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任何一个复句,在口头上都有“句”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书面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作为句子,复句跟单句一样,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句末有一个终止性停顿。书面上,为了表明终止性停顿,复句也跟单句一样,句末往往用句号。有时还由于表明语气的需要,句末用问号或感叹号。

1.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

赏读: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赏读:(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赏读: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记载·记录

都含有“把事情记下来”的意思。“记载”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籍里,往往是在事情过去后作回顾叙述;“记录”可以是发生过的事,也可以是别人说的话或其他声音,而且往往是当场笔录。

例句1:趁着夜深人静,我在灯下把它记载下来,便是这个短篇。

例句2:把她的印象在一套丛书里记录下来。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苟且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得过且过”,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度日,勉强维持生计,也指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例句1: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例句2:吸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哪一个是真心肯戒。

课题链接

关联词的运用

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一是什么时候用关联词。也就是说,该用关联词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就不要用。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句的脉络不清楚。例如:“由于《古文观止》这个选本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近三百年中,广为流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句子中的“由于”管到哪里?是只管到第一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管到“经久不衰”?不容易让人一下子就看清楚。从前后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第一分句,宜在“自问世以来”这一句头上加上连接词“所以”,这样脉络才显得清楚。当然在汉语里,特别是口语里,复句中常常不用关联词,单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反倒会显得啰嗦。例如:“因为他今天感冒了,所以不能来上班了,因此要我给他请个假。”听上去就比较别扭。

二是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用什么样的关联词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例如:“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呢?”这句话中“如果”应该改成“既然”,因为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假设关系,从句提出的不是假设条件,而是用以进行推论的既成事实,这是一个因果复句。复句中的关联词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么词跟什么词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一般和“而且”连用,“只有”一般和“才”连用,“只要”一般和“就”连用等。下面这个句子就是关联词搭配有错误。例如:“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体方面,而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而且”不能和“无论”搭配,应该要么把“无论”改成“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

三是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关联词的位置,主要指复句中关联词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如果关联词放错了位置,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甚至会发生语法错误。例如:“不但我们要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练习,既使学生能全面复习已学的内容,也能学到新的知识,学生都感到满意。”前一句“不但”一定要放在“我们”后头,不然后一个分句的意思就要变成“我们”以外的人也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之类的意思了。后一句由于“既”放错了位置,句子意思根本就说不通了。

预习作业

1.说明下列复句的结构关系类型。

(1)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2)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判断复句的结构关系类型。关联词是复句的分句间关系的标记,因此分析复句的关系,一是看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二是看关联词。

答案(1)是因果关系复句。(2)是并列关系复句。

2.找出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并且用原句中的关联词(不改变关联词的顺序)再造出一个复句。

①只有掌握语文教学的理论,才能使语文教学的实践有规律地进行,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②小区的环境不错,如果夏天来到这里,不但会有满眼的绿色,还会听到小鸟们唱歌,即使是冬天到来,也能感觉到生机,虽然没什么绿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关联词的用法。

答案①中的关联词是“只有、才、不仅、而且、从而”。造句示例:“可以想见在未来世界,只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才可以行走自如,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而且日常生活中的电视、电话,甚至钱包都有可能带有芯片,具有上网功能,从而让整个世界织成一张包罗万物的大‘网’。”②中的关联词是“如果、不但、还、即使、也、虽然”。造句示例:“赵世强在起跑时如果能正常发挥水平的话,不但可以战胜约翰逊,还可以打破世界纪录,即使鲍威尔在场,也不能阻止他夺冠,虽然鲍威尔曾三次夺取过这项赛事的金牌。”

3.判断下面两个复句中的关联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①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红颜”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教训。

②科学是要发展的,但要注意以人为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关联词如何体现复句的结构关系。

答案①中有两对关联词。“尽管……但……”不能同时去掉。这对关联词虽然可以去掉其中任意一个保留另外一个,但是去掉后其原来所在的分句就会失去强调的意味。“既……也……”可以去掉,或单独去掉“既”,“也”不能单独去掉,“既是一个事实,是一个教训”是不成立的。②中不能去掉关联词“但”。“但”表示转折的意义,对所在的分句起强调的作用。去掉“但”后,整个句子虽然仍然成立,但是却没有了强调的意味。

