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 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单位制的作用,即清楚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和导出单位。单位制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主要公式,并说出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2)投影学生写出的公式以及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讲解并点评,然后提出问题: 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

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单位的知识――力学单位制。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这几个概念:

l 、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 什么物理量?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2. 投影 84 页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3.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 7k g ,在 14N 的恒力作用下,5s 末的速度是多

大?5s 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单位制的意义。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85 页“说一说”,并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

点评:通过这一实例,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单位制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a = F s = v ? t = v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 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 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单位制在力学计算中的作用

说一说

小时侯根据物理量的单位能够查出运算或印刷中的错误。

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

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1 V = π R 3h 3 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是错误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0kg ,在两个大小都是 50N 且互成 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s 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s 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两个大小都是 50N 且互成 120°角的水平外力的合力大小为 50N ,方向在这两 个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由于水平面光滑,故水平方向上没有滑动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50 = m/s 2=2.5m/s 2 m 20

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 =2.5×3m/s=7.5m/s

7.5 ? 3 t = m=11.25m 2 2

点拨: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就不要在运算过程中每一步

都将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化。

【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 85 页“问题与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