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1描述关于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间关系。

答: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和车速也增加,当密度很小时,车速亦小,而交通量很高。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满足城市通风日照的要求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7简述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答:1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设计应远近结合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拆迁。

8横断面布置类型:

答: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此外,在某些特殊路段也可能有不对称断面的型式。

9 简述一块板横断面布置型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答:优点:节约用地,经济。缺点:不安全,行车速度慢。适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

10 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答:1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应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结合起来进行,并应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应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保证。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10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答:1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物立面布置及沿线范围内地面的排水。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欺负不宜频繁。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工程量平衡,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4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应安排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道路纵坡。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个排水综合考虑。

11平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交叉口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但相邻两段路不宜取平坡;桥梁引道处应尽量避免设置平面交叉口;两路各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于主要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的地坪标高协调;应合理确定变坡点。

12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

答: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13平面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有哪些?

答:平面交叉口有十字形、X型、T型、错位交叉、Y型、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等。

14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行车舒适、排水畅通、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

15平面交叉竖向设计方法有哪些?

答: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16简述上跨式立交特点。

答: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跨过的交叉方式。特点:施工方便,造价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采用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17简述下穿式立交特点。

答:下穿式:用地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叉方式。特点:占地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宜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

18简述互通式立交的构成及特点。答: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通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个方面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19简述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使用条件。答: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20简述变速车道的定义及两种变速车道的区别。答: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道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2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答:交通条件--交通调查资料、发展预估、网络现状区域经济规划自然条件—地形状况、地质资料、地貌现状、气候资料环境条件—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建筑设施现状、终点文化保护区道路条件—相交道路性质任务,等级、相交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交通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确定实行的收费制系统、投资额及可提供的用地范围、主管部门和设计部门的意见。

22停靠站间距为什么不能过大或过小?答:停靠站间距小,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间,车辆速度不高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船与燃料消耗大,如果停开站间距过小,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乘客的乘车时间减少,但增加了乘客的步行时间,于乘客不便。23进行港湾式停靠站设计或施工时,由于用地或其他因素,使得渐变段长度无法达到规范所给出的值,从而导致了公交车在停靠港湾处停靠时,会从行车到处就开始减速或者在渐变段处开始急刹车,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答:前一种行为会导致后面跟驰的其他车辆不得不跟着放慢速度,从而较大的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而后一种行为,会导致公交站台路面的快速破坏。

24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由于渐变段长度不足引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答:可以采用局部设置坡度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车辆自身重力沿坡面方向的分解力,一方面在公交车驶茹公交站时,作为助力,能加快公交车的速度,而使其能快速的融入正常运行的其他车辆中,并且由于不是全考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行启动和刹车,对于路面的磨损也要小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公交车停靠站外,由于车辆频繁刹车和启动导致的路面破坏。

25 简述停靠站的不知行驶及适合范围?答:沿路侧带变设置,适用于单幅路和双幅路,设两侧分隔带变设置,适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且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2m。

26 根据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的性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停车场)一般可分为哪些?答: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

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铁路、有轨电车等类型。2)按路权及列车运行控制分类有a路权专用、按信号指挥运行,b路权专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c路权混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公交优先的确切含义。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

2、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如何组织?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分为三类:

(1)以城市为起止点的出入城交通:这类交通要求线路直捷,能深入市区,但应避免穿越干扰。(2)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这类交通要求从城市边缘通过,但应安排短暂停留的交通、生活设施,以免干扰城市。

(3)城郊各区之间的交通:根据郊区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布置公路系统,一般可利用环形公路联系主要城镇。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 2 、充分加强道路网络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 3、适合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 4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 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6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城市交通的含义。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5、交通影响分析交通影响分析称为称为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开发项目的的立项与审批阶段。分析在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交通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确保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对策与修改方案,实施补偿政策。

6、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 1交通运输功能 2道路提供地下工程管线埋设的空间功能 3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建筑与活动场所所依托的功能 4反映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 5防灾避难的场所 6新鲜空气流通、城市通风、日照的需求

