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也是分析遗传相关问题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对掌握生物学的遗传规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初步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和规律,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怎样科学地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这节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怎样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师生合作,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讨论一探究一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教师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基因与性状间有何关系?

2、基因在亲子间如何传递?

教师强调: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二)讲授新课

导入:

提问: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基因是Aa时,发育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导入课题: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学生先阅读书33—35页,

1、孟德尔:教师展示:孟德尔简介,

2、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展示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引导学生讨论:

1、如何确定显性基因和显性性状?

2、如何确隐性基因和隐性性状?

3、杂交后代中矮性状是否丢失或变异?

4、为什么Dd自交的后代是高多矮少?

教师展示: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基因遗传图解”

明确: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型:dd型。

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型:DD型或Dd型。

延伸拓展:

高翔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本人却是单眼皮,为此,他很困惑。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二、禁止近亲结婚

学生阅读教材34页禁止近亲结婚

讨论:1、常见遗传病有哪些?

2、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原理是什么?

3、白化病的“基因遗传图解”如何表达?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正常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白化病患者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书38页科学、技术、社会:中国拥抱“基因世纪”。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1.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B队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b为显性。小明同学有耳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同学的基因型一定是BB B小明同学的父母一定都是有耳垂的C小明的父母至少有一个是有耳垂的D小明的基因型一定是Bb型 2.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B 在相同环境中,基因相同,形状表现一定相同C基因相同,形状表现一般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一定相同3.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基因组成FF)的人和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基因组成ff)的人所生的后代的基因组成和表现特点是() A .FF,表现为不能向背侧弯曲 B .Ff,表现为不能向背侧弯曲 C .ff, 表现为能向背侧弯曲 D .有三种基因组成,两种表现 4.番茄的红果D对黄果d为显性,下列基因组成中表现为黄果的是() A.DD B. dd C .Dd D. DD或Dd 5.如果将两株高茎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全为高茎豌豆 B 全为矮茎豌豆 C.高矮植株都有 D.短茎豌豆少 6.下列病症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色盲 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 D.夜盲症 7.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发生B防止遗传病传播C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几率D缩小遗传病的发生范围 8.把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198株,矮茎1189株,则亲代的组合方式应该是()A .Dd x dd B. DD x Dd C. dd x dd D. Dd x Dd 9.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而非甜玉米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请判断() A甜是显性 B 非甜是显性 C 甜和非甜都是显性 D 无法判断 10.小麦的高杆和矮秆分别受D、d基因控制。在小麦的卵细胞中控制矮秆的基因是()A 基因d B 基因dd C 基因D和d D 基因DD和Dd 11.单眼皮对双眼皮为隐性性状,有一对单眼皮夫妇,通过手术后变为双眼皮,他们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A .1 B.1/2 C.3/4 D.0 12.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夫妻双方都是先天聋哑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后所生孩子患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A.12.5% B.25% C.50% D.75% 13.下列关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豌豆矮茎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B.在F1种,隐性基因没有消失 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达出来 D.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达出来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含义,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结合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简单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河流,它们如同血脉一样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同学们知道我国哪些著名河流呢? 学生(讨论):长江、黄河、珠江等。 教师(运用多媒体快速闪过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黑龙江等):除了同学们说的河流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大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河流,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利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进行多媒体展示,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航运、宁夏平原等图片):同学们分析图中河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提供水能、航运、冲积平原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河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河流的概况,感受我国河流之美。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河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河流概况和作用的欲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推进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认定目标):今天我们就带着目标进行我国河流概况的学习。 (一)河流概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河流在水能、航运、灌溉等方面作用图):同学们观察图片,讨论河流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正文第1自然段):河流具有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作用。 教师:我国河流众多,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2自然段和第43页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 (2)什么是外流区,什么是内流区,其面积和水量有什么差异?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有明确的答案,为了锻炼其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河流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多方面的作用,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

