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实验_可编程串行通信(8250)

微机实验_可编程串行通信(8250)
微机实验_可编程串行通信(8250)

学生实验报告

3FFH ×不用1.传输线路控制寄存器LCR(3FBH)如图10-1所示。

图10-1

2.除数寄存器DLL、DLH(3F8H,3F9H)

常用波特率及除数对照表如表10-2所示。

表10-2

除数寄存器

波特率(BIT/S)

高字节低字节

04H 17H 110

03H 00H 150

01H 80H 300

00H C0H 600

00H 60H 1200

00H 30H 2400

00H 18H 4800

00H 0CH 9600 3.中断允许寄存器IER(3F9H)如图10-2所示。

图10-2

4.MODEM控制寄存器MCR(3FCH)如图10-3所示。

图10-3

5.9针串口插座(DB-9)外形如图10-4所示,引脚说明如表10-3所示。

图10-4

表10-3

RS-232C信号说

9芯引脚号引脚名称

1 空

2 RXD 接收数据

3 TXD 发送数据

4 DTR 数据终端就绪

5 GND 信号地

6 DSR 数据装置就绪

7 RTS 发送请求

8 CTS 发送允许

9 保护地6.编程提示

(1)程序流程图如图10-5所示。

图10-5 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参考程序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256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PARA PUBLIC 'CODE'

ASSUME CS:CODE

START PROC FAR

PUSH DS ;保存PSP 地址

XOR AX,AX

PUSH AX ;初始化8250为7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奇校

;验,波特率1200,并设定为内部连接方式MOV DX,3FBH

MOV AL,80H

OUT DX,AL ;设传输线控制寄存器D7为1

MOV DX,3F8H ;设波特率为1200

MOV AL,60H

OUT DX,AL

MOV DX,3F9H

MOV AL,0

OUT DX,AL

MOV DX,3FBH ;设奇校验,1位停止位,7位数据位

MOV AL,0AH

OUT DX,AL

MOV DX,3FCH ;设MODEM控制寄存器发DTR和RTS信号,

MOV AH,14 ;显示“?”

INT 10H

JMP FOREVER

EXIT:MOV AH,4CH ;返回DOS

INT 21H

START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结论与心得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年月日

微机实验_可编程串行通信(8250)

学生实验报告

3FFH ×不用1.传输线路控制寄存器LCR(3FBH)如图10-1所示。 图10-1 2.除数寄存器DLL、DLH(3F8H,3F9H) 常用波特率及除数对照表如表10-2所示。 表10-2 除数寄存器 波特率(BIT/S) 高字节低字节 04H 17H 110 03H 00H 150 01H 80H 300 00H C0H 600 00H 60H 1200 00H 30H 2400 00H 18H 4800 00H 0CH 9600 3.中断允许寄存器IER(3F9H)如图10-2所示。 图10-2 4.MODEM控制寄存器MCR(3FCH)如图10-3所示。

图10-3 5.9针串口插座(DB-9)外形如图10-4所示,引脚说明如表10-3所示。 图10-4 表10-3 RS-232C信号说 9芯引脚号引脚名称 明 1 空 2 RXD 接收数据 3 TXD 发送数据 4 DTR 数据终端就绪 5 GND 信号地 6 DSR 数据装置就绪 7 RTS 发送请求 8 CTS 发送允许 9 保护地6.编程提示 (1)程序流程图如图10-5所示。

图10-5 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参考程序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256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PARA PUBLIC 'CODE' ASSUME CS:CODE START PROC FAR PUSH DS ;保存PSP 地址 XOR AX,AX PUSH AX ;初始化8250为7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奇校 ;验,波特率1200,并设定为内部连接方式MOV DX,3FBH MOV AL,80H OUT DX,AL ;设传输线控制寄存器D7为1 MOV DX,3F8H ;设波特率为1200 MOV AL,60H OUT DX,AL MOV DX,3F9H MOV AL,0 OUT DX,AL MOV DX,3FBH ;设奇校验,1位停止位,7位数据位 MOV AL,0AH OUT DX,AL MOV DX,3FCH ;设MODEM控制寄存器发DTR和RTS信号,