4.判断下面句子加点处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如果

..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B.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C.只有

..数完了名单,审判日就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

D.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

..还有很大的缺点。

解析其中“只有”和“就”不搭配。关联词“只有”应该和“才”搭配使用,“只要”应该和“就”搭配使用。其他各句中使用的关联词正确。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鲜花和掌声,他________谦虚地笑笑,他知道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

②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莺飞,____________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

③尽管霍利菲尔德有着必胜的信念和丰富的经验,________年迈却是一个拳手不可更改的劣势,他还是被鲁伊兹夺去了拳王金腰带。

A.只是不过但是B.不过但是只是

C.只是但是不过D.但是只是不过

解析①句表强调限于某种情况即“谦虚地笑笑”,用“只是”;②句有轻微转折意味,用“不过”或“只是”;③句转折意味较重,又有“尽管”呼应,用“但是”。

答案 A

一、问题讨论

1.复句的定义是什么?

提示指两个以上分句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句子。

2.单句和复句的界限是什么?

提示(1)结构上的差异。复句中的分句结构上互不包含,有两套以上句子成分;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复句)——我们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单句)

(2)语音上的差别。如:他走过去,拍拍那人肩膀。(复句)——他走过去拍拍那人肩膀。(单句)

(3)关联词语上的差别。如:只有抓紧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复句)——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单句)

二、知识结构

复句的不同类型??????

??? 联合关系的复句????? 并列关系

选择关系递进关系连贯关系解说关系主从关系的复句????? 因果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

三、相关知识

单句和复句 如果从一个句子中包含的结构是否比较多、表达的意思是否比较复杂的角度看,句子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两大类。人们说话常常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因此复句是语言表达中最常使用的句子格式。

“单句”从字面上看好像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结构简单和意义简单的句子,如“我病了”,无疑是单句,但单句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和意义简单的句子,即单句也可以包含较多的结构和表达较多的意义。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例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听说”的宾语=主谓结构“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交学费的钱还不够”(“钱”的定语=主谓结构“我交学费(的)”),“妈妈累得心脏病又犯了(“妈妈累(得)”的补语=主谓结构“心脏病又犯了”)。这种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结构的句子还是单句,但这是一种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所以又叫“复杂结构单句”。另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即不能分析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例如“我下了课去图书馆(句子=我下课+(我)去图书馆)”,“老师鼓励我考大学(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你一说我就明白了(句子=你说+我明白)”。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非常紧密的主谓结构构成的句子也还是单句,但就是一种外部结构复杂的单句,所以又叫“复谓结构单句”。

除了上面说的单句外,比单句的结构和意义更复杂的句子就是“复句”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分句(即主谓结构或省略了某些成分的主谓结构)

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分句之间有较小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标点符号表示),或有特定的关联词连接,整个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句末用句号、叹号等标点符号表示)的句子”。关于复句的定义要注意:复句并不是复杂句的意思,而是复合句的意思。

因此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意义并不是复句的最主要的标准,而句中的停顿和关联词才是复句最重要的标志。例如同样意思的几句话:“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是前面说的复谓结构单句;而“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因为句中有了停顿(逗号),所以就是复句;“因为他今天有病所以没去上班”,虽然句中没停顿,但有典型的表示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所以也是复句。

积累与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_不写稿子,______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但

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

解析根据文段的最后两个空格,可将四个选项分为两组,即A、D为一组,B、C为一组,到底在哪一组中选择,应该根据语意关系来确定,这里没有转折关系,排除B、C;再比较A、D的区别,抓住是选择“而”还是“相反”,因为上下句之间不存在矛盾关系,所以应该选择A,最后,把确定的选项的所有词语带入句子中阅读,感受前后语意是否连贯。

