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习题

一、填空(10分,共10题,每题1分)。

1、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样品坩埚与坩埚间的温度差与温

度的关系的方法。(参比)

2、同步热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测试分别同时提供-TG或

-TG两组信号。(DTA-TG ,DSD-TG)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

系的方法,其纵坐标单位为。(mw或mw/mg)

4、硅酸盐类样品在进行热分析时,不能选用材质的样品坩埚。(刚玉)

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根据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为热流型DSC 与

型DSC。(功率补偿)

6、与差热分析(DTA)的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

用于分析。(定量)

7、差热分析(DTA)需要校正,但不需要灵敏度校正。(温度)

8、TG热失重曲线的标注常常需要参照DTG曲线,DTG曲线上一个谷代表一个失重阶段,

而拐点温度显示的是最快的温度。(失重)

9、物质的膨胀系数可以分为线膨胀系数与膨胀系数。(体)

10、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

标。(热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

1.热重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2.差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4.热膨胀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定试样尺寸变化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三、简答题

1.DSC与DTA测定原理的不同

答案: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DTA是测量T-T 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 = 0,测定H-T 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DTA在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是程序升温时所控制的温度(如

在升温时试样由于放热而一度加速升温)。而DSC 由于试样的热量变化随时可得到补偿,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始终相等,避免了参比物与试样之间的热传递,故仪器的反应灵敏,分辨率高,重现性好。

2.DTA 存在的两个缺点

答案: 1)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从而使校正系数K 值变化,难以进行定量;2)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三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使得差热技术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

3、功率补偿型DSC 仪器的主要特点

答案:1.试样和参比物分别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整个仪器由两套控制电路进行监控。一套控制温度,使试样和参比物以预定的速率升温,另一套用来补偿二者之间的温度差。

2.无论试样产生任何热效应,试样和参比物都处于动态零位平衡状态,即二者之间的温度差T 等于0。这是DSC 和DTA 技术最本质的区别。

4.DTG 曲线体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对于TG 曲线的优点

答案:DTG 曲线表示的是物质在加热过程中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失重速率)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其其相对于TG 曲线的优点有:

1.能准确反映出起始反应温度Ti ,最大反应速率温度Te 和Tf 。更能清楚地区分相继发生的热重变化反应,DTG 比TG 分辨率更高。DTG 曲线峰的面积精确对应着变化了的样品重量,较TG 能更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能方便地为反应动力学计算提供反应速率(dw/dt )数据。DTG 与DTA 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能判断出是重量变化引起的峰还是热量变化引起的峰。TG 对此无能为力。

四、分析计算题

1. 图1分别为YG6及YG6X 硬质合金样品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5K/min 时由Netzsch

DIL409pc 热膨胀仪测出的热膨胀(DIL)曲线及其一阶微分曲线,试比较其28-699℃间的工程膨胀系数,并通过其一阶微分曲线对其原因做出解释。

5

1015

20

25

dL/Lo *10-30.5

1.0

1.5

2.0dL/dt *10-3 /(1/min)

[1] 2008-06-4-5k-1000(硬质合金,株洲,YG6X ).dl3 dL dL/dt [2] 2008-06-3-5k-1000(硬质合金,株洲,YG6).dl3 dL dL/dt 温度./℃28.0, 699.0 :T. α/(1/K)6.5190E-06温度./℃28.0, 699.0 :T. α/(1/K)5.4869E-06770.0 ℃[1][2][1][2]

图1 YG6及YG6X 硬质合金样品在空气气氛下,

升温速率为5K/min 时的热膨胀曲线及其一阶微分曲线

答案:在28-699℃的温度范围内,YG6样品的工程膨胀系数为5.487x10-6(1/K),而YG6X 样品的工程膨胀系数为6.519x10-6(1/K),显然具有细晶晶粒的YG6X 样品的线膨胀系数要高于粗晶粒的YG6样品的。从它们的一阶微分曲线可以看出,YG6X 样品在770℃发生突变。这是由于合金中Co 相粘结剂在600-700℃间易于汽化,而相对于YG6样品,YG6X 中的WC 晶粒尺寸更小,从而在WC 晶粒的Co 相粘结剂也更多,当Co 相粘结剂在600-700℃间汽化后,YG6X 中WC 晶粒间留下的总空隙较多,而当加热温度加热到770℃引起YG6X 样品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从而其线膨胀系数高于YG6样品。

2.图2分别为Co 基合金样品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5K/min 时由Netzsch DIL409pc 热膨胀仪测量的先从30升温到1000℃,而后又冷却到300℃后的热膨胀(DIL)曲线及其一阶微分曲线,试比较升温及降温中其介于295-969℃间的工程膨胀系数,并通过分析其一阶微分曲线后对其可能的变化过程进行推断。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温度 /℃024********dL/Lo *10-3-50050100150200dL/dt *10-6 /(1/min)[2.1] 2010.04.20-10k-980(Co-base,stc ).dl3 dL dL/dt [2.3] 2010.04.20-10k-980(Co-base,stc ).dl3 dL dL/dt 温度./℃295.0, 969.0 :T. α/(1/K)16.6268E-06温度./℃297.0, 969.0 :T. α/(1/K)18.2122E-06[2.1][2.3][2.1][2.3]677℃

图2 Co 基合金样品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5K/min 时先升温到1000℃

后又冷却到300℃时的热膨胀(DIL)曲线及其一阶微分曲线

答案:在295-969℃的温度范围内,Co 基合金样品升温时的工程膨胀系数为16.6268x10-6 (1/K),而降温时的为18.212x10-6(1/K)。通过对比其其一阶微分曲线后可以发现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在677℃时长度发生突变而降温过程则没有 ,因此可以推断出合金样品在600-700℃时产生了新相,由从而引起长度变化速率的改变。

2. 图3分别为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 时的DSC-TG 同步

热分析曲线,试分析其整个反应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反应类型,反应的起始及结束温度范围,失重量,反应峰值温度等等)。

3.

图3 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 时的

DSC-TG 曲线(a );TG-DTG 曲线(b )

答案:从图3a 、b 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过程分别为玻璃原料的脱水、粘结剂的烧蚀、以及进一步氧化等三个阶段;其中脱水阶段位于30-200℃,100.9℃时失重最快,失重量为3.008%,需要吸热38.7J/g ;粘结剂的烧蚀位于200-520℃,256.3℃及353℃时失重最快,失重量分别

为2.14%、3.344%,分别为粘结剂分解为CO、CO2、SO、SO2等气体释放导致的失重,反应中放热322.97J/g;进一步氧化过程位于52-700℃,564.3℃时失重最快,失重量为0.317%,需要吸热3.3J/g。

4.高岭石是在天然粘土中的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用STA 409 PC 可以研究它们的分解行为和相转变。图4分别为高岭石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DSC-TG同步热分析曲线,试分析其整个反应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反应类型,反应的起始及结束温度范围,失重量,反应峰值温度等等)。

图4 高岭石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

DSC-TG曲线

答案: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过程分别为高岭石的脱水、杂质的烧蚀、脱羟基以及相变等四个阶段;其中脱水阶段位于30-320℃,失重量为7.19%,需要吸热157.4J/g,127.3℃为吸热峰值温度;杂质的烧蚀阶段位于320-580℃,失重量为0.52%,产生放热51.02J/g,484.2℃为放热峰值温度;脱羟基阶段位于580-850℃,失重量为3.67%,需要吸热229.55J/g,756.8℃为吸热峰值温度;相变阶段位于850-1200℃,DTA 曲线位于923.1℃时有一个较大的吸热峰,而TG 曲线显示无失重过程,因此为相变过程,需要吸热51.02J/g。

红外复习提纲

1.了解红外光谱的定义概念、表示方法和作用。

红外光谱的定义: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分子基团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长(或波数)的曲线,即红外光谱。

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以T-λ或T-ν来表示,下图为苯酚的红外光谱。

纵坐标为吸收系数,或透过率。

横坐标为波长λ(μm )或波数1/λ,单位:cm-1

谱图特征:峰数,峰位,峰强,峰形。

红外光谱法广泛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

1.已知物的鉴定方法

将试样的谱图与标准的谱图(或文献谱图)进行对照:若两张谱图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就可以认为样品是该种标准物;如果两张谱图不一样,或峰位不一致,则说明两者不为同一化合物,或样品有杂质。如用计算机谱图检索,

则采用相似度来判别。

使用文献上的谱图应当注意试样的物态、结晶状态、溶剂、测定条件以及所用仪器类型均应与标准谱图相同

2.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测定未知物的结构,是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如果未知物不是新化合物,可以利用标准谱图进行查对,方法是:首先进行光谱解析,判断试样的可能类型,然后查找标准谱图对照核实。

在对光谱图进行解析之前,应收集样品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了解试样的来源、以估计其可能是哪类化合物。有时还需要其它方法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2.红外光谱法与X射线衍射分析法比较,在应用上有何不同?

