝去的幸福,却忽略现有的幸福,因此,不会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3)、(4)、(5)略。
五、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已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有影响的各种文学奖30余次,是国家一级作家。
(二)参读文章《提醒幸福》赏析刘加民作家的慧眼不仅要识破生活本身,还要看透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想法。
幸福是人生“滋味”之一,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她、拥有她,但也许是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太强烈、太迫切、太在乎了,所以只顾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围着幸福搓手转圈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始终没有真正得到她、靠近她。
作者明了这一切,着急又心疼,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她激动地提醒我们:“请从此注意幸福!”——本文第一部分大意。
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尽管作者出笔机智,文辞富丽,像鸭子一样扎了一个猛子又甩了一片漂亮的水花,锣鼓喧天了一个时辰,最后还是在该提出“论点”的地方提出来了论点。
原来,人们在寻找幸福的战斗中陷入了自己布下的“八卦阵”走不出来了。
这里有一串排比句:“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是跑不了的。
也许……”。
点中了大多数人迷失于寻找幸福的过程中的要害;原来人们并不能“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感觉幸福的本领并不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的。
因为“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原来幸福离不开“器官”的舒适但却不等于“器官的舒适”本身,幸福发源于“心灵的震颤”,形成于能够感觉幸福的经过训练的“耳朵”。
——“分析问题”第一层。
走出误区的寻找是高效的。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作者用一大串排比段落正面描画幸福的模样:“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黯淡中降临”;“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分析问题”第二层。
认识了幸福之后寻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提高警惕,享受幸福。
“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要好得多”,举个例子说吧,“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当“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着我们”。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当连续出现“所以”打头的段落时,应该意识到,文章要结束了。
像开头一样,本文的结尾也是繁华热闹的。
不管是“收获”、“团聚”,还是“天伦之乐”,都要及时地感受到幸福,甚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阿Q”一回,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幸福一把:我们可以得到退而求其次的幸福,可以为“曾经生活过”而感到“很幸福”!《提醒幸福》“提醒”了我们很多东西,当作者以绵里藏针的方式说出“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时,有没有拍案叫绝的冲动或者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正是议论性(哲理性)散文的独特魅力;这种散文的另一个魅力点是它高超的修辞功夫总是与精辟的思想内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感动人心、陶冶性情、开启智慧在同一个流程中完成。
好的文章也是如此。
需要理性的时候,我们可以提纲挈领把文章抖落成一副骨架,万种风情,顿时僵化;需要审美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计就计流连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中不思归蜀,但更多的时候这一切是同时进行的,这本来就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