答案 A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①____具一份天籁之美。②____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③____,后代写山水的诗人,④____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⑤____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答案①更(递进关系)②因为(是对前文原因的解说)

③所以④一旦(只要)⑤便(就)

3.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B.如果我们前一段时间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够克服。C.文化艺术事业固然要用钱,然而一出戏的服装就花掉几万元,也实在不值得。

D.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业务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后公司的周转资金充足。

解析A项无转折。B项无假设。D项“的原因”与“由于”重复。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音乐家突然转过身来,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________粉碎了。

②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________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③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________留在蓝家坪了。A.马上特别一起B.立刻特别一齐

C.马上尤其一齐D.立刻尤其一起

解析“立刻”“马上”均表示很短的时间,但“立刻”所表示的时间伸缩性很小,而“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有一定的伸缩性,可长可短,所以①句用“立刻”。“尤其”与“特别”都可就同类事物中的某一部分,加以强调,后多加“是”,常用于名词、动词前,而“尤其”可不加“是”,直接用于形容词前,而“特别”一般没有这种用法(“特别”用在形容词前只表程度,同“非常”),所以②句用“尤其”。“一齐”多指行动在同一时间,而“一起”多指动作在同一处所,或兼同一时间,所以③句宜用“一起”。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市教育局的通知既.已寄出,实验小学却未收到,可能是邮局出了问题。

B.尽管

..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我们也不能缺乏危机意识,不能忽视对接班人的培养。

C.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课题组人员一致认为,这个高中学生所提出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D.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方式相比,先进国家机器化的播种与收割无疑是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解析A项“既”作为连词,表示前提条件,本句是转折关系,“既”要改为“虽”。C项“对”与“于”重复累赘,应删去“对”。D项“更”表示在前者基础上程度的加深,因为前一分句并非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故“更”使用错误。

答案 B

创新迁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恢弘的场面,瑰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记者发现有趣的一幕:在科技部等10余家部委共同策划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展区里,许多游客争相走进“莫高窟”,领略其中惟妙惟肖的初唐壁画。____________让人们不到敦煌也能感受到莫高窟的艺术内涵。

①莫高窟壁画艺术为何能出现在深圳文博会上

②原来,大家眼中的“莫高窟”是敦煌研究院为游客虚拟体验所呈现的复制塑像

③经过图像处理、激光定位等程序

④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⑤通过摄影采集高精度石窟局部的原始影像

⑥利用3D打印技术就可还原出高保真的数字化效果

A.①④②⑤⑥③B.④②①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③⑥D.②④①⑤⑥③

答案 C

7.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倔强自重,清高狂狷,执着于真理,不屈服于权贵,__①__会使文人们入世坎坷,清贫困窘,__②__失去宝贵生命,__③__却能让他们特立独行,坚守原则,保持人格尊严。想想看,胡铨、季羡林之所以让人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__④__他们的道德文章,博学多才,__⑤__包括他们傲骨铮铮,“又臭又硬”的倔脾气吗?

答: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答案或许甚至但除了不也

8.从下列10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5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不得重复)。

补充严重剔除填补重要

清除甚至融汇并且渗透

随着中国文化的开放,这些年来,英语的习语和新词慢慢__①__到汉语体系中,并成为汉语词库的一部分,__②__取代了一部分汉语词汇。为了维护汉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__③__中文出版物中那些“不中不西”的词汇。但很显然,单向地拒绝外来词汇也并非摆脱中文困境的万灵丹。在英语词汇大肆闯入中文领域的背后,是中国人使用汉语能力的普遍下降。不得不借助外来词__④__思维上的空白。更__⑤__的是,英语悄然“入侵”的背后依然隐藏着我们缺乏自信的国民心态。

答案①渗透②甚至③剔除④填补⑤严重

9.为下列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2)雷锋叔叔()牺牲了,()他的精神永世长存。