西亚教案设计

《西亚》教学设计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西亚第一课时西亚的位置与农牧业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世界区域地理认识地区这部分内容提出11项要求,每个地区具有差异性,要求达到的课程标准侧重点不同。西亚的位置及农牧业一节应重点达到课标中以下两项要求: ⑴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⑵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四个内容:①五海三洲之地;②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③阿拉伯国家;④世界的石油宝库。西亚的位置和农牧业为第一课时内容。对于西亚的地理位置,教材弱化了纬度位置及其影响,而通过图文强调海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旨在让学生认识海陆位置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对于西亚的自然环境教材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强调了干旱的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⒉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地区的学习中的第三个区域,学生通过前面东南亚、南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区的方法,在本节教学中除了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继续学习认识地区的方法之外,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过程 ⑴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西亚主要的国家。 ⑵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农 牧业的发展。 ⒉能力与技能 (1)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图表认识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3)会分析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发展特点,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x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和讨论,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理解事物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教具设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 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那么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呢?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断侵蚀岸与堆积岸。

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

第3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的生长与无机盐的关系,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的演示实验中,学会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无机盐对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无土栽 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继续关注生物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前面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我们知道植

物的叶绿体可以制造有机物,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其实,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参与的,那么植物体又是怎样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吸收作用。(板书:第3节吸收作用)2、新课讲授 我们学习植物的器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根)没错,就是植物体的根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板书: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根又是用什么方式吸收水分的呢?我们一起看看85页的活动,我们看看盐渍黄瓜,把酱油或者盐水倒进黄瓜盘的时候,盘子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盐渍萝卜也是一样的会出现很多汤,而且萝卜条会变软,但是放在清水里面的话会变得更硬。大家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那为什么黄瓜盘里会无缘无故出现那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很明显这些水是黄瓜本身的。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也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植物会吸水,什么时候植物会失水。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萝卜块吸水放水实验)大家说水和盐水,哪个浓度大?很明显是盐水,甲的清水变少了,说明萝卜把水吸收了一部分,而乙的盐水变多了,多出来的水是来自萝卜细胞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胞可以吸水,也会失水,到底是失水还是吸水,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基因型推断出相对性状; 情感、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案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案难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案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案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案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生:一条染色体携带多个基因;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师:基因在由体细胞传递到精子或卵细胞时,会发生何种变化? 生: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基因数目也会减半。 【新课讲授】 师: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师:这类问题的解决,是由mendel最先通过实验来研究的。 附: 孟德尔: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 1822年,即拿破仑死后第二年,孟德尔生于当时奥地利西里西亚德语区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幼年名叫约翰·孟德尔,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他的故乡素有“多瑙河之花”的美称,村里人都爱好园艺。一个叫施赖伯的人曾在他的故乡开办果树训练班,指导当地居民培植和嫁接不同的植物品种。孟德尔的超群智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服孟德尔的父母送这个男孩进入更好的学校继续其学业。1833年,孟德尔进入一所中学。1840年,考入一所哲学学院。在大学中,他几乎身无分文,不得不经常为求学的资金而奔波。1843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他进入了修道院,不是由于受到上帝的感召,而是由于他感到“被迫走上生活的第一站,而这样便能解除他为生存而做的艰苦斗争”。因此,对于孟德尔来说,“环境决定了他职业的选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人教版

河流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 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 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 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 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 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 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讲授: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 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西亚》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 第三节西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西亚动荡不安的局势,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本来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和输出路线。 【教学难点】 西亚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伊拉克战争中受伤平民;战争使伊拉克平民背井离乡(学生观看图片) 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这个地区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过渡:这个地区是西亚地区。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西亚地区,首先来学习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相信学完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会对西亚有所了解。 二、新课学习 (一)探索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古代丝绸之路: 西亚自古就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陆地要冲,是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活动: 1.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学生读图找图) 2.找出西亚所联结的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明确: 联结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 联系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填写下列海峡所沟通的海洋。 (2)五海三洲两洋之地: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又称海湾,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长150千米,最窄处公38.9千米。它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平均每5分钟就有1艘油轮进出海峡。每年有大量石油从这里运出。因此,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 播放视频:《霍尔木兹海峡》 探索二: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提问:读图说说西亚有哪些世界重要的产油国?(学生回答) 明确: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提问:读图说说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活动: 1.找出从波斯湾到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说说这条航线经过哪些大洋和著名的海峡。(学生读说出)

