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语

特点
1.专业性:互联网是一个高科技集散地,它上面的大量专业术语带有浓厚的科技色彩。上网的人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的发展。
2.构成材料的多样性:
3.简约性:为了节约传送时间,快速交流,大都采用简化用字,使用对方能看懂就行的缩写形式。
网络语言的简约性还体现在对语法规则的突破方面。如网上用“E我”,意思是“给我发E-mail(电子邮件)。”把“给我发E-mail”简化为“E我”。
4.随意性: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时,因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动作,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就使人们在用语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份去讲究选择语言。再加上为了追求快速的交流,在选词用字时,没有充分时间考虑,因此,网络用语呈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有的用语庄重,有的诙谐,有的严肃,有的戏谑。在表现形式上,有用汉语拼音的,有用英汉夹杂的,有数字符号混用的等。人们的网名、网站的命名,五花八门,追求标新立异、稀奇古怪,以引人注目。
5.创新性:创新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完全创新。如称刚上网的新手为“菜鸟”(“菜”在北京口语中是“差劲”的意思) 。
(2)旧词新意。如称妹妹为“美眉”,称丑女为“恐龙”(所说起源于台湾大学校园,类似的说法还有“食肉动物”“食肉性恐龙”) 。这些词语在网上使用时又赋予了其新的意义。
(3)派生词。用源生的方式创新,这是创新词的方法之一。如有了“菜鸟”,又有了“老鸟”“中鸟”;有了“黑客”,又有了“蓝客”“红客”“白客”“闪客”;有了“上网”,就有了“下网”“下线”“下载”等。
6.粗俗性:网上交流不必署真名,没有人知道使用者的真实面目,因此,有些人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之情而使用一些粗俗、低级的语言,攻击、谩骂别人。尽管许多网站规定了不准使用不健康的语言,但这种使用粗俗语言的风气却一直没有被刹住。网上“他妈的”等字眼出现率比较高。更有个别人心理阴暗,在网上说一些下流之语,不堪入目。网上交流不必署真名,没有人知道使用者的真实面目。

原因
第一,交际时间的紧迫性。网络交际是要付出代价的:登录网络按时计费,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节省费用,求得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于是网民就采用了种种超乎常规语言的手段,例如“687”表示对不起,“TY’’表示thank you(谢谢你)。这些语言现象,十分正常,谁也不以为怪。因为寥寥几个数字、字母就能传达思想,干净利索,快捷便当,非常适应网络环境交际特点的需要,所以这些词语往往大受欢迎。
第二,交际场景的分隔性。网络交际的

双方虽然打破了传统交际的时空局限,但是毕竟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与现实交际相比,交际双方的姿势表情等就无法表现出来,于是妙用多种手段组合镶嵌的表情符号就应运而生了,从而消除了网络交际方式的沉闷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第三,从众心理。很多网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网民,看到别人使用网络词语,觉得好玩,盲目跟进,乐此不疲,以使用网络词语为时髦,且在网上特殊环境中不使用网络词语会被对方认为落伍,不时尚,不合群。于是不但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这些新词,而且在日常生活、甚至作文中也使用,以此为荣,并作为一种时尚加以炫耀,于是BT .P MP(拍马屁)、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在他们的话语中频频出现。
第四,崇洋心理。以使用英语表达为时髦,而且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很多类洋径派词语。一方面,不按照英语规范要求表达,例如“我”的主格形式不用I,而直接使用小写字母i;另一方面,以同音字母代替单词,如用字母y代替单词why;再一方面,大量使用节缩语,将一个句子节缩成词语形式,例如用BMW表示“big month woman(长舌妇)”。
第五,语言使用的自由性。网上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大突破,传统语言的规范权威性在这里遭遇了最大的挑战。网民们完全不受任何约束,把传统规范抛在一边,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而自由创造,随意改造语言结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目前看,由于网民相互并不了解,具有隐匿性,而且显示的注册身份资料往往具有虚假性,所以网民才敢于在网上背离传统,出语惊人,放纵表达而无所顾忌,突破传统的语言规范及语言道德。

