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1.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答: 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作航天。

2.航空业的三个基本组成:

答: 航空器制造业,军事航空,民航航空。

3.民用航空的定义及两大组成部分:

答:定义: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

组成: 航空运输,通用航空

4.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所包括的内容:

答:航空运输: 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 (1)航空作业(2)其/他类通用航空

5.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部分(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民航院校及其单位性质)。

答: 政府部门,参与航空运输的各类企业,民航机场,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第二节世界民航发展历史

1.第一架有动力可人为操纵的飞机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答: 1909 年法国人莱里奥

2.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间航空法,第一次确立国家空中主权原则:

《巴黎公约》(与《芝加哥公约》对比)1919 年;(《芝加哥公约》是世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

3.世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并规定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公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944年;

4.1947 年成立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第三节中国民航发展历史

1.中国第一架飞机工1909 年发明,发明者: 冯如;

2.中国第一条航线: 北京一一天津,1920 年;

3.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广州一一河内,1936 年;

4.二战时期从昆明经喜马拉雅山往返印度的“驼峰航线”;

5.建国初期的“两航起义”;

第二章民用航空器

第一节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

1.航空器根据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及有无动力的分类标准;

2.民用客机的分类标准(航程、机身宽度、支线和千线)及A380、C919和ARJ21等典型机型的对应分类; 答:商业飞行的航线飞机,通用航空的通用航空飞机。

根据航程:3000千米以下为短程,

3000-8000 千米是中程,

8000千米以上为远程

根据宽窄:3.75米以上有两条通道的为宽体,

3.75米以下为窄体

根据支干:100座以下、航程3000 千米以内的飞机为支线客机,

100座以上为干线客机

3.民用航空器应具备的要求。

答: 安全性,快速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要求。

第二节飞机的机体结构

1.民用飞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 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动力装置,仪表设备

2.辅助动力装置:APU;

3.机翼的布局及现代民航客机最常采用的机翼布局:

答: 中单翼飞机,上单翼飞机,下单翼飞机。现代民航客机最常采用的机翼布局是下单翼飞机。

4.机翼操纵面(副翼、襟翼、縫翼、扰流板)的作用:

答:副翼: 操纵飞机的倾斜

襟翼: 降低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速,保持升力

缝翼:增升装置

扰流板: 增加阻力

5.尾翼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组成: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调整片

作用:水平尾翼: 控制飞机上升或下降

垂直尾翼: 控制飞机方向

6.飞机起落架的作用与布局形式(前三点式、后三点式):

答: 减震,收放,刹车,转弯

第三节飞机的飞行控制

1.文氏管实验与伯努利定理(流管横截面、流体流速、流体动压和静压强之间的关系)

答:流管横截面:S1>S2>S3

流体速度:VI

流体静压:P1 > P2 > P3

流体动压:Q=1/2pvz

2.机翼的翼型和迎角:

3.飞机获得升力的原理:

答: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当空气流过机翼表面时,机翼上表面的流速比下表面快,根据伯努利定理,我们得知,流速越快静压越小,然、机翼上下表面所形成的压力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力。

4.升力公式及其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答: 书P36

5.升力系数随机翼迎角的变化:

答: 升力系数随着迎角的增大而增大,系数达到最大时的迎角为临界迎角。

6.失速的概念和原因。

7.各种阻力的名称、形成原因和削弱方式:

答: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千扰阻力,诱导阻力,激波阻力。(见作业)

8.翼尖小翼(翼梢小翼) 的作用:

答: 减缓气流在机翼延伸方向的流动,并增加机翼的抗扭曲刚度。

9.飞机设计为后掠翼的作用(两方面):

答: 减小激波阻力延缓激波的产生

10.马赫数和临界马赫数的定义:

答:马赫数: 物体运动速度与声速之比来衡量空气被压缩的程度。

临界马赫数: 飞机开始产生局部激波的M数称为临界马赫数。

11.飞机的三轴及绕三轴运动时飞机的姿态名称:

答:三轴:俯仰轴,横滚轴,偏航轴。

姿态名称: 横滾,俯仰,偏航。

12.飞机在平飞、俯仰运动和侧倾时的受力状况;

13.稳定性的概念:

答:在飞行中人部分时间内飞机保持稳定的飞行,方向不变,速度均匀,当有外力干扰时飞机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姿态。

14.飞机纵向(俯仰)、方向(偏航) 和侧向(横向) 稳定性的概念及保持该稳定性的方式:

答:纵向稳定性: 飞机绕横轴做俯仰运动的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 飞机绕立轴的稳定性。

侧向稳定性: 飞机绕纵轴的稳定性。

15.飞机的操纵性(驾驶员的操纵、飞机操纵面的变化及飞机姿态的变化情况):

