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指导书

地质实习指导书
地质实习指导书

实习目的和要求

1.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2. 实习要求

⑴ 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⑵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⑶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准备工作

1. 思想方面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做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

在实习队部领导下,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2. 学习方面为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校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

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

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策的学习。

3. 实习备品

⑴ 自备

雨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电筒,三角板,半圆仪,铅笔,小刀,橡皮,胶布,方格纸,作业纸等。

⑵ 向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实习指导书,地质图等。

三、实习的内容与方式

1.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 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 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 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②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 立工作阶段;③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 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⑴ 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能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 其内容包括:

1 )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 程特性等。

2 )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 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3 )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 : 本区的地貌特征 (山形,阶地、河曲等 ) ,查 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4 )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 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5 )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 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⑵ 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 地质现象的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 ⑶ 原位试验参观 结合实习地区的情况,有条件时参观勘探试验工作,如钻探、物探、抽、压水试验

⑷ 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水工、港工、土木、交通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 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

① 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 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⑤港口、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洞等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以上外业工作的具体安排,实习动员时详细讲解布置。

2. 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 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下列内业工作安排:

⑴ 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 讨论;节理统计图及实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⑵ 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⑶ 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⑷ 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⑸ 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作好实习总结报告。

四、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1. 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 (简称罗盘 ) 是地质工作者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被称为地质 工作“三件宝”之一。借助它可以测量方位、地形坡度、地层产状,因此必须学会且熟 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⑴ 地质罗盘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 罗盘的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盘式罗盘,由磁针、刻度 盘、瞄准器、水准器等组成,如图 1。它们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 等。

1) 磁针(19) :为一中间宽、两端尖的菱形磁性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心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用来指示南北方向。若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14) ,不让磁针转动,以免磨损顶针降低灵敏度。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磁针的北端大于南端,而且磁引力是倾斜的( 不是地球表面的切线方向) ,故使磁针发生倾斜。在测量时,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下自由转动,所以常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以求磁针的平衡。同时也可借此标记来区分磁针的南北端。

2) 圆刻度盘(12) :也称水平刻度盘,用来读方位角。一般的刻记方式是从0°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隔10°作一标记,连续刻到360 °,南(S)和北(N)分别为180°和0°,东(E)和西(W)分别为90°和270°,这种刻记法也称方位角法。注意:刻度盘是按逆时针方向刻记,而实际方位的度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所以刻度盘上东、西与实际方位相反,这是为了在测量方位时能直接读出读数。因为测量时,磁针保持不动( 始终指向南北),转动的是罗盘外壳( 即刻度盘) ,当刻度盘向东转时,磁针相对向西偏转,故刻度盘上按逆时针方向刻记所读的数与实际的度数相同。

图 1 罗盘的结构图

1——上盖;2——连结合页;3——外壳;4——底盘;5——手把;6——顶针;

7——玛瑙轴承;8——压圈;9——小瞄准器;10——反光镜;11——磁偏校正螺丝;12——圆刻度盘;

13——方向盘;14——制动螺丝;15——拔杆;16——圆水准器;17——测斜器;18——长水准器;

19——磁针;20——瞄准器;21——短瞄准器;22——半圆刻度盘;23——椭圆孔;24——中线

3) 半圆刻度盘(22) :也称竖直刻度盘,刻在罗盘的方向盘上(13) ,用来读倾斜角和坡度角。一般以水平为0°,垂直地面为90°,它们之间每隔10°标记相应数字。

4) 长瞄准器(20) 和小瞄准器(9) :在测量方位角时,用来瞄准所测物体,使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5) 反光镜(10) 、椭圆孔(23) 和中线(24) :反光镜起映像的作用,椭圆孔和中线用来透过视线瞄准被测物体。

6) 圆水准器(16) 和长水准器(18) :前者用于保持罗盘水平;后者用于指示测斜器保持铅直位置。

7) 制动螺丝(14) :起固定磁针之作用,以保护顶针,减少磨损。

8) 磁偏角校正螺丝(11) :用来转动圆刻度盘,校正磁偏角。

⑵ 罗盘的作用因为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完全重合,故地球的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 有一定的偏差,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图2) 。我国大部分地区,磁偏角都是西偏,只有极少的地区(新疆) 是东偏,北京等地区的磁偏角为西偏。

