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衡量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衡量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衡量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本实验涉及一部分指标体系

实验目的:如何利用GIS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

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

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

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行重新分类定级。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某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基础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

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相同。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

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

实验步骤

层次分析法

1.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2.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3.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

1.添加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

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

3.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两个数据,联合完成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在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省道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50 Then

value=5

elseif [离省道距离]=1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省道距离]=1500 or [离县道距离]=10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省道距离]=3000 or [离县道距离]=20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

value=1

end if

4.将交通便捷性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交通便捷性评价——评价值——交通评价——相元10

5.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环境适宜性评价

1.滨水环境评价

滨水环境的评价标准

(1)添加河流和溪流图层数据

(2)建立河流缓冲区和溪流缓冲区: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

(3)分析工具——叠合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溪流缓冲区和河流缓冲区,联合完成命名为“滨水环境评价”。

(4)在“滨水环境评价”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河流距离]=250 or [离溪流距离]=100 Then

value=5

elseif [离河流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

value=3

end if

(5)将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滨水缓冲区——评价值——滨水评价——像元10;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远离工业污染的评价标准

(2)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行更新操作,得到“工业缓冲区2”。

(3)在“工业缓冲区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工业区距离]=100 or [离工业区距离]=0 Then

value=1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2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10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5000 Then

value=4

end if

3.森林环境评价

森林环境评价标准

(4)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行更新操作,得到“森林缓冲区2”。

(3)在“森林缓冲区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If [离森林距离]=500 or [离森林距离]=0 Then

value=5

elseif [离森林距离]=10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森林距离]=5000 Then

value=3

end if

(4)将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选择输入要素“森林缓冲区2”选择“评价值”,命名为“森林评价”,像元改为10;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城市氛围评价

城市氛围评价是根据距离镇村的远近加以确定的:

(1)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城镇”一栏,进行镇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行更新。(2)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村庄”一栏,进行村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行更新。

(3)将更新后的镇缓冲区2和村缓冲区2进行联合操作,命名为“城市氛围评价”并对此经行裁剪。输入要素“氛围评价”,裁剪要素“研究范围”。

在属性表中添加“评价值”字段。

value=0

if [离镇距离]=250 or [离镇距离]=0 Then

value=5

elseif [离镇距离]=500 or [离村距离]=0 Then

elseif [离镇距离]=1000 or [离村距离]=25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镇距离]=2000 or [离村距离]=5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镇距离]=5000 or [离村距离]=5000 Then value=1

end if

地形适宜性评价

1.地形高程评价

高程数据是栅格数据,反映的是区域的地形高程的分布情况。

地形高程的评价标准

对“高程”数据进行重分类操作: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命名为“高程评价”。

2.地形坡度的评价

地形坡度的评价标准

栅格叠加的运算

对所有的单因子评价进行叠加总和,命名为“适宜性评价”

划分适宜性等级

根据前面得到的综合评价图里的评分值情况,进行适宜性等级的重新分类:

适宜性等级分类的标准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 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凡是0值得删掉就行,还有就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可以去负值。

营养师 膳食调查和评价

膳食调查和评价 一、回顾法和记账法表格设计要点 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 A、食物类别 B、食物名称 C、食物性状 D、食物色泽 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 A、膳食调查史方法 B、称重法 C、记账法 D、询问法 3、24h膳食回顾是指() 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 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 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 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 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 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 5、24h膳食回顾调查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与年龄较大的老人(F) 6、在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时,被调查者的住址和联系电话不能忽略(T) 7、设计相应合理的调查表示关系到膳食调查质量的关键因素(T) 二、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 1、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 B、2 C、3 D、多次 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 A、人数的平均值 B、标准人 C、人日数 D、混合人日数 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 A、10% B、15% C、20% D、25% 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的摄入量。 A、主食 B、副食 C、小吃 D、调味品 5、记账法调查期间,如果使用了糖果,可不进行登记(F) 6、如调查的某种食物为市品重,计算食物营养成分应按市品计算(T)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衡量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本实验涉及一部分指标体系 实验目的:如何利用GIS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 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 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 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行重新分类定级。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某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基础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 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相同。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 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