答: 见书P50-52.或作业。

16.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飞行阶段:

答: 滑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着陆

17.V1、VR和V2的名称及意义:

答:V1: 决断速度VR: 抬前轮速度V2: 安全速度

第四节飞机动力装置

1.两大类航空发动机(活塞式和喷气式) 工作方式主要区别及所用燃料名称:

答:活塞式发动机: 四冲程汽油内燃机,汽油

喷气式发动机:

2.现代民航客机采用的发动机类型:

答: 活塞式发动机和带压气机和涡轮的喷气发动机

3.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螺旋桨的形状及桨叶角、桨叶迎角的概念:

答:螺旋桨的形状:

桨叶角: 桨叶剖面的弦与旋转平面的夹角

桨叶迎角: 流过桨叶的气流和桨叶弦线的夹角

5.螺旋桨变距的方式和原因:

6.螺旋桨变距为“顺浆”和“逆桨”的情况:

7.喷气式发动机的分类(涡喷、涡桨、涡扇、涡轴)及各自应用领域:

8.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涵道比的概念;

答:组成: 进气道,风扇,压气机,外涵道,内涵道,燃烧室,涡轮机,喷口

工作原理:

9.辅助动力装置(APU)的组成及作用:

答:组成: 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附件齿轮箱,供气系统

作用: 向飞机独立的提供电力和压缩空气,也有少量的提供附加推理核心部分

第五节飞机的仪表系统

1.大气数据仪表、陀螺仪表和无线电仪表所包含的内容:

答:大气数据仪表: 气压式高度表,速度表,温度指示器。

陀螺仪表: 陀螺,地平仪,协调转弯仪,航向指示器。

无线电仪表: 无线电高度表,自动定向机,无限电磁指示器,姿态指引仪,水平姿态指示器。

2.气压式高度表的观测原理及调整气压基准的意义:

答:原理: 大气压随着高度升高呈线性的下降,测出这一高度的气压就可换算出高度值。

意义:

3.指示空速(IAS) 和真空速(TAS) 及在空中对于同一飞机IAS、TAS、GS的大小关系:

答: IAS

4.空速表的观测原理:

答: 空气流过飞机的速度,其大小等于飞机在空气中飞行的速度。

5.马赫数表及升降速率表所观测的物理量;

答:马赫数表: 空速和高度。

升降速率表: 升降速度。

6.地平仪(姿态指示器)、侧滑仪(协调转弯仪) 和航向指示器的作用:

答:地平仪: 用来指示飞机与地平面之间的相对关系。

侧滑仪: 为驾驶员指示出偏航的角度和侧滑程度。

航向指示器: 在飞机变速和转弯时指示方向。

7.无线电高度表、自动定向机(ADF)和无线电碱指示器(RMI)的作用:

答:无线电高度表: 测量飞机到地面垂直距离用的机载无线电设备。

自动定向机: 与地面NDB配合进行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磁指示器: 指示飞机磁航向。

8.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 与主飞行显示器(PFD)

第六节飞机的其他系统

1.高频通信系统(HF) 与甚高频通信系统(VHF):

答:高频频率范围: 2MHz-30MHz

甚高频频率范围: 118.000MHz-135.975MHz

121.500MHz定为遇难呼救的全世界统一的频道。

2.黑匣子的颜色、作用及构成部分:

答: 橘红色驾驶舱话音记录器飞行数据记录器

3.常见无线电导航(陆基导航)设备:

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无方向信标(NDB),仪表着陆系统(ILS),测距机(DME) 及其功能;

4.惯性导航系统(INS) 的导航优缺点:

答:优点:1.由于它是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系統,故隐蔽性好,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2.可全天候、全时间地工作于空中、地球表面乃至水下;

3.能提供位置、速度、航向和姿态角数据,所产生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而且噪声低;

4.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

缺点:1.由于导航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期精度差;

2.每次使用之前需要较长的初始对准时间;

3.设备的价格较昂贵;

4.不能给出时间信息。

5.卫星导航的特点及各个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

答:特点:精度高,设备简单,不受气候影响,没有积累误差。

GPS: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

GALILEO: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COMPASS: 中国北斗导卫星航系统。

6.座舱压力高度的定义及现代飞机所保持的座舱压力高度范围:

答:定义: 座舱内部气压所对应的标准大气压力高度。

高度范围: 1800~2400m

7.客舱中乘客使用的氧气面罩自动落下的情况:

答:客舱内气压低于4500米高空气压。

8.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 的作用:

答:显示邻近飞机与本飞机的距离与航向。

9.飞行管理系统(FMS)的组成及作用:

答:传感器子系统-惯性基准系統

大气数据系统及无线电导航系统

处理子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

执行子系统-自动飞行系统

显示子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系统

10.飞机液压系统的作用(起落架收放、刹车、各种操纵面的运动):

11.航行灯的作用及颜色分布:

答:作用: 夜间运行时其他飞机和车辆能辨别出这架飞机运动的方向,以保证安全。

分布: 左红右绿尾白。

12.防冻防冰系统采用的四种方式:

答: 气热防冰,电热防冰,化学溶液防冰,机械除冰

13.ATIS: 航站终端自动情报通波( 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 )

14.辅助电源控制(APC):

第七节民航飞机的性能

1.飞机业载的概念;

答:飞机可以用来赚取利润的商业载荷

2.民航客机经济性能影响因素(燃油利用率、维修性与可靠性、适应性、飞机的初成本):

第三章航空器活动的环境与空中导航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的垂直分层;

答: 对流层(O~20),平流层(20~50),中间层(50~85),热层( 85~800),外逸层

2.对流层的上界及在对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变化:

答: 上界约为17-18 千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民航客机在大气中的活动位置:

答: 对流层顶部,平流层底部

4.与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四个大气物理参数:

答: 气压,温度,空气密度,声速

5.在对流层中,声速与高度的变化关系:

答: 声速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6.标准大气压的定义及大小: 760mmHg 和1013 .2hPa;

7.国际标准大气(ISA):

8.飞行高度中标准海平面气压(QNE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 及场面气压(QFE) 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答:QFE: 指飞机着陆地区(在跑道上)最高点的气压。

QNH: 指场面气压按国际标准大气条件修正到海平面的气压。

QNE: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标准大气压1013.25hpa或760mmHg

适用范围:

9.过渡高度与过渡高度层的大小及作用:

10.气温、气压、湿度的变化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

答:气温升高,空气密度藏小,对飞机性能有负面影响

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发动机功率减小,起降滑跑距离长。

空气湿度越大,空气密度越小,发动机功率小,起降滑跑距离长,起飞爬升率下降,航空器载重量减小

11.风速、风向对飞机起飞、降落及巡航的影响(逆风起飞、逆风降落):

12.降水对飞行活动的影响(能见度、跑道性能、飞机性能等方面):

答: 降水使能见度降低,积雪和冻雨会使跑道结冰,摩擦减小,使跑道性能降低,飞机结冰使升力下降,阻力增大。

13.跑道视程(RVR) 及定义:

答: 跑道上的能见度

14.低空风切变的定义:

容: 在600米高度以下,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的短距离的空间两点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第二节地球坐标与飞行航线

1.地理坐标经纬度的定义:

2.经度相同,纬度相差1°,地面距离约111km;

3.航线与航迹的定义及区别:

答:航线: 飞机从地球表面一点到另一点的预定飞行路线。

航迹: 飞机实际在空中飞过的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

区别: 航线是已经设计好的,航迹是实际飞行线路。

4.大圆航线与等角航线的特点及现代民航客机常采用的航线类型:

答:大圆航线上的各点的真航线角不相等,但航线距离最短。

等角航线上各点的航线角相等,但它的距离一般比大圆航线长。

近程飞行,一般用等角航线,远程飞行,通常是全程采用大圆航线,每段按等角航线飞行,以兼顾运行效益和飞行操纵方便。

5.时间系统、时区及根据经纬度计算所属时区:

6.世界时(UT)与协调世界时(UTC) 及民航统一采用的时间系统:

7.真航向(TH) 与磁航向(MH) 的概念:

答:真航向: 飞机所在位置的真经线北端顺时针测量至航向线的夹角

磁航向: 飞机所在位置的磁经线北端顺时针测量至航向线的夹角

8.磁差(MV)与罗差的定义:

答:磁差:磁航向与真航向之间存在的偏差

罗差:磁罗盘测量的航向与磁航向之间存在的偏差

9.航行速度三角形及各英文缩写符号的意义:

答:GS-地速WS-风速WD-航行风风向MTK-磁航迹DA-偏流角WA-风角TAS-真空速

10.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航向台、下滑台与指点标),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方向引导系统:1.航向台:提供飞机相对于跑道的航向道。

2.下滑台: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下滑道指引。

距离参考系统: 指点标: 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粗略的距离信息。

目视参考系统: 书P157

第四章空中交通的管理与保障

1.空中交通管理(ATM) 的组成部分:

答:空中交通服务(ATS),空域管理(ASM),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2.空中交通服务的五点目标:

答:防止空中相擁,防止地方相擁,加速流量,维持秩序,提供信息,搜寻救援

3.程序管制与雷达管制的区别

答:定位方式:程序管制: 飞行员报告

雷达管制: 雷达屏幕直观看到

引导方式:程序管制: 标准进离场航线

雷达管制:雷达引导或标准进离场航线

领航责任:程序管制: 飞行员负责领航

雷达管制: 管制员负责(雷达引导)

4.目视飞行规则(VFR) 与仪表飞行规则(IFR):

5.起落航线及各边的中英文名称:

答:一边(离场边,Departure,或者Upwind)

二边(侧风边,Cross-wind leg)

三边(下风边,Downwind leg)

四边(基线边,Base leg)

五边(最后进近,Final Approach)

6.机场、进近与区域管制及其管制范围:

答:机场管制:航空器在机场交通管制区的空中飞行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防止飞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的碰撞

进近管制: 机场90 千米半径内,高度6000米以下。

区域管制: 6000米以上高度运行的航天器

7.一次雷达(PSR)与二次雷达(SSR)的特点:

8.特殊情况下的应答几编码(7500、7600、7700):

答: 7500-飞机遭劫持7600-通讯设备故障7700-紧急情况

9.飞行高度层的配备原则(东单西双):

10.仪表飞行规则下的航线最低安全标准:

答: 飞机距离航线两侧各25公里地带内的最高点; 平原地区不得低于4米;丘陵和山区不得低于6米

11,通信、导航、监视(CNS):

第五章机场

1.机场的功能分区及基本组成部分

答:空侧:跑道,跑道附属区,滑行道,停机坪,跑道的标识,机场进近着陆导航设备及跑道灯光系统,机场净空

陆侧:航站楼,地面运输区域

2.机场飞行区等级划分(飞行区等级代码和代字):

答: 记住800,1200,1800 三个点。

3.机场跑道两端的编号方法及飞机起飞所对应的磁航向:

4.机场灯光系统(PALS 和PAPI) 及PAP1灯的基本原理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1.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答: 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作航天。 2.航空业的三个基本组成: 答: 航空器制造业,军事航空,民航航空。 3.民用航空的定义及两大组成部分: 答:定义: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 组成: 航空运输,通用航空 4.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所包括的内容: 答:航空运输: 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 (1)航空作业(2)其/他类通用航空 5.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部分(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民航院校及其单位性质)。 答: 政府部门,参与航空运输的各类企业,民航机场,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第二节世界民航发展历史 1.第一架有动力可人为操纵的飞机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答: 1909 年法国人莱里奥 2.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间航空法,第一次确立国家空中主权原则: 《巴黎公约》(与《芝加哥公约》对比)1919 年;(《芝加哥公约》是世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 3.世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并规定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公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944年; 4.1947 年成立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第三节中国民航发展历史 1.中国第一架飞机工1909 年发明,发明者: 冯如; 2.中国第一条航线: 北京一一天津,1920 年; 3.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广州一一河内,1936 年; 4.二战时期从昆明经喜马拉雅山往返印度的“驼峰航线”; 5.建国初期的“两航起义”; 第二章民用航空器 第一节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 1.航空器根据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及有无动力的分类标准; 2.民用客机的分类标准(航程、机身宽度、支线和千线)及A380、C919和ARJ21等典型机型的对应分类; 答:商业飞行的航线飞机,通用航空的通用航空飞机。 根据航程:3000千米以下为短程, 3000-8000 千米是中程, 8000千米以上为远程 根据宽窄:3.75米以上有两条通道的为宽体, 3.75米以下为窄体

民航概论课程标准

《民航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民航概论 课程编号:105311 课程类型: 基本技能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专业 负责人:编制单位: 1、课程性质 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一个适用于航空运输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一门进入民航行业的基础课,它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民航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从感性上认识民航,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航空服务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讲授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过程.按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教学组织以技能为为目标,以素质为基础,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的,真正培养专业与专长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课程的设计理念 从传统观点来看,航空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为主的知识性课程,基本没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制定航空概论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实施。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知识、技能、实际应用为主线设计

教学内容,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的。 课程的设计思路 制定航空概论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实施。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 职业面向 该课程职业面向的岗位有: 空中乘务员、空中乘务安全员、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要客服务员、航空票证录入员、值机员、引导员、配载员、机票销售员、客检、货检、航空器监护员等。 职业拓展 该课程未来职业拓展的岗位有:航空公司市场营销人才,民航安检航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才、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人才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研究民用航空的目的和方法、系统学习航空器的装备情况;航空器活动的环境及导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及通用航空等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系统掌握航空服务工作所应具有的文化知识,以及这些相应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为从事快递物流方面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民航概论》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民航概论各章复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民用航空?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 外的所有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商业航空与通用航空分别包括那些飞行活动? ——商业航空:1、旅客运输 2、货物运输 通用航空:1.工业航空 2.农业航空 3.航空科研 4.公务 5.私人 6.飞行训练 7.航空体育 3、概述我国民用航空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构架 东北地区管理局 华北地区管理局 西北地区管理局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区管理局(三北两南一 东一新疆) 西南地区管理局 华东地区管理局 新疆地区管理局 4、简述我国民航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1909冯如研制试飞成功了一架飞机

