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海湖中学高二政治月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关于哲学的起源问题,曾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当你听说放鞭炮可以驱邪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惊讶?只要你惊讶,你就会产生联想,你也许会问:鞭炮是什么?是怎样生产制造的?其原料是什么?“邪”,是什么?“邪”,是哪里来的?“邪”,被鞭炮驱走后,又到哪里去了?到外国去了吗?还是到月球去了?如果第二天“邪”又回来了,要不要再放鞭炮?“邪”到底是什么,多长、多高、多宽、多重……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说:“惊讶,这是哲学家尤其具备的一种情绪。”这一材料说明( )

A. 哲学是惊讶等情感因素的集合

B. 哲学就是惊讶、恐怖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

C.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

D. 哲学产生于有些人对一些无聊问题

的思考

2. 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什么叫思考?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明( )

A.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 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

层次

C. 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 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

或动因

【答案】1. C 2. D

【解析】

【详解】(1)C:从题干中对放鞭炮可以驱邪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惊讶,这是哲学家由其具备的一种情绪”表述,可以得出哲学产生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C应选。

AB: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AB不选。

D:说法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不选。

故本题选C。

(2)D: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这说明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D应选。

A: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但不能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哲学家,A不选。B:说法错误,从罗素的例子来看,儿童的哲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层次,B不选。C:说法错误,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C不选。

故本题选D。

3.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 吾心即是宇宙

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相符,B应选。

AC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ACD不选。

故本题选B。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处?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爱智慧是人的自然倾向,哲学应该追求头等智慧。经过哲学思考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这就是说,苏格拉底主张( )

A. 人们不应该有物质的享受

B. 人天生就喜欢理性思考

C. 哲学能够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问题

D. 哲学能够使人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5.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 )

A. 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

B. 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C. 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

D. 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A:人在实践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相应的生活,不应该有物质的享受的说法错误,A错误。B: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以理性思考对待事物,并不是人天生就喜欢理性思考,B错误。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问题,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爱智慧是人的自然倾向,哲学应该追求头等智慧,经过哲学思考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这反映了哲学能够使人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题详解】

C:“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C符合题意。

ABD:材料中“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反映的是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

A.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A错误。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错误。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错误。

D: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B符合题意,C错误。A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错误,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科学。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作答时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选择不属于世界观的。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

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和B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世界观,不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但不符合题意,C 排除;D是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9.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 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 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

D. 世界观就是哲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B 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C说法错误,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说法错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哲学;故本题选A。

10.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由此可知:

D: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应选。

ABC:ABC均不符合要求,不选。

故本题选D。

11.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问题展开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C.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 肉体和灵魂的关系

【答案】A

【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选项正确入选。B、C、D三项表述均错误,排除。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

12. 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的规律;现实中我们相信因果关系,比如火使人温暖,水使人清醒,是因为不这样使人吃苦头;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他写道:“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从习惯来的;信念与其说是我们天性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的行为比较恰当。”这一观点表明了休谟主张()

A. 唯心主义

B. 不可知论

C. 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不可知论,故B正确。

ACD:材料反映不可知论,没有涉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故ACD不选。

故本题选B。

13. 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

A. 机械唯物主义

B. 主观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朴素唯物主义。荀子把具体的物质当做世界的本原,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所以选择C。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选C。

14. 王阳明是明朝思想家。主张“心外无物”。有朋友质问他:“你说无心外之物;这岩间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反驳形象地说明了他的观点是典型的()

A. 辩证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王阳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观点认为主观精神起决定作用,他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故选:B。

15.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这个小故事表明( )

A. 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人们能否感知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D. 人的意识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与表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没有客观根据,说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由此可见,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

16. 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 唯物主义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

B. 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C. 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

D. 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唯心主义,没有涉及唯物主义;

B符合题意,唯心主义哲学作为“一朵无实花”,就局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C、D表述错误,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能说是空洞的学说和没有实际意义。

故选:B。

17. 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 )

A. 哲学超越时代

B. 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

C. 时代依赖于哲学

D.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哲学不一定超越时代;

B说法错误,哲学作为时代的产物,受时代的制约;

C说法错误,从哲学的产生来看,哲学依赖时代;

D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所以,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故选:D。

18. 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就是说( )

A. 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C. 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 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说明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正确。

B: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哲学对社会的作用,而不是社会变革对思想解放的作用,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B排除。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说法过于绝对,C排除。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

D. 中世纪经院哲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正确。

A C D:古希腊哲学、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中世纪经院哲学均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 C D排除。

故本题选B。

20. 毛泽东思想的精髄是

A. 与时俱进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中体西用【答案】C

【解析】

【详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精髄是实事求是,C适合题意;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 民间的“实惠”思想

B. 《老子》的思想

C.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 《本草纲目》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民间的“实惠”思想没有系统化理论化,所以不是哲学;

B符合题意,《老子》的思想属于哲学思想;

C不合题意,《几何原本》的思想属于自然科学知识;

D不合题意,《本草纲目》的思想属于医学领域的知识;

故选B。

22.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不选A。

B.具体科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故不选B。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故不选C。

D.“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体现了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故D项正确。

故选D。

23. 以下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

③思维能否产生理论的问题④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C

【详解】①②④:根据所学知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选项中思维能否产生理论的问题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4.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形者,有生之本”说明“形”是“生”之本,承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中“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B项“天地为万物之本”属于朴素唯物主义;C项“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也承认“物”是世界本原,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D项中“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说明没有“天地”,就没有“道”,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本题选择A项。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A

【详解】①②③:根据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的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所有问题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6.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的区别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

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体现的是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①③正确。

②④:选项②④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A。

27.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④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③说法错误,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无法取得进展,此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故选C。

28.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科学的物质观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仅是一种宝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因此,还不是科学的物质观;

C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正确,题中“水是万物的始基”、“水者,万物之本原也”,都强调水是世界的本源,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故选D。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C: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符合题目的要求。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0. 甲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它们的基本分歧是什么?

【答案】(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哲学阵营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题目类型属于体现类类,问题指向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结合材料分析,“天”不以尧和桀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把绝对理念当做世界的

本原,这说明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题目类型属于简答类,问题指向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结合上题的分析,乙所在的哲学阵营为唯心主义阵营,它可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考生再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叙述一下即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3)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题目类型属于简答类,问题指向基本分歧是什么。结合(1)题的分析,回答本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考生从此角度作答即可。

【点睛】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例如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例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请结合上述论断分析哲学与时代关系。

【答案】①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精神指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论断分析哲学与时代关系,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体现了哲学来源

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第二: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点睛】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①哲学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

32. 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答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作为应该基本哲学派别,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全盘肯定,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解析】

【分析】

本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这一观点以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观点辨析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这一观点的,属于微观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题干中的观点片面。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并不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此观点片面。第二: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作为应该基本哲学派别,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生活还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并不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第三: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作用,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全盘肯定,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要各发挥所长。

【点睛】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特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具体形态。如阴阳二气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原子。(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客观实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特点?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天命、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易经中的太极若理解为阴阳二气或五行学说,则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若理解为理,则为客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心,则为主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客观物质或客观规律,则可归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33. 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为什么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般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钱学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要求考生分析考生分析为什么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考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为工作提供思想指引,指导实践工作。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在实践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提供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更好的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关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