规范化
1、对网络语言提出尖锐批评,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是语言垃圾、语言污染,是档次极低的胡言乱语。譬如,2000年第10期《语文建设》上就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的文章。
2、完全肯定网络语言。或认定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的“新新话语”,要加以推广和应用,是网络时代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或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称赞其简约性、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等等。
3、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但要分清楚运用的环境。认为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现实中还是严肃一点、正规一点好,免得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对待网络语言要采取宽容态度,要用柔性原则去规范。譬如,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张德鑫先生认为:对新生词语的产生和“入境”首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5、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对待网络语言不强调规范,

而更相信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语言的自我排污能力。譬如,南京大学王希杰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规范化工作并不是一点儿作用也没有,但是同词语自身的矛盾运动相比较,则是微乎其微。”
6、给网络语言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是说放任自流,而是要适当地规范引导。规范时应针对不同语体提出不同的要求。聊天室口语:这一部分用语比较混乱,规范时应倡导用语要符合汉语造词及语法规范,养成正确的用语习惯。网络文学语言:文章内容要健康,有可读性,语言通顺、流畅,不低级下流。网络新闻用语:符合新闻语体用语的基本规范,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简洁明了。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词语将给现实生活带来进一步的冲击与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网络文化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而且网络不是处于真空之中,与现实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工作、学习、购物、交际等,都有网络参与,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肯定网络词语的观点主要是认为这是创新,促进语言发展,一些网络词语会进入日常生活。否定网络词语的主要观点是:破坏语言的纯洁,引发语言失范,影响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网上语言的自由性容易引发人格分裂,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网络词语对于传统语言的冲击,采取必要的对策,保证汉语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语言自律性。
语言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属于制度文化,有特定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规则。网络交际虽然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可是使用的毕竟还是汉语,需要广大网民自觉遵守公认的语言规范,维护语言的健康纯洁。个人使用规范语言的自律性、自觉性,比起任何法律制度规定都重要,因为任何一项法律制度规定总是有漏洞的,不完善的,而且网络中的隐蔽性、虚拟性和语言使用的自由性使得传统的自律性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所以网民要注意提高语言修养,了解并自觉遵从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加强语言规范的自律性。言语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你的言论可以充分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因此,网民要注意自身形象,就要从语言规范入手,自觉遵从维护语言规范。
第二,加强管理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目前网络语言使用上的混乱现象、特别是粗俗化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比如有些网站的聊天室,对于一些涉及色情的词语就设计了“过滤网”,使得包含某些词语的

句子无法发送,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流传,达到净化网络语言的目的。为了加强语言文明建设,目前各行各业都有禁忌语,并列出禁忌语加以明示。但是,这种开列禁忌语的方式只能解决网络词语内容健康与否的问题,而对于用语是否规范,还无法约束,这就需要有关方面作出努力,针对从语言规范角度开发一些过滤软件,严防不规范词语特别是低俗词语的出现。这样通过种种手段,加强管理监控,达到净化网络语言的目的。
第三,加强研究,正确吸收运用。
网络词语一度被认为是网络垃圾而受到鄙视,但是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出现自然有合理的一面,有其群众基础。我国网民人数截至到2004年6月30日,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8700万,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网民阶层,其使用的网络语言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因此,对于他们使用的网络词语,于现实词语的影响,都有必要加以研究,特别是对于其中合理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吸收使用。一味以语言规范标准加以禁止,客观上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所以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宜疏不宜堵。对于网络词语的构成规律、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对于现实的正面和负面实影响等,都要有充分的研究,特别是其中的新形式更值得关注和研究。同时,学界的专家对于语言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应被动地跟在语言发展后面跑,先否定,再肯定。对于其中生动的,有影响的词语,不妨承认其合法地位,正确吸收运用,这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例如像“美眉、东东、伊妹儿”之类的词语,现实交际中早已使用开了。
语言是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更新发展,以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网络词语,就是适应网络交际需要的产物,是语言规范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汉语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对于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对于引导青年人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词语是否具有生命力,还有待时日检验,但是其中一些健康的、流行的词语将会在使用中积淀下来,从网络中走出来,为大众接受,进入口头交际范围,成为约定俗成的日常用语。如何引导,规范,使之向积极方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