罗盘测出的方位角为磁方位角,而地形图采用的是地理坐标,两者不一致,所以在一个地区工作前,根据地形图提供的磁偏角,对罗盘进行校正,使得磁北极(磁子午线) 与地理北极(真子午线) 重合。

磁偏角的校正方法见图2。若磁偏角西偏时,用小刀或起子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偏角校正螺丝,使圆刻度盘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磁偏角的度数,见图2(a)。

图 2 罗盘磁偏角的校正方法

(a)磁偏角西偏5 °(b)磁偏角东偏5°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常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测方位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读方位角的方法,可根据罗盘摆放的位置

来决定是读磁北针或磁南针所指的度数。

如果要测量某物体(B )相对于测量者(A)的方位,当罗盘如图3放置时,就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其原理是:若要测量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我们可以这样假设,B点是动点(因为被测量点可以选任何物体),A点是定点(人站着不动,相当一个参考点),那么A B线的方向是从A到B 的。测量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实际上就是测量A B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a ),也是长瞄准器所指方向与磁北针的夹角。由于罗盘采用的是方位角,而且是按逆时针方向,所以必须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图 3 方位角的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记忆,不至于在测量时读错读数,可以这样记:当罗盘的长瞄准器的指向

与测量线(AB)的指向一致时,就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被测量物体较低时,罗盘放置与上述相反,把长瞄准器对准测量者,并放到眼前,折起短瞄准器,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其与罗盘平面的夹角小于90°,以看清圆水准器为准。测量时,视线通过反光镜椭圆孔,使短瞄准器的尖、椭圆孔的中线和被测量物体重合,同时保持罗盘水平(通过反光镜看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用手指按下制动螺丝(这个步骤必须做,因为在测量时,眼睛看不清读数,如果不按下制动螺丝,待罗盘放下来再读数时,磁针已转动了),然后再读数。读数的原则同前。

2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H 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4,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图 4 岩层产状要素测量方法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4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述。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4 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4 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3)测量地形坡度

地形坡度是指斜坡的斜面(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其测量方法见图5,在坡顶、坡底或斜坡上各站一人,或者各立一根与人等高的标杆。站在坡底的人把罗盘直立(如图5),长瞄准器指向测量者,并转动反光镜,以观察到长水准器为准。视线从短瞄准器的小孔或尖通过,经反光镜的椭圆孔,直达标杆的顶端或人的头顶。调整罗盘底面的手把,使长瞄准器的气泡居中(在反光镜里看),这时测斜器上的

图 5 地形坡度的测量方法游标所指示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坡度角,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从坡顶向坡脚测量坡度角。

2. 野外地质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⑴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1 )详细记录

包括地质内容和具体地点两方面都要详细记录。将看到的地质现象以及作者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等都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同时要详细说明是在什么地点看到的以上地质现象,以便在隔了一段时间后,如有需要,能根据记录找到该点。

2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3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4 )图文并茂

图是表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录。

⑵ 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1)日期和天气。

2)实习地区的地名。

3)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4)观察点编号:可从No.01开始依次为No.02, No.03,…。

5)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6)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7 )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②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

③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 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⑨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⑩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

x x x x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 第一部分实训指导 一、实训目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进行提炼加工, 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实训目标表述)二、实训方法:普遍培养,重点提高。全面体现表演艺术教育因材施教的特殊性, 夯实艺术教育教、学、练、演的人才培养过程。 三、实训保障与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提出要求) 1、师资要求: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场地、设备要求:实训机房、PPT、基础教室 第二部分实训方案 实训项目一:《CI设计》 一、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实 训 过 程 与 方 法 ( 以 课 程 教 学 任 务 来 表述实训过程,以教 学内容与实训过程选择实训方法) (一)实训计划制定:CI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实际的社会平面设计领域, 自然过渡至工作职场。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述和创意方法的讲解,在案例策略的指导