实验步骤 层次分析法 1.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2.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3.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 1.添加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 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

膳食调查与评价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实验报告 题目膳食调查与评价 姓名古伟财 学号1305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133班 指导教师夏杏洲王海清 实验时间2015/11/8-14 实验五膳食调查与评价 一、目的和意义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内容之一,通过本实验(实习),掌握最基本的膳食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评价膳食的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二、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有称重法、查帐法、回顾询问法(24h个人膳食询问法)、化学分析法。本实验采用24h个人膳食回顾询问法,对大学生膳食进行计算评价。三、膳食调查步骤 第一步: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食资料,要求不少于5天(节、假日应除开)。每日应有早、中、晚餐,少数同学 还有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第二步:依次计算完成表1~6各项内容。(表中的表格不够可增加,最好直接用Excel做表格,以方便后面的计算) 表1 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 表2 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 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 表4 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 表5 每人平均每日热量来源; 表6 每人平均每日蛋白质来源; 表7 每人平均每日脂肪来源。

四、思考题 请你对上述膳食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该膳食的质量进行评价,如何改善才能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应该如何调整 1、膳食调查结果显示,食谱中的食物种类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缺少水果类和坚果类食物的摄入,应该在保持现有食物摄入水平的同时摄入适量的水果类和坚果类食物。 2、大学生的能量推荐摄入量(RNI)为男2400kcal()、女2100kcal(),本人为男性实际能量的摄入量是9016kJ,占RNI的%,膳食能量摄入明显不足,需要增加食物的摄入量使身体能量摄入达到平衡。 3、膳食表显示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的摄入量分别占RNI的%、%和 %,只有糖类物质摄入充足,脂肪的摄入量基本达到平衡,而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应该增加富含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4、能量餐次分布表显示,早餐提供了全天热量的%,午餐提供全天热量的%,而晚餐则提供了全天热量的%。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为3:4:3时是比较好的。可知本人早餐、午餐的营养摄入都不合理,而晚餐的摄入量较多,应适当增加早餐、午餐的摄入量,减少晚餐的摄入量。 5、大学生蛋白质的RNI为男75g/d、女70g/d。实际摄入蛋白质d,相当于RNI的%,蛋白质摄入充足。豆类、肉类的优质蛋白摄入总量为%,即优质蛋白摄入基本满足需求。

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实验报告 ——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评价 一、引言Introduction 1.1项目背景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部,东南距省会成都424公里,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91公里。金川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中心地带,阿坝州南部综合经济区重要板块,位于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河旁,省道211经过县城。此次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是对金川县城的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 1.2定义需GIS解决的问题 金川县城沿大金川河发展,周边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城市位于槽谷地带。随着金川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状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在本次实验报告中,将运用GIS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像金川县城这样处于的复杂山地地形和河流谷地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做出较为理性的评价。 1.3确定实验的目标或者需验证的假设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整理分析各项对于建设用地选择有影响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的数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方向。改变以往规划环节中依靠感性的设计方法,为项目提供科学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设计流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用地进行反向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1.4研究区域 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建设用地选择,因此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主要包括:大金川河两侧用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缓的地带。(沿大金川河,金川老城区南部,老城区北部、老城区东部) 二、方法Methods 2.1前期资料整理 根据实验目的提取实验所需要的各项要素,并将提取出来的要素整理为便于实验操作文件格式,祛除多余冗杂的信息,减少无效数据的干扰,提高实验效率。 本次实验报告的地形CAD较为复杂,老城区部分由于城市建设情况,而缺乏高程赋值的等高线,故此次实验以高程点为基础,选择所有的高程点;原位粘贴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营养师培训实习指导——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一部分。 2、初步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的摄入量。 3、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否达到供给标准的要求,并评价膳食构成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方法。 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5-7天,从本周(月日)午餐开始至下周(月日)早餐结束。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学员自身膳食为例,采用自己记录每日每餐膳食情况,计算每日膳食。 1、资料的收集 记录调查时间内每日每餐所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应用“食物成分表”计算各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然后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3、评价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情况 参照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中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 S”标准进行膳食评价。查出与自己年龄、劳动强度相符的供给量,计算摄入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评价摄入量充足与否。 4、计算热量、蛋白质及铁的来源分布 将各种食物分为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不含豆类)三类。分别计算来源于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热量、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并计算其占总量的百分比。由此评价热量、蛋白质和铁的不同来源优劣。 5、计算一日三餐热量分配百分比 将早、中、晚餐食物分别列出,计算其热量,并计算其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6、计算膳食中热能来源分配 计算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量并换算为热量,求出蛋白质、脂肪、糖类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7、膳食构成: 膳食构成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食物参考摄入量对比。 四、膳食评价与膳食改进 1、与推荐供给量比较,分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充足,有无摄入不足或过剩现象,应如何改进,提出具体措施。