第5章第3节功能高分子材料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品学案】 一、教材分析 当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能源、 信息和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材料是指 人类利用化合物的某些功能来制作物件时所用到的化学物质。 材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巨 大,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耐高温、 高强度的特殊结构材料, 就不 可能有今天的宇航技术;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光导纤维, 就不会出现信息的长距离传输, 实现高速、高容量的光通讯; 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类的 生活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材料的发明和开发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也可以说是一部材料科学和技术的 发展史,材料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铁器时代 等,就是以材料作为标志来命名的。 可以相信,材料科学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必将为 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把人类文明推向更高的层次。教学策略中可利用上网查询, 从历史的角度使学生体会化学材料的发展是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过对不同时期化学 材料发展过程的了解,使学生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进程有所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⑵认识到功能材料对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和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的重要性。 难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学习的兴趣和投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四、 学情分析 教材介绍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重点是较常见的高吸水性树脂和一些复合材料, 教学中可 作适当的补充, 教师可以收集多方面的素材, 介绍用于印刷的感光树脂、液晶高分子、 磁性 高分子、高分子导体、高分子药物、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智能材料等。如高分子分离膜、 人造器官的图片、 实物和视频提供给学生, 使他们能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以动员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 收集、阅读、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突出学生自主实 践活动,自己撰写有关高分子 材料的论文。 除走出去参观, 也可以请进来, 安排一两次专业技术人员作功能高分子材料的 科普讲座等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认识到功能材料对人类社会生活生产 也可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富县沙梁中学魏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熟悉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前两节相关内容,师生共同回顾。 设疑新课: 指导学生完成“想一想、议一议”,并指出此类问题很多(豌豆圆皱、番茄红黄、兔黑白、鸡冠形状、有无耳垂、眼皮单双等),不能只靠猜测,最终还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人类对遗传现象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孟德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授内容: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简介 孟德尔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贫苦农民家庭,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

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过渡:那么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34页图和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豌豆杂交实验一 (1)情景再现 孟德尔首先选择了豌豆茎的高矮作为研究对象(高茎:1.5~2米,矮茎:约0.3米),用纯种的高茎和矮茎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副板书:高*矮——高……) (2)问题引导探究 这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除此之外,他还做了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等的杂交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他为了找出这个规律进行了假说解释: 相对性状分显性和隐性(主板书:1.相对性状……)。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叫显性(隐性)遗传因子,分别用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代表(主板书:2.基因)。 因为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所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所以亲本基因组成(基因型)可以写为:(副板书:DD*dd……)。 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是什么呢?子一代的基因组成呢?练习本上补充完整。(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子一代为什么只表现出高茎呢?难道控制矮茎性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字代吗?如果你是孟德尔,你怎么解释?(学生讨论回答) D控制高茎,d控制矮茎,两者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不表现。所以三种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学生代表回答) (主板书:3.对应关系DD、Dd、dd……) (3)得出结论: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未表现出的性状叫()。 ②.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③.体细胞中的基因()存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存在,所以DD 表现为(),dd表现为(),Dd表现为(),也就是说,D、d同时存在时

上河流和湖泊教案3教案

播放录像,导入新课。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抒发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 (板书)一、地理概况 [讲授新课]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忆或边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边依次记忆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或全称)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学生:(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学生: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所在省份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学生:四川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贵州、重庆、乌江(涪陵);湖北汉江(武汉)、湖南湘江和洞庭湖(城陵矶);江西赣江和鄱阳湖(湖口)] 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温度带、干湿区?(学生: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长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亚热带湿润地区) (投影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组数字资料,并分析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居我国各河之首) (学生小结)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体现出来?[学生:长江长度最长(数字最大)、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大)] (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搞清《长江各河段的名称》(资料略)并与长江三大河段对比掌握。 (投影示意图)长江三大河段与其各自具体河段(俗称)对比示意图: 二、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教案示例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 例 以下是关于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了解有关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阐明讲究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那么,怎样选择和搭配食物,怎样安排一日三餐,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

学习的内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 提问: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知道的食物一般都有哪些? 回答:猪肉、牛肉、鱼、鸡、大米、面粉、蔬菜……。 讲述: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繁多,但一般可以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这四类。在这四类食物中,谷类含淀粉多一些,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一些,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一些,奶和奶制品类含蛋白质、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因此,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各类食物我们都应该进食,做到合理膳食,也许有同学会问,讲了这么半天,到底什么叫合理膳食?结合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合理膳食,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由于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因此又叫平衡膳食。 不仅要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请问在座的同学有谁今天没有吃早餐? 回答:有。 提问:不吃早餐的同学,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有什么感觉? 回答:饿、心慌、注意力不集中……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呈现(课标要求在教材中的体现)

