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变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都属于~。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

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

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

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增厚。

支气管扩张:X线:肺纹理改变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

CT:轨道征、戒指征,高密度不规则增宽,渗出影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

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

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

(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

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

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

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6、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

术。

7、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8、 MRI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

9、 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

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 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 HU。

10、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

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

12、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

剂有钡剂和碘剂。

13、水溶性对比剂分两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低溶性、低

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作用。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

14、用碘对比剂时,要注意:了解患者有无用碘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

合作碘剂过敏试验,如阳性,不宜造影检查;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惊厥、喉头水肿和哮喘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15、X线具有与X线成像和X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官效应、

电离效应。

16、X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

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17、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

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

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

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22、脊锥结核X线结合表现特点:椎体结核主要引起①骨松质的破坏,②椎体坍塌

变扁或呈楔形③椎间盘变窄,④受累脊椎节段常出现变形,⑤周围软组织中形成寒性脓肿。

三、简答题

3、长骨结核、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长骨结核——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

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骨膜反应少见;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

见“泥沙状”死骨。

脊椎结核——溶骨性骨松质破坏,以腰椎多见,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融合;脊椎曲度改变(后突);椎旁脓

肿形成(冷性脓肿)。

CT检查:长骨结核——低密度的骨质破坏区,其内常见多数小斑片状高密度影为死骨;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结核性脓肿密度低于肌肉,增强后可

有边缘化。

脊椎结核——低密度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椎管狭窄;结核性脓肿呈液性密度,增强后呈环化增强。

MRI检查:脊柱结核的骨破坏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混有少许低信号影。骨破坏区周围骨髓反应性水肿在T1WI上也呈低信号,而T2WI

上呈高信号。结核性脓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

号,其内可见斑点状或索条状低信号影,代表

4、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脓肿内的纤维化和钙化,

增强后脓肿壁可强化。

良性恶性

生长状

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

5.骨肉

瘤(恶性

骨肿瘤)

的临床

影像学

表现和

分型

好发

年龄:青

少年,

11~20

岁约占

50%

好发

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多发位置)

临床特点: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温常较高并可由浅静脉怒张。病变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常较

高。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及其破坏,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的肿瘤骨形成等。

CT检查:骨肉瘤的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缺损,骨皮质内表面的侵蚀或骨皮质全层虫蚀状、斑片状破坏甚至大片缺损。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骨破坏区和软组

织肿块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侧或围

绕病骨生长,其边缘大多模糊而与周围正常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内

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

MRI检查: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上显示较好,均表现为低信号影。

根据骨破坏和骨增生的多少,以X线表现为基础,骨肉瘤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

型和混合型。其表现分别为:

成骨型: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骨膜增生较明显。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肿瘤骨。

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缘不清。骨膜增生骨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内大多无瘤骨生成。

混合型:骨增生和破坏程度大致相同。

6.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㈠急性临床表现:1.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2.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

3.局部红肿和压痛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在发病后2周内,软组织改变:

1. 肌间隙模糊或消失;

2. 皮下组织和肌间分界模糊;

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的部分呈纵形排列,

靠外侧则呈网状。

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

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之后破坏增大,

至骨干甚至全骨;骨膜增生,皮质外有条状高密度影平行分布,可分节、

分层;骨质增生,破坏周边有轻度增生密度增高,使破坏区与增生相间;

死骨形成,骨质发生局灶性坏死,形成条状高密度影。

CT检查:可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膜内炎症、骨质破坏和坏死。

MRI检查:1、骨髓充血、水肿、渗出、坏死,T1WI上呈低信号。

2、受累周围组织:软组织肿胀,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模糊不清,在T2WI上呈高信号。

㈡慢性临床表现:急性期迁延不愈的原因主要是脓腔和死骨的存在。因死骨可积

存细菌,抗生素不易渗入其内,影响病变愈合,导致炎症呈长

期慢性病程。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可见明显修复表现,即在骨破坏区周围有骨质增

生硬化现象。骨膜新生骨增厚,与骨膜融合,外缘呈花边状,

因此骨干增粗,轮廓不清。骨内膜也增生,致使骨密度明显增

高,甚至骨髓腔变窄、闭塞。骨质破坏、死骨和通向骨皮质表

面的管道状骨质破坏影——骨瘘管。

CT检查:表现如X线平片

MRI检查:1、增生的骨质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2、肉芽组织、脓液和瘘管在T1WI上呈低信号后稍高信号,在T2WI