7、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出行季节性分布

夏季昼长,上班持续时间较长,人流客流比较分散,步行和骑自行者比例较高。冬季昼短,上班时间集中,客运交通小时的负荷和交通量都较高,并且寒风凛冽,步行和骑自行者相对减少,衣着较多,也造成客运负荷较重。出行周分布

一周当中,一般以周末下午和周一早上的负荷最为集中。出行日分布

城市中的出行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晚时刻,这主要是由上下班和上下学交通引起的,一般上午7—8点为上班上学的高峰,下午5-6点为回家的高峰。我国城市早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一般可占全天流量的12——17%。晚高峰较早高峰相对平缓。同样,中午的上下班交通也会导致中午出现两个出行次高峰,在商业发达和夜生活丰富的一些城市或城市中心还会出现夜间高峰。

11、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渠化设计:

平面交叉处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1)T形、Y形交叉:根据交通量和转向交通量情况,可采用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加宽路口式、渠化T形交叉等形式

(2)十字形交叉:简易十字形交叉、设附加车道的十字形交叉、渠化十字形交叉。(3)环形交叉:多条公路交叉,当交叉的总交通量为500~3000辆/小时,且左、右转弯车辆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环形交叉。

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1)合理安排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渠化交通式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2)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在空间上弥补时间上的损失。(3)增辟左转车道与右转车道,有利于提高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4)设置地下人行横道和过街人行天桥

(5)在主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为提高主干路通行能力,可以增加主干路绿灯信号比例,以牺牲次干路绿信比为代价。

13、城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取其他措施。问交叉口是否还有冲突点,为什么,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

BR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予适当的优先权,

兼具轨道交通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称作除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外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同时也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公交方式。

15、分析城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方格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道路系统类型。适应于地形平坦的城市。在城区相隔一定距离分别设置同相平行和异向垂直的交通干道,在主要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干道,形成整齐的方格型街坊。优点: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单,整个系统容量大。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注意点:不宜机械划分方格,结合地形、现状和分区布局进行。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则?

1.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车辆使用。

2.公用停车场在全市尽量均衡布置。

3.设计停车场时,其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次要干道。

4.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5.设计停车场时,应结合用地条件和车场的性质,选定不同的技术指标。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1、城市道路等级结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远近分离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的需求(2)通达分离原则—穿越与到达交通的需求(3)快慢分离原则—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4)容量调控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

22、为什么提倡公交优先?(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2)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5)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

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交叉口的机动车道没有渠化、拓宽。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过近。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 5、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6、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10.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②、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③、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处理,保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

④、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路基工程的填、挖方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道路用地;

⑤、对于连接路段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冲突,否则会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视距;

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管线综合、沿街建筑地坪标高的要求。

七、计算题: 1.计算图1所示十字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已知绿灯时间为55s,黄灯时间为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

四、简答题

1.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1车行道、○2路测带、○3分隔带、○4道路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渠化交通岛,安全护栏,照明设备,交通信号等等)

2.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

答:○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

3.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哪些不同特点?

答:○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3城市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4.如何确定城市道路红线的位置?

答:是由城市规划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形式和各条道路的功能、性质、走向和位置等因素确定的。

5.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条件下采用?

答:○1单幅路:一般适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不大的次干路、支路,或者尽管机、非干扰大,但都是拆迁困难、用地明显不足的旧城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2双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辆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作为辅路的快速路,或者横向高差大或者地形特殊的路段也可采用。○3三幅路: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

○4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大的快速路、主干路。○5不对称路幅:在道路横断面地形坡差较大、沿河、滨湖、双向车辆或行人交通量显著不均匀等路段。

6.怎样确定人行道的宽度?

答:人行道宽度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

7.道路中间带起什么作用?

答:中间带有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作用如下:○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交通事故,又能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3种植花草灌木绿化或

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车道划分醒目,即可引导驾驶员视线,又能增加行车所必需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8.道路中央分隔带应在哪些位置设置开口?开口端的形状有哪些?

