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走小平小道,坚定“四个自信”——参观“小平小道”纪念馆有感

走小平小道,坚定“四个自信”——参观“小平小道”纪念馆有感

按照省委党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我们76期县处级公务培训班全体学员今天赴新建县望城岗的小平小道旧址,进行了主题为“走小平小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现场教学。伫立在邓小平同志的铜像面前,进入邓小平同志曾经工作的简陋车间里,走在邓小平同志曾无数次走过的砂石小道上,站在一幅幅历史照片面前,聆听着老师以及解说员的讲解,故事不多、不长,感动却无处不在,启发却无时不有。这一次,我深深感受了他的坚定信念,触摸了他的赤子情怀,寻觅了他的人生轨迹,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作出了撤消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林彪、江青等人在会上甚至提出要开除他的党籍。1969年冬天,65岁的邓小平穿着蓝色咔叽布工作服来到了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使他从国务院副总理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直到1972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月,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打倒”,也不是最后一次被“打倒”,邓小平同志经历传奇的“三起三落”,但每次面对错误的批判,身处人生低谷,小平同志始终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不改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更加深刻领会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

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二、加强学习,保持乐观。在陈列馆中,我们看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建期间所读的书,这里有《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三国》等等。毛毛所著《在江西的日子里》写道:“按监管规定,他们3人平时不得随便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在这个不大的活动天地里,他们的生活倒也很有规律。父母二人每日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3人在园中耕作。晚饭后,清扫完毕,3人便围坐在一起听新闻广播。然后父母亲读书看报,祖母就做一些针线补缀之事。父亲和母亲非常喜爱看书。离开北京时,经过批准,他们带来了几乎全部的藏书。在那谪居的日了里,父母抓住时机,勤于攻读。特别是父亲,每日都读至深夜。那几年之中,他们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其他书籍”。邓小平同志年过花甲,还能如此好学,“活到老,学到老”对老人家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是实在的行动。学习也让邓小平同志在性格上养成了临危不惧的作风,尤其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达观乐观,逆境中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当前,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具有学无止境的态度,首先要对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原原本本学、反复深入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注重采取理论和当前工作相结合的方法,把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其次要利用在党校学习期间的大好时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思想进行系统的学习。最后要结合本职工作,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变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他指引我们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是值得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永远尊敬的伟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或许我们依然在艰难曲折中摸索。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他为祖国与人民奉献的一切,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存。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当以伟人的思想为引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