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最少拍控制算法研究专业班级:自动化14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朱琳琳 2017年5月21日

目录 1. 实验目的 (3) 2. 控制任务及要求 (3) 3. 控制算法理论分析 (3) 4. 硬件设计 (5) 5. 软件设计 (5) 无纹波 (5) 有纹波 (7) 6. 结果分析 (9) 7. 课程设计体会 (10)

1.实验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控制算法的设计、硬件设计的方法。学习并熟悉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和算法;研究最少拍控制系统输出采样点间纹波的形成;熟悉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复习单片机及其他控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控制任务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和无纹波控制。 对象特性G (s )= 采用零阶保持器H 0(s ),采样周期T =,试设计单位阶跃,单位速度输入时的有限拍调节器。 2.用Protel 、Altium Designer 等软件绘制原理图。 3.分别编写有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和无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 4.绘制最少拍有纹波、无纹波控制时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并分析。 3.控制算法理论分析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通常把一个采样周期称作一拍。最少拍系统,也称为最小调整时间系统或最快响应系统。它是指系统对应于典型的输入具有最快的响应速度,被控量能经过最少采样周期达到设定值,且稳态误差为定值。显然,这样对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 φ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即其极点应位于Z 平面的坐标原点处。 1最少拍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为: 图7-1 最少拍计算机控制原理方框图 根据上述方框图可知,有限拍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 ()(1)()()()()(z HG z D z HG z D z R z C z +==φ (1) )(1)()(11)()()(1z z HG z D z R z E z e φφ-=+== (2) 由(1) 、(2)解得:

8086接口实验

接口实验部分 实验1 简单I/O口扩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74LS273,74LS244的应用接口方法。 2、掌握用锁存器、三态门扩展简单并行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CPU挂箱、8086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 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入74LS244,然后通过74LS273锁存输出,利用LED显示电路作为输出的状态显示。 四、实验原理介绍 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简单I/O口扩展电路。 五、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表示相互连接) CS0 ?CS244; CS1?CS273;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 ? IN0~IN7(对应连接); O0~O7?LED1~LED8。 2、编辑程序,单步运行,调试程序 3、调试通过后,全速运行程序,观看实验结果。 4、编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提示 74LS244或74LS273的片选信号可以改变,例如连接CS2,此时应同时修改程序中相应的地址。 七、实验结果 程序全速运行后,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改变应能在LED上显示出来。例如: K2置于L位置,则对应的LED2应该点亮。 八、程序框图(实验程序名: T244273.ASM)

九、程序源代码清单 assume cs:code code segment public org 100h start: mov dx,04a0h ;74LS244地址 in al,dx ;读输入开关量 mov dx,04b0h ;74LS273地址 out dx,al ;输出至LED jmp start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2 存储器读写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机外存扩展的方法。 2.熟悉6264芯片的接口方法。 3.掌握8086十六位数据存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CPU挂箱、8086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 向02000~020FFH单元的偶地址送入AAH,奇地址送入55H。 四、实验原理介绍 本实验用到存储器电路 五、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本实验无需接线。 2、编写调试程序 3、运行实验程序,可采取单步、设置断点方式,打开内存窗口可看到内存区的变化。 六、实验提示 1、RAM区的地址为02000H,编程时可将地址设为01000H,则偏移地址为1000H。 2、如果按字节进行存储,则AL为55H或AAH;如果按字进行存储,则AX应为55AAH。 3、626 4、62256等是计算机系统扩展中经常用到的随机存储器芯片(RAM),主要用作数据存储器扩展。本实验所进行的内存置数在程序中经常用到。计算机系统运行中会频繁地进行内存与外设或者内存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所以本实验虽然简单但对理解系统程序的运行很关键,望学习和实验时认真对待。 七、实验结果 在断点1处内存区02000H~020FFH单元为00H;在断点2处偶地址为AAH,奇地址为55H 八、程序框图(实验程序名:RAM.ASM)

