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复习

(一)重点、难点突破

1.水的组成

由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等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水的电解实验: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知该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知,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构成水的粒子是水分子H2O,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①水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液体;4℃时密度最大,为

1g/cm3;一个大气压下,沸点100℃,熔点(结冰点)0℃。

②水的化学性质:通电后水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

2. 自然界中的水:

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

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自来水厂的净水步骤是:沉淀、吸附、过滤、消毒。

(1)沉淀:在实际净水的沉降过程中,常常加入一类叫做“絮凝剂”的物质,例如“明矾”,其作用是促进不溶物沉淀。

(2)吸附:加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可以除掉污水的异味和颜色。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的过程。

(3)过滤:

实验所需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所需用品:滤纸。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用水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两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要紧靠玻璃棒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要轻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下面烧杯的内壁。

(4)消毒:自来水厂消毒剂有:氯气、一氧化二氯等。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3.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向水中加肥皂水并振荡,泡沫很少并且有浮渣的水是硬水,有丰富泡沫的水是软水。

软化水的方法:蒸馏和煮沸。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家庭常用煮沸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地球的总储水量大,但淡水很少,人类可利用淡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1%。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增大,工业、农业及生活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的危机。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措施:工业上,通过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先对污水进行处理再排放;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5.分子与原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H2O, O2, N2, CO2蔗糖,酒精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Fe,Cu,Hg等金属物质,He,Ne,Ar等稀有气体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粒子。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特点:

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都具有微粒的特征

a.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

注意:

①区别两个“最小”。

②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分子间的距离可变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分子中的原子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原子可重新的组合。

6.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由两种或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宏观:由同种物质构成的物质。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学习方法建议

1.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学会从反应的产物组成上,分析推断

出原反应物的组成。如:电解水实验,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可以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从而分析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本单元从宏观领域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的学习,要充分发挥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

和分析、推理能力。例如进行分子原子的学习,学生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微观模拟对该

化学过程进行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并通过如品红溶解的实验现象,以及酒精水混合体积变小的实验现象,利用微观的思维,去想象推测出分子原子在不断的运动,且分子原子间有间隔。

3.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利用化学的知识和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释:为什么衣服晾在太阳下干的快,为什么能远远闻到花香等等。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如何净水,如何将硬水软化,想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调查生活中的水污染现象和原因,并想出解决方法等。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S-32,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Water and Food Security)。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C.用氯气或其他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 D.光合作用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硫酸清除金属表面的锈 D.氮气用作保护气 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A.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 B.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C.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6.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且NaClO+2HCl=NaCl+Cl2↑+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呈﹣1价 D.“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化学测试题

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3、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 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4.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氢气、氧气、氯气 B.硫、铁、氖气 C.水、氩气、铁 D.空气、氮气、木炭 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7、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 ?点燃二氧化碳+水 ?→ ?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 C、氢气 + 氧气? ?氯化铵 ?→ ?点燃水 D、氯化氢 + 氨气?→ 8、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9.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10.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11、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部分必考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3)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空气中CO 2含量及与CO 2 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 2 ?(2) 怎样证明 吸入的空气中CO 2 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部分中考链接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冰雪融化 B. 榨取果汁 C. 瓷碗破碎 D. 木柴燃 烧 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 3、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知识要点: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 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 质 体积 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

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氧气和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下列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3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4.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自主处理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5.给试管中的液体物质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B.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C.试管与桌面成45°角D.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7.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 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D.④⑤⑥⑦⑧⑨ 8.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gB.5.1gC.5.0gD.4.9g 9、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 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 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核内11个质子,12个中子。 5、核外电子在核外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将电子在核外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6、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 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8、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完整)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内容

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回顾复习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梳理其知识脉络。巩固知识结构。 2.结合题目,综合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物质,化学计算,中考题型的解题思路。 难点:知识点多而杂,需要构造知识结构,对比图,举一反三来帮助记忆。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初中化学复习与归纳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常见的物质 四.化学实验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 (1)原子,分子,离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 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 原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 构成 分化 离子 得或失电子 直接结合 物 质 聚集 结合

离子定义: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为铜。 三.常见的物质 (一)空气和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①C + O2==CO2(在空气中,保持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都放出热量) ②S + 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点燃 ③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二)水 1.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2.硬水与软水

