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

测量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

2.1调查区划分

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按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未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2.2地籍编号

地籍街坊原则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划分, 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个宗地为宜;街坊编号是以街道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2.3宗地划分

宗地划分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独立使用权宗地。

2、有使用权宗地。共用宗地内的土地面积可按如下方法分摊:

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

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按建筑面积分摊;

先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再按建筑面积或建筑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情况划分处理:

以独立核算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以用途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以道路、河流为界划分若干个宗地。

2.4 宗地编号

1、宗地编号以地籍街坊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 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不重不漏。

2、空地、公共设施与宗地一样,统一编制地籍号。

3、城乡结合部,农户穿插在街道范围内的,划入街道编号;城镇用地穿插于乡(镇)管理范围内的,划入乡(镇)编号。

2.5 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街坊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依次编号,同一街坊内的界址点不得重号。将一个地籍街坊的每宗地都勾绘到工作底图上,然后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由“1”开始顺序编号。

3.技术路线和方法

3.1地籍勘丈

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必须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块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地籍勘丈一般应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

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3.2地籍勘丈内容:

1、土地权属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2、基本地籍图绘制;

3、面积量算。

3.3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要求:

表1 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注:界址点地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1、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2)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2、基本地籍图应选用厚度为0.07mm、经过热定型处理变形率小于0.

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

位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

差 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一 ±5

±10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

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

±7.5 ±

1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

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2‰的聚酯薄膜。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的正方形图幅。

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廊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当勘丈区已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亦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4、对于大片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地带,可适当绘制等高线。

5、比例尺为1∶500的地籍图每幅图内至少应有埋石点数为3个。

6、地籍勘丈方法:

解析法:

野外勘丈全部界址点,根据实测数据解算出界址点的点位坐标。一般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施测。角度用不低于DJ6级经纬仪施测,距离用钢尺丈量或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

以全部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和解析边长为基础,勘丈其他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并依据宗地草图的有关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勘丈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分明显界址点的坐标,再用图解法勘丈街坊内部的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街坊外廓控制内部宗地。

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徒坊,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经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装绘街坊内部,成地籍图。

图解法:

(1)利用图解法(包括图解交会法、截距法等)直接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并根据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2)利用反映现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经过纠正图纸变形误差后,实地

补充勘丈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到图上,依据宗地草图丈量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这种方法仅在暂不具备经济技术条件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但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3.4基本地籍图绘制

铅笔原图绘制精度:

1、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2、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2mm。

3.5着墨二底图绘制精度:

1、有解析坐标的界址点及地物点可依据其坐标在图上展绘,也可以进行透绘。

2、展点精度与铅笔原图相同;

3、透绘要素不得偏离底线。

3.6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

1、铅笔原图内容:

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在宗地内能注记下的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必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

2、着墨二底图内容:

除不注宗地面积外,其他与铅笔原图相同。

3.7宗地图

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蒙绘或复制,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2、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号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等。

3.8面积量算

1、面积量算根据地籍勘丈三种方法可采用

解析法:

1n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P=-ΣXi(Yi+1-Yi-1)

21

1n

或P=-ΣYi(Xi-1-Xi+1)

21

式中:P表示宗地面积,单位:平方米;

Xi,Yi-宗地第i个界址点坐标,m;

n-宗地界址点个数。

解析法计算面积必须独立两次计算进行检核。

部分解析法:

采用解析法求出每个街坊面积,用街坊面积数控制本街坊内各宗地面积之和。各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面积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到各宗地,得出平差后的各宗地面积。但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完全用实测数据计算规则图形的宗地面积可以不参加平差。

图解法:

要求在聚酯薄膜原图上量算街坊面积(当采用其他材料的图纸时,必须考虑图纸变形的影响并给予改正),图面量算宜采用二级控制,即:

(1)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图幅内各街坊及其他区块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小于±0.0025P(P为图幅理论面积)时,将闭合差按比例配赋给各街坊及其他区块,得出平差后的各街坊及各区块的面积;