下去创造性的完成广告创意的设计表现,整个创作表现过程包含最新广告理论、策 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的环节。同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 学手段,独立完成招贴设计,同时也要求作品应具有市场因素的考虑、创意独特点 的提取等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创造性体现文化气息,掌握现代潮流,了解未来广告 的发展趋向,实现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实训计划实施:(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1、实训任务一:师资要求: 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 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 经验与教学方法。 2、实训任务二:教学环境与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库等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加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后,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3、实训任务三:教学方法: 1、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

柳江盆地实习指导书

柳江盆地 水文地质专业实习指导书 (内部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环境学院

前言 (1) 第一章柳江盆地概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1.地理位置 (2) 2.气象、水文 (3) 3.人文景观、地质公园 (3) 4.经济人口 (4) 第二节地质概况 (4) 1.地貌 (4) 2.地层 (4) 3.构造 (7) 3.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9) 第二章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实习 (10) 第一节教学目的及内容 (10) 第二节阶地与河谷孔隙潜水认识实习 (10) 第三节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1.亮甲山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2.东部落府君山组裂隙岩溶水形成条件 (11) 3.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成因分析 (12) 第四节风化裂隙水认识实习 (13) 第五节泉水调查及成因分析 (13) 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13) 2.408医院断裂构造低温热水温泉的成因 (14) 第六节柳江盆地水文地质 (15) 第七节备选水文地质观察路线 (15) 第三章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实习 (17) 第一节水文地质测绘的一般规定 (17)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18) 第三节水文地质测绘基本训练 (20) 第四节实习区水文地质测绘要求 (22) 第五节水文地质测绘实习 (24) 第四章水文地质编图及水文地质报告编写 (25) 第一节编绘综合水文地质图 (25) 补充阅读材料: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26) 第二节编写水文地质报告 (31) 补充阅读材料 (33)

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三年级的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突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地下水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我院选定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着重培养本科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水文地质分析方法。实习分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准备实习用具、熟悉实习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路线教学实习阶段:认识水文地质现象、学习水文地质分析方法;○3水文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习水文地质测量方法,分析填图区地下水补给、汇集和溢出条件,确定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的空间分布;○4编写实习报告阶段:编制水文地质图件,编写实习报告。通过水文地质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水文地质读图能力、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和分析能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能力、水文地质图和报告的编制能力。实习过程中,适当引入GPS、GIS和RS技术,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于1999年开始招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于2002年7月首次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水文地质专业实习。为了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及建立我院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2002年5月曹文炳和当时的硕士生李志明两位同志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习准备工作。考察中得到吉林大学曹建峰教授的大力帮助。曹建峰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柳江盆地各水文地质观测点的情况,并提供了他们累积的实习资料。2002年专业教学实习开始的前一周,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从事水文地质专业的教师到柳江盆地进行集体备课,商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路线,并将原定的石门寨水文地质填图区调整到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位于柳江向斜东翼,是柳江盆地二级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结构清晰,水文地质现象小而全,张岩子-东部落标准地层剖面贯穿其中,适于本科生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确定以后,水环学院就一直筹划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2002年使用的实习指导书是在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编写的实习指导书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改编而成。改动部分如下: (1)路线教学阶段,在保留6水文地质观察点基础上,加入九道缸、花场峪两条备用观察路线;(2)增加了与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密切相关的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方面的基本内容;(3)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并能通过实际调查后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思维方法,加入提高水文地质综合分析能力阶段的教学内容;(4)将第三章和第四章合并为独立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2004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为我们提供了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图、石门寨水源地下水开采、岩溶塌陷等资料。同年,年学校设立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教改项目。自此,“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特别感谢河北地勘局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勘测实习指导书