上为高信号。

7.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在影像学上的鉴别

化脓性关节炎:较严重的急性关节病,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血液至滑膜感染关节而致病,也可因骨髓炎继发侵犯关节所致。多见于承受体重的关节。病理见关节滑膜明显充血及水肿。

关节结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的并发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为骨型关节结核和滑膜型结核。

X线: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和关节间隙增宽,后因关节内脓液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关节软骨被破坏,即引起关节间隙变窄。病变

进展迅速,由于肉芽组织增生并侵及骨端,使关节下骨质发生破坏,以承

重部分较明显。愈合期,病变区骨质增生硬化,严重时造成骨性强直。

关节结核—病程发展缓慢,关节软骨破坏较晚,以致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较晚,程度较轻,骨质破坏一般见于关节面边缘,以后才累及承重部分,一般无骨

质增生硬化,而邻近的骨骼和肌肉多有明显的疏松和萎缩。

8.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病理改变分为四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临床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为典型特征。

X线表现: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降低。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

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9.急性肺脓肿空洞和癌性空洞、肺结核空洞的鉴别

急性肺脓肿空洞:早期形成厚壁空洞,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液平。急性期周围可见模糊的渗出影,慢性期周围渗出吸收减少,壁变薄,腔也逐渐变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多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滑,可有癌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和毛刺征,常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

肺结核空洞:多发于肺上叶尖段、下段和后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常由卫星病灶。

10.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肺结核是有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肺泡炎,增殖——结核性肉芽肿,变质——干酪样坏死

一)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又名原发综合征。

X线的典型表现“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二)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

⑴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粟粒大小为1~2㎜,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点主要是“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⑵亚急性及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双肺中、上野粟粒状或较粟粒大的阴影,其大

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

三)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

⑴浸润性肺结核:多有外源性再感染结合菌或已静止的原发早重新活动所致。

X线征象:①局限性斑片阴影:多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②大叶性干

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叶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

空洞,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不等,常见2~3㎝,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的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⑥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片状阴影。⑦硬结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

⑵慢性空洞性肺结核:

X线和CT表现:①纤维空洞:上中肺野常见,壁厚,内壁光滑。②空洞周围改变:可见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和大量纤维粘连。③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胸膜肥厚及粘连。⑥纵膈向患侧移位。

四)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X线和CT表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表现,慢性者有胸膜广泛或局限性肥厚,可见胸膜钙化。

五)其他肺外结核(Ⅴ型):按部位及脏器命名。

11、肺癌

肺癌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三型:1)中央型:位于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鳞癌多见。2)周围型: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种组织学类型均能见到,以腺癌为主。3)弥散型:位于细支气管、肺泡和肺泡壁,呈弥漫性生长。

中央型肺癌

X线表现:肺门肿块呈分叶型和边缘不规则型,常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CT表现:1)支气管改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2)肺门肿块: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侧肺组织实变)和肺不张(肺叶、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积液)。

3)侵犯纵膈结构:受侵犯的血管可表现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

不规则等4)纵膈肺门

淋巴结转移

12.纵膈常见的肿瘤和瘤样病变有

哪些?

纵膈:

胸腺瘤和畸胎

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 中

纵膈:

淋巴瘤,支气管囊

肿。

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

中央型 周围型 X 线 肺门高密度影或肺门增大。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多可发生阻塞性肺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可出现反“S ”征。

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病变。可见分叶和毛刺征,可形成胸膜凹陷征。 CT 1、 支气管增厚、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以及肺门肿块,

并发的阻塞性肺炎和肺

不张

2、 增强扫描肿块的CT 值可

升高20HU 以上,纵膈结

构受侵或淋巴结转移 1、 外围肺组织内发现结节或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者多为“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直径较大者可见“分叶征”,边缘可不伴有毛刺,肿块没可有癌性空洞。 增强肿块CT 值可升高20HU 以上 MRI T1WI 呈中等均匀信号,T2WI 呈高信号,不均匀 T1WI 呈中等信号,T2WI 呈中高信号,

