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判断题

课程与教学论判断题
课程与教学论判断题

《课程与教学论》判断题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2、教学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对)

3、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错)

4、个性化是课程管理改革的时代特征。(对)

5、主观针对性是测验的特点之一。(错)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错)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错)

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对)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错)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对)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对)

2、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错)

3、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4、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5、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错)

2、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错)

3、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对)

4、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5、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错)

2、当代教学模式将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把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错)

3、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错)

4、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5、教学评价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二、判断题

1.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 实用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主张学科中心主义取向。×

3. 要素主义者提倡儿童在学龄初期要接触并学习古典语言,阅读古代名著。×

4. 人本主义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 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6.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7. 导生制"也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导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

8. 我国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三种类型: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

9. 教学过程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基本要素。√

10. 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

11. 行为性课程与教学目标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

12. 教学过程的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3. 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14. 我国的课程结构是小学、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6.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17. 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18. 按照课程的管理分类,可以将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

19. 综合课程包括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20.《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

21. 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

22.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需要,但并不需要考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本身的性质。×

23. 谈话教学法又称回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4. 只有课程专家和学校管理者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25. 隐性课程也叫做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具有非预期性和非计划性,是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

26. 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27. 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评价机制的教育活动。√

28.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29.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0. 美国是实行混合型的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

3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32. 课程实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

33. 20 世纪70 年代,罗杰斯提出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3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和课程各构成要素的特点。×

35.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活动的始终,它与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样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因此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36. 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家杰克逊创立的。×

36.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华须鹏提出的。×

37. 永恒主义在强调"永恒价值"的基础上确立了"复古式"的课程标准。√

38. 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认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9.《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

40. 综合课程就是合科课程。×

41.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42.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43. 集体主义模式认为课程设计应该通过对实验的细致分析,对理论的反复权衡使课程诸要素之间达成协调与平衡。√

44. 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

45. 在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内部的现代生活、学科内容。×

46.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

47. 我国现在的课程管理模式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48. 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49. 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传统教育学派一般也支持这种关点。√

50. 麦克尼尔将课程理论分微软理论和硬的理论。×

51. 16 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大教学论》中,它列出了20 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52.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53.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教学是在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4. 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55.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6. 课程的组织具有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的特点。√

57. 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58. 斯腾豪斯所认为的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59.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美国的罗杰斯。√

60.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61.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并实行的。×

62. 课程的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63. 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64.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最早由菲吕马克等人在197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65.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66. 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创立的。×

67. 17 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68、提示型教学方法一定会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

69.接受学习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

70.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而提示内容的方法,是一种直观教学方法。(∨)

71.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72、课堂讨论是建立在教学对话基础上的并扩大教学对话范围的教学方法。(∨)

73.恰当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74.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75.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选择。(∨)

76.连续性和顺序性两个基本标准是指课程的水平组织。(×)

77.连续性指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此标准首先由泰勒提出的。(∨)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叫作水平组织。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整合性”。(∨)78.学科课程的文化知识主要指科学、哲学、艺术。(∨)

79.赫尔巴特是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的课程以培养“善的意志”为根本目的,为此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的兴趣。(∨)

80.科目本位课程理论形态在20世纪获得新发展,即:“要素主义”(代表人,巴格莱)和“永恒主义”将科目本位课程理论进步深化。(∨)

81.“合成课程”与“合成教育”就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

82.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的课程是相关课程。如:地理←→历史←→公民(∨)

83.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线不复存在。

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

84.公寓科学衡是指能够覆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例如:普通理科、普通技能。(∨)85.全球性教育是由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而来的新的历史阶段。其创始者是贝克尔。(∨)86.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87.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

88.“公平发展”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个性发展”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89.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直线式课程组织依然占主流。(∨)

90.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美国的布鲁纳。另一代表人是凯勒。(∨)

91.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92.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课程理解。(∨)

9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动态转化过程是永恒的、无止境的。(∨)