膳食调查实习指导试验总结报告

实验名称:膳食调查实习指导 一.实验名称:膳食调查与评价 二.实验目的 1.熟悉营养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几种膳食调查方法的特点; 2.掌握食物成分表的正确使用和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换算方法; 3.初步掌握膳食评价的方法,根据膳食调查的情况,评价和调整调查对象的膳食结构和提出适当改进意见。 三:实验结果: 实习表1 各类营养素摄入量

由表可知:(1)营养素摄入量相对比为90.12%,大于80%且未超过参考摄入量,摄入量正常; (2)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摄入量都较为适当,维生素B1,B2,铁,锌,烟酸摄入量较为不足,而维生素C摄入量严重不足,相对比仅为5.3%,维生素A摄入量严重超过正常摄入量。 实习表2 三大能量营养素提供能量百分比 由表可知:蛋白质摄入能量百分比为12.2%,正常摄入能量百分比范围是10%—15%,属正常范围; 脂肪摄入能量百分比为17.4%,正常摄入能量百分比范围是20%—30%,低于正常范围,摄入较少; 碳水化合物摄入能量百分比为70.4%,正常摄入能量百分比范围是55%—65%,高于正常范围,摄入过多。 实习表3 蛋白质来源百分比

其他 6.2148.97 合计69.287100 实习表4 一日三餐热能百分比 BMI=68÷1.752=22.20 从BMI指数来看,该生健康状况良好,接近22的理想体重指数。但由表1可知,该生该日多种营养素相对比不足80%,提示摄入不足。表2可知,三大营养素在提供能量的比例上,脂肪供能所占比例明显不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过高。虽然在表2中可知蛋白质供能所占比例基本正常,但由表3可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总蛋白质摄入量的1/3。由表4可知,三餐热能比基本符合3:4:3的比例,早餐提供热能稍有欠缺,而晚餐略多。 综上所述,该生总体表现健康状况良好,但应注意饮食中脂肪物质的摄入,例如动物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同时也满足了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增加的需要。在三餐中应该适当加强早餐的营养,例如减少粮谷类食品,换成奶类或豆制品,从而让三餐热能比例更加趋于理想值。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

1.哪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极差?有学者认为,我国提供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 了房产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区位2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3道路交通状况4周边的经济活动水平5周边的公园绿地等环境状况6周边的产业布局7周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房产价格分为房价和地价,其中,地价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房价。自从1987年,深圳第一宗土地拍卖,到2004年国家全国统一土地双轨制度,包含两种:一种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用人单位;另一种是所有经营性土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制度。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决定了土地价格只升不降。地价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价的上升。 而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决定了现阶段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是土地的增值税和使用税,理由如下:我国现行税收分三部分:1全部归中央,主要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增值税、船舶吨税2中央和地方增值税三一开,所得税六四开,主要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全部归地方,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和增值税、房产税、契约税、车船税、烟叶税 综上可知,土地拍卖制度会影响房价,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所导致的,解决办法便是修改税收分成制度。土地拍卖制度体现了土地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价值,不应该叫停。 2.城市用地评价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中,对城市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或 工程要素是什么? 1地质条件(建筑基础、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4地形条件(a影响城市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b地面的高程和各用地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和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根据c地面的坡度,对规划和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d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e地貌对通信和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郑州处于平原地区,相对于周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好像没有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和工程要素啊,希望大家多多建议和启发。 3.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要素是什么?如果你所居住的城市需要进一步发展,主导方向应该 是什么?为什么? 由于用地适用性评价中,已对危机环境安全和城市安全的要素进行了识别,并将之划定为禁建区,因此在城市用地的选择阶段,相对关注各种经济、社会和制度要素。通常涉及的方面如:1建设现状和使用2重大基础设施3区域关系4市政设施配套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7文化遗存8社会问题。 郑州的主导方向:以无与伦比的交通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客运和物流,同时带动区域工业和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郑州如今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 郑州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连接华北地区与中南地区的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是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互动的枢纽。2011年9月28日,中国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中