(2)用平差后的各街坊面积去控制街坊内丈量的各宗地面积,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在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按比例分配给各宗地,得出平差后的宗地面积。但边长丈量数据可以不改。完全采用丈量数据计算宗地的面积可以不参加平差。

2、在地籍铅笔原图上量算面积时,两次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

△P≤0.0003M√P

式中:P是量算面积,平方米;

M是地籍铅笔原图比例尺分母;

凡地块面积在图上小于5平方厘米时,不宜采用求积仪量算。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量算面积,均应独立进行两次量算。图上量算时,两

次量算的较差在限差内的取中数。

4、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取值到小数后一位。

5、共用宗内,各自使用的土地有明显范围的,先划分各自使用界线,并计算其面积,剩余部分按建筑面积分摊。

4.主要精度

4.1界址点精度

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

点点位误差(cm)

相邻界址点

间距允许误

差(cm)

适用范围中误差

允许误

一±5

±

10

±10

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址

点;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

显界址点

±

7.5

±

15

±15

困难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

权界址点;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

4.2地籍图的精度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一倍。

3、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4.3地类图斑的精度

明显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0.8毫米。

5、工作流程和安排

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人员培训

业务准备:收集和分析已有各种图件和资料,技术设计书编写

控制测量权属调查

地籍要素测量

6、控制测量

6.1已有起算数据 1、测区已知点资料

接到任务后,我方即到省国土厅调集了控制点和测区内1:10000的地形图资料;随后又对测区内调集的已知点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 2、已有平面控制资料

省国土厅提供的控制点全部是为“河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布设测量的GPS 、水准共用点。平面测量结果为 C 级 GPS 控制网 1980 西安坐标系,6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7 度的成果。

其他地籍要素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内业各类表格录入、属性检查、修改,完善调查表

各种图件生成、编辑、输出

分类汇总统计,表格生成输出 成果资料整理、编写文字报告

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数据归档、备份和提交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

作业单位自检、互检、专检 监理检查

经实地踏勘,这些点保存完好。这 4个已知点在测区里分布均匀,从图形结构好,可以很好地起到平面控制效果。控制点简介见下面表。 3、已有高程控制资料

前面介绍的4个点都具有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下的正常高成果,可以利用。

4、已有地形图资料

从省国土厅还调集到覆盖测区范围的1:10000 地形图资料,该资料可供本次控制测量的选点使用。 5、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 控制测量原则

控制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 6.3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四等以下网最弱

序号 点号

平面坐标 高程坐标 X

Y 等级 H 等级 1

BG01

38378995.2

15 470959.4

26 C 级

165.655

二等

2 BG02

38332098.3

26 472593.2

15 C 级

164.985

二等

3 BG03

38306321.2

53 468695.4

55 C 级

165.782

二等

4 BG04

38251132.2

58

468454.3

57

C 级

165.126

二等

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6.4 控制点名

1、一、二级控制点名

一、二级控制点名以区县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以“GT”(国土)为标识加乡镇开头大写字母,后缀用“Ι”、“Ⅱ”表示控制点的等级,加流水号进行编号。如:GTCGⅡ001表示城关镇二级控制1号点。

2、图根点名

图根点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为大写英文字母“T”和乡镇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加流水号。如:TC008表示城关镇第8个图根点。在同一测区内,不得出现两个相同的图根点名。

6.5 控制点密度、埋石与点之记要求

1、控制点密度及埋石要求

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地籍要素测量需要。

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有条件时应设置保护点,保护点个数不少于3个。地籍图根控制点可设临时标志。但当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埋石数量不能满足下表要求时,适当的选择图根控制点作为埋石点,埋设固定标志。对于山区、荒地、滩地等建设用地稀少地区以满足地籍要素测量为准。

比例尺埋石点最少数量/幅

1:500 3

2、点之记

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埋石的图根控制点按控制点点之记表格要求填写。

6.6导线测量

各级地籍控制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测距

中误差

(mm)

测角中

误差

(″)