道路勘测野外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要求: 实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重要部分,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为了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它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即要求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程序,道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弄清道路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的关系,以及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制等。 通过实习,锻练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技术一经济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道路工程勘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也就是说能独立进行一般地质、水文条件下的勘测设计工作。二、实习方式、组织与领导 (一)、实习方式: 采用在教学实习基地实习。我们采取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进行工作。即参加实习的师生组成“测设队”,在实习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完成勘设计的外业工作任务。 测量队人员、主要项目精度表 (二)、领导小组的职责: 负责生产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生产管理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和领导测量工作的进行,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分作最后的评定。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对本作业组的学生负有责任。也就是说负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纪律、业务技术理论等方面的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给予评分。 指导教师的工作,是保证如期按质完成测设任务的基础。指导教师应每日检查学生的野外测量(调查)记录,实习日记,内业图表的正确性并签名及标名日期。 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为使生产实习能按计划进行,并顺利开展工作,实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一)、联系并确定实习地点。了解工作情况和安排实习条件,以及收集实习地点的有关资料,如测量任务大小、收集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沿线地质水文情况、沿线的居民点和经济情况。 (二)、拟定实习计划并组织生产实习队。 (三)、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进行实习的意义、内容、目的与要求、安全与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四)、各作业组的物质准备 1、主要仪器、工具、图书资料:经纬仪、水准仪等 2、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一律自理,且应从简从轻 3、劳保用品:按规定发放 四、勘测实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一)选线组: 1.定线: 内容与方法: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地定出合理的路线。要求在平面上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并现场定出平曲线半径,拟定沿线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布设方案,与地质组共同拟定通过不良地质、水文等地段的处理措施,路线纵断面设计,对设计成果进行现场复查与核对并作出修改与补充。实习时,采用现场定线方法,即根据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在现场反复比较,并利用旗杆、手水准、皮尺、量角圆盘等简单仪具,直接选定路线中线的交点、转点等以确定中线位置。 要求:路线的选定对工程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亦直接影响测设质量、技术性强,由于该部分对学生不是要

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

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指 导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目录 编写说明 实训一广告设计的创意 (2) 实训二广告设计的版面编排 (5) 实训三商品报纸广告 (8) 实训四路牌广告设计 (10) 实训五公益招贴广告 (12) 实训六室外POP广告 (14) 《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考核标准 《广告设计与制作》封面 编写说明 现代广告的基本作用就是促进销售。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商品广告,而且广告教育也发展很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积极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培养广告人才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的广告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基本缓解了各行各业对广告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广告的市场是如此强大,因此广告也被称为朝阳行业。

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的广告教育走过了艰辛的历程,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新世纪教育工程的启动,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广告教育应立足自身的特色及发展方向,坚持为各行各业提供智力资源的根本宗旨,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培养适合现代工业广告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本实训指导书以广告设计的创意、广告设计的版面编排、商品报纸广告、路牌广告设计、公益招贴广告、室外POP广告等六个专题为切入点,通过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专业技术出色,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编写:吕楚玉 2004-8-10 《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实践)指导书 实训项目一、广告设计的创意 一、目的要求 1、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广告创意的基本概念、创意的来源与创意的突破。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验指导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1

实验一坡地地貌(2学时) 1.说明 滑坡是山坡后退的重要过程之一,灾害性地貌的一种。所给的滑坡实例是洒勒山,位于兰州市西南约65公里处,属黄土高原陇西地区的一部分。附近出露的地层有:N2,微西倾的红色河湖相地层,以粘土层为主,夹薄层砂砾层;砂砾层含水,构成本区泉水来源。N2之上是Q1-3的黄土层,最厚可达百余米(图1) 1.界线 2.坡积黄土 3.砂砾石层(河床相) 4.亚粘土(湖相) 5.砂砾和冲积黄土 6.马兰黄土 7. 黄土(Q1-2)8.红色粘土(N2) T1-4 ---各级河流阶地P---河漫滩n1----河床n2-----人工河道 图1 那勒寺河洒勒山附近河谷剖面 洒勒山位于那勒寺河北岸,为东西向延伸的黄土梁,长3公里多。其北岸是近直线型缓坡,南岸是凹坡。那勒寺河河谷断续分布着4级基座阶地,,一级高3~5米,河漫滩高1~2米。山的南坡不稳定,有大小不等、新老不一的滑坡、崩塌体存在。 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南坡突然发生滑坡(图2、3),历时仅20~55秒,起始滑动的最低点在二级阶地前缘附近,最高点在梁脊,瞬间几千万立方米的土体迅速滑落,使近3Km2范围内的四个村庄、道路、3000多亩农田和一座水库毁于顷刻之间。滑坡前一年多,梁脊出现裂隙,并不断扩大和增多。1983年2月以来,裂隙扩展加快,山泉变混,水窖变形,3月3日起感到地动,夜间听到如牛吼般的“山鸣”,鸡犬出现异常。于是,政府动员群众外迁。尽管如此,仍死亡220多人,损失财产数十万元。 图2 洒勒山滑坡剖面图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樊光明主编

