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

学习材料

00 九年元月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 年11 月 1 日发布,2000 年 4 月1 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

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 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 和“谷外糙米” 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

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

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

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

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整精

米率:全部是》50.0%。水分:W 13.5%。杂质: < 1.0%。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

75.0%、五等》73.0%。整精米率:全部是》60.0%。水分:W 14.5%。杂质:W 1.0%。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 5.0%。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 1.0%。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

GB1351 —— 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 )、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新的《小麦》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2008 年元月 1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小

麦》国家标准(GB1351―― 2008),新标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

施。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将小麦由9 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 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 5 类。规定小麦季节分类在合

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

2)、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

的分类判定指标,采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 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 的为软麦,介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3)、参照国际标准,调整了中等(三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量

指标,由原标准的 6.0%调整为8.0%。

4)、明确规定供人食用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粮食卫生标

准》(GB2715—— 2005),饲料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5)、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了应在包装物上

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要求。二、稻谷、小麦的储藏技术:

一)、稻谷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点:

稻谷具有谷壳保护,对外界湿热和虫害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谷壳的含水量低于米粒,这一特性有利于储藏。

稻谷籽粒表面粗糙,散落性小,空隙度大,易受外界空气影响,这一特点有利于粮堆内外空气的对流和交换,有利于粮堆湿热空气的散发,但同时也易受外界湿热的影响。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对高温作用的抗性较弱,每经历一次高温就会引起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陈化速度加快,稻谷的水分和温度越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也越大。

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也只有四周左右,因此稻谷在短

期内可完成后熟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对氧的需求量也不太严格,因此稻谷收获时如不及时干燥或入库后水分较高、吸湿结露等均会造成发芽。

稻谷收获时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如不及时脱粒、干燥会出现发热现象,结果使米粒变黄,俗称“沤黄米” 。产生黄变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或是由于米粒内的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稻谷黄变后,不仅影响到稻谷的各项品质,而且同时

也降低稻谷的储藏稳定性。稻谷入库后也会出现黄变,温度越高、水分越大变黄的程度也越显著。

2、稻谷的储藏措施:1)、控制水分。

稻谷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将水分降到安全水分范围以内,如确实没有条件降水,入库后要控制相应的储藏温度,以避免出现发热生霉,稻谷相对安全水分:温度在150C 稻谷水分在16.0%以下,温度在20——250C 稻谷水分在15.0%以下,温度在300C 稻谷水分在13.5%以下,温度在350C 稻谷水分在

13.0%以下。

2)、适时通风降温、降湿。

新稻谷入库后应利用晴好有利天气进行间隙式循环通风降湿,把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并要做到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勤翻粮面降温散湿,防止粮面结露和粮堆内湿热积聚引起发热霉变,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3)、密闭保冷,防止虫害。

对于符合安全水分或冬季经过通风降温的稻谷要及时密闭储藏,这样可以延缓粮温回升,为储粮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速度,保持原有品质。对于水分较高并且要求过夏的稻谷,冬季应加强通风降温,把粮温降到00C 左右进行密闭储藏。

4)、“三低”储藏。

三低”:就是低温、低氧、低剂量。

将“三低”综合储藏技术用于稻谷储藏,可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条件是水分在安全范围以内、基本无虫、杂质少、粮温在50C 以内,用纤维板进行粮面密闭,起到隔热保冷和降氧作用,进入高温季节按每立方米1—— 1.5g 磷化铝粉剂的用药量投入粮堆内,密封施药口,但是要确保气密性,牛皮纸不脱落、不漏气。

二)、小麦的储藏。

1、小麦储藏特点:

1)、后熟期长。

小麦后熟期较长,大多数小麦的后熟期在1——2 个月左右,少数品种在

80天以上或在30 天以下,一般红皮小麦比白小麦后熟期长,南方小麦比北方小麦后熟期长。小麦在后熟期间极易产生水分转移、粮面结露和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发热生霉和生虫现象。入库小麦水分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因此小麦入库应严格控制水分,加强粮情检测,及时通风降湿。

2)、吸湿性强。

小麦含有大量的亲水胶体物质,持水能力较强,容易吸湿,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小麦的平衡水分始终高于稻谷,其中白小麦比红小麦吸湿性强,软质比硬质小麦吸湿性强,未熟粒和破碎粒比完整粒吸湿性强, 因此在雾天、阴雨天及湿度较大时应防止小麦吸湿关好门窗。

3)、耐高温。

小麦具有良好的抗温度能力,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均能较好地保持生命活力,尤其是耐高温,水分在17.0%以下时,温度只要不超过540C,仍然能保持生命力。温度过高会引起小麦蛋白质变性,影响种用品质和工艺品质。小麦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与水分有关,充分干燥的小麦在700C 条件下放置7 天,面筋质无明显变化,小麦水分越低,对高温的抗性越强。