答:中央分隔带的开口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700m。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开口形状:半圆形(M<3.0),弹头形(M>=3.0)M为分隔带宽度。

9.城市道路路缘石有何作用?

答:用于分隔行车区域与其他交通方式运行区域,或分隔其他用途的区域;可标示出路面边缘的轮廓线,并起到支撑路面或路肩边缘的作用,且利于纵向排水。

10.城市道路线形设计完成后,应形成哪些成果资料?

答:完成路线平面设计以后,应绘制各种图纸和表格。其中主要的图纸有:道路区位示意图、道路平面设计图、道路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其他设施平面布置图等。主要表格有: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线交点坐标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表等。

11.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与公路纵断面设计有什么不同?

答:①纵断面图比例稍大,常为横向1:500(1000),纵向1:50(100);

②考虑到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纵坡宜平缓,坡长不能太长;考虑城市排水,纵坡不能小于

0.5%(特殊情况0.3%)。否则,可设置锯齿形街沟;

③标高控制点多,影响因素多。道路标高应该与规划标高基本相符,与周围建筑标高相协调;

④《城规》(CJJ37)中规定竖曲线采用圆曲线,除表述不同外,其具体计算与抛物线完全相同。

12.简述城市快速路的横断面结构组成。

答:快速路横断面包括主路和辅路两部分。主路供快速机动车行驶,常设4(应增设紧急停车带)、6、8车道,双向车流用中央分隔带分隔分向行驶。辅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设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

13.简述立体交叉口辅助车道设置的基本原则。

答: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适应变速、交织以及出入运行,可以通过设置辅助车道来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基本车道数连续及车道平衡的设计原则,辅助车道的宽度应与直行车道相同。

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的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500m时,必须设置辅助车道,将二者联系起来。交通量达,交织运行交通量比例较高,也宜考虑设置连续的辅助车道。

14.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交叉口平面线形与纵断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缘石平曲线、交叉口视距、

15.减少或消灭平面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

答: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

有设信号灯,或交警指挥,或设置让路交叉口,或定时不让左转车通行等措施。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

①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不同方向的车流在进入交叉口前分离在各专用车道上;

②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变左转为右转;

③组织渠化交通在交叉口采用画线、交通岛和各种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方法限制交通路线。

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离

修建立体交叉。

16.如何选择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

答: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均较大,主路优先交叉易出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太大,无足够多的间隙供次要道路车流行驶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⑤环形交叉入口交通量大造成延误。

17.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如何进行交通组织?

答:1.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情况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3.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4.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人行天桥或地道可用梯道、坡道或混合式。

18.如何画出十字型和T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答:⑴、确定停车视距ST 按停车视距公式计算或查表选用;

⑵、找最危险冲突点;

⑶、从危险冲突点沿行车轨迹线后退停车视距ST ;

⑷、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

19.简述平交口左转弯车道的设置方法。

答: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1.宽型中央分隔带: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拟设左转车道必需的宽度时,可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央分隔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2.窄型中央分隔带:当设有较窄中央分隔带(≤4.5m)时,利用分隔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压缩人行道、两侧带和车道宽度。为使左转和直行车流明确分离,应设置鱼肚形导流带。

3.无中央分隔带:当不设中央分隔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

(2)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道应该采用从直左车道分出的方式设置,不宜直接将直行车道设置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道在对向路口应对称布置。

20.简述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a)与路网布局规划应统一,形式及匝道的一致性

b)相交道路的等级、性质、任务和交通量

c)适应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

d)近远期结合

e)收费与否与收费制式

f)工程实施与投资

g)匝道设计

h)定位(通常先定位后选形)

21.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有哪些区别?

答:公路立交:形式简单,线形指标高,以两层为主;间距大,地物障碍少,用地宽松,占地较大;采用明沟排水;般设置收费站。

城市立交:形式复杂多样,以多层为主;间距小,地物障碍多,拆迁费用高,用地较紧;设计注重美观与绿化,施工需维持原有交通和快速施工;采用地下排水;不设收费站。22.在道路排水系统中,检查井起什么作用?哪些位置需要设置检查井?