初三化学阶段性测试

初三第二次阶段性化学练习卷2011-12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Zn)=65 Ar(Mg)=24 Ar(S )=32 Ar(Cl )=35.5 Ar(K )=39 Ar(Na)=23 Ar(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百炼成钢 C .沙里淘金 D .花香四溢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铁锈 B 、天然气 C 、蔗糖 D 、石灰石 3、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 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 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为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人们正逐渐采用垃圾分类回收。在某些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 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以下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废 旧报纸②废铜丝③一次性塑料餐盒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锅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5 .烟花爆竹专运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6.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 证明物质是可分的且都由细小的微粒构成 B 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 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证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的实验 证明不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②塑料 ③通风口 ①压电陶瓷 (产生电火花)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供参考)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 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点燃 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0210129231923)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 3、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知识要点: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0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02、氮的 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02、N02、0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 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02、CH4等) 酸雨(N02、S0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和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 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2H2O2 MnO2 2H2O + 02 T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T 2KC1O3 △MnO 22KC1+3O2 T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考虑因素: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考虑因素:密度和溶解性,是 否与水反应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一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移一撤 b、注意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习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粒:、、。 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 3、物质的三态变化、体积变化体现了分子; 能闻到花香、物质的挥发、扩散现象体现了分子;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体现了分子。 4、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6、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构成 7、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又是由、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等几类物质,用即可以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 9、在原子结构中= = 10、相对原子质量= + 11、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第二层上 有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化学反 应中易电子。 12、叫离子,带正电的属于带负电的属于。 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氢离子 氯离子硫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根离子 13、元素是具有相同(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 元素分为、、。 元素符号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例如:(1)“H”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2)“Fe”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14、决定元素的种类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二、知识训练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 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CO 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 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 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9年级化学阶段测试(8-9单元)

秦七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统考二化学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 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B.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C.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没有铁活泼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液氧 B.矿泉水 C.牛奶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4.下列关于工业炼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理是利用焦炭将铁还原出来 B.过程中既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又利用其还原性 C.鼓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将铁氧化 D.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纯铁 5. 20℃时,往50克KNO3溶液中加入5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 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学习了溶解度的知识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则他们所取 的待测溶液必须是( ) A.含100克溶剂的溶液 B 浓溶液 C 饱和溶液 D 不饱和溶液 7.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铝制高压电线 B.用钨制灯丝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前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前三单元统测一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课题1—第三单元课题2 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N—1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 A.道尔顿B.阿伏伽德罗C.门捷列夫D.爱因斯坦 2、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硫B.冰水混合物C.高锰酸钾D.石灰水 3、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 4、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生石灰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 C.盐酸用于除铁锈D.用干冰作制冷剂 5、下列氧气的若干用途中,其中都由支持燃烧这一性质决定的是() A.宇航、医疗B.潜水、航空C.登山、炼钢D.炼钢、气焊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液氧、液氮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C.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D.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使用催化剂 8、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A.B. C.D. 9、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O2B.N2C.CO2D.空气 10、在实验室用KClO3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KClO3,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 C.待集气瓶充满O2,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收集完成后,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B.C.D. 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验满存放氧气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及溶液阶段测试.doc

九年级化学阶段测试 一、选择题 1、家用电器的插座大部分是三孔的,其屮一端是接地线。与一根铁杆相连接地,这是利用了铁的 A、熔点高 B、导电性 C、硬度大 D、延展性 2、一般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五金”,是指哪几种金属 A、金银铜铝铅 B、金银铜铁锡 C、金银锡铁铝 D、金铝铜铁锡 3、下列物质小不屈于合金的是 A、不锈钢 B、18K黄金 C、黄铜 D、氧化铁 4、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等方面的新型金属材料是 A、铝和铝合金 B、钛和钛合金 C、铁和铁合金 D、鎔和鎔合金 5、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屮,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 滤纸上留有黑 色的残渣。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A、铁 B、碳 C、铁、碳混合物 D、硫酸亚铁 6、通常将24K黃金称作纯金。现有一18K黄金首饰,其含金量约为 A、70% B、72% C、75% D、82% 7、将足量的铁粉投入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屮,反应完毕后过滤,在滤液里含有的物质是 A、Fe? (SO4)3 B> CuSCh C、FeSCh D、H2SO4 8、下列物质混合吋,铁能溶解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铁粉和盐酸 B、铁屑和稀盐酸 C、铁粉和硫酸铜溶液 D、铁钉浸没在水屮 9、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药詁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锌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10、下列屈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铁矿石炼铁 C、铁熔化成铁水 D、天然气燃烧 11、加热一种矿石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该矿石屮一定含有的元索 人、汞、硫、铁8、汞C、硫D、汞和硫 12、铁锈是 A、氧化铁 B、含铁化合物 C、氧化亚铁 D、混合物,主要成份是氧化铁 1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 B、碘晶体与水 C、煤油与水 D、碳酸钙与水 14、下列措施不能将饱和的蔗糖水变成不饱和蔗糖水的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水 C、降低温度 D、加入不饱和的蔗糖水 15、20摄氏度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20摄氏度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小,充分搅拌后,所得的饱和食盐溶 液的质量为 A、70g B、69g C、68g D、67g 16、要增大二氧化碳在水屮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 17、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屮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6% B、26.5% C、26.4% D、25.6% 18、配制50g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秤 B、量筒 C、烧杯 D、漏斗 19、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氯化钠溶液來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是 A、4g氯化钠和16g水 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 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 D、14gl0%的氯化钠溶液和lg氯化钠 20、如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