8250串口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行通信的一般原理和8250的工原理。 2、了解RS--232串行接口标准及连接方法。 3、掌握8250芯片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实验箱与PC机(上位机)之间实现串行通信,主机每下传一个字符,如通讯正确则下位机返回一个同样的字符,如果不正确,则无返回或不相同。 三、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原理图见8250串行接口电路。由MAX232完成RS232电平和TTL 电平的转换,由8250完成数据的收发。8250内部有10个寄存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IO口地址。对不同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或读出写入操作就可以完成与计算机的通信。由于不能同时收发数据,所以8250又称为通用串行异步收发器,简写为:UART。8250实验电路的所有信号均已连好。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 利用串口电缆连接实验箱的串口和计算机的串口(COM1或COM2) 2、编写程序。 3、在实验箱上运行86编译系统,下载实验程序8250.asm,并全速运行。 4、实验箱退出86编译系统,启动实验六的上位机驱动程序 T6UP.EXE,首先选择串行端口(COM1或COM2),端口与步骤1一致,键入串口号即可,然后从键盘上输入字符,看返回字符是否正确。欲退出T6UP.EXE,按回车键。 五、实验提示 实验中,通讯波特率选用9600bps。上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8250的端口地址为0480起始的偶地址单元。 实验中,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一个字符,下位机将接收到的字符返回。事实上这就实现了串口通信的基本过程。掌握了此实验中的编程方法再编制复杂的串行通信程序也就不难了。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是计算机与外围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基本方法,二者有不同的特点。简而言之,前者电路及连线简单,最少用三根线就可以实现串口通信,但通信速率慢,适用于长距离慢速通信;后者电路及连线复杂,成本较高,但通信速率快,适用于短距离高速通信。 六、程序框图8250.ASM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最少拍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系统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学号 成绩教师任登凤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系统 一、 实验目的及内容 通过对最少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让自己对最少拍数字控制器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分清最少拍有纹波与无纹波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熟练掌握最少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步骤,并能灵巧地应用MATLAB 平台对最少拍控制器进行系统仿真。 (1) 设计数字调节器D(Z),构成最少拍随动控制系统,并观察系统 的输出响应曲线; (2) 学习最少拍有纹波系统和无纹波系统,比较两系统的控制品质。 二、实验方案 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理论 r (t ) c(t ) e*(t) D (z) E (z) u*(t) U (z) H 0(s )C (z) Gc (s ) Φ(z) G(z) R(z) 图1 数字控制系统原理图 如图1 的数字离散控制系统中,G C (S)为被控对象,其中 H(S)= (1-e -TS )/S 代表零阶保持器,D(Z)代表被设计的数字控制器,D(Z)的输入输出均为离散信号。 设计步骤:根据以上分析 1)求出广义被控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 (z ) 2)根据输入信号类型以及被控对象G (z )特点确定参数q, d, u, v, j, m, n 3)根据2)求得参数确定)(z e Φ和)(z Φ 4)根据 )(1) ()(1)(z z z G z D Φ-Φ= 求控制器D (z ) 对于给定一阶惯性加积分环节,时间常数为1S ,增益为10,采样周期T 为1S 的对象,其传递函数为:G C (S) =10/S(S+1)。 广义传递函数: G(z)=Z [])()(s G s H c ?=Z ?? ?????--)(1s G s e c Ts =10(1-z -1 )Z ??????+)1(12s s =3.68×) 368.01)(1() 717.01(1 111------+z z z z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

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班级:07118 班 学号:070547 班内序号:26 姓名:杨帆