6、只有高速飞行才产生的阻力是哪种阻力?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机翼一般采用哪种形式? ——激波阻力,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机翼一般采用后掠翼可以提高下临界马赫数。 7、什么叫做飞机的稳定性?飞机都有哪几种稳定性?影响飞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飞机在受到外界扰动偏离其平衡位置之后,不需要驾驶员干预,能够自动恢8、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性能叫做飞机的稳定性。飞机稳定性的种类:纵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影响飞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纵向:气动中心在焦点之后水平尾翼(方向:垂直尾翼的位置(越靠后越强)垂直尾翼的面积(越大越强)横向:上反角后掠角垂直尾翼 9、驾驶员通过哪些装置操作飞机(飞机的主操作面是什么)?如何操纵? ——飞行员通过侧杆操纵俯仰和横滚,脚蹬控制方向舵。拉杆向上,飞机抬头;左蹬脚蹬,飞机向左转。 10、飞机如果保持同一马赫数,在高空飞行时的速度大,还是在低空飞行时的速度大? —— 民用航空器(2) 1、机翼的4个部分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

民航概论总复习题 (说明:黑体字题目系分析题和简答题,其余为选择 题和填空题) 一、绪论部分 1、飞行器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3类:航空器,航天器,导弹和火箭 2、大气层如何分层,各有什么特点?适合飞机飞行的大 气层是哪层? 根据各层温度特征,分为五层

逃逸层 适合飞行的为平流层:温度基本不变;没有水蒸汽,几乎没有云雨等气象现象,对飞行有利,这层几乎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空气质量不多约总重的1/4不到。以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而降低,空气对流明显,集中了全部大气质

量的约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16-18km ,中纬度地区平均 10-12km ,高纬度地区平均8-9km 。(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部到 50-55km ,随着高度增加,起初气温不变或者略有升高;到 20-30km 以上,气温升高很快,可到 270k-290k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稳定,能见度好。( 3 )中间层, 50-55km 伸展到80-85km ,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顶部气温可低至 160k-190k 。( 4 )热层,从中间层延伸到 800km 高空,空气密度级小,声波已难以传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 )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飞机主要在对流层上部和同温层下部活动。 3、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天,由谁制造的?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4、何谓国际标准大气? 因为大气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压强等)是随所在地理位置、季节和高度而变化的,为了在进行航空器设计、试验和分析时所用大气物理参数不因地而异,也为了能够比较飞机的飞行性能,所建立的统一标准。它也是由权威

民航概论各章习题详解(答案)

民航概论各章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 (P1)什么是民用航空?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 (P1)商业航空与通用航空分别包括那些飞行活动? 商业航空包括经营性的客运和货运; 通用航空包括: ①航空作业 ⑴工业航空 ⑵农业航空 ⑶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 ⑷航空在其他一些领域中的应用 ②其它类通用航空 ⑴公务航空 ⑵私人航空 ⑶飞行训练 ⑷航空体育活动 3) 概述我国民用航空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构架? 交通运输部 中国民用航空局