3.红外光的分区,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波长/ m0.75~2.5 2.5~5050~1000波数/ cm-113333~40004000~200200~10

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

近红外光谱区:

低能电子能级跃迁

含氢原子团:-OH、 -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峰

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

适用于水、醇、高分子化合物、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分子的振动、转动基频吸收光谱区

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光谱区

远红外光谱区:

气体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

液体与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

晶体的晶格振动

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异构体的研究

金属有机化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研究

该光区能量弱,较少用于分析

远红外光区

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条件一: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

能量相等。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偶极距有变化)。

4.偶极矩的概念,为什么单原子分子和结构对称的双原子分子(如O2)无红外活性?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

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5.解释什么叫红外非活性振动?

有对称结构分子中,有些振动过程中分子的偶极矩变化等于零,不显示红外吸收,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6.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有哪些?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ν: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

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δ: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

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7.分子的运动自由度、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及理论红外吸收峰数的关系,以H2O和CO2分子为例进行说明。

设分子的原子数为n,

则总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非线型分子:n个原子应该有3n个自由度,但有3个平动和3个绕轴转动,理论振动数=3n-6 个;

如:H2O分子,其振动数为3×3-6=3 个

线型分子:n个原子应该有3n个自由度,但有3个平动和2个绕轴转动,理论振动数=3n-5 个。

如:CO2分子,理论振动数为3×3-5=4

8.基频峰、倍频峰、泛频峰及特征峰的概念

基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振动吸收峰(ν0→ν1)。

倍频峰:指ν0→ν2的振动吸收带,出现在强的基频峰的大约2倍处(实际比两倍低)。一般为弱吸收峰。

合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同时发生频率为ν1和ν2的跃迁,此时产生的跃迁为ν1+ν2的谱峰。差频峰:当吸收峰与发射峰相重叠时产生的峰ν1-ν2。

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特征吸收峰,

9.通过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哪些特征可以了解物质结构、成分及含量方面的信息?

谱带(吸收峰)强度(红外光谱的纵坐标):

分子的对称性越低,基频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其对应的峰强度也越大。

分子或基团的浓度影响吸收峰强度,浓度越高,吸收强度就越大。

反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大于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伸缩振动的强度大于变形振动的

强度。

特征吸收峰和基团频率

通过对大量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处于不同物质分子中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键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带。

10.红外光谱仪有哪两大类型?哪种类型仪器性能更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色散型的红外光谱仪不足之处:

1)需采用狭缝,光能量受到限制;

2)扫描速度慢,不适于动态分析及和其它仪器联用;

3)不适于过强或过弱的吸收信号的分析。

狭缝越窄,分辨率越高,但光源到达检测器的能量减少,这对红外光谱分析影响很大。为减少长波部分能量损失,通常采取程序控制增减狭缝宽度的办法,即随辐射能量降低,狭缝宽度自动增加,保持到达检测器的辐射能量的恒定。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不需要分光,故没有单色器。

(1)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2)波数精度高

(3)扫描速度快

(4)光谱范围宽

(5)能量输出大

11.用粉末压片法制样时,哪些因素会对红外谱图的质量有影响?

制样对红外谱图质量的影响:

颗粒大小:样品对红外光的散射作用是随颗粒增大而增强。当颗粒大干红外辐射波长时,散射作用很强,会导至光谱图变形,即吸收带减少(合并)及强度减弱。因

此,必须使矿物颗粒小于红外辐射的最短波长(<2 )。

分散介质: KBr的化学活性较大,当它与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样品一起研磨时,可与样品发生反应,使所测光谱变为反应产物的光谱。这种现象在某些硫酸盐及氯化物矿物的KBr压片中表现比较明显。

大气水:KBr极易吸水,在样品光谱中常出现3400cm-1及1600cm-1左右的水吸收带,解释谱图时要注意,不要误认为是样品含的结晶水。

样品数量:样品数量过多或过少,会使强带头钝或弱带无法分辨(图3-7)。因此,在常规鉴定时,应兼顾各带,使其均能较好分辨。

12.解释为何化学组成同为CaCO3的方解石和文石矿物,它们的红外光谱不同?

CO3内部为共价键,故碳酸盐矿物内振动频率与自由离子振动频率比较接近,大约在1530~650cm-1范围。

伸缩振动模式(如υ3、υ1)分别在1530~1320cm-1与1150~1050cm-1;弯曲振动模式(υ2、υ4)分别在890~800cm-1及760一650cm-1;1400cm-l±的υ3频率是碳酸盐矿物的特征频率。

CO3内振动频率受外部金属阳离子(M)性质的影响,υ4表现尤为明显。

CO3相对于阳离子的平移和转动产生晶格振动,它们的频率较低,在500~30cm-1范围。

阳离子质量(或半径)影响晶格振动频率,质量或半径增加,频率降低,呈线性关系。

碳酸盐矿物的红外光谱由碳酸根离子振动模式及晶格振动模式构成,有的矿物还包括其它基团(OH-、H20等)的振动模式。

CO3的内振动模式决定了碳酸盐矿物红外光谱的基本轮廓。但具体碳酸盐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数目和频率)还与晶体结构和外部金属阳离子(M)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力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000~400cm-1划分为四个区:

名称氢键区三键区双键区单键区

(指纹区)波数范围cm-1 4000-25002500-20002000-15001500-400

产生吸收的基团C-H

N-H

O-H

C≡N

C≡C

C=C=C

C=0

C=C

C-C

C-O-C

C-N

1.X射线的产生及其分类

X射线的特征是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因此X射线必定是由于原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所以X射线光谱是原子中最靠内层的电子跃迁时发出来的,而光学光谱则是外层的电子跃迁时发射出来的。X射线在电场磁场中不偏转。这说明X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因此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分类

放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

(1)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只发射连续光谱的辐射。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连续光谱的性质和靶材料无关。

(2)一种不连续的,它只有几条特殊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特征光谱和靶材料有关。

2. X射线粉晶衍射中靶材的选取

样品制备

多晶X射线衍射法也称之为粉晶X射线衍射法,意指对研磨成粉末的多晶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普通制样要求样品研磨成200目以下的粉末状(用手触摸无颗粒感),约需样品0.2-0.3g,用玻璃板把样品压实、压平于样品板的凹槽中即可,如图4-1a所示;如果样品为硬质块状样品(多晶集合体),则需把样品制作成10mm见方以内的尺寸,厚度不超过5mm,用橡皮泥固定于空心样品坐上(图4-1b),样品需有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样品板平面保持一致;如果样品量很少,不足以按前两种方法制样,则可用毛玻璃样品板制样,这时仅需样品5-10mg,用玻璃板压在毛玻璃面上即可

3. 布拉格公式

布拉格公式为:2dsinθ=nλ,其中d为晶面间距,θ为衍射半角(即发生衍射峰对应的θ角度),因为一般将2θ成为衍射角。n成为衍射级数,即某一晶面的一级衍射,或二级衍射,λ为所用靶的波长