答:检查井又名窨井,主要为管道检查和疏通用,同时起连接沟管用。

1、相邻两检查井间管道应在一条直线上,便于检查和疏通。

2、检查井一般设置在管道容易沉积污物以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如管道改变方向、坡度、高程断面处和交汇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每隔一定距离处。

3、检查井在直线段上的最大间距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选用。管径或暗渠净高为≤700mm、800~1500mm、>1500mm三档时,最大间距分别为50m、100m、120m。

23.简述锯齿形街沟的设计原理。

答:设计原理: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0.3%,排水困难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 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设计时,保持缘石顶面线与路中线纵坡设计线平行,交替改变缘石顶面线与平石(路面)之间的高度,在低凹处设置雨水口,并使进水口处路面横坡变大,在两进水口间的分水点处路面横坡减小,这样街沟底路面纵断面呈锯齿形,故称锯齿形街沟。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1、城市道路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红线概念:道路红线系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设备用地的分解控制线。 3、红线的作用:是控制街道两侧建筑不能侵入道路规划用地(包括围墙不能侵入),红线不但是具体道路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也是城市公用设施各项管线工程的用地依据。 4、红线的设计内容:①确定道路红线宽度。②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5、城市道路组成: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②人行地道(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③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④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⑤沿街设施,如电线杆、给水栓、邮筒、电讯等。⑥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⑦绿化带。 6、城市道路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道路交叉点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连系点⑧艺术要求高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⑩政策性强。 7、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①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迄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不同型式的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的。②干道网密度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km2)。③道路面积密度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2/km2)。④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占有率,是指道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人/m2)之比(m2/人)。 8、单行道: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道路。 9、客运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 10、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 11、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 12、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根据我国对公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行驶车辆观测得出,主干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小型车车道宽度宜采用 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宽度则采用3.75m,支路上最窄不宜小于3m。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的总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13 、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①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城市道路上。②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路段亦可采用。③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④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式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14、道路中桩坐标放线法程序和主要内容:①测设程序: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后测设道路中桩;②测设内容:a.测设附合导线:沿路线选定导线点,测量导线点三维坐标,再计算导线三维坐标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并进行三维坐标改正;b.计算道路平曲线各要素;c.计算道路平曲线各主点桩号;d.计算道路中桩三维坐标;e.利用导线点测设道路中桩。③放线步骤:先在导线点安置仪器,后视已知点,键入坐标,完成定向工作,再键入待放点的坐标;转动仪器照准部,使水平角显示为0度00分00秒,完成待放点的定向;接着置反射棱镜于待放点的方向上,使距离显示为0.000时,即为待放点的精确点位。 16、街沟:指城市街道路面边缘处,由立缘石与平石或铺装路面形成的侧沟。 17、锯齿形街沟:交替改变侧沟的侧石高度,使街沟纵坡由升坡到降坡再到升坡,街沟纵坡线呈锯齿形状。 18、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19、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20、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交互交叉的地点。 21、视距三角形: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道路设计论文(4篇)

道路设计论文(4篇) 第一篇: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针对城市道路设计,结合贵安新区天河潭路实例,在简述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为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城市道路设计;设计要求;横断面 0引言

道路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道路质量直 接决定了城市对外发展与经济发展情况。道路对于城市来说,已经变 成拓宽地区经济,吸引外来投资,促动货物运输的关键渠道。而对于 城市的居民来说,道路质量、出行舒适度与安全性存有紧密的联系, 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讲,道路质量还会影响到各个地区间的文化与经 济交流,关系到人口与物资的流转。由此可见,城市道路设计至关重要,必须予以充分的注重。不过,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 城市道路设计依然存有诸多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多努力,找 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城市道路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工程概况 贵安新区天河潭路起点位于石板镇隆昌村接贵安路,道路沿线经 过麦坪乡、元方村、龙五寨、下坝村,终点在中八村与西快速相接, 道路全长13.302km,道路宽度60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 2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2.1顺畅性与安全性安全是众多行业注重的焦点问题,在对城市 道路实行设计时,设计者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此外还需具 备充足的合理性,只有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够实现根本目标。另外,