不均匀。肿块发生坏死时,T1WI 呈均匀低信号,低于流体信号,T2WI 呈高信号,高于流体信号

22成人脑组织MRI 影像信号特征

25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动脉瘤 儿童脑外伤

27缺血与梗塞的定义

缺血指正常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减少,梗塞

则是脑组织缺血后的一系列损害

② Ⅲ-Ⅳ级肿瘤:呈高、低或混杂密度,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边缘不规则,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明显; MRI?T 1WI 呈稍低或混杂

信号;T 2WI 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囊壁及壁结节强化明显

脂肪 白

质 灰质 脑脊液 骨 血液 T1WI 白(高) 灰

白 灰 黑 黑 黑 T2WI 灰白 黑

灰 灰白 白 黑 黑

类圆形,周围水肿轻,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侵犯相邻颅板引起增生或破坏。

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增强:实质均一强化,囊性呈环状强化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间接征象:①垂体高度≥8mm,②垂体上缘隆突③垂体柄

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多有囊变。增强时,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转移瘤(多来自肺、乳腺、前列腺、肾) CT:多发或单发,呈低密度灶,瘤体周围水肿较重

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影,CT上等密度影

脑出血血肿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

度水肿带,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见脑室内积血。

吸收期(3-7天):血肿密度降低,血肿缩小,边缘模糊,水肿带增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囊变期:2月以后形成软化灶,血肿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密度接近脑脊液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

亚急性及慢性期: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为含铁血黄素沉积。

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梗死 CT:低密度影,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多呈扇形,基底贴近硬膜,有占位效应。

出血性梗死 CT:在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梗死 CT:边缘模糊低密度影,无占位效应

MRI:发病后1小时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随后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影。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自然对 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 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8矿物质沉积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张: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 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XX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 医学影像这门课程正是使我们了解数字信息技术等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的一个平台。以下是XX收集的《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所在班级: 12级医学影像(2)班 学生姓名:杨晓芳学号,XX202977 实习单位: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 实习时间: XX年 6月18 日至 XX年 4月26 日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

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 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过了3个月,回想自己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期待中带着一丝不安的心情,似乎还是昨天的事。从学校到陌生的医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理难免会有些不安,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还没有来得急去熟悉这医院,我已经开始投入紧张的临床实习中。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对专业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护理人员,我们不能停留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护理最重要的还是操作以及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在临床实习中,我真正看到了病人的疾苦,他们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治愈疾病。我们要用爱心来关怀他们,同时也要用恒心来对待他们。 第二,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临床实习不像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天天讲课,有一大堆的作业,有源源不断的考试,而是一

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在临床,学习的机会很多,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只要带着问题去工作,我们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常带着一本小笔记本,把每天的问题写上,问题解决后急时记录答案,定期整理笔记本。这是一个实用而简便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能带着厌倦和不平衡的心理对待实习。表面上我们是老师的小跟班,重复地做着跑腿的活儿,休息时间比老师少,累了也不被老师、护士长理解。但是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是对等的,我们常常要付出更多才会得到回报。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临床操作。每个老师都有她的性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能像我们期望中的那样来进行教学,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向不同的老师学习,而不应该总是抱怨老师不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更多临床方面的知识。 第四,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相学习。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实习,同学之间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不管我们的性格有多么的格格不入,都要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彼此之间都是亲人。学习上也要经常互相交流,把彼此的收获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最新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教程文件

最新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 名词解释 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袢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为龛影 6、天然对比: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7、I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于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化 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填空题 1、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 2、影像的图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样;X线、CT图像反应人体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MR图像反应组织间MR信号差别;超声图像反应组织间超声回声差别; 3、观察分析病灶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病变的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信号或回声、病变的周围或邻近情况; 4、影像诊断原则:合理检查、熟悉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5、x线本质为电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电离效应。 6、儿童长骨骨折的特殊类型是骺离骨折和青枝骨折。 7、MR对钙化和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8、关节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9、转移性骨肿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10、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是残存的骨破坏,大量的骨质增生,可有死骨形成。 11、食道钡餐检查的三个生理性压迹分别是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迹。 12、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和肠内有高低不等的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范文 从学校到陌生的医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理难免会有些不安,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还没有来得急去熟悉这医院,我已经开始投入紧张的临床实习中。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觉受益匪浅……下面 就是带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心得1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