各地方管理局 (此题书上无明确解答,不要求掌握) (请与如下题目及解答区分) (P3)概述民用航空系统的组织结构。 ①政府部门 ②民航企业 ③民航机场 ④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4) (P9)简述我国民航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1910年在北京南苑也制成了一架飞机,由此开始了中国的航空事业。 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航空事务处,这是中国第一个主管民航事务的正式管理机构。 1936年开通了广州到河内的航线,这是我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刘敬宜和陈卓林宣布两个航空公司4000余名员工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这就是奠定新中国民航事业基础的著名的“两航起义”。 1954年民航局归国务院领导更名为中国民航总局。 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民航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根本性的转变。 第2章民用航空器(1) 1) (P16)对民用航空器的使用要求是哪几项? 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P17)简述伯努力定理? 在稳定流动的条件下: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民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民用航空发展概述 第一节·民用航空的诞生与发展 一·解释 1·民用航空 2·飞行器 二·填空 1·飞行器分为:(),(),()与导弹三大类。 2·民用航空包括()(又叫商业航空)和()。 3·1903年12月17日,()国()制造的飞机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腾空而起,标志着真正意义的飞机从此诞生了。 4·1909年()国人()成功地驾驶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这是人类第一次表现出对驾驶、控制和制定飞行航路的卓越能力。开创了历史上()次国际航行。 5·1919年在巴黎和平会议上《》作为《巴黎和约》中的独立部分诞生了,()个国家成为了公约的缔约国,这标志着()历史正式揭开了帷幕。 6·人类真正成功使用飞行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首先,法国人()制造的热气球载人升空成功;随后聪明的德国人又利用热气球运送()和(),这些都可以说是民用航空运输的萌芽时期 三·简答 中国第一批空姐,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节·近代民用航空 一·填空 1·1923年在杨逸仙局长的主持下,自行研制生产出第一架国产飞机()号,孙中山闻后同宋庆龄亲往机场参加试飞典礼,并题写了()四个大字。孙中山是中国航空事业名副其实的()和()。 2·国民政府建立的“两航”是指()和()。 二·简答 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上什么? 第三节·现代民用航空 一·填空 1·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54个国家签署了《》,历史上称为《》,这个公约成为现在世界国际()的基础,()国际化的主张成为现实。 2·1909年,中国第一个飞行家旅美华侨(),在()国驾驶自制的飞机试飞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功制造并驾驶飞机的()人。 3·现代民用航空的特点是:()()()()。 二·解释 1·公共航空 2·通用航空 三·简答 现代民用航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航空制造业:航空业的基础。宗旨是研究、使用当代最新技术,制造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要的航空器及配套设备。(和以下两项为航空业组成) ?军事航空:为保卫国家以及维护国家内部安定而进行的军事性质的航空活动,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用航空:使用航空器从事非军事性质的活动。已成为交通运输的?要组成部分。 定义: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 分类: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商业航空:也称为航空运输,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活动。特点:(1)商业活动,⑵交通运输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中除去商业航空其余部分的民用航空。具体有:工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农业航空;飞行训练;航空体育运动;公务航空;私人航空。 ?航空业的出现与民航的发展: ?最早的空中旅行: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菲兄弟的热气球旅行;浮力 ?飞艇的诞生:1852年,法国工程师亨利?吉法尔在长44米,最大直径22米的橄榄形氢气球的吊舱内安装了一台2.2千瓦的蒸汽推进的三叶螺旋桨推进装置制成了第一只可操纵气球一一软式飞Sib飞艇缺点:(1)体积庞大,(2)飞行速度低,(3)空中调度困难;浮力 ?1903年12月,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成功地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用a于空气的、且山动力驱动(功率 8.8千瓦的内燃机)的飞行器进行的载人飞行。机翼和空气相对运动 ?1914-1918年,一次世界大战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性能: 飞行速度达220km/h 飞行高度达8km E行距离超过400km £行速度达220km/h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用航空业(包括邮政、旅客、货物运输)应运而生。 ?1939年?1945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飞机的发展,飞机产生了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在??活塞发动机飞机的性能发展到巅峰状态; ?喷气式飞机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从此进入了喷气飞行的新纪元。 ?民航第一次大发展(1945-1958):发动机 喷气民用飞机发展过程,登上历史舞台 1950年,最早的喷气式客机一一“子爵号”涡轮螺旋桨客机在英国投入航线使用。 1952年,装配4发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英国“彗星号”客机进入航线使用 前?苏联是第二个开辟定期喷气航班的国家,图404于1956年投入航线使用一-巨大技术跨越,直接进入喷气发动机时代。 美国发展喷气式客机起步较晚,但到了60年代,美国却在此领域一跃为领先地位。1958 年,美国波音707、DC?8投入航线,标志着喷气航空新时代开始 喷气民用飞机使民航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全球航空公司的竞相成立,民航事业一片繁荣 不断兴建和改造机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以及较大尺寸、重量的喷气飞机的停放飞机航行管理各系统不断更新发展,以跟上喷气飞机的速度和容量和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的需求 ?1970s后,客机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如波音?747和协和号 ?1978年,美国实行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并扩展到欧洲、日本,使民航市场全球化 第二章 ?航空器分类及概念:(考判断卫星、天宫一号,和有无动力驱动?“) i?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飞行器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

