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温能开发研究概况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浅层地温能开发研究概况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浅层地温能开发研究概况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浅层地温能开发研究概况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浅层地温能发展及研究现状,以及浅层地温能研究开发技术支持,包括浅层地温能勘查以及热泵系统,并阐述了浅层地温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地质基础研究工作滞后,以及开发浅层地温能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指出,地质基础研究以及勘查工作是浅层地温能开发的前提工作,并且在开发浅层地温能过程中避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标签:浅层地温能地热泵地质勘查

0前言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成立,浅层地温能逐渐得到重视与发展,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得到应用,由于其可再生、储量大、清洁环保和可用性强等特点,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推进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和应用,地质勘查是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基础,更需要与热泵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所以在全国进行浅层地温能地质勘查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浅层地温能应用过程也存在地质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开发浅层地温能对地质环境存在影响等问题。

1浅层地温能发展及研究现状

用于开发浅层地温能的热泵技术是1912年由瑞士人提出的,1946年第一个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家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热泵技术日臻成熟。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其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得到普遍认可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较好的国家有美国、瑞典、瑞士和德国,已有大量装机的国家有加拿大、奥地利、法国和荷兰,开始重视和推广应用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热泵增长较快的主要还是在美国和欧洲地区。

我国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机组,随后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相关领域才开始了一些研究,在热泵模型仿真、试验装置、能耗评价以及系统材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6年开始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试点工作;2007年国土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市地勘局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全面部署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编制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天津召开了全国浅层地热能和地热能资源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北京市地勘局举办了四届全国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目前,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了解到,2009年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工作正在各地全面展开,累计安排调查经费4.1亿元,这一统计数据表明,作为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地

浅层地热能的特点

---本文出自华誉能源总裁张军的新书《地热能、余热能与热泵技术》第2.2章节 浅层地热能的特点与意义 浅层地热能接近常温,品位较低,需要通过热泵技术将其品位提升后 加以利用。浅层地热能既可以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用于供热,也可以作为 热泵的冷却源用于制冷。通过热泵技术将浅层地热能用于建筑的供热和制 冷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层地热能的优势 (1)分布广泛。浅层地热能在地球表层以下接近均匀分布,到处都有,从地下水、地下土壤和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中都能采集到浅层地热能,可以根据项目的条件在周边就近提取和利用,不需要大规模的集中开采和远距离输送,不需要大规模一次性投资建设。 (2)储量巨大。据测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热能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108kW的3750倍,而百米以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热能也有2×108kW。 (3)稳定持续。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温差势能,其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 (4)清洁环保。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通过热泵技 术进行采集利用。利用浅层地热能不会像利用化石燃料那样排放大量的CO 2、SO X 、 NO x 、粉尘等燃烧产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因此,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层地热能的不足 (1)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品位很低的能源,不能作为独立的能源使用,必须借助热泵才能利用,运行时需要消耗一部分高品位能源,主要是电能。同时,浅

层地热能的有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量的采集、提升、释放等三部分。 如果应用条件不合适、设计施工不合理、产品性能不合格或者运行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投资过大或者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户的经济负担过重,不利于浅层地热能的推广应用。 (2)浅层地热能的采集受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尽管浅层地热能理论上均匀分布于地球表层以下,存在于地下水、地下土壤和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中。但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本差异是相当大的。 对于利用地下水的情况,必须考虑到使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保可以通过打井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同时还要保证地下水在被提取温度之后可以顺利回灌至地下。 在无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源或地下水很难回灌的地区,可以采取在地下埋设换热管的方式取代地下水井。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层或细沙层较厚的地区,在以岩石层或卵石层为主的地区使用会因钻孔成本过高而使投资大幅度增加。 (3)浅层地热能的采集受到场地的限制。采集浅层地热能最常用的方式是地下水井方式和地埋管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较大的场地。现在城市中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建筑周边的空地越来越少,这使得利用地下水方式或地埋管方式采集浅层地热能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地埋管方式,在城市中心地区已经很难实施。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沉降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沉降 摘要:卫生填埋法是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填埋场沉降的原理、危害进行了论述,并对当前设计填埋场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 *作者简介:唐浩,男,汉族,1979年出生,学士,工程师,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设计院,环境工程类研究设计。 城市固体废弃物一般是指城市具名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对城市固体废弃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以卫生填埋法为主,该方法虽然是最经济和最可行的方法,但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不均匀性、孔隙率较大等特性而引起填埋场沉降的现象。 1填埋沉降的机理及危害 从填埋场的沉降机理来看,可以把填埋场的沉降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应力压缩沉降,包括有外荷载引起的主压缩沉降以及由于msw 骨架发生蠕动、错位及盈动等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次压缩沉降;二是由于msw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失去骨架作用从而发生的沉降;三是填埋场底部的衬垫层在上部负荷的作用下而发生的沉降。其中对于主压缩沉降的时间比较短,次压缩的时间比较长,而对于有机物的分解其所需要得时间就性对来说更加的漫长。 显然,填埋场堆体的沉降,可以增大填埋容量,延长服务年限,