4. PDF卡片

5. X射线粉晶衍射谱图

6. X射线粉晶衍射的应用

物相分析(物相鉴定与定量相分析)

晶体学分析(晶粒大小、指标化、点阵参数测定、解析结构等)

薄膜分析(薄膜的厚度、密度、表面与界面粗糙度以及测定单晶外延膜结构特征)

织构分析、残余应力分析

电子衍射及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复习提纲

透射电镜分析部分:

4.TEM(透射电镜)的主要结构,按从上到下列出主要部件

1)电子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图像系统、图像观察和记录系统;

2)真空系统;

3)电源和控制系统。

电子枪、第一聚光镜、第二聚光镜、聚光镜光阑、样品台、物镜光阑、物镜、选区光阑、中间镜、投影镜、双目光学显微镜、观察窗口、荧光屏、照相室。

5. TEM和光学显微镜有何不同?

光学显微镜用光束照明,简单直观,分辨本领低(0.2微米),只能观察表面形貌,不能做微区成分分析;TEM分辨本领高(1A)可把形貌观察,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结合起来,可以观察表面和内部结构,但仪器贵,不直观,分析困难,操作复杂,样品制备复杂。

6.几何像差和色差产生原因,消除办法。

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的规律而造成的。

减小球差可以通过减小CS值和缩小孔径角来实现。

色差是由于入射电子波长(或能量)的非单一性造成的。

采取稳定加速电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色差;适当调配透镜极性;卡斯汀速度过滤器。

7.TEM分析有那些制样方法?适合分析哪类样品?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制样方法:化学减薄、电解双喷、竭力、超薄切片、粉碎研磨、聚焦离子束、机械减薄、离子减薄;

TEM样品类型:

块状,用于普通微结构研究;

平面,用于薄膜和表面附近微结构研究;

横截面样面,均匀薄膜和界面的微结构研究;

小块粉末,粉末,纤维,纳米量级的材料。

二级复型法: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形态;

一级萃取复型:指制成的试样中包含着一部分金属或第二相实体,对它们可以直接作形态检验和晶体结构分析,其余部分则仍按浮雕方法间接地观察形态;

金属薄膜试样:电子束透明的金属薄膜,直接进行形态观察和晶体结构分析;

粉末试样:分散粉末法,胶粉混合法

思考题:

1.一电子管,由灯丝发出电子,一负偏压加在栅极收集电子,之后由阳极加速,回答由灯丝到栅极、由栅极到阳极电子的折向及受力方向?

2.为什么高分辨电镜要使用比普通电镜更短的短磁透镜作物镜?

高分辨电镜要比普通电镜的放大倍数高。为了提高放大倍数,需要短焦距的强磁透镜。透镜的光焦度1/f与磁场强度成H2正比。较短的f可以提高NA,使极限分辨率更小。

3.为什么选区光栏放在“象平面”上?

电子束之照射到待研究的视场内;防止光阑受到污染;将选区光阑位于向平面的附近,通过一次放大向的范围来限制试样成像或产生电子衍射的范围。

5.电镜中的像差是如何形成的?分别谈如何消除各种像差。

6.什么是景深和焦深?

景深:固定像点,物面轴向移动仍能保持清晰的范围;

焦深:固定物点,像面轴向移动仍能保持清晰的范围。

7.电子显微镜象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复习题

1.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明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二次电子:二次电子能量较低,在电场作用下可呈曲线运动翻越障碍进入检测器,因而能使样品表面凹凸的各个部分都能清晰成像。二次电子强度与试样表面的几何形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1)对样品表面形貌敏感2)空间分辨率高3)信号收集效率高,是扫描电镜成像的主要手段。

背散射电子(BE):通常背散射电子的能量较高,基本上不受电场的作用而呈直线进入检测器。背散射电子的强度与试样表面形貌和组成元素有关。对样品物质的原子序数敏感分辨率和信号收集效率较低。

吸收电子(AE):吸收电子与入射电子强度之比和试样的原子序数、入射电子的入射角、试样的表面结构有关。利用测量吸收电子产生的电流,既可以成像,又可以获得不同元素的定性分布情况,它被广泛用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中。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背散射电子增多,吸收电子较少;2)吸收电流图像的衬度正好与背散射电子图像相反。

特征X射线:以辐射形式放出,产生特征X射线。各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X射线,可以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和晶体结构研究。

俄歇电子(AUE):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俄歇能谱。1)适合分析轻元素及超轻元素2)适合表面薄层分析(<1nm)(如渗氮问题)

透射电子(TE):如果试样只有10~20nm的厚度,则透射电子主要由弹性散射电子组成,成像清晰。如果试样较厚,则透射电子有相当部分是非弹性散射电子,能量低于E0,且是变量,经过磁透镜后,由于色差,影响了成像清晰度。1)质厚衬度效应2)衍射效应3) 衍衬效应

感应电导:在电子束作用下,由于试样中电子电离和电荷积累,试样的局部电导率发生变化。(电子感生电导)用于研究半导体。

荧光:(阴极发光)各种元素具有各自特征颜色的荧光,因此可做光谱分析。大多数阴极材料对杂质十分敏感,因此可以用来检测杂质。

各种物理信号产生的深度和广度:

俄歇电子<1nm;二次电子<10nm;

背散射电子>10nm;X射线1um

2.电子束透过试样时,电子透射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加速电压、样品厚度、入射方向、晶体结构、样品物质成分。

3.简述二级复型、一级萃取复型。

二级复型:

a按一般金相法,抛光原始试样,选择合适的浸蚀剂腐蚀试样表面,以显示内部组织;或者选用新鲜断口作为试样。

b在被复制试样表面滴一滴丙酮,再覆盖一张比试样稍大的AC纸,用软棉球或软橡皮按压,以形成不夹气泡的均匀负复型。

c把上述带有负复型的试样放在红外灯下烘干,然后用镊子将留有试样表面信息的AC纸揭下。

d使负复型与试样接触的面朝上,用透明胶纸平整地固定在载玻片上。把载玻片放入真空喷镀仪中进行喷碳

e为提高衬度使用真空喷镀仪中另一对电极,进行投影,投影材料为铬或金,投影角为30度。

f将喷好的复型膜剪成2.5mm × 2.5mm的小块,置于丙酮中,使AC纸充分溶解。并用干净丙酮反复清洗碳膜2-3次,最后用Φ3mm的铜网直接捞取碳膜,用滤纸将丙酮吸干后,供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一级萃取复型:

a金相试样制备同二级复型,但浸蚀表面的深度视第二相质点的尺寸决定,最佳浸蚀深度为略大于第二相质点的一半,以便易于萃取在复型上;对断口试样一般不浸蚀。

b在试样表面上真空喷镀一层碳。

c将带有碳膜的试样用小刀轻轻划成2.5mm见方的小块。用电解法或化学法使碳膜分离。d不同的试样选择不同的电解液(或腐蚀液),它只浸蚀基体而不浸蚀要萃取的第二相。

e待碳膜从试样表面全部分离并漂浮于液面时,用铜网捞起。

f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酒精或盐酸酒精中清洗碳膜,再于酒精或丙酮中反复清洗,最后用Φ3mm 的铜网捞取碳膜,用滤纸将其吸干后,供电子显微镜观察。

4.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用不同的信号成像时,其分辨率有何不同?所谓扫描电镜的分辨率是指用何种信号成像时的分辨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信噪比、磁场条件及机械振动等)电子束的束斑大小、检测信号的类型以及检测部位的原子序数是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三大因素。

成像分辨率(nm):二次电子5-10,背散射电子50-200,吸收电子100-1000特征X射线100-1000,俄歇电子5-10

所谓扫描电镜的分辨率是指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

2. 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与透射电镜有何不同?