编者的话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课是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讲课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构造能力的目的。 本实习指导书根据构造地质学64学时安排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在实习内容上有所偏重,有一定的挑选余地,有些实习,如褶皱和断裂部分,虽只各安排一次,教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次实习内容分解为两次,即读图一次,作地质剖面一次。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四院合编教材,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教材;朱志澄、宋鸿林主编教材;朱志澄主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4月28日

目录 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 (1) 实习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7) 实习三编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9) 实习四读褶皱区地质图及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11) 实习五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15) 实习六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一) (20) 实习七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28) 实习八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32) 实习九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36) 实习十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二) (39) 实习十一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45) 实习十二构造标本的观察与分析 (521) 实习十三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522) 附录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56) 附录Ⅱ真视倾角换算表 (59) 附录Ⅲ地层代号及色谱 (61) 附图1.凌河地质图 (63) 附图2.望洋岗地质图 (64) 附图3.松溪地形图 (65) 附图4.金山镇地质图 (66) 附图5.凉风垭地区地形图 (67) 附图6.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68) 附图7.吴尔福网 (69) 附图8.施密特网 (70) 附图9.赖特网 (71)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北大学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属教学实习性质,是工程地质教学的三个环节:理论课、室内实验课和野外实习课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此外,走出校门在野外或土木工程现场进行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实习要求 为了保证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排除干扰,专心听讲。当指导老师在实习现场(特别在工地上、途径城镇区或公路旁)讲解时,学生要克服外界干扰,集中精神,用心听讲,明确各地质点的主要观察内容和要求。 (2)做到“五勤”。即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索。在各个实习点,应有重点地详细观察与描述,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做好文字记录与地质描述,并注意收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外工作。 (3)熟练操作地质罗盘。了解地质罗盘的结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能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地质界面的产状要素,在实习中反复操作和使用,达到运用自如,并把它作为技能要求,列入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4)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现场讨论。 (5)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整理野外纪录。野外纪录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重要依据,其完整程度和充实与否,直接影响实习报告的编写和报告质量的高低,学生实习纪录可随时让教师抽查,该项也是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6)实习结束时,每人应按时递交一份自编的实习报告(报告书编写要求见实习报告的要求),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习的业务总结,也是教师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排版技术与设计》实训指导书

xxxxxxxxx学院 《排版技术与设计》课程实训指导书 xxxx系

《排版技术与设计》实训指导书 目录 编写说明 (1) 实训一图形的编排 (4) 实训二文字的编排 (5) 实训三报刊编排设计制作 (6) 实训四广告招贴编排设计 (7) 实训五网页编排设计 (8) 实训六个人作品集的制作 (9) 实训七宣传册的制作 (10)

编写说明 该课程是图文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包装设计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动手的能力、设计的能力。它以《三大构成》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动画》、《3dmax》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是根据国内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中高级职业院校专家和知名印刷企业和平面设计专家、一线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编制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序化课程内容,按照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标准要求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一体化。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理论知识,本课程紧扣职业教育特点,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强调理论基础的应用性,注重放在应用技能的养成和提升上,将模块化的技能操作训练贯穿全部专业教学的始终,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态度和沟通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有创新能力、能吃苦耐劳的高技术型的印刷人才。经过与企业专家系统的讨论分析,本课程按实际需要及由简入繁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以下七个实训项目。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的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排版技术与设计》实训指导书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实习报告(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图3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