实验一熟悉实验环境及IO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直接使用Debug 的I、O 命令来读写IO 端口。 3. 学会Debug 的使用及编写汇编程序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使用Debug 命令,并用I、O 命令直接对端口进行读写操作, 2.用汇编语言编写跑马灯程序。(使用EDIT 编辑工具)实现功能 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 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板的IO 端口地址为EEE0H 在Debug 下, I 是读命令。(即读输入端口的状态---拨码开关的状态) O 是写命令。(即向端口输出数据---通过发光管来查看) 进入Debug 后, 读端口拨动实验台上八位拨码开关 输入I 端口地址回车 屏幕显示xx 表示从端口读出的内容,即八位开关的状态ON 是0,OFF 是 1 写端口 输入O 端口地址xx (xx 表示要向端口输出的内容)回车 查看实验台上的发光二极管状态,0 是灯亮,1 是灯灭。 2. 在Debug 环境下,用a 命令录入程序,用g 命令运行 C>Debug -a mov dx, 端口地址 mov al,输出内容 out dx, al

mov ah, 0bh int 21h or al, al jz 0100 int 20h -g 运行查看结果,修改输出内容 再运行查看结果 分析 mov ah, 0bh int 21h or al, al jz 0100 int 20h 该段程序的作用 3.利用EDIT 工具编写汇编写跑马灯程序程序 实现功能 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C>EDIT 文件名.asm 录入程序 按Alt 键打开菜单进行存盘或退出 编译文件 C>MASM 文件名.asm 连接文件 C>LINK 文件名.obj 运行文件或用Debug 进行调试。 四,程序流程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核自院 姓名:李擂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四班 学号:201006050407

实验一采样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拟信号到计算机控制的离散信号的转换—采样过程。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采样实验框图如图4-3-1所示。计算机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以一定的采样周期对B5单元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采样,并通过上位机显示。 在不同采样周期下,观察比较输入及输出的波形(失真程度)。 图4-3-1采样实验框图 计算机编程实现以不同采样周期对正弦波采样,调节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设定电位器1”旋钮,并以此作为A/D采样周期T。改变T 的值,观察不同采样周期下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比的复原程度(或失真度)。 对模拟信号采样首先要确定采样间隔。采样频率越高,采样点数越密,所得离散信号就越逼近于原信号。采样频率过低,采样点间隔过远,则离散信号不足以反映原有信号波形特征,无法使信号复原,。 合理的采样间隔应该是即不会造成信号混淆又不过度增加计算机的工作量。采样时,首先要保证能反映信号的全貌,对瞬态信号应包括整个瞬态过程;信号采样要有足够的长度,这不但是为了保证信号的完整,而且是为了保证有较好的频率分辨率。 在信号分析中,采样点数N一般选为2m的倍数,使用较多的有512、1024、2048、4096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采样实验框图构成如图4-3-1所示。本实验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方波输出”作为采样周期信号,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单元(B5)输出正弦波,观察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信号对正弦波采样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方波输出作为系统采样周期输入。 ①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上排右按键选择“方波/正弦波”的指示灯亮,(B5)模块“方波输出”测孔和“正弦波输出”测孔同时有输出。‘方波’的指示灯也亮,调节B5单元的“设定电位器1”,使之方波频率为80Hz左右(D1单元右显示)。 ②再按一次上排右按键,“正弦波”的指示灯亮(‘方波’的指示灯灭),B5的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上档,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之正弦波频率为0.5Hz(D1单元右显示)。调节B5单元的“正弦波调幅”电位器,使之正弦波振幅值输出电压= 2.5V左右(D1单元左显示)。(3)构造模拟电路:按图4-3-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4)运行、观察、记录: ①再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采样和保持菜单下选择采样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即可选用本实验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学习并掌握IDE86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包括编辑、编译、链接、 调试与运行等步骤。 2.参考书例4-8,P165 (第3版161页)以单步形式观察程序的 执行过程。 3.修改该程序,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单步形式观 察,如何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4.求1到100 的累加和,并用十进制形式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实现数据显示,并返回DOS状态。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IDE86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熟悉汇编语言的基本算法,并实际操作 3.学会利用IDE86进行debug的步骤 三、实验方法 1.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设计思路:利用冒泡法,先对数据段的10个数字的前2个比 较,把二者中大的交换放后面。在对第二个和第三个数比较,把 二者中较大的交换放后面,依此类推直到第十个数字。这样第十 位数就是10个数里面最大的。然后选出剩下9个数字里面最大 的,还是从头开始这么做,直到第九个数字。以此类推直到第一 个数字。