4)、易感染害虫。

小麦是害虫感染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专食性害虫外,几乎能被所有害虫危害,其中以玉米象和麦蛾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小麦的营养成分与害虫的生理需要接近,此外小麦收获和入库时气温较高,正值害虫大量发生阶段,所以容易遭受虫害。小麦遭受虫害后,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5)、易出现褐胚。

小麦在储藏期间,胚部颜色由浅到深变成茶色、褐色或黑色,这种现象称为褐胚,这是由于糖类物质和氨基酸或蛋白质缩合而成的褐色物质所致,此外微生物的侵害也是导致褐胚的原因之一,褐胚小麦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品质受到影响。

2、主要储藏措施:

1)、高温密闭储藏。

趁热进仓,密闭保管,这是我国储藏小麦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日晒降低水分,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起到高温杀虫制菌的作用,也起到促进小麦后熟作用的完成,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大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国家标准粮油储藏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1 前言 《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依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要求,为适应我国植物油库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而制订的标准。 《植物油库建设标准》、《植物油库设计规范》是我国唯一有关植物油库建设、设计的标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在以上标准中虽有反映,但不能满足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植物油库无论从储备规模、储备方式还是生产设备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油脂年人均消费量已由不足10公斤上升到14公斤左右,植物油厂的加工能力也由日处理原料几百吨,扩大到几千吨,与这种消费和加工能力相适应的植物油厂的配套油库一般在几万吨,中转油库的规模也达到万吨以上,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油库的规模更达到了10万吨以上。油品运输也已由铁桶装改为以油罐车为主,运输方式由陆路运输为主变为水路、陆路并举,特别是大吨位油罐车的出现,使油库的物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储运和流通方式的变化,库容的不断增大,油库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但是我们尚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较为系统的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在管理上形成空缺,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需要,本着规范生产和管理的目的进行《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编写,主要包含植物油库安全生产和操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2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粮食局2008年粮油标准修制订计划,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东海粮油(张家港)有限公司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标准。本项目计划编(-Q-449)。 3 主要工作过程 为使编制的标准能够适应植物油库安全生产需求,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领导下,起草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收集和查阅我国植物油库及安全生产及国内大型油脂企业相关资料,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项目组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形成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项目组重点与国内多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储备油库、科研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植物油库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送审稿。 2009年11月,经过粮标委组织的专家讨论,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之后编写组重新对内容调整并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并再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形成目前的《植

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

主要农作物产量改良的主要途径及现状

主要农作物产量改良的主要途径及现状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现状:从粮食分品种看,我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品种,此外还有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稻谷,占粮食总产量的 40%左右,小麦产量位居第二位,玉米产量位于第三位。1949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仅有4865万吨,到1978年全国稻谷总产量达到1.37亿吨,比1949年增长 1.8倍,1998年全国稻谷产量已达1.98亿吨,比1978年增长 45.1%,比1949年增长3.1倍。稻谷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与稻谷生产情况相比,我国小麦和玉米生产发展速度更快,从1949年到1998年的50年里,我国小麦和玉米分别增长 6.8倍和9.7倍,年均增产196万吨和246万吨。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小麦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受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大豆和薯类产量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前三个品种。到1998年,大豆和薯类产量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3600万吨,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1.98倍和2.66倍。 我国的农作物产量之所以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是因为当今科技的不断进步,而要使农作物产量经过改良而提高必须依赖于作物的遗传改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加,我国粮食供应竟会愈加紧张,所以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将农作物的产量提上去,那就是遗传育种技术。那么作物产量改良主要途径有哪些呢? 一、引种 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作物新品种或新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鉴定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的方法。引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遵循引种的一般规律和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为了保证引种效果,避免浪费和减少损失,引种必须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首先是引种计划的制订和引种材料的收集。引种前应根据当地的相关发展产业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燃经济条件、栽培条件以及现有作物品种存在的问题,确定所要引种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引种材料收集是必须分析其选育系谱、生态类型、遗传特性、产量水平和抗病虫能力等,然后从生育期上估计引入品种是否适合本地耕作制度。 然后是引种材料必须严格检疫。因为引种将危害性病虫引入的惨痛事例在世界其他各国及我国曾多次发生。为防止危害性病虫害随着引入种子和其他材料而传入我国和引种地区,必须加强对引种作物和种子的检疫。 其次是要引种实验,它包括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最后将进入最后阶段引进品种的审定和推广。 二、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用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筛选,以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 [日期:2006-04-14]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 小] 一:世界粮食种植业 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13.4亿ha,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15.85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1: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 个小麦地带。 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 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 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 北美洲中部平原 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 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2:水稻 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3、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 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欧洲南部平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主要进口国:欧盟15国和日本。 世界各国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贸易只占产量的14%左右,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净进口粮食,非洲缺粮严重,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二、世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是人们生活资料和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世界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饮料、糖料、油料、烟草等作物。目前世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约占可耕地的八分之一,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尤其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1、棉花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好光的亚热带、热带和温带作物,世界棉花产量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地带,形成了四大棉花产区: 亚洲大陆中部和东南部:包括中亚、外高加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棉花产区。 亚洲棉花产量居世界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区。 北美洲:棉花主要集中于美国南部,构成世界著名的棉花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地区。 拉丁美洲: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 非洲:主要集中于北非、西非、埃及和苏丹。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世界上主要的棉花净出口国是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棉花进口国是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和俄罗斯等国。