(3)()多读多写,你的作文水平()会提高。

(4)他()多么难做的算术题,()想尽办法把它算出来。

(5)()同学选你当组长,你()要处处起带头作用,把小组工作做好。

(6)查字典,()能知道字的读音,()能知道字的意思。

解析关联词语的填写主要依靠各句之间的句间逻辑关系去判断。

答案(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只要/就

(4)不管/总是(5)既然/就(6)不光/还

10.将下面五个单句组成一个复句,要求不改变原意,语句连贯。

①鲁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文学家。

②鲁迅从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

③鲁迅认为自己不过是工农大众中的“一个平凡的人”。

④鲁迅和人民群众始终是紧紧站在一起的。

⑤鲁迅的感情和人民大众的感情始终是息息相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鲁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但他从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而认为自己不过是工农大众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和人民大众始终是紧紧站在一起的,感情始终是息息相通的。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一、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

首先(起初)……然后……,终于。 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不仅是……而且是…… 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复句的关系类型(1)

复句的关系类型 一、并列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既A,又(也)B 又(也)A,又(也)B 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 一方面B 一边A, —边B 一会儿A, —会儿B 单用:也又同时同样另外 ①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 ②他既会写诗,?又能作画。 ③她又漂亮,又聪明。 ④我们有时说普通话,有时说粤语。 ⑤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二、.连贯复句(顺承)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 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合用:首先(起先、先)A,然后(后来、随后、再、又)B 刚A,就B 一A,就B 单用:就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 ①我悄悄地起身,穿上大衣,轻轻地带上门,摄手摄脚地走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②首先我递给科长一份报告,接着.我给老王一个通知,然后.我就离开了办公室。 ③开始只是小张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 ? 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三、选择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 ;是A,还是B;不是A,就是B ;要么A,要么B;与其A,不如(无宁、宁肯、还不如、倒不如)B;宁可(宁、宁肯、宁愿)A,也不(决不、不)B 单用:或者;或是;或;还是。 ①或者你唱,或者我唱,或者我们一齐唱。(表示商量选择,又叫商选式) ②我明天去北京,'或者.去天津。(陈述式) ③是你去,还是让小王去?(疑问式) ①与其说她有过人的才能,倒不如.说她以美貌胜人。 ②他宁愿住在偏僻的城郊,也不.愿住在闹市区。 ③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下生。 ④与其跪下生,还不如站着死。 ⑤他宁愿挨一顿批评,也要.把老王拉来评评理。 四、递进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 B 单用: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甚至于更何况 1、多重递进,又称顺进式,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层层推进。顺进式就是后一分句以前一分句的意思为基点来顺向推进。 ①水不仅是植物生命的源泉,而且.是植物生命得以诞生的条件。 ②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③小王会唱歌,而且.还会作词、?作曲。 ④我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会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⑤他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信心,甚至还想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情景。 2、逆向递进: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句表示肯定,从反面把意思推进一层。 ①他非但没有送来情报,就连人也没有了消息。 ②不但她的丈夫没有找到,而且连她的儿女也没有再回来看她一眼。 3、反向逆进:前一个分句以否定的意思为基点,后一分句则向一个肯定的意思反向推进。 ①他不但不生我气,反而对我更好了。 ②小王不光不给他妈钱,反倒把他妈妈赶出了家门。 4、让步递进(也叫衬托递进):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让步递进主要在于强调后一分句。 常用关联词语:合用: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单用:尚且何况反而 ①你论文不能按时完成也不要勉强,何况我们还不知道会议能否如期举行。 ②别说是只狗,就是老虎我也不怕。 ③十月的武汉就这么冷了,更何况深冬时的哈尔滨呢。 六、因果复句 1、说明性因果: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因为(因、由于)A,所以(才、就、便、故、于是、因此、因而、以致)B;之所以A, 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B; 单用:因为由于是因为是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从而 ①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船只都只停在边上。 ②路上车堵得慌,所以.没能按时赶到。 ③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④我从未见过成年人这种打扮,因此.,有些吃惊的望着她。 ⑤他之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是因为他过于骄傲。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与其……不如、 4.宁可……也不、 5.宁可……也、 6.之所以……是因为、 7.如果……就、 8.只要……就、 9.既然……就(那么)、10.