(2)流程图 2.求1到100 的累加和,并用十进制形式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实现数据显示,并返回DOS状态

(1)设计思路:结果存放在sum里面,加数是i(初始为1),进行 100次循环,sum=sum+I,每次循环对i加1. (2)流程图: 四、 1.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DSEG SEGMENT NUM DB -1,-4,0,1,-2,5,-6,10,4,0 ;待比较数字 DSEG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SEG,CS:CODE START:MOV AX,DSEG MOV DS,AX LEA SI,NUM MOV DX,SI MOV CL,9 ;大循环计数寄存器初始化 NEXT1:MOV BL,CL ;大循环开始,小循环计数器初始化MOV SI,DX NEXT2:MOV AL,[SI+1] CMP [SI],AL ;比较 JGGONE ;如果后面大于前面跳到小循环末尾CHANGE:MOV AH,[SI] ;交换 MOV [SI+1],AH MOV [SI],AL JMP GONE GONE:add SI,1 DEC BL JNZ NEXT2

硬件接口应用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硬件接口应用实验 组别:x 姓名: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

实验一 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259的工作原理。 2、掌握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 3、掌握初始化中断向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单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脉冲为中断源,每按一次产生一次中断申请,点亮或熄灭发光二极管。 1、实验设备 微机实验教学系统实验箱、8086CPU模块 2、连接线路 3、编辑程序,编译链接后,调试程序。 4、调试通过后,在中断服务程序内设置断点,运行程序,当接收到中断请求后,程序 停在中断服务程序内的断点处。 三、实验方法 1、设计思路 连线图:

2、程序流程图 图1 8259初始化流程图 四、实验源程序 CODE SEGMENT PUBLIC ASSUME CS:CODE ORG 100H START: MOV DX,4A0H ;程序初始化 MOV AX,13H OUT DX,AX ;写ICW1 :上升沿触发,单片8259,要写ICW4 MOV DX,4A2H MOV AX,80H OUT DX,AX ;写ICW2 MOV AX,01 OUT DX,AX ;写ICW4 MOV AX,0 OUT DX,AX ;写OCW1 MOV AX,0 MOV DS,AX MOV SI,200H MOV AX,OFFSET HINT

MOV DS:[SI],AX ADD SI,2 MOV AX,CS MOV DS:[SI],AX STI ;开中断,设置IF=1 JMP $ HINT: ;中断服务程序 XOR CX,0FFH MOV DX,4B0H MOV AX,CX OUT DX,AX ;输出高低电平控制LED等的亮灭 MOV DX,4A0H MOV AX,20H OUT DX,AX IRET ;中断返回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结果 每按一次单脉冲发生器,发光二极管点亮、熄灭交替进行。 六、思考题 1、将P+连线连接到IR1—IR7任意一个;重新编写程序。 思路:将P+接在IR1上,只要在源程序的基础上,把写ICW2的控制字改为81H,再把向量的入口地址改为0204H即可。 实验现象:每按一次单脉冲发生器,发光二极管点亮、熄灭交替进行。 2、设置OCW1,屏蔽某个中断请求,运行程序观察现象。 思路:将IR0重新接入LED0,设置OCW1为01H,屏蔽中断IR0,则IR0的中断 无法得到响应。 CODE SEGMENT PUBLIC ASSUME CS:CODE ORG 100H START: MOV DX,4A0H ;写ICW1 MOV AX,13H ;上升沿触发,单片8259,要写ICW4 OUT DX,AX MOV DX,4A2H ;写ICW2 MOV AX,80H ;IR0的中断向量码为80H OUT DX,AX MOV AX,01 OUT DX,AX ;一般嵌套,非缓冲方式,非自动EOI MOV AX,01H ;写中断屏蔽字OCW1 OUT DX,AX ;屏蔽IR0中断中断向量存放在(0000H:0204H)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可用灯光闪烁表示,蜂鸣器鸣响报警等形式。(电压值以一种方式正确显示,无报警◆)(电压值以一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一种形式的报警◆)(电压值以2 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2种形式的报警★)(电压值以3种方式正确显示,且有2种形式的报警★☆) 三、设计要求 在课程设计时,2~4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可以集体讨论,但设计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同组同学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8250串口实验