膳食计算及评价

实验四食谱计算与评价 试验目的 1、复习理论课内容 2、学习食谱营养成分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膳食评价的方法,并能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内容 一、理论课复习营养调查 二、膳食调查及其评价 营养调查 一、营养调查的定义 为了掌握居民的营养状况,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 二、营养调查的目的 1、了解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素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 2、了解与居民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况,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 3、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的科学研究。 三、营养调查工作内容 1、膳食调查 2、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 3、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 4、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膳食调查及评价 一、膳食调查的目的: 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程度。 二、膳食调查的意义: 是营养调查工作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单独的膳食调查就可以成为对所调查的单位或人群改善营养和进行咨询、指导的主要工作依据。

二、膳食调查的内容及计算 1、回顾记录24小时早、中、晚三餐以及三餐以外所摄取食物的种类和名称以及数量/参考提供的大学生一日食谱; 2、查食物成分表,计算摄取各种食物的能量和营养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记录食物种类若食物成分表中没有列出来的,可利用同类互换方法进行换算); 3、进行小计和总计。小计是按每餐分别汇总能量和各营养素的摄入量;总计是汇总全天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摄入量。 三、膳食评价 对24小时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指出膳食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膳食供给的有效措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1、蛋白质、脂肪、糖及能量的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表11-2) 2、蛋白质及能量来源分配是否合理(表11-3) 3、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是否合理(表11-4) 4、能量来源分配是否合理(表11-5) 注意:①成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1.16×体重(kg)或者查P194表6-1 ②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评价考虑其产生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 ③成人能量的推荐摄入量=基础代谢(BM)×体力活动水平系数(PAL) 基础代谢(BM)=基础代谢率(BMR)×体表面积(m2)×24 或查表P194表6-1 四、建议 1、能量和各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是否满足营养需要,应怎样进行膳食调整? 2、摄入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优质蛋白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应怎样进行膳食调整? 3、三餐摄入能量分配应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三餐能量分配是否合理,应怎样进行膳食调整。 4、按参考摄入量,蛋白质提供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10%~12%,脂肪提供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能量来源分配是否合理,应怎样进行膳食调整。 五、作业要求 1、膳食调查目的 2、膳食调查内容 3、膳食调查方法(膳食计算):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蛋白质、脂肪、糖和能量) 4、膳食评价:①膳食评价表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打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 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 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实验一 膳食调查与评价