城市道路的设计水平能通过车辆的实际速度得到充分的体现,为确保 车辆顺畅行驶,还要对道路的交叉口实施科学的管控,在掌握道路性 质的基础上,采取“立体交叉”等方法实行设计和布置,如图1所示。 2.2环保性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机动 车数量跳跃式增长,这也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与拥堵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为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从道路设计工作入手,使用降噪 路面、隔声板等设施降低噪音,隔声板构造如图2所示,同时适当增 加道路绿化面积,在满足环保性要求的同时,还能提升道路的景观效益。 2.3经济性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某种层面上使人们的价值观出 现了变化,城市道路设计的根本目的不但仅保障工程质量,还需在同 等条件下大幅降低工程造价,最终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通量的变化与特点,对道路现状与基 础设施的布置实施综合分析,结合城市的地形选定线路和断面形式, 在提升道路设计速度的基础上,还要保证道路的顺畅性。此外,一些 道路会对交通带来一定集散的作用,所以可适当降低标准,从而进一 步节约工程投资。 3城市道路设计中存有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P51-52 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 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 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 (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类:理论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车流速度:一般指车辆的空间平均行驶速度Vs,达到自由状态时的速度称为自由车速Vf。 车流量:指道路上的服务流量Q(或称交通量),其最大值为道路容量C。 车流密度: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量数,D=Q/Vs 6、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P69 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态的调查。P69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Urban road design 付孝均 2013/2/5

第一章绪论 1、道路工程(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 2、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 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 统、其它设施 3、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 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 功能、城市结构功能 5、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形式也取决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 结构及城市功能的确定和界定 6、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 机动车的交通;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 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城市快速路:城市交通性干道;包括主路、辅路 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分 区的道路 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城市各分区的区域性交通干道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交通的终端 8、城市道路分级主要依据交通功能、交通量及交通控制条件 等。 9、各级道路的设计车速、年限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设计年限(年)20 20 15 10-15 10、道路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程速度。 11、设计车速的高度直接反应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 12、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的正常工作的年限,包括道路交通 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3、交通量:指道路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 人)数。 14、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 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 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 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16、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小时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17、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18、服务交通量:指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一般为15min)通过 的最大小时流率。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能适应城市将来的发展、交通结构的变化 和要求,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②、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③、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 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或者每平方米照射

城市道路与交通知识点(武汉大学出版社)

《城市道路与交通》 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20) 二选择(1*10) 三名词解释(2*9) 四简答(5*4) 五计算题(10*2) 六论述题(12*1)

第一章绪论 1.交通:指人和物在两地之间的位移过程,即人和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位置变化。 2.根据实现和完成人和物位移的不同类型,交通可分为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管道交通五种。 3.(简答)城市交通分为两类: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 ?市际交通(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的道路系统来完成; ?市内交通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即人和物运动的发生和终止都产生于城市内部的那部分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4.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结合淮安市说明)p2【论述题】 (1)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4)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5)城市通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第二章 1.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流特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的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其中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可以反映交通流的基本性质,称它们为基本交通参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应当如何规划 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更为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少噪声。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都城长安,明、清两代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由此可见,城市道路规划由古至今都多位人们的关注。 城市道路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城市化,城市面积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迅速聚集在城市中,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的城市道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加的人流量与车流量,机动化持续发展给城市道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对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负责人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失误,由于道路一旦规划好想要修改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会带来众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城市的规划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拥堵-建造-车辆增加-再次拥堵”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很多城市,并且这种不好的现象正在逐步波及到中小型城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县城,因为县城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需矛盾正日渐突出。近些年来尽管加强了道路规划方面的投资但收效甚微。 城市道路规划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几项便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平面和纵断面线性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城市道路排水,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环形道路等方面的规划。 (1)城市道路横截面设计 道路横截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有所不同。公路横断面的主要组成有:车行道(路面)、路肩、边沟、边坡、绿化带、分隔带、挡土墙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有:车行道(路面)、人行道、路缘石、绿化带、分隔带等。