它不用电磁透镜放大成像,而是用类似电视显影显像的方式,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面试激发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的。

3. 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像在显示表面形貌衬度时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形貌分析

不同: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像的衬度是形貌衬度,主要决定于试样表面相对于入射电子束的倾角。试样表面光滑平整(无形貌特征),倾斜放置时的二次电子发射电流比水平放置时大,一般选在45度左右。用二次电子信号作形貌分析时,可以在检测器收集栅上加一正电压(一般为250-500V),来吸引能量较低的二次电子,使它们以弧形路线进入检测器,这样在样品表面某些背向检测器或凹坑等部位上逸出的二次电子也能对成像有所贡献,图像层次增加,细节清楚。

用背散射电子信号进行形貌分析时,其分辨率要比二次电子低,因为背散射电子是在一个较大的作用体积内被入射电子激发出来的,成像单元变大是分辨率降低的原因。

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很高,它们以直线轨迹逸出样品表面,对于背向检测器的样品表面,因检测器无法收集到背散射电子而变成一片阴影,因此在图像上显示出很强的衬度,以至失去细节的层次,不利于分析。

4. 电子探针仪与扫描电镜有何异同?电子探针仪如何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配合进行组织结构和微区化学成分的同位分析?

电子探针的镜筒及样品室和扫描电镜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检测器部分使用的额是X射线谱仪,专门用来测定特征波长(WDS)或特征能量(EDS),以此来对委屈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电子探针一般作为附件安装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上,满足微区组织形貌、晶体结构级化学成分三位一体分析的需要。

5. 举例说明电子探针的三种工作方式(点、线、面)在显微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点分析:将电子束固定在所要分析的某一点上,用手动或马达带动来改变晶体和计数器的相

对位置,就可以接收到此点内的不同元素的X射线。

线分析:将谱仪(波谱仪或能谱仪)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上,使电子束沿指定的路径作直线扫描,便可得到该元素在此直线上的浓度分布曲线。改变谱仪的位置,便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曲线。

面分析: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光栅扫描时,把谱仪(波谱仪或能谱仪)设定在接收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的位置上,此时在荧光屏上便可得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图像中的亮区表示这种元素的含量较高。

若把谱仪设定为在另一元素,则可获得另一种元素得浓度分布图像。

思考题

1.简述能谱仪、波谱仪在分析工作中的优缺点

能谱仪与波谱仪比较

优点:探测效率高。能谱仪的灵敏度比波谱仪高一个数量级。

能谱仪可同时对分析点所有元素进行测定。波谱仪只能逐个测量每种元素的特征波长。

能谱仪的结构比波谱仪简单。能谱仪不必聚焦。因此对样品表面没有特殊要求,适合于粗糙表面的分析工作。

缺点:分辨率比波谱仪低。

能谱仪只能分析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而波谱仪可测定原子序数4-92之间的所有元素。能谱仪的Si(Li)探头必须用液氮冷却。

2. 当对样品的扫描幅度为5×10-3mm、在荧光屏上的扫描幅度为50mm时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M=50mm/5×10-3mm=104

3.对扫描电镜来说当放大倍数为20000、发散半角β=5×10-3rad时的场深为多少?

D=0.2/βM=0.2/(5×10-3×20000)=0.02mm

4.扫描电镜的物镜与透射电镜的物镜有什么不同?

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都有三个聚光镜。前两个聚光镜是强磁透镜,用于缩小电子束光斑;第三个聚光镜是弱磁透镜(称为物镜),具有较长的焦距。目的是使样品室和透镜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装入各种探测器,不作成像透镜用,不放大物象。

5.直进式波谱仪和回转式波谱仪各有什么优缺点?

直进式:分光晶体直线运动,检测器能在几个位置上接收到衍射束,表明试样被激发的体积内存在着相应的几种元素。衍射束的强度大小和元素含量成正比。回转式:结构简单,但是X射线出射方向变化很大,所以X射线的出射窗口要开的很大,因而影响不平表面的分析结果。

思考题:

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的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背散射电子增多,吸收电子减少。

电子衍射分析复习题

1.分析电子衍射于X射线衍射有何异同?

2.电子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Bragg定律:2dsinθ=nλ

倒易点阵与爱瓦尔德球图解法:

晶带定理与零层倒易截面:hu+kv+lw=0

结构因子--倒易点阵的权重:F hkl=∑fjexp[2πi(hxj+kyj+lzj)]

简单立方:F hkl恒不等于零,即无消光现象。面心立方:h、k、l为异性数时,Fhkl=0;h、k、

l为同性数时,F hkl≠0(0作偶数)。体心立方:h+k+l=奇数时,F hkl=0;h+k+l=偶数时,F hkl≠0偏离矢量与倒易阵点扩展:偏离矢量S即倒易杆中心与爱瓦尔德球面交截点的距离。

电子衍射基本公式:rd=Lλ r为衍射斑到原点的距离;d为晶面间距;L为样品到照相底版的距离;λ为入射波长

3.衍射像和一次放大像都在物镜的什么部位形成?

衍射像成像在物镜后焦面上,一次放大像在物镜的像平面上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相机常数的标定方法

rd=Lλ测量喷镀的标准物质的R i,确定r i,因物质结构已知,有ASTM卡片确定d i,计算K=r i*d i,取平均值,即可。若要求精确,画出ri*di随ri变化曲线,以供分析位置结构电子衍射谱用。

5.用爱瓦尔德图解法证明布拉格定律。

O*G=g,因此k′-k=g,它与Bragg定律是完全等价的。由O向O*G作垂线,垂足为D因为g 平行于(hkl)晶面的法向NHKL,所以OD就是正空间中(hkl)晶面的方位,若它与入射束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O*D=OO*sinθ即g/2=k sinθ由于g=1/d,k=1/λ 因此2dsinθ=λ.

6.在电子显微镜中进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如何能将形貌观察及结构分析结合起来?

7.说明多晶、单晶及非晶衍射花样的特征及形成原理。

多晶体的电子衍射花样是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环。

多晶取向完全混乱,可看作是一个单晶体围绕一点在三维空间内旋转,故其倒易点是以倒易原点为圆心,(hkl)晶面间距的倒数为半径的倒易球,与反射球相截为一个圆。所有能产生衍射的半点都扩展为一个圆环,故为一系列同心圆环。单晶体的电子衍射花样由排列的十分整齐的许多斑点组成。

倒易原点附近的球面可近似看作是一个平面,故与反射球相截的是而为倒易平面,在这平面上的倒易点阵都坐落在反射球面上,相应的晶面都满足Bragg方程,因此,单电子的衍射谱是而为倒易点阵的投影,也就是某一特征平行四边形平移的花样。

非晶态物质的电子衍射花样只有一个漫散的中心斑点。

非晶没有整齐的晶格结构。

8.结合例子说明如何利用电子衍射图谱进行物相鉴定和取向关系的测定。

9.电子衍射分析的精确性受哪些参数的影响?如何进行精确计算?

精确测定L及λ;……

思考题

1.已知一多晶物质的前五个衍射环的半径分别为: r1=8.42mm, r2=11.83mm, r3=14.52mm, r4=16.84mm, r5=18.88mm. 晶格常数a=

2.81埃.

(1)确定此物质的结构,并标定这些环对应的指数;

(2)求衍射常数Ll.

2.画出面心立方晶体(211)*的零阶和一阶劳厄带重叠图,(必须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5.零阶与高阶劳厄区之间的空白区宽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零阶与高阶劳厄区之间的空白宽度,处于试样厚度有关外,还与衍射物质的晶格常数有关,试样厚度越小,晶格常数越大(即不同层倒易面越靠近)空白区越窄。

6.利用那种衬度操作可看到位错的半原子面和位移R1、R2;利用那种衬度操作可看到应变场位错线,如何操作可观察位错割阶,如何操作可观察反相筹?

相位衬度;衍射衬度;如果要观察攀移形成的割阶,电子束的入射方向必须垂直于位错线,但是要平行于滑移面;要观察反向畴界,电子束的入射方向必须平行于畴壁。

7.电子衍射与x光衍射的异同?

8.晶面间距越小越容易出现高阶劳埃带,对么?为什么?

不对。间距越大,倒易面越接近,才容易出现高阶劳埃带。

9.什么是菊池极菊池带、什么是超点阵斑?