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室内参观及实习心得体会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10月2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去学校的地质实验室看造岩矿物和岩石。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们对矿物还有岩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习收获、体会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光学设计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安装和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ZEMAX软件的安装过程,熟悉ZEMAX软件界面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二.实验要求 a)掌握ZEMAX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的方法。 b)掌握ZEMAX软件的用户界面。 c)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d)学会使用ZEMAX的帮助系统。 e)学会使用ZEMAX初步仿真光路图。 三.实验内容 (一)界面及基本操作 1.通过桌面快捷图标或“开始—程序”菜单运行ZEMAX,熟悉ZEMAX的初始用户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1.1ZEMAX用户界面 2.浏览各个菜单项的内容,熟悉各常用功能、操作所在菜单,了解各常用菜单的作用。 3. 熟悉使用各个常用的快捷按钮。

4.学会从主菜单的编辑菜单下调出各种常见编辑窗口(镜头数据编辑、优化函数、多重数据结构)。 5.调用ZEMAX 自带的例子(例如根目录下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2.zmx 文件),学会打开常用的分析功能项:草图(2D 草图、3D 草图、渲染模型等)、特性曲线(像差曲线、光程差曲线)、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等,学会由这些图进行简单的成像质量分析。 6.从主菜单中调用优化工具,简单掌握优化工具界面中的参量。 7.掌握镜头数据编辑(LDE )窗口的作用以及窗口中各个行列代表的意思。 8.从主菜单-报告下形成各种形式的报告。 9.通过主菜单-帮助下的操作手册调用帮助文件,学会查找相关帮助信息。 (二) 仿真光路图 根据已拟好的设计草图,在ZEMAX 中实现光路仿真,包括光路系统整体设置、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元件间大致间距等。 1.光路系统的整体设置,包括此光学系统所适用的波长、入瞳直径、视场等,在主菜单-系统里有相应的各个设置。 2.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就是将设计草图中的各种光学元件用ZEMAX 的方式去仿真实现。ZEMAX 仿真的基本元素是面和面间距,仿真创建各种元件基本都以具体设置每个面和面间距的参数来实现。 (1)面:面的基本参数包括面型(Surf:type )、曲率半径(Radius)、厚度(Thickness)、材料(玻璃)(Glass),半口径(Semi-Diameter)等,每一个面对应于LDE 窗口里的一个行,每一个参数对应LDE 窗口里的一列,如下图: ZEMAX 的默认面型是透明标准(Standard )球面,曲率半径和半口径为无穷(Infinity )。面的厚度和材料的定义都是以指定面起向后算到下一个面之间的这一段的厚度和材料。 (2)面间距:指的是该面在光轴上的交点到下一个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常用于标识透镜厚度、元件与元件的间距等。 例如:一个透镜的厚度,可以用透镜的前表面的面厚度值Thickness 来完成仿真;前一个元件与后一个元件的间距,可以用前一个元件的后表面到后一个元件的前表面之间的面间距来完成仿真。 3.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草图,估算各个元件之间的大致间距,通过面间距的设置,实现整个光学系统的初步仿真。 4.仿真一个轴上点光源(m μλ587.0=)在物距为u=30mm 时,由焦距为20mm ,材料为BK7,口径为10mm 的单正透镜成像的光路。 四.报告要求: 1. 打开安装目录下的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 2.zmx 文件,生成其2D 图、渲染(转角)、像差特征曲线、OPD 曲线、曲面数据报告(第7面)和图解报告4。截屏后打印出来。 2. 试在打印出来的2D 图上标出各个面的位置以及相应面厚度值的具体指向(方向、