全长相

闭合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角测

回数

J2 J6

一级3.6 300 ≤±15 ±5.0

1/1400

±

10n

2 6

二级

2.4 200 ≤±12 ±8.0

1/1000

±

16n

1 3 观测作业要求

水平角的观测、距离的观测和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核与整理按照

CH5002—94《地籍测量规范》、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执行。

6.7平差计算

地籍控制测量的观测成果,经检查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

1、一、二级控制点平差计算

首级加密控制网采用严密平差。二级可采用简易平差。

2、一、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

一、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可采用近似平差。

6.8提交控制资料成果

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图幅结合表与控制网布设图

3、观测手簿及平差计算成果

4、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及点之记

5、控制点精度检测报告

6、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7、地籍测量

7.1界址点测量

1、基本要求

(1)1:500调查区域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全部采用野外全解析测量。

(2)本次调查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与已登记发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包括铁路、公路等用地)相邻时,其界址点测量成果符合本次调查技术要求的,应直接引用,不再进行解析测量。

2、界址点的施测要求

(1)全站仪测定界址点

1)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使用不低于J6级的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定;

2)测定界址点视距大于80米,且局部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够时,可用极坐标法进行增补测点,不得连续2次增补测点;

3)对中整平仪器时,对中误差不得超过0.5cm;

4)应对测站进行严格校核,以较远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包括控制点校核和对已测地物点、界址点的检查;其检核较差在±5cm内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5)全站仪观测时必须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由于反射棱镜是有厚度的,它的额定中心在棱镜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墙角(不管是阴角还是阳角)是界址点的确切位置,测量时棱镜放置不到位。通常是由持镜人员量取差值并告知观测者,由观测者采取距离、角度偏心等技术手段消除此项误差。

(2)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采用间接方法求得,可使用内插、

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距离丈量应使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用直角推算时,严禁用短边推长边;用距离交会时,条件边不少于3边;用间接方法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数量,不得超过界址点总数20%。

7.2 其它地籍要素的测绘

1、其它地籍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类界线、栏栅、铁丝网、道路、沟渠、坡坎、输电塔座……,电线杆及宅基地上的房屋除外。

2、有近期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其地籍要素可以直接引用地形图上的相关内容,并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界线,但要求实地核实和补测;没有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要野外全解析测量。

3、其它地籍要素的测量方法等同于界址点的测绘方法,测距不超过150米。

4、宗地内临时房屋、简单房屋等非永久性房屋不予以测绘。

7.3 地籍碎部测量成果数据

地籍测量工作结束应提供以下成果资料,并对成果打印、整理、装订成册。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以宗地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地籍图

宗地图

质量检查记录

由各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地籍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符合相关标准的数据库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 测量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 2.1调查区划分 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按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未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2.2地籍编号 地籍街坊原则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划分, 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个宗地为宜;街坊编号是以街道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2.3宗地划分 宗地划分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独立使用权宗地。 2、有使用权宗地。共用宗地内的土地面积可按如下方法分摊: 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 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按建筑面积分摊; 先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再按建筑面积或建筑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情况划分处理:

矿山测量方案

开拓、采准、采矿工程测量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有限公司 2018年*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测依据 (3) 三、测量人员的编制管理及仪器配备 (3) 四、测量工作内容及程序 (5) 五、质量保证措施 (7) 六、测量人员安全保护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1、矿区地理及自然条件 张庄铁矿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周集镇和冯井镇交界处,东南距霍邱县城36公里,南距四十里长山(丘陵地)约8公里,北距淮河10公里,向西6公里到河南境地。矿区交通便利,G105国道和阜六(阜阳-六安)高速公路贯穿矿区;北面淮河,顺河而下可通淮南、蚌埠。 矿区地处淮河流域中上游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高30~50米。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1059.26mm,降水量最大月份在5~9月份,无霜期一般在220天左右。 2 、工程区域划分及施工现状 本次施工承包范围为张庄铁矿-385m新水平开拓工程二区段工程。施工起始位置为1#副井-390m水平联巷直线段260m处,结束位置为与五建三处贯通处和-390水平10#穿脉中线北7.7m上盘回风巷处。测量任务主要为-385m水平施工中中腰线的标定,实测。 二、施测依据 1 、施测依据 1.1冶金工程测量规范GB50995-2014 1.2冶金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YB/T 4385-2013 1.3设计施工图及相应技术规定