(2020年编辑)民航概论复习题7

民航概论复习题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使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的产生。 A.温度 B.水汽 C.高度 D.云 2、对流层分摩擦层和自由大气层,摩擦层是从地表向上到距地表1—2千米的高度的大气层。该层受地表热力和摩擦力作用影响较大,空气要素变化________,天气的地方性特征________。() A.平缓,明显 B.平缓,不明显 C.剧烈,明显 D.剧烈,不明显 3、非绝热变化是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引起的温度变化。这种热量交换主要是通过()方式实现的。 A.辐射 B.乱流 C.水相变化 D.以上均是 4、风速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以上均是 5、形成烟幕要有哪几个条件。() A.有大量的烟粒来源 B.低层有逆温层存在 C.有利的风向速度 D.以上均是 6、对流层集中了全部大气大约3/4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在这一层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A.雷暴 B.浓雾 C.雨雪 D.风切变 7、根据不同的用途,在气象与航空上主要有哪几种不同的气压值。() A.本站气压 B.海平面气压 C.标准海平面气压 D.场面气压 8、按云的外形特征可以把云分为哪几种类型。() A.积状云 B.淡积云 C.层状云 D.波状云 9、风切变(风在垂直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有比较急剧的变化,成为风切变)也会引起扰动气流。由风切变引起的扰动气流常出现在() A.成熟的雷暴下 B.锋面 C.急流 D.低空逆温层附近 二、填空题 1、大气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而组成。 2、大气具有层状结构,依据垂直方向上温度的变化规律,可将大气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五个层次。 3、基本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表征大气性质的三个基本要素。 4、在平流层中,空气的垂直运动较弱,________和________含量少,因而气流比较平缓,能见度较________,干湿分布均匀。但该层________,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小,天气暗淡,目视观测比较困难。 5、对流形成的云统称为________。 6、雷暴是________强烈发展而形成的。 7、空气局部不规则的升降、涡旋运动成为________,又称湍流或________。 8、雾是悬浮于近地表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而使能见度小于________千米的现象。 9、飞机在航线上飞行时,都要按________调整高度,目的是使所有在航线上飞行的飞机都有相同的“________”。 10、由于各维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________,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11、大气运动的形成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其中,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 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2)倾向性。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倾向性应当从场面与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3)实践性。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首先,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其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第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与观念间接实现。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属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1)情感性。情感性就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民航概论知识点(1)(DOC)

总论 一、航空业的组成:航空制造业,军事航空,民用航空 二、民用航空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 分类:商业航空(也叫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包括航空作业和其他类通用航空)。 三、航空业的出现和民航的开始 1.最早的空中旅行: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菲兄弟的热气球旅行 2.飞艇的诞生(1852年法国人亨利吉法尔):缺点①体积庞大②飞行速度低③空中调度困难 四、民航第一次大发展(1945-1958) 1、国际航空迅速发展: 1944年,54个国家签署了芝加哥公约; 1947年,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成立了。到2000年,有185个国家加入ICAO 2、机场和航路网等基础设施大量兴建,逐步形成了全球范围的航空网 3、直升机进入民航服务 4、喷气民用飞机进入实用阶段但过程较长 五、民航的全球化、大众化时期 喷气民用飞机使民航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全球航空公司的竞相成立,民航事业一片繁荣 不断兴建和改造机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以及较大尺寸、重量的喷气飞机的停放 飞机航行管理各系统不断更新发展,以跟上喷气飞机的速度和容量和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的需求 1958年,民用航空开始进入短程、双发喷气式客机——入了全球的大众化运输的新737/100时代 六、民航飞机大型化的代表:波音747、空客A380;高度化的代表:协和号(唯一的超声速科技) 民用航空器 一、航空器的定义 任何由人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进行由人来控制的飞行的物体称为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飞行器为航空器,飞到大气层之外的飞行器叫做航天器。 二、航空器的分类 1、轻于空气的航空器:(1)非动力驱动:气球:自由气球、系留气球(2)动力驱动:飞艇(留空时间 长、飞行成本低、垂直起落、噪音小) 2、重于空气的航空器:(1)非动力驱动:滑翔机(造价低廉)(2)动力驱动:飞机(固定翼航空器)、旋 翼航空器(直升机{灵活性大}、旋翼机)、扑翼机。 三、旋翼机和直升机的区别 旋翼机:无动力驱动旋翼,前/后方装有螺旋桨,只能短距离起落,灵活性差于直升机。应用于体育运动。 直升机:动力驱动旋翼,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与飞机相比,航程短,成本高,振动大,载荷小。 四、第一道大题:由普通翼型和超临界翼型 谈谈他们产生升力的原理有哪些不同。 升力产生的原理:通常,机翼翼型的上 表面凸起较多而下表面比较平直,再加上有 一定的迎角。这样,从前缘到后缘,上翼面 的气流流速就比下翼面的流速快;上翼面的 静压也比下翼面的静压低,上下翼面间形成 压力差,此静压差称为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 动力。空气动力是分布力,其合力的作用点 叫做压力中心。空气动力合力在垂直于气流 速度方向上的分量就是机翼的升力。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培训讲学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 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 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 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 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 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 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 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 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 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