菊池线对的中线即(hkl)面与荧光屏的截线,两条中线的交点即两个对应的晶面所属的晶带轴与荧光屏的截点,称为菊池极。

晶面和入射电子束间的夹角f。当f=q,即晶格严格处于布拉格衍射位置,倒易点hkl正好落在反射球上,菊池线正好通过hkl单晶衍射斑,而暗线过000点(透射斑点),在这种双光束情况下,菊池线的特征不明显,只在000与hkl之间一个菊池带(暗),这个暗带的两边就相当于上述菊池线位置。

超点阵斑点:当晶体内不同原子产生有序排列时,将引起电子衍射结果的变化,即可以使本来消光的斑点出现,这中额外的斑点称为超点阵斑点。

10.什么是对称谱,为什么电子束平行晶面仍可得到电子衍射图?

电子束平行于晶带轴入射形成。

样品薄倒易杆比较长,电子束波长短反射球曲率小。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物理性能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2013级本科 姓名:张学书 学号: 3

指导老师:谢礼兰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 实验一: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同步热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STA449 F3型同步热分析仪的构造原理及性能。 3、学习STA449 F3型同步热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指在加热的过程中,测量被测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技术。图1-1为功率补偿式DSC仪器示意图:

图1-1 功率补偿式D SC 示意图 1.温度程序控制器; 2.气氛控制;3.差热放大器;4.功率补偿放大器;5.记录仪 当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譬如放热,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温度,放置在它们下面的一组差示热电偶产生温差电势U ΔT ,经差热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功率补偿放大器,功率补偿放大器自动调节补偿加热丝的电流,使试样下面的电流Is减小,参比物下面的电流IR 增大,而Is +IR 保持恒定。降低试样的温度,增高参比物的温度,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 趋于零。上述热量补偿能及时,迅速完成,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始终维持相同。 设两边的补偿加热丝的电阻值相同,即RS =RR=R,补偿电热丝上的电功率为PS=IR 和P R=IR 。当样品没有热效应时,PS=P R;当样品存在热效应时,PS 和PR 的差ΔP能反映样品放(吸)热的功率: ΔP= PS-PR= IR -IR=(I S+IR)( I S-IR)R =(IS+IR ) ΔV =I ΔV? (1) 由于总电流IS+IR 为恒定,所以样品的放(吸)热的功率ΔP只和ΔV 成正比, 3 1 2 4 5

热分析动力学

热分析动力学 一、 基本方程 对于常见的固相反应来说,其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 )(C )(B )(A g s s +→ (1) 其反应速度可以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方程表示: 微分形式 )(d d αα f k t = (2) 和 积分形式 t k G =)(α (3) 式中:α――t 时物质A 已反应的分数; t ――时间; k ――反应速率常数; f (α)—反应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 G(α)――反应机理函数的积分形式。 由于f (α)和G (α)分别为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α αααd /)]([d 1 )('1)(G G f = = (4) k 与反应温度T (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著名的Arrhenius 方程表示: )/exp(RT E A k -= (5)

式中:A ――表观指前因子; E ――表观活化能; R ――通用气体常数。 方程(2)~(5)是在等温条件下出来的,将这些方程应用于非等温条件时,有如下关系式: t T T β0 += (6) 即: β/=t d dT 式中:T 0――DSC 曲线偏离基线的始点温度(K ); β――加热速率(K ·min -1)。 于是可以分别得到: 非均相体系在等温与非等温条件下的两个常用动力学方程式: )E/RT)f(A t d d αexp(/-=α (等温) (7) )/exp()(β d d RT E f A T -=αα (非等温) (8) 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求解出能描述某反应的上述方程中的“动力学三因子” E 、A 和f(α)

对于反应过程的DSC 曲线如图所示。在DSC 分析中,α值等于H t /H 0,这里H t 为物质A ′在某时刻的反应热,相当于DSC 曲线下的部分面积,H 0为反应完成后物质A ′的总放热量,相当于DSC 曲线下的总面积。 二、 微分法 2.1 Achar 、Brindley 和Sharp 法: 对方程 )/exp()(β d d RT E f A T -=αα进行变换得方程: )/exp(d d )(βRT E A T f -=α α (9) 对该两边直接取对数有: RT E A T f - =ln d d )(βln αα (10) 由式(11)可以看出,方程两边成线性关系。 通过试探不同的反应机理函数、不同温度T 时的分解百分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就可以试解出相应的反应活化能E 、指前因子A 和机理函数f(α). 2.2 Kissinger 法

差热分析__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用差热仪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2. 了解差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了解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如何利用热电偶绘制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伴随着有焓的改变,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物质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差热分析就是通过温差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热分析仪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带有控温装置的加热炉、放置样品和参比物的坩埚、用以盛放坩埚并使其温度均匀的保持器、测温热电偶、差热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系统(记录仪或微机)。差热图的绘制是通过两支型号相同的热电偶,分别插入样品和参比物中,并将其相同端连接在一起(即并联,见图5-1)。A 两支笔记录的时间—温度(温差)图就称为差热图,或称为热谱图。 图5-1 差热分析原理图 图5-1 典型的差热图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如图5-2中T B);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相同条件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在相同的测

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差热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陶瓷、地质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本实验采用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是一种蓝色斜方晶系,在不同温度下,可以逐步失水: CuSO 4·5H 2O CuSO 4·3H 2O CuSO 4·H 2O CuSO 4 (s ) 从反应式看,失去最后一个水分子显得特别困难,说明各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不一样。 四个水分子与铜离子的以配位键结合,第五个水分子以氢键与两个配位水分子和SO 4 2-离子结合。 加热失水时,先失去Cu 2+ 左边的两个非氢键原子,再失去Cu 2+ 右边的两个水分子,最后失去以氢键连接在SO 4 2- 上的水分子。 三、仪器试剂 差热分析仪1套;分析物CuSO 4·5H 2O ;参比物α-Al 2O 3。 四、实验步骤 1、 开启仪器电源开关,将各控制箱开关打开,仪器预热。开启计算机开关。 2、参比物(α-Al 2O 3)可多次重复利用,取干净的坩埚,装入CuSO 4·5H 2O 样品、装满,再次加入CuSO 4·5H 2O 将坩埚填满,备用。 3、抬升炉盖,将上步装好的CuSO 4·5H 2O 样品放入炉中,盖好炉盖。 4、打开计算机软件进行参数设定,横坐标2400S 、纵坐标300℃、升温速率

热分析实验报告

热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TG-DSC综合热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了解各步具体的操作及其目的。 2、测定纯Al-TiO2升温过程中的DSC、TG曲线,分析其热效应及其反应机理。 3、运用分析工具标定热分析曲线上的反应起始温度、热焓值等数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 四、实验原理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 TA)技术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根据被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常见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TG)、差热分析(Difference Thermal Analysis,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ce Scanning Claorimetry,DSC)等。其内涵有三个方面:①试样要承受程序温控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降)温,该试样物质包括原始试样和在测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②选择一种可观测的物理量,如热学的,或光学、力学、电学及磁学等;③观测的物理量随温度而变化。

热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试样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变化(如晶型转变、相态转变及吸附等)、化学变化(分解、氧化、还原、脱水反应等)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认识试样物质的内部结构,获得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热分析,就是在相同的热条件下利用由多个单一的热分析仪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热分析仪,见图1,对同一试样同时进行多种热分析的方法。 图1 综合热分析仪器(STA449C) (1)、热重分析( TG)原理 热重法(TG)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仪器为日本人本多光太郎于1915年制作了零位型热天平(见图2)。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加热过程中如果试样无质量变化,热天平将保持初始的平衡状态,一旦样品中有质量变化时,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_______ 学号: 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04-09 实验成绩: 热重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差热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热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测定硫酸铜晶体试样的差热谱图,并根据所得到的差热谱图,分析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实验原理 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最常用的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即变位法和零位法。所谓变位法,是根据天平梁倾斜度与质量变化成比例的关系,用差动变压器等检知倾斜度,并自动记录。零位法是采用差动变压器法、光学法测定天平梁的倾斜度,然后去调整安装在天平系统和磁场中线圈的电流,使线圈转动恢复天平梁的倾斜,即所谓零位法。由于线圈转动所施加的力与质量变化成比例,这个力又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比例,因此只需测量并记录电流的变化,便可得到质量变化的曲线。 热重实验仪器主要由记录天平、炉子、程序控温装置、记录仪器和支撑器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记录天平,它基本上与一台优质的分析天平相同,如准确度、重现性、抗震性能、反应性、结构坚固程度以及适应环境温度