稳定废弃物的堆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覆盖层破坏。覆盖层是指在填埋场完成作业后,在其顶部所设的覆盖保护层。填埋场中msw堆体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覆盖层发生开裂,以致雨水进入填埋场中或堆体中的有害气体从细缝中逸出,不仅污染了空气,还影响了后续的开发和利用;(2)破坏填埋场的各种管线。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堆体中设有排水沟、排水管道及排气管道,填埋场中msw堆体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都会对这些设施造成破坏导致填埋场排水、排气的不畅通,降低了其有效应力。增长了填埋堆体次压缩的时间,不仅影响到填埋场的稳定性,而且延长了填埋场的稳定时间;(3)破坏底部的防渗垫层。渗滤液渗透到地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在下面都会设置包括粘土衬垫、工模衬垫、复合衬垫等多个过程的防渗层,填埋场中msw 堆体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土工膜撕裂、黏土层产生裂缝,严重破坏填埋场衬垫系统的防渗功能。 2 如何合理的设计填埋场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堆体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当前对影响填埋场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1)填埋场底部土层的厚度及密实度;(2)堆体及土体覆盖层的初始密度或孔隙比;(3)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可分解的废弃物含量;(4)填埋高度;(5)渗滤液水位及其变化;(6)环境因素,如大气湿度、氧气含量、温度等等。同时还发现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很难得到具体的处理方法,只

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

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 10050931班张小明学号:1005093128 摘要:随着近年来全国城市地区对浅层地温能的逐渐深入的研究,浅层地温能已经在城市生活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是一种分布广泛、储量巨大、清洁环保、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它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现在大部分城市关注浅层地温能,更多的是关注其中的热泵技术,而不是浅层地温能资源本身,而且有很多从事浅层地温能利用的公司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也不够,这直接导致浅层地温能的利用效果受到影响。用浅层地温能来取暖制冷,在全国范围内刚刚兴起,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对浅层地温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取暖制冷新型能源热泵技术 引言: 浅层地温能是赋存在地球表层岩土体中的低温地热资源,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分布广、储量大、清洁环保、经济实惠、安全性强和可用性强等特点。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 m埋深),温度低于25℃,其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主要采用热泵系统(包括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两种)进行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温度稳定,开发技术臻于成熟,在我国城市地区正逐步应用于供暖和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浅层地温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随着地源热泵技术逐步推广,浅层地温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目前城市地区地热能利用新的途径。浅层地温能可持续利用,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浅层地温能利用系统具有绿色环保、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不消耗地下水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 浅层地温能开发工程技术,按冷热源工程分类可分为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其中,土壤源热泵系统是在浅层地层中设置人工管道,通过循环水在管道中的运行来实现同地层的冷热源转换,土壤源热泵系统又分为水平盘管系统、桩中深管系统和竖埋管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即是利用井孔开采地下水,冬灌夏用,夏灌冬用,实现同地层冷、热源交换和反季节储能。根据井群类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分为同层对井系统、异层采灌系统、井组对井组系统、单井多层采灌系统、单井多层成井对井采灌系统等。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浅层地温能在利用的过程中,它不像化石燃料那样在获取能源和生产电力的同时排放大量的燃烧产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等问题。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暨学术研讨会,汪民指出,国土资源部十分重视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2006年开始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试点工作;2007年国土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地温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市地勘局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全面部署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编制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天津召开了全国浅层地热能和地热能资源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北京市地勘局举办了两届全国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最近,徐绍史部长要求要突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这一重要工作,将加强浅层地温能与地热资源评