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精品文档

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民航概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1.航空的概念及其与航天的区别; 答: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作航天。 2.常见航空及航天领域的应用; 答: 3.航空业所包含的部分; 答:航空器制造业,军事航空,民航航空。 4.民用航空的定义及两大组成部分; 答:定义: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组成:航空运输,通用航空 5.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分别所包含的航空活动; 答:航空运输: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通用航空:(1)航空作业,(2)其他类通用航空 6.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部分(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民航院校及其单位性质)。答:政府部门,参与航空运输的各类企业,民航机场,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第二节世界民航发展历史 1.第一架有动力可人为操纵的飞机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答:1909年法国人莱里奥 2.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间航空法,第一次确立国家空中主权原则: 《巴黎公约》(与《芝加哥公约》对比)1919年; 3.世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并规定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公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944年; 4.1947年成立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5.1852年,法国,飞艇,由人进行操纵的有动力的航空器。 6.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7.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louis Bleriot)成功的飞过了英吉利海峡(40KM),首次 国际航行。 8.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 9.1919年,巴黎和会(法国草拟航空公约,38个国家签署),巴黎公约,第一部国家间 的航空法。 10.1919年,德国,首先在国内民航运输,后成立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第三节中国民航发展历史 1.中国第一架飞机1909年发明,发明者:冯如; 2.中国第一条航线:北京——天津,1920年; 3.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广州——河内,1936年; 4.二战时期从昆明经喜马拉雅山往返印度的“驼峰航线“; 5.建国初期的“两航起义”; 第二章民用航空器第一节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 1.航空器根据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及有无动力的分类标准;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 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 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

民航概论复习大纲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 一、民用航空在航空业中的位置 (二)民用航空的定义 1、定义: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民用航空包括 商业航空:(航空运输)是指以航空器进行了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商业活动以盈利为目的。介绍它的发展前景。 通用航空:商业航空(航空运输)作用民用航空的一个部分,划出去之后所剩下的部分。 3、通用航空包括: 航空作业: 工业航空:航空物探,航空吊装,航空环境监测等。 农业航空:洒农药,例:喷洒农药的飞机,人工降雨。 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 航空在其他一些领域中的应用。 其他类通用航空 公务航空:例: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具有飞机(不包括航空公司)。政府行政官员及企业自备飞机; 私人航空 飞行训练:培养飞行员。 航空体育活动:跳伞,滑翔机。 二、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 (一)政府部门:(民航总局) 1、性质。 2、职责:管理内容 a 制定民用航空法,并监督执行。 b 对航空企业进行规划,审批和管理。如:成立航空公司(东星)要经民航总局审批。 c 对航空路线进行规划和管理。 d 制定技术标准,调查处理民用飞机飞行事故。 e 代表国安管理国际民航的交往和谈判。

f 对民航机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g 对民航的各类人员制定工作标准,颁发执照,并进行考核,如维修人员执照,维修检验人员执照。要进行两次考试,一次是基础知识考试和机型专业知识考试。 总结:民用航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其中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关系: 1、协议关系(合约关系):航空公司根据航班、客货运载量,使用机型等情况,与机场当局就机场的旅客侯机或货物仓储场所的使用或租赁,飞机起降与停放、车辆使用、安全检查、登机门、入口、柜台等一系列有关设施使用和费用进行商谈,签订合同。机场按协议提供服务,航空公司按协议支付费用。协议期限有的可长达20至30年。 2、股份关系。在新建机场的过程中,有的机场要求航空公司出资,风险共担。思考:(何谓股份制) 第二节民用航空的历史及发展 一、航空业的民展史 1、1783年,法国的蒙哥尔菲(Montgolfier)兄弟,载人热气球(用于商业,旅游,观光)。德国人用此运送邮件和乘客,这民民用航空的开始。 2、1852年,法国,飞艇,由人进行操纵的有动力的航空器。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尽管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不到一分钟,但飞机诞生了。 4、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louis Bleriot)成功的飞过了英吉利海峡(40KM),首次国际航行。 5、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 6、1919年,巴黎和会(法国草拟航空公约,38个国家签署),巴黎公约,第一部国家间的航空法。 7、1919年,德国,首先在国内民航运输,后成立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8、1933年,美国,林白,横越大西洋,首次进行了洲际飞行。 二、民用航空的大发展时期。 1、国际航空迅速发展。1944年芝加哥公约(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现行航空法的基本文件。且成立了国际民航组织。1944年有54个国家参加,到1987年时有180多个国家参加。该公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a主权原则。 b航空器的国籍。 c规定国际航空的统一标准。如:海关,关税, d遇难的搜救、救援和事故调查。 e民航组织的章程条款。 2、机场和航路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