1.4张庄矿业主下发的测量管理文件 1.5国家相应的测量规范等 2、施测准备 复测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开拓工程已结束,上下盘均已贯通,业主对井下贯通巷道进行了联测,并以平差)在开工前我们要对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如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则移交的控制点作为施工放样的基准点,如果超出误差范围,及时向业主汇报,由业主进行修正,直到接受的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中,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三、测量人员的编制管理及仪器配备 1、人员编制 根据井巷工程的特殊要求,项目部设立测量组,负责施工中的控制、坐标及高程的放样,对测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保证测量精度与效率。 2、测量双检制管理 项目总工是工程测量工作实施的技术总负责人,在测量工作方面,对项目全面负责。测量组负责组织进行工程各部位的测量放样工作及放样数据的计算、校核,对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负技术责任,对项目总工负责。 测量作业时实行“测量双检制”。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必须实行测量复核制度,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1 前言 1.1主要工作内容 (1)获取增城市市域范围内约1650平方公里真彩数码航片。 (2)沿增从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广河高速公路测绘面积约216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3)中心城区6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修测。 (4)广汕路以北第一期测绘30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5)广汕路以北第二期测绘498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6)广汕路以南650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 1.2 技术依据 表1 技术依据

1.3 测区概况 增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因地处连接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航摄范围以行政境界为基础采用满图幅方式进行外扩设计。 1.4 气候状况 增城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度,年降雨量1869mm。 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5%,10~3月为干季,占雨量的15%。受地形影响,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正果最多年降雨量3049.1mm,南部石滩最少年降雨量只有877mm。夏季常有台风侵入,年平均2次,最多年达7次,也有无台风的年份,风力最大可达11级,对南部地区影响较大。

图1 增城市航摄范围示意图1.5 飞行平台、航摄仪及摄影基地 飞行平台:运5 航摄仪:SWDC-4 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地籍测量设计书

连云港市市区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 技术设计书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 二 00 四年(最终定稿) 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 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第一篇总纲??????????2 第二篇控制测量????????..20 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 第四篇1:2000 农村地籍调查???..44 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 附件一 附件二

一、测区概况 二、工作任务 三、已有资料 四、技术依据 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 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 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提交资料

一、测区概况 1.1 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 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测区内地形有平原、山区、海域。山区主要位于新浦与连云之间,有前云台山(625 米)、后云台山(605 米)、东阝取山、锦屏山、白虎山、孔望山等,其中前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山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平坦而低洼,高程一般在3-4 米,总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其中盐田约230平方公里,农业区约480 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鸽岛、竹岛、前三岛、东西连岛等岛屿。 测区居民地除城区外多为沿山坡而建的集居式居民地,平原地区居民地亦多为集团式。 气候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0.4 °C,7 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7°C;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926 毫米,夏季多雨;年均无霜期为218 天。 测区交通条件优越,连云港是不冻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港。陆运交通十分发达,陇海铁路横穿我国东西,经新疆同欧州铁路接轨。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310、204 国道,还有宁连、连徐等高等级公路。水运也很发达,主要有盐河等。 花果山为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孔望山的摩崖画像、石刻,还有云台山郁林观石刻,海州东门外古墓葬群。 1.3 任务简述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数据库建设是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核心,是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连云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对大尺度、一体化地籍基础数据的需要,推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连云港”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 现代地籍管理模式,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GPS技术建立市区GPS控制网; 2)基于现有的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城区更新、补充和变更等权属调查,采用野外全解析法完成城区地籍要素的变更、更新和修补测,并对新建成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建立1:500 的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地籍图;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 。3700万像素,焦距35mm 。 六、技术设计 6.1作业流程 技术设计 测区踏勘 基础控制测量 航空摄影+GPS 摄站坐标获取 检查验收 外业检查、验收 内业空三加密 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DEM 获取 选点、埋石、布标 内业检查验收 数字产品制作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精度分析 成果验收、提交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与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及控制测量技 术设计书 1.国家测绘局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2.国家测绘局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3.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12898-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4.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7929-1995《1:5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交通部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6.交通部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当规范、图式与本技术设计书要求有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2.2坐标系统与成图规格 1.平面系统:本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00′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成图格式:分段提供测区总拼图(dwg格式) 4.成图比例尺:1:2000 5.基本等高距:1米 6.图上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平方分米注记点不得少于15个,高程注至0.1米 7.电子图X坐标按7位整数、Y坐标按6位整数输入,小数部分全部为三位。 .3主要技术要求 1.测图范围 路线长度为52公里左右(含正线38公里及比较线约14公里),一般路线带宽为600米(以设计线为中线每侧300米),互通范围扩大并包含连接线范围,淮盐高速范围长度为4公里,宽度约200米(以淮盐高速为中心两侧各100米)。具体范围详见提供的1:1万