【照明设计论文】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与节能

【照明设汁论文】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与节能 摘要: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城市照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加大重视力度。对此,本文将分析当前城市逍路照明设计与节能的现状,结合案例探究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光源选择、灯具性能、维护工作等方而,进行简单的探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优化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方案,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设讣:LED灯 0引言 就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来说,其不仅是夜间行人、行车的基本安全保障,更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提岀了全新的要求,并倡导将节能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设计之中,科学地节约能源,提高环境质量。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讣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常常会因为多种因素,进而影响设汁的合理性,节能的有效性。经调査发现,在设计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过程中,很多人员髙度重视造型问题,追求大规模、超豪华,忽视最终的照明效果、照明功能。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中,由于工程量较大.设计人员具有较髙的压力,所以常常为了能够缩短工作周期,在设计过程中脱离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这样的问题,不仅会耗费大捲的资金,还可能达不到城市照明的初衷,造成能源的浪费。此外,部分设计人员也会忽视灯具的配光问题,进而影响路而照度分布的均匀性。一旦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就会影响路面获得的灯光效果,呈现出〃忽明忽暗〃的状态,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2城市道路照明设讣方案 2.1安装设计 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会参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与节能的相关工作,因此以具体的案例为

基础,对城市道路照明灯的安装、布局等,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究,以提高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就笔者所设计的城市道路照明方案来说,其主要的内容为:城市道路为双向四车道, 同时在道路两侧,分别设有宽度为4m的人行道,而四车逍的总宽度为14m,选择的灯具杆高度等于10m,预il?各个灯具杆之间的距离为30mo在选择城市道路照明灯具的过程中,使用截光型的设备,而英两侧为对称的设讣,在人行道的一侧,可以使用70W的灯具,而在机动车道的一侧,则可以安装150W的灯具。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灯具(光源)、地面之间的距离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具体来说,70W的灯具与灯具杆之间的距离为 1.5m,距离地面的距离为7m, 150W 的灯具与地而的距离则为10m.另外,在该逍路的照明设计中,英灯具杆之间距离为10m.通过这样的设汁,能够保证城市道路照明的合理性,为夜间的行人、行车,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⑴。 2.2亮度均匀度 亮度均匀度,就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照明范用之内,路灯投射到地面上,其所产生的均匀效果。在本文的道路设计中,四车道的总宽度为14m,总长度等于300m,选择的灯具杆高度等于10m.所以,在宽度为14m.长度为10m的范围内,LED照明灯具的光线,投射到地面上的亮度(或者照度),最小亮度值(或最小照度值)和平均亮度值(或平均照度值)的比值,即为亮度均匀度。例如: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仪器,在140m2的范用内,测试100 个点,发现最小亮度是10,而其平均亮度是20,那么均匀度的值只有0.5。而这一数据,实际上就是衡量灯具配光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均匀度的数值越小,说明灯具的光越集中,没有扩散开;反之,均匀度的数值越大,说明灯具的光越分散,即照明效果越好。 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与节能 3.1光源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讣与节能中,要想切实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设计人员应该对光源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光源的科学性,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左基础。实际上,城市道路照明的灯具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丰富性,而每一种灯具中,其所对应的光源亮度,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应该结合城市道路照明的实际需求,对光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基本上在城市道路照明的肖能设讣中,都会采用LED光源,主要是因为其光源形式非常突出,可以获得良好的照明效果,同时还符合绿色、节能、髙效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使用LED灯具作为光源,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能够节约电能80%左右,在降低城市道路照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多的环境效益,实现节能的根本目的[2]。例如:将150W的LED 灯与250W的高压钠灯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