实验七 8250串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行通信的一般原理和8250的工原理。 2、了解RS--232串行接口标准及连接方法。 3、掌握8250芯片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MUT—Ⅲ型实验箱、8086CPU模块。 三、实验原理介绍 1.实验原理图见8250串行接口电路。由MAX232完成RS232 电平和TTL电平的转换,由8250完成数据的收发。8250内部有 10个寄存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IO口地址。对不同的寄存器进 行初始化或读出写入操作就可以完成与计算机的通信。由于不能 同时收发数据,所以8250又称为通用串行异步收发器,简写为:UART。8250实验电路的所有信号均已连好。 8250串行接口电路 (1)电路原理:该电路由一片8250,一片MAX232组成,该电路所有信号线均已接好。原理图如下: (2)电路测试:见整机测试 2.程序框图(8250.ASM)

3.程序代码 ;******************************************* code segment ;define data segment assume cs:code org 0100h start: mov bx,0480h mov dx,bx add dx,6 mov ax,80h out dx,ax mov dx,bx mov ax,0ch ;000ch---9600 ,clk=4.77MHZ/4 ; AL=4770000/16/9600/4=8 out dx,ax add dx,2 mov ax,0h out dx,ax add dx,4 mov ax,07 ;no pe,8 bit, 1 stop out dx,ax mov dx,bx add dx,2 ;no interupt mov ax,0 out dx,ax add dx,8h in ax,dx mov dx,bx in ax,dx crd: call recv call send jmp crd send: push ax mov bx,0480h mov dx,bx

计算机温度控制实验报告1

目录 一、实验目的---------------------------------2 二、预习与参考------------------------------- 2 三、实验(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2 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2 五、实验过程---------------------------------2 (一)硬件的连接- --------- ----------------------- 2 (二)软件的设计与测试结果--------------------------3 六、实验过程遇到问题与解决--------------------11 七、实验心得--------------------------------12 八、参考资料-------------------------------12

一、实验目的 设计制作和调试一个由工业控制机控制的温度测控系统。通过这个过程学习温度的采样方法,A/D变换方法以及数字滤波的方法。通过时间过程掌握温度的几种控制方式,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结构。 二、预习与参考 C语言、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三、实验(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温度控制指标:60~80℃之间任选;偏差:1℃。 1.每组4~5同学,每个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及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出实际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温度控制测控系统。 2.根据设备情况以及被控对象,选择1~2种合适的控制算法,编制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通过。 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工业控制机、烘箱、温度变送器、直流电源、万用表、温度计等 五、实验过程 (一).硬件的连接 图1 硬件接线图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2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二微分与平滑仿真实验 实验时间2017.10.31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陈珺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分对采样噪音的灵敏响应。 2、了解平滑算法抑制噪音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MATLAB 及其仿真环境SIMULINK 的使用。 二、仿真软硬件环境 PC 机,MATLAB R2012b 。 三、实验原理 如图微分加在正反馈输入端,计算机用D(Z)式进行微分运算。R 为阶跃输入信号,C 为系统输出。由于微分是正反馈,当取合适的微分时间常数时,会使系统响应加快。若微分时间常数过大,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四、D(Z)设计 1、未平滑时的D(Z) 用一阶差分代替微分运算: )1()()()(1--==Z T T Z X Z Y Z D D 式中T D为微分时间常数,T 为计算机采样周期。 2、平滑后的D(Z) 微分平滑运算原理如图: 取Y *(k)为四个点的微分均值,有 )331(6)()()( )33(6 )5 .15.05.05.1(4)( 321321221*-----------+==∴--+=-+-+-+-= Z Z Z T T Z X Z Y Z D X X X X T T X X X X X X X X T T K Y D K K K K D K K K K D x t + ○R

五、SIMULINK仿真结构图 七、思考题 1、微分噪音与采样噪音和采样周期T有什么关系?与微分时间常数有什么关系? 2、平滑后系统输出有无改善?是否一定需要平滑?