变化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记录天平根据动作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偏转型和指零型,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将测量到的重量变化用适当的转换器变成与重量变化成比例的电信号,并可以将得到的连续记录转换成其他方式,如原始数据的微分、积分、对数或者其他函数等,用来对实验的多方面热分析。在上述方法中又以指零型天平中的电化学法适应性更强。发生重量变化时,天平梁发生偏转,梁中心的纽带同时被拉紧,光电检测元件的偏转输出变大,导致吸引线圈中电流的改变。在天平一端悬挂着一根位于吸引线圈中的磁棒,能通过自动调节线圈电流时天平梁保持平衡态,吸引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与样品的重量变化成正比,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得到 TG 曲线。燃烧失重速率曲线 DTG 可以通过对曲线的数学分析得到。 热重分析原理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HCT-2 型 TG-DTA 综合热分析仪、镊子、五水硫酸铜晶体等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炉子,将左右两个陶瓷杆放入瓷坩埚容器,关好炉子在操作界面上调零。 2、将坩埚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数值P1,然后将测试样放入已称坩埚中称量,记下试样的初始质量。 3、将称好的样品坩埚放入加热炉中吊盘内。 4、调整炉温,选择好升温速率。 5、开启冷却水,通入惰性气体。 6、启动电炉电源,使电源按给定的速率升温。 7、观察测温表,每隔一定时间开启天平一次,读取并记录质量数值。 8、测试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低至100摄氏度时切断冷却水。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最新差热分析DTA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DTA 一、实验目的 掌握热分析方法─差热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了解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 二、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放热或吸热的热效应,从而导致样品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差热分析是一种通过热焓变化测量来了解物质相关性质的技术。样品和热惰性的参比物分别放在加热炉中的两个坩埚中,以某一恒定的速率加热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线性升高;如样品没有产生焓变,则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是一致的(假设没有温度滞后),即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如样品发生吸热变化,样品将从外部环境吸收热量,该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反之,如样品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样品瞬间逸出,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高温方向变化,温差DT>0。上述温差DT(称为DTA 信号)经检测和放大

以峰形曲线记录下来。经过一个传热过程,样品才会回复到与参比物相同的温度。 在差热分析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别是通过热电偶测量的,将两支相同的热电偶同极串联构成差热电偶测定温度差。当样品和参比物温差DT=0,两支热电偶热电势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差热电偶记录的信号为水平线;当温差DT10,差热电偶的电势信号经放大和A/D换,被记录为峰形曲线,通常峰向上为放热,峰向下为吸热。差热曲线直接提供的信息主要有峰的位置、峰的面积、峰的形状和个数,通过它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峰的位置是由导致热效应变化的温度和热效应种类(吸热或放热)决定的,前者体现在峰的起始温度上,后者体现在峰的方向上。不同物质的热性质是不同的,相应的差热曲线上的峰位置、峰个数和形状也不一样,这是差热分析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分析DTA 曲线时通常需要知道样品发生热效应的起始温度,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的规定,该起始温度应为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外推基线的交线所对应的温度T(如图2),该温度与其它方法测得的热效应起始温度较一致。DTA峰的峰温Tp虽然比较容易测定,但它既不反映变化速率到达最大值时的温度,也与放热或吸热结束时的温度无关,其物理意义并不明确。此外,峰的面积与

实验六 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实验六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差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热分析仪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3. 利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物质性质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特性、声学特性、电学和磁学特性等等。 在热分析技术中,热重法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被测参数为质量(通常为重量),检测装置为“热天平”,热重法测试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热重曲线以质量作为纵坐标,可以用重量、总重量减少的百分数、重量剩余百分数或分解分数表示。曲线从上往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从左向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所得到的重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则称之为热重曲线。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在正常的情况下,热重曲线的水平部分看作是恒定重量的特征,变化最陡峭的部分,可以给出重量变化的斜率,曲线的形状和解析取决于试验条件的稳定性。热重曲线开始偏离水平部分的温度为反应的起始温度,测量物质的质量是在加热情况下测量试样随温度的变化,如含水和化合物的脱水,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与周围气氛的作用,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升华和蒸发等,都是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量的变化。 从热重法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TG)和二阶微商法(DDTG),前者是TG 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后者是TG 曲线的二阶导数。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只要被测物质在所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热活性,则热效应联系着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所记录的差热曲线上呈现一系列的热效应峰,峰

差热分析_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差热分析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2011/5/2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原理和定性解释差热谱图。 2、用差热仪测定和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原理 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花絮而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物质在受热或者冷却过程中个,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收、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体系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另有一些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同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物质的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必定会变化。差热分析就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基于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DTA的工作原理(图1 仪器简易图)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恒速升温(或降温)时,通过热偶点极连续测定试样同参比物间的温度差ΔT,从而以ΔT对T 作图得到热谱图曲线(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进而通过对其分析处理获取所需信息。 图1 仪器简易图

实验仪器实物图 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 在进行DTA测试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样品池内(如简易图所示),加热炉以一定速率升温,若试样没有热反应,则它的温度和参比物温度间温差ΔT=0,差热曲线为一条直线,称为基线;若试样在某温度范围内有吸热(放热)反应,则试样温度将停止(或加快)上升,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ΔT,将该信号放大,有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后形成DTA峰形曲线,根据出峰的温度 及其面积的大小与形状可以进行分析。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 ΔH。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 起始、终止时刻;ΔT为时间τ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04-09实验成绩: 热重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差热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热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测定硫酸铜晶体试样的差热谱图,并根据所得到的差热谱图,分析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实验原理 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最常用的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即变位法和零位法。所谓变位法,是根据天平梁倾斜度与质量变化成比例的关系,用差动变压器等检知倾斜度,并自动记录。零位法是采用差动变压器法、光学法测定天平梁的倾斜度,然后去调整安装在天平系统和磁场中线圈的电流,使线圈转动恢复天平梁的倾斜,即所谓零位法。由于线圈转动所施加的力与质量变化成比例,这个力又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比例,因此只需测量并记录电流的变化,便可得到质量变化的曲线。 热重实验仪器主要由记录天平、炉子、程序控温装置、记录仪器和支撑器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记录天平,它基本上与一台优质的分析天平相同,如准确度、重现性、抗震性能、反应性、结构坚固程度以及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记录天平根据动作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偏转型和指零型,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将测量到的重量变化用适当的转换器变成与重量变化成比例的电信号,并可以将得到的连续记录转换成其他方式,如原始数据的微分、积分、对数或者其他函数等,用来对实验的多方面热分析。在上述方法中又以指零型天平中的电化学法适应性更强。发生重量变化时,天平梁发生偏转,梁中心的纽带同时被拉紧,光电检测元件的偏转输出变大,导致吸引线圈中电流的改变。在天平一端悬挂着一根位于吸引线圈中的磁棒,能通过自动调节线圈电流时天平梁保持平衡态,吸引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与样品的重量变化成正比,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得到 TG 曲线。燃烧失重速率曲线 DTG 可以通过对曲线的数学分析得到。 热重分析原理如下图所示:

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CuSO4 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 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 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 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如以AI2O3为参比物,它在整个试验温度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因而不产生任何热

