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反垄断法的几个典型重组案例

如何在并购案例分析中运用反垄断法的原则和并购准则,往往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是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处理。

(一)AT&T与柯达胶片冲印一体化案的比较

如何区别反竞争的一体化和竞争性一体化,AT&T与柯达公司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1982年A T&T解体以前,AT& T公司实行包括提供长途、市话服务,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和研究开发在内的一体化经营。AT&T通过设计专门的技术标准,并保守网络标准信息,以排除其他制造企业。当司法部反垄断处受理此案时,AT&T在申述中举出柯达公司的例子。柯达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胶卷,这种胶卷只能用柯达公司自己制造的设备才能冲印,而且柯达公司对冲印其照片使用的化学试剂进行保密,从而形成胶卷生产和冲洗上下游一体化。最终,司法部判AT&T的行为是反竞争的,并未判柯达的行为是反竞争。

AT&T和柯达的一体化的主要区别:一是行业特点不同。1982年以前的电讯设备下游市场几乎都被AT&T垄断,可以说AT&T是电讯设备的垄断买主。而胶卷行业的用户是分散的竞争性买主。二是柯达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产品,尽管柯达产品的开发导致其他厂商(主要是Berkey)的成本增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生产新的产品。实际上,柯达的行为促进了其他胶片生产厂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而AT&T是按其设备标准设计公共网络的标准,如果其他

制造商不采用AT&T的标准,其设备就无法与公共网络连接。

因此,可以说柯达公司是利用竞争优势,而AT&T公司是滥用市场力量,其一体化和保密是反竞争的。由此可见,一体化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主要判据是一体化企业是否滥用市场力量,关键要分清滥用市场力量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区别。

(二)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案

波音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但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监管企业购并时,不仅仅根据国内市场占有率来判断是否垄断,还要考虑在整个市场范围内是否能够形成垄

断。对全球寡占垄断行业,需要分析全球市场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本国市场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因此,在执行反垄断法时,美国政府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提高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支持大型企业的重组和并购。

(三)家具连锁店的合并案

在进行并购案分析中,市场集中度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关键要看合并后企业对市场的纵能力。1998年美国两大办公家具连锁店(STAPLES与OFFICE DEPOT)的合并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家具市场是一个极具竞争性的市场,其中有成千上万的零售商。如果按照传统观点,监管机构对家具商店的合并不应存在疑问。但是,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这两个销售商的每一种商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进行非常细致的观测,发现在同一城市中,STAPLES 的价格要比OFFICE DEPOT的价格低,但是,在没有OFFICE DEPOT的城市里,STAPLES的价格要贵一些。经济学家由此得到一个充分的证据:STAPLES与OFFICE DEPOT并购后,很可能提高价格。因此,法院没有批准这个合并案。

美国司法部的一些人认为如果能够得到有关市场价格等类似的数据和信息,没有必要去定义市场,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和预测并购行为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法院也接受了这个观点。 (四)对分解微软的不同意见

微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占世界软件市场的80%以上。去年以来,有19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法院指控微软公司利用其市场

力量非法挤垮竞争对手。地区司法部提出了把微软分解为两个企业的方案,而一些经济学家则从市场效率的角度出发,对司法部的设想提出不同意见。

哥伦比亚地区法院的法官认为微软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反竞争的,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打击了竞争对手。一是微软占有巨大的稳定的市场份额;二是微软公司把浏览器捆绑在视窗作系统上,把软件系统固化到芯片上,从而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三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把微软的作系统和“办公室”应用软件分离开,将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如果垂直分解微软公司,微软的操作系统仍将占市场的85%以上,办公室应用软件也将占据美国市场的90%以上,因此,两个企业都可以分别在各自的市场区划中占垄断地位,很可能两个公司都提价,危害消费者利益;二是如果水平分解微软公司,那么小型公司在销售视窗软件时,可能竞相压价,不利于维护知识产权;三是分解微软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竞争和技术创新,希望其他企业能开发出与微软竞争的软件。但是靠分解微软达到这一目的希望较小。

比较微软和波音两个案例,尽管微软在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程度还不如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对美国国内干线飞机市场的垄断程度高,但监管机构没有制止波音和麦道的合并,却要分解微软。微软与波音的不同境遇,充分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反垄断战略: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反垄断是要继续坚持的,但是,对一个企