常用关联词语复习.doc

常用关联词语复习 具有相互关联的词叫关联词语。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小句子(分句)要组成一个大句子(复句),就要根据它们相互关联的意思,川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來。这样,才能组成一个表达一定意思的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因果 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既然……就 ......... 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并列 关系儿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儿件事情、儿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儿个方而,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并列S句。 —边……一边……那么……那么……既……又……一会儿……一会儿……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候……有时候…… 转折 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种关系的复句叫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虽然……可是……可是……但……却…… 递进 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递进复句。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而且……除了……还……而且…… 选择 关系儿个分句分别说出儿件事情,表示选择其中一件,这种关系的a句叫选择a句。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或者……或者…… 假没 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的结果。 结果与假设一致即使……也……要是……就……如果……就……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就算?也……哪怕?也…… 条件 关系条件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出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 另一种是一个分句排除一切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无论……都……不管……总…… 承接 关系儿个分句依次说出连续发生的行动或事情,这种关系的s句叫承接a句。 首先……接着……然后........ 又........ 就....... 然后…… 取舍 关系两个分句各说一件事,从比较中表示采取一件,舍弃一件,这种关系的fi句叫取舍句。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递进)因为……所以……(因果)虽然……但是……(转折)如果……就……

复句和关联词练习

复句和关联词练习 班级姓名 一、请找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 1、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2、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3、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4、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 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 7、科学是要发展的,但要注意以人为本。() 二、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5、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6、()你答应一起去,()应该准时到。 7、这本小说有趣极了,()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8、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9、()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10、()大家都同心协力,我们()会取得抗击“非典”战斗的胜利。 11、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高大,()庄严。 12、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 1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4、王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我们的身体。 15、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还要注意节约。 16、()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17、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8、我()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9、()石块有多重,小草()要从下面钻出来。 20、()走到天涯海角,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三、判断下列复句类型 1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喝着刚买来的可乐。() 2我们与其在这里死守,不如冲出去大干一场。() 3我不是对他说,而是对你说。() 4我吃饱喝足,坐在沙发上。() 5卢沟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6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7这画有鲜艳的色彩,并有深广的主题。() 8愿为事业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 9我宁可自己多做些,决不愿意把工作推给别人。() 10他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小名都知道。() 11老年人热情都那么高,何况我们青年人呢?() 12既然大家一致推举他为会长,可以肯定他平时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一定是比较高的。() 13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在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14他身体已基本康复了,只是偶尔还有一点咳嗽。() 15她基本上同意了他的求婚,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暂时保密。()16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

关联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关联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一、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例如: 1.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2.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是借助起关联作用的词语(通称“关联词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例如: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还有一些副词(如“更”“也”“就”“都”等)和少数实词(如“一方面”“一会儿”等)。 复句的分句间有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根据分句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二、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常用的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例如: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2.(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三、递进、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分句间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甚至)……”“尚且……,何况……”等。例如:1.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 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与其……,不如……”“宁可……,也……”等关联词语。例如: 他宁可少睡觉,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 ?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单用) ?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 ?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高尔基《海燕》 ?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 ?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关联词用法及常见关联词

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关联词大全 - 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一) 1 并列关系: 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 ……一边……一边……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不是……而是、是……不是……。 2 承接关系概念: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 选择关系: 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还是……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与其……不如……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5 转折关系: 概念: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导读:复句的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