食物交换份法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0c5516204.html,/upload/file/swjhft.rar 食物营养成分查询 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0c5516204.html,/ying/new/chengfen.htm 查询软件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0c5516204.html,/soft/49491.html(软件中热量单位、维生素单位有些出错) 实习一膳食调查与评价 (-)目的 进一步巩固已学习的膳食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习膳食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等,并能初步掌握膳食评价和提出适当的改进意见。 能够使用膳食调查与评价相关软件 (二)膳食调查 1. 回顾膳食调查的方法其中包括称量法、查帐法、回顾法和化学分析法等,重温这些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等。 2.每个学生用回顾法,记录过去24h内摄取的各种食物的种类、性状和数置。 (三)膳食计算 1.计算能量和营养素的膳食供给量 (1)食物摄入量:①学生自己回顾的24h食物摄入;②给定的下列食谱。两种任选一种。 早餐:鲜牛奶一杯(约150ml),馒头一个(面粉约100g)。 中餐:大米饭(大米200g)。猪肉炒芹菜:猪肉(瘦)50g,芹莱250g,酱油10g,植物油6g,盐2g。 晚餐:大米饭(大米200g)。菠菜豆腐汤:菠菜50g,豆腐50g,虾皮5g,植物油3g,盐2g。鱼片:草鱼150g,葱5g,淀粉3g,糖2g,酱油3g,醋3g,姜末lg。 (2)计算方法 1)将摄取食物的餐次、种类、数量(指原材料)记入表11—l。… 2)查食物成分表,计算摄入种类食物的能量和营养素的含量。食物成分表通常是每100g食物的营养素含量,所以必须根据摄入量进行折算,再将相关数据记入表1。 3)小记和总记:①小记是按每餐分别汇总各类营养素,尤其是能量的摄入量;②总记是将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出来并填入总计栏中。 (3)蛋白质营养评价:①摄入量按占总能量10%~12%评价;②优质蛋白质应不少于总摄入量的1/3以上,若总摄入量不足,则比例应更高。 (4)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营养评价:按RNI或AI进行评价。 2. 建议指出膳食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具体提出改善膳食供给的有效措施(表11-2、11-3、11-4、11-5)。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上机内容简介 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权重表2-1 评价因 子 子因子权重 交通便 捷性 —0.28 环境适宜性滨水环境0.09 远离工业 污染 0.06 森林环境0.07 城市氛 围 —0.18 地形适地形高程0.155

宜性地形坡度0.155 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2.1、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 评价 因子 分类分级 交通便捷性距离省道0-500米,距离县 道0-250米 5 距离省道500-1000米,或距 4

离县道250-500米 距离省道1000-1500米,或 3 距离县道500-1000米 2 距离省道1500-3000米,或 距离县道1000-2000米 距离省道3000米以上,或距 1 离县道2000米以上 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 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 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 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入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睿琪·柏园幼儿园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方面(尤其是在幼儿园内作膳食调查),主要希望了解以下几个与膳食评价有重要关系的问题。 1、每日所供给的食物量,是否满足幼儿一日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这就是了解各种营养素和热能摄入量。 2、每日食物的内容怎样调配,这从每天的食谱中可以看得出来。 3、幼儿发育的体格是否良好,经体格检查,尤其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测量以及营养缺乏病和调查中可以评价。 4、饮食制度是否合适(间隔几小时一餐) (二) 调查的对象与范围: 选择调查的对象必须有代表性。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时,要选择性质大致相同的类型(全托制或日托制),年龄大致相同,可分3-5岁、5-7岁,这样划分可以按规定的营养标准作比较,每月、每日的伙食费也要相似,同时还可以在一个地区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比较。选择范围可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年龄,作全园性的调查,也按组分为3-5岁、5-7岁;另一种是抽样调查,就是在同年龄级内,选择小数儿童作全面调查。 二、每天食物登记表 (表二) (一)调查时先要问明当日食谱,然后将每餐所吃主副食品名称和生熟重量记录于“食物名称”、“生食总重量(斤)”、“熟食总重量(斤)”栏内。在用餐完毕后称剩余食物的重量,记录于“剩余量(斤)”栏内。 (二)生/熟比例=该种食物烹调前生重量/烹调后熟重量 (三)实际食入熟食量(斤)=熟食总重量-剩余量 (四)实际食入生食量(斤)=实际食入熟食量×生/熟比例 (五)折克单位=实际食入生食量×500(注:折克单位保留2位小数) 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表三) (一)类别:如谷类、鱼类、果类等等(请参考“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将食品名称按类别填写于“类别”栏内,每类留一栏作该类小计。 (二)重量:即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 (三)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该种食物摄入量总和(克)÷调查天数÷总人日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注:表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的各项统一小数位,热量、钙、磷、维生素A 等用整数,铁、蛋白质、脂肪、糖类用小数点后一位数、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等小数后两位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个人膳食调查报告