业是否采取反垄断措施,则要从全球竞争而不仅是国内市场竞争着眼。波音与微软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竞争对手,再加上美国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即使分解微软也不会影响美国在这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波音有空中客车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果波音不与麦道合并,美国航空工业的整体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最终可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从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美国反垄断部门在执行反垄断法的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处理办法,但遵循了几个主要原则。一是反垄断的目的是保护市场的有效竞争性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政府在批准并购案时,不仅仅是根据市场集中度指标,还要看兼并后的市场效率。如,家具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但是兼并后消除了竞争对手,可能导致提价。因此,这种兼并不能批准。二是判断垄断的标准不是以企业规模大小来决定的,关键要看是否滥用了市场力量。具有市场力量的企业不一定是垄断,只有利用市场力量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才被判为垄断。如,分解AT&T是因为它利用垄断地位排斥其他竞争者,影响了竞争。三是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由于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在世界已经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微软的软件和硬件一体化严重影响了行业竞争和技术创新,解体微软不会影响美国计算机行业在世界的竞争力,相反,加大国内竞争,促进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其产业竞争力。这充分说明,美国的反垄断政策还考虑到企业行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案例:小安是个农村青年,今年22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做生意闯一番事业。怀着雄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考察,决定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行家,精心挑选时尚流行的款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款式我的价格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他对服装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服装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原来标价70的服装都变成了288,298。对外声称香港着名品牌服装独家代理,开业期间一律不打折。结果来他服装店的人络绎不绝,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天生意也是相当火爆。 为什么衣服便宜反尔不好卖,价格提高了去生意红火 分析: 70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价位在300左右的服装相比,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别,服装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产品,他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另外,它还可使自己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效用。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消费者最终在这种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所以,即使这件物品的定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种品牌的物品。很多服装消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装有强烈的消费偏好,消费服装的效用较高 所以,即使是质量一样的衣服,消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是否相同,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好坏,通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9233991.html,/ 1、假设我们有以下自行车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表: a.画出自行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自行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c.自行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d.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1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e.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4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f.假设自行车市场的工会为增加工资而谈判。此外,再假设这个事件增加了生产成本,使自行车制造不利,而且,在每种自行车价格时减少了自行车供给量20辆。在图4_2中画出新的供给曲线以及原来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自行车市场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a.

b .300美元。 c .50辆自行车。 d .短缺,70—30=40单位,价格将上升。 e .过剩,60—40=20单位,价格将下降。 f.均衡价格为400美元,均衡数量为40辆自行车。 2、假设《每日新闻》估计,如果它把自己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那么订 户数就将从5万下降到4万。 a .当用中点法计算弹性时,《每日新闻》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b .使用中点法的好处是什么? c .如果《每日新闻》只关心总收益最大化,它应该把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吗?为什么该提价或不该提价? 【参考答案】: a .(10000/45000)/(0.50美元/1.25美元)=0.56。 b .用中点法的好处是,无论你从价格为1美元开始上升到1.5美元,还是从1.5美元开始下降到1美元,弹性的值是相同的。 c .应该提价。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将增加总收益。 3、对下列每一对物品,你预期哪一种物品更富有供给弹性?为什么? a .电视;海滩的地产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2、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3、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U=f(X,Y)式中X,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函数,代表一定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消费者程度的水平。 图: 无差异曲线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者作出一项选择所放弃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 L= dTP/dL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8、边际成本:是指在生产中增加一单位产品产出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9、生产扩展路线:是指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产出水平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点的轨迹,它实际上就是把每个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 1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11、寡头垄断(又称寡头)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一般用集中率作为测定寡头垄断程度的标准。 1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它兼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13、洛伦斯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4.市场与行业的区别是什么?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啤酒的市场价格将如何变动? (1)啤酒生产原料价格上涨; (2)消费者收入普遍提高; (3)啤酒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 (4)凉夏。 2.假设一个封闭的岛国遭受了大海啸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毁坏,但所幸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死亡。请画图分析大海啸发生前后该国粮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收。试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4.刘先生决定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1/a )用于购买食品。请计算他对食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 550-=,供给函数为P Q s 510+-=。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P Q d 560-=.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P Q s 55+-=.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6. 2006年3月1日,中国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2006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请画图分析这种最低收购价格措施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资料报告