94.最先采用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学校。(∨)

95.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时间:17世纪上半叶。(∨)

96.目前看来,班级授课组织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97.在道尔顿计划中,虽然还保留着班级的形式,但也是对班级授课组织的重要超越,作业安排是个别教学的核心环节。(∨)

98.文纳特卡计划完全打破了班级教学组织,是对班级授课组织的彻底超越。(∨)99.“降低学力水准”与留级相反,但却是一种“伪善的平等主义”,已导致“平庸教育”。(∨)

100.“能力分组”背后存在“精英教育”的遗风。(∨)

101.提示型同步学习不一定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的学习。(∨)

三. 判断. (共15 小题,30 分)

1.1918年,博比特《课程》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2.课程与教学论是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3.评价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

4.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又可以是有意义的;但发现学习只可以是有意义的。(×)5.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划分为:测验与测量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三个时期。(×)

6.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可把评价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8.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81年开始正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9.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即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10.按信息流动方式的分类把教学媒体分为单向教学媒体,双向教学媒体。(×)

1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1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1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

1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

L6.“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17.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18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19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20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2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2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2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2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2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36. 教育观念:具有态度倾向和情感色彩的认识。它伴随认识活动的体验。有正向:积极、肯定(支持)的体验。有中性的。还有反向:消极、否定(反对)的体验。是

37. 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是

38. 教会学生独立地学习,是指教会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后,能够独立地学习。是

39. 由于过分突出和强调竞争性学习方式带来了诸多不良效果,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排除竞争性学习方式。否

40. 他主学习是一种过渡方式,这是对他主学习的定向。是

41.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而综合国力竞争最终都会落到人才竞争上,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竞争势必影响着人才竞争。是

42. 教学联系生活,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是

43. 教育评价=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客观就是公正、全面、准确。否

44. 案例的基本要素为: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是

45.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是

46. 学习方式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47. 学校在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是

48. 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的四大素养,也是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是

49. 教育案例区别于教案、教学设计之处在于:根据撰写的目的,对教育情境作有所选择的描述。否

50. 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就是要面面俱到。否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判断题二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判断题二 1.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道理(规律).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规律,失败必有原因.√ 3. 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 4.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5. 心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 6.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人与整个世界. √ 7.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脑中的反映,脑是产生心理现象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8. 人类的动机都是有意识的动机. 9. 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

10.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 11. 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需要是由动机转化来的. 12.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 √ 13.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 14.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 15.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 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17. 百度集团总裁李彦宏说:"百度成功的关键在于,员工们都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说明,只要我们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18.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 19. 幻想可以分为理想与空想.空想是不符合客观规律,毫无实 现可能的想象,理想则反之. 20. 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是可以实现的。√ 21.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 情绪状态.心境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 √ 22. 热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 23. 同一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一般都能引起完全相同样的反应.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 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 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1)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 (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二、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2.三个学生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3.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4.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5.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6.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7.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的(×) 9.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10.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1.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员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教育学(判断题)