“环保”浅层地温能 阅读附答案.doc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 阅读及答案-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

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摘要介绍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和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广东省浅层地 温能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调查、区别和开发示范工作建议。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调查区划开发 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也经济实惠。中北部的一些省市(如天津、北京、沈阳、成都等)正在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据最新调查,应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的地源热泵项目在我国已经超过2 500个,建筑面积已超过1亿m2。而我们广东省无论是浅层地温能的调查评价还是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均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究其原因,除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引导不够外,人们对浅层地温能的认识存在偏差与不足也是制约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 本文试图就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以及浅层地温能资源在广东省开发利用前景进行阐述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促进我省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帮助。 1 浅层地温能的概念与利用原理 1.1 概念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 m)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低于25℃的热能。也可以理解为:赋存于地表以下200 m岩土体和地下水中,因该范围内温度与地表气温存在常年温差而形成的能量,可以理解为一种势能或位能。正是由于这一温度差的存在,我们才能把它变成供暧、制冷的热冷源。 浅层地温能与传统地热能的区别在于温度、空间分布和利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由于浅层地温能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地热的温度,所以不能直接利用,它需要热泵来提温(供暧)或降温(制冷),而传统地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于供热或发电等,传统地热能只 本文2011年3月收到,4月改回。 分布于地热田中,而浅层地温能分布于广大地区。 1.2 利用原理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1前言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贮存的热能,它包括地球深层由地球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及地球浅层由接收太阳能而产生的热能。前者以地下热水和水蒸气的形式出现,温度较高,主要用于发电、供暖等生产生活目的,其技术已基本成熟,欧美国家有很多用于发电,我国则多用来直接供热,这种地热能品位较高,但受地理环境及开采技术与成本的影响因而受限较大;后者由太阳能转换而来,蕴藏在地球表面浅层的土壤中,温度较低,但开采成本和技术相对也低,且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供暖与制冷,因而受到了暖通空调及 节能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球表面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库。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量的2000倍,只是由于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大,使得对这部分热能的直接利用困难较多。但实际上,温度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面至地下10m之间的区域内,从10m深度再往下,大地温度就稳定在当地全年的平均气温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个温度都在15℃左右,如果把这样的温度搬运到地面上来稍做处理,就可成为很好的空调系统,这就是目前浅层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浅层地热能利用通常需借助于热泵,它是一项新兴绿色节能技术。在冬天它以大地为低温位热源,从大地中提取热量,经过地面上热泵的转换,提高温位向房屋供暖;在夏天则以大地为高温位热源,将房屋内的热量输送到大地土壤中。由于地下温度十分稳定且很接近房屋居住所需的温度,因此,相对于以大气环境为热源的热泵和燃煤、燃油的供暖供冷系统,以大地为提取热量或排放热量的热源的热泵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减少了燃烧产物的排放和制 冷剂的用量,对环保十分有利。 从大地土壤中提取热量用于房屋的供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只是由于长期以来石化燃料价格低廉,供应充足,它才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其进展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性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这项技术才逐渐受到青睐,目前已趋于成熟,正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得到推广应用。在我国则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前国内几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要进入商业化的实际工程应用尚需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2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及其特点 浅层地热能属于低品位热能,直接使用达不到一般要求的温度,通常需设置一套热泵,组成地热能热泵利用系统,将地下热能的温度进行一定的提高或降低。因此,地热能利用系统主要由热泵、地热换热器及用户端组成,而其中地热换热器是关键。 2.1地热能热泵地热能热泵的工作原理与通常的热泵相同,都是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组成。通过消耗一部分高品质能源即电能,吸收低温物体的热能排放给高温

《“环保”浅层地温能》阅读附答案.doc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附答案- 现代 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