盐锅峡地质实习报告

永靖县盐锅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7月

永靖县盐锅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1) 一、前言 (3) 1. 实习计划与执行情况 (3) 2.实习目的与主要计划 (3) 3.野外实习观测路线的布置 (4) 二、实习工作区自然概况 (5) 1. 行政区划分 (5) 2..地形地貌 (5) 3.水文气象 (5) 4.社会经济 (6) 三、实习工作区地质条件 (6) 1. 地层岩性 (6) 2.地质构造 (7) 3.地质发展史 (7) 2.滑坡: (9) 3. 泥石流: (9) 五、滑坡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理措施 (9) 六、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理措施 (11)

一、前言 土木工程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是本课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对培养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 , 献身祖国工程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1.实习计划与执行情况 (1)实习时间: 2014年7月8日—2014年7月15日 (2)实习计划: 采取在实习区布置观察线,观察线上布置观察点,教学内容安排在观察点上,注意点与点之间各种地质现象及其地质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即先由教师指导观察 , 并简要介绍观察点的内容和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指导书和教师介绍进行实地观察,必要时借助简单的地质仪器、工具进行观察,测量岩层产状,作图描述: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分析观察的结果。最后由教师归纳集中,讲解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明确基本概念,注意诱导学生在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3)执行情况: 地质实习总时间为二周。其中: 线路踏勘 2 天 实测剖面及分组填图 5 天 分组整理补测 l 天 综合编录 3 天 参观灾害整治 1 天 路途 2 天 2.实习目的与主要计划 (1)实习目的 a.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b.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 , 简易地质仪器工具和化学试剂的使用,鉴定等〉,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 c.了解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灾害区地质工作方法及典型灾害的治理工程技术,掌握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实训指导书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岗前培训指导书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一、编制步骤 施工组织编制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步骤 二、基本结构 2.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1 工程建设概况 2 工程建筑设计概况 3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4 建筑设备安装概况 5自然条件 6 工程特点和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2.3 施工部署 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2 项目管理目标 3 总承包管理 4 各项资源供应方式 5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2.4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2.5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具体内容 2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2.6 施工平面布置 1 施工平面布置的依据 2 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

3 施工平面布置内容 4 设计施工平面图步骤 5 施工平面图输出要求 6 施工平面管理规划 2.7 施工资源计划 1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 施工工具需要量计划 3 原材料需要量计划 4 成品、半成品需要量计划 5 施工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 6 生产工艺设备需要量计划 7 测量装置需用量计划 8 技术文件配备计划 2.8 施工进度计划 1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依据 2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步骤

3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内容 4 制订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2.9 施工成本计划 1 施工成本计划 2 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步骤 3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4 降低施工成本技术措施计划2.10 施工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1 编制施工质量计划的依据 2 施工质量计划内容 2 质量保证措施 2.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 施工安全计划内容 2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2.12 环境管理方案 1 施工环保计划内容 2 施工环保计划编制的步骤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知识分享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 (三)地质构造简介 (四)地下水现象 (五)阳山碑材 (六)汤山猿人洞 第二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介绍 第三章南京地质博物馆简介 一、博物馆老馆 二、博物馆新馆

第一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1、观察沉积岩地区岩溶地貌现象。 2、观察、认识沉积岩的地层、岩性及古生物化石。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认识褶皱构造现象和断层构造。 4、观察地下水现象。 5、学会使用罗盘,包括:测量岩层的产状,并学会在地形图上定点。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路线1、火石峰山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火石峰北坡废弃采石场 主要观察泥盆系、石炭系地层的岩性及古生物化石。观察孔山背斜在火石峰出露的特征。学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2、火石峰山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中国水泥厂采石场 主要观察石炭系下统的地层特征。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3、棒锤山西小铁路边人工剖面 主要观察三叠系中下统青龙群下部地层、岩性等。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4、明文化村→大石碑→汤山雷公山猿人洞 在明文化村古代废弃的采石场中,观察二叠系栖霞组地层中岩性、化石特征。考察大石碑断层,寻找该断层存在的证据,判断该断层的性质。 在汤山雷公山猿人洞中,考察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的溶洞特征,观察洞内的钟乳石特征。在葫芦洞中考察第四系更新统堆积层特征,观察南京汤山古人类——南京直立人化石(牙齿1枚、头盖骨2件)。 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 (一)地形地貌 汤山位于南京城东约28km,自南京有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 本区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NEE,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m,包括排山、棒锤山。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