炉温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 炉温控制实验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炉温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 2、研究采样周期T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3、研究大时间常数系统PID控制器的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PC计算机一台 3、炉温控制实验对象一台 三、基本原理 1、系统结构图示于图1-1。 图1-1 系统结构图 图中 Gc(s)=Kp(1+Ki/s+Kds) Gh(s)=(1-e-TS)/s Gp(s)=1/(Ts+1) 2、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整个炉温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计算机和A/D&D/A卡组成,主要完成温度采集、PID运算、产生控制可控硅的触发脉冲,第二部分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同步脉冲形成,以及触发脉冲放大等组成。炉温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改变电热炉加热丝两端的有效电压,有效电压的可在0~140V内变化。可控硅的导通角为0~5CH。温度传感是通过一只热敏电阻及其放大电路组成的,温度越高其输出电压越小。外部LED灯的亮灭表示可控硅的导通与

闭合的占空比时间,如果炉温温度低于设定值则可控硅导通,系统加热,否则系统停止加热,炉温自然冷却到设定值。 3、PID递推算法: 如果PID调节器输入信号为e(t),其输送信号为u(t),则离散的递推算法为: Uk=Kpek+Kiek2+Kd(ek-ek-1) 其中ek2是误差累积和。 四、实验内容: 1、设定炉子的温度在一恒定值。 2、调整P、I、D各参数观察对其有何影响。 五、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双击桌面“计算机控制实验”快捷方式,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2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实验箱和炉温控制对象,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箱和炉温控制的电源。 4、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七[七、炉温控制] 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选择PID,在参数设置窗口设置炉温控制对象的给定温度以及Ki、Kp、Kd值,点击确认在观察窗口观测系统响应曲线。测量系统响应时间Ts和超调量。 5、重复步骤4,改变PID参数,观察并记录波形的变化。 六、PID参数整定 1、比例部分整定。 首先将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取零,即取消微分和积分作用,采用纯比例控制。将比例系数KP由小到大变化,观察系统的响应,直至速度快,且有一定范围的超调为止。如果系统静差在规定范围之内,且响应曲线已满足设计要求,那么只需用纯比例调节器即可。