一、课堂设计 一、反射 (一)实验膝跳反射实验 让两个同学一组,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1、扣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2、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出现吗? (2)小组展示: 1、扣击韧带时,小腿会突然跳起。 2、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上述实验现象不会出现。 (3)拓展思考: 1、膝跳反射中小腿前伸是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还受谁的支配? 2、你能归纳出反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反应有 什么特征? 3、列举生活中有关反射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一、反射弧: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膝跳反射示意图,了解膝跳反射中信 息传递和处理的途径,尝试写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小组讨论, 统一答案。 (2)小组展示: 感受器(股四头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纤维感受器(股四头肌效应器肌梭) (3)跟学生一起总结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叫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的建立: 1、吃食物流唾液是狗生来就有的反射,听铃声流唾液是狗在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反射。 2、条件是铃声刺激和食物的多次结合, 3、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学生通过巴甫洛夫给小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思考总 结: A、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 B、防止条件反射消退的方法 (2)小组展示: A、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无关刺激(铃声)多次结合。 B、经常用非条件刺激(食物)来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刺激(铃 声)。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二者的区别列成下表。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对基因A和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A.隐性性状 B.显性性状 C.都有可能 D.都没可能 2.若基因A和a分别控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均为Aa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性状表现应有()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3.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4.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基因(B)是显性基因,无酒窝基因(b)是隐性基因.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女儿,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A.Bb和Bb B.BB和bb C.BB和BB D.bb和bb 5.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产和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所以图中有两对相对性状 B.高产和倒伏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 C.高产抗倒伏小麦含有隐性基因 D.高产抗倒伏小麦能作为优良种子使用 6.先天性聋哑是由隐形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100% B.75% C.50% D.25% 7.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得种子长成的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茎植株不含隐性基因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C.豌豆茎的高矮是由基因决定的,与种植条件无关 D.矮茎由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共同控制 8.如表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能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的一组是()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性状 A高茎×高茎全是高茎 B矮茎×矮茎全是矮茎 C高茎×高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D高茎×矮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A.A B.B C.C D.D 9.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其医学依据是() A.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与伦理道理不相符合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10.已知人类酒窝有无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有酒窝是显性(F),没有酒窝是隐性(f).小玲有酒窝,她的丈夫没有酒窝,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皆有酒窝.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推论何者最合理?()

【教案一】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

【教案一】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的概况,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 2.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和丰富的水能 3。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治理的措施。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2.掌握通过列表比较地理事物的方法 3.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 2.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3.长江的开发 教学难点 2.长江洪灾原因及重要性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析图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 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导入新课。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抒发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 (板书)【一】地理概况

[讲授新课]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 主要山脉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忆或边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边依次记忆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或全称)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 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学生:(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学生: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所在省份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学生:四川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贵州、重庆、乌江(涪陵);湖北汉江(武汉)、湖南湘江和洞庭湖(城陵矶);江西赣江和鄱阳湖(湖口)] 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温度带、干湿区?(学生: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长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亚热带湿润地区) (投影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组数字资料,并分析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了解地区--西亚教案(湘教版)

第七章了解地区 第三节西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西亚地理位置范围国家及其位置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3、认识西亚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得出西亚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与归纳对比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西亚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自学任务 (任务一)西亚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和_____之间,跨____带与____带 海陆位置:西亚位于______洲西部,____海____洲之地 五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洲分界线:1、_____________(亚欧) 2、_____________(亚非)

(任务二)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 1、西亚的地形:(读图7-24、地理图册29页“西亚地形”)找出西亚主要的地形及其名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面积大 __________________面积小 2、西亚的河流:(地理图册29页“西亚地形”) 河流数量___________(“多”或者“少”) (任务三)自然环境---------气候 3、西亚的气候:(读图7-2 4、地理图册29页“西亚年降水量分布”与地理图册8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找出穿过西亚的特殊纬线:_____________ 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西亚气候特点:西亚气候______,降水_____,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任务四)西亚的农业 1、山地高原地区:__________代表国家及物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谷地区:____________代表国家及物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色列: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