XXXX 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 第一部分实训指导 一、实训目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进行提炼加 工,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实训目标表述) 二、实训方法:普遍培养,重点提高。全面体现表演艺术教育因材施教的 特殊性,夯实艺术教育教、学、练、演的人才培养过程。 三、实训保障与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提出要求) 1、师资要求: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场地、设备要求:实训机房、PPT基础教室 第二部分实训方案 实训项目一:《CI设计》 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任务来表述实训过程,以教 学内容与实训过程选择实训方法) (一)实训计划制定:CI 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实际的社会平面设 计领域,自然过渡至工作职场。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述和创意方法的讲解,在 案例策略的指导下去创造性的完成广告创意的设计表现,整个创作表现过程 包含最新广告理论、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的环节。 同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手段,独立完成招贴设计,同时也要求作品应 具有市场因素的考虑、创意独特点的提取等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创造性体现 文化气息,掌握现代潮流,了解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向,实现具有理论与实践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实训计划实施:(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1、实训任务一:师资要求: 实 训 过 程 与 方 法 ( 以 课 程 教

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 2、实训任务二:教学环境与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库等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 识领域,加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后,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3、实训任务三:教学方法: 1、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 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化抽象难懂为形象生动, 使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实践。 2、在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分组教学,培 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4、实训任务四:教材要求: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其内容应满足本专业标准和本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言应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应图文并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实训效果评价:(以课程属性和内容确定评价方法) 实训效果综合评价表

煤矿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实验一矿物 实验二火成岩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实验四煤的肉眼鉴定 实验五读图方法及读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实验六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 实验七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实验八编制煤层顶板等高线图——剖面法 实验九编制断煤交线图和水平切面图

实验一矿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 2. 通过观察,熟悉和掌握矿物的描述、鉴定方法。 3. 掌握常见矿物的基本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石墨、黄铁矿、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方铅矿、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辉石、高岭石、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矿物标本以如下顺序进行: 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包括组数、完全程度)、断口、硬度(用小刀、指甲刻划比较)、比重(用手掂重)、最后命名。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注意复习有关内容。 2. 观察时注意相似矿物之间的比较。 五、作业 1. 描述部分标本。 2. 比较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区别?

实验二火成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复习常见火成岩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火成岩类型及其特征(见教材71页表2-4)。 2. 掌握火成岩的观察、鉴定和描述方法,了解火成岩命名方法。 3. 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火成岩的宏观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以下标本,并做好观察记录: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鉴定辉长岩标本时,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最好利用表格形式: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其它特点(如次生变化、孔洞、裂隙等)、命名。 四、作业 描述上述标本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一、目的与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新整理精编版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新整理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x x x x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实训指导书与实训方案 第一部分实训指导 一、实训目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进行 提炼加工,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实训目标表述) 二、实训方法:普遍培养,重点提高。全面体现表演艺术教育因材施 教的特殊性,夯实艺术教育教、学、练、演的人才培养过程。 三、实训保障与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提出要求) 1、师资要求: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场地、设备要求:实训机房、PPT、基础教室 第二部分实训方案 实训项目一:《CI设计》 一、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实训过程与方法(以课程教学任务来表述实训过程,以教 学内容与实训过程选择实训方法) (一)实训计划制定:CI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实际的社会平面设计领域,自然过渡至工作职场。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述和创意方法的讲解,在案例策略的指导下去创造性的完成广告创意的设计表现,整个创作表现过程包含最新广告理论、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的环节。同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手段,独立完成招贴设计,同时也要求作品应具有市场因素的考虑、创意独特点的提取等

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创造性体现文化气息,掌握现代潮流,了解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向,实现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实训计划实施:(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1、实训任务一:师资要求: 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 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 2、实训任务二:教学环境与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库等给学生提供更广 泛的知识领域,加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后,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3、实训任务三:教学方法: 1、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自主 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化抽象难懂为形象生动,使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实践。 2、在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4、实训任务四:教材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