四川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汇编语言编程基础 1.3汇编语言程序上机操作和调试训练 一.功能说明 运用8086汇编语言,编辑多字节非压缩型BCD数除法的简单程序,文件名取为*.ASM。 运用MASM﹒EXE文件进行汇编,修改程序中的各种语法错误,直至正确,形成*.OBJ文件。 运用LINK.EXE文件进行连接,形成*.EXE文件。 仔细阅读和体会DEBUG调试方法,掌握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 运用DEBUG。EXE文件进行调试,使用单步执行命令—T两次,观察寄存器中内容的变化,使用察看存储器数据段命令—D,观察存储器数据段内数值。 再使用连续执行命令—G,执行程序,检查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可使用DEBUG的设置断点,单步执行等功能发现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二.程序流程图 设置被除数、商的地址指针 设置单位除法次数计数器 取被除数一位作十进制调整 作字节除法、存商 N 被除数各位已除完? Y 显示运算结果 结束 三.程序代码 修改后的程序代码如下: DATA SEGMENT A D B 9,6,8,7,5 B DB 5 C DB 5 DUP (0) N EQU 5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CLD LEA SI,A LEA DI,C MOV CX,N MOV AH,0 LP1: LODSB AAD DIV B STOSB LOOP LP1 MOV CX,N LEA DI,C LP2: MOV DL,[DI] ADD DL,30H MOV AH,2 INT 21H INC DI LOOP LP2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四.实验感想和收获 通过这次试验,我对微机原理上级试验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较为熟练地对汇编语言进行编译,汇编及连接,同时也学会了用DEBUG调试程序,收获很大。 在这次试验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刚开始我发现自己无法打开MASM.EXE,计算机提示是由于版本不兼容。我这才想起来我的操作系统是64位的,和该软件版本不兼容。不过我并没有放弃,经过我的摸索之后,我发现用DOSBOX这个程序可以解决我的电脑运行不了该程序的问题。在解决了第一个难题后,我开始着手改正试验1.3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但是无论我怎么修改却始终都无法通过编译,并且基本上每句话都有编译错误。根据我多年编程的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中文输入法在搞鬼,之后我耐心地把程序重新输了一遍,果然通过了编译,并且之后的连接也进行的很顺利。在用DEBUG调试时发现得出的结果也很正确。 尽管这次的实验内容非常简单,仅仅是教会我们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我却明显感觉到了汇编语言和C语言等高级语言所不同的地方。越是底层,基础的东西就越不人性化,用C语言一行代码就能实验的功能在汇编语言中可能要花上数十行。看来汇编语言的学习不是几周就能速成的,必须要有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掌握。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串行通信来交换数据和信息。1969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了RS-232C作为串行通信接口的电气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间按位串行传输的接口信息,合理安排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机械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采用单端驱动非差分接收电路,因而存在着传输距离不太远(最大传输距离15m)和传送速率不太高(最大位速率为20Kb/s)的问题。远距离串行通信必须使用Modem,增加了成本。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工业局部网络中,传输距离常介于近距离(<20m=和远距离(>2km)之间的情况,这时RS-232C(25脚连接器)不能采用,用Modem又不经济,因而需要制定新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977年EIA制定了RS-449。它除了保留与RS-232C兼容的特点外,还在提高传输速率,增加传输距离及改进电气特性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增加了10个控制信号。与RS-449同时推出的还有RS-422和RS-423,它们是RS-449的标准子集。另外,还有RS-485,它是RS-422的变形。RS-422、RS-423是全双工的,而RS-485是半双工的。 RS-422标准规定采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电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位速率为10Mb/s),增加了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1200m)。 RS-423标准规定采用单端驱动差分接收电路,其电气性能与RS-232C几乎相同,并设计成可连接RS-232C和RS-422。它一端可与RS-422连接,另一端则可与RS-232C连接,提供了一种从旧技术到新技术过渡的手段。同时又提高位速率(最大为300Kb/s)和传输距离(最大为600m)。 因RS-485为半双工的,当用于多站互连时可节省信号线,便于高速、远距离传送。许多智能仪器设备均配有RS-485总线接口,将它们联网也十分方便。 串行通信由于接线少、成本低,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也多种多样 一.RS-232-C详解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经过使用和发展,目前已经有几种。但都是在RS-232标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所以,以RS-232C为主来讨论。RS-323C标准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000b/s范围内的通信。这个标准对串行通信接口的有关问题,如信号线功能、电器特性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在讨论RS-232C接口标准的内容之前,先说明两点: 首先,RS-232-C标准最初是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与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准确的说,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标准。显然,这个标准的有些规定及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对这种背景的了解,我们对RS-232C 标准与计算机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 机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班级: 指导老师:学号: 姓名:

实验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被加数和加数均以ASCII码形式各自顺序存放在以DATA1、DATA2为首的5个内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回DATA1处。 三、程序框图 图3-1

四、参考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DATA1 DB 33H,39H,31H,37H,34H;被加数 DATA1END EQU $-1 DATA2 DB 34H,35H,30H,38H,32H;加数 DATA2END EQU $-1 SUM DB 5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B 20 DUP(?) 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AX,TOP MOV SP,AX

MOV SI,OFFSET DATA1END MOV DI,OFFSET DATA2END CALL ADDA MOV AX,4C00H INT 21H ADDA PROC NEAR MOV DX,SI MOV BP,DI MOV BX,05H AD1: SUB BYTE PTR [SI],30H SUB BYTE PTR [DI],30H DEC SI DEC DI DEC BX JNZ AD1 MOV SI,DX MOV DI,BP MOV CX,05H CLC AD2: MOV AL,[SI] MOV BL,[DI] ADC AL,B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