个人膳食调查报告 篇一:个人膳食报告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实验报告 题目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膳食调查与分析 20XX/11/18-24 实验五膳食调查与评价 一、目的和意义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内容之一,通过本实验(实习),掌握最基本的膳食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评价膳食的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二、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有称重法、查帐法、回顾询问法(24h个人膳食询问法)、化学分析法。本实验采用24h个人膳食回顾询问法,对大学生膳食进行计算评价。 三、膳食调查步骤 第一步: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食资料,要 求不少于5天(节、假日应除开)。每日应有早、中、晚餐,少数同学还有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第二步:依次计算完成表1~6各项内容。(表中的表格不够可增加,最好直接用 Excel做表格,以方便后面的计算) 表1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表2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表4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表5每人平均每日热量来源;表6每人平均每日蛋白质来源。 表1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 表2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表4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 篇二:个人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营养膳食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24h回顾法对膳 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个人膳食摄入状况以及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 二、调查方法 采用24h回顾法,记录自己一天摄入的各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自己一天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平均摄入值。

用地适宜性判断与坡度的关系

三、判定因子与标准的确定 (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常用因子及其标准 从城乡规划技术方法上,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因子有很多,在各种教材以及国家标准与规范中均有涉及,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另外,重庆市在编制新总规之前委托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专题研究——《重庆都市区自然条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其中也对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详细评价。 1、城乡规划教材、标准、规范等资料中关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常用因子的相关表述 (1)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地面坡度的大小往往影响着土地的使用和建筑布置,因此坡度是用地评定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是按照适用程度划分为<10%、10%—25%、>25%三类,也有分成0—8%、8%—15%、15%—25%、>25%四类。 (2)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规定了城市建设各类用地建设的适宜坡度,详见下表: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也明确规定,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最大坡度不超过25%,详见下表: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资料来源:《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规范中对上述规定还做了说明:“城市主要用地的适宜规划坡度”系编制组1997年3月至10月对全国大范围现状和规划的城市用地的坡度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为满足平原城市的强烈要求,用地的规划最小坡度基本定为0.2%;同时为了适应丘陵、山区城市的实际,贯彻“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的要求,规划最大坡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从规划工作特点出发,适当降低城市道路的设计坡度作为道路的规划控制坡度,便于以后规划与设计的衔接。适宜规划坡度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各类地形、地貌的现状与规划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城市建设和长期使用提供较好的基本条件;而对个别因某些特殊原因已规划建成的突破本规范适宜规划坡度范围的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坡度最小为0%,最大达45%)则不应覆盖,因为采用这些极限坡度往往会带来建设开发投资过大、长期营运费用高或使用、交通不便及环境质量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规划用地坡度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上述过大或过小的极限坡度。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睿琪·柏园幼儿园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方面(尤其是在幼儿园内作膳食调查),主要希望了解以下几个与膳食评价有重要关系的问题。 1、每日所供给的食物量,是否满足幼儿一日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这就是了解各种营养素和热能摄入量。 2、每日食物的内容怎样调配,这从每天的食谱中可以看得出来。 3、幼儿发育的体格是否良好,经体格检查,尤其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测量以及营养缺乏病和调查中可以评价。 4、饮食制度是否合适(间隔几小时一餐) (二) 调查的对象与范围: 选择调查的对象必须有代表性。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时,要选择性质大致相同的类型(全托制或日托制),年龄大致相同,可分3-5岁、5-7岁,这样划分可以按规定的营养标准作比较,每月、每日的伙食费也要相似,同时还可以在一个地区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比较。选择范围可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年龄,作全园性的调查,也按组分为3-5岁、5-7岁;另一种是抽样调查,就是在同年龄级内,选择小数儿童作全面调查。 二、每天食物登记表(表二) (一)调查时先要问明当日食谱,然后将每餐所吃主副食品名称和生熟重量记录于“食物名称”、“生食总重量(斤)”、“熟食总重量(斤)”栏内。在用餐完毕后称剩余食物的重量,记录于“剩余量(斤)”栏内。 (二)生/熟比例=该种食物烹调前生重量/烹调后熟重量 (三)实际食入熟食量(斤)=熟食总重量-剩余量 (四)实际食入生食量(斤)=实际食入熟食量×生/熟比例 (五)折克单位=实际食入生食量×500(注:折克单位保留2位小数) 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表三) (一)类别:如谷类、鱼类、果类等等(请参考“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将食品名称按类别填写于“类别”栏内,每类留一栏作该类小计。 (二)重量:即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 (三)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该种食物摄入量总和(克)÷调查天数÷总人日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注:表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的各项统一小数位,热量、钙、磷、维生素A 等用整数,铁、蛋白质、脂肪、糖类用小数点后一位数、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等小数后两位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养生)