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 一、情况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照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总结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发布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有志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我们国家培养医德优良、医技精湛、善于学习、富有开拓探索精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能应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全面实用型医学人才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以下就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和初步经验。 一、近年来,医学教学研究方兴未艾

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我院自建立医学影像教研室以来,针对影像医学教学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影像医学实用性高素质人才,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严格管理我院医学影像专业规培医师是由继续教育科统筹,影像系具体安排,轮转科室日常考勤与临床教学科不定期抽查考勤相结合共同管理,我院通过自愿报名,经医学基础、英语考试、面试筛选合格学员进入医院培训,每位规培医师经过为期三年有计划地培训,将刚毕业的本科生培养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学影像知识全面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任何一个医院都可以胜任日常的医学影像工作。 二、将医德教育融于日常工作 每一个医护人员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初都曾宣过誓,真正面对金钱的诱惑,面临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该如何去坚守崇高的理想,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却令一些年轻医生迷茫。利用身边好榜样的力量,在实实在在的临床工作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德教育可追寻的一条道路。 因此我们将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作风严谨的主治或副主任医师挑选出来作为带教老师。他们和年轻的规培医师每天工作在一起,通过他们与患者真诚和蔼地交流沟通,设身处地急患者之所急,为患者和家属的利益考虑,为患者优选检查方法,注重医疗过程中的放射防护、隐私保护,最大能力地维护患者的利益,尽自己所学为患者准确诊断、解除病痛,将医德教育融入点滴,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 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最新医学影像实习总结

医学影像实习总结 就读院校: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名称:应用医药系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 所在班级:07级医学影像(3)班 学生姓名:曹正晓学号:42 实习单位:普定县人民医院 实习时间:2009年8月1 日至2009年4月1 日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甚至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生命危险。影像诊断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传授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疾病鉴别诊断的辨证思维。在临床,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谓“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样,影像学上亦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进行恰如其分的鉴别、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学的诊断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准确判断病变所处的阶段、病变的程度、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预后。 二、我们影像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 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 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 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 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 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 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 肺结核、肺泡癌等。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22、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 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25、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 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医学影像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医学影像学 难点与重点知识点总结 1、垂体微腺瘤的病灶特点::CT: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宜采取冠状面薄层增强检查,增强时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MRI:对垂体微腺瘤显示优于ct,肿瘤在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 2、颅内出血病灶特点(梭形指示硬膜外水肿):a脑挫裂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有站位效应。有的表现为广泛性脑水肿或脑内血肿;MRI 脑水肿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b脑内血肿C T 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MRI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c硬膜外血肿: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CT 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d硬膜下血肿: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CT 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MRI常呈高信号,显示清楚。e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CT表现为闹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形成铸型,大脑纵裂出血多见,表现为中线区纵行窄带形高密度影,出血亦见于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小脑上池或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仍可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的痕迹。 3、脑梗死的CT表现:缺血性梗死: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常难以显示病灶,灌注成像则能发现异常,其后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围与蔽塞血管供血区一直,皮髓质同时受累,多呈扇形,可有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到3周出现模糊效应,病灶不可见,1到2个月后形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腔隙性梗死:缺血灶为10到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MRI对梗死灶发现早,敏感高,病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 4、听神经瘤的可靠征象:CT 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轻到中度水肿,偶尔见钙化或出血,呈均匀,非均匀或环形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伴幕上脑积水,骨窗观察内耳道呈锥形扩大。MRI 表现与CT相似增强MRI可无创性诊断内耳道内3mm的小肿瘤。 5、儿童骨折的特点。 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与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的骨骺分离,即骺骨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示,X线只显示为骺板,骺线增宽与干骺端对位异常,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儿童骨柔韧度较大,外力不易使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乳,即青枝骨折 6、不同类型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44页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x线平片发病两周内可见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发病两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形成沿骨长轴的条形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高于周围骨质 b CT检查: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能发现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c MRI检查: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与骨干长轴平行的矢状或冠状面上,骨髓腔受累的范围显示良好。在病变早期的T1WI上病变区于正常区分解模糊,出现骨质破坏后分界清楚。在T1WI上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呈高信号。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aX平片可见有明显修复的表现,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慢性骨髓炎痊愈则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化逐渐吸收,骨髓腔再通。 特殊的影像学表现:慢性骨脓肿(慢性局限性骨髓炎: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