“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绿色”浅层地温能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 11. ①资源量丰富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③清洁无污染④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自动气象站浅层地温数据异常故障排除方法

第38卷增刊2010年12月 气 象 科 技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8,No.Supp l.Dec.2010 CAWS600- B型自动气象站浅层地温数据异常故障排除方法 杨崇静1 邬铭法2 张玉洁1 (1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2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济南250031 )摘要 通过山东平阴县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一次浅层地温数据异常的故障分析、检修流程和排除步骤,介绍了在维修现场没有自动气象站地温传感器备件的条件下, 如何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自有设备部件,按照与地温数据采集逆向的逐级故障排查原则,依次进行软件设置、数据采集器地温通道、信号电缆、地温变送器和地温传感器5个环节的故障排除,快速确定导致浅层地温数据异常的故障点的故障检修方法,旨在为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保障工作提供维修指导及参考。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浅层地温 故障排除 作者简介:杨崇静,女,1980年生,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探测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Email:yangchong0706@163.com收稿日期:2010年7月15日;定稿日期:2010年10月20日 引言 十一运会期间,各项体育赛事对即时气象条件要求严格, 为了保证精细化短时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设备探测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是预报准确及时的基本前提。国家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所建设的自动站(以下简称“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相对于其他各种区域站及专用自动站,气象探测要素更全面(7要素或以上),并有专人巡视维护,数据更具代表性,在全运会的探测数据应用遴选时,在与赛事场馆距离相当的条件下,一般优先考虑 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的测报数据[ 1-2 ]。山东省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共有123台,其中CAWS600- B型自动气象站有80余台,自2003年建成至今,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有些设备部件(如电池) 已达到使用寿命期限或性能降低,故障频发[ 3] 。保障各种气象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探测设备发生故障时,缩短故障时间,提高设备修复时效,是十一运会自动站保障工作的重点。在全运会前期的汛期自动站维护保障中,保障人员提前针对各类常见故障, 总结出一般故障的维修思路和方法步骤,为全运会期间的气象保障工作积累了切实可行的确定故障点的借鉴经验。本文以汛期平阴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的一次15cm浅层地温数据异常的故障排除,介绍了CAWS600- B型自动气象站地温故障时的一般故障检测方法。1 故障现象 2009年8月23日14:15,平阴县CAWS600- B型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15cm浅层地温数据显示异常。故障现象为:主控计算机实时监控软件浅层地温15cm显示“--”,后来又在-24.6℃、-2.7℃、-22.8℃等异常数据之间无规律跳变,其他各项气象要素值均显示正常。 作为济南主赛场所辖的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该站探测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对全运会预报服务的数据积累十分重要, 为了尽快修复自动站,恢复浅层地温数据显示,大探中心通过远程技术指导交流,与现场的测报人员一起,针对故障现场并没有自动站备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动站自有的组成备件,通过5步故障逐级排除方法,迅速判断出故障点。2 故障排除依据 根据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地温要素的探测原理及探测数据流程,地温数据采集时,传感器信号主要经过地温传感器、地温变送器、地温信号电缆和防雷板到数据采集器,经过数据采集器的计算分析, 然后将数据显示在主控机的自动站监控软件中[ 4] 。地温数据采集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相应地,地温数据异常的故障排除步骤与传感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答案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答案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答案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附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绿色”浅层地温能》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 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6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150米左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还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

“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小题1:选文①—④段,先介绍____________,然后介绍____________,最后介绍____________。(3分)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世博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夏季工作的流程。(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直接构成了由江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两大技术组成的绿色中央空调系统。世博轴空调系统的4个机房中,3个采用了土壤源技术,1个采用了江水源技术。这种全新的空调系统,不会像传统中央空调那样消耗大量电能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土壤,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热,100%采用再生能源。根据季节不同,两种能源还各有侧重。夏季,江水源满足世博轴70%的供冷需求,土壤源为补充;冬季,由于上海冬季