地形图测图区域线。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四等GPS测量: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一级GPS测量:相对四等GPS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全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附合水准路线长度≤25km,控制网节点间长度≤17km。 由于该项目与在建234省道相交,所以平面及高程均应与234省道控制成果进行联测,平面及高程联测数量宜在3个以上。 3.地形图精度要求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0.6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0.5m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0.27m,丘陵地≤± 0.40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平地≤±0.33m,丘陵地≤±0.50m。 树木稠密的隐蔽地区,上述2条的限差放宽0.5倍。 3、设计方案 3.1技术途径 沿设计的公路中心线进行航空摄影,航摄比例尺为1: 20000左右;沿中心线两侧交叉布设四等、一级GPS点,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联测像片控制点,像片控制点按单航线网布设;航线网空三加密;航测数字化测图;DTM制作;外业补测、补调;内业编辑成图;资料整理提交;过程检查、最终检查贯穿于各个工序。 3.2作业流程图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17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矿山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测量规程,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各种矿图满足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监督,开展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进行矿区范围内地质测量,参与矿区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的编制工作。

3.测量工作开始前要编写技术设计书,施测过程和计算过程需有严格的校核,重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拟好资料归档工作。 4.对测绘仪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检,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亦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 5.从新生产水平开始必须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 6.应积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机和陆光测距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7.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 安联 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 年09 月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编写:马鑫成 审核:肖鹏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11 年09 月

目录 1、概况 (1) 2、作业技术依据 (1)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1) 3.1 图件资料 (1) 3.2 平面控制资料 (2) 3.3 高程控制资料 (2) 4、控制测量 (2) 4.1 GPS 控制测量 (2) 4.1.1 选点 (2) 4.1.2 埋石 (3) 4.1.3 GPS 观测 (3) 4.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4) 4.2 高程控制测量 (5) 4.2.1 四等水准测量 (5) 4.2.3 内业计算 (6) 5、地形图测量 (7) 5.1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7) 5.2 最大误差 (7) 6、数据处理 (7) 6.1 系统选择 (7) 6.1.1 平面坐标系统选择 (7) 6.1.2 高程系统选择 (7) 6.2 控制测量精度与要求 (8) 7、中桩放样、电力线悬高测量精度与要求 (8) 8、人力物力资源 (8) 9、检查验收 (10) 10、上交资料 (10)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我公司承担了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GPS空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复测、1:2000 带状地形图修补测、中桩放样、横断面测量、桥梁测量、工点测量、隧道口1:500 地形图测量、悬高测量等测绘任务。现根据《技术要求》及测区的具体情况,为使测区工作顺利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17° 30'?117° 45';北纬:24° 42'?25 ° 12'。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南起厦成高速公路玉兰枢纽互通,沿线经丰山、潭口、汰口、沙建、下樟、南坑山、天宫、新圩、红旗山、华安县城、草坂、石门岭、坪山村、北至漳平界小集站。路线长 65.733 公里。沿线邻近各乡镇均有等级公路(县道)或水泥路(村道)相通,部分县道、乡村公路断续贯穿,交通一般。测区沿线大部分为山地或丘陵地;部分为山地和村庄。线路沿途多为丘陵地、山地,植被覆盖密集,有松树、香樟树及竹林等。 2、作业技术依据 2.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以下称《规范》; 2.2《公路勘测规范细则》(JTG/T C10-2007),以下称《细则》; 2.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 2.4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 2.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2.6 本技术设计书。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3.1 图件资料 (1)福建省测绘局近年来出版的1 : 1万地形图,可做为工作底图; ( 2)福建省地质测绘 院航测的1:2000 带状地形图; (3)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1:2000路线平纵面图