实验二 热重-差热分析法

实验二热重-差热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重和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热重和差热分析仪的操作。 3.学会定性解释差热谱图。 4.用差热仪测定绘制CuSO4·5H2O的DTA曲线,分析其水分子的脱去顺序。 二、实验原理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建立被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数学表达式为 △T=Ts-Tr=f(T或t) 其中:Ts ,Tr分别代表试样及参比物温度;T是程序温度;t是时间。记录的曲线叫差热曲线或DTA曲线。

本实验以α – Al2O3作为参比物质,记录CuSO4·5H2O的DTA曲线,从而考察其失去五分子结晶水的情况。 物质受热时,发生化学变化,质量也就随之改变,测定物质质量的变化也就随之改变,测定物质质量的变化就可研究其变化过程, 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曲线)。 三、实验仪器: 差热分析仪 由加热炉、试样容器、热电偶、温度控制系统及放大、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 四、实验步骤: 1.依次开启稳压电源、工作站、气体流量计、主机(开关均在后面)、电脑,打开氮气瓶,使之压力为0.5MP。 2.打开炉子,手动在左右两个陶瓷杆放入铝坩埚容器,关好炉子,在操作界面上调零,仪器自动扣除了空坩埚的重量。 3.打开炉子取出样品坩埚容器将约5-10mg的样品研成粉末放入铝坩埚容器。 4.打开软件TA-60WS Collection Monitor 点击measure,出现measure parameter,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所需要的程序温度,然后点击Start,要我们文件保存在哪里。 5.单击Start。 6.仪器测定结束。 四、结果处理 1.仪器结束后,打开软件TA60,找到要保存的结果文件。 2.依次找到重量线,热线,程序升温线。

草酸钙的热重-差热分析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草酸钙 【实验目的】 (1)掌握热重-差热分析原理和ZCT-A型综合热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了解其应用范围。 (2)对草酸钙进行热重及差热分析,测量化学分解反应过程中的分解温度。 (3)测量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绘制相应曲线,从而研究材料的反应过程。 【实验原理】 热分析是物理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综合热分析研究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相变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时所伴随的能量、质量和体积等一系列的变化,可以确定其变化的实质或鉴定矿物。热分析技术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差热法(DTA),(2)热重法(TG)[包括微分热重(DTG)],(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1)热重分析 热重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TG)曲线。TG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以试样的失重作纵坐标,显示试样的绝对质量随温度的恒定升高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表征了试样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挥发组分的挥发,以及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的分解产物的挥发。如图1、图2 CaC2O4·H2O的热重曲线,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失重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示水分子的失去,第二个阶段表示CaC2O4分解为CaCO3,第三个阶段表示CaCO3分解为CaO。当然,CaC2O4·H2O的热失重比较典型,在实际上许多物质的热重曲线很可能是无法如次明了地区分为各个阶段的,甚至会成为一条连续变化地曲线。这时,测定曲线在各个温度范围内的变化速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热重曲线的一阶导数,称为微分热重曲线[图1也现示出了CaC2O4·H2O的微分热重曲线(DTG)]。微分热重曲线能很好地显示这些速率地变化。

试验11高聚物的差热热重分析

实验11 高聚物的差热热重分析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差热分析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差热分析的实验技术 3.使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高聚物的T g、T m 二、原理 差热分析,简称DTA,是将被测试样加热或冷却时,由于温度导致试样内部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追踪热量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热重分析,简称TG,是将被测试样加热,由于温度导致试样重量变化的分析方法。ZRY系列综合热分析仪是具有微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热重—差热联用热分析仪器,是一种在程序温度(等速升降温、恒温和循环)控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和热量随温度变化的分析仪器。常用以测定物质在熔融、相变、分解、化合、凝固、脱水、蒸发、升华等特定温度下发生的热量和质量变化,广泛应用于无机、有机、石化、建材、化纤、冶金、陶瓷、制药等领域,是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工矿企业等单位研究不同温度下物质物理、化学变化的重要分析仪器。差热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手段已广为应用,它可以研究高聚物对热敏感的各种化学及物理过程,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晶型转变、结晶过程、熔融、纯度变化等;化学变化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硫化、环化、交联、固化、氧化、热分解、辐射变化等。需指出,由于高聚物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对热敏感的特性是很复杂的,所以常需要结合其它实验方法如动态力学试验、气质联用等对差热分析热谱图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探讨高聚物的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 仪器由热天平主机、加热炉、冷却风扇、微机温控单元、天平放大单元、微分单元、差热放大单元、接口单元、气氛控制单元、 PC微机、打印机等组成。 实验时,将试样和惰性参比物(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不产生热效应的热惰性物质,常用?-氧化铝、石英粉、硅油等)置于温度均匀分布的坩埚(样品池)的适当位置,将坩埚(样品池)组合于加热炉中,控制其等速升温或降温。在此变温过程中,若试样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则在对应的温度下吸收或放出热量改变其温度,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一定的温度(ΔT)。将ΔT放大,记录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ΔT随温度T的变化,即ΔT~T曲线。此曲线通常称为差热曲线或差热热谱。 刚开始加热时,试样和参比物以相同温度升温,不产生温度差ΔT=0,差热曲线上为平直的基线。当温度上升到试样产产玻璃化转时,大分子的链段开始运动。试样的热容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热容增大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试样的温度落后于参比物的温度,产生了温度差,于是差热曲线上方出现一个转折,该转折对应的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Tg)若试样是能结晶的并处于过冷的无定形状态,则在玻璃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进行结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此时试样温度较参比物上升快,差热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再进一步加热,晶体开始熔融面需要吸收热量,试样温度暂时停止上升,与参比物之间产生了温度差,其差

热分析仪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玻璃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伴随着有焓的改变,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物质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差热分析(Differentiai Thermal Analysis,简称DTA)就是通过温差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热分析仪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带有控温装置的加热炉、放置样品和参比物的坩埚、用以盛放坩埚并使其温度均匀的保持器、测温热电偶、差热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系统(记录仪或微机)。差热图的绘制是通过两支型号相同的热电偶,分别插入样品和参比物中,并将其相同端连接在一起(即并联,见图1)。两支笔记录的时间—温度(温差)图就称为差热图(见图2),或称为热谱图。 图1 差热分析原理图 图2 典型的差热图 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如图2中T B);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相同条件

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差热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陶瓷、地质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玻璃粉末,参比物:α-Al2O3,仪器:差热分析仪(HCT-1/2)一台,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 1、开启仪器电源,预热20分钟 2、装入实验样品 升起加热炉,露出支撑杆(热电偶组件)。将参比物样品与实验样品分别装入陶瓷坩埚中(Al2O3),平稳放置在热电偶板上,双手降下加热炉体。 3、检查冷却循环水 4、检查仪器主机与计算机数据传输线连接情况 5、检查仪器注意气氛控制单元与外接气源连接情况 注意:在使用流动气氛进行实验时应先做一次或二次流动气氛的热重基线漂移实验,通过改变各路进气流量的方法,使热重基线稳定,漂移最小,为正式试验提供最佳的试验条件。同时,还应注意输入气体管路的欲通气体纯净,在正式试验前,让欲通气体流通约25分钟。 6、运行工作站软件,进入新采集设置界面进行参数设定,输入初始温度(25℃)、终止温度(1000℃)、升温速率(10℃/min)等参数。 7、点“采集”按钮后,系统自动执行实验数据采集命令。 8、到达终止温度后,仪器自动停止采集,将数据存盘。 7、利用Origin画出DTA图,并标出热效应的起始和终止温度以及峰顶温度。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热分析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分析法的种类、仪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2.掌握几种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技术及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3.掌握热分析法在聚合物结晶中的分析原理,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 二、方法简介: 1. 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 TG )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一般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静态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将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动态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为热重曲线( TG 曲线)。 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质量,如热分解反应 A(s) → B(s)+ C(g) 的热重 曲线如图 1 所示。图中 T i 为起始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检测的温度;