浅层地温能广州地区利用现状

第七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 一、国外地源热泵发展和利用概况 “地源热泵”(GSHP)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瑞士的一份专利文献中,但当时由于能源价格低,地源热泵技术尚未成熟,且系统造价高,未得到广泛应用。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和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时,北欧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地源热泵的实际应用研究与开发。 上世纪80年代是地源热泵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的热泵技术取得较大突破。欧洲国家以瑞士、瑞典和奥地利等国家大力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技术,国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使得地源热泵生产和使用范围迅速扩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地源热泵技术已经臻于成熟,更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地下系统的研究,努力提高热吸收和热传导效率,同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影响问题。地源热泵生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瑞士和瑞典的年递增率超过10%。此期美国的地源热泵生产和推广速度很快,技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地源热泵生产和使用的头号大国。 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欧洲,德国、法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应用较多,他们主要利用浅层地热能来供热或取暖。 二、国内地源热泵发展和利用概况 我国最早开展地源热泵研究的是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青岛建工学院等,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系统性能方面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重庆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大学等相继建立了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的实验装臵,热泵技术的研究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1997年,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签署了《中美地热开发利用的合作协议书》,开始引进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 XXXXX—XXXX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4-11-13)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 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V 引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下水源井设计 (2) 4.1 一般要求 (2) 4.2 井管选择 (2) 4.2.1 井壁管选择 (3) 4.2.2 过滤管选择 (3) 4.2.3 沉淀管选择 (4) 4.3 抽水井、回灌井布置及数量设计 (4) 4.3.1 布置方式 (4) 4.3.2 数量设计 (4) 4.4 抽水井、回灌井结构设计 (4) 4.4.1 井身结构设计 (4) 4.4.2 抽水井、回灌井的封闭 (5) 4.5 过滤器设计 (5) 4.6 抽水量与回水量设计 (6) 5 垂直地埋管钻孔设计 (6) 5.1 一般规定 (7) 5.1.1 设计内容 (7) 5.1.2 设计原则 (7) 5.2 U形管选择 (7) 5.3 地埋管布置及数量设计 (7) 5.3.1 地埋管布置原则 (7) 5.3.2 地埋管钻孔数量 (8) 5.4 地埋管钻孔结构设计 (8) 5.5 回填材料选择 (8) 6 地下水源井施工 (8) 6.1 一般规定 (8) 6.2 钻井技术方法 (8) 6.3 钻井液选择与护壁堵漏 (9) 6.4 成井工艺与抽水、回灌试验 (9) 6.4.1 成井工艺 (9) I

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

浅层地热能 概念 浅层地热能(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m埋深),温度低于25℃,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河南省规范的定义] 地表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蕴藏在地壳浅部岩土体和地下水中温度低于25 ℃的低温地热资源。浅层地热能属于 低位热能,适合采用热泵技术加以利用,利用时不产生CO 2、SO 2 等污染气体,目 前主要用于城市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中国常规地热资源分布 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广布于板块内部的大陆地壳隆起区和地壳沉降区。东南沿海地热带是地壳隆起区温泉最密集的地带,主要包括江西东部、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及海南省等地。在板块内部地壳沉降区,中国广泛发育了中、新生代沉