新的粮食标准

新的粮食标准即将实施 2009-6-17 10:23:46 出处:中国网 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小麦》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我国粮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又一件大事,至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90%的四大粮种全部有了新的国家标准。这对于提高我国主要粮食的质量、规范托市收购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满足消费和新形势下流通体制的需要,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国家粮食局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统一计划安排,组织有关大学、科研机构、质检机构和有关专家对1999实施的《稻谷》、《玉米》及1986年实施的《大豆》等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协调一致。本次修订的标准,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修订后的标准,既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兼顾国家、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体现优质优价,依质论价的精神。主要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符合WTO的规则,能进一步增强我粮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稻谷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调整了整精米率要求。原标准中整精米率只设一个限量并作为最低等级指标,即籼稻谷≥50.0%,粳稻谷≥60.0%。由于我国不同稻谷产区的气候和稻谷品种质量差异较大,用一个整精米率指标很难反映不同产地的稻谷质量的实际状况。修订后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整精米率指标,籼稻1~5级分别为≥50%、≥47%、≥44%、≥41%、≥38%,粳稻1~5级分别要求≥61%、≥58%、≥55%、≥47%、≥44%。使整精米率能更好地体现稻谷出米率和品质,有利于引导生产,促进稻谷质量的提高,体现优质优价政策。 二是规范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针对原标准中整精米率检验方法不够规范和检验仪器未统一规定,易造成检验误差大、时间长、收购现场执行难的问题,新标准对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仪器要求进行了规范。同时制定了《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国家标准(GB/T 21719-2008),对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的技术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使用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调校后才能用于整精米率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知识分析)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备注 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 1 LS/T1102-1988已有国标词术语 2粮油仓储设备名词术语LS/T1101-1988已有国标 3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LS/T 3614-1989 4原粮油料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LS/T1103-1992已有国标 5面条类生产工业用术语LS/T1104-1993 6植物油生产工艺测定规范LS/T 1208-1992 7挂面生产工艺技术规程LS/T 1206-1992 8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04-91 9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5-1993 10小麦制粉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6-1993 11植物油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7-1994 12粮油饲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LS/T 3502-1995 13饲料显微镜检查图谱SB/T 10274-1996 14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1-2002

15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2002 16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4-2002 17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 1205-2002已有国标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行政、事业机 LS/T 1700—2004 18 构及社会团体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企业分类与代 19 LS/T 1701—2004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属性分类与代 20 LS/T 1702—2004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及加工分类与 LS/T 1703—2004 21 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1部 22 LS/T1704.1—2004分:指标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2部 23 LS/T1704.2—2004分:质量标准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3部 LS/T1704.3—2004 24 分:标准方法分类与代码 25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施分类与代LS/T 1705—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精编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营养强化食用油国标

从2008年1月1日起,《营养强化食用油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标准》中设置了能够保证营养强化食用油品质的营养指标,确保食用油真正得到营养强化,将对改善我国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标准》确保营养油健康营养 尽管近年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仍然是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当体内维生素A不足时,可能发生以下一些病症:一是暗适应减慢,从亮处到暗处要用较长时间才能看清物体;二是眼角膜发生干燥、炎症、软化等状况;三是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四是内脏器官的黏膜容易发生感染等病症。 通过对食物的营养强化是改善民众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用油中溶解性好,而且人对食用油的摄入也比较稳定,这样维生素A的摄入量也就比较稳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组与相关部门经多方面论证,最后确定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 此次出台的《标准》规定了营养强化食用油的等级划分、技术要求、判定规则、标签标识、产品名称及包装运输等问题,规定营养强化食用油的载体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芝麻油等食用油,设置了能够保证营养强化油品质的营养指标,规定所加的营养素为维生素A,添加量为4000—8000微克/千克,确保食用油真正得到营养强化,提高营养强化食用油的营养价值。《标准》还要求产品的名称、标识要清楚明了,严格按照国家标识、标签的相关规定执行。《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营养强化油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市场监督提供了依据。 儿童和电脑族最宜选用维A营养油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比较严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每百毫升血清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20微克)为9.3%,城市为3.0%,农村为11.2%。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每百毫升血清维生素A的含量在20 微克至30微克之间)很高,全国平均达到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这意味着我国每三个城市儿童,或每两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发生维生素A的边缘缺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翟凤英说,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因为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特别是对皮肤黏膜以及儿童眼睛的发育非常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容易感染、感冒,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其日常的营养素摄入都会有很大影响。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室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添加了维生素A的强化食用油能有效防治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研究课题组在北京、沈阳、武汉、合肥等四个城市,对698名学龄儿童通过为期五个月的营养干预观察研究发现,连续食用营养强化食用油五个月的儿童,免疫球蛋白lgA和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分别位于美国和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 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受潮的玉米会产生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不宜食用。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 总量的70%左右。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 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 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 :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地区】:

(完整版)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粮油储藏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粮油储藏管理通则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本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200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由河南工业大学、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等联合起草。我国原无粮油食储藏管理通则类的标准。 起草单位参考ISO6322谷物和豆类储藏(第二版,Storage of cereals and pulses,1996)的有关内容,在起草中征求了国内粮库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对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形成了“适用于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管理”的初步征求意见稿,其中撰写的内容“规定了粮油储藏中的管理要素、控制要素、管理条件、技术采用和安全管理的一般通则”,并发向国内30多位专家和有关管理部门发出征求意见。经部分专家反馈意见,尤其听取相关管理部门领导的指导意见(见征求意见汇总表),调整并形成了本标准《粮油储藏管理通则》(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2.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参照ISO6322谷物和豆类储藏(第二版,Storage of cereals and pulses,1996)3

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问题的规定

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是粮油质量控制、依质论价和非标准品粮油的处理依据。 本规定适用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储存、销售、调运,其他贸易粮油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政策性粮油是指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收购、储存、销售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等原粮及食用植物油料。 本规定所称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是指用于规范粮油质量要求的国家标准。 2.一般原则 2.1粮油购销按标准中的等级指标确定等级,以其余指标作为增扣量的依据。 2.2收购和销售的粮油不符合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应当整理达到标准,整理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可采取降等、扣量等办法处理。 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油,不得作为食用粮油及饲料用粮油收购和销售。2.3 政策性粮油购销一般以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中等品为计价基础,即1-5等的,以3等为中等品;1-3等和1-2等的,以2等为中等品。等外级粮油不列入政策性粮油收购范围。 2.4 粮油安全储藏水分不作为水分增扣量的依据。 2.5 国家对粮油收购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6粮油质量检验应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检验仪器,须经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粮油专用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粮油收购 3.1 所有粮油收购网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粮油收购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作价规定,摆放粮油等级标准参考样品,配备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和设备。粮油验质人员应取得粮油检验员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售粮者对粮油检验验质结果有异议时,粮油收购站点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进行复验。 3.2 粮油收购中,按以下规定进行增扣量: 3.2.1 水分含量: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个百分点及以上时,不再增量。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00%;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 3.2.2 杂质含量:实际杂质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实际杂质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 市面上出售的食用油根据品相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等级,但是对于普通卖家来说,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所以我们应该对油品的等级有一些了解,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智的选择食用油的种类。一般食用油的等级都会在油桶外部有所标注,细心的人会有所关注。那么,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是怎样的? 一、食用油的选购: 购买食用油的时候: 一要看等级,根据最新的标准食用油分为4个等级,第四级为最低等级; 二要看产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料生产地; 三要看原料,即是否是转基因原料; 四要看生产工艺,即该食用油属“压榨法”生产的还是“浸出法”生产的,压榨油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成分且油的品质比较纯。 二、食用油的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食用油里面总有“因油而异”的个别情况。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芝麻等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食用量有所不同。如寒冬季节体内需要多产热量来保暖。而盛夏,由于天气酷热,食欲往往不好,加上因出汗饮水多冲淡了胃液,消化功能低,就应该少吃。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2010〕190号)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 〔2010〕190号) 核心提示: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粮食局制定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文号】国粮发〔2010〕190号 【发布日期】 2010-12-02 【生效日期】 2010-12-02 【效力】 【备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和判定工作,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8号)的有关规定,我局在总结近年来粮油质量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修订和完善了《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国粮发〔2003〕158号)同时废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扦样、检验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 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扦样人员到达承储企业后,应出示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按要求实施扦样、分样和封样,做好样品记录。 (五)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录入检查样品的原始信息。 第八条承储企业应如实提供粮食库存数量、品种、货位分布、产地或来源、收获及入库年度、检验记录、粮温变化、虫害及施药情况、储粮技术措施等资料,供扦样人员查阅和记录,并派人协助扦样。 第九条散装粮食扦样。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1、影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耕作制度 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特色 5、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