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人员考核试题库资料

计量管理人员考核试题库资料
计量管理人员考核试题库资料

计量检定专业题库

(一)计量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共2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4、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5、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6、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7、我国《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度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8、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非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卸、改装计量基准,或者(自行中断其)计量检定工作。

9、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正作用)。县以上地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本行政区域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其他等级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10、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务院有关主观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本部门各项最高计量标准,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符合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条件取得考核合格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11、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本单位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向(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乡镇企业向(当地县以上)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

12、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主

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

8、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行的定点定期检定。

9、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10、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

11、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数据无误),有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字,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12《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考核合格),持有(计量检定证件),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

13、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4、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5、国际上趋向于把计量学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

16、测量的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7、计量工作所依据的最高法律依据(计量法)。

18、计量标准考核分为(书面审查)和(现场考评)

19、计量标准考核实行(考评员考评)制度。每项计量标准一般由(1-2)名考评员执行任务。

20、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

差发生了变化,应按(新建计量标准)申请考核。

21、更换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后,如果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或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

变化,应当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2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建标单位应当在《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

(6个月)向主持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标准复查。

23、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包括: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

面的,同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24、计量检定员享有下列权利: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从事(计量检定)活动;依法使用计量检定

设施,并获得相关技术文件;参加本专业(继续教育)。

25、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

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

二、选择题(25题)

1、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B)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A、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2、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 C )主持考核后,才能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检定。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3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是指( C )。

A、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

B、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C、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4、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向( C )部门申请考核。

A、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5、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C)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检定证件。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6、非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由(C)考核发证。无计量检定证件的。不得从事计量检定工作。

A、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主管部门;

7、计量检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B )。

A、统一准确:

B、经济合理、就近就地;

C、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8、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范围包括( C )。

A、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方面的计量器具;

B、列入国家公布的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

C、用语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9、计量标准经负责考核的单位认定考核合格的,由( A )审查或发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并确定有效期。

A、主持考核的单位;

B、上级领导机关;

C、本单位

10、实际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是( C )。

A、计量基准;

B、副基准;

C、工作基准;

11、对计量标准考核的目的是(B)。

A、确认准确度;

B、确认其是否具有开展量值传递的资格;

C、评定其计量性能;

12、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B ),由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使用。

A、计量标准;

B、各项最高计量标准;

C、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

13、被授权的单位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的计量检定人员,由(A)主持考核。

A、授权单位;

B、主管单位;

C、本单位;

14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 B )。

A、米制;

B、国际单位制;

C、公制;

15、申请对本部门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授权,向(C)提出申请。

A、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同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C、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16、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 B )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A、计量性能、使用方法、检定条件

B、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

c、计量性能、使用方法、检定项目

17、《中华人民若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是我国计量法律体系中一部仅次于《计量法》的重要的计量(C)。

A、法律

B、规章c、法规D、规范性的文件

18、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本单位使用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经考核合格后,取得计量标准证书,可以(C)。

A、对外开展强制检定

B、对内开展强制检定

C、在本单位开展非强制检定工作

D、在本系统开展检定工作

19、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B )制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C、国和院有关主管部门

D、计量技术机构

20、伪造、盗用、倒卖检定印、证的,要追究其(C )。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法责任

21、JJF××××-××××表示( B )

A、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B、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C、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D、国家标准

22、强制检定的周期,由(D )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确定。

A、使用单位

B、实施检定的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D、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

23、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后,发给(A )。

A、检定证书

B、检定结果通知书

C、国家标准

D、产品合格证书

24、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 C )以下罚款。

(A)5000元;(B)3000元;(C)2000元;

25、伪造、盗用、盗卖强制检定印、证的,没收其非法检定印、证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以( B )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3000元;(B)2000元(C)1000元

(二)计量综合知识

一、填空题(20题)

1、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长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米),计量单位的符号是(m)。

2、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质量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千克(公斤),计量单位的符号是(kg)。

3、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时间的计量单位名称是(秒).计量单位的符号是(s)。

4、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电流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安(培)),计量单位的符号是(A)。

5、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开[尔文]).计量单位的符号

是(K)。

6、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名称是(摩尔),计量单位的符号是(mol).

7、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发光强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坎德拉),计量单位的符号是(cd).