郸城县地籍测量方案设计说明书

郸城县地籍测量方案设计说明书 1、作业区概况 郸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置的新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县、太和县和亳州市为邻。县境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郸城县辖9个镇、11个乡:城关镇、吴台镇、南丰镇、白马镇、宁平镇、宜路镇、钱店镇、汲冢镇、石槽镇、城郊乡、虎头岗乡、汲水乡、张完集乡、丁村乡、双楼乡、秋渠乡、东风乡、巴集乡、李楼乡、胡集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郸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豫东平原。占地14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9个乡镇、3个办事处,518个行政村郸城县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2、调查原则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南省土地登记条例》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在原《河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经修订制定本实施细则。本“细则”包括地籍调查的技术指标、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和成果要求。 3、主要作业依据 4、技术路线和方法 地籍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土地登记法律行为的重要程序。地籍调查成果经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是调处土地权属纠纷,查处违法占地,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 1)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所确定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郸城县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并建立郸城县地籍信息系统。

2021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案

航测1:500房屋测量 欧阳光明(2021.03.07) 技术方案 2018年12月14日 目录 一、技术标准3 二、航飞摄影基本流程4 1.项目所用测量数据4 2.像控点选取要求4 3.飞行及摄影设备7 4.飞行质量要求8 5.影像质量要求9 6.飞行任务规划9 三倾斜摄影测量建模10 3.1空三加密11 3.2加密要求12 3.3模型分块重构13 四立体测图15 4.1 工作流程15 4.2内业采集15

4.3 细部采集16 五外业调绘补测17 六成果整理19 6.1数据编辑19 6.2 数据输出20 七完成成果20 一、技术标准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 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 11.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二、航飞摄影基本流程 1.项目所用测量数据

1、项目测区内有高等级平面控制点5个以上(含五个),用于 精度控制。 2、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 子午线117度,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 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像控点选取要求 1)在选择像控点时,应充分考虑布点要求,将像控点的布设与布点方案结合在一起,选择地形测量对天通视良好且可以明确辨认的地物点和目标点; 2)布设的标志应对空视角好,避免被建筑物、树木等地物遮挡;黑白反差不大,地物有阴影以及某些弧形地物不应作为控制点点位目标; 3)航摄相片控制点的选取还需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①像控点应尽量布设在航向旁向重叠的公共区域使控制点能够公用; ②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中线的距离不应大于3cm,当旁向重叠过大或过小而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分别布点; 4)控制点距相片边缘不小于1.5cm,距相片的各类标志不小于1mm; 5)位于自由图边的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外(如图1): 图1 像控点布设方案基本图式 6)像控点样式 图2 像片像控点样式

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土地调查工作项目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大学拟在其所辖区域范围内进行土地调查工程。 1.1 土地调查(城镇地籍部分)的主要任务 1.2 项目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城镇地籍调查面积以实际调查成果为准。 将测区分成八部分,测绘两个班分成八组,每组承担一部分。 1.3 作业内容 (1)在校区已有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完成各作业区域的基础控制测量,并布设调查区的一、二级导线网或GPS控制网,以满足地籍图根控制及日常变更的需要; (2)基于现有的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完成各地籍调查区域的权属调查工作及地籍测量任务。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1.4 项目工期要求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基础控制资料 ****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⑶影像图资料 校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本项目基础测绘部分的工作底图。