积盆地,如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苏北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区为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地区(京津冀蒙[呼、包、鄂、乌])、江淮流域(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河南东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浅层地热能开发主战场:京津冀地区、辽宁、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基于我国地质、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域特点,将我国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应用环境划分为4类:①滨海型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应优先考虑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和地表水(江水、海水)地源热泵方式。②平原型城市,冲积平原型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可采取地下水或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冲积三角洲平原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侧重于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山前平原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上讲应侧重于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③内陆盆地型城市,以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和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为主;④高原河谷型城市,在深切峡谷区可选择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山坡地区可选择基岩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但是,在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时候一般首要考虑水源热泵,当地下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才适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 目前,中国在利用方式上形成了以天津、陕西、河北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沈阳为代表的浅层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大连为代表的海水源热泵供热制冷。考虑到经济性和可用性,当前定义浅层地温能利用深度一般为200米。我国南方地区以散热方式为主,经济的地埋管施工深度一般为100米左右;北方地区以冬季取热为主要用途,由于浅部地温较低,根据地热增温率,开发利用深度可增加到300或400米。 一、国外研究现状 瑞士人(1912年)首先提出地源热泵技术; 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46年) 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 1986年 Tan和Kush根据线热源理论通过模型近似计算出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井(孔)周围土壤(岩石)的温度的解析解;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虽然浅层地热能应用发展很快,但由于地源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一些规程规范的不尽完善,使得地源热泵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这一行业的多专业结合性,各专业的密切配合,合理利用地温资源,优化利用热泵技术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需要聚 集“地源热泵技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监测与数字模拟和系统控制”等多专业的技术力量联合开展这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首先是我国大部分地源热泵工程的审批、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后期的监测与管理的整套程序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目前,只有少数地方政府设立审批部门,如北京、沈阳等。尤其是工程后期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尚无统一部门管理,因此,造成地源热泵工程运行后的时间里,不了解地源热泵系统是否节能与经济。只有当整个系统完全停止工作时,才知道出了问题,这样导致人们对地源热泵技术的担心和疑虑,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次是浅层地热能地质基础研究工作比较滞后。“浅层地热能在我国起步并不晚,但现在发展已经滞后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浅层地热能没有进行详尽的研究。”专家说,浅层地热能在国外发展依靠的是地质先行,而在我国,则是一些地质以外的行业(主要是热泵机组厂商)作为推动力量,有一部分人以为只要有了先进的热泵技术就可以进行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事实上,热泵就如同矿山中常用的凿岩机,只是一个手段,尽管效率很高,但究竟可不可以采出矿石,最终还是需要地质工作来评价的。”浅层地热能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对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当前,我国即将迎来一个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高潮,需要有大量能够研究浅层地热能结构和换热效果的专业队伍,这样在设计的过程中才能更合理地根据供暖面积来决定工程的施工方案。 另外,我国的地源热泵工程规模普遍比国外的大,国外大部分都集中在1万平方米以下,我国十几万平方米的工程很多,而且建设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现在20~30万平方米的工程很多城市都有。工程越大对地下环境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大量地埋管换热器集中在一个地块,在城市里不但没有充足的地下空间,而且对地下环境的影响也很大。有些工程把成百上千的地埋管换热器集中布置在一块地方,长期运行后,在中间部位的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1前言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贮存的热能,它包括地球深层由地球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 能及地球浅层由接收太阳能而产生的热能。前者以地下热水和水蒸气的形式出现,温度较高,主要用于发电、供暖等生产生活目的,其技术已基本成熟,欧美国家有很多用于发电,我国则多用来直接供热,这种地热能品位较高,但受地理环境及开采技术与成本的影响因而受限较大;后者由太阳能转换而来,蕴藏在地球表面浅层的土壤中,温度较低,但开采成本和技术相对也低,且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供暖与制冷,因而受到了暖通空 调及 节能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球表面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库。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量的2000倍,只是由于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大,使得对这部分热能的直接利用困难较多。但实际上,温度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地 表面至地下10m之间的区域内,从10m深度再往下,大地温度就稳定在当地全年的平均气温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个温度都在15℃左右,如果把这样的温度搬运到地面上来稍做处理, 就可成为很好的空调系统,这就是目前浅层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浅层地热能利用通常需借助于热泵,它是一项新兴绿色节能技术。在冬天它以大地为 低温位热源,从大地中提取热量,经过地面上热泵的转换,提高温位向房屋供暖;在夏天则以大地为高温位热源,将房屋内的热量输送到大地土壤中。由于地下温度十分稳定且很接近 房屋居住所需的温度,因此,相对于以大气环境为热源的热泵和燃煤、燃油的供暖供冷系统,以大地为提取热量或排放热量的热源的热泵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减少了燃烧产物的排放 和制 冷剂的用量,对环保十分有利。 从大地土壤中提取热量用于房屋的供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只是由于长期 以来石化燃料价格低廉,供应充足,它才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其进展缓慢。到20世纪80年 代以后,由于全球性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这项技术才逐渐受到青睐,目前已趋于 成熟,正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得到推广应用。在我国则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前国内几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要进入商业化的实际工程应用尚需进行长期不懈 的努力。 2浅层地热能利用系统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