Tf 为终止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若试样初始质量为 W0 ,失重后试样质量为 W1 ,测失重百分数为 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SC的技术方法是按照程序改变温度,使试样与标样之间的温度差为零。测量两者单位时间的热能输入差。就是说,使物转移过程中的温度和热量能够加以定量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下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一系 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物 质的结构和组成而异,因此可以利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推测反应机理及产物。 将实验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至熔点以上,恒温一定时间,以充分消除试样的热历史,然后,迅速降温至测试温度进行等温结晶。由于结晶时放出结晶潜热,所以出现一个放热峰,见图。基线开始向放热方向偏离时,作为开始结晶的时间(t0),重新回到基线时,作为结晶结束的时间(t=t∞),则t时刻的结晶程度为 式中 xt、x∞是结晶时间为t及无限大时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的分数;At、A∞为0~t时间及0~∞时间DSC曲线所包含的面积。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10.7 差热分析 姓名吕寿亭 2016年3月24日学号 131120180 摘要 本实验报告阐述了差热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以三氧 化二铝(Al 2O 3 )作为参照物,分别测量了五水合硫酸铜(CuSO 4 ?5H 2 O)和锡(Sn) 样品的差热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差热曲线三氧化二铝锡五水合硫酸铜 一、引言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借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步骤。 2、测量五水硫酸铜和锡的差热曲线,并简单计算曲线峰的面积。 三、实验原理 3.1 差热曲线的形成及差热分析的一般特点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伴随热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物质发生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的。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参比物)和试样一起放入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在试样没有发生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致的。

实验1.聚合物的热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五 聚合物差热热重同时热分析法 差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在DTA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技术是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度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效应,这些热效应均可用DTA 、DSC 进行检测。DTA 、DSC 在高分子方面的应用特别广泛。它们的主要用途是:①研究聚合物的相转变,测定结晶温度T c 、熔点T m 、结晶度X D 、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②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③研究聚合、固化、交联、氧化、分 解等反应,测定反应温度或反应温区、反应热、 反应动力学参数。 图1 是聚合物DTA 曲线或DSC 曲线的模 式图。 当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时,试样的 热容增大就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基线发生位 移。假如试样是能结晶的,并且处于过冷的非晶 状态,那么在T g 以上可以进行结晶,同时放出 大量的结晶热而产生一个放热峰。进一步升温,结晶熔融吸热,出现吸热峰。再进一步升温,试样可能发生氧化、交联反应而放热,出现放热峰,最后试样则发生分解,吸热,出现吸热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聚合物试样都存在上述全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常按图2 a 的方法确定T g :由玻璃化 转变前后的直线部分取切线,再在实验曲线 上取一点,使其平分两切线间的距离?,这 一点所对应温度即为T g 。T m 的确定对低分子 纯物质来说,象苯甲酸,如图2 b 所示,由 峰的前部斜率最大处作切线与基线延长线相 交,此点所对应的温度取作为T m 。对聚合物 来说,如图2 c 所示,由峰的两边斜率最大 处引切线,相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取作为T m 。 或取峰顶温度作为T m 。T c 通常也是取峰顶温 度。峰面积的取法如图2d e 所示。可用求积 仪或剪纸称重法量出面积。由标准物质测出单位面积所对应的热量(毫卡/厘米2),再由测试试样的峰面积可求得试样的熔融热f H ?(毫卡/毫克),若百分之百结晶的试样的熔融热*f H ?是已知的, 则可按下式计算试样的结晶度: 热重分析法简称TG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它是测定试样在温度等速上升时%100*???=f f D H H X 结晶度

纤维素热分析动力学

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周劲松,余春江,岑可发.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实验分析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2,36(2). 摘要: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已开展的比较广泛,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认识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廖艳芬等人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对此种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是部分,期间大量灰分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实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以600K作为分界点,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67KJ/m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174 KJ/mol左右的低活化能。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试验条件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结论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目前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比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生物质具有低污染排放特点,而且其生产 的零排放,从而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特殊意义。 利用过程中能实现CO 2 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技术是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其中生物质热裂解作为目前世界上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前沿技术,不仅是生物质气化或燃烧等转化过程中的必经步骤,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产生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独立工艺。生物质热裂解是指生物质由于受到外界热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的热化学转换过程,随着过程的进行,生物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变化的趋势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质热裂解进程的演变情况,为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开发生物质高效直接燃烧和气化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裂解规律,因而进行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对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通常从其动力学特点入手来解释其过程的发展。 本文采用Perkin-Elmer TGA-7型差示热重分析仪,在程控温度操作条件下以5~50K/min的不同升温速率对纤维素原料在300~1200K的温度下进行动态升温试验,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试验用的载气为高纯度氮气,以保持炉内惰性气氛,同时能及时将纤维素热裂解生成的挥发性产物带离样品,从而减少了由于二次反应对试样瞬时重量带来的影响。动力学分析采用的纤维素是从含纤维素为99%的纯棉花中提取,其灰份质量分数为0.01%,粒径为50~60μm,试样量均控制在8mg以内。 2 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试验结果 在给定的升温速率下,随着原料温度的升高,纤维素热裂解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五个区域(见图1)。 的部分,在该区域中生物质除了温度升高外,没有第一区域是从室温开始到T 发生失重,此时试样的性质基本未变化;第二区域是指T0到T1的这个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开始失去自由水;在接下的T1至T2的第二区域内,热重曲线几乎成一平台,期间发生微量的失重,这是生物质发生解聚及“玻璃化转变“现象的一个缓慢过程;第三区域是从T2到T4阶段,该区域是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的

热重分析及综合热分析

实验七 热重分析及综合热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热重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2.了解差热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3熟悉综合热分析的特点,掌握综合热曲线的分析方法。 4.测绘矿物的热重曲线和差热分析曲线,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原理 1 热重分析的仪器结构与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通常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度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由精密天平、加热炉及温控单元组成。如图1所示:加热炉由温控加热单元按给定速度升温,并由温度读数表记录温度,炉中试样质量变化可由天平记录。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TG 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质量,横坐标为温度。例如固体热分解反应A (固)→B (固)+C (气)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固体热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 图中T i 为起始温度,即累计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时的温度。T f 为终止温度,即累计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图1 热重分析仪原理

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如图2中ab 、cd 部分。 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 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W 1,则失重百分数为(W 0-W 1)/W 0×100%。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利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例如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CaC 2O 4·H 2O )的热重曲线如图3,CaC 2O 4·H 2O 在100℃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 曲线的第一个平台。在100℃和200℃之间失重并开始出现第二个平台。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3%,正好相当于每molCaC 2O 4·H 2O 失掉1molH 2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O H O CaC O H ·O CaC 242℃ 200℃100242 ~ +????→? 进行。在400℃和500℃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8.5%,相当于每molCaC 2O 4分解出1molC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CO CaCO O CaC 3℃500 ℃40042~ +????→? 进行。在600℃和800℃之间失重并出现第四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30%,正好相当于每molCaC 2O 4分解出1molCO 2,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2℃800 ℃60042CO CaO O CaC ~ +????→? 进行。 可见借助热重曲线可推断反应机理及产物。 图3 CaC 2O 4·H 2O 的热重曲线 2、综合热分析 DTA 、DSC 、TG 等各种单功能的热分析仪若相互组装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多功能的综合热分析仪,如DTA -TG 、DSC -TG 、DTA -TMA (热机械分析)、DTA -TG -DTG (微商热重分析)组合在一起。综合热分析仪的优点是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即在同一次实验中可以获得多种信息,比如进行DTA -TG -DTG 综合热分析可以一次同时获得差热曲线、热重曲线和微商热重曲线。根据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关于试样热变化的多种信息,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综合热分析的实验方法与DTA 、DSC 、TG 的实验方法基本类同,在样品测试前选择好测量方式和相应量程,调整好记录零点,就可在给定的升温速度下测定样品,得出综合热曲线。 综合热曲线实际上是各单功能热曲线测绘在同一张记录纸上,因此,各单功能标准热曲线可以作为综合热曲线中各个曲线的标准。利用综合热曲线进行矿物鉴定或解释峰谷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