目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二、商务部审理的阶段 三、商务部审理可口可乐细节 四、辨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相关理由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亿美元收购在上市的汇源公司。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商务部审理阶段 中华人民国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简称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现公告如下: 1、立案和审查过程。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2、审查容。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商务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全面审查: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弹性分析

弹性的相关概念 弹性系数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贵夫人对一般的美容化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0 ; D、以上都有可能。 2、如果某产业许多厂商生产同一种标准化产品,则其中任一厂商的产品的需求: A、完全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3、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产品的: A、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 C、供给曲线左移; D、供给曲线右移。 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会导致: A、卖者总收益增加; B、买者需求量减少; C、买者总支出减少; D、买者需求增加。 5、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6、厂商在工资率下降时,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的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如果小麦市场是缺乏弹性的,小麦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由于气候原因使小麦产量下降20%,则: A、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小麦产量下降20%; B、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低于20%; C、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超过20%; D、以上都不对。 8、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可以预期价格上升: A、多于5元; B、少于5元; C、等于5元; D、以上都不对。 9、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决定对销售者征税,如果政府希望全部税收都由买者承担,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则应具备的条件是: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0小于无穷大; 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供给弹性为0; C、供给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 D、以上都有可能。 10、劣等品足球的收入弹性: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大于1。 11、商品的供给曲线为过原点一条直线,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A、等于1; B、等于该供给曲线的斜率; C、不确定; D、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12、对一斜率为正且在原点的左端与数量轴(横坐标)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其价格弹性: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生产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 TP L MP L AP L A I II III O L MP L AP L TP L C B 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 型曲线 关系:(1)TPL 和APL ①MPL=dTPL/dL ,知MPL 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 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 点前MPL 单调递增,A 点后MPL 单调递减,A 点对应MPL 的最高点③若C 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 点之前MPL>0,TPL 增加;C 点后MPL<0,TPL 减少;C 点处MPL=0,对应TPL 最高点(2)TPL 与APL ①APL=TPL/L ,知APL 在数值上等于TPL 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 点为TPL 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 点前APL 增加;B 点后APL 减少,B 点对应着APL 最高点(3)APL 和MPL 当MPL>APL 时,APL 增加;当MPLAPL ,APL 增加TPL 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 阶段2.第III 阶段APL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

反垄断法案例 1、两拓结盟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并各自的西澳大利亚矿石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各持股50%。由于两者的铁矿石出口量之和占到了澳大利亚的80%以上,已构成了实质性的垄断。而作为对进口澳矿依赖度超过40%的中国,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钢协、中钢协、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日本钢铁联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商务部称,至今未收到两拓的反垄断申报。 2、北京首起反垄断诉讼案宣判界定“相关市场”概念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但是,该项处罚措施针对的仅仅是百度搜索中的自然排名结果,与原告所称的竞价排名的投入毫无关系,亦不会影响原告竞价排名的结果。其次,原告称被告具有《反垄断法》所称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事实依据。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是免费的,故与搜索引擎有关的服务不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原则上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市场份额、竞争状况、控制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当然,在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能够予以准确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但当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选择适用上述推定条款来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就其对被告市场份额的计算或者证明方式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支持。本案中的相关市场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原告仅提交了两篇有关被告市场地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分析题集锦 1、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2分) 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3分)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3分)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3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3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1分) 2、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其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用到来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却牢骚满腹,他们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这使很多学者和官员十分困惑:难道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吗请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说他们破解了人类最大的一个谜团,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幸福(F)=P+5E+3H。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等。有的学者把这一公式进一步简化为:幸福(F)=E/D。E代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微观经济学题目

问题1 得10 分,满分10 分 下面哪种说法最好的描述了稀缺性?() 答案 所选答案: 稀缺性描述了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无限需求的情形 正确答案: 稀缺性描述了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无限需求的情形 问题2 得10 分,满分10 分 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答案 所选答案: 穷人应该不纳税 正确答案: 穷人应该不纳税 问题3 得10 分,满分10 分 经济学可定义为()。 答案 所选答案: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正确答案: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问题4 得0 分,满分10 分 经济假说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所选答案: 决定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分析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 建立因果关系 问题5 得10 分,满分10 分 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经济的那种状态? 答案 所选答案: 生产效率 正确答案: 生产效率 问题6 得10 分,满分10 分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 答案 所选答案: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正确答案: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问题7 得0 分,满分10 分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答案 所选答案: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正确答案: 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问题8