8、稳定性是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9、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0、在法定计量单位中,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摄氏度)。计量单位的符号(C°)。

11、通过相乘形式构成的组合单位在加词头时,词头应加在组合单位中(第一个单位)之前。

12、比热容单位J/(kg·K)的中文名称应为(焦尔每千克开尔文)。

13、检定弹簧管式压力表时,所选标准器的允许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被检压力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4),检定规程规定压力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14、出不确定报告时,一般取(1至2)位有效数字。

15、检定热电偶一般采用的是(双极比较法)。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特殊条件下可根据使用条件来确定。

16、压力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其物理意义是:(一牛顿)的力均匀地作在(一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力。

17、无量纲的量是指量纲为(1)的量。

18、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用(约定真值)代替.

19、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得到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

20、用代数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修正值)。

二、选择题(30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类量的是(C)。

A.宽度、直径、波长

B.周期、频率、光年

C.功、热量、能量

D.流量、容量、电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

B.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表示

C.不同量有

相同的符号或同一个量有不同的应用或表示不同的值时,可采用下标予以区分 D.当下标是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元素符号、序号时用正体表示

3、不属于基本量的是(C )。

A.质量

B.电流

C.压力

D.发光强度

4、不属于导出量的有(D )。

A.力

B.能量

C.频率

D.电流

5、有一块接线板,其标注额定电压和电流容量时,下列表示中( B)是正确的。

A.180~240V,5~10A

B.180V~240V,5A~10A

C.(180~240)伏[特],(5~10)安[培]

6、量纲定义为,以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D )表示某量的表达式。

A.组合

B.乘积

C.倍数单位及组合

D.幂的乘积

7、力的量纲为(C )。

A.LT-1

B.LT-2

C.LMT-2

D.L-1MT-2

8、下列关于量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量纲表示量的构成,能充分说明量的内在联系

B.同种量的量纲一定相同

C.相同量纲不一定是同种量

D.所有的量都具有一定的量纲

9、基本单位是指所选定的量制,所选择用以表示(C )量的计量单位。

A.全部

B.各种

C.基本

D.实用

10、下列单位中不属于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的有(A)。

A.速度

B.压力

C.摄氏温度

D.电感

11、15263Pa可以写成(B )。

A.0.015263MPa

B.15.263kPa

C.15263Pa

12、长度为0.05毫米的正确表示可以是(A )。

A..5×10-5m C.500μm D.5000nm

13、在旧米制没有的,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量是( C)。

A.安培

B.开尔文

C.摩尔

D.坎德拉

14、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有(D)个。

A.7

B.16

C.20

D.21

15、SI导出单位是用SI基本单位以(B)形式表示的单位。 A

A.运算

B.代数

C.计算

D.数字

16、比热容单位的国际符号是J/(kg·K),其名称的正确读法是(C)。

A.焦[耳]除以千克开[尔文]

B.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C.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D.焦[耳]每开[尔文]千克

17、(C )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A.计量

B.测试

C.测量

D.校准

18、测量过程的三个要素是:输入,( C ),输出。

A.一组操作

B.测量资源

C.测量活动

D.测量人员

19、( C )是指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

A.测量过程

B.测量原理

C.测量方法

D.测量程序

20、绝对测量法也叫( A )。

A.基本测量法

B.直接测量法

C.符合测量法

D.直接比较测量法

21、标准量块的长度测量,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A )。

A.直接比较测量法

B.替代测量法

C.直接测量法

D.符合测量法

22、(B )是实施测量时所需的三个要素。

A.输入、测量活动、输出

B.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

C.测量方法、测量结果、测量资源

D.测量程序、测量方法、测量结果

23、( C )是测量过程的输出。

A.示值误差

B.修正值

C.测量结果

D.测量误差

24、某一检定员,对某一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通过检定确定了该测量仪器各点的示值误差,该误差是(D )。

A.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B.测量仪器的基值误差

C.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D.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基本误差)

25、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称为测量仪器的(B )。

A.稳定性

B.重复性

C.复现性

D.示值变化

26、在(D )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 )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称为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不同

D.相同,同一

27、测量仪器在进行检定、校准、比对时的使用条件为( A )。

A.参考条件

B.额定操作条件

C.极限条件

D.正常使用条件

28、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而能承受的极端条件称( B )。

A.参考条件

B.极限条件

C.额定操作条件

D.正常使用条件

29、按使用范围和额定值划分,下列排列顺序( A)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