(1)3.作业依据 (2) 3.1 调查依据 (3)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省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省土地管理条例》; (6)《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7)《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9)《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10)**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制定的《**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 (11)**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10月制定《**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有关的补充意见》; (12)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简称《确权规定》; (13)国土资源部2001年制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14)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土地登记规则》; (15)**省人民政府1996年制定《**省土地登记办法》; (16)**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简称《细则》); (17)**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变更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71号); (18)**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05年10月《**省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土地空间数据部分)》(简称《基础数据库标准》); (19)《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20)《****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1)《****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2)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3)3.2 测绘技术依据 (24)(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5)(2)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6)(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7)(4)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28)(5)GB/T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29)(6)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30)(7)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31)(8)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2)(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33)3.3 测绘基准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采用3°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采用119°30′。4.作业流程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5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6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河北泊头市1:500航空摄影测量 设计书 一、任务来源与地理概况 “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将紧密结合泊头市特点,以满足泊头市委、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为基础,以城市管理和领导科学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数字泊头基础建设。 “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航空正射影像图、三维建模、地名地址等基础数据采集,以“三维建模”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支撑,建立泊头市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随着“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启动,2016年5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河北省第二测绘院为中标单位。基础数据的准备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根据“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及泊头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的工作安排和技术要求,编制了本项目控制测量、1:5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调查技术设计书,作为本项目实施的作业依据。 二、现有控制资料 测区内有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共有5个,分别为国家B级控制点1个:1149、国家C级控制点4个:C144、C152、C161、C164。经检核,已有控制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二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测区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13个:II沧沉121、II沧沉122、II沧沉123、II 沧沉47、II沧沉46-1、II沧沉16、II沧沉15、II沧沉14、II沧沉9、II沧沉13、II沧沉48、II沧沉49、II高铁26,经检核,已有水准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四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模本)

项目名称(二号黑体) 设计书 (二号黑体) (封面) 编写单位: xx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四号仿宋) ____年__月__日 (四号仿宋) 项目名称 (二号黑体) 设计书 (二号黑体) (扉页) 项目承担单位(xx): xx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四号xx左对齐)编写人: xx (四号xx左对齐) 项目负责人:

xx (四号xx左对齐) 设计负责人: xx驰 (四号xx左对齐) 审核人: xxxx (四号宋体左对齐)2011年12月31日 (四号xx左对齐) 批准单位(xx): (四号xx左对齐) 审批意见: 审批人: ____年__月__日 (四号xx左对齐) 一、概述 1、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等。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气候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3、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4、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规程或其他技术文件。 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5、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的和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成图比例尺、投影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方法,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二、设计方案 1、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件、软件配置要求。 1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 ○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技术设备的要求; 2对外业测绘,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 3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软件。 ○ 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 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 3、技术规定

矿山测量方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本科生实习评阅书

测量学实习(暑假)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测量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2012年7月7日~7月21日安排为期3周的集中教学实习,其目的与要求为: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图根导线测量、交会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了解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4)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二、实习任务 1. 图根控制测量(观测和计算); 2. 1:500常规地形测图; 3. 地形图数字化。 三、实习仪器 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单棱镜箱两个,棱镜包两个,对中杆两根, 3米卷尺一把,水准仪一台,水准仪三脚架一个,5米塔尺两根,图例说明一本。 四、实习时间 2012年7月7日-2011年7月21日 五、技术要求 实习技术要求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5.1 一般规定 1、坐标系统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独立坐标系,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选定。 2、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 1:1000 1:2000,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 3、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1之规定由实习指导教师统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E级GPS 控制测量技术设 计书 XXX 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 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 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 级GPS 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 级GPS 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 级GPS 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选点埋石 2.2.1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 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