电大《教育学》(学前专科)网上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3.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5.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6.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8.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9.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 10.教育功能受制于社会结构和教育自身的结√ 11.宏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12.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 13.教育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逐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因此,社会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的全过√ 14.“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15.柯尔伯格研究个体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6.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18.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19.素质一旦形成就不会随意改变和消失。√ 20.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异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而是体现在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以及功能的发挥程度等方面。√ 21.马克思主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23.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24.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路线形成的。当今的职业学校是经由自上而下的路线形成的。× 2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级别层× 26.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 27.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8.奖惩性教师评价面向过去,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 29.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特点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着名教育家(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觊洛夫 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 )。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 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B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 A.校长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管理学选择题、判断题习题答案(DOC)学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D 4. B 5. D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 A C DE 3. BC E 4. A C D E 5. B C D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 A 3. D 4. D 5. D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 A B C 3. A E 4. A D E 5. A B D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ABD 3.BCD 4.ABCD 5.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A 3. C 4. C 5. A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E 2. A B C DE 3. A BD 4. C E 5. A B C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第五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D 6.A 二、多项选择题 1. 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方面:ACD A. 组织目标 B. 组织部门 C. 组织结构 D. 组织成员 E. 组织管理 2. 组织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的任务CD A.人力资源 B.薪酬设计 C.职务分析与设计 D.部门划分和层次设计 E.结构形成 3.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ABCE A. 目标统一原则 B. 分工协作原则 C. 权责一致原则 D. 统一指挥原则 E.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CD A. 梯形 B. 方形 C. 扁平 D. 锥形 E. 圆形 5. 划分部门的方法有()ABCDE A. 职能部门化 B. 工艺部门化 C. 产品部门化 D. 区域部门化 E. 顾客部门化 三、判断题 1. 因事设职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它与因人设职是不相容的。(×) 2. 组织层次过多,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3. 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组合成的人群集合体。(×) 4. 高耸型组织结构是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结构。(×)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2020/3/27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 判断题一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___自愿性___、___广泛性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 2、快乐教育又称__畅快教育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教育思想____。 3、“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__知识____,而___能力___是可以自然得到发展的。 4、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___深度___和广度。 5、各学科教学都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的___教学内容___与教学过程的__各个环节____之中。 6、在教学过程中__教师和学生____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_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_____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客观依据和物质保证。 7、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间接(书本)知识___为主,___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8、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教为主导,学为主体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学会学习___的学习观。 9、教育国际化即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从__教育目标____、教育制度、__教育内容____到教育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10、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20___年代,流行于___60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1、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20___年代,流行于___60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2、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主体性___、广泛性、___实践性___和灵活性。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建设者和接班人____。 14、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建设者和接班人____。 15、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包括社会____物质生活条件_、精神生活条件_和社会自然条件。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影响作用。 16、结构主义课程的特征是课程框架不是具体的知识,也不是儿童活动中的___经验___,而是处于学科核心地位的_知识结构_____。 17、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___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___的基本观点提出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__阿莫纳什维利____。 18、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___知识信息___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 __讲述____、讲解讲渎、讲演等教学方式。 19、近十余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征表现为广泛性、__全面性____ 、主体性和__不平衡性___ 。

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13485内审员选择判断练习题答案

练习二选择题 说明:以下各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合适的,请将答案代号写在横线上.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的标准代号是___B____ A. GB/T 19002 YY/T 0288 B.YY/T0287 ISO13485 C. GB/T 19000 ISO 9000 D.GB/T19011 ISO 19011 2.下列哪个标准不能用作审核准则?___D____ A.YY/T 0287 B.GB/T 190001 C.ISO/13485 D .GB/T 190004 3.以下哪个标准不是ISO 9000:2000族的核心标准?___C___ A. ISO 90001 B. ISO 9004 C. ISO 10012 D . ISO 19011 4.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之为_B___ A.程序 B. 过程 C.体系 D.审核 5.培训机构提供的产品是_C____ A.硬件 B.软件 C.服务 D.流程性材料 6.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是_B___ A.质量策划 B.质量控制 C.质量保证 D.质量改进 7.以下哪些不属于八则质量管理原则?____C__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过程方法 C.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D.领导作用 8.ISO 13485 标准中7.3”设计和开发”指的是__A____ A.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B.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C.工艺的设计和开发 D.市场的设计和开发 9.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应在__A______进行. A.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B. 签订合同之后 C. 将产品交付顾客之前 D.提交标书之后 10.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称之为__C____ A.质量方针 B.质量目标 C.质量手册 D.质量计划 11.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7.2.2)的主要目的是确保__C______ A.顾客有交付货款的能力 B.合同产品是否符合注册产品标准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D.成交价格有利可图 12.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纠正措施范围?___B____ A.确定不合格原因 B.返工 C.采取措施确保此类不合格不再发生 D.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