膳食调查与评价 一、目的和意义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 2、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 3、学会膳食评价及平衡膳食方法 4、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 二、调查方法 24小时个人膳食回顾法 三、膳食调查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 食资料,应含有早、中、晚餐,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2.膳食结构总体评价 2.1一日24小时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 调查时间 2015.5.10 餐次食物名称原料名称原料重量 (g) 早餐吐司面包小麦粉90 豆浆豆浆150 鸡蛋鸡蛋60 中餐米饭大米90 酸辣土豆丝土豆、青椒、花生油80、 10、 5 青椒肉片青椒、瘦猪肉、花生油80、 40、 7 晚餐米饭大米90 清炒西兰花西兰花、花生油90、 3 凉拌番茄西红柿、花生油90、 3 注:原料重量指可食部 2.2计算各类食物摄入的总量 类别食物名称摄入量(g) 谷薯类小麦粉(标准粉)90 大米180

土豆90 合计360 鱼肉蛋类瘦猪肉40 鸡蛋60 合计100 蔬菜青椒90 西兰花90 西红柿90 合计270 奶类0 水果香蕉80 豆类豆浆150 油脂类花生油18 合计978 2.3评价膳食结构 食物种类实际摄入品种评价 谷薯类小麦粉、大米、土豆较全 蔬菜、青椒、西兰花、西红柿较全 水果类香蕉较全 肉鱼蛋类瘦猪肉、鸡蛋较全豆类及其制品豆浆较全 奶类及其制品~~ 无油脂类花生油较全 2.3.2因注重食物多样性,需摄入一定量的豆类及其制品; 2.3.3结合自身的具体营养需要,选择个性化的膳食; 2.3.4膳食评价仅为一天的调查,因从总体来考虑。 2.4评价食物数量 类别实际摄入量宝塔推荐量(g) 谷薯类360 200~400 畜禽肉类40 50~75 鱼虾类0 50~100 蔬菜270 300~500 奶类0 300 水果80 200~400 豆类150 30~50 油脂类18 25~30

城市适应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1.概念:它是城市总体规划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首先对工程地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要素进行单项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应用地图叠加技术生成综合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俗称“千层饼模式”。 2.在GIS中如何进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般的解决方案和步骤: (1)确定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和权重。 (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到1-5级(转换成栅格图)。(3)对所有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运算分析(图上每个栅格是代表地块将得到几个因素的综合评价值)。 (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和分级。 3.本实验的研究介绍: (1)研究区域为一个小镇。 (2)研究数据来源:溪流、道路、工业、居民点、河流、林区以及研究区的范围。 (3)小镇的情况简介;研究区域的面积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有42.6公顷,小镇周围有两处工矿以及5处大的农村居民点。

4.研究展开; 根据其他研究学者的成果,可以将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划分为两大类型;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它们里面的交通、市政和绿地等等。 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还有环境适宜性等等。工业区的用地适应性评价更加关注对位交通便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等。本实验研究的是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定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有子因子。 表1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及权重

实验步骤 一、交通便捷性的评价 1.打开道路属性表,按属性选择省道。打开多环缓冲区,输入道路,输 出放在分析过程数据里,距离500-1000-1500-3000-5000,meters,离省道的距离,确定。省道一样的方法做出来。 清除数据,点叠加分析的联合,添加省和县,保存为交通便捷性评价。 输入代码:评价值 value=0 if [离省道的距]=500 or [离县道的距]=250 then value=5 elseif [离省道的距]=1000 or [离县道的距]=5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省道的距]=1500 or [离县道的距]=1000 then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明确的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资料的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 (8)评价单元的划分 (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 (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 (13)评价结果的核对 (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 (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 (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