得10 分,满分10 分 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 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与坏,善恶的评价。 答案 所选答案:对 正确答案:对 问题9 得10 分,满分10 分 “石油公司获得了超额利润,他们应该上缴额外利润税”这是规范分析。 答案 所选答案:对 正确答案:对 问题10 得10 分,满分10 分 总量分析法适用于微观经济学,个量分析法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答案 所选答案:错 正确答案:错 问题1 得10 分,满分10 分 下面哪种说法最好的描述了稀缺性?() 答案 所选答案: 稀缺性描述了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无限需求的情形 正确答案: 稀缺性描述了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无限需求的情形 问题2 得10 分,满分10 分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国别 实施主体 反垄断法组成 执法队伍特征 美国 司法部反托拉斯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各州政府和民间主体反托拉斯法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专家型、终身制 日本 公正交易委员会 禁止垄断法 不正当赠品及不正当表示防止法 承包合同法 设事务总局,目前人员650人。 欧盟 欧共体委员会

欧共体法院 欧共体竞争法 竞争局大约有450名工作人员,其中200名是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家。 德国 联邦卡特尔局 垄断委员会 联邦经济与科技部 反限制竞争法 工作人员约250人,其中110人拥有法律或经济学学位,任高级主管。 美国:《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 (An Act to Protect Trade and Commerce against Unlawful Restraints and Monopolies) 简称《谢尔曼法》(Sherman Act) 欧盟European Union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Competition Directorate General / The Eupopean Commission 欧共体条约The Treaty Establishing European Community

中国反垄断法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主体即经营者。 适用范围 中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分别做出了禁止规定。 关于垄断协议 中国反垄断法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严格禁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五章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关于滥用行政权力 中国反垄断法鼓励经营者通过依法实施集中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依法规制经营者集中行为 关于经营者集中 微软 可口可乐 波音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SDAQ:MSFT and NYSE:MSFT) is an American publi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eadquartered in Redmond, Washington, USA that develops, manufactures, licenses, and supports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edominantly related to computing through its various product divisions1>. Established on April 4, 1975 to develop and sell BASIC interpreters for the Altair 8800, Microsoft rose to dominate the hom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with MS-DOS in the mid-1980s, followed by the Microsoft Windows line of operating systems.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

作业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参考答案: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 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 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 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 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 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Q s/△P)×(P/Q 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 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 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M=(△Qd/△M)×(M/Qd )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 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 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作业2 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参考答案: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 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 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 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 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 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 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 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 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 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 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 象。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 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 ,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 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 =AR=MR=d,都是水平形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 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 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 超额利润,若P<SAC则亏损,若P=SAC 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 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 均可变成本,即P≥SAVC 。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 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 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 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 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 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 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 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 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 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 是:MR=LMC=LAC=SMC=SAC。完全竞 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 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 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 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 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 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 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 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 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 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 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 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 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 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 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 动。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 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 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 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 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 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 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 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 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 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 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 =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 AR的下方,即MR<AR。平均收益曲线 AR和需求曲线D(d)重叠,完全垄断 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 曲线D(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 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 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 不同,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 =AR。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 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 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 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 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 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R≥ 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 如AR<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 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 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 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 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 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 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 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 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 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 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 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相比,没有MR=LAC=SAC。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 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 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原因就在于垄断 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改变产量的同 时改变价格,所以不存在价格与供给量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作业4 题目: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下,如何借鉴西方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参考答案: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 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 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 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 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 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 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 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 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 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 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 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 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 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 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 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 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 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 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 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 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 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 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 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 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 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 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 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 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 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 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 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 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 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 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 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 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 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 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 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 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 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 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 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 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 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 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 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 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 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 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 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 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 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 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 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 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 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 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 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 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 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 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 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 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 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 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 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 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 “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 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 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 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 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 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 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 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 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 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 大消费需求。 作业5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 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 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 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 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 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 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 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 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 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 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 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 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 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 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 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 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 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 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 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 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 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 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 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 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 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 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 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 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 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 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 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 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 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 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 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 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 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 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 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 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 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 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 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 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 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 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 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 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 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 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 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 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 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 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 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 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 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 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 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 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 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 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 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 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 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 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 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 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 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 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