复句和关联词完美版

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同学们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四句话连接起来:(幻灯显示)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她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学生写道:虽然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 有一个学生写得更过分: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后两位同学的答案非常好笑,但是这两句话的关联词运用都没有错误,它是错在分句的组合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对一个复句,从语言运用角度去思考,我们不仅要判断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正确、得当,而且要分析复杂的句子的层次结构和组合关系是否合乎逻辑。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复句的知识。 二、判断单复句 (一)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单复句练习。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单句) 2、这副对联知道的人颇少,有介绍的必要。(复句) 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复句) 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单句) (二)明确单复句概念 1、单句概念 单句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听说”的宾语“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是一个主谓结构。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如:老师鼓励我考大学。 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 我下了课去图书馆。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复句和关联词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句的含义。 ?2、掌握复句的类型。 ? 过程与方法: ?3、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4、判断单句和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用上关联词语不但使句子更加通顺,而且使句子的意思也更明确。使语言顺畅,叙述清楚,说理深刻,更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1、精讲多练与学生互查 2、分组讨论,强化理解 学法1、做好课前预习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在实例分析中提高表达水平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下面有四句话,请用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话: ①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②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③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④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明确: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2、认识单句和复句: 以上的例子中,前面4个句子被我们称作单句,用关联词组合后的句子被称作复句。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吗? (一)单句 概念: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相对而言,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主谓成分构成。 (二)复句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特点: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长,中间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 然是单句。 3、复句的类型: 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1)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复句,其中一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单用的:因此、因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可见、既然、由于 搭配用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所以) 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 (学生活动:运用因果复句关联词语举例并展示) (2)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结果。 单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要不是 不然、否则、要不然 搭配用的: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 若是……那么要是……则假若……那么 (学生活动:运用假设复句关联词语举例并展示) (3)条件复句: 其中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作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条件成立下产生的结果。 单用的:只有、只要、除非、才、不管、一旦、任凭 搭配用的:只有…….才只要……就一旦…….便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转折关系

常见关联词及用法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一、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二、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三、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四、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五、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六: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七、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八、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一……就…… ;……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 ;……接着…… 九、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八种复句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八种复句: 一、联合复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 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也.......也....... .......不是........不是....... ......不是......而是......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更不要说....... 选择因果 ……不是……就是……因为……所以…… ……或是……或是……由于……因此…… ……宁可……也不……既然……那么…… ……还是……之所以........是因为........ .......或者......或者........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要么......要么........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与其......不如........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常见关联词复句分类转折关系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一、并列关系中地关联词有:有地……有地、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选择关系中地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转折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因果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五、递进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甚至……;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六:假设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七、取舍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八、承接关系中地关联词有:……一……就…… ;……首先……然后…… ;……便…………;于是…… ;……才…… ;……接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九、条件关系中地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地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地目地. 以便,以,用以,好,为地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地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地规则.关联词语地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地.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地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地连续语:

关联词语大全2

关联词语大全 一、并列关系: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 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并列复句分为三类: 1?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2.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3?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 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 、..... 一会儿一会儿.. 、..... 既......... 又......... 。 二、选择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常用与其……孰如” 其……其” 非……则” 且” 抑” 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 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就是.、 ...... 或是..... 或是...... 、..... 宁可..... 也不 .... 、...... 还是.... 。 三、转折关系: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 分相反的意思。 转折复句的特点 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3.停顿是复句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标志 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 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四、因果关系: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

复句关联词

一重复句 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10种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有时……有时……, 一方面……一方面……,有的……有的……,还,也,同样, 同时, 例句: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从而 首先(起初)……然后……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2.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 尚且…… 何况(更不用说,还)……, 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

(完整版)常见关联词大全

关联词常见知识大全 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关联词大全_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 1 并列关系: 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 ……一边……一边……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不是……而是、是……

不是……。 2 承接关系 概念: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 ……便…… ……於是…… ……才……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

常用复句及其关联词的搭配 (整理稿)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又;还(有);同时;同样;另外 搭配使用 连用:既……,也……,又……;又……,还…… 成对使用:既……,也……;既……,又……;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 重复使用: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 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 平行式(A,B,C……) 2 对比式(不是A,而是B) 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

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用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而且;并且;甚至;更况;且何;况;还;也;反而(反) 搭配使用 连用:也……,还……,更……;不但……,而且……,甚至…… 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更、又)……;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既……,更……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

复句的基本类型

复句的基本类型 因果类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非因果类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复句常用关联词 1并列复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 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 而是……等。 2承接复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 着……、……就……、……于是……、……又……、……